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议程设置理论看《大事件》

合集下载

媒介事件中媒介间的议程设置--以媒介融合为视阈

媒介事件中媒介间的议程设置--以媒介融合为视阈

媒介事件中媒介间的议程设置--以媒介融合为视阈
杨帆
【期刊名称】《硅谷》
【年(卷),期】2016(002)012
【摘要】媒介事件是媒介间议题设置功能的集中体现,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相互融合使媒介间议程设置变成一个多元、动态的过程。

文章以“非法疫苗事件”为例,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议程设置如何在媒介事件的构建过程中发挥作用。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杨帆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北京 10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
【相关文献】
1.媒介事件中媒介间的议程设置——以媒介融合为视阈 [J], 杨帆;
2.媒介融合视阈下的电影议程设置 [J], 刘伟
3.微博与大众媒体媒介间议程设置效果的交互性——以2012香港特区特首选举为焦点事件 [J], 王啸
4.议程设置媒介不为王——从电影《大事件》对传播中议程设置者的思考 [J], 张慧
5.媒介融合时代"议程设置"理论变迁
——专访"议程设置"提出者之一唐纳德·肖 [J], 何志荣;于洋;蒋忠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

3、夏洛特研究
麦库姆斯和肖有关议程设置的最初研究遗留 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媒介议程和公众议程的 因果顺序问题。
麦库姆斯和肖于1972年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研 究,专门考察1972年的总统大选。为议程设 置的因果关系提供了一些数据:那就是,媒介 在影响公众议程方面确有其效果,而不是公 众议程影响媒介议程。
3、劫匪议程设置在剧中的表现
处于话语弱势的劫匪并不甘于沉默。借助网络 ,他们进行了反击,把手机拍到的关于警方行动受 挫的一系列照片在网上曝光并发送给各家媒体, 这就像一枚重磅炮弹,把警方苦心经营的议题炸 得支零破碎。紧接着,劫匪也加入了设置议程的 行列:善待人质的照片在网上传播,使警方陷入 尴尬。
从电影《大事件》看—— 媒介议程设置理论
主 要 内 容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概念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是有关大众传播媒介 影响社会大众关注焦点的理论,“议程设置”也 称“议题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往往有意无 意地通过对所报道重心的选择,从而构建公共讨 论与关注的轻重缓急众媒介所设置的 轻重秩序来理解事件。
6、谁来设置媒介议程
芬克豪泽和朱克的研究表明,新闻媒介的报道并不能与真实 生活很好的对应,那么是谁来决定媒介的议程呢?韦斯特利 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压力团体或特殊利益集团可以将一个 议题纳入媒介议程。 休梅克和瑞斯在吸收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5种 影响媒介内容的类别:
来自媒介工作者个人的影响。
2、警方的议程设置在剧中的表现
警方策划了一起媒介事件,主动与媒体合作,将捉 拿劫匪的行动策划成电视直播,为议题埋下伏笔。 同时警方牢牢垄断了消息源,从中挑选最突出警察 神勇办案的片段进行剪辑,完成把关,然后提供给媒体, 从而产生议程,左右舆论。

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作用
竞选运动期间对不同话题及竞选人的强调程度。
表2(P414)显示了媒介中反映出的各党派对议题的强 调程度。媒介似乎在选民对竞选中的重要议题的判断上产 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媒介刊播的主要新闻对重要竞选议题 的强调程度,与选民们对于哪些是重要议题所做的独立判 断的相关性达到+.967,而次要新闻对重要议题所做的独立 判断的相关性达到+.979。
• (它将受众研究理论如个人差异论、使用满足理论与媒介 的议程设置效果联系了起来)
2019/12/31
我们头脑中的图画

具体来说,议程设置是一个关于显要性转移的理
论,用抽象术语来说,议程设置理论最初阶段关注的
焦点是研究客体的显著性,通常是公共议题,但有时
也是其他客体。

“客体”(object)一词和社会心理学者用“态度
大或减弱媒介议程设置的效果。后来,他们又利用1972年
美国总统大选的机会,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城再次检
验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

总而言之,议程设置理论的学术谱系也就此展
开………
2019/12/31
议程设置为什么发生

在媒介议程设置效果研究中,探讨影响媒介议程设置
效果的条件变量,是研究者长期关注的一个问题。如探讨
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作“集团新闻业”。
2019/12/31
基础上提出的一个理论构念,用于表征个体具有的一种
向新闻媒介主动寻求信息的倾向。

但导向需要的产生会受到两个条件的制约,一是议
题与个体的关联性 (relevance),二是个体对于议题的
不确定性 (uncertainty)。
高关联性与高不确定性条件下,导向需要最高;低

试析传播学理论在电影《大事件》中的运用

试析传播学理论在电影《大事件》中的运用

134影视动漫试析传播学理论在电影《大事件》中的运用陈媛(上海大学,上海 200040)摘要:随着数字媒体的迅速发展及整合营销传播时代的到来,媒介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由于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及互动性,大数据时代受众的生活环境愈发透明,媒体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电影《大事件》塑造警察追踪疑犯对公众实时直播的情节,试图通过媒介的正面描绘树立英勇无畏的形象,体现了政府的媒介话语权,展现了媒体在事件传播中的独特作用。

本文以《大事件》电影体现的传播媒体特性为例,结合电影体现的传播环境下的受众特征,分析“把关人”理论、议程设置理论以及虚拟环境理论在媒介信息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大事件》;传播学;虚拟环境;议程设置;受众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1-0134-02一、《大事件》体现的受众特征(一)互联网环境下受众生活透明化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公众的日常生活与媒介的联系日益紧密,个人生活逐渐透明,公众生活的一举一动都被曝光于闪光灯之下,或主动分享生活信息,或被动为媒体所控制,现代受众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媒介大环境之中。

影片《大事件》通过媒体对警察追踪嫌犯的过程进行直播,公开了警察执法的过程,使追捕工作公开透明。

(二)媒介主体控制受众获取的信息内容从《大事件》影片中可以看出,新闻传播的主体处于主动地位,他们控制着传播的内容、时间以及空间。

作为传播主体,媒介选择符合自己利益和立场的信息进行传播,而对负面信息相对隐瞒;为了获得受众的关注和认可,传播主体对不利于自己形象的内容进行削减。

在该传播信息流中,受众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尽管他们可以选择认同或抵制媒介传播,但其接收到的信息仍然是被传播主体过滤加工过的,是在传播者所制造的虚拟环境中,以及媒体“把关人”层层把关后对信息被动地接受。

二、“把关人”掌控信息传播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信息资源趋向复杂化、多样化,由于受众注意力的局限,用户无法自己处理纷繁复杂的信息,这就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把关人”角色出现。

议程设置理论下《新疆日报》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报道分析

议程设置理论下《新疆日报》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报道分析

业务研究议程设置理论下《新疆日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报道分析周海清内容提要:本文以议程设置为理论依据,通过随机抽样和立意抽样相结合确定样本范围并进行数据统计,通过分析报纸体裁、版面位置、议程来源、议程主题、议题倾向5个方面,归纳出《新疆日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报道体现出成就性报道媒介议程设置的特点。

在成就性报道中,报纸媒体要有自己的报道风格,通过议程设置正确引导受众,牢记社会责任。

关键词:议程设置;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成就性报道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疆日报》是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机关报,对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方位报道集中展示了其作为主流媒体的报道方向和特点。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大背景下,本文运用议程设置理论探究主流媒体在成就性报道中的特点,分享主流媒体对于成就性报道在议程设置上的思考。

一、理论依据“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题目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陈力丹教授将议程设置的中心思想概括成公众通过媒介了解或者知道事件的发生和问题的出现,依据媒介发布信息的角度进行思考,并且根据媒介事件的影响和受众对于该问题的重视程度来设置媒体的议题。

本文主要关注《新疆日报》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议程设置,以《新疆日报》对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报道为研究样本,采用两种抽样方式,随机抽样和立意抽样,来分析《新疆日报》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成就性报道中的特点。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一)研究方法。

本文对于选本的取样为2018年《新疆日报》出版的报纸。

样本总体的确定以标题中或者内容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相关为标准,共计72篇。

本次抽样过程中,对于内容中不包含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相关的报道进行剔除,此次样本选择将剔除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内容无关的报道,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努力保证样本统计结果的准确性。

议程设置理论视域下热点事件网民舆论“反转”现象研究基于“成都女司机变道遭殴打”事件的内容分析

议程设置理论视域下热点事件网民舆论“反转”现象研究基于“成都女司机变道遭殴打”事件的内容分析

议程设置理论视域下热点事件网民舆论“反转”现象研究基于“成都女司机变道遭殴打”事件的内容分析一、本文概述在数字化信息时代,网络舆论的力量日益显现,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媒体范畴。

特别是在热点事件发生时,网络舆论的“反转”现象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以“成都女司机变道遭殴打”事件为例,基于议程设置理论的视角,深入探讨了热点事件中网民舆论“反转”现象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

“成都女司机变道遭殴打”事件作为一起典型的热点事件,其舆论的“反转”过程充分展示了网络舆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本文详细梳理了事件发生后网民舆论的演变过程,分析了影响舆论反转的关键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与议程设置理论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舆论的“反转”现象。

本文的研究旨在深入理解网络舆论“反转”现象的本质,揭示其背后的社会心理、信息传播机制以及媒体角色等问题。

本文也希望通过对“成都女司机变道遭殴打”事件的深入研究,为未来的网络舆论引导和热点事件处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本文将详细阐述研究方法、数据收集与分析过程,以及具体的研究结果。

希望通过这些研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网络舆论“反转”现象,为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理论框架与文献综述议程设置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传播学研究,该理论主张媒体通过选择性地报道某些议题而忽略其他议题,从而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重要性的认知。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社交媒体的普及,议程设置理论的应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

网民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而是成为了信息传播和议程设置的重要参与者。

在此背景下,研究热点事件中网民舆论的“反转”现象,对于理解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综述方面,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媒体对议程设置的影响,如M.E.麦库姆斯和D.L.肖在《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一书中详细阐述了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框架和实证研究结果。

议程设置理论在突发灾难性事件报道中的运用

议程设置理论在突发灾难性事件报道中的运用

图 1 议 程 设报道
媒 介 的议程 设 置功 能 是显 著 的 , 的基础 是 它 公众对 于 自身经验 之外 的体验 充满好 奇 。在 突发 灾害 性事 件 中 , 公众 的这 种基 于“ 好奇 ” 的认 知心 理表现 得 更 为 明显 , 比如 , 于地 震 、 山爆 发等 对 火
的需求 不 能通 过 公信力 高 的主 流媒 体 得 到满 足 ,
3 媒体 报道 的责 任感 与公 共利益 维护 .
媒介 在 突发 事件 的报道 中, 应注 意 媒 介 的 还
社会 责任 和职业 道德 意识 。并 非所有 满足 公众信
息 需求 的“ 议程 ” 是 需要 报道 的议程 , 些 事件 都 有 中媒 介 更 要 考 虑 使 用 的“ 程 ” 议 以及报 道 的 角度 会 带来 的严 重负 面影 响 。比如在今 年 8月发 生 的
在 即将 结 束 的 2 1 0 0年 问 ,我 国在 科 技 、 文 化 、社 会 发 展 等 各个 重要 方 面 取 得 了长 足 的进
步 ,但 我们 也 经 历 了许 多重 大的 突发 灾难 事 故 , 带 来人 员 和 财 产 的惨 痛 损 失 。在 这样 的灾 难 面
前 , 为新 闻媒 介不 单承 担着 迅速 、 确 、 实报 作 准 如
的强 烈关注 的心 理 , 时 、 确 、 面 的进 行 信 息 及 准 全
披露, 决不 能 瞒报 、 少报 、 不报 , 图通过 忽 略“ 试 议
点 落 空 , 于 自己应 采 用何 种态 度 , 取 何 种 行 对 采
为茫 然不 知 。
,l
程 ” 到控 制舆 论 的效 果 。在 重大 的 自然 灾 害 发 达 生时, 公众 对 信 息 会 异 常敏 感 , 果 他们 对 信 息 如

以议程设置理论浅析《新闻周刊》

以议程设置理论浅析《新闻周刊》
引言


人 人都在 谈论 现今涌 现的这些 技术 带来 的影响 , 其实 与 近期 横扫 全球 的技术扩散 相 比 , 大众 传播 的巨大社会 影响 力 早在几十年前就 已经显露无遗。 电视是以无 线电波 ( 或导线 ) 所传送 的声音和图像为媒介 的大众传 播媒 体 ,… 其强烈优 势 , 使其在 当代仍 牢牢 占据着传 媒业 的第一把交椅 。 在 《 制造 总统 ,1 9 7 2 》一书 中, 美 国记者怀 特 ( T h e o d o r e Wh i t e) 将大众传播 为公众 注意力设置议程 的能力描绘为 “ 一 种在别 的国家只有暴君 、 牧师 、 政党以及官僚才拥有 的权威 ” 。[ 2 ]
四、 结语
央视 《 新 闻周刊 》 自 2 0 0 3 年5 月3 E t 在 中央电视 台新 闻频 道开播 以来 , 作为一档 周播电视新 闻杂 志栏 目, 对过 去一周 内 发生 的最重要 的新 闻事件 和备受关 注的新 闻人物进 行选择 、 梳理 、 总结 和点评 , 使观 众从不 同角度 进行更 深层次 的思考 。 此外 ,《 新 闻周刊 》认 为 自己还应肩负起媒介 的社会 责任 , 以 积极 的姿态去 影响公 众 , 引导舆论 , 参 与社会 的议程设 置 , 通 过对新 闻的精 心选择 和与众不 同 的表 述解读 , 不仅 告诉人们 “ 该思考什么 问题” , 而且还提供 了 “ 该怎样思考”的参考。基 于节 目的 目标定位 , 《 新 闻周刊 》如何参与社会议程设置并 引 导舆论 的问题值得我们更深层次地探索 。 二、 媒介议程的设置者 谁 设置 了媒介议 程 , 决定将 哪些话 题带入 公众关 注 的视 野 ?专栏作家皮茨 写道 : “ 在一个有媒介设 置公 众议程并 引导 对话 的世界 中, 媒介忽视 的那些 事情就像不存在 一样 。 ”虽然 关 于议 程设置过程 的大多数只是集 中于媒介议 程与公众议程 之 间 的关 系 , 但这方 面的研究 只是议 程设置理 论 的一 种有 限 应用 。麦库姆斯 以 “ 剥洋葱”的比喻 , 从三个基本层 面来 回答 谁设置 了媒介议程 。首先 , 理论洋葱的最外 层是重要 的外部信 息源 , 如美 国总统 、 日常公关活动、 政治宣传活动等。再往里一 层是各 种大众 媒介 之间 的互 动 与影 响 , 现在通 常将这种 现象 称作媒介间的议程设 置。在很大程度上 , 这些互动验证并强化

《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及其在我国宣传实践中的应用】》

《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及其在我国宣传实践中的应用】》

《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及其在我国宣传实践中的应用】》摘要。

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的经典理论之一,它为媒体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提供了依据。

本文对议程设置理论进行了梳理,叙述了该理论的来源、发展历程和决定其效果发挥的基本条件。

最后结合实际谈了议程设置理论在我国新闻媒体宣传实践中的应用关键词:议程设置;传播效果;应用一、议程设置理论概述1968年美国学者麦克姆斯与肖对当年的美国总统大选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他们发现,在总统竞选的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体能够显著的当前公众们热议的话题。

公众对话题讨论的热烈程度与大众媒体报道的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

麦克姆斯与肖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到1972年他们就提出了议程设置这一种直接探讨媒介如何引导公共形成舆论或转变已有舆论的理论假设。

议程设置理论的是:公众通过媒介知晓事件或问题,依媒介提示的角度思考,按照媒介对各种问题的重视程度来调整自己对这些问题重要性的看法,或者说媒介对某一事物的强调程度同公众对同一事物的重视程度构成正比关系。

据台湾学者张锦华分析,这里包含三个层面:在认知层面,公众因为媒介的报道而意识到议题的存在;在次序层面,媒介所安排的议题顺序一般会影响公众考虑这个问题的顺序;在显著性层面,媒介赋予议题的意义(包括给予的版面位置或节目中的时间先后)一般会影响公众对这个议题重要性的认识。

二、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过程议程设置理论之所以被人们作为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加以接受,主要原因在于该理论会随着现实环境发展变化,不断提出新的研究发展出新的面向来完善原有的理论体系,使其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多维研究视野中。

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一理论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研究学者发现媒介议程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即理论刚提出时的观点。

议程设置读后感

议程设置读后感

议程设置读后感《议程设置》读后感读《议程设置》这本书,让我收获颇丰,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思考。

读到关于大众传播如何影响公众舆论这部分内容时,我感觉特别新奇。

以往我并没有深刻地意识到大众传媒的力量能够到这种程度。

书中提到媒体可以通过选择某些话题并加以强调,从而影响受众对这些话题重要性的认知。

这让我想起在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现象,比如某些娱乐新闻总是被大量报道,娱乐明星的一举一动都能被媒体聚焦。

久而久之,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些事情很重要,大家在聊天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聊起这些娱乐八卦。

而实际上,从宏观层面来讲,这些娱乐新闻可能并没有什么深刻的社会意义,却占据了大众很多的注意力资源。

特别触动我的是书中讲述的政治议程设置方面的内容。

在选举期间,媒体通过有选择性地报道特定候选人的信息、政策主张等,其实是在对民众脑海中的政治议程进行塑造。

我由此联想到一些选举事件,民众最终选出的结果,很可能是受到了媒体报道导向的影响。

这让我认识到大众传播在政治领域具有不可忽视的强大影响力,在一个民主选举的环境里,看似公平公正公开的选举结果背后,大众传媒所起到的议程设置作用不容小觑。

然而,书中也有让我疑惑的地方。

我不太确定在如今这样信息爆炸的时代,议程设置的效力是否还如同过去那般强大。

现在各种信息源种类繁多,新媒体发展迅速,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

自媒体的发展使得公众有了更多自主选择信息的可能性,这是不是会削弱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呢?后来我明白了议程设置在这样的时代下可能有了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虽然媒体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但主流媒体等权威信息源依旧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它们仍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例如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权威信息,来影响公众的议程认知。

我觉得作者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大众传媒的力量,更是在提醒我们作为受众,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大众传媒在信息呈现上存在主观选择,我们不能毫无判断力地接受传媒所强调的各种议题。

就像在面对网络热点新闻时,要有自己的分辨能力,理性对待媒体所设置的议程,而不是盲目跟风。

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
来自媒介工作者个人的影响。 媒介日常工作惯例的影响。 媒介组织对内容的影响。 媒介组织以外的组织对媒介内容的影响 意识形态的影响。
7、议程设置的第二层面
麦库姆斯对议程设置研究的最新发展是一种对议程设置新层 面的重视。即:议程设置的第二层面。 议程设置的第二层面是说: 议程设置的第二层面是说:如果把一个公共议题作为一个客 体,超越这个客体议程,还有另一个思考层次。每个客体有 多种属性,每个客体的属性也拥有不同的显著性。媒体对某 媒体对某 个议题的某个属性进行强调, 个议题的某个属性进行强调,将形成公众对议题的这个显著 属性的重视。 属性的重视。 例如:一个政治候选人作为一个议题,如果媒介对这个政治 候选人的良好品质这一属性进行不断强调,而忽略对其不好 的一面进行报道,那么公众就会形成对这个政治候选人良好 品质的认识,而对其表示认可。 结论:媒介不仅告诉我们该想什么,而且告诉我们该 结论:媒介不仅告诉我们该想什么, 怎么想! 怎么想!
2、媒介议程设置与现实:
学者芬克豪泽对新闻报道与公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感知两者 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就关于询问公众 “美国面临的最重 大问题”,他采用盖洛普民意测验的结果,再加上对媒介内 容方面的测量,发现:在公众的排序榜上,列为高的事件, 在公众的排序榜上, 在公众的排序榜上 列为高的事件, 同时也是大众媒介报道多的事件。 同时也是大众媒介报道多的事件。
之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公众倾向于把毒品看做眼下国内最严重 媒介的议程设置。 的社会问题一个解释就是,这是出于媒介的议程设置。 媒介的议程设置 在这一时期,联邦政府宣布发起“禁毒战”。报刊上有关禁毒 报道的数量激增。 议程设置理论: 议程设置理论:是指媒介的一种能力,通过重复性新闻报道来 提高某议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性。 “禁毒战”的例子的教训 教训: 教训 记者要越过官方辞令的套话,看清事物的本质。记者应当探寻 能揭示事物真相的材料。

热点事件中的议程设置理论分析

热点事件中的议程设置理论分析

第11卷第15期Vol.11 No.1589热点事件中的议程设置理论分析朱元凯(山西大学 新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摘要:议程设置理论自被提出以来,便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

从20世纪到今天,议程设置理论在社会新闻传播现象的理论化与事实性研究中在不断被应用中丰富与发展。

本文着重分析热点事件中议程设置理论发挥的作用与特点,进而阐述议程设置理论的舆论引导作用。

关键词:议程设置;热点事件;新数字技术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5-0089-02一、议程设置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一)议程设置理论的产生议程设置理论是一种理论假说,在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议程设置理论提出的目的是为证明群众对当前重要问题的判断与媒体反复强调的问题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传媒对公众事件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此问题的关注度就越高。

最早在近一个世纪前,议程设置便首次出现在李普曼的《舆论学》中。

他在这本书中提出“拟态环境”这一概念。

“拟态环境”指的是人们思想中抽象的世界与现实当中的世界之间依靠某种关系相连接并不断更新。

而这种关系通常是由大众传媒所缔造并不断维持,我们将这种联系现实与大众思想之间的纽带叫作“拟态环境”。

(二)议程设置理论在数字技术媒体环境下的发展随着当代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与公众议程设置功能的对应关系日趋显著。

换句话说,因为数字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更加便捷、清晰、即时地看到媒介设置议程与公众议程设置的相互作用,因而我们对在新时代下的议程设置理论的认识与研究得以进一步深化。

当代研究继续建立在媒介影响的基础之上,以向心趋势的议程设置研究脉络,之后,麦库姆斯提出了网络议程设置这一概念[1]。

这里的“网络”是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并非网络议程设置就是以互联网为介质所进行的议程设置研究。

该理论认为我们将现实视为由一系列相互链接、相互影响的部分组成的整体。

是谁控制了我们的想法

是谁控制了我们的想法

是谁控制了我们的想法——从《大事件》看议程设置【摘要】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我们将通过解读电影《大事件》,从中看出少部分群体是如何利用议程设置来影响大众的想法,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利用议程设置来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播。

【关键词】议程设置,媒介,真实性,文化传播。

一、议程设置理论的定义及观点: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二、媒介议程设置与现实:学者芬克豪泽对新闻报道与公众事件重要程度的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就关于询问公众“美国面临的最重大问题”,他采用盖洛普民意测验的结果,再加上对媒介内容方面的测量,发现:在公众的排行榜上,列为高的事件,同时也是大众媒介报道多的事件。

在其研究的第二部分,芬克豪泽分析了媒介报道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他发现:媒介报道与事件的真实性并不能很好的吻合。

芬克豪泽的研究表明,新闻媒介的报道并不能与真实生活很好的对应,那么是谁来决定媒介的议程呢?韦斯特利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压力团体或特殊利益集团可以将一个议题纳入媒介议程。

三、用议程设置理论看《大事件》:《大事件》以劫匪和警察的一次意外火拼为开始,当执行任务的巡警在劫匪的枪口下丝毫不做反抗,直接举手投降,而这一幕恰巧被记者拍下,于是媒体将“投向警察”的镜头通过各大网络媒介播出后给警方带来了巨大的舆论压力。

香港人民质疑:“连警察都下跪了,那我们该怎么做,香港还安全吗?”紧接着,香港警方开会讨论如何应对,女警官方洁霞建议用一场秀来挽回警队声誉,这场秀的重点不在于能否抓住劫匪,他们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重新树立警队的正面形象,使老百姓重新拾起对警察的信任,使之远离舆论的压力。

在找到劫匪藏身的大楼在之后,方洁霞迅速做出安排,给每一个警员身上配备了摄像头,拍摄了警方大规模人员出动的场景以及他们在楼道里“制服”歹徒的影像,经过剪辑后主动发送给媒体,这一影像资料经媒体一报道,自然就影响了人们“去想什么”。

议程设置ppt课件

议程设置ppt课件
不同种类的议题需要不同种类、不同分量的新闻报道,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
处在关注焦点的事件或活动必须加以构造,即给予一定范围的意义使人们便于 理解。比如把水门事件这一非强制性问题赋以政治腐败人们就能理解了
媒介使用的语言也能影响人们对一个议题重要程度的感受。例如水门事件之前 用“恶作剧”,后改为“丑闻”,提高了影响力。
结论:媒介不仅告诉我们该想什么,而且告诉我们该 怎么想!
15
媒介议程设置的研究现状
包括四个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新媒体议程 设置研究
政治宣传与 议程设置研

广告议程设 置研究
企业报与议 程设置研究
16
导电影《致青春》不仅赢得高票房,还让赵薇荣获第2 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第22届金鸡 百花电影节28日晚在汉闭幕,同时揭晓了第29届金 鸡奖获奖名单。 • 金鸡百花电影节是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的电影节,由 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联联合主办,每年一届,在全 国各大城市轮流举办。
12
13
6、谁来设置媒介议程
当知名且可信的人开始谈论某个议题时,议题建构的速度加快。
媒介把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事件或活动与政治图景中易于辨认的次级现象相联系, 人们就可以采取立场了。如水门事件与“对政府的信心”相联系,媒介的报道就 可以帮助人们采取立场了。
11
• 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在武汉揭晓 • 新华网武汉9月28日电(记者廖君 罗鑫)首次执
8
3、夏洛特研究
麦库姆斯和肖有关议程设置的最初研究遗留 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媒介议程和公众议程的 因果顺序问题。
麦库姆斯和肖于1972年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研 究,专门考察1972年的总统大选。为议程设 置的因果关系提供了一些数据:那就是,媒介 在影响公众议程方面确有其效果,而不是公 众议程影响媒介议程。

试论“议程设置”与灾难性新闻事件的报道—以《新京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报道为例

试论“议程设置”与灾难性新闻事件的报道—以《新京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报道为例

摘要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的大敌之一。

近年来,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和地球自身生发的由地球自身生发的各种自然灾害——地震、洪灾、泥石流、火灾等突发事件频发,造成了许多灾难性事件,灾难性事件是牵动整个社会的重要事件,是大众传播媒体报道的重要新闻内容之一。

大众传播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对灾难性新闻事件的报道方式和方法,对广大受众、乃至整个社会的认知和态度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科技、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各种新的思想观念,引发了不同观念之间的碰撞,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也突显出来,需要正确的舆论引导。

在灾难性新闻事件报道过程中,主流媒体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议程设置”,够更加明确舆论导向,正确引导舆论。

本文以“议程设置”为理论支撑,对2015年《新京报》对“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的新闻报道做相关研究,对相关报道进行分析,梳理其基本框架、报道特征和议程设置等情况,分析其传播效果,尽量为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议程设置灾难性新闻事件《新京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舆论引导Abstract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has entered the key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Various ideas are in constant change and collision, and the conflicts and contradictions of various social strata in the society have gradually emerged. Influenced by various factors, all kinds of geological and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have occurred frequently, and earthquakes, landslides and other emergencies are frequent. Catastrophic event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media news reports, and the mass media, especially the mainstream media's reports on catastrophic news events, will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whole society's cognition of events.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reporting disaster news, it is necessary to set up appropriate agenda setting and do well in guiding public opin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genda setting theory,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genda setting theory, analyzes the framework of the new Beijing news about the sunken ship events of the East Star, summarizes its framework and agenda setting, and discusses its dissemination effect, aiming at related research. The study and practice provide reference.Key words:agenda setting disaster reporting Beijing News public opinion guidanc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2.1 研究目的 (1)1.2.2 研究意义 (1)1.3 文献综述 (2)1.3.1 国外文献综述 (2)1.3.2 国内文献综述 (3)1.4 研究思路与方法及论文创新点 (3)1.4.1 研究思路 (3)1.4.2 研究方法 (4)1.4.3 创新点 (4)2 灾难性新闻事件报道与议程设置理论 (4)2.1 灾难性新闻事件及其特点 (4)2.1.1 突发性和紧急性 (4)2.1.2 破坏性和威胁性 (5)2.1.3 聚众性和失衡性 (5)2.2 “议程设置”理论及其运用 (5)2.2.1 议程设置的概念 (5)2.2.2 议程设置创建流程 (6)2.2.3 灾难性新闻事件报道的“议程设置” (6)3 从《新京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报道看“议程设置” (6)3.1 东方之星沉船事件 (6)3.1.1 事件特点 (6)3.1.2 报道内容分析 (7)3.2 《新京报》新闻报道中的“议程设置” (7)3.2.1 议题框架分布情况 (7)3.2.2 议题内容分布情况 (8)3.2.3 消息来源的选择情况 (9)3.3 舆论引导的策略分析 (10)3.3.1 新闻报道的导向方式 (10)3.3.2 报道基调的分布 (11)4 《新京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报道的传播效果分析 (11)4.1 “政府形象框架”的议题设置 (11)4.2 消息源倚重“政府官员” (12)4.3 正面为主的报道基调 (13)5 问题与建议 (14)5.1 问题 (14)5.2 建议 (14)参考文献 (I)1 绪论1.1 研究背景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由于传统媒在传播效率,传播速度等方面较之于新媒体的劣势,导致受众的流失和影响力的下降。

浅谈灾难新闻评论的“议程设置”——以《人民日报》“汶川地震”系列评论为例

浅谈灾难新闻评论的“议程设置”——以《人民日报》“汶川地震”系列评论为例
致化趋 向等特点 。将这一 时期 《 民日报》新 闻评论 人 文章 置于传播学的视野来进 行考察,就能看 出传播学
生 。”等等 ,这些 判断语句 ,产 生了激 发人心 、鼓动 斗志的重要作用。
・ 3 ・ 3

探索 与争鸣 ・
新闻知识 (0 9 1 ) 2 0 .1
难 发 生 原 因 中 的 人 为 因 素 和 救 灾 过程 中 出现 的违 法 现 象 进 行 反 思 ,并 在 如 何 制 约 和 规避 问题 上进 行 了理 性 的 思 考 。题 为 《 想起 了 “曲突 徙薪 ” 》 的文 章 指 出 : “ 如果每个人……都能如叶志平那样 ,把一个普通公
切 绚 丽 的风 景才 具 有 意 义 ; 为 了人 ,一 切 不 懈 的 奋 斗才彰显价值 ;依 靠人 ,一切伟大 的奇迹 才有可能发

的 强 大 动 力 。 在 《 愧 为 人 民子 弟 兵 》 、 《 血 脉 不 这 相 连 的 民族 情 》 、 《 党 的旗帜 更加 鲜红 》 、 《 让 坚 持两手抓 夺 取双 胜利 》等言 论中 ,将 党和 国家领 导人 在灾情 发 生 时决策 的英 明、果 断和 感性 化的表 现 充 分予 以呈现 ,给灾 区群 众和 全 国人 民 以无 限 的
“ 让我再救一个 !”。这些饱含情 感的话语及细节 , 无疑让评论散发出更为感人的力量。 判 断精 当 ,入情 入理 。 《 民 日报》 关注 灾情 人 的言论十分注 重从人性的角度诉诸情 感来增强判 断的 力量 。 “ 当一个穿着并不体面 的农民工 ,把皱 巴巴的 十元钱 ,同知 名人 士的一捆钱一 同塞 进募捐箱 时,我 们感到 的同样 是灵魂的高贵 与体面 。 ”、 “ 了人 , 有
新 闻知识 (0 9 1 ) 2 0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议程设置看《大事件》
一、议程设置理论的定义及观点:
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二、用议程设置理论看《大事件》
课堂上观看的《大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事件的导火索是一名香港警察向歹徒下跪举手投降。

这一视频被媒体曝光后,引发了香港民众很大的反响。

香港人民质疑:“警察都向歹徒下跪投降了,我们香港还真的安全吗?”香港警察的威信遭遇滑铁卢。

香港上层开会讨论要如何挽回香港警察的颜面。

副指挥方洁霞提出了要做一场秀,输在媒体上就从媒体上赢回来。

获得歹徒的藏身点后,全港三万警察出动,并且拍摄训练有素的影像资料,经过剪辑主动发送给媒体,这一影像资料经媒体一报道,自然就影响了人们“去想什么”。

到现场后,方洁霞承诺会过半个小时公布最新情况。

这样媒体就完全处于了被动地位,拿到手的资料照片,全部是警方提供的。

这样按什么次序提供议题,提供什么议题全部掌握在了警方手中。

不过在方洁霞意料之外的是歹徒头目陈一元也是一个利用传媒的高手。

方洁霞类似于直播的报道方式,让陈一元通过电视了解了警方的意图和安排。

陈一元就拍摄了逼退警方的照片并上传,这一行为一下子打乱了方洁霞的原来的议程设置,给她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不过方洁霞很快就有了对策,她公共关系的朋友就找了几个关系好的媒体朋友采访一个名人转移公众的视线。

然后让那个被歹徒枪杀的警察家属与那个向歹徒投降的警察又出现在媒体上,去影响人们“想什么”。

正应征了那句话“会利用传媒,他就是英雄”。

方洁霞这一议程设置可以说是十分合理到位的。

然而聪明的陈一元很快做出了回应:网上很快出现了歹徒与人质一起吃饭的和谐画面。

民众此时就会去讨论歹徒善待人质的议题,方洁霞就立刻抛出了新议题:“香港警察首次在执行任务中途吃饭,并且媒体们也都有份。

”又一次成功影响了民众“讨论什么”。

后来又为了营救人质,暂时撤下特种部队。

最后成功营救人质,并且击毙歹徒4名,让民众再次相信了香港警察的能力,香港警察的威信一下子全部找回。

那时几乎都没人关注到,两名歹徒已经逃脱。

但这个秀已经很完美地结束了。

后来方洁霞又凭借自己的智慧找到了歹徒头目陈一元,并利用媒体,一下子把香港警察的形象重新塑造了回来。

方洁霞利用议程设置把媒体变成了对警察能力正面宣传的工具,合理的安排了民众在各个时间段应该讨论什么议题、应该去想什么。

很巧妙的化解了警察的公信力危机。

三、警方危机公关中,利用大众传媒,进行合理议程设置的意义
议程设置理论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揭示了大众传媒的有力影响。

同时,从电影提供的案例中,能够看到警察公关的重要性。

对相关的议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面对新的情况,把握时机,及时进行处理,化患为利,分析警方利用媒体的舆论导向过程,做好相关的公关工作议程安排,利用大众媒介,改变大众原来对警方的负面观点,加深大众对警务工作的了解,提升大众对警方信任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2、奥运会是一场议程设置(800字)
(1)奥运会是一场媒体焦点事件,这个焦点实际上通过事件设置了媒体的日程;
(2)奥运会设置了媒体的议程,也设置了受众的议程,影响了受众在一段时间内的注意力;
(3)这种议程设置,是奥运会吸引眼球的所在,也是一个国家举办奥运会的目的。

3、这一理论给奥运传播带来的启发(400字)
(1)建立共识,实现对话:通过议程设置,媒介可以使意见相左的团体就某些议题达成某种一致,从而实现不同团体的对话。

(2)提高责任,引导舆论:记者对新闻事件的评判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关注与该事件相关的议题,故记者的责任心就很重要。

(3)构造事件,吸引眼球:公关人员要想捕捉公众的注意力,就应该以恰当的方式来构造相应的媒介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