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氏伤科药方

合集下载

全国伤骨科名老中医秘方验方选

全国伤骨科名老中医秘方验方选

全国伤骨科名老中医秘方验方选一、石氏伤科(石筱山、石幼山)石筱山(1904-1964)、石幼山(1910-1981)瓦仲为石氏伤开第三代传人(石氏治伤,注意整体调治,内斤蔽顾,善于有所侧玄地综合应用手法、外治、内服、针利以理伤续断,尤其拉长用巧劲正骨上筋及结合体质、蔽邪辫证施以内治方药损仿论治,石氏主张气血蔽硕(筱山先生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皓临证体会,捉出气血袭顶时要以气为主(损伤以后,决血为患,宜治血为先,攻逐不能伤止,康复史须状助正(石氏又认为报伤亦有度实之别(虚人受仿是本虚标实,重拐掩芳亦是本虚标实,积劳所致的劳损成劳伤更是以虚为主(石氏还渔意治伤须留意兼那,诸如风寒疚湿之类幼山先生尤重从疾取冶(气滞血痛,失于流畅,即易成疚(疾癖胶截致使益情顽笃,慢性损伤易有斤邓蔽夹,也使痰浊湿滩留注骨节筋络,生诸变证内服外治顾共治庆能伙疗效更见显芳石氏以其几代的经脸,有系统的外教内服秘方脸方,在实践应用过程中,石氏仍不析增删币妇丁,使其更臻完菩(内服诸方更非一成不变,按病情不同及甘药物认识的深化,随证变化(1(三色敷药【劝能主洽】功能活血祛粥,消肿止痛,续筋骨利关节。

主治一田伤筋骨折,背紫肿月比疼痛难忍,亦治陈伤及寒湿痹痛(【处方组成】紫荆皮、黄金子、全当归、西赤芍、大丹参、淮牛膝‘片姜黄、五加皮宣木瓜、西羌活(独川活、香白芷、威灵仙,天花粉(青防风、木防己、川抚芍、左秦芜生甘草、番木鳌(【制备与用法】上药研细米和匀,用怡糖适量调和如糊状置缸内备用(摊于韧性纸张或纱布垫上,约0.4-0.5厘米厚,上盖桑皮纸,外用胶布或绷带固也隔3至5日更换需要时可在桑皮纸上局部或全部加其它药膏或掺药(2(损伤风湿膏【劝能主洽】功能活血化,消肿散结,祛风散飘通络止痛,舒筋健甄通利关节主治损伤以后筋络强硬牵掣或骨节酸捕(及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痹捕(损伤初起肿胀不甚显著者亦可黔情应用。

【处方组成】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生川军、全当归、黄金子,紫荆皮、小生地、苏木屑、单桃仁、嫩桑枝,川桂枝、炙僵蚕、小青皮、炙地鳖、炙地龙、西羌活、川独活、川抚芍、香白芷、川续斯、黑山桅、骨碎补、透骨草、北细辛、生昧黄、广木香、炙甲片、杜红花、粉月皮、赤石脂、落得打)白芥子、宣木瓜乳香苍术、甘松、山奈【制备与用法】诸药洗净后,切片或打碎。

痹证——石氏牛蒡子汤(石幼山方)

痹证——石氏牛蒡子汤(石幼山方)

痹证——石氏牛蒡子汤(石幼山方)【组成】牛蒡子9g,白僵蚕9g,白蒺藜9g,独活9g,白芷3g,秦艽6g,制半夏6g,桑枝9g。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化痰消肿,祛风散结。

主治周身四肢麻痹酸楚,牵强掣痛,关节不利等证。

【方解】方中牛蒡子与僵蚕,是一对重要的配伍,也是本方的主药。

牛蒡子,祛风化痰,消肿散结,清热解毒,能升能降,通十二经络。

僵蚕,散风化痰,止痉解毒,散结软坚。

两药均为散风化痰之品,但牛蒡子偏于祛外感之风痰,僵蚕重于散内生之风痰,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白蒺藜能祛风破结。

独活、秦艽以祛风湿、解挛急。

白芷既能祛风燥湿,又能消肿止痛。

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

桑枝以祛风通络。

【加减】石氏认为病久则多虚实夹杂,可随症加味应用,或合黄芪、当归益气养血,俾气血充养而助化痰湿;或入草乌、川乌、细辛温经散寒,以温化痰浊除凝;或佐健益脾肾之品,益脾肾健益,则温养气血之本源,使痰湿无以复生。

牛蒡性滑利,对气虚便溏者不宜施用,当先益气健脾,脾胃得健,始能用之。

石氏在治疗“痰湿入络”之类病症,常以牛蒡子汤合万灵丹用之。

万灵丹为《伤科补要》方,常用于外科痈疽和破伤风等症,功能散风化湿,活血解毒。

从临床观察其消散、退肿功效颇佳。

后因药源紧张,药厂暂停生产,故不再用。

【验案】葛某,5月前身热后,颈项板滞作痛,俯仰回旋不利,逐步增剧,引及右肩背疼痛,前臂手指酸麻。

经X线摄片为:颈椎5、6肥大增生,颈椎退行性改变。

方拟:炒牛蒡子、炙僵蚕、白蒺藜、防风、羌活、独活、钩藤、当归、青皮、陈皮、川续断、细辛、川芎、红花、海风藤、白芷。

经3诊治疗,疼痛酸麻大见好转。

1年后因看其他病来诊。

谓疼痛早除,有时偶有酸楚牵掣,再予活血、益气、和络之剂以巩固疗效。

本案系身热后,风邪未清,气血失和,与痰湿互阻滞留经络而致,以疏风活血,化痰通络。

用牛蒡子汤合川芎茶调散治之。

【按语】本方是石氏伤科专治损伤之后,风寒痰湿入络之症的一张验方。

石氏善用牛蒡子,常以牛蒡子汤为基础,临证加减变化治疗伤科杂病。

【石氏伤科:骨伤34个秘验方】精

【石氏伤科:骨伤34个秘验方】精
方名:红玉膏
【功能主治】
功能护肤生肌,解毒利湿。主治金刃所伤、皮肤破碎及皮肤湿疹等。
【处方组成】
东丹、熟石膏(一方为锌氧粉)。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制备与用法] 上药各为细末,和匀。用白凡士林调成粉红色软膏。
摊薄层于纱布垫上贴患处,或在盖于三色敷药的桑皮纸上全部或局部摊薄层后敷贴患处。
当归须9克、制香附12克、杜仲12克、青皮5克、陈皮5克、狗脊12克、川楝子9克、玄胡12克、大茴香9克、桃仁12克、桑寄生12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方名:金枪膏
【功能主治】
功能凉血解毒,活血止痛,止血生肌。主治金疮及破肉裂或破皮断骨。
【处方组成】
金银花、川黄柏、生锦纹、生甘草、紫地丁、当归身、老紫草、马钱子、黄蜡、白蜡、血竭、乳香、没药、川连、儿茶、龙骨、象皮。先将前8味药用麻油浸5天,然后煎熬至枯去渣,再熬至滴水成珠,加入融化,滤清之黄蜡、白蜡,混匀,再加入研末之后7味药,和匀成膏备用。
方名:三黄膏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祛瘀破积,消肿痛,除湿热。主治损伤以后肌肤瘀肿青紫,焮热作痛。亦可用于其它原因所致红肿热痛之症。
【处方组成】
大黄、黄芩、黄柏、东丹、熟石膏。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处方来源】

【按 语】
[制备与用法] 上药各为细末,和匀,凡士林调成软膏。抓薄层干纱布垫上,贴患处。或在盖于三色敷药的桑皮纸上局部或全部摊薄层后敷贴患处。亦可摊于单层纱布上(类似凡士林纱布),依所需要,剪一小块贴患处,其外再用三色敷药。

石氏伤科用药要略

石氏伤科用药要略

石氏伤科用药要略根据损伤的不同部位,性质和伤后兼邪的各异,石氏将伤疾分为外伤(伤及皮肉筋骨),内伤(损伤及脏腑经络气血),伤科杂症(风寒湿诸邪的留滞等)而予以分类用药。

(1)外伤:一般指四肢筋骨损伤,如伤筋,骨折,脱臼等。

可分为初,中,后三期而分治之,仅举骨折为例,其它诸证均可仿此加减参阅之。

初期以活血祛瘀,消肿息痛为主。

常用方药:新伤续断汤(当归,地鳖虫,丹参,苏木,桃仁,泽兰,炙乳香没药,骨碎补,煅自然铜,续断,延胡索,桑枝)。

本方功能化瘀消肿,续骨息痛,用治新伤骨折。

肿胀剧烈者,可选加紫荆皮,刘寄奴,留行子,荆芥,防风,南星,万灵丹等。

疼痛剧烈者,可选加血竭,三七,制草乌,磁石等。

瘀血化热可选加丹皮,赤芍,生地,忍冬藤,连翘,山栀,制川大黄等。

大便秘结可选加枳实,厚朴,生大黄,玄明粉,瓜蒌仁,郁李仁,火麻仁等。

一般上肢加姜黄,桑枝,下肢加牛藤,威灵仙,除去续骨药亦可主治伤筋,脱臼所致的瘀滞肿痛症,视病情的不同亦可另加用生地,花粉等以补充骨折后津血的消耗,并可加用枳壳,陈皮等理气药以助血行。

中期以和营生新,接骨续筋为主。

常用方药:和营续骨汤(当归,赤芍,白芍,川芎,生地,杜仲,续断,骨碎补,五加皮,红花,陈皮,桑枝,独活)。

肢麻酸楚选加黄芪,桂枝,木瓜,鸡血藤等。

脾虚面色苍白选加党参,白术,山药,茯苓,甘草等。

阴虚津少选加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等。

湿困纳呆加选苍术,厚朴,蔻仁,谷芽,麦芽,生山楂等。

后期以益气血,补肝肾为主。

常用方药:坚骨壮筋汤(党参,黄芪,白术,白芍,当归,熟地,续断,狗脊,鹿角,鸡血藤,红花,陈皮,茯苓)。

如关节疼痛,活动不利选加千年健,络石藤,伸筋草等。

关节酸麻选加蚕砂,木瓜,五加皮,乌梢蛇等。

(2)内伤:一般指头脑,胸腹等躯干部的损伤,即以脏腑经络气血受病为主,按损伤的部位,久暂而分治之。

内伤诸证较严重者,可现气闭昏迷之证,宜先服苏合香丸或至宝丹以开闭宣窍,如化热烦躁不宁的亦可服琥珀报龙丸,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等。

石氏伤科

石氏伤科

石氏伤科(石筱山、石幼山)秘方石筱山(1904-1964)、石幼山(1910-1981)昆仲为石氏伤科第三代传人。

石氏治伤,注意整体调治,内外兼顾,善于有所侧重地综合应用手法、外治、内服、针刺以理伤续断,尤其擅长用巧劲正骨上骱理筋及结合体质、兼邪辨证施以内治方药。

损伤论治,石氏主张气血兼顾。

筱山先生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证体会提出气血兼顾时要以气为主。

损伤以后,瘀血为患,宜治血为先,但攻逐不能伤正,康复更须扶助正。

石氏又认为损伤亦有虚实之别,虚人受伤是本虚标实,重访瘀著亦是本虚标实,积劳所致的劳损或劳伤更是以虚为主。

石氏还注意治伤须留意兼邪,诸如风寒痰湿之类。

幼山先生尤重从痰取治。

气滞血瘀,失于流畅,即易成痰,痰瘀胶凝致使症情顽笃,慢性损伤易有外邪兼夹,也使痰浊湿滞留注骨节筋络,生诸变证。

内服外治顾其治痰能使疗效更见显著。

石氏以其几代的经验,有系统的外敷内服秘方验方,在实践应用过程中,石氏仍不断增删修订,使其更臻完善。

内服诸方更非一成不变,检病情不同及对药物认识的深化,随证变化。

(石印玉施杞)方名:三色敷药【功能主治】功能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续筋骨,利关节。

主治一切伤筋骨折,青紫肿胀,疼痛难忍,亦治陈伤及寒湿痹痛。

【处方组成】紫荆皮、黄金子、全当归、西赤芍、大丹参、淮牛膝、片姜黄、五加皮、宣木瓜、西羌活、独川活、香白芷、威灵仙、天花粉、青防风、木防已、川抚芎、左秦艽、生甘草、番木鳖。

【辨证加减】无【临床疗效】无【处方来源】无【按语】[制备与用法]上药研细末,和匀,用饴糖适量调和如糊状,置缸内备用。

摊于韧性纸张或纱布垫上,约0.4-0.5厘米厚,上盖桑皮纸,外用胶布或绷带固定,隔3至5日更换。

需要时可在桑皮纸上局部或全部加其它药膏或掺药。

--------------------------------------------------------------------------------方名:损伤风湿膏【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祛风散寒,通络止痛,舒筋健骨,通利关节。

石氏接骨丹

石氏接骨丹

石氏接骨丹
【处方组成】
自然铜30克、马钱子30克、鲜螃蟹30克、地鳖虫60克。

自然铜火煅醋蒸七次,马钱子油炸刮尽毛,各研细末,螃蟹、土鳖各自捣碎混合上药,加白酒l斤浸泡即可。

每日2次,每次20毫升。

【功能主治】
功能散瘀定痛接骨。

主治骨折恶血留内,瘀滞不化。

【辨证加减】
如患肢肿胀较甚,再行夹板固定时可以用正骨酒浸淋之,处方如下:当归、赤芍、甲珠、红花、牛膝、木瓜、乳香、没药、桔梗、豹骨、海马、广皮、母草、元胡、大茴、小茴、五加皮、松节、竹七、苍术、防风、羌活、独活、藁本、香附、桃仁、大黄、苡米、川芎、伸筋草、枳壳。

上药混合泡白酒备用。

亦可内服,每日2次,每次20毫升。

【按语】
药酒浸淋绷带包扎固定,能够维持患肢肌肉的张力,而且液体分布均匀,渗透性较强,能舒筋和血,祛风胜湿,缓解肢体疼痛,又可使气血正常流通,促进瘀血吸收消散,可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增强肢体的活动能力,从而加速骨折的愈合。

石氏伤科(石筱山、石幼山)1三色敷药

石氏伤科(石筱山、石幼山)1三色敷药

(珍藏版)全国伤骨科名老中医秘方验方选的计划...一、石氏伤科(石筱山、石幼山)1.三色敷药2.损伤风湿膏3.阳和痰核膏4.红玉膏5.三黄膏6.碧玉膏7.黑虎丹8.桂麝丹9.接骨丹10.铁扇散11.金?膏12.筋骨酸痛药水13.朱砂膏14.红粉散15.麒麟散16.化瘀续断丸17.健筋壮骨丹18.活血舒筋丸19.理气止痛丸20.和营理气丸21.安脑宁神丸22.健腰定痛丸23.固腰补肾丸24.新伤续断汤25.牛蒡子汤26.柴胡细辛汤27.理气止痛汤28.鲜金斛汤29.柴胡桔梗汤30.损腰汤31.固腰汤32.腰背和营汤33.地龙汤34.调中保元汤二、王氏伤科(王子平)1.消瘀止痛药膏2.舒筋活络药膏3.接骨续筋药膏4.温经通络药膏5.坚骨壮筋伤膏药方6.舒筋活络药水7.舒筋活络伤油膏8.上肢损伤洗方9.下肢损伤洗方10.化瘀承气汤11.三黄宝蜡丸12.活血散瘀汤13.清心解毒汤14.活血定痛汤15.续骨活血汤16.夺命接骨丹17.活血舒筋汤18.蠲痹汤19.治伤大红丸三、魏氏伤科(魏指薪)1.安神定魄方2.川芎钩藤汤3.五香调气化瘀汤4.定心安神汤5.脑震伤方6.洗头方7.下颌洗方8.伸筋活血汤9.二陈舒肺汤10.行气通络止痛汤11.腰脊胸腔洗方12.生地白芍汤13.地龙汤14.丁桂散15.舒筋活血汤16.化瘀汤17.大活血汤18.痹痛汤19.外擦药酒方20.祛风活血洗方21.化瘀洗方22.三圣散四、施氏伤科(施维智) 9591.吊伤膏2.截血膏3.祛伤续骨膏4.接骨膏5.伤筋药水6.行气化瘀汤7.和营理气汤8.顺肺和营汤9.上肢化瘀汤10.下肢化瘀汤11.上肢续骨汤12.下肢续骨汤13.坚骨通络汤14.坚骨健步汤15.和营通络汤16.养血疏风汤17.疏风健步汤18.养血健步汤19.地龙舒腰汤20.化瘀能络汤21.补肾健腰汤22.育阴健腰汤23.安神化痰汤24.补肾健脑汤五、陆氏伤科(陆银华)1.琥珀安神方2.伤科危症夺命丹3.镇神丸4.二龙一珠汤5.荆芥头痛方6.头晕六味汤7.还少丹8.通气散9.还睛汤10.癫狂梦醒汤11.龙虎汤12.可保立苏汤13.祛瘀解毒汤14.破血汤15.川羌活汤16.腰痛九味17.参附回阳汤18.腰斩方19.妊娠腰痛方20.补腰方21.海底方22.琥珀三七散23.六仁三生汤24.歪嘴方25.伤膏26.四黄消肿软膏27.生肌散六、林氏伤科(林如高) 9801.风伤丸2.跌打补骨丸3.养营丸4.续骨丸5.回生散6.芎芷汤7.疏风活血汤8.顺气宽胸汤9.祛风散瘀汤10.补肾壮骨汤11.活血镇痛汤12.消炎退肿汤13.跌打营养汤14.风伤伸筋汤15.安神止痛汤16.通窍祛瘀汤17.祛风通络汤18.复苏汤19.清热凉血汤20.理气补血汤21.新伤跌打汤22.旧伤跌打汤23.顺气祛瘀汤24.散结利气汤25.透骨养筋汤七、刘氏伤科(刘寿山)1.接骨紫金丹2.舒筋壮力丸3.努伤化瘀丸4.补肾养血丸5.外敷接骨散6.外敷正骨散7.消肿化瘀散8.外敷活化散9.外敷生长散10.外敷壮力散11.腾药八、郭氏伤科(高云峰) 9931.清心药2.健项药3.下肢瘫方4.上肢瘫软方5.落枕方 6.桃奴泽兰汤7.胳膊疼方8.肘臂麻木方9.关节伤力肿痛方10.解郁失笑散11.季肋气滞作痛方12.腰伤气滞作痛方13.腿不能行方14.清肺止血散15.消下破瘀汤16.治瘫痪方九、郑氏伤科(郑怀贤)9991.二号新伤药2.三号新伤药3.四号新伤药4.五号新伤提骨药5.一号旧伤药6.二号旧伤药7.三号旧伤药8.四号旧伤药9.五号旧伤药10.一号接骨药11.二号接骨药12.三号接骨药13.四号接骨药14.六号接骨药15.七号接骨药16.一号活络膏17.二号活络膏18.一号接骨丸19.二号接骨丸20.冷膝丸21.活络酒22.风湿酒23.人参三七酒24.五加皮酒后记1008附录。

【骨伤名家:石氏伤科石筱山石幼山】

【骨伤名家:石氏伤科石筱山石幼山】

【骨伤名家:石氏伤科石筱山石幼山】一.石氏伤科(石筱山、石幼山石筱山(1904-1964)、石幼山(1910-1981)昆仲为石氏伤科第三代传人。

石氏治伤,注意整体调治,内外兼顾,善于有所侧重地综合应用手法、外治、内服、针刺以理伤续断,尤其擅长用巧劲正骨上骱理筋及结合体质、兼邪辨证施以内治方药。

损伤论治,石氏主张气血兼顾。

筱山先生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证体会提出气血兼顾时要以气为主。

损伤以后,瘀血为患,宜治血为先,但攻逐不能伤正,康复更须扶助正。

石氏又认为损伤亦有虚实之别,虚人受伤是本虚标实,重访瘀著亦是本虚标实,积劳所致的劳损或劳伤更是以虚为主。

石氏还注意治伤须留意兼邪,诸如风寒痰湿之类。

幼山先生尤重从痰取治。

气滞血瘀,失于流畅,即易成痰,痰瘀胶凝致使症情顽笃,慢性损伤易有外邪兼夹,也使痰浊湿滞留注骨节筋络,生诸变证。

内服外治顾其治痰能使疗效更见显著。

石氏以其几代的经验,有系统的外敷内服秘方验方,在实践应用过程中,石氏仍不断增删修订,使其更臻完善。

内服诸方更非一成不变,检病情不同及对药物认识的深化,随证变化。

1.1.三色敷药[功能主治]功能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续筋骨,利关节。

主治一切伤筋骨折,青紫肿胀,疼痛难忍,亦治陈伤及寒湿痹痛。

[处方组成]紫荆皮、黄金子、全当归、西赤芍、大丹参、淮牛膝、片姜黄、五加皮、宣木瓜、西羌活、独川活、香白芷、威灵仙、天花粉、青防风、木防已、川抚芎、左秦艽、生甘草、番木鳖。

[处方备注][制备与用法]上药研细末,和匀,用饴糖适量调和如糊状,置缸内备用。

摊于韧性纸张或纱布垫上,约0.4-0.5厘米厚,上盖桑皮纸,外用胶布或绷带固定,隔3至5日更换。

需要时可在桑皮纸上局部或全部加其它药膏或掺药。

2.红玉膏[功能主治]功能护肤生肌,解毒利湿。

主治金刃所伤、皮肤破碎及皮肤湿疹等。

[处方组成]东丹、熟石膏(一方为锌氧粉)。

[处方备注][制备与用法] 上药各为细末,和匀。

用白凡士林调成粉红色软膏。

石氏伤科(石筱山、石幼山)秘方

石氏伤科(石筱山、石幼山)秘方

石氏伤科(石筱山、石幼山)秘方方名:三色敷药【功能主治】功能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续筋骨,利关节。

主治一切伤筋骨折,青紫肿胀,疼痛难忍,亦治陈伤及寒湿痹痛。

【处方组成】紫荆皮、黄金子、全当归、西赤芍、大丹参、淮牛膝、片姜黄、五加皮、宣木瓜、西羌活、独川活、香白芷、威灵仙、天花粉、青防风、木防已、川抚芎、左秦艽、生甘草、番木鳖。

[制备与用法]上药研细末,和匀,用饴糖适量调和如糊状,置缸内备用。

摊于韧性纸张或纱布垫上,约0.4-0.5厘米厚,上盖桑皮纸,外用胶布或绷带固定,隔3至5日更换。

需要时可在桑皮纸上局部或全部加其它药膏或掺药。

--------------------------------------------------------------------------------方名:损伤风湿膏【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祛风散寒,通络止痛,舒筋健骨,通利关节。

主治损伤以后筋络强硬牵掣或骨节酸痛,及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痹痛。

损伤初起、肿胀不甚显著者亦可酌情应用。

【处方组成】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生川军、全当归、黄金子、紫荆皮、小生地、苏木屑、单桃仁、嫩桑枝、川桂枝,炙僵蚕、小青皮、炙地鳖、炙地龙、西羌活、川独活、川抚芎、香白芷、川续断、黑山栀、骨碎补、透骨草、北细辛、生麻黄、广木香、炙甲片、杜红花、粉丹皮、赤石脂、落得打、白芥子、宣木瓜、乳香、没药、苍术、方八、甘松、山柰。

[制备与用法] 诸药洗净后,切片或打碎。

浸入麻油内7至10日后,入锅文火煎熬,至药枯为度。

去渣滤清,将油继续煎熬,侯其滴水成珠,将锅离火,徐徐筛入炒东丹,边筛边搅,收膏后成圆团状黑色硬块,称膏药肉,贮藏备用。

为去火毒,以置泥地上,贮存一些时日再用为宜。

膏药肉化烊摊于土布上,约0.2厘米厚,多成圆形,也可作长圆形,再加上掺药研和贴于患处。

应用较多时先将膏药摊好,待干收贮。

临用时烘烊再加掺药。

--------------------------------------------------------------------------------方名:阳和痰核膏【功能主治】功能消症瘕,破积聚,化痰核,除肿痛。

全国伤骨科名老中医秘方验方选一、石氏伤科

全国伤骨科名老中医秘方验方选一、石氏伤科

全国伤骨科名老中医秘方验方选一、石氏伤科全国伤骨科名老中医秘方验方选一、石氏伤科(石筱山、石幼山)石筱山(1904-1964)、石幼山(1910-1981)瓦仲为石氏伤开第三代传人.石氏治伤,注意整体调治,内斤蔽顾,善于有所侧玄地综合应用手法、外治、内服、针利以理伤续断,尤其拉长用巧劲正骨上elrjy筋及结合体质、蔽邪辫证施以内治方药损仿论治,石氏主张气血蔽硕.筱山先生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皓临证体会捉出气血袭顶时要以气为主.损伤以后,决血为患,宜治血为先,但攻逐不能伤止,康复史须状助正.石氏又认为报伤亦有度实之别.虚人受仿是本虚标实,重拐掩芳亦是本虚标实,积劳所致的劳损成劳伤更是以虚为主.石氏还渔意治伤须留意兼那,诸如风寒疚湿之类幼山先生尤重从疾取冶.气滞血痛,失于流畅,即易成疚.疾癖胶截致使益情顽笃,慢性损伤易有斤邓蔽夹,也使痰浊湿滩留注骨节筋络,生诸变证内服外治顾共治庆能伙疗效更见显芳石氏以其几代的经脸,有系统的外教内服秘方脸方,在实践应用过程中,石氏仍不析增删币妇丁,使其更臻完菩.内服诸方更非一成不变,按病情不同及甘药物认识的深化,随证变化.(石印玉施祀)1.三色敷药【劝能主洽】功能活血祛粥,消肿止痛,续筋骨利关节。

主3洲一、石氏伤科〔石筱山、石劫山)治一田伤筋骨折,背紫肿月比疼痛难忍,亦治陈伤及寒湿痹痛.!处方组成I紫荆皮、黄金子、全当归、西赤芍、大丹参、淮牛膝‘片姜黄、五加皮宣木瓜、西羌活.独川活、香白芷、威灵仙,天花粉.青防风、木防己、川抚芍、左秦芜生甘草、番木鳌.!制备与用法】上药研细米和匀,用怡糖适量调和如糊状置缸内备用.摊于韧性纸张或纱布垫上,约。

.4-0.5厘米厚,上盖桑皮纸,外用胶布或绷带固也隔3至5日更换需要时可在桑皮纸上局部或全部加其它药膏或掺药.2.损伤风湿膏f劝能主洽I功能活血化0,11消肿散结,祛风散飘通络止痛,舒筋健甄通利关节主治损伤以后筋络强硬牵掣或骨节酸捕.及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痹捕.损伤初起肿胀不甚显著者亦可黔情应用。

石氏伤科运用牛蒡子组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特效

石氏伤科运用牛蒡子组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特效

石氏伤科运用牛蒡子组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特效石氏伤科是享誉海内外的一大中医骨伤流派。

石氏倡导“十三科一理贯之”的整体观念,立足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牢牢把握骨伤疾患的病理机制,吸取中医内外各科临床精华,融会贯通,广收博蓄,形成了以石氏特色理论、石氏特色诊治、石氏特色手法、石氏特色用药等为一体的学术体系。

而牛蒡子便是石氏擅长运用于临床组方的一味君药,临证运用每获良效。

现将石氏伤科运用牛蒡子组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介绍如下。

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与分型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临床常见与多发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临床上常见关节肿胀、形寒肢冷,或红肿热痛、经脉瘀阻等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中医学认为,此疾病是外感风湿,或内伤久病化为痰浊,进而引起气滞血瘀造成的,由于关节内与关节周围筋脉与经络不通,随之出现了疼痛症状。

痛风性关节炎的常见基本分型有三。

风湿热型:正气虚衰,涉水冒雨,感受风湿,邪入肾经,血脉瘀滞,导致痛风。

关节疼痛剧烈、扪之发热,红肿明显,痛不可触,屈伸不利,得冷则舒,遇热则剧。

风寒湿型: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遇寒痛增,得热痛减。

肢体关节疼痛,曲伸不利,冬春阴雨天气尤易发作;风偏胜者,疼痛游走不定或呈放射样,涉及多关节,尤上肢居多,或兼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缓。

痰湿流注型:此乃素体肥胖,嗜食膏粱厚味,致脏腑气化功能受阻,三焦水道失于通调,形成痰湿,流注关节而发病。

伴有关节疼痛,或足心、足跟作痛,但坐久卧起则痛甚,行动迟缓,或兼胸闷眩呕,苔白滑,脉濡缓。

牛蒡子常见配伍的功效作用牛蒡子,又名大力子、鼠粘子、恶实等,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中药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对牛蒡子的描述为:“牛蒡子,辛、苦,寒。

归肺、胃经。

具有疏散风热,宣肺袪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的功效。

适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等多种病症。

【石仰山:骨伤科方】

【石仰山:骨伤科方】

【石仰山:骨伤科方】国医大师石仰山,中医著名骨伤流派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石氏伤科对外用药的运用,可谓是独具匠心,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外用药,比如其所创制的“三色敷药”,便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

如今,石老离去,但他所留下的那些医学知识却是无价之宝,在沉痛缅怀石老的同时,也希望所有中医人携手共筑中医梦,为中医药的发展进献绵薄之力。

今天,我们且一起来看看石氏伤科的那些特色外用药!在外治药运用上,石氏匠心独运,拟定了多种外用制剂,在临床上获得了显著的疗效,如三色敷药、红玉膏、三黄膏、黑虎丹、桂麝丹、接骨丹、损伤风湿膏、阳和痰核膏、碧玉膏、铁扇散、金枪膏等。

其中部分药物因多种原因,无法继续生产使用,在此仅对其理法方药、制法、疗效略作阐述,以供参考。

1.三色敷药【处方】黄荆子(去衣炒黑)八两(240g),紫荆皮(炒黑)八两(240g),全当归二两(60g),五加皮二两(60g),木瓜二两(60g),丹参二两(60g),羌活二两(60g),赤芍二两(60g),白芷二两(60g),姜黄二两(60g),独活二两(60g),甘草六钱(18g),秦艽一两(30g),天花粉二两(60g),怀牛膝二两(60g),川芎一两(30g),连翘八钱(24g),威灵仙二两(60g),木防己二两(60g),防风二两(60g),马钱子二两(60g)。

【制法】共研细末,用蜜或饴糖调拌如厚糊状,敷于患处。

【用法】可外用胶布或绷带固定,隔三到五日更换。

需要时可在桑皮纸上局部或全部加其他药膏或掺药,如三黄膏、红玉膏、黑虎丹、接骨丹等。

【功效】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续筋骨,利关节。

【主治】伤筋骨折之青紫肿胀,疼痛难忍;亦治陈伤及寒湿痹等疾患。

2.红玉膏【处方】铅丹15g,熟石膏90g(一方用氧化锌亦可)。

【制法】拌和筛细,将白凡士林500g炖烊,调和成软膏。

【用法】可外用于患处,若损伤兼有皮肤破损或湿疹者,可将红玉膏盖于三色敷药的全部或局部后敷贴患处。

石氏伤科临床惯用方

石氏伤科临床惯用方

石氏伤科临床惯用方石筱山,中医伤科专家。

江苏无锡人。

自幼从父学医。

1924年开业行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上海中医学院伤科教研室主任、上海市卫生局伤科顾问。

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擅长治疗脑震荡及外科疑难杂症。

对外伤筋骨、内伤气血的伤科杂病,既辨证施治予以内治方药,又能按病症特点灵活应用针刺、外敷、固定等外治手法。

祖传外敷药为国内外广泛使用。

石仰山,上海市中医院门诊部名老中医诊疗所特邀专家。

1950年高中毕业后,继承父业,从父石筱山学习中医伤科及针灸、外科,并师从黄文东攻读中医经典著作。

1955年开业行医,1993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1994年为首批上海市领先特色专科——石氏伤科学科带头人。

从事伤科临床40余载,理伤续断注重实践,推崇整体观点“十三科一理贯之”的指导思想,力求明其病理,察其病机,撮其要旨,结合骨伤之特点,取其医理之精华,融古训与新知于一体。

擅长气血兼顾,注重兼邪,突出痰瘀,内外并重,脾肾同治,治病求本。

临症用药颇具特色,内服配伍强调君臣佐使,尤以药对运用而屡建奇功;外用之剂配伍则又讲究辛窜走窍,注重剂型改革,疗效颇著。

自行研制石氏伤膏,椎脉回春汤,胸胁内伤合剂,腰痛I、II、III汤方,骨密I、II号,接骨片,伤筋药水,风湿热袋等理伤系列药品,在石氏伤科专病专科建设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临床经验丰富,擅治伤科以及骨质疏松症、颈椎病、腰腿痛等疑难杂症。

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课题4项,2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01三色敷药紫荆皮、黄金子、当归、赤芍、丹参、怀牛膝、姜黄、五加皮、木瓜、羌活、川独活、白芷、威灵仙、天花粉、防风、木防己、川芎、秦艽、连翘、生甘草、番木鳖。

研细末,和匀。

用饴糖适量调和如糊状,置缸内备用。

摊于韧性纸张或纱布垫上,0.4~0.5厘米厚,上盖桑皮纸。

外用胶布或绷带固定,隔3~5天更换。

需要时可在桑皮纸上局部或全部加其他药膏或糁药。

学习和使用体会功用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续筋骨,利关节。

【石氏伤科逐痰通络汤:肢体疼痛麻木的特效方】

【石氏伤科逐痰通络汤:肢体疼痛麻木的特效方】

【石氏伤科逐痰通络汤:肢体疼痛麻木的特效方】
肢体疼痛麻木的特效方“逐痰通络汤”
组方:牛蒡子12、白僵蚕10、白芥子6、炙地龙10、泽漆12、制南星12、土黄芪12、丹参10、全当归12、川牛膝15、生甘草10 功效:逐痰利水,通络消肿
主治: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引起的肢体麻木疼痛。

方解:牛蒡子具有豁痰消肿,通十二经络之效,白僵蚕化痰散结,两者相配为君。

白芥子化痰理气,以去除皮里膜外之气血凝滞聚集之痰。

泽漆、土黄芪化痰消瘀,利水祛风。

制南星以加强化痰解痉之功。

丹参、当归活血化瘀,地龙活血通络,川牛膝活血、引血下行。

纵观全方重在逐痰利水,通络消肿,以期使神经根水肿消失。

石氏伤科秘方

石氏伤科秘方

石氏伤科秘方一、石氏伤科(石筱山、石幼山) 1.三色敷药2.损伤风湿膏3.阳和痰核膏4.红玉膏5.三黄膏6.碧玉膏7.黑虎丹8.桂麝丹9.接骨丹 10.铁扇散 11.金?膏12.筋骨酸痛药水 13.朱砂膏 14.红粉散 15.麒麟散 16.化瘀续断丸17.健筋壮骨丹 18.活血舒筋丸 19.理气止痛丸 20.和营理气丸21.安脑宁神丸 22.健腰定痛丸 23.固腰补肾丸 24.新伤续断汤 25.牛蒡子汤 26.柴胡细辛汤 27.理气止痛汤 28.鲜金斛汤29.柴胡桔梗汤 30.损腰汤 31.固腰汤 32.腰背和营汤 33.地龙汤 34.调中保元汤二、王氏伤科(王子平)1.消瘀止痛药膏2.舒筋活络药膏3.接骨续筋药膏4.温经通络药膏5.坚骨壮筋伤膏药方6.舒筋活络药水7.舒筋活络伤油膏8.上肢损伤洗方9.下肢损伤洗方 10.化瘀承气汤 11.三黄宝蜡丸 12.活血散瘀汤 13.清心解毒汤 14.活血定痛汤 15.续骨活血汤 16.夺命接骨丹17.活血舒筋汤 18.蠲痹汤 19.治伤大红丸三、魏氏伤科(魏指薪)1.安神定魄方2.川芎钩藤汤3.五香调气化瘀汤4.定心安神汤5.脑震伤方6.洗头方7.下颌洗方8.伸筋活血汤9.二陈舒肺汤10.行气通络止痛汤 11.腰脊胸腔洗方 12.生地白芍汤 13.地龙汤 14.丁桂散 15.舒筋活血汤 16.化瘀汤 17.大活血汤 18.痹痛汤 19.外擦药酒方20.祛风活血洗方 21.化瘀洗方 22.三圣散四、施氏伤科(施维智) 9591.吊伤膏2.截血膏3.祛伤续骨膏4.接骨膏5.伤筋药水6.行气化瘀汤7.和营理气汤8.顺肺和营汤9.上肢化瘀汤 10.下肢化瘀汤11.上肢续骨汤 12.下肢续骨汤 13.坚骨通络汤 14.坚骨健步汤 15.和营通络汤 16.养血疏风汤 17.疏风健步汤 18.养血健步汤19.地龙舒腰汤 20.化瘀能络汤 21.补肾健腰汤 22.育阴健腰汤 23.安神化痰汤 24.补肾健脑汤五、陆氏伤科(陆银华)1.琥珀安神方2.伤科危症夺命丹3.镇神丸4.二龙一珠汤5.荆芥头痛方6.头晕六味汤7.还少丹8.通气散9.还睛汤 10.癫狂梦醒汤11.龙虎汤 12.可保立苏汤 13.祛瘀解毒汤 14.破血汤 15.川羌活汤16.腰痛九味 17.参附回阳汤 18.腰斩方 19.妊娠腰痛方20.补腰方 21.海底方 22.琥珀三七散 23.六仁三生汤 24.歪嘴方 25.伤膏 26.四黄消肿软膏 27.生肌散六、林氏伤科(林如高) 9801.风伤丸2.跌打补骨丸3.养营丸4.续骨丸5.回生散6.芎芷汤7.疏风活血汤8.顺气宽胸汤9.祛风散瘀汤 10.补肾壮骨汤11.活血镇痛汤 12.消炎退肿汤 13.跌打营养汤 14.风伤伸筋汤 15.安神止痛汤 16.通窍祛瘀汤 17.祛风通络汤 18.复苏汤19.清热凉血汤 20.理气补血汤 21.新伤跌打汤 22.旧伤跌打汤 23.顺气祛瘀汤 24.散结利气汤 25.透骨养筋汤七、刘氏伤科(刘寿山)1.接骨紫金丹2.舒筋壮力丸3.努伤化瘀丸4.补肾养血丸5.外敷接骨散6.外敷正骨散7.消肿化瘀散8.外敷活化散9.外敷生长散 10.外敷壮力散11.腾药八、郭氏伤科(高云峰) 9931.清心药2.健项药3.下肢瘫方4.上肢瘫软方5.落枕方6.桃奴泽兰汤7.胳膊疼方8.肘臂麻木方9.关节伤力肿痛方 10.解郁失笑散11.季肋气滞作痛方 12.腰伤气滞作痛方 13.腿不能行方 14.清肺止血散 15.消下破瘀汤 16.治瘫痪方九、郑氏伤科(郑怀贤)9991.二号新伤药2.三号新伤药3.四号新伤药4.五号新伤提骨药5.一号旧伤药6.二号旧伤药7.三号旧伤药8.四号旧伤药9.五号旧伤药10.一号接骨药 11.二号接骨药 12.三号接骨药 13.四号接骨药 14.六号接骨药 15.七号接骨药 16.一号活络膏 17.二号活络膏 18.一号接骨丸19.二号接骨丸 20.冷膝丸 21.活络酒 22.风湿酒 23.人参三七酒 24.五加皮酒。

【石氏伤科:内服方药+外用药】精

【石氏伤科:内服方药+外用药】精

【石氏伤科:内服方药+外用药】精石氏伤科内服方药外伤用药以化瘀消肿,和营止痛,坚骨壮筋,舒筋通络作为重点,内伤用药则侧重于活血理气,和络止痛,并以调整脏腑之功能为主,损伤之杂症,又以祛邪蠲痹,调益肝肾气血为要务。

一、外伤一般指四肢筋骨损伤,如伤筋,骨折,脱臼等。

可分为初,中,后三期而分治之。

1、四肢损伤早期方:荆芥6g,生地12g,当归9g,地鳖虫9g,赤芍9g,忍冬藤12g,泽兰叶9g,王不留行9g,炙乳香、炙没药各3g,青皮、陈皮各4.5g,桃仁9g。

局部青紫严重,加黄荆子9克、紫荆皮9g;如有骨折,加煅自然铜12g、骨碎补9g。

中期:筋骨已开始接续,瘀血散而未尽,气血仍未调和。

治疗一方面继续固定,一方面“曲转”,也就是关节适当活动,使气血通畅。

用药则以活血舒筋和络为主。

中期方:当归9g、丹参9g、防风6g、独活6g、川断12g、狗脊12g、川芎4.5g、泽兰9g、红花3g、伸筋草12g。

后期:肿胀消退,筋骨接续,但尚未坚固,酸软少力,关节活动也觉牵强。

这一时期治疗,就要加强活动,使气血通畅,筋骨的力量恢复。

内服益气活血,健筋壮骨药。

后期方:炙黄芪12g、炒党参9g、焦白术6g、当归6g、独活6g、川续断12g、狗脊12g、红花9g、伸筋草12g。

局部畏冷,加桂枝3g、白芍6g,温经通络,健壮筋骨。

必要时可检查加鹿筋6g(先煎)、虎骨粉1.5g(吞)或用豹骨、猴骨粉代。

2、骨折初期:以活血祛瘀,消肿息痛为主。

新伤续断汤(当归,地鳖虫,丹参,苏木,桃仁,泽兰,炙乳香没药,骨碎补,煅自然铜,续断,延胡索,桑枝)。

本方功能化瘀消肿,续骨息痛,用治新伤骨折。

肿胀剧烈者,可选加紫荆皮,刘寄奴,留行子,荆芥,防风,南星,万灵丹等。

疼痛剧烈者,可选加血竭,三七,制草乌,磁石等。

瘀血化热可选加丹皮,赤芍,生地,忍冬藤,连翘,山栀,制川大黄等。

大便秘结可选加枳实,厚朴,生大黄,玄明粉,瓜蒌仁,郁李仁,火麻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