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易经》的萌芽思想(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易经》的萌芽思想(一)
推为"群经之首"的《易经》,凡研究中国古老文化的诸子百家学术思想无不源于它,关于《易经》的萌芽思想及时代背景简略的谈点浅见。

一.殷氏族的文化及统治,众所周知,河南安阳的殷墟,是商王盘庚迁来的殷氏族统治中心。

这个奴隶制的国家统治了长达600年的历史,是我国古老文化的渊源,发祥地。

对于《易经》的萌芽思想,通过甲骨文和出土文物的研究资料可略见一斑。

1、统治的中心思想:殷氏族统治政权建立后,首先破坏了"共同消费、共同生产"的原始社会制度,建立了奴隶制的社会制度。

"王天下者,皆出一家"。

"惟此一族之人,可以受命于人,作天子,别族皆为天所不眷。

"是说所有土地归殷氏族所有,征服和吞并的其他氏族的人皆为奴隶,服役于殷氏族。

《诗经》、《小雅o北山》讲:"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

"殷氏族的京都王族分为二宗,其一是元宗,或大宗(子族),是统治中心的奴隶主。

其二是小宗(多子族),被统治者分派到被征服的异族地区作地方上的奴隶主称"邦伯"。

被分封的有二大派系,六族的有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

七族的有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几氏、终蔡氏。

设立了以中心奴隶主统治的政权。

官称?quot;王"、"侯"、"邦伯"、"师长";文化官称为"卜"、"史"、"巫"、"祝"。

是维护统治的御用文人。

也是我们古老文化源头活水的疏通者。

凡官皆为殷氏族中人。

当时的文化官权力最大。

国家的大小政务,如出兵讨伐,修筑城池,官职的罢免,甚至年景如何?天气如何等等,他们说了算。

权力是用向卜方式,请求最信赖的上天(祖宗神:帝俊、帝舜、帝喾)。

借助于他们的旨意传达给下帝(儿子、天之子)再支配人间的一切。

相对的讲文化官是借助上帝的意志,使之绝对服从,驾驭了统治者。

对殷文化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而流行在民间的五行、八卦学说在卜、史、巫、祝的整理下逐渐产生民原始的萌芽思想。

2、统治的手段:殷时统治奴隶有两种形式:一是生产奴,叫"众"甲骨文中"",是三个人在烈日下劳动,一百个生产奴为一团体叫"众一百",为便于管理设一小官"小籍臣"。

服不了奴役之苦而逃跑的叫"丧众"。

"众"身上或脸上额处烙有火印,任你逃到什么地方也是奴隶,抓回的"丧众"更是苦不堪言,或杀、或卖、或对换、或徇葬等。

二是家奴,叫"臣"()"仆"()"奚"()"奴"()"妾"()等,是直接服侍奴隶主的奴隶。

各自的分工不同,是高于生产奴的一个层次。

有这样的统治手段,加上上帝的意志,所有奴隶绝对服从。

尽管有这样严酷的统治手段,《易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奴隶反抗的故事?quot;不,克松,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易经·讼》九二等。

3、统治的骨干思想:"德""礼""孝"
1)德治:《盘庚上篇》讲:"非予自荒兹德"。

"予亦不能动用非德。

"《盘康下篇》讲"式敷民德,永肩一心。

""人惟求旧,器非求旧维新。

""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

"的德治思想。

是愚弄百姓的鬼把戏,说是上天任命统治者是长久性的。

究竟能统治多长时间,他们也把握不准,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内心修养的"德"。

卜辞中的"德"没有底部的"心"字,而是一个"直"字,"值"意思是有德者心要诚实,上古时"德"与"得"不分,对德字有""""""""""五种写法,对得有""""""三种写法,二字同一意思。

是与人与已都过的去,对人对事问心无愧。

有"忍耐"的含义。

德治的主要意图是:"商实百性王人,罔秉德明恤,小臣屏侯甸,矧咸奔走。

"《周书·酒浩》。

是说倡导德治待人和气,无论大臣小臣,远邦邻族都愿意为其效力。

2)礼治:《尚书》记载:"典祀无丰于昵""丰"即"礼"字。

卜辞中有""""的写法,尤如二块玉石放到一个盘子里。

"古人行礼以玉。

"是祭祖用的供品或祭器的意思,偏旁的"礻"是后来加上的,才成为今天所见到的礼。

殷氏族的统治者大肆宣扬"故殷礼陟配天,多历年所。

"认为享国长久,平安太平是上天和礼治的作用。

实际上德是内心修养,礼是行为的规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3)孝治:是保全同一血族而永远存在的概念。

后来对孝的记载就更多了。

《诗经·大雅·无醉》
"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假哉皇考,绥于孝子。

"《周书》"远服贾用,孝养劂父母。

"等。

殷人提倡各王公贵族都能进孝。

就能统治长久,孝于本族,自忠于国。

"惟忠惟孝"是他们的宗旨。

卜辞中"孝"()和"考"()和"老"()字通。

音同字不同,后来才将三个字意,音分开。

读或研究甲骨文时这样的情况经常遇到。

孝治有二种目的。

一种是下一代对上一代的追综纪祀,对血统内的祖宗产生深刻的怀念,情感上留下丰富的追忆,使政权得到祖宗庇护维持长久,再一种是通过对祖宗的行孝,趋于纯厚,无有作乱,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生活看,不致于引起反抗。

由于血缘关系的牢固、德、礼、孝的思想产生了,而又将这种伦理观念的道德规范升格为"天伦"观念,天伦就成了德、礼、孝的中心。

形成了种族被统治的骨干思想。

使之在历史的长河中统治了600余年,由于殷代的社会相对稳定,形成了具有独特的中国古老文化,萌发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想。

产生了天文历数、农耕、医药、五行、八卦等学术思想。

如果说世界文化是座金字塔的话,那么中国的古老文化的骨干思想就是嵌镶在塔顶的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