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措施
【摘要】在设计建筑物结构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建筑物的抗震问题。由于地震会严重毁坏建筑物,因此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预防与应付。本文将从建筑物抗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建筑结构抗震措施的衡量标准进行分析,并介绍在设计建筑结构方面,用来预防地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措施
abstract: we in the buildings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the building must be the seismic problem in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and take proper measures to avoid the damage of the earthquake to building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anti-seismic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structural seismic measures standard,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effective seismic measures.
keywords: architecture; structure design; seismic;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以及对应的预防措施,要进行高度重视。因为这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历史上对于建筑物抗震问题已经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研究,且设计成果对于抗震有
一定的作用。在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地基、房屋的结构体系、综合布局等因素进行严谨的设计工作。
二、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进行设计建筑抗震结构的过程中,要重视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在最大限度上安排多道抗震防线。由于多个延性相对较好的分体系会构成一个抗震结构体系,通过有一定延性的结构构件共同协作。比合如延性框架以及剪力墙构成了框架-剪力墙结构。在经过了级数较大的地震之后,往往随之而来是多次的余震。如果只设计了一道防线,则余震带来的破坏在很大程度上会给已经受过损伤的建筑物带来致命的一击,而造成倒塌。为了防止大地震时发生倒塌,需要在抗震结构体系中设计较大的内部、外部冗余度。所运用的耗能构件需要满足较好的延性和适当的刚度,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二是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加强其抗震能力。判断薄弱部位的基本因素是构件的实际承载能力,发生强烈地震的过程中,构件没有所谓的强度安全储备。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实现楼层(部位)的实际承载能力和设计计算的弹性受力的比值处于相对均匀的变化趋势。且不能过分重视局部的刚度和承载力而忽视了整体的协调程度。对于从总体上加强抗震性能的手段,效果较为显著的手段是重视薄弱层的设计,能够具备充足的变形能力而不会发生薄弱层转移的情况。
三、建筑结构抗震措施的衡量标准
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对于建筑结构的性能从两个角度进行描述,一是通过损坏的程度描述其性能,将建筑结构的损坏程度分为不损坏和属正常维修下的损坏、可修复的破坏和倒塌;二是描述用途的重要性,即抗震设防分类。主要是氛围甲、乙、丙、丁四类。
现行规范对于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提出了相应的定量指标,即正常维修和倒塌的层间变位角。而在设防类别上,提出了不同的抗震措施。其中乙类抗震措施的相关规定比甲类高一度。在强烈地震的影响下,乙类受到的毁坏程度比甲类轻。但是对于抗震能力,仍然缺乏确定的数量变化。借助于现行航震鉴定标摊b所引进的”综合抗震能力由数量上的区别”有可能使不同性能要求的结构所具有的抗震能力由数量上的区别。比如在判断结构抗力的高低中,可以采用结构楼层的受剪承载力与设计地震剪力的比值。而在结构变形能力高低方面,可以用结构所具有的变形能力与基本变形能力的比值来表征,这样就能保证不同性能要求下所对应的抗震措施的数量化。对于丙类结构的抗震设计,主要利用抗力和变形能力进行组合,并作为综合抗震能力的基本值。而乙类建筑,设计的综合抗震能力要低于相应的基本值。
四、我国建筑结构设计抗震关键措施和设计方法
1、建筑结构抗震措施要点
(一)对于房建结构的设计,要综合各种建筑部位的功能,以科学的设计理念将每个部位紧密结合起来,能够完成特定的设计要求以及现实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每个构件的承载力,能够有
一定的强度顺序。当地震发生时,每个构件按照一定的次序先后毁坏,其整体设计要有一定的承载力和柔性。能够减小地震破坏的速度,并在最大程度上消耗地震爆发的能力。
(二)要将地基选择作为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高度重视地基选择的问题。在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要采取科学的措施将山嘴,山包,陡坡,河流等不利因避开,要严格遵守坚硬,牢固,平坦,开阔的选址原则。并利用科学有效的技术设备实施地质勘探,检测山石水土,并取样论证分析。确保整个地基不会由于承载因素而发生一定范围的坍塌。
(三)合理运用建筑平立面。建筑布局和结构布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物的动力性能。通过多次的实验研究发现,建筑结构布局简单合理,按照一定的抗震原则进行结构布置的都有很强的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能够缩短地震强度延伸的范围,减少地震爆发的能量,以及对整体建筑带来的毁坏。
(四)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在抗震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抗震结构体系问题。不同的抗震结构体系,其承载力会受到各式各样的影响,比如抗震设防烈度、建
筑高度、场地条件以及建筑材料、施工条件、经济条件等。要综合分析房建结构的抗震设计过程,将科学观念运用到设计过程中。(五)具有良好延性的结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地震带来的影响。消耗地震能量,避免结构坍塌。对于结构设计应力,要尽量减少构件的剪切破坏,能够保证更多的构件发生弯曲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