钱钟书 《围城》 辞格 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钱钟书先生被称为是语言大师,知识渊博,成就卓著。他的长篇小说《围城》以幽默犀利的语言描绘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众生相。语言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而点缀其中的辞格更像一颗颗明珠闪闪发光。本文主要分析了《围城》中辞格的运用。从作品中摘取具体的例子从比喻、夸张、仿拟、引用、通感五个方面加以阐述,并就辞格运用在小说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关键词:钱钟书《围城》辞格运用

Ab s tract

Qian Zhongshu who is knowledgeable and remarkale,is regared as the master of language. He describes the hypocisy of China’s upper intellectuals in the twentith centruy from thirty years to forty years in the Besieged City with sharp language. In the novel , the language is in various forms; the content is rich and colorful; the embellishmentof the rhetoric is like a shining pearl. The thesis mainly analyses the use of rhetoric in the Besieged City. Elaborate it with spicific examples from five aspects: mataphor, hyperbole, parody, allusion and synaesthesia. At the same time , make a detailed analysis about the function of the rhetoric used in the novel.

Keywords: Qian Zhongshu “Besieged City”rhetoric use

浅析《围城》中辞格的运用

钱钟书的《围城》描绘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众生相,塑造了方鸿渐、赵辛楣、苏文纨、孙柔嘉等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一方面归功于作者对人性睿智、超拔的洞察,另一方面不得不归功于作者超群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围城》在语言表达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一个个新颖独特、恰当贴切的辞格恰似一粒粒明珠镶嵌在字里行间,使整部作品熠熠生辉、大放光彩。

一纷繁多样的比喻

钱钟书先生认为“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①他在《围城》中就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实践,整部作品中运用的不同类型的比喻数不胜数。比喻就是在说话或写文章时,把抽象、深奥的甲事物比方成形象、通俗的乙事物,以实现对甲事物生动、具体的描绘。从结构上看,比喻中要有本体、喻体和喻词。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叫喻词。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类型但又具有某种相似性的事物,否则就不能构成比喻。在口语或书面语表达中,运用比喻可以增强语言表现力。

(一)比喻基本类型的运用

比喻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即明喻、暗喻和借喻。主要根据本体、喻体、喻词的隐现情况来区分三者。

1.明喻

明喻是关系比较明显的比喻,本体、喻体、喻词三者都出现,喻词一般是“像、仿佛、犹如、如同”等。例如:

①你们新回国的单身留学生,像新出炉的烧饼,有小姐的人家抢

都抢不匀呢?

②苦事是改造句卷子,好比洗脏衣服,一批洗干净了,下一批来

还是那样脏。

例①的本体是“新回国的单身留学生”;喻体是“烧饼”;喻词是“像”;其格式为“……像……”。分析整个句子,本体、喻体、喻词三者都出现,因此属于明喻。本体“新回国的单身留学生”和喻体“烧饼”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有相似之处。新出炉的烧饼在市场上炙手可热,新回国的单身留学生更是会遭到有小姐人家的疯抢,二者都非常受欢迎。例②的本体是“改造句卷子”;喻体是“洗脏衣服”;喻词是“好比”。无论是改造句卷子还是洗脏衣服,都是“苦事”,都会使人受苦受累。用洗脏衣服来比喻改造句卷子,足见方鸿渐在三闾大学教英文时的辛苦与被动。

2.暗喻

暗喻一般不露比喻的痕迹,把本体直接说成是喻体,常用的喻词有:“是、就是、当作、等于”等。例如:

③辛楣一肚子的酒,几乎全成了酸醋。

④四个人脱下鞋子来,上面的泥就抵得贪官刮的地皮。

例③的本体是“酒”;喻体是“酸醋”;喻词“成了”把“酒”直接说成是“酸醋”,使二者处于相等的地位。其格式为“……成了……”。钱钟书先生之所以以“酸醋”比方“酒”一方面基于二者同为液体,可以食用;另一方面基于故事情节的要求。例④中的喻词是“抵得”;本体是“泥“;喻体是“地皮”。钱钟书用贪官刮的地皮来比方鞋子上的泥,显示了方鸿渐一行人在去往三闾大学的路上所遭遇的困难与辛酸。

3.借喻

借喻是用借此代彼的办法打比方,借喻中不出现本体,而是用喻体代替本体来说。和明喻、暗喻相比,借喻是最为含蓄、最为精炼的。

⑤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

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

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⑥她的话一部分是真的,加上许多调味的作料。

以上两例中均没有出现喻词,例⑤中的喻体是“熟食铺子”、“真理”;本体是“她”,即鲍小姐。钱钟书先生用“熟食铺子”和“真理”来代替鲍小姐,用含蓄、精炼的笔调准确形象的表现了鲍小姐赤裸裸的着装特点和放荡的形象,恰当、贴切。例⑥用“调味的作料”来比喻孙柔嘉遭到苏文纨的打击时所发的不真实的牢骚,言简意赅,意韵无穷。

(二)比喻变通形式的运用

除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比喻的一般形式外,比喻还有引喻、较喻、反喻等许多灵活多样的变通形式。

1.引喻

引喻是喻体在前作引,而后出现本体的一种比喻。引喻中不出现喻词,喻体和本体一般各自成句,结构整齐。

①西洋赶驴的人,驴不肯走,鞭子没有用,就把一串胡萝卜挂在驴

子眼睛之前,唇吻之上,这笨驴子以为走前一步,……想暑假以后另找

出路。

②鸿渐想政府可以迁都,自己倒不能换座位。

例①中的喻体西洋人赶驴子的故事在前作“引”,然后再出现本体高松年的驭人之术,句子中没有出现喻词。用驴比方方鸿渐;高松年是赶驴子的人;用引诱驴前进的胡萝卜比方教授这一职务。钱钟书先生巧妙地把高松年驾驭下属的方法比作西洋人赶驴子,浅显易懂,容易让读者理解。不仅显示了高松年作为上层管理者的狡猾、奸诈;也表现出了方鸿渐在三闾大学这座围城中的被动地位。例②本体是“自己不能换座位”;喻体是“政府可以迁都”。方鸿渐在难以忍受沈太太身上散发出来的难闻的味道时,借沈先生的话引出自己心中的怨气,足见其在聚会中的无奈与孤独。

2.较喻

顾名思义,较喻就是比喻中又带有对照比较,指出本体在某方面要胜过喻体或不如喻体。较喻的格式一般是“比……还”、“比……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