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第八章 营养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思考与练习

植物学 第八章    营养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思考与练习

第八章营养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根茎过渡区

2.根条比率

3.顶端优势

4.枝迹(叶迹)

5.枝隙(叶隙)

(二)填空:

1.根茎过渡区存在于______。

2.在根茎过渡区,维管组织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1.试述植物营养器官在结构上的整体性。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根茎过渡区:见问答题1

2.根条比率:植物根系和枝叶之间关系密切,导致生长上表现出一定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称为根条比率。

3.顶端优势:顶芽对腋芽、主根对侧根生长的抑制作用,称为顶端优势。

4.枝迹(叶迹):由茎的维管柱分出,经其皮层通往分枝(叶)的一段或几段维管束。

5.枝隙(叶隙):枝迹(叶迹)上方为薄壁细胞所充填处,称为枝隙(叶隙)。

(二)填空:

1.根茎交接的下胚轴处

2.分叉、转位、汇合

(三)问答题:

1.答:例如在根和茎的维管组织的初生结构中,根为与韧皮部相间排列和外始式木质部,而茎则是外韧维管束环状排列和内始式木质部。在根茎交界的下胚轴处维管组织发生分叉,转位和汇合,从而形成了相间排列四原型根的初生结构。如四原型根转变为四个外韧维管束的茎。

又例如枝和叶之间维管束的联系,在茎的节部,有些维管束从茎斜出到边缘,然后伸展入叶柄内。茎内为外韧维管束,木质部位于向心部位,韧皮部位于离心部位。当维管束通入叶柄后,维管束则表现为木质部位于腹面,韧皮部位于背面,排列形式有所变化,实质上,二者仍属并生维管束。

总之,植物营养器官间的维管系统是互相贯通,而成为一个整体,保证物质的输导与转移。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植物的营养器官》优质教案 一、根的形态与功能 (一)根的形态 1.根的发生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便形成根。 2.根的种类主根、侧根、不定根。主根和侧根为定根。 3.根系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体叫根系。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直根系:主根明显发达,较各级侧根粗壮,能明显区别出主根和侧根的根系。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的基部生出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4.根系分布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很深很广。直根系植物的根常分布在较深土层中,属深根性;须根系往往分布在较浅的土层中,属浅根性。 (二)根的结构 1.根尖的结构根尖是指根的最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根尖从顶端起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四区。 2.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 (1)初生结构根的初生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

(2)次生结构双子叶叶植物的根完成初生成长后,由于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并产生次生结构。 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片段状维管形成层、波浪状维管形成层、圆环状维管形成层的产生。 维管形成层的分裂活动:维管形成层主要进行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数量较多的次生木质部。 总之,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从外向内依次为: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韧皮部(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等。 3.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 禾本科植物为单子叶植物,其根的基本结构也可分为表皮、皮层、中柱三个部分,但各部分有其特点,特别是不产生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不能进行次生生长。 表皮:是根的最外一层细胞,当根毛枯死后,往往解体而土脱落。皮层:皮层中靠近表皮的三至数层细胞为外皮层。外皮层内侧为数量较多的皮层薄壁组织。内皮层在发育后期细胞壁呈马蹄形的五面加厚,只有外切向壁不加厚。在木质部放射角处的少数细胞仍保留薄壁状态,成为水分、养分进出的通道,这类细胞叫通道细胞。 中柱:最外一层薄壁细胞组成中柱鞘。每束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放射角相间排列,两者之间的薄壁细胞不能恢复分生能力,不产生形成层。以后细胞壁木质化而变为厚壁组织。

第九章 各营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第九章各类营养物质间的互相关系 1. 氨基酸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是协同、转化与替代、拮抗作用。 2. 饲粮各种氨基酸之间存在着协同、拮抗、转化和替代的关系。 3. 能量和蛋白质是畜禽营养中的两大重要指标。 注:本题考畜群营养中的指标的掌握。P148 4. 饲料三大有机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是动物饲粮最主要的营养成 分。 5.进入动物组织中的氨基酸通过协同作用,构成体内的各种组织蛋白。 6. 能量和蛋白质是畜禽营养中的两大重要指标。 7.饲粮各种氨基酸之间存在着协同、颉颃、转化和替代等关系。 8.饲料中补加硫酸盐可减轻动物硒酸盐中毒症,但对亚硒酸盐和硒的有机物中毒无效。 9.畜禽营养中的两大重要指标是能量和蛋白质。 10.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有协同、转化与替代、颉颃。 11. 随着饲粮粗纤维水平的升高,其有机物的消化率和能量的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 12. 维生素D对维持动物体内的钙、磷元素平衡起重要作用。 13. 补饲锰盐可治疗雏鸡__滑腱症_ ,但饲粮中必须含有足够的 _尼克酸__。 14.动物种类和性别、生产目的、日粮的营养浓度、日粮的全价性和环境温度等是影响饲粮能量利用率的主要因素。(×) 15. 能量和蛋白质是畜禽营养中的两大重要指标。 16. 饲料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取决于粗蛋白水平 17. 动物体内三大有机物质的代谢,转化与利用依赖一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 18. 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协同、转化与替代、颉颃作用。 19. CU 盐可促进维生素C氧化的作用。 20. 饲料中三大有机物质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 21. 畜禽营养中两大重要指标是能量和蛋白质 22. 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有:协同、转化与替代和拮抗作用。 23. 畜禽营养中的两大重要营养指标是能量、蛋白质 25. 氨基酸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有协同、拮抗、转化与替代。 26. __维生素D 对维持动物体内的Ca、P平衡起重要作用。 27. 各种氨基酸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包括协同、拮抗、转化与替代等 28. 饲料中各种氨基酸存在协同、颉颃、转化和替代关系。 29.动物饲料中最主要的营养成分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 30. 料三大有机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是饲粮最主要的营养成分。 31. 饲料中三大有机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动物饲粮中最主要的营养成分。 32. 硒是动物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与维生素E 在动物体内抗氧化作用方面有协同作用;某些氨基酸与维生素之间也有协同关系,例如蛋氨酸与VA的协同关系。 33. 高赖氨酸饲粮引起雏鸡的生长势减弱,只有提高__精氨酸__的供给量才能消除。 34.饲粮中粗蛋白质水平与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关系是相互制约。

第七章营养器官之间的联系及其变态(精)

第七章营养器官之间的联系及其变态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根、茎转位过程。 2.掌握根吸收水分途径,有机物质吸收、运输途径。 3.掌握变态的概念。各种变态的类型及代表植物。 4.掌握同源器官、同功器官概念。 【教学重点】 1.根吸收水分途径,有机物质吸收、运输途径。 2.根、茎转位过程。 3.变态类型。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张宪省、贺学礼主编.《植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2.曹仪植主编.《植物分子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3.周云龙主编.《植物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 教学内容: 第一节根、茎、叶之间维管组织的联系 根与茎维管组织发生转变的部位称为过渡区。过渡区通常在下胚轴中发生,一般较短。过渡区的结构只有在初生结构中才能看得清楚。 叶迹:从茎的维管柱斜出穿过皮层到叶柄基部为止的这段维管束。 叶隙:叶迹从茎的维管束上分出后向外弯曲,在茎中维管束上的叶迹上方形成的由薄壁组织填充的空档。 同理:枝迹、枝隙。 第二节营养器官的生长相关性 生长相关性:植物体各器官在生长过程中,在生理功能上和形态结构上存在的相互促进和相互抑制的关系。 根条比率:植物根系和枝叶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一定比例关系。收遗传特性和环境条件的共同控制。 顶端优势:顶芽生长占优势,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实质是生长素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密切相关。 第三节营养器官的变态 营养器官的变态:植物营养器官由于长期适应环境条件,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所发生的可以稳定遗传的变异。 在植物的个体发育中,变态的发生往往受到环境、激素、营养条件的影响。 一、根的变态 (一)贮藏根 生长在地下,肥大,富含薄壁组织,适于储藏大量营养物质,常具有三生结构。 1.肉质直根 ?主要由主根发育而来,上部由下胚轴发育而成,无侧根;下部由主根发育而成,具有数列侧根。 ?三生结构:有些部位的木薄壁细胞可以恢复分裂能力转变成副形成层,由副形成层活动产生的三生木质部和三生韧皮部共同构成三生结构。

《1 绿色开花植物的营养器官》教案

《1 绿色开花植物的营养器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根的形态:根可分为主根、侧根、不定根。 ②了解根的作用:吸收、固着、贮藏。 ③理解根尖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其相关功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观察菠菜和蒜的根,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②初步学会利用模型和视频来记忆、分析根尖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知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关系。 ②初步养成与人交流、分享、协作的习惯。 教材重难点 重点:理解根尖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其相关功能。 难点:知道根的伸长过程,识别根尖各部分的细胞特点。 教学内容 一、根 1、植物的根系 教师给每一组学生发一株菠菜和一根葱。 ①直根系:主根比较长而粗,由胚根发育而来,侧根比较短而细,由主根上长出来,主根与侧根有明显的区别。一般地说,双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是直根系(如菜豆的根系)。 ②须根系:主根不发达,须根系主要是由不定根组成的。我们把从茎基部、叶和老根上长出来的的根叫做不定根。如藕的根、玉米的根、秋海棠的根。一般地说,单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是须根系(如小麦的根系)。 2、根的的功能 根作为植物的营养器官,其共同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①吸收功能(吸收水和无机盐); ②支持功能(固着),可以叫做支持根;

③贮藏功能,贮藏营养物质,可以叫做贮藏根。 3、根尖的功能 根尖细胞并不能界限分明地分成四大部分,四部分的细胞是相互连续的。其中,根冠的细胞很容易破损,分生区的细胞就会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一部分补充根毛的细胞,另外一大部分成为伸长区的细胞。根的生长主要就是由于伸长区细胞的伸长和分生区细胞的分裂。根毛是根毛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的,它只是细胞的一部分,是真正起吸收作用的结构。在根毛区以及其上部,根内细胞已经分化,中间部位的细胞上下连接处的横壁消失,形成长而中空的管子——导管。导管细胞都是已经死亡的细胞,导管的功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二、茎 出示各种各样的茎,并给予介绍和简单说明 1、观察芽的位置和外形 学生拿出课外采集的两种枝条。 (1)茎的本质形态特征: A、有节与节间之分。茎上长叶的部位叫节,两个节之间的部分叫节间。 B、在节上能长芽和叶。 C、在节上能开花和结果。 (2)茎的生长主要是通过茎尖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分化,从而使茎不断生长。 展示具有顶端优势植物的多媒体图片或盆栽植物。 2、茎的结构和功能 (1)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表皮:是茎最外面的一层活细胞。 皮层:位于表皮和维管组织之间,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 筛管:由许多活的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其横壁上生有许多像筛孔一样的小孔,细胞质通过小孔彼此连通。根、茎、叶的筛管互相连接,是植物体输送有机物的管道。 导管:当木质部中一些管状细胞内的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横壁逐渐消失时,就形成了中空的长管,这就是导管,导管是输导水和无机盐的通道。 形成层: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由几层扁平的并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构成。它向外分裂出新细胞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分裂出新细胞形成新的木质部。因此,双子叶植物的茎可

植物的营养器官

植物的营养器官 根 ﹝一﹞根系的种类: 1.轴根系或直根系:由初生根发育向下生成一枝较粗大的主根,自主根上又发生许多支根者。例如双子叶植物的根、木本植物的根、波菜、萝卜和兔儿菜等。 2.须根系:初生根于幼苗期已枯萎,在茎基部产生许多粗细相似的不定根者。例如单子叶植物的根、牛筋草及合本科植物。 ﹝二﹞根的变态 1.支持根:由接近地面处茎的节上所发生的不定根,以加强支柱植物。例如玉蜀黍、林投。 2.柱状根:榕树的气根发达,下垂至地面,深入土中,生长粗大,具有支持作用者。例如榕树。 3.板根:树木的次根向上渐次生长隆起而作薄板状,露出地面者。例如银叶及青刚栎的板根。 4.贮藏根或肿状根:在根中贮藏大量养分,肿大者,包含球根、块根等。例如萝卜、甜菜胡萝卜等。 5.气生根:由地面上的茎或枝等生出者,如: (1)须状气根:如榕树的气根。 (2)同化根:如风兰属的气根,扁平状,具叶绿素,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行光合作用。 (3)兰类气根:藉根端细胞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且因根内有固氮菌共生亦可吸收空气

中的氮素。 6.攀缘根:藤本植物藉以附着物体以攀爬者,如黄金葛等。 7.寄生根或吸根:寄生植物的根,生长在寄主的维管束中,吸收寄主体内的养分和水分。 8.水生根:漂浮在水中生长的植物,根浸在水中,赖表皮细胞吸收水中的养分。 9.呼吸根:如红树林的根,侧根露出水面,可行呼吸作用。例如红树林。 茎 ﹝一﹞依茎的形态: 1.直立茎:直立地上,不依附他物。 2.攀缘茎:茎细、长,不能直立,利用卷须、气根、叶柄等攀附他物向上生长者。例如葡萄。 3.缠绕茎:茎细长,无法自支,以茎直接缠绕在他物上生长。例如牵牛花。 4.匍匐茎:茎枝匍匐地面,接近地面的节上生根,与母茎断绝后,能独立生长成为新植物。例如甘藷。 5.平卧茎:茎枝横卧地面生长,但节上不生根。例如西瓜。 6.蔓性木本:木质的藤本植物。 ﹝二﹞茎的变态: 茎的变形物,多发生于叶腋内,此可与叶的变态区别。 1.茎卷须:由小枝变成,有时尚可看到退化的叶片。例如葡萄。 2.肉质茎或浆质茎:茎多肉多浆,肥厚而贮藏大量水分及养分。例如仙人掌。 3.叶状茎、扁茎或叶状枝:茎扁平或线状,绿色可行光合作用。例如琼花(昙花)。 4.茎针:茎上幼枝变成针刺状,具保护作用。如玫瑰。 5.珠芽:发生于叶腋的芽,膨大成球状,内贮藏养分,可用以繁殖,俗称铃余子。 6.根茎:横走地中,先端或节上具芽,节间显著。例如箭竹、莲藕、姜。 7.球茎:短缩膨大,肥厚似球之地下茎。球茎上有节及退化之叶和芽。例如芋、荸荠。 8.块茎:短而膨大的肉质地下茎。根茎横生,先端膨大,形成块状。其一端有顶芽,芽眼内生侧芽,芽作螺旋状排列。例如马铃薯。 9.鳞茎:为短缩、扁平、作圆盘状的地下茎,具多数贮藏养分的鳞叶,有一顶芽可发育成地上枝,各鳞叶腋内有侧芽,则可形成新鳞茎。例如大蒜。

高中生物植物生产与环境《植物的营养器官》教案设计

第三节植物的营养器官 教学重点: ◆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 ◆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在不同类型植物上的表现和差异。 教学时数:6学时 第1-2教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简述分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 简述成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3. 列举几种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 导入新课 二、新授 Ⅰ、根的形态与功能 (一)根的形态 1.根的发生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便形成根。 2.根的种类主根、侧根、不定根。主根和侧根为定根。 3.根系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体叫根系。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直根系:主根明显发达,较各级侧根粗壮,能明显区别出主根和侧根的根系。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的基部生出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4.根系分布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很深很广。直根系植物的根常分布在较深土层中,属深根性;须根系往往分布在较浅的土层中,属浅根性。 (二)根的结构 1.根尖的结构根尖是指根的最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根尖从顶端起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四区。 (1)初生结构根的初生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

(2)次生结构双子叶叶植物的根完成初生成长后,由于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并产生次生结构。 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片段状维管形成层、波浪状维管形成层、圆环状维管形成层的产生。 维管形成层的分裂活动:维管形成层主要进行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数量较多的次生木质部。 总之,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从外向内依次为: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韧皮部(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等。3.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 禾本科植物为单子叶植物,其根的基本结构也可分为表皮、皮层、中柱三个部分,但各部分有其特点,特别是不产生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不能进行次生生长。 表皮:是根的最外一层细胞,当根毛枯死后,往往解体而土脱落。 皮层:皮层中靠近表皮的三至数层细胞为外皮层。外皮层内侧为数量较多的皮层薄壁组织。内皮层在发育后期细胞壁呈马蹄形的五面加厚,只有外切向壁不加厚。在木质部放射角处的少数细胞仍保留薄壁状态,成为水分、养分进出的通道,这类细胞叫通道细胞。 中柱:最外一层薄壁细胞组成中柱鞘。每束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放射角相间排列,两者之间的薄壁细胞不能恢复分生能力,不产生形成层。以后细胞壁木质化而变为厚壁组织。4.侧根的形成 侧根开始发生时,中柱鞘某些部位的几个细胞细胞质变浓,液泡很小,细胞恢复分裂活动。首先进行切向分裂,增加细胞层数,继而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产生一团细胞,形成侧根原基,其分化方向以向顶顺序进行,其顶端逐渐分化为生长点和根冠。最后,由于新的生长点的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而向外突出,结构穿过母根的皮层和表皮成为侧根。 (三)根的生理功能 1.生理功能支持与固定作用,吸收作用,输导作用,合成与转化作用,分泌作用,贮藏作用,繁殖作用。 2.经济用途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等经济用途。某些乔木、藤本植物的根可作工艺美术品;在自然界中根还有护坡地、堤岸和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1、简述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与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的主要区别。

植物学第七章 营养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论述题

第七章营养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 响 1基本概念 (1)过渡区:根与茎维管组织发生转变的区域称为过渡区。 (2)叶迹:进入叶的维管束,从茎中分枝起穿过皮层到叶柄基部止,这一段维管束称为叶迹。 (3)叶隙:在叶迹上方,留下空隙,由薄壁组织填充,这个区域称为叶隙。 (4)枝迹:茎维管束的分枝,通过皮层进入枝的这段维管束,称为枝迹。 (5)枝隙:枝迹伸出后,在它的上方留下空隙,由薄壁组织填充的区域。 (6)主动吸水:是由于根系的代谢活动引起的植物吸水现象。 (7)根压:靠根系的生理活动吸水并使液流由根部上升的压力称为根压。 (8)吐水:完整的植物在土壊水分充足、土温较高、空气湿度大的早晨,从叶尖或叶边缘排水孔吐出水珠的现象? (9)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溢出液体的现象称为伤流。 (10)被动吸水:由于枝叶的蒸腾作用引起的根系吸水称为被动吸水。 (11)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方式从植物的表面向外界散失的过程。 (12)源:制造、输出有机物的部位或器官。 (13)库:消耗或贮藏有机物的器官。 (14)根冠比:某时期内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干重或鲜重的比值。 (15)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长出主茎,侧芽长出分枝,通常主茎顶芽生长很快,而侧枝和侧芽生长很慢,这种主茎的顶芽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 (16)同功器官:外形相似、功能相同,但形态学上来源不同的变态器官,称为同功器宫。例如茎剌、叶剌和皮刺。 (17)同源器官:外形与功能郁有差别,而形态学上来源却相同的营养器官,称为同源器官。例如茎刺、茎卷须和根状茎。 2根、茎、叶中的维管束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解: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虽髙度分工,但又密切联系,不仅根、茎、叶的皮组织系统、基本组织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而且它们的维管组织系统也是互相联系的。根和茎的维管束,通过根、茎过渡区的转变,由根中的辐射维管束转变为茎中的并生外韧维管束,使根和茎中的维管束联系起来。茎和枝条以及叶中的维管束通过茎中形成的维管束分枝,形成枝迹和叶迹,从而使茎和枝条、叶片相连。 3植物对水分是如何吸收、运输和利用的?

2017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1课植物的器官和营养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节植物的营养器官 一、根的形态与功能 (一)根的形态 1.根的发生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便形成根。 2.根的种类主根、侧根、不定根。主根和侧根为定根。 3.根系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体叫根系。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直根系:主根明显发达,较各级侧根粗壮,能明显区别出主根和侧根的根系。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的基部生出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4.根系分布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很深很广。直根系植物的根常分布在较深土层中,属深根性;须根系往往分布在较浅的土层中,属浅根性。 (二)根的结构 1.根尖的结构根尖是指根的最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根尖从顶端起依次分为根冠、 2.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 (1)初生结构根的初生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 (2)次生结构双子叶叶植物的根完成初生成长后,由于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并产生次生结构。 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片段状维管形成层、波浪状维管形成层、圆环状维管形成层的产生。

维管形成层的分裂活动:维管形成层主要进行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数量较多的次生木质部。 总之,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从外向内依次为: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韧皮部(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等。 3.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 禾本科植物为单子叶植物,其根的基本结构也可分为表皮、皮层、中柱三个部分,但各部分有其特点,特别是不产生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不能进行次生生长。 表皮:是根的最外一层细胞,当根毛枯死后,往往解体而土脱落。 皮层:皮层中靠近表皮的三至数层细胞为外皮层。外皮层内侧为数量较多的皮层薄壁组织。内皮层在发育后期细胞壁呈马蹄形的五面加厚,只有外切向壁不加厚。在木质部放射角处的少数细胞仍保留薄壁状态,成为水分、养分进出的通道,这类细胞叫通道细胞。 中柱:最外一层薄壁细胞组成中柱鞘。每束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放射角相间排列,两者之间的薄壁细胞不能恢复分生能力,不产生形成层。以后细胞壁木质化而变为厚壁组织。 4.侧根的形成 侧根开始发生时,中柱鞘某些部位的几个细胞细胞质变浓,液泡很小,细胞恢复分裂活动。首先进行切向分裂,增加细胞层数,继而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产生一团细胞,形成侧根原基,其分化方向以向顶顺序进行,其顶端逐渐分化为生长点和根冠。最后,由于新的生长点的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而向外突出,结构穿过母根的皮层和表皮成为侧根。 (三)根的生理功能 1.生理功能支持与固定作用,吸收作用,输导作用,合成与转化作用,分泌作用,贮藏作用,繁殖作用。 2.经济用途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等经济用途。某些乔木、藤本植物的根可作工艺美术品;在自然界中根还有护坡地、堤岸和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二、茎的形态与功能 (一)茎的形态特征 1.茎的形态一般种子植物的茎多数呈圆柱形、三棱形、方柱形或扁平柱形。通常植物地上部分具有主茎和侧枝,茎有节、节间、叶腋和枝条等。植株生长过程中,根据枝条延伸生长的强弱,可将枝条分为长枝和短枝。 2.茎的生长习性不同植物的茎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有各自的生长习性,以适应外界环境。通常茎的生长方式有四种方式: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和匍匐茎。 3.芽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 (1)定芽和不定芽定芽可分为顶芽和腋芽。 (2)叶芽、花芽和混和芽形成枝条为叶芽。形成花或花序为花芽。既生枝叶,又长花为混合芽。 (3)鳞芽和裸芽外面被有鳞片的叫鳞芽,不被鳞片的叫裸芽。 (4)活动芽和休眠芽能于当年或次年春季萌发的芽叫活动芽。有的芽形成后,长时期处于休眠状态而不萌发的芽,叫做休眠芽。 4.分枝与分蘖 种子植物的分枝方式,一般有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和假二叉分枝3种类型(图1-31)。 分蘖是禾本科植物的特殊分枝方式,它是从靠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分枝,并在其基部产

植物学 第八章 营养器官之间的互相联系及互相影响

第八章营养器官之间的互相联系及互相影响 以上各节分别阐述了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的一般规律。然后,必须明确一株植物的各营养器官在结构及功能上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充分体现着植物的整体性及生长相关性。 一、根、茎、叶之间维管系统的相互联系 在种子植物体中,维管组织在植物体内成为复杂而完整的体系,贯穿于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构成植物体的骨干,形成维管系统。 1. 根、茎间维管系统的相互联系 种子萌发时,胚轴的一端发育为主根,另一端发育为主茎,二者之间通过下胚轴连接。所以根与茎是一连续的植物体轴。然而,虽然根茎的初生维管组织是连续的,但其发生及结构特点却是不同的(根的初生维管组织是间隔排列,外始式木质部,茎的初生维管组织却是相对排列,内始式木质部。因此,在根茎的交界处,维管组织必须从一种形式逐步转变为另一种形式。这种使维管组织从一种组织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区域,特称为转变区(过渡区)。在此区域,表皮、皮层、中柱鞘及次生维管组织都是直接相连续的。 轴变区一般发生在下胚轴的一定部位,在这里,由于维管组织要从根部的初生维管组织转变为茎的初生维管组织,所以中柱的范围相当扩大,而且维管束按某种形式分叉、转位或合并。一般,根据维管束的变化情况,可将转变区分为四种类型:挂图P157 P127 属A种:如棉花 B种:南瓜、菜豆、早金莲、槭树 C种:苜蓿 D种:知母 然而,事实上,很多植物转变区的结构远比上述复杂,而且变异也多。如向日葵的根茎转变区,根中为四原型中柱,但茎却为六原型的结构。 但不论怎样,通过转变区,使根茎中的维管组织相连。 2. 茎、叶间维管系统的相互联系 叶、茎的维管束也是连接在一起的,而且以一定的规律相连接。 叶着生在茎的节上,茎维管束在节中分枝,进入叶柄,而后进入叶片并反复分枝形成各级叶脉。 茎中,维管束为外韧维管束,即木质部在内方,韧皮部在外方,二者并生,相对排列;当维管束进入叶后,叶脉中维管束则表现为木质部位于腹面(即靠近上表面),韧皮部位于背面(即靠近下表面),二者也为并生,相对排列。由引可见,茎、叶间的维管组织并未发生如根、茎间维管组织结构上的转位。 进入叶的维管束,从茎中分枝起穿过皮层到叶柄基部为止,这一段叫叶迹。每一叶的叶迹数目,从一个至多个,但每一种植物具有一定的数目。 由于维管束的分枝,在茎中叶迹的上方出现一个由薄壁细胞所填充的区域,称为叶隙。 枝的维管束,同样是从主干的维管束分枝而来的。主茎维管束分枝穿过皮层进入枝的部分叫枝迹。每一枝的枝迹一般为两个,也有一个的。 在枝迹的上方,也同样再现为薄壁细胞填充的区域,叫枝隙。 由上可见,植物体内维管组织,从根通过过渡区与茎相连,再通过枝迹和叶迹与所有枝、叶中的维管束相连,构成了完整的维管系统。从而保证了植物生活中所需水分、矿质元素及有机物质的输导和转移。 二、营养器官之间主要生理功能的相互联系 1. 植物体内水分的吸收、输导及蒸腾 水分在植物的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它维系着植物的生命,保证着植物的生长。

10.24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

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 一.填空题 1.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长出的根称为不定根。 2. ___________导管和___________导管出现较早, 通常在器官延伸生长还在进行时就已经出现。 3.根的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的发育成熟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侧根起源于___________。 5.茎和根在外部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凯氏带是在根的内皮层部位, 环绕在细胞的________壁和________壁上, 具有________化和________化的带状增厚, 成一整圈的结构。 7.水稻根系类型属于__________根系,大豆、棉花等属于__________根系。 8.凯氏带分布在内皮层细胞的__________壁和__________壁上。从根的横切面看成______________状。 9.根毛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 10.根的木栓形成层最初由__________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 11.根的最前端数毫米的部分称__________。它可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根的吸收功能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 12.某种双子叶植物根的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已开始活动,请绘出此时根横切面的结构图。 13.绘图:(1) 蚕豆根初生结构, (2) 棉茎初生结构。 14.制作一片质量高的洋葱根尖压片,要掌握哪些要领? 15.按组织原学说,根尖分生组织原始细胞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双子叶植物茎最初的木栓形成层发生在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根最初的木栓形成层发生在___________。它们的木栓形成层最后都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次生生长时,维管形成层主要进行__________分裂,向内产生__________,添加在初生本质部的__________方,向外产生__________,添加在初生韧皮部的__________方。 18.根的维管束是初生木质部与动生韧皮部各自成束___________, 初生木质部发育方向是由___________; 而茎的维管束多是初生木质部分与初生韧皮部成___________, 初生木质部发育方向是由___________。 19.有未标记的两种切片,在显微镜下如何区别,哪是根的初生构造,哪是茎的初生构造? 20.根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系的类型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1.组成维管形成层的细胞有两种,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2.次生分生组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前者活动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活动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给双子叶植物幼根和幼茎横切面简图,注明各部分,并阐述其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24.根的表皮与茎叶的表皮有不同之处,根部表皮形成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组织;而茎叶的表皮属于__________组织,它们的外面常有__________等。 25.种子植物的分枝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26.茎的次生保护组织是________, 形成层以外的所有部分称为________。 27.植物向高生长主要是_____________的活动结果,而加粗生长主要是由于

说课稿 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

说课稿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 说课流程: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一、学情分析 1、说教材: 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是第六章植物的新陈代谢的第一节内容,也是本册教材中的第一节生物方面的内容,主要讲授绿色植物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及功能,为下一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起了承启作用,也为本章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本节课我将主要讲授绿色植物根的相关知识。 2、说学生: 本次课程的学习对象是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并且有了一定的争强好胜心。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多寻求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既要让学生敢于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在平等和愉悦的氛围中实现对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和掌握。 3、教学目标 ⑴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植物根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知道植物营养器官的结构与 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关系;熟练显微镜的使用。 ⑵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学生对比学习,比较记忆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 及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 4、教学重点与难点 ⑴教学重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根尖的结构以及各 部分结构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⑵教学难点:由于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以及现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我将本 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根的伸长过程,识别根尖各部分细胞的结构特点”。 在难点讲解时,我通过图片对比和学生自己对根尖永久切片的观察,先让学生从中寻找、总结,再通过讲授,最后有学生自己归纳、巩固知识。 二、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教师的授课过程,不但是一个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将传统教学方式和探索、互动教学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任务驱动法” “自主探究学习法”,并将讲授、练习操作等各种教学方式融为一体。 2、说学生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 在本节课中,我为学生展示实物、图片,并提供根尖的永久切片,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根尖。 本节课教会学生掌握的学法有:观察法、对比法、归纳法。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进行教学。 1、向学生展示一些根的图片和一些植物的根。提问:根是什么形状的呢?从而引出本 节课第一个知识点:根有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三种类型。 2、继续提问: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呢?学生会回答:吸收,支持、贮藏等。在学生回 答的过程中,教师应加以引导,同时,对学生答出的一些错误答案,要给予适当的

绿色开花植物的营养器官(一)

绿色开花植物的营养器官(一) 知识梳理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植物的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一.根: 1、按照根的发生来分: 主根:由种子中的胚根发育而来的 直根系:主根和侧根组成 侧根:主根产生的各级分支叫侧根 不定根:由植物的茎、叶、老根等处形成的根叫不定根须根系:由茎基部产生的不定根组成2、主要功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一般高等植物的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此外还有贮藏、支持、呼吸、攀援和繁殖等功能。 随堂练习 1、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是() A、根、茎、叶 B、花、果实、种子 C、叶、果实、种子 D、根、叶、果实 2、标志着植物体进入营养生长阶段的是() A、种子的萌发 B、幼苗的生长 C、种子的萌发和形成幼苗 D、开花和结果 3、根尖中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4、幼根根尖中长白色“绒毛”的结构部分叫()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5、根的生长主要与下列哪组结构有关() A、根冠和分生区 B、分生区和伸长区 C、伸长区和根冠 D、伸长区和成熟区 6、根不断生长的原因是() A、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的分裂 B、分生区和伸长区

C、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 D、分生区细胞的长长和伸长区细胞的分 裂 7、根尖包括() A、根冠 B、分生区和伸长区 C、伸长区 D、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8、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而且要带土移栽这是为了() A、减少水分散失 B、减少幼根和根毛折断 C、防止营养流失 D、防止植物不适应环境 9、将一盆绿色植物水平放置,几天后发现根总向下生长,这说明根具有() A、向水生长的特性 B、向肥生长的特性 C、向地生长的特性 D、背地生长的特性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课《植物的器官和营养》教案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课《植物的器官和营 养》教案 一、根的形态与功能 (一)根的形态 1.根的发生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便形成根。 2.根的种类主根、侧根、不定根。主根和侧根为定根。 3.根系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体叫根系。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直根系:主根明显发达,较各级侧根粗壮,能明显区别出主根和侧根的根系。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的基部生出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4.根系分布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很深很广。直根系植物的根常分布在较深土层中,属深根性;须根系往往分布在较浅的土层中,属浅根性。 (二)根的结构 1.根尖的结构根尖是指根的最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 (1)初生结构根的初生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

(2)次生结构双子叶叶植物的根完成初生成长后,由于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并产生次生结构。 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片段状维管形成层、波浪状维管形成层、圆环状维管形成层的产生。 维管形成层的分裂活动:维管形成层主要进行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数量较多的次生木质部。 总之,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从外向内依次为: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韧皮部(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等。 3.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 禾本科植物为单子叶植物,其根的基本结构也可分为表皮、皮层、中柱三个部分,但各部分有其特点,特别是不产生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不能进行次生生长。 表皮:是根的最外一层细胞,当根毛枯死后,往往解体而土脱落。 皮层:皮层中靠近表皮的三至数层细胞为外皮层。外皮层内侧为数量较多的皮层薄壁组织。内皮层在发育后期细胞壁呈马蹄形的五面加厚,只有外切向壁不加厚。在木质部放射角处的少数细胞仍保留薄壁状态,成为水分、养分进出的通道,这类细胞叫通道细胞。 中柱:最外一层薄壁细胞组成中柱鞘。每束初生韧皮部与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器官作业

第二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作业 一、名词解释 1、胚 2、子叶出土幼苗和子叶留土幼苗 3、种子的生活力 4、器官 5、定根与不定根 6、直根系与须根系 4、外始式 5、内起源 6、凯氏带 7、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 8、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9、中柱(维管柱) 10、根瘤与菌根 11、芽 12、树皮 13、顶端优势 14、合轴分枝 15、单轴分枝 16、完全叶与不完全叶 17、叶镶嵌 18、变态 19、同源器官和同功器官 二、填空题 1、一般植物的种子是由()和()两部分构成,有些植物的种子还有(),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它由()、()、()和()四部分构成。 2、种子的胚乳或子叶贮藏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主要是()、()和(),它属于()组织,我们食用的粮食和油料主要来自种子这些部分。 3、被子植物的种子中的胚具有两片子叶,称为()植物,如();具有一片子叶的称为()植物,如()。 4、植物种子的类型可分为①(),如();②(),如();③(),如();④农作物中少见的(),如()。 5、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外界条件主要是()、()和(),对温度的要求,有三个基点,即()、()、()。 6、种子休眠的原因主要是①();②();③()。 7、子叶出土幼苗,在种子萌发时由于()伸长,使子叶出土,如();子叶留土幼苗,在种子萌发时由于()伸长,子叶留土,如()。 8、种子萌发时,一般是胚根先突破种皮外露,此根称()或()。它和其他各级侧根合称为()。 9、根的主要功能是()、()及(),同时根还有()和()功能。 10、主根是由()发育而来,侧根起源于(),属于()起源。在三、四原型等的根上,侧根是正对着()发生的。

营养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人的生命必须通过饮食来维持,人的生命质量与精神心理与饮食营养有极大的关系,人 的智力、体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防病能力、康复能力、生殖能力、寿命、身高、体重也都与营养饮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将引起很多疾病。所以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就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营养就就是生命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所需物质以维待生命活动的过程。对人来说,营养就就是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质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这些维持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所需的物质,叫做“营养素”。 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就是细胞,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人体系统。构成细胞的物质来源于我们所摄取的食物中的营养素,它们被身体利用,滋养我们体内的细胞。细胞健康无疑决定了人的健康。目前已知的人体所需的四十余种营养素,我们可将其细分为七大类:一就是碳水化合物,其功能就是维持身体细胞的活动,主要来源于五谷类;二就是脂类,其 功能就是维持细胞结构与功能,主要来源于油脂类(食用油、脂肪、坚果类);三就是蛋白质,其功能就是维持身体细胞的活动,主要来源与于鱼、肉、豆、蛋、奶等;四就是维生素,其功能就是调节生理机能,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五就是矿物质,其功能就是建造与修补身体组织、调节生理机能,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六就是水,其功能就是调节生理功能,主要来源就是饮料、汤;七就是膳食纤维,其功能就是预防人体胃肠道疾病与维护胃肠道健康,来源于各种植物性食物。 合理营养要求三大营养素供热占总热能的百分比为蛋白质10%~15%、脂肪20%~30%,糖类(碳水化合物)60%~70%。蛋白质就是构成人体组织不可缺少的物质,也就是构成各种酶、抗体及某些激素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可促进生长发育,维持毛细血管的正常渗透性,并供给热能,缺乏时可致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容易疲劳、循环血容量减少、贫血、对传染病抵抗力降低、创伤与骨折不易愈合、病后恢复迟缓,严重缺乏时可致营养不良性水肿。脂肪可供给热能,构成组织脂肪及储存脂肪,供给必需脂肪酸(亚油酸),脂肪还可促进脂溶性维 生素的吸收。但脂肪摄入过多可致肥胖与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性脂肪中含饱与脂肪酸较多(鱼类除外),植物油含多不饱与脂肪酸较多(棕榈油、椰子油除外),饱与脂肪酸可使血清胆固醇量增高,多不饱与脂肪酸可降低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减少血小板的粘附性。所以膳食中饱与脂肪酸与多不饱与脂肪酸的比例(S/P)以1∶1为宜,这样既照顾到必需脂肪酸的供应,又可预防一些与脂肪营养有关的疾病(如冠心病、肥胖症等)的发生。碳水化合物就是热能的食物来源,有节省蛋白质的作用,可保证正常量的血糖、肝糖原与肌糖原,以维持大脑活动、肝脏解毒与

植物的营养器官教案

教案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二)根的结构 1.根尖的结构根尖是指根的最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根尖从顶端 起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四区。 2.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 (1)初生结构根的初生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 (2)次生结构双子叶叶植物的根完成初生成长后,由于形成层的发 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并产生次生 结构。 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片段状维管形成层、波浪状维管形成层、 圆环状维管形成层的产生。 维管形成层的分裂活动:维管形成层主要进行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次 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数量较多的次生木质部。 总之,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从外向内依次为:周皮(木栓层、木 栓形成层、栓内层)、韧皮部(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木质 部(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等。 3.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 禾本科植物为单子叶植物,其根的基本结构也可分为表皮、皮层、中 柱三个部分,但各部分有其特点,特别是不产生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不能进行次生生长。 表皮:是根的最外一层细胞,当根毛枯死后,往往解体而土脱落。 皮层:皮层中靠近表皮的三至数层细胞为外皮层。外皮层内侧为数量 较多的皮层薄壁组织。内皮层在发育后期细胞壁呈马蹄形的五面加厚,只

填表说明:1. 教学内容:简明扼要的概括讲授的内容。 2.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所采用的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教学、教学讨论、启发式 教学。 3. 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手段,如黑板+粉笔、多媒体、模型、实物讲解、挂图讲 解、音像材料等。 4. 教学过程设计:是教案的重点,应较翔实的规划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 5. 小结:指本次课程教学内容的总结,应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6. 授课体会:对本次教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思考及改进思路。

植物的营养器官及功能

基礎生物(95暫綱版)學測複習講義第一章生命的特性 1-1生命現象 ※生物是具備下列生命現象的有機體 新陳代謝:進行【】(需能)與【】(釋能)反應 生長:細胞的體積增大與數目增加 感應:對外在刺激產生反應(ex.動物-感光,植物-向光性) 適應:演化過程中留下適應環境的構造與機能 運動:動物-遷徙活動,植物-睡眠運動 繁殖:延續與壯大族群 1-2細胞的化學組成 1.細胞的發現史 虎克:最早為「細胞」命名 許旺與許來登:【】學說 ?生物體皆由細胞所構成 ?細胞是生物體的構造與功能單位 ?細胞由原已存在的細胞產生 3.水的特性:具有極性,水分子之間形成多個氫鍵 最佳溶劑 比熱大:穩定體溫;4℃密度最大?水底不結冰 形成表面張力 4.

5. 6.蛋白質 組成單位:可由20種胺基酸組成 蛋白質的多樣性:胺基酸之數目、種類與排列順序不同,影響構造而決定功能 影響因子:溫度、酸鹼度、重金屬 功能:構成體質(【】蛋白、肌肉)、催化生化反應(【】) 、運輸(血紅素-【】、Ca2+)、免疫(【】) 7.核酸:由核苷酸組成

A TP的功能 ?三磷酸腺苷(A T P):【】核糖+【】腺嘌呤+【】磷酸 A D P-【】磷酸腺苷A M P-【】磷酸腺苷 ?功能:細胞能量貨幣 1-3細胞的構造 1. 2.細胞膜的結構與特性 流體鑲嵌模式:磷脂質排列成脂雙層,膜蛋白鑲嵌於膜內側、膜外側或貫穿膜 膜蛋白功能:控制物質【】,辨識自我 ,接收外來訊息 選擇性通透:H2O、脂溶性分子、O2、CO2直接通過 帶電離子、葡萄糖經運輸蛋白運送 3. 4.

5. 6. 1-4細胞分裂 1.染色體的構造 右圖共有【 】條染色分體 【 】條染色體 【 】對同源染色體 同源染色體:單一細胞內大小形狀均相同的染色體 若某生物細胞內大小不同之染色體均成對存在 ,該生物具雙套染色體,如右圖: 若左側染色體來自父方,右側必來自母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