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第十五章-复合材料的界面及界面优化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atibility of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界面相 容性
Mechanics of composite---复合材料力学 Micromechanics of composite---复合材料细观力学
4
参考教材或资料:
1、复合材料学----周祖福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2、现代复合材料----陈华辉 邓海金 李 明 (中国物质出版社,1998) 3、复合材料概论----王荣国 武卫莉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4、复合材料--------吴人洁(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5、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倪礼忠,陈麒(科学出版社,2002) 6、复合材料及其应用—尹洪峰,任耘(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7、高性能复合材料学---郝元恺,肖加余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8、新材料概论--- 谭毅, 李敬锋(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9、先进复合材料----鲁 云 朱世杰 马鸣图 (机械工业已出版社,2004) 10、复合材料--------周曦亚(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复合材料的关键
9首先界面是基体和增强材料的结合处,即二者的分子在界面
形成原子作用力。
9其次,界面又作为基体和增强材料之间传递载荷的媒介或过
渡带。
7
界面:增强体和基体接触而构成。是一层具有一定厚 度(纳米以上)、结构随基体和增强体而异的,与基 体有明显差别的新相(界面相、界面层)。
界面的作用:是增强相和基体连接的纽带,也是应力 及其它信息传递的桥梁。
假如基体的粘度不是太高,浸润后导致体系自由能降低的 话,就会发生基体对增强材料的浸润。 一滴液体滴落在一固体表面时,原来固--气接触界面将被 液--固界面和液--气界面所代替,用 γLG 、γSG 、γSL分别代 表液--气、固--气和固--液的比表面能或称表面张力(即单位面 积的能量)。
23
几个纳米到几个微米。大量事实证明,复合材料的界
面实质上是纳米级以上厚度的界面层(Interlayer)或称
界面相(Interphase)。
6
1
1、外力场 2、基体 3、基体表面区 4、相互渗透区 5、增强剂表面区 6、增强剂
界面特征
必然性:复合材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新型材料,就
具有界面的存在
γ SG = γ SL + γ LGCOSθ
式中θ称为接触角。
θ = COS −1[(γ SG − γ SL ) / γ LG ]
25
(a)不完全浸润
(b)不浸润 不完全浸润(a)和不浸润(b)情况示意图
26
由θ可知浸润的程度。 θ =0o时,液体完全浸润固体; θ =180o时,不浸润; 0o< θ <180o时,不完全浸润(或称部分浸润), 随角度下降,浸润的程度增加。 θ >90o时常认为不发生液体浸润。
5
15、复合材料的界面及界面优化设计 前言:21世纪对材料的要求多样化,复合材料开发有
很大的发展,复合材Fra Baidu bibliotek整体性能的优劣与界面结构和
性能关系密切。
15.1复合材料的界面概念
复合材料的界面是指基体与增强相之间化学成分
有显著变化的、构成彼此结合的、能起载荷传递作用
的微小区域。
复合材料的界面是一个多层结构的过渡区域,约
28
根据力的合成 : γL cos θ = γS - γ SL 粘合功可表示为:WA = γS + γL - γ SL= γL(1+ cos θ ) 粘合功WA最大时: cos θ =1,即θ = 0,
z 硬化、强化——跨越界面的载荷传递 z 韧性——裂纹的偏转,纤维的拔出 z 塑性——界面附近峰值应力的松弛
9
界面的性能研究: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涉及化学反应,比较复杂;界面的
要求:高粘结强度(可有效把载荷传递给纤维),对环境破坏 具有良好的抵抗能力。
---金属基复合材料:通常需要有适中的粘结界面;界面处
19
(2) 化学相容性: ★ 对原生复合材料,在制造过程是热力学平衡的, 其两相化学势相等,比表面能效应也最小。 ★ 对非平衡态复合材料,化学相容性要严重得多。
1)相反应的自由能 ∆ F: 小 2)化学势U: 相近 3)表面能T: 低 4)晶界扩散系数D: 小
20
15.3.2 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
粘结(或称粘合、粘着、粘接)是指不同种类的两种材料 相互接触并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现象。 当基体浸润增强材料后,紧接着便发生基体与增强材料 的粘结(Bonding)。
10
界面黏结强度的重要性: ¾PMC——高的界面强度,有效地将载荷传 递给纤维 ¾CMC——界面处能量的耗散 ¾MMC——强的界面,有益的非弹性过程
11
15.2 界面效应及界面结合强度
15.2.1 界面效应
界面是复合材料的特征,可将界面的机能归纳为以下几种
效应:
(1)传递效应:界面可将复合材料体系中基体承受的外力
传递给增强相,起到基体和增强相之间的桥梁作用。
(2)阻断效应:基体和增强相之间结合力适当的界面有阻
止裂纹扩展、减缓应力集中的作用。
(3)不连续效应:在界面上产生物理性能的不连续性和界
面摩擦出现的现象,如抗电性、电感应性、磁性、耐热性和磁
场尺寸稳定性等。
12
2
(4)散射和吸收效应:光波、声波、热弹性波、冲击波等在 界面产生散射和吸收,如透光性、隔热性、隔音性、耐机械 冲击性等。 (5)诱导效应:一种物质(通常是增强剂)的表面结构使另 一种(通常是聚合物基体)与之接触的物质的结构由于诱导 作用而发生改变,由此产生一些现象,如强弹性、 低膨胀性、 耐热性和冲击性等。
的塑性行为可能是有益的。 控制组元之间在成型时或在高温工作条件下的化学反应;
控制组元之间化学反应要比避免环境破坏更为重要。 界面效应影响因素:增强体与基体两相材料之间的湿润、吸附、 相容等热力学问题;两相材料自身的结构、形态及物理、化学 等性质有关;界面形成过程中的诱导发生的界面附加应力有关; 复合材料成型时两相材料相互作用和界面的反应程度有关。
27
对于一个结定的体系,接触角随着温度、保持时间、吸 附气体等而变化。 浸润性仅仅表示了液体与固体发生接触时的情况,而并 不能表示界面的粘结性能。 一种体系的两个组元可能有极好的浸润性,但它们之间的结 合可能很弱,如范德华物理键合形式。 因此良好的浸润性,只是两个组元间可达到良好粘结的 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
按照热力学条件,只有体系自由能减少时, 液体才能铺展开来,即
γSL+γLG<γSG
因此,铺展系数SC(Spreading Coefficient)被定 义为:
SC = γ SG − (γ SL + γ LG )
24
4
只有当铺展系数SC>0时,才能发生浸润。不 完全浸润的情况如下图所示,根据力平衡,可得:
界面为复合材料极为重要的微结构,其结构与性能直 接影响了复合材料的性能。
增强体(纤维、微纤、晶须、颗粒)与基体在成型过 程中发生不同相互作用和界面反应,形成了各种界面结构。
界面的研究内容:界面的形成过程,界面的性质,界 面的粘合,应力传递行为对宏观力学性能影响规律。
8
界面在复合材料中的必然性与重要性
2
主要英文词汇:
Composite material---复合材料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界面 Residual stress of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界面
残余应力 Reaction of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界面反应 Modification of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的界
界面结合过强的复合材料则呈脆性断裂,也降低了复合材 料的整体性能。
界面最佳态的衡量是当受力发生开裂时,裂纹能转化为区 域化而不进一步界面脱粘;即这时的复合材料具有最大断裂能 和一定的韧性。
14
由于界面区相对于整体材料所占比重甚微,欲单独对某一 性能进行度量有很大困难。
因此常借于整体材料的力学性能来表征界面性能,如层间 剪切强度(ILSS)就是研究界面粘结的良好办法;
(1) 界面润湿理论 界面润湿理论是基于液态树脂对纤维表面的浸润亲和,
即物理和化学吸附作用。 浸润不良会在界面上产生空隙,导致界面缺陷和应力集
中,使界面强度下降。良好的或完全浸润可使界面强度大大 提高,甚至优于基体本身的内聚强度。
21
在制备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时,一般是把聚合物(液态树脂) 均匀地浸渍或涂刷在增强材料上。
★ 界面效应是任何一种单一材料所没有的特性,它对复合 材料具有重要的作用。
13
15.2.2 界面的结合状态和强度
界面的结合状态和强度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对 于每一种复合材料都要求有合适的界面结合强度。
界面结合较差的复合材料大多呈剪切破坏,且在材料的断 面可观察到脱粘、纤维拔出、纤维应力松弛等现象。
树脂对增强材料的浸润性是指树脂能否均匀地分布在增强 材科的周围,这是树脂与增强材料能否形成良好粘结的重要前 提。
在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时,液态金属对增强材料的浸润性, 则直接影响到界面粘结强度。
浸润性是表示液体在固体表面上铺展的程度。
22
好的浸润性意味着液体(基体)将在增强材料上铺展开来, 并覆盖整个增强材料表面。
学环境复杂、对于界面的结合强度、界面的厚度、界面的应力 状态尚无直接的、准确的定量分析方法;所以,对于界面结合 状态、形态、结构以及它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尚没有适当的 试验方法,通常需要借助拉曼光谱、电子质谱、红外扫描、x 衍射等试验逐步摸索和统一认识;另外,对于成分和相结构也 很难作出全面的分析。
由此可见,在研究和设计界面时,不应只追求界面粘结而 应考虑到最优化和最佳综合性能。
例如,在某些应用中,如果要求能量吸收或纤维应力很大 时,控制界面的部分脱粘也许是所期望的,用淀粉或明胶作为 增强玻璃纤维表面浸润剂的E粗纱已用于制备具有高冲击强度 的避弹衣。
16
由于界面尺寸很小且不均匀、化学成分及结构复杂、力
18
3
★ 对于韧性基体材料,最好具有较高的热膨胀系数。 这是因为热膨胀系数较高的相,从较高的加工温度 冷却时将受到张应力;
★ 对于脆性材料的增强相,一般都是抗压强度大于 抗拉强度,处于压缩状态比较有利。
★ 而对于像钛这类高屈服强度的基体,一般却要求 避免高的残余热应力,因此热膨胀系数不应相差 太大。
复合材料
第三部分 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
第十五章 复合材料的界面及界面优化设计
1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复合材料的界面及 作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及改性方法,几种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形成和改善界面的途径,界面 表征的方式。 重点内容: 1、复合材料的界面及界面改性方法。 2、复合材料改善界面的途径。 难点:复合材料界面与性能的关系。 熟悉内容:复合材料界面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如再能配合断裂形貌分析等即可对界面的其他性能作较深 入的研究。 通过力学分析可看出,界面性能较差的材料大多呈剪切破 坏,且在材料的断面可观察到脱粘、纤维拔出、纤维应力松弛 等现象。
但界面间粘结过强的材料呈脆性也降低了材料的复合性能。
15
界面最佳态的衡量是当受力发生开裂时,这一裂纹能转为 区域化而不产生近一步界面脱粘。 即这时的复合材料具有最大断裂能和一定的韧性。
因此,这今为止,对复合材料界面的认识还是很不充分的, 不能以一个通用的模型来建立完整的理论。
尽管存在很大的困难,但由于界面的重要性,所以吸引着 大量研究者致力于认识界面的工作,以便掌根其规律。
17
15.3 复合材料组分的相容性和界面理论
15.3.1 复合材料的相容性 (1) 物理相容性: ------基体应具有足够的韧性和强度,能够将外部载荷 均匀地传递到增强剂上,而不会有明显的不连续 现象。 ------由于裂纹或位错移动,在基体上产生的局部应力 不应在增强剂上形成高的局部应力。 ------基体与增强相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对复合材料的界 面结合及各类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面改性 Mechanics of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界面力学
3
Bonding strength of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界面 黏结强度
Optimum design of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界面 优化设计
Mechanics of composite---复合材料力学 Micromechanics of composite---复合材料细观力学
4
参考教材或资料:
1、复合材料学----周祖福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2、现代复合材料----陈华辉 邓海金 李 明 (中国物质出版社,1998) 3、复合材料概论----王荣国 武卫莉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4、复合材料--------吴人洁(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5、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倪礼忠,陈麒(科学出版社,2002) 6、复合材料及其应用—尹洪峰,任耘(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7、高性能复合材料学---郝元恺,肖加余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8、新材料概论--- 谭毅, 李敬锋(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9、先进复合材料----鲁 云 朱世杰 马鸣图 (机械工业已出版社,2004) 10、复合材料--------周曦亚(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复合材料的关键
9首先界面是基体和增强材料的结合处,即二者的分子在界面
形成原子作用力。
9其次,界面又作为基体和增强材料之间传递载荷的媒介或过
渡带。
7
界面:增强体和基体接触而构成。是一层具有一定厚 度(纳米以上)、结构随基体和增强体而异的,与基 体有明显差别的新相(界面相、界面层)。
界面的作用:是增强相和基体连接的纽带,也是应力 及其它信息传递的桥梁。
假如基体的粘度不是太高,浸润后导致体系自由能降低的 话,就会发生基体对增强材料的浸润。 一滴液体滴落在一固体表面时,原来固--气接触界面将被 液--固界面和液--气界面所代替,用 γLG 、γSG 、γSL分别代 表液--气、固--气和固--液的比表面能或称表面张力(即单位面 积的能量)。
23
几个纳米到几个微米。大量事实证明,复合材料的界
面实质上是纳米级以上厚度的界面层(Interlayer)或称
界面相(Interphase)。
6
1
1、外力场 2、基体 3、基体表面区 4、相互渗透区 5、增强剂表面区 6、增强剂
界面特征
必然性:复合材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新型材料,就
具有界面的存在
γ SG = γ SL + γ LGCOSθ
式中θ称为接触角。
θ = COS −1[(γ SG − γ SL ) / γ LG ]
25
(a)不完全浸润
(b)不浸润 不完全浸润(a)和不浸润(b)情况示意图
26
由θ可知浸润的程度。 θ =0o时,液体完全浸润固体; θ =180o时,不浸润; 0o< θ <180o时,不完全浸润(或称部分浸润), 随角度下降,浸润的程度增加。 θ >90o时常认为不发生液体浸润。
5
15、复合材料的界面及界面优化设计 前言:21世纪对材料的要求多样化,复合材料开发有
很大的发展,复合材Fra Baidu bibliotek整体性能的优劣与界面结构和
性能关系密切。
15.1复合材料的界面概念
复合材料的界面是指基体与增强相之间化学成分
有显著变化的、构成彼此结合的、能起载荷传递作用
的微小区域。
复合材料的界面是一个多层结构的过渡区域,约
28
根据力的合成 : γL cos θ = γS - γ SL 粘合功可表示为:WA = γS + γL - γ SL= γL(1+ cos θ ) 粘合功WA最大时: cos θ =1,即θ = 0,
z 硬化、强化——跨越界面的载荷传递 z 韧性——裂纹的偏转,纤维的拔出 z 塑性——界面附近峰值应力的松弛
9
界面的性能研究: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涉及化学反应,比较复杂;界面的
要求:高粘结强度(可有效把载荷传递给纤维),对环境破坏 具有良好的抵抗能力。
---金属基复合材料:通常需要有适中的粘结界面;界面处
19
(2) 化学相容性: ★ 对原生复合材料,在制造过程是热力学平衡的, 其两相化学势相等,比表面能效应也最小。 ★ 对非平衡态复合材料,化学相容性要严重得多。
1)相反应的自由能 ∆ F: 小 2)化学势U: 相近 3)表面能T: 低 4)晶界扩散系数D: 小
20
15.3.2 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
粘结(或称粘合、粘着、粘接)是指不同种类的两种材料 相互接触并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现象。 当基体浸润增强材料后,紧接着便发生基体与增强材料 的粘结(Bonding)。
10
界面黏结强度的重要性: ¾PMC——高的界面强度,有效地将载荷传 递给纤维 ¾CMC——界面处能量的耗散 ¾MMC——强的界面,有益的非弹性过程
11
15.2 界面效应及界面结合强度
15.2.1 界面效应
界面是复合材料的特征,可将界面的机能归纳为以下几种
效应:
(1)传递效应:界面可将复合材料体系中基体承受的外力
传递给增强相,起到基体和增强相之间的桥梁作用。
(2)阻断效应:基体和增强相之间结合力适当的界面有阻
止裂纹扩展、减缓应力集中的作用。
(3)不连续效应:在界面上产生物理性能的不连续性和界
面摩擦出现的现象,如抗电性、电感应性、磁性、耐热性和磁
场尺寸稳定性等。
12
2
(4)散射和吸收效应:光波、声波、热弹性波、冲击波等在 界面产生散射和吸收,如透光性、隔热性、隔音性、耐机械 冲击性等。 (5)诱导效应:一种物质(通常是增强剂)的表面结构使另 一种(通常是聚合物基体)与之接触的物质的结构由于诱导 作用而发生改变,由此产生一些现象,如强弹性、 低膨胀性、 耐热性和冲击性等。
的塑性行为可能是有益的。 控制组元之间在成型时或在高温工作条件下的化学反应;
控制组元之间化学反应要比避免环境破坏更为重要。 界面效应影响因素:增强体与基体两相材料之间的湿润、吸附、 相容等热力学问题;两相材料自身的结构、形态及物理、化学 等性质有关;界面形成过程中的诱导发生的界面附加应力有关; 复合材料成型时两相材料相互作用和界面的反应程度有关。
27
对于一个结定的体系,接触角随着温度、保持时间、吸 附气体等而变化。 浸润性仅仅表示了液体与固体发生接触时的情况,而并 不能表示界面的粘结性能。 一种体系的两个组元可能有极好的浸润性,但它们之间的结 合可能很弱,如范德华物理键合形式。 因此良好的浸润性,只是两个组元间可达到良好粘结的 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
按照热力学条件,只有体系自由能减少时, 液体才能铺展开来,即
γSL+γLG<γSG
因此,铺展系数SC(Spreading Coefficient)被定 义为:
SC = γ SG − (γ SL + γ LG )
24
4
只有当铺展系数SC>0时,才能发生浸润。不 完全浸润的情况如下图所示,根据力平衡,可得:
界面为复合材料极为重要的微结构,其结构与性能直 接影响了复合材料的性能。
增强体(纤维、微纤、晶须、颗粒)与基体在成型过 程中发生不同相互作用和界面反应,形成了各种界面结构。
界面的研究内容:界面的形成过程,界面的性质,界 面的粘合,应力传递行为对宏观力学性能影响规律。
8
界面在复合材料中的必然性与重要性
2
主要英文词汇:
Composite material---复合材料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界面 Residual stress of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界面
残余应力 Reaction of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界面反应 Modification of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的界
界面结合过强的复合材料则呈脆性断裂,也降低了复合材 料的整体性能。
界面最佳态的衡量是当受力发生开裂时,裂纹能转化为区 域化而不进一步界面脱粘;即这时的复合材料具有最大断裂能 和一定的韧性。
14
由于界面区相对于整体材料所占比重甚微,欲单独对某一 性能进行度量有很大困难。
因此常借于整体材料的力学性能来表征界面性能,如层间 剪切强度(ILSS)就是研究界面粘结的良好办法;
(1) 界面润湿理论 界面润湿理论是基于液态树脂对纤维表面的浸润亲和,
即物理和化学吸附作用。 浸润不良会在界面上产生空隙,导致界面缺陷和应力集
中,使界面强度下降。良好的或完全浸润可使界面强度大大 提高,甚至优于基体本身的内聚强度。
21
在制备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时,一般是把聚合物(液态树脂) 均匀地浸渍或涂刷在增强材料上。
★ 界面效应是任何一种单一材料所没有的特性,它对复合 材料具有重要的作用。
13
15.2.2 界面的结合状态和强度
界面的结合状态和强度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对 于每一种复合材料都要求有合适的界面结合强度。
界面结合较差的复合材料大多呈剪切破坏,且在材料的断 面可观察到脱粘、纤维拔出、纤维应力松弛等现象。
树脂对增强材料的浸润性是指树脂能否均匀地分布在增强 材科的周围,这是树脂与增强材料能否形成良好粘结的重要前 提。
在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时,液态金属对增强材料的浸润性, 则直接影响到界面粘结强度。
浸润性是表示液体在固体表面上铺展的程度。
22
好的浸润性意味着液体(基体)将在增强材料上铺展开来, 并覆盖整个增强材料表面。
学环境复杂、对于界面的结合强度、界面的厚度、界面的应力 状态尚无直接的、准确的定量分析方法;所以,对于界面结合 状态、形态、结构以及它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尚没有适当的 试验方法,通常需要借助拉曼光谱、电子质谱、红外扫描、x 衍射等试验逐步摸索和统一认识;另外,对于成分和相结构也 很难作出全面的分析。
由此可见,在研究和设计界面时,不应只追求界面粘结而 应考虑到最优化和最佳综合性能。
例如,在某些应用中,如果要求能量吸收或纤维应力很大 时,控制界面的部分脱粘也许是所期望的,用淀粉或明胶作为 增强玻璃纤维表面浸润剂的E粗纱已用于制备具有高冲击强度 的避弹衣。
16
由于界面尺寸很小且不均匀、化学成分及结构复杂、力
18
3
★ 对于韧性基体材料,最好具有较高的热膨胀系数。 这是因为热膨胀系数较高的相,从较高的加工温度 冷却时将受到张应力;
★ 对于脆性材料的增强相,一般都是抗压强度大于 抗拉强度,处于压缩状态比较有利。
★ 而对于像钛这类高屈服强度的基体,一般却要求 避免高的残余热应力,因此热膨胀系数不应相差 太大。
复合材料
第三部分 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
第十五章 复合材料的界面及界面优化设计
1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复合材料的界面及 作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及改性方法,几种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形成和改善界面的途径,界面 表征的方式。 重点内容: 1、复合材料的界面及界面改性方法。 2、复合材料改善界面的途径。 难点:复合材料界面与性能的关系。 熟悉内容:复合材料界面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如再能配合断裂形貌分析等即可对界面的其他性能作较深 入的研究。 通过力学分析可看出,界面性能较差的材料大多呈剪切破 坏,且在材料的断面可观察到脱粘、纤维拔出、纤维应力松弛 等现象。
但界面间粘结过强的材料呈脆性也降低了材料的复合性能。
15
界面最佳态的衡量是当受力发生开裂时,这一裂纹能转为 区域化而不产生近一步界面脱粘。 即这时的复合材料具有最大断裂能和一定的韧性。
因此,这今为止,对复合材料界面的认识还是很不充分的, 不能以一个通用的模型来建立完整的理论。
尽管存在很大的困难,但由于界面的重要性,所以吸引着 大量研究者致力于认识界面的工作,以便掌根其规律。
17
15.3 复合材料组分的相容性和界面理论
15.3.1 复合材料的相容性 (1) 物理相容性: ------基体应具有足够的韧性和强度,能够将外部载荷 均匀地传递到增强剂上,而不会有明显的不连续 现象。 ------由于裂纹或位错移动,在基体上产生的局部应力 不应在增强剂上形成高的局部应力。 ------基体与增强相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对复合材料的界 面结合及各类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面改性 Mechanics of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界面力学
3
Bonding strength of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界面 黏结强度
Optimum design of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界面 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