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毫针刺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2.双手进针法
(2)夹持进针法
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严 格消毒的左手拇、食二指夹住针身下端,将 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 捻动针柄,将针刺人腧穴。 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2.双手进针法
(3)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 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 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 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人。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1.角度 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 所形成的夹角。它是根据腧穴所在的位置和 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起来而确定 的。
针刺的角度
(1)直刺 (perpendicularneedling)是针身与 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 腧穴。 (2)斜刺 (obliqueneedling)是针身与皮肤表 面呈45°左右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 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 (3)平刺 (horizontalneedling)即横刺、沿皮 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 角度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 部的腧穴等。
(二)毫针的规格
毫针的规格,是以针身的直径和长度区分。
一般临床以粗细为28~30号(0.32~0.38毫
米)和长短为1~3寸(25~75毫米)者最为常 用。 短毫针主要用于耳穴和浅在部位的腧穴作浅 刺之用,长毫针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 作深刺和某些腧穴作横向透刺之用。
二、毫针刺法的练习
2.医者手指消毒
在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 净,待干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后,方可持 针操作。
3.针刺部位消毒
在患者需要针刺的穴位皮肤上用75%酒精棉
球擦拭消毒,或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 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脱碘。擦拭时应从腧 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当穴位皮肤 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保持洁净,防止重 新污染。
(二)辅助手法
4.摇法(handle—shaking
method) 毫针刺人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 摇动的方法称摇法。其法有二:一是直立针 身而摇,以加强得气的感应;二是卧倒针身 而摇,使经气向一定方向传导。
(二)辅助手法
5.飞法(nying
method) 针后不得气者,用右手拇、食指执持针 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 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法。 本法的作用在于催气、行气,并使针刺感应 增强。
得气的表现
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反应和医者刺手指下的感觉。 当针刺腧穴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 等自觉反应,有时还出现热、凉、痒、痛、抽搐、 蚁行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 扩散的现象;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响动、 震颤等反应,有时还可见到针刺腧穴部位的循经性 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 当患者有自觉反应的同时,医者的刺手亦能体会到 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
六、行针手法
毫针刺人穴位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
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 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称为 “行针”,亦称“运针”。 行针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两类。
(一)基本手法
1.提插法 lifting and thrusting method 是将针刺人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 操作手法。使针由浅层向下刺人深层的操作谓 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 如此反复地做上下纵向运动就构成了提插法。
三、毫针的选择和消毒
(一)毫针的选择
在选择毫针时,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 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 变部位的表里深浅和腧穴所在的部位,选择 长短、粗细适宜的毫针。 临床上选择毫针应长于腧穴应至之深度,针 身应有部分露在皮肤外。如应刺入0.5寸, 可选用1寸的毫针,应刺人1寸时,可选用 1.5~2寸的毫针。
(三)自身练习
通过纸垫、棉团的物体练针,掌握了一定的 指力和手法后,可以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针练 习,以亲身体会指力的强弱、针刺的感觉、 行针的手法等。 要求自身练针时,能逐渐做到进针无痛或微 痛,针身挺直不弯,刺人顺利,提插、捻转 自如,指力均匀,手法熟练。同时,仔细体 会指力与进针、手法与得气的关系,以及持 针手指的感觉和受刺部位的感觉。
针刺练习,主要是对指力和手法的锻炼
针刺的练习,一般分三步进行:
。
(二)毫针的规格
毫针的长度规格表
寸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毫米 13
25
40
50
65
75
90 100 115
毫针的粗细规格表
号数
26 0.45
27
28
29
30
31
32
直径(毫 米)
0.42 0.38 0.34 0.32 0.30 0.28
(二)辅助手法
6.震颤法(handle
vibratingmethod) 针刺人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 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 的方法称震颤法。 本法可促使针下得气,增强针刺感应。
七、得气
得气(needle sensation) 古称“气至”,近又称“针感”,是指毫针 刺人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 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
2.深度
(1)年龄 年老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 稚阳,均不宜深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可适当深刺 (2)体质 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 者,宜深刺。 (3)病情 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4)部位 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 四肢、臀、腹及肌肉丰厚处的腧穴宜深刺。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1.单手进针法
多用于较短的毫针。用右手拇、食指持 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 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 将针刺人,直至所需的深度。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2.双手进针法 (1)指切进针法 又称爪切进针法,用 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上, 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人腧 穴。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4.治疗室内的消毒
针灸治疗室内的消毒,包括治疗台上的床
垫、枕巾、毛毯、垫席等物品,要按时换 洗晾晒,如采用一人一用的消毒垫布、垫 纸、枕巾则更好。治疗室也应定期消毒净 化,应保持空气流通,环境卫生洁净。
四、体位的选择
选择体位以既有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又便
于针灸的施术操作和较长时间的留针而患者 不致疲劳为原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五、毫针刺法
(一)进针法
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进 针时,运指力于针尖,而使针刺人皮肤,行针 时便于左右捻转、上下提插和弹震刮搓以及出 针时手法操作等。 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腧穴的位置,夹持针 身,协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保持针 身垂直,力达针尖,以利于进针,减少刺痛和 协助调节、控制针感。
三、毫针的选择和消毒
(二)消毒
针刺治病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切实做 好消毒工作。针刺前的消毒范围应包括:针 具器 械、医者的双手、病人的施术部位、 治疗室内等。
1.针具器械消毒
针具、器械的消毒方法很多,以高压蒸气灭
菌法为佳。 (1)高压蒸气灭菌法 将毫针等针具用布包好, 放在密闭的高压蒸气锅内灭菌。一般在 98~147kPa的压强,115℃~123℃的高温下, 保持30分钟以上,可达到消毒灭菌的要求。 (2)药液浸泡消毒法 (3)煮沸消毒法
(一)基本手法
2.捻转法(twirling method) 即将针刺人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 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 针手法 。
(二)辅助手法
1.循法 (massage along the related meridian) 是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 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的方法。针刺不得气时, 可以用循法催气。 此法能推动气血,激发经气,促使针后易于 得气。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2.双手进针法
(4)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 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 起的上端将针刺人。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 堂穴。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3.针管进针法
将针先插人用玻璃、塑料或金属制成的比针
短3分左右的小针管内,放在穴位皮肤上,左 手压紧针管,右手食指对准针柄一击,使针 尖迅速刺人皮肤,然后将针管去掉,再将针 刺入穴内。 此法进针不痛,多用于儿童和惧针者。 也有用安装弹簧的特制进针器进针者。
(一)指力练习
主要在纸垫上练习。 用松软的纸张,折叠成长8厘米,宽约5厘米,厚约 2~3厘米的纸块,用线如“井”字形扎紧,做成纸垫。 练针时,左手平执纸垫,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 柄,如持笔状地持1~1.5寸毫针,使针尖垂直地抵 在纸块上,然后右手拇指与食、中指交替捻动针柄, 并渐加一定的压力,待针穿透纸垫后另换一处,反 复练习。纸垫练习主要是锻炼指力和捻转的基本手 法。
得气的临床意义
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不仅关系到针刺
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借此判断疾病的预后。 《灵枢· 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气至而 有效。” 《金针赋》也说:“气速效速,气迟效迟。”
(四)毫针的保养
保养针具是为防止针尖受损、针身弯曲或生锈、污 染等,因此对针具应当妥善保存。 藏针的器具有针盒、针管和针夹等。若用针盒或针 夹,可多垫几层消毒纱布,将消毒后的针具,根据 毫针的长短,分别置于或插在消毒纱布上,再用消 毒纱布敷盖,以免污染,然后将针盒或针夹盖好备 用。若用针管,应在针管至针尖的一端,塞上干棉 球(以防针尖损坏而出现钩曲),然后将针置人, 盖好高压消毒后备用。
第五章 刺灸法各论
第一节
毫针刺法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
(一)毫针的构造
毫针的构造,分为针尖、针身、针根、针柄、
针尾5个部分 。
(一)毫针的构造
毫针的形状
1.环柄针(圈柄针),即针柄用镀银或经氧
化处理的金属丝缠绕成环形者; 2.花柄针(盘龙针),即针柄中间用两根金 属丝交叉缠绕呈盘龙形者; 3.平柄针(平头针),即针柄也用金属丝缠 绕,其尾部平针柄者; 4.管柄针,即针柄用金属薄片制成管状者。
常用体位
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 肢部分腧穴。 2.侧卧位:适宜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 部分腧穴。 3.俯卧位:适宜于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 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4.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 腧穴。 5.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6.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 部位的腧穴 。
(二)手法练习
手法的练习主要在棉团上进行。 取棉团一团,用棉线缠绕,外紧内松,做成直 径约6~7厘米的圆球,外包白布一层缝制即可 练针。 因棉团松软,可以练习提插、捻转、进针、出 针等各种毫针操作手法的模拟动作。作提插练 针时,以执笔式持针,将针刺人棉球,在原处 作上提下插的动作,要求深浅适宜,幅度均匀, 针身垂直。
(二)辅助手法
2.弹法(handle—flicking method) 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 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称为弹法。 以加强针感,助气运行,有催气、行气的作 用。
(二)辅助手法
3.刮法(handle—scraping method) 毫针刺人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 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 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 方法称为刮法。 本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如已 得气者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
(三)毫针的检查
在使用前,要对毫针进行检查,以免影响进针和治 疗效果。 检查时要注意:针尖要端正不偏,无毛钩,光洁度 高,尖中带圆,圆而不钝,形如“松针”,锐利适 度,使进针阻力小而不易钝涩;针身要光滑挺直, 圆正匀称,坚韧而富有弹性;针根要牢固,无剥蚀、 伤痕;针柄的金属丝要缠绕均匀、牢固而不松脱或 断丝,针柄的长短、粗细要适中,便于持针、运针 和减轻病人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