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例简介之一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是以保护北京地区珍贵的文物古迹、著名纪念建筑物、历史地段、风景名胜及其环境为重点,达到保持和发展古城的格局和风貌特色,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传统的目的。
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要根据其历史特点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加以确定。名城的发展与建设,即要考虑如何有利于逐步实现城市的现代化,又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存和发扬其固有的历史文化特点,力求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北京名城的保护与发展在这一方面有着十分深刻的经验与教训。
北京的名城保护工作还具有以几下几个特点:(1)从城市格局和总体环境入手实施城市的整体保护,对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城市设计和新旧建筑的协调等方面进行控制与指导。(2)坚持以旧城为中心的“分散集团式”城市总体布局,严格控制旧城发展的同时,积极扩大和完善边缘集团,达到保护与发展的双重目标。(3)建筑高度控制采用故宫为中心、由内向外、由低渐高的分层次控制,以保持旧城平缓开阔的空间特色。(4)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确定与保护,逐步恢复历史地段的原貌并加以合理利用,已成为北京名城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城市概况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又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文字可考的城市历史3000多年,其中北京作为封建都城历经辽、金、元、明、清8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明、清两代的修建,古城布局更加完整宏大,集中国封建都城之大成,在世界城市史上也享有很高的地位。北京城内外有着大量的文物古迹,他们被有机地组织在传统格局之中,形象地再出现历史发展的脉络。故宫、长城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古城格局
北京古城自元大都以来格局未变,经明清两代经营,形成了以故宫为中心的中国传统都城的宏伟壮丽的城市格局、华丽宫殿和严整的胡同四合院民居,独具
特色。从永定门至钟鼓楼这条明清北京的中轴线,总长约8km,故宫以此轴线形成水平的对称布局和长度、进深上有相对次序的空间连续,在太和殿达到高潮。与严谨的中轴线相对应的是3个优美的水面:中南海、北海、什刹海,以其自然曲折与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北京古城区内,规整的道路网格和传统的胡同、街巷、四合院井然布局。灰色的民居屋顶和千顷碧树衬托着红塔黄瓦辉煌壮丽的宫殿建筑群,构成了北京城市的优美形象和强烈独特的整体效果。
2、街道系统与胡同四合院
明清北京城的街道系统继承元代大道与街坊的特点,与南北中轴线平行的有两条贯穿南北的大道,犹如鱼脊,胡同列于两旁,以东西向居多,枝干分明。东西向的胡同为北方的传统四合院民居的安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居住环境。商业与手工业多集中于大道两旁,不同的营业内容有不同的铺面形式,形成丰富有特色的商业街。
3、文物古迹
北京保存有丰富的文物古迹。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81个。主要包括城市遗址、以故宫为主体的宫殿建筑群、皇家园林、珍贵的坊、庙、寺、塔、革命纪念物、名人故居、戏楼、会馆及民间建筑等。
二、城市保护规划
1、城市性质
有800年都城历史的北京一直担负着全国行政、文化中心的职能,1949年以后城市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提出了加强“经济”中心职能的城市发展方针。旧城中出现了许多生产属于工厂,在这以前北京中心城内基本上没有什么工业,至1982年底已发展到500多家,占当时市区工业总产值的30%,职工总人数的1/4。这不仅增加了旧城人口、交通、住房紧张的压力,并占据了大型四合院、会馆、寺庙等传统建筑,造成优秀文化遗产的破坏、传统空间特色的丧失及严重的环境污染。1991~2010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重新确立北京城市性质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通过对工业结构与布局的调整,逐步改变了工业过分集中在市区的状况,从而减轻了伴随城市经济发展而带来的古城压力,加强了保护古城的力度。
2、城市总体布局
北京古城是历史留下的精华,是否把城市的中心放在古城内,在建国初期就有一场争议。以梁思成为代表的专家们提出在古城西侧另设行政中心,不以古城为中心发展的布局,但未能被当局接受。结果造成了古城严重的破坏性建设,同时也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其实,这个不在古城中心发展的设想在三四十年代规划方案中都有体现,并在当时起到了对古城控制和保护的作用。1958年,北京确立在城市总体上是采用以古城为中心的“分散集团式”布局形式,至今一直坚持这一规划战略。规划要求严格控制市区规模,将城市建设逐步从市区向远郊区作战略转移,适当扩大和完善边缘集团,缓解市区现实存在的各种矛盾(见图1-1)。
图1-1 北京市区“分散集团式”布局示意图
(资源来料:《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北京》,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1992)
3、城市的整体保护
除了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外,北京从整体上考虑历史文化
名城的保护,从城市格局和总体环境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旧城传统风貌的主要特点有:(1)以故宫为中心,有一条从永定门至钟鼓楼的严谨对称、富有变化的城市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或其两侧,布置了紫禁城太庙、社稷坛、景山、钟鼓楼、天坛、先农坛等封建王朝最重要的建筑群。(2)与严密对称格局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在中轴线西侧间有活泼典雅的“六海”园林水系,形成红墙黄瓦与绿荫碧波、建筑与绿化、刚柔相济的景观空间。(3)全城有平直整齐的棋盘式街道网,并由城楼、牌楼和亭、塔、殿堂构成丰富的街道对景。(4)在大片平房四合院民居衬托下,形成以故宫为主体,以景山万寿亭为制高点,起自永定门,终止于钟鼓楼的,并由城墙和各城楼拱卫的、起伏有致的城市天际轮廓。(5)以大片青砖灰瓦的民居和绿树为基调,突出金黄琉璃瓦的皇宫以及蓝、绿琉璃为主的王府、坛庙,形成统一而重点突出的城市色彩。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就是要继承传统城市风貌的主要特点并加以发展,从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城市设计和新旧建筑的协调方面提出指导性的方案。(1)保护河湖水系。北京缺水,保护水系尤显重要。特别是与北京城市沿革密切相关的河湖水系,如护城河、六海、长河、莲花池等应妥加保护。(2)保持原有棋盘式道路网骨架和街巷、胡同格局。对旧居住区改造时,不要把“小区规划”的模式生硬地套搬,搞乱原有街巷体系。为适应现代化城市交通需要,拓宽、新辟道路应在原有棋盘式格局基础上进行。(3)保护旧城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北京旧城是一个“水平型”城市,精华位于城市中心。总体规模确定北京市区的城市空间,是以故宫为中心,由内向外分层次地、由低逐渐升高的城市空间。(4)保护遥观西山及各重要景点之间的通视走廊。如“银锭观山”、景山至北海白塔、北海白塔至鼓楼、鼓楼至德胜门、景山至鼓楼、前门箭楼至天坛祈年殿等。在通视走廊内的建筑高度和建筑体量要加以控制,不得在通视走廊内插建高层建筑。(5)保护街道对景。注意街道对景是老北京城规划设计中的一个特色。要保护好传统的街道对景,如前门大街北望前门箭楼、地安门北望鼓楼、北海大桥东望故宫角楼等。此外对于可能形成新的街道对景地段,要提出建筑景观设计要求,形成新的城市景观。(6)注意吸收传统城市色彩特点。建筑色彩是体现城市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目前对北京全市的建筑色彩做出规定的条件还不成熟,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