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复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编年体史书,保留了我国自公园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国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通假字: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

四、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古义:今义:

2、牺牲玉帛古义:今义:

3、齐师伐我古义:今义:

4、又何间焉古义:今义:

5、肉食者鄙古义:今义:

6、弗敢加也古义:今义:

7、虽不能察古义:今义:8、再而衰古义:今义:

9、必以信古义:今义:10、忠之属也古义:今义:

11、可以一战古义:今义:

五、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2、一鼓作气

六、重点字词解释:1、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安:专:

4、小惠未遍.,民弗从也.遍:从:

5、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加:6、必心信.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8、忠.之属也9、小大之狱.

10、何以战

..:13、公将驰.之:...:以:11、对.曰:12、齐师败绩

14、遂逐

..,公问其故.:16、一鼓作.气:17、彼竭我盈.:..齐师:15、既克

18、难测.也,惧有伏.焉:19、望其旗靡.:20、公将鼓.之

七、翻译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9、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0、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八、理解性背诵: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是):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主要原因)⑵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限四个字):惧有伏焉。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本文叙述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有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这可以说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

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9、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沉着、冷静、谨慎

10、故事发生的背景:齐师伐我,公将战

11、表明人民对这场战争态度的句子: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2、“辙乱旗靡”是怎样发现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13、对三鼓作出精辟分析的句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文中和毛泽东“敌疲我打”《孙子兵法》中“以逸待劳”战术相近的句子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15、曹刿两次抓住战机,一次是在彼竭我盈之时,第二次是在视其辙乱,望其旗靡之时。

16、本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在对话中,曹刿的“远谋”和庄公的“鄙”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17、本文的文眼(线索)是:“远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8、曹刿与鲁庄公谈话的中心是:何以战?

19、表现鲁庄公鄙陋的句子是: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⑵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⑶将鼓、将驰⑷公问其故

20、表明曹刿指挥正确的句子:“齐师败绩”、“遂逐齐师”

21、第二段运用的一个重要的写法是:对比

22、“既克,公问其故”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3、第三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主要是军事方面的才能即⑴作战要善于把握战机,⑵注意详察敌情的观点。

八、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有哪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

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战。

2、文中的“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3、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彼竭我盈。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辙乱旗靡。

4、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谨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5、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6、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7、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答:(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8、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9、文章第2节主要内容是: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文章第3节主要内容是:战后曹刿论述战斗取胜的原因。

10、文章第2节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11、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12、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13、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14、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否定了“公”前两次的回答,这是因为“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第一次寄托于近臣的拥护,第二次寄托于神灵的保佑。

15、概括首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写曹刿进见鲁庄公的原因和他的远见卓识。

16、“十年春,齐师伐我”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什么?

△(1)交代了交战的两个国家;(2)战争性质:是齐对鲁的一场侵略战争

17、首段表现出曹刿哪两个思想观点?(1)居高官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2)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18、(1)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2)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在哪里?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