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部分简答论述
填空、简答、论述(秦汉魏晋南北朝)
古代文学史填空题1、秦代唯一的散文家是李斯他散文的代表作是《谏逐客书》。
2、汉初著名的政论文作家有贾谊和晁错,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分别是《过秦论》和《论贵粟疏》。
鲁迅称他们的文章为“西汉鸿文”。
3、太康诗人主要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二陆”指陆机和陆云,“两潘”指潘岳和潘尼,一左指左思(曾以《三都赋》名震京都,《咏史》诗八首奠定其文学地位)。
4、西晋诗坛以陆机和潘岳(善写悼亡题材的作品)为代表,其诗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
5、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作家是孙绰和许询。
对此,《续晋阳秋》《宋书·谢灵运传论》《诗品》皆有一致的看法。
6、嵇康的绝笔诗是《幽愤诗》,其散文代表作是《与山巨源绝交书》。
7、元嘉三大家是指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8、曹丕《典论·论文》中所述的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
王粲为“七子”之冠冕,代表作《登楼赋》9、魏晋南北朝小说主要有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分别是干宝的《搜神记》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10、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并成为“七体”的开山之作。
11、司马相如以大赋《子虚赋》《上林赋》名世,其骚体赋也卓有成就,骚体之作除《大人赋》外,还有《长门赋》和《哀秦二世赋》。
12、东汉京都大赋滥觞于扬雄的《蜀都赋》,以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成就为最高。
13、东汉后期的抒情小赋以赵壹的《刺世疾邪赋》和祢衡的《鹦鹉赋》最有名。
14、贾谊的骚体赋以《吊屈原赋》和《鵩鸟赋》最为有名。
15、扬雄前期所创作的“四大赋”包括《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后期辞赋《解嘲》16、刘歆的《遂初赋》是汉代纪实性述行赋的开山之作。
述行赋在融会古今、抒发历史沧桑感方面有很多新的开拓,按性质可分为治世之作、衰世之作和乱世之作。
马第伯的《封禅仪记》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游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 文学史期末考试参考答案整理 总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文学史期末考试参考答案整理总版请尊重原版,答案仅供参考,勿依靠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文学史期末考试答案整理(总版)1.建安诗歌的特征。
建安文学是指从汉末建安元年起始到曹魏前期,指曹氏三祖阶段的文学,其中诗歌的成就最高,乐府诗向文人诗转化,五言诗达到了成熟,开启了文人诗的时代,并建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美典范。
建安诗歌的要紧特点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1.政管理想的高扬是当世文人的写作特点之一;东汉末年的动乱,使当时的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了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当时文人的共同追求。
2.其次一具建安诗歌的主题是人一辈子苦短的哀叹。
其造成的要紧缘故同为社会的动乱及造成的生灵涂炭的结果;3.建安诗歌的特征还包含了强烈的个性表现,在举行诗歌创作的时,别肯效法前贤或同辈,多为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个儿的风格。
如曹操诗的古直悲凉,气韵雄沉,曹丕诗的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的“骨气奇高,辞藻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等等。
4.其次建安诗歌还有一具重要的特征算是其带有浓厚的悲剧XXX彩。
又由于建安诗人处于时代和个人的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都敢于正视苦难的社会与人一辈子,勉励自个儿及他人惜时如金,及早建功立业,赢得别朽声名的积极向上的特征。
2.建安诗歌与正始诗歌的异同。
建安七子阶段,处于曹魏政权创立之期,同样也是鼎盛之期,文士也是政权的把握者,此刻的诗风是把咏叹世事哀坚和建功立业的渴望结合在一起,一三曹为中心形成了大方悲壮的“建安风骨”。
而曹魏后期,政局混乱,曹芳、曹髦等皇帝既荒淫无度又昏庸XXX,司马懿父子掌握了政权,废曹芳,弑曹髦,大肆诛杀异己。
此刻文人的处境和命运与建安阶段大别相同。
许多文人被司马氏杀害,或者躲避司马的统治却也大部分别得善终。
正始阶段的诗人,政管理想降潮,普遍浮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此刻诗歌的风格也就与建安阶段迥异了,反应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
名校古代文学历年考博试题
北大2003古代文学博士生招考魏晋隋唐方向试题【魏晋隋唐五代文学】:1、比拟三曹诗风的异同2、论述中唐文学风气与社会文化思潮的关系3、论述近体诗确实立及其对唐代诗歌的影响【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古代文论】一、简答:1、察举与科举2、?录鬼簿?与?南词叙录?3、宋元话本二、论述:1、论述封建制与郡县制2、试述?左传?的文学成就及其地位和影响3、举例说明常州词派的理论及其创作实践情况北大2004古代文学博士生招考魏晋隋唐方向试题【魏晋隋唐五代文学】:1、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辨析与总集编纂。
2、评价西晋诗歌及其在中古诗史上的地位。
3、论述唐代散文开展的过程及其与骈文的消长。
4、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有“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试详论之。
【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古代文论】一,名词解释。
5%*51战国楚竹简〔上海博物馆藏〕2?3今文经学4?乐府诗集?5?四声猿?二,论述题。
25%*31严羽诗论产生的背景及其得失。
2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主要矛盾。
3?聊斋?的艺术成就及其在文言小说史上的地位。
北京大学2005年博士招考魏晋隋唐五代方向试题【魏晋隋唐五代文学】一、简释题〔每题4分、共20分〕1、?拾遗记?2、?白氏长庆集?3、敦煌曲子词4、梁鼓角横吹曲5、连珠体二、诗歌评注,注释划线词句(括号中内容〕并对诗歌做简评,二选一〔20分〕1、谢灵运?过白岸亭?拂衣遵沙垣。
缓步入蓬屋。
近涧涓密石。
远山映疏木。
空翠难(强名)。
渔钓易为曲。
援萝临青崖。
春心自相属。
(交交止栩黄。
呦呦食萍鹿。
伤彼人百哀。
嘉尔承筐乐。
)荣悴迭去来。
穷通成休戚。
未假设长疏散。
万事恒(抱朴)。
2、刘禹锡?松滋渡望峡中?三、论述题〔每题30分〕1、试论南朝以萧纲为首的诗人集团的创作活动。
2、试论李贺的诗歌创作/艺术特色及其艺术渊源。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重点)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文学——先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秦汉:董仲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开办学校,经学魏晋:道家思想崛起并与黄老思想结合形成玄学,外来佛教开始确定地位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1、建安:汉献帝年号。
文学史上的“建安”:汉末到魏初的一段时期(曹植死为止)。
2、《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第一首纯粹写景的山水诗)。
3、《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现存最早的完整而又成熟的七言诗)。
一韵到底(缺少变化):押韵不成熟的标志。
4、《典论•论文》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专论。
5、曹丕的诗文开婉约纤丽一路,兼有情美、景美、辞美、韵美的艺术特点。
6、王粲创作主题:(1)去国怀乡;(2)怀才不遇。
7、蔡琰(蔡文姬)《悲愤诗》:自传体——诗史价值——场面描写——心理倾诉二、建安文学的基本特点:真是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
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
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
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三、建安风骨形成因素:(1)时代因素:天下纷乱,生灵涂炭;群雄角逐,各骋才智。
(2)思想因素:儒学定于一尊的地位趋于动摇,道家和刑名之学兴起。
(3)文人因素:生命意识,悯时情怀,理想张扬,个性风发。
(4)文学因素:汉乐府的健朗风格,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的幽怨情调。
四、曹操诗特点: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文特点:清峻通脱,自开风气文学上的突出成就:(1)四言诗,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五言诗“借旧乐写时事”,堪称“汉末实录”,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诗歌传统;(2)散文创作方面,鲁迅称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五、曹植——前期多抒写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战乱萧条的社会现实以及游荡宴乐的公子生活,洋溢着青春气息,体现济世精神;后期诗文以抒写身世之感为主,自伤不遇,复痛心于亲友离散的遭遇,艺术上多深于寄托,语悲而调爽。
《中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整理(三)——魏晋南北朝文学部分(2)
《中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整理(三)——魏晋南北朝文学部分(2)18.简要比较一下南北朝民歌的不同。
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由于产生的地域和社会环境不同,故而在内容与风格上就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南朝民歌多产生于商业发达的都市,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且统治者采录民歌仅仅是为了声色娱乐,在收集时按照他们的趣味进行选择,因此,现存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且多是女性口吻,如《西洲曲》写一个女子怀人,情思缠绵。
此外,某些情歌还有较重的色情成分和胭脂气,很少泥土气息。
南朝民歌在形式上的特点,一是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正如《大子夜歌》所说“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
清妙的歌谣随口唱来,不雕饰,不做作,便将内心深处细腻缠绵的情感真切地表现出来。
二是大量运用双关语,也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
双关语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同音异字的,如以“莲”双关“怜”,以“丝”双关“思”等;另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如以布匹之“匹”双关匹偶之“匹”,以药名或曲名之“散”双关取散之“散”等。
这些巧妙的双关语的运用,不仅使得语言更加活泼,而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含蓄委婉。
北朝乐府民歌,现存只有六十余首。
由于北朝乐府民歌产生于长期处于混战状态的北方,又出于多个民族,因此反映现实生活比南朝要远为深广。
其中以反映战争、徭役和人民流离失所的诗篇最多;其次是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表现壮烈牺牲、歌颂战斗英雄的,如《木兰诗》;还有少数诗篇写婚姻恋爱和北国风光的,如《敕勒歌》。
可见,北朝民歌数量虽然比南朝民歌少,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南朝民歌所不能比的。
北朝民歌语言朴素,感情直率,就是情歌也大都大胆泼辣,这就形成了北朝民歌刚健豪放的风格,与南朝民歌的艳丽柔弱迥然不同,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
19.简述南朝文学的主要特点。
南朝文学是指宋、齐、梁、陈四代的文学。
这个时代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创作活动受到空前的重视,文人集团创作活跃,作家作品的数量远远超越前代;作品内容单薄空虚,但题材有所开拓,形式技巧趋于成熟;文学理论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部分名词解释+论述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部分名词解释+论述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部分名词解释+论述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上)1、20、建安风骨: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
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
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
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蔡琰等。
21、太康文学:太康是西晋文学的繁荣时期,此时时局稳定,文人们有时间和精力用于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又因社会小康,文人多忘乎所以,歌功颂德,故形式主义文风亦日趋严重,追求文学作品形式的华美,创作成就并不太高,文人自学地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
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首推潘岳和陆机。
22、玄言诗:晋室南渡,士族文人沉溺享乐,意志更加消沉,以玄学自我迷醉的风气日渐浓厚,其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
缺少艺术形象和真情流露,几乎无艺术性可言,东晋玄言诗代表人物有孙绰、许询等。
23、左思风力:这是钟嵘《诗品》对左思创作风格的评价。
左思的诗歌,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咏史》八首,借咏史抒发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感慨深沉、情调激昂,笔力矫健,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即是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
24、元嘉三大家:指的是刘宋时期活跃在文坛的三位诗人:谢灵运、颜延之、鲍照,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语言工整精练,境界清新自然;颜延之喜用典故、堆砌辞藻,成就较逊;鲍照诗歌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表现了寒士的慷慨不平,他们艺术成就高,影响大,被称为“元嘉三大家”。
25、竟陵八友:南齐竟陵王萧子良礼才好士,一时天下文士皆追随之。
其中文学成就较为突出、在当时名声最高的是“竟陵八友”: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
文化常识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
文化常识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一、建安诗歌建安是东汉献帝的年号,从公元 196 年至 220 年。
建安诗歌是指以这一时期为中心的汉末魏初的诗歌,建安诗人主要是曹操、曹植、曹丕父子和围绕在他们周围的文士。
建安诗歌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在语言表达上,呈现出简练刚健的特点,文风慷慨悲凉,被誉为“建安风骨”。
建安诗人成就突出的是曹操、曹植。
建安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大量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为五言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此开始了五言古诗蓬勃发展的时代。
二、田园诗与山水诗(一)田园诗1.陶渊明陶渊明(365~427),是东晋时期,同时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他 40 岁时出任彭泽县令,仅八十余天就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归隐,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参加农业劳动,接触劳动人民,他的作品大都反映了当时的田园生活,被后人称为田园诗。
他开创的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2.陶渊明代表作(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归园田居·其一》(二)山水诗“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
东晋诗人谢灵运(385~433)是诗歌史上自觉以山水入诗的第一人。
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
三、南北朝民歌现存南朝民歌大都是情歌,其内容基本健康,多反映了青年男女之间坚贞爱情。
南朝民歌的主要特点是:形式短小,大多数五言四句;大量运用双关语,多用双关隐语;语言清新自然;采用对形式。
北朝民歌包括了一些少数民族的创作,反映社会生活广泛,同南朝民歌迥异其趣,主要特点是:语言质朴无华,粗狂率直,不用隐语;风格刚健豪放;五言四句,七言四句以及七言古体与杂言都用。
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中国文学史先秦至魏晋南北朝简答论述
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前)简答题1 简述我国神话散佚的主要原因。
①我国文字繁难,记录不便;②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崇尚实用,罢黜玄想,不语怪力乱神和远古的荒唐之说;③由于神话演变过程中的历史化、文学化和宗教化等因素。
神话历史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即把神话看成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做史实看待,是史家、思想家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
2 我国神话的类型及代表作品。
①创世神话:盘古开山《山海经》②始祖神话:女娲补天造人《淮南子》《诗经》③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④战争神话:炎黄大战、炎帝和蚩尤之战《山海经·大荒北经》⑤发明创造神话(其他神话):后羿射日、夸父逐日3 《诗经》主要反映了古代哪些社会生活及代表作品。
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周颂·维天之命》《生民》《噫嘻》2)农事:《七月》《丰年》《载芟)》《甫田》3)燕飨:《鹿鸣》《伐木》《宾之初筵》4)怨刺诗:《民劳》《硕鼠》《伐檀》5)战争徭役诗:《无衣》《采薇》《唐风·鸨羽》《君子于役》6)婚姻爱情:《关雎》《邶风·静女》《郑风·子衿》《氓》4 简论《左传》的文学特色。
(一)《左传》的叙事特征1)发展了“春秋笔法”,主要通过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体现作者的道德评价。
此外,还在叙事中直接引入议论,以“君子曰”“君子是以知”“仲尼曰”来对事件和人物作出道德伦理评价。
2)情节结构:以顺序。
按时间的发生发展和结果交代全过程。
还有倒叙、预叙、插叙、补叙。
3)战争描写尤为后人称道。
4)体现了高超的记事能力。
(二)刻画人物,形象生动。
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凸现人物自己的性格特征。
用极简洁的笔法,很少的笔墨,勾画出一个鲜明的形象。
2)通过连续记载人物的事迹,络绎写来,描述人物性格发展的过程,真实反映出一个历史人物性格的前后变化。
(三)《左传》的记言1)语言简练,字句精严,行文变化纵横。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绪论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需要关注的几个现象1、朝代更迭频繁与政权的分立东汉末年开始,社会逐渐走向衰败、动荡,而自公元220年魏朝建立至公元581隋朝结束南北朝的分立局面,360多年间,经历了魏、蜀、吴的三国鼎立,西晋、东晋的更迭,北方十六国的混战,南北朝的对峙,南朝前后历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则先有北魏,后分为东魏、西魏,两者又分别被北齐、北周所替。
这段历史,整体而言,可谓动荡,称之为乱世,未尝不可。
朝代更迭的频繁,本身即是政治斗争激烈和社会纷乱的一种表现。
而士人作为知识的主要承担者,在古代社会中起到主导社会的作用,很自然地被裹挟入严酷的政治旋涡之中,深度地介入整个动荡的时代。
这样一来,他们对个体自身的生存境遇和面临的时代状况往往有复杂而敏锐的感受。
就个体的生存而言,时代的混乱使得士人的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政治立场和个人情志等因素影响到他们在时代中的命运,不少士人或死于具体的政治事件(嵇康、陆机、谢灵运等皆是),或惴惴于政治夹缝之中以求存(阮籍即是),生命的脆弱,命运的无常此时显得异常突出。
《晋书·阮籍传》中有“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之说,这种说法其实也适用于整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就时代状况而言,战乱和分裂带来人口的大量死亡、迁徙,导致生活的凋敝、疾病的流行。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有云:“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馀。
”足见动乱给社会带来的伤害。
而疾病的流行,也对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
建安七子中徐干、陈琳、应瑒、刘桢都于公元217年染疾疫而终,号为“七子之冠冕”的王粲也是在这一年病逝。
正是这样的时代状况,促使此期的文学创作出现一些共同的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这些主题与药和酒的关系极为密切。
鲁迅先生写有《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讨论了相关问题,后来王瑶以此为启发,写有《文人与药》、《文人与酒》,可以参阅)生死问题是人类最为切身而古老的问题,相关的思考,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普遍存在,尤其以道家最显突出,《庄子》一书即充满对生死问题的多方思考。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部分简答论述
论述题2、试析“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参考答案: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
曹丕的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和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和生动性;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和谐;讲究谋篇布局。
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简述曹植《白马篇》诗歌的内容与艺术《白马篇》是曹植诗歌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对一个武艺高强、勇猛无畏,又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英雄形象,以爱国勇士英勇卫国的精神的描写,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渴望,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全诗迸发着慷慨激昂的炽烈热情,洋溢着高迈不凡的蓬勃朝气。
诗歌内容充实丰富,采用虚实相生、疏密得当的笔法,工于起调,对仗工整,音韵流畅,多慷慨悲愤之气,体现了其诗辞藻华茂的艺术风格。
3、列举两晋诗歌有代表性的重要现象?参考答案:太康体,左思风力,玄言诗,游仙诗。
1、简述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参考答案:陶渊明的诗歌可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咏史诗两类。
田园诗多方面地描写了农村景色和农村生活,可分三方面:一部分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他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另一部分以极大的热情歌咏了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起来的友谊;还有一部分表现了农村的凋敝和自己的穷困生活,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志趣,并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继承了阮籍和左思的传统,表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对时政的关心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曲折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
值得注意的是,田园诗有抒怀的内容,咏怀、咏史之作也不乏景物描写,两类诗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2、试说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参考答案:陶渊明诗歌的风格是平淡自然,他的田园诗集中表现了这一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3)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3)魏晋南北朝文学1、请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最显著的特征及其标志:答:1)特征:文学自觉;2)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划分,尤其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有了自觉的追求。
2、请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答:1)建安、正始文学。
代表作家三曹、建安七子、蔡琰、竹林七贤;2)两晋文学。
西晋、太康诗坛: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东晋玄言诗:王羲之、许询等;晋宋之际陶渊明;3)南朝文学。
宋初:谢灵运、鲍照;齐梁时期:“永明体”出现,代表在作家王融等;梁陈时期,宫体诗成为主流;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4)北朝文学: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散文有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3、请简述建安诗歌的美学特征:答:1)政治理想的高扬;2)人生短暂的哀叹;3)强烈的个性表现;4)浓郁的悲剧色彩。
4、请简述曹植的文学成就:答:1)钟嵘《诗品》评价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取得了“建安之杰”的文学史地位。
2)曹植兼擅各类文体、诗体,尤其长于五言,大力创作五言诗。
5、请简述《咏怀诗》的艺术特征:答:1)阮旨遥深的艺术风格,隐晦曲折;2)在诗歌精神上,阮籍《咏怀诗》和建安风骨一脉相承;3)开创了我国五言抒情组诗的体例,后代李白、陶渊明等都受其影响。
6、请简述两晋文学的总体特征:答:1)晋人之文,趋向雅化。
2)晋人之文,益尚华美。
士族以玄学纵心适意为口实,尽情享受声色;两晋侈靡豪奢之风,弥漫朝野;两晋时期,尚美近乎病态;文学也逐渐弃却建安时期的刚健、正始时期的壮丽,而“稍入轻绮”。
3)晋人之文,更尚真情。
西晋士族崇信玄释,礼教的束缚愈益松弛,文人更加注重个人的世俗生活与情感体验。
当时是一个富于感情、敢于任性的时代。
7、请简述玄言诗兴盛的原因:答:1)魏晋玄学以及清谈之风的兴盛;2)东晋政局和士人的心态;3)老庄玄理和山水之美的结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历经多个时期的发展,其中包括两汉、魏晋和南北朝时期。
这些时期的文学成就对于中国文学史具有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对于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简要介绍:
两汉文学
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它包括东汉和西汉两个朝代。
在东汉时期,文学盛行于儒家经典的传承和注释上,如《论语》和《孟子》等。
西汉时期则以辞章文学为主,其中代表作品有司马迁的《史记》,这是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
魏晋文学
魏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阶段,其特点是思想多样化和文风开放。
这个时期的文学主要集中在辞章文学和诗歌创作上。
魏晋时期的骚体诗,以曹操、曹丕和曹植等人的作品为代表,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发展。
南北朝文学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分裂的时期,文学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南朝的文学以乐府民歌为主,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民间的生活。
北朝的文学则以文学和骈文为特色,如北魏的《元气》和南朝的《世说新语》。
总结起来,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这些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也通过表达各种思想和情感,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
最新中古史第三阶段 魏晋南北朝文明和隋唐文明
中古史第三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和鼎盛时期:魏晋南北朝文明和隋唐文明【知识梳理】1.魏晋南北朝时期。
政治:经历了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十六国与东晋对峙、南朝与北朝对峙,三省体制逐步形成,出现孝文帝改革,形成民族大融合趋势。
经济: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北方经济破坏与恢复,南方经济长足发展,商业水平低下。
文化:儒学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齐民要术》、灌钢法提高了农业与手工业技术,祖冲之的圆周率领先世界,王羲之的书法与顾恺之的绘画达到很高水平。
2.隋唐时期。
政治:完善了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发展了制,使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主要制度;唐中期设置,后期出现地方割据局面。
经济: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出现犁和筒车,农业发达;制瓷业分两大类,成为独立生产部门,出现“唐三彩”;纺织业出现织丝技术;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布局实行整齐划一的制,大运河开通,“丝绸之路”与陶瓷之路兴盛,长安、洛阳成为世界性大都市。
文化科技:三教融合;唐诗鼎盛;城市文化繁荣,唐传奇出现;书法(代表:、绘画艺术(代表:)进入新高峰;火药被发明并用于军事。
【重点归纳】隋唐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主要特征是什么?政治方面:经济方面; 思想文化方面:隋唐文明鼎盛的重要表现有哪些?政治方面:经济方面; 思想文化方面:【重点精练】1.历史上出现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四世三公”等现象,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法社会①任人唯亲的现象②家族制度政治化的现象③四世同堂而居的现象④选官注重门第的现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通典》记载:“隋氏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
人不土著,萃处京畿……五服之内,政决于朝,一命免拜,必归吏部。
”以下对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科举取士促使社会重学风气形成②有利于防止世家大族垄断官场③提高了行政效率④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禣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
绥化学院古代文学史唐宋简答题
绥化学院古代文学史唐宋简答题1.简述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答: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首先,从客观条件来说,唐代多样多彩的生活,为文学的发展准备了丰富的土壤。
唐代曾经是我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一百多年的开拓发展,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思想的兼容并包,文化上的中外融合,创造了对文化发展极为有利的环境,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创造力,也给文学带来了昂扬的精神风貌,创造了被后代一再称道的盛唐气象。
同时,它也经历过安史之乱这样一场空前战祸,在士人面前展开了杀戮破坏、颠沛流离、灾难深重的生活。
这样丰富的生活并不是每一个朝代都有的,这为文学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扩大了他们的视野。
其次,从文学发展自身说,唐文学的繁荣乃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已经朝着独立成科的道路迅速发展,骈体文把散文美的形式推向极致,同时也暴露了它的弱点。
诗歌的声律形式已具雏形,将要影响我国千余年的一种新的诗歌体式已经呼之欲出。
原有的多种文体的写作目的与写作规范正在发生变化,新的文体不断出现。
这些都说明,魏晋南北朝文学已经为我国文学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做好了一切准备。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唐人创造了全面繁荣的一代文学。
唐代文学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表现在诗、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
诗的发展最早,在唐文学中也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
当诗发展到它的高峰时,散文开始了它的文体文风改革,就文体文风改革的规模和影响说,前此还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它相比。
小说也开始走向繁荣,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
而当散文、小说、诗相继进入低潮时,诗的另一种体式——词,又登上文坛,焕发光彩。
终有唐一代,几乎找不到一个文学沉寂的时期。
其次,唐文学的繁荣,还表现在作者众多而大师辈出上。
《全唐文》收作者三千余人,《全唐诗》收作者二千二百多人,据不完全统计,唐人小说今天可以找到的还有二百二三十种。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部分简答论述上课讲义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部分简答论述论述题2、试析“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参考答案: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
曹丕的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和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和生动性;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和谐;讲究谋篇布局。
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简述曹植《白马篇》诗歌的内容与艺术《白马篇》是曹植诗歌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对一个武艺高强、勇猛无畏,又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英雄形象,以爱国勇士英勇卫国的精神的描写,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渴望,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全诗迸发着慷慨激昂的炽烈热情,洋溢着高迈不凡的蓬勃朝气。
诗歌内容充实丰富,采用虚实相生、疏密得当的笔法,工于起调,对仗工整,音韵流畅,多慷慨悲愤之气,体现了其诗辞藻华茂的艺术风格。
3、列举两晋诗歌有代表性的重要现象?参考答案:太康体,左思风力,玄言诗,游仙诗。
1、简述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参考答案:陶渊明的诗歌可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咏史诗两类。
田园诗多方面地描写了农村景色和农村生活,可分三方面:一部分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他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另一部分以极大的热情歌咏了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起来的友谊;还有一部分表现了农村的凋敝和自己的穷困生活,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志趣,并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继承了阮籍和左思的传统,表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对时政的关心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曲折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
值得注意的是,田园诗有抒怀的内容,咏怀、咏史之作也不乏景物描写,两类诗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2、试说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参考答案:陶渊明诗歌的风格是平淡自然,他的田园诗集中表现了这一特色。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三、文学自觉性的表现:鲁迅在其著名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称魏晋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又说:“这时代的文学的确有点异彩。
”1、文学学科的独立。
2、文学体裁的探索与丰富。
骈文、骈赋、小说、七古、乐府歌行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
文学的抒情性更为突出;发掘了新的文学题材;开拓了语言的表现力;绚丽多彩文学风格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
4、文学理论水平大为提高。
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文笔之辩、文体之分、风骨说等四、魏晋南北朝文学进程:1、诗歌:创作主流建安:第一次文人诗的创作高潮西晋:分为正始、太康、永嘉三阶段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山水诗、宫体诗;永明体北朝:庾信南北朝民歌:柔媚婉转与质朴刚健2、文:骈文的兴盛3、小说: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曹魏文学: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文学:太康文学\永嘉文学东晋文学陶渊明南北朝文学:南朝文学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诗歌第一节建安文学概说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2、建安七子: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评述当世文人,特别标举了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称为“七子”。
除孔融外其余六人都依附于曹操。
3、蔡琰(生卒不详,蔡邕之女)三、建安文学的基本特点:“建安风骨” 美学典范的提出1、在内容上,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伤感情调。
2、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
第二节曹氏父子一、曹操1、诗歌的主要内容:以乐府古题写时事,反映汉末社会动乱与民生疾苦,如《蒿里行》。
表现作者理想抱负与进取精神,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
游仙诗。
3、散文创作:鲁迅称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二、曹丕《燕歌行》二首为我国诗歌史上现存最早的完整而又成熟的七言诗。
诗文开婉约纤丽一路,兼有情美、景美、辞美、韵美的艺术特点《典论·论文》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专论,提出了“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等重要观点。
中国古代历史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
中国古代历史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历史是一个庞大而丰富的领域,其中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是其中两个重要的时期。
本文将对这两个时期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
由于东汉末年的政治腐败和军阀割据,导致中央政权逐渐衰弱,各地政权相互争斗。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主要表现为三国鼎立、西晋和东晋的建立,以及南北朝时期南北分裂的局面。
1. 三国鼎立三国鼎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著名的政治现象之一。
三国时期,曹魏、蜀汉和东吴三个国家在中国北方、西南和东南形成鼎立之势。
曹魏以中原地区为基地,蜀汉控制西南地区,东吴则占据东南地区。
这样的政治格局持续了数十年,直到魏国最终统一中国。
2. 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西晋的建立标志着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变迁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西晋的建立,使得政权重新回归中原地区。
然而,西晋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困难使得其短暂存在,东晋的建立成为历史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节点。
3. 南北分裂南北朝时期,中国政权再次分裂为南北两个部分。
北方由五胡十六国所控制,而南方则是由刘宋、南齐、梁、陈等朝代组成。
南北政权之间的对峙导致了长期的战乱和动荡,直到隋朝的统一才结束了这一局面。
二、隋唐时期的政治与经济繁荣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时期,以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而闻名。
1. 隋唐政权的建立隋朝由隋文帝杨坚建立,实现了政权的统一。
在隋朝之后,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
唐朝的政权稳定使得中国社会出现了长期的和平和繁荣。
2. 经济繁荣隋唐时期,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隋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包括土地制度的改革、重农抑商等。
而唐朝则进一步扩大了隋朝的改革成果,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各个领域。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为中国社会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
3. 开放的外交政策隋唐时期,中国采用了开放的外交政策,积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题2、试析“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参考答案: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
曹丕的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和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和生动性;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和谐;讲究谋篇布局。
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简述曹植《白马篇》诗歌的内容与艺术《白马篇》是曹植诗歌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对一个武艺高强、勇猛无畏,又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英雄形象,以爱国勇士英勇卫国的精神的描写,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渴望,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全诗迸发着慷慨激昂的炽烈热情,洋溢着高迈不凡的蓬勃朝气。
诗歌内容充实丰富,采用虚实相生、疏密得当的笔法,工于起调,对仗工整,音韵流畅,多慷慨悲愤之气,体现了其诗辞藻华茂的艺术风格。
3、列举两晋诗歌有代表性的重要现象?参考答案:太康体,左思风力,玄言诗,游仙诗。
1、简述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参考答案:陶渊明的诗歌可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咏史诗两类。
田园诗多方面地描写了农村景色和农村生活,可分三方面:一部分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他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另一部分以极大的热情歌咏了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起来的友谊;还有一部分表现了农村的凋敝和自己的穷困生活,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志趣,并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继承了阮籍和左思的传统,表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对时政的关心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曲折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
值得注意的是,田园诗有抒怀的内容,咏怀、咏史之作也不乏景物描写,两类诗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2、试说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参考答案:陶渊明诗歌的风格是平淡自然,他的田园诗集中表现了这一特色。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淡与醇美的统一,陶诗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意味隽永,淡而有味。
二是情、景、理的统一,陶渊明善于用白描及写意的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成高远,不纯客观地刻画景物,在他的笔下景物总是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着诗人的性格,诗人常在抒情写景中用朴素的语言,说明一些生活哲理,既富于情趣,又富于理趣,将兴寄与自然美融为一体。
但陶诗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的作品,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含微木)等。
3、试述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参考答案: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对诗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不仅开创了田园诗,而且前所未有地将日常生活表现得情趣盎然,富有诗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他创造了平淡自然的诗歌意境,为后人树立了诗歌艺术的更高标准。
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也有很多创造,一是用新鲜活泼的内容给四言诗这种呆板僵化的形式注入新的生命;二是发展了五言咏怀组诗,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题,如《咏史》、《饮酒》、《咏贫士》、《归园田居》等,分类更加细致,在组诗的内部结构安排方面,有较前人更具匠心。
陶诗不为时人所重,唐代田园诗派兴起,奠定其地位,赵宋以后陶渊明备受推崇,确立了一流大家的地位。
从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的比较,说明诗风的转变。
从诗歌发展史角度看,魏晋诗歌上承汉诗,总的诗风是古朴;南朝诗歌一变魏晋古朴,开始追求声色。
诗歌艺术的这种转变,就是从陶谢的差异开始的。
陶渊明是魏晋古朴诗歌的集大成者,谢灵运却另辟蹊径,开创了南朝的一代新风。
具体说来,从陶到谢,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⑴从写意到摹象。
谢灵运之前,中国诗歌以写意为主,陶渊明就是一位写意的能手。
他的生活、他的感情是诗化的,写诗不过是自然的流露。
谢灵运不同,山姿水态在他诗中占据主要地位,“极貌以写物”(《文心雕龙》)和“尚巧似”(《诗品》)成为主要的艺术追求。
他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不遗余力地勾勒描绘,力图把它们一一真实地再现出来。
谢诗注重描摹刻划,而这些山水景物往往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因此他的诗很难达到陶诗情景交融的境界。
结构上谢诗多是先叙出游,次写见闻,后谈玄或发感喟,如同一篇篇旅行日记,而又常常拖着一条玄言的尾巴。
⑵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陶诗注重言外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调动读者想象体会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淡淡白描的物象蕴含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谢诗注重写实性,充分发挥语言的表现力,凭借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运用准确的语言刻画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自然美。
他笔下的物象更多地带有独立性和客观性。
他写风就是风,写月就是月,写山就要描尽山姿,写水就要描尽水态,而且写得鲜丽清新、自然可爱。
《文心雕龙》“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正好概括了谢诗语言的特点。
陶、谢常常遇到语言表达的苦恼,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谢“空翠难强名”。
陶采取的办法是启发读者去体会和补充。
谢还是要充分发挥语言的写实性,努力探索新的表现方法,创造新的语汇,运用各种技巧描摹形容,显示出高度的驾驭语言能力。
由于过分追求新奇,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语多生撰,非注莫解其词,非疏莫通其义”之弊。
尽管如此,谢诗在当时就引起轰动,而且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为山水诗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由以上比较可见,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风转变,正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
如果说陶渊明是结束一代诗风的集大成者的话,那么谢灵运就是开启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
在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表现新的题材内容和新的审美情趣,出现了“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和“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新特征。
这一新特征乃是伴随着山水诗的发展而出现的创新现象。
它成为“诗运转关”的关键因素,深深地影响着南朝一代诗风,成为南朝诗风的主流。
而且对后来盛唐诗风的形成,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2、试述鲍照诗歌的思想内容?参考答案:一、反映社会的不平,抨击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抒发贫士不遇的苦闷和愤世嫉俗之情;二、描写边塞争战生活,抒写报国的壮志,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三、揭露社会黑暗,同情人民苦难;四、另有游宦思乡、抒写爱情、感伤年命和写景咏物的作品。
3、简述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对诗歌发展的贡献?参考答案:鲍照诗歌分五古与乐府两大类,继承汉魏乐府诗形式及传统,笔力雄健,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工于写景,长于比兴,声调抑扬顿挫,句式长短不齐;奇特瑰丽,气象雄浑,风格豪迈俊逸,雄恣奔放,颇富浪漫色彩。
鲍照继承和发扬了汉魏风骨,代表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对诗歌发展的贡献:一是对边塞诗的创新,增加了边塞风物和征人边愁的内容。
二是对七言体的创制,他是第一个有意识致力于七言诗创作并取得高度成就的诗人,变七言歌行逐句韵为隔句韵,又开创了杂言式七言歌行。
另外,模仿南朝乐府的小诗和边塞题材的诗歌对唐代五绝的形成颇有影响。
4、谢脁山水诗有哪些新特点?参考答案:一是着重表现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扩大了山水诗的题材范围;二是在写景方面突破了谢灵运全面铺写的格局,精心选择和剪裁景物,形成了较为圆融的意境;三是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融进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情境交融,尤其一些写景小诗,空灵纯净,颇有唐风。
试比较大小谢的山水诗创作。
大小谢都以山水诗的创作而闻名。
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开创者,谢眺对大谢有明显的承传关系,但由于文学时代、生活环境和个性的不同,诗歌创作上也有明显的不同:大谢语词富艳,小谢清新俊秀;大谢对山水刻画精细,小谢简约勾勒;大谢客观的写景,小谢能做到景中有情。
总的来说,小谢成就高过大谢。
5、什么是新体诗?新体诗有哪些代表作家?参考答案:齐代诗人沈约总结了前人对声韵的研究成果,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作诗应避免八种声律上的毛病,声律与对偶互相配合,就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体诗。
因为出现于齐代永明年间,所以又叫永明体。
它是古诗发展到近体的过渡形式。
谢脁的新体诗,词采华美,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已有全篇似唐人者。
新体诗的代表作家除谢脁外,还有沈约、王融、何逊、阴铿等。
1、结合庾信的经历简要说明他早年和晚年诗风的变化?参考答案:庾信一生以出使西魏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仕梁,是宫体诗的代表作家,与徐陵的宫体诗号称“徐庾体”,诗风伤于轻艳,同时有大量奉和应景之作,一些诗作以摹景生动,造句新巧,声韵协调,显示出清新俊逸的个人特色。
庾信42岁奉命出使西魏被羁留,历仕西魏、北周,虽位望通显,但常有乡关之思和羁旅之情,加上边塞景色和亡国之恨,一发而为歌诗,形成刚健豪放的气骨和苍凉悲壮的意境。
后期诗作内容广泛,善用典故,工对仗,语言精美,声韵和谐。
杜甫称“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又说他“暮年诗赋动江关”正是指出了他后期诗文风格的变化。
2、试比较南北朝民歌的艺术风格?参考答案:南朝民歌篇幅短小,多为五言四句。
语言清新自然,在语言上最大的特色是运用双关隐语,不仅使语言活泼流畅,而且使情思的表达也更加委婉含蓄。
北朝民歌语言质朴刚健,风格粗犷豪放,自然清新,多杂言格式而以五言为主。
4、试简析《西洲曲》的内容和艺术特点?参考答案:《西洲曲》是乐府《杂曲歌辞》里的一篇。
南朝无名氏作,为五言体。
因首句“忆梅下西洲”,故名。
原为长江流域的民歌,后经过文人的加工。
内容描写一个少女怀念久别情人的心理。
作品通过带季节特征的人物活动的变换,层层递进地表现了一位少女从春到秋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
语言优美,笔触细腻,情思缠绵悱恻,顶真和双关语的运用是其手法上的显著特点。
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转韵,流利宛转,声情和谐。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的最优秀作品,也是其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5、试简析《木兰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参考答案:《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讲述了一位叫木兰的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立功之后不慕富贵退居乡里的故事。
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她是古代人民理想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艺术上的成就:一是富于传奇色彩,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范例;二是出色地运用了民歌常用的复叠、铺陈排比等艺术技巧,比喻、对偶、反衬、顶真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艺术效果;三是笔墨凝练,繁简得宜,句式以五言为主,杂以七言、九言,错落有致,声韵铿锵,富有音乐美。
4、简述《哀江南赋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参考答案:是庾信《哀江南赋》的序,是一篇独立的骈文,交待创作缘起,即作赋的背景和原因,概括全篇大意。
首段叙自己被羁留北国的怅恨和梁朝覆亡的怆痛,次段叙写自己的危苦,末段悲伤国事。
层次分明。
本篇在艺术上有显著特征:一是善于运用大量典故表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深刻的思想感情,并在征引旧典的基础上创造了不少切合时事的新典;二是成熟地运用骈偶技巧,使文意纡曲转折毫不板滞,创造了四、六对句的格式,而又杂以散行,写得纵横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