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墙拆除过程

合集下载

北京古城墙被拆下来的那些砖最后去哪了?

北京古城墙被拆下来的那些砖最后去哪了?

北京古城墙被拆下来的那些砖最后去哪了?本文导读:1403年,明成祖朱棣升北平为北京,北京之名即由此始。

1406年朱棣下诏迁都北京并下诏建宫殿,修城垣,1407年开始营建北京宫殿、坛庙。

1419年将北京南城墙南移500多米,建在今天的前三门一线。

重建的宫城分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重。

宫城又称紫禁城,周长6里,城墙高7.9米,内外砖砌,外围护城河。

清依旧制。

新中国成立后,建设北京的指导思想是把北京建设成工业城市,城市规划也都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旧城保护没有受到重视。

听从了苏联专家的建议,将行政中心安置于内城,否定了梁思成和陈占祥提出的将行政中心设置在距离旧城以西约1.5公里的三里河地区的“梁陈方案”。

北京古城墙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古建筑,当时的诸多学者分为两派,以林徽因梁思成为首的建筑专家,建议将古城墙保留下来,而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方,却觉得古城墙应该拆除,不然影响北京日后发展。

关于北京的城墙是保留还是毁灭的争论结果永久地改变了古都北京的历史风貌。

梁思成等人认为,古城墙虽老旧,看上去普普通通,但却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具有很大的考古价值。

除此之外,后人们也能通过这段古城墙,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感受前辈先人们走过的道路,寻找他们的足迹。

古城墙虽没有了实际的使用价值,但却是一个民族的象征,经历过风霜洗礼的地方,便不能再用普通的眼光去看待。

以当时的情况,完全可以将这片老城区,连同古城墙一起,划片保留下来。

然而郭沫若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城墙不过是一堆砖瓦,目的就是为了御敌,如今国家安定,自然是不再需要他们存在了。

而且,古城墙代表的是封建旧社会,是旧时代的象征,如今步入新时代,这样的旧物,凭什么要留下来呢?这对日后的发展,除了增添阻碍,还能有什么积极作用。

郭沫若的这番话,让保留派实在难找话来辩驳,毕竟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旧物总是没有存在理由的,若谁强出头,搞不好还要扣上个歪帽子。

但是,梁思成等人也没有放弃,还是一直为给国家留下些古建而四处奔波,体弱的林徽因甚至因此气出了重病。

北京城垣拆除始末

北京城垣拆除始末
北京市第四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 大
图,标 明方位 ,以便解放军攻城时注
意保护。 14 年初 ,北平和平解放 。市建 99 设局立 即对百孔千疮的 旧城墙进行 实
京城墙——这一几百年来劳动 人民辛 勤劳动 的成果 ;五是拆除城墙 工作 费
时费力、污染环境。 华南圭先生主张全部拆 除。他在
其能衬托出古建筑来。对于城楼,应
在城墙上修建环城 公园 ,也有人建议 保 留后对城墙加以修饰 。市 民来信中
有 人主张在城墙上修环城路 ,并且 以
该保存 ,城墙倒可 以拆 掉一部分 。 陈 占祥先生认为:城墙是北京 的
6 2
“ 越城桥”将城 内外交通连接起来 。
北 京 规 划 建 设 BEI I JNG TY CI PLANNI NG & CON STRU CTI ON REVI EW / 02 5 20
是在适当地 点多开豁 口,控制车流 , 不会影响交通 :四是应珍惜和爱护北
工、省钱 ),同时还可展宽护城河绿 化带 ;其 四,拆除城墙 后可得到近 6
亿块城砖 ,填平7 万平方米洼地 ,如 0
果利用腾 出的土地 建设六层楼,可得 到7 万间房屋 。 0 关于城墙的存废问题,中央和北 京市的态度 都十分谨慎 。彭真 同志在
维普资讯
DI

l U
1 5Y E天 上EK l J
14 年 北 京 街 道 图 99
在讨论 中梁思成先生指 出:只要 规划上处理得好 ,古代 文物都应该保
存 下来 。他 主 张 ,在没 有 规划 好之 前,最好先不要拆除 。
格局,不能破坏祖宗留下 的遗 产,不
是拆除城墙 。华南圭先生主 张
逐步、完全拆除 。市民来信中亦有 人 主张全部拆除,或将前三 门城墙拆除 ( 只留城楼 ),将城砖用于建设。

画说丨北京城拆除图鉴

画说丨北京城拆除图鉴

画说丨北京城拆除图鉴按:本文是《北京城拆除图鉴》,不是《拆除北京城图鉴》,这是两个意思!自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国变开始,北京城一直处在拆与建的过程之中。

历史上北京城建筑的拆除大体分两种:一是战争、天气、地质、失火、自然破败等不可抗或不易控的客观因素;二是改朝换代的气象、发展建设的需要、时代认识的局限等主观因素。

第一种随着国力的强盛与科技的发展,应该是可以避免。

第二种争议较多,且批评之声不绝于耳。

在此不做讨论,只是采用图片和文字进行客观陈述。

在选取照片时,力求体现“拆除”的痕迹,如:搭建的杉篙、拆下的砖瓦、干活的工人、施工的现场等,否则也体现不出”拆除“二字,北京老照片网络上很多,但是其中关于建筑拆除的非常少,这也很好的限制了本文的篇幅。

照片中对时间的描述,只能说尽量精准,历史照片的描述会有偏差。

因个人阅历有限,还请大家补充,请方家指教。

此外,北京城外建筑的拆除照片也在汇总之中。

•景山围墙景山位于景山前街,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元、明、清三代的御苑。

曾是全北京城的制高点。

在元、明、清三代,景山及其附属建筑不仅是一座供游赏的皇家园林,还具有习射、停灵、祭祖、官学、躬耕、戏曲、宗教等多重功能。

1900年,景山东墙被拆开一个豁口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景山受到严重破坏。

烧毁辑芳亭,其他四座亭子的门窗,也被拆了当柴火,景山五亭内的佛像中,四尊被掠走,各殿陈设宝物也被洗劫一空。

同时为方便进去,景山东墙被拆开一个豁口。

等帝后回銮,景山已风华不再。

•普宁寺普宁寺,俗称回回营清真寺,原址位于西长安街中段南侧,新华门正南,是伊斯兰教清真寺,现已无存。

该寺始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二十八年(1763)竣工,与西苑宝月楼隔街相望。

这是由乾隆帝降旨御批,使用内帑并专人督工建造的敕建清真寺。

当时附近的回部穆斯林均在该清真寺礼拜。

1900年,庚子国变,普宁寺遭到拆毁,仅剩邦克楼民间曾经误传该寺为“香妃寺”,说宝月楼是乾隆帝为香妃而建,香妃的父母思女来京,不能入宫,只好登上清真普宁寺邦克楼,与宝月楼中的香妃隔街相望。

北京城墙大规模拆除始末

北京城墙大规模拆除始末

以后 ,9 8 9月 , 15 年 北京市做 出《 关 于拆 除城墙 的决定 》 。决定提 出除 正 阳门城楼 、箭楼 和鼓楼之 外 . 其 余城墙 、 城楼统统拆掉 。这一决 定 ,
大量被盗 。诸 如此类 , 不加剧 了 无
城墙的损毁 , 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墙造成 不 良的 也 社会声誉 。
市都市计 划委 员会筹 备座谈 会上 ,
有人建议拆 去城墙 , 以改 善城 门 口
近拆 除少 数 房 犀 , 加宽 马 路 , 在距 城 门相 当 离 以外 , 中用 草地隔 路
以分 来 Ⅻ 这 样 不 仪 不 妨 碍 交 的交通 : 所有瓮城 , 一律 拆除 ; 多开 离 ,
看 . 市规划随着发 展可 能不断 地 都 变化 : 但历史建 筑文物 只有这 么一
以保护。 据原 北 京 市 规 划局 负责 人 周
希望暂 缓拆 除北 京 永源 回忆 。中央指示 要拆 城墙 , 彭 文 化部 的意 见 . 真很 为难 。尽 管彭真和北京市委在
城 墙 。在 各 方 的 干 预 下 , 京 市 暂 北
加 上独一无 二的城市 设计 . 成 了 构 北 京都市 的无 比杰作 , 也成 为北京 这类 古 城与 上海 这 类新 兴 城 市 的
重要区别。
北京城墙大规模
拆除始末
◎ 史 真
北 京城墙呈 凸字 型的轮廓 。 始
建于元 . 建成于 明。在 明洪武元 年
(3 8年 )大将徐 达 以元大都 周城 16 .
空 旷 不 易 防 守 为 由 . 缩 城 北 五 “ 里 ” 在其 以南 5里之处 另筑新 墙 。 . 明嘉靖 三十二年 (5 3年 )北京开 15 , 始增 筑南城 。根据现代 测量结 果 ,

顺义古城村拆迁流程

顺义古城村拆迁流程

顺义古城村拆迁流程一、顺义古城村的拆迁背景顺义古城村是北京市著名的古村落之一,距离市中心约40公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古城村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廊桥、宅院、祠堂等,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扩张,顺义古城村的土地利用面临压力,部分古建筑已经严重破损,且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修缮,导致村落面貌的破败。

同时,古城村的基础设施滞后,生活条件不佳,村民生活质量亟待改善。

因此,拆迁改造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顺义古城村拆迁流程1. 立项申报拆迁工作的第一步是由顺义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古城村进行勘测、调查和评估,了解古城村的基本情况和现状,然后进行立项申报。

立项申报的内容包括古城村的土地利用情况、规划改造方案、拆迁补偿标准等,并需要向市政府提交拆迁方案的申请。

在立项申报前需要进行调查评估,了解古城村的在使用情况,以及对于土地、房屋等的价值情况,所以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立项申报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进行听证会,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然后进行评估和选择最合适的拆迁方案。

2. 评估拆迁方案立项申报通过之后,相关部门需要对古城村的拆迁方案进行评估,包括土地使用规划、安置规划、补偿标准等内容。

在评估拆迁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古城村土地利用状况、古建筑的保护情况、村民的居住需求等因素,以确保拆迁工作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评估拆迁方案之后,需征求村民的意见,并听取他们对拆迁方案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拆迁协商一旦拆迁方案获得批准,政府部门将与村民进行拆迁补偿的协商,包括土地补偿、房屋补偿、搬迁补助、安置补助等。

在拆迁协商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充分考虑到村民的合法权益和利益保障,尽量减少拆迁对村民生活的影响。

在进行拆迁协商之前,需要明确拆迁的范围和标准,确定每个村民的拆迁补偿标准。

同时,政府部门需要协商解决因拆迁而产生的各种纠纷和冲突,保证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拆除前的北京城墙和城楼老照片:非常壮观,如今再也看不到了

拆除前的北京城墙和城楼老照片:非常壮观,如今再也看不到了

拆除前的北京城墙和城楼⽼照⽚:⾮常壮观,如今再也看不到了照⽚中就是北京崇⽂门城楼。

崇⽂门,在元朝时被称为⽂明门,俗称“哈德门”,“海岱门”。

同时,崇⽂门⼜以瓮城左⾸镇海寺内镇海铁龟著名。

崇⽂门始建于1267年,完成于1276年。

因城墙⽤⼟夯成的,为了如何防⽌⾬⽔冲刷城⼟的问题,千户王庆瑞建议:“以苇排编,⾃下彻上”。

崇⽂门税关之苛也使外埠客商望门⽣畏,所有的运酒的车在进⼊左安门后,都要到崇⽂门上税。

建国后,由于种种原因崇⽂门于1968年被拆除。

这张照⽚是1860年的安定门东北⾯全景。

安定门,是明清北京内城北垣东门。

始建于明洪武元年,瓮城东西约68⽶,南北约62⽶。

安定门是出兵征战得胜⽽归收兵之门,京都九门中有⼋门瓮城内建筑关帝庙,但仅仅只有安定门内建真武庙,在诸门中更是独具⼀格。

1860年,通州⼋⾥桥失守后,英法联军⾸先攻打安定门。

安定门陷落,英法联军进⽽控制北京城。

1915年瓮城和闸楼因修建环城铁路时拆除,1956年箭楼被拆除,1969年城楼被拆除。

照⽚中就是东直门。

东直门包括东直门城楼、东直门箭楼、东直门闸楼和瓮城。

城门⾯阔五间通宽1.5⽶,进深三间,通进深15.3⽶,楼连台通⾼34⽶。

永乐⼗七年城楼被修葺,并改称东直门,正统元年重建城楼、瓮城、箭楼、闸楼。

成化九年城楼发⽣⽕灾,⽕灾后再次重修。

清朝康熙年间在东直门外建⽔关,⽤来管理进京货物。

嘉庆年间东直门再次被重修城楼。

1927年将箭楼拆除,仅存箭楼台基,台基于1958年拆除。

照⽚中就是⼴安门。

⼴安门,是明清北京城外城唯⼀向西开的门,与⼴渠门相对,⼜称彰仪门。

明代被称为⼴宁门,清朝道光年间为了避清宣宗旻宁之讳改为⼴安门。

雍正皇帝曾花费⽩银⼋万两⽤来修从⼴安门到⼩井村长1500丈的路段,对此北京⼈曾⽤“⼀尺道路五两三”来形容。

乾隆三⼗⼀年⼴安门被改建,改建后的城楼重檐歇⼭三滴⽔,灰筒⽡绿琉璃⽡剪边顶。

1956年,⼴安门被彻底拆除。

照⽚中就是已经被拆除的宣武门。

北京城墙遗址公园介绍

北京城墙遗址公园介绍

北京城墙遗址公园介绍
北京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是中国唯一一处在原址上保留下来的明城墙遗址公园。

明初,为抵御蒙古骑兵的侵扰,朱元璋下令在京城中心修建了一道四周长约11公里、高约8米的城墙。

洪武十七年(1384年),这道墙被更名为“内”、“外”两城。

“内”城和“外”城之间,有一座规模宏大的“瓮城”,是用于军事防御的一种建筑。

“瓮城”形状有方形和圆形两种,以方形为主。

在明初,瓮城是北京内城的主要防御设施之一。

明朝末年,由于外城和内城都被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城内一片混乱,为了防止农民起义军从内外城间潜入城内,明熹宗下令在京城内修建一道周长约33公里的城墙。

这道城墙东起昌平、西至西黄城根(今西四北大街)、南达西城墙(今北京站)、北抵通州(今北京六里桥),西至安定门内。

明初修建这道城墙时,在北京内城四角都各挖一座大瓮城。

每个瓮城有四个门:东门叫“朝阳门”、西门叫“安定门”、南门叫“德胜门”、北门叫“崇文门”。

—— 1 —1 —。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介绍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介绍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介绍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是一处保护完好的明代城墙遗址。

该公园占
地面积1300亩,其中城墙遗址面积为276亩,是北京市内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城墙遗址之一。

这里原来是北京城的第一重城墙,地势高,旧称“丰土城”。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一处市
民休闲、学术交流、文化教育的好去处。

公园内的明城墙始建于1381年,经过多次修葺扩建,逐渐形成了一个围绕整个北京城的防御体系。

北京明城墙长39.2公里,高5至6米,宽10至12米,围绕北京城中心区,由城门、观楼等设施组成。

现在,公园内的明城墙仍旧是很多人热爱的历史文化遗产。

公园内还有一个明城墙博物馆,馆内展示了北京明城墙的历史、修建和保护情况。


里收藏了大量明代城墙和明清时期的兵器、兵书、兵器制造工具等文物和历史资料,特别
适合学者和历史爱好者的参观。

除了城墙遗址和博物馆,公园内还有其他众多的景点。

比如双楼门、雉科门、天宁寺
等古建筑物,可以让游客感受到明代的繁荣和兴旺。

另外,公园内还有很多绿化带和健身
器材,供市民进行休闲娱乐。

每年春秋两季,明城墙遗址公园还会举办历史文化活动,比如灯会、草木春光、故城
漫步等等,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此外,公园内还有很多讲
解员,可以为游客提供文化、历史和建筑等方面的解说服务。

总之,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不仅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是一处市民休闲、学术交流、文化教育的好去处。

无论是学者还是普通游客,都可以在这里留下美好而难忘
的回忆。

北京城墙为什么没有保留

北京城墙为什么没有保留

北京城墙为什么没有保留
1. 战争的影响。

晚清时期,北京的城墙先后遭到了义和团和八国联军的损毁。

后来虽安排了修复工作,可始终没有之前的那种历史古蕴感了。

随着日军侵华战争的打响,古城墙遭遇到了更大的生命威胁。

好在,北平解放前,在梁思成的帮助下,古城墙保留下来了一个基本框架。

2.西方的城市规划观念对北京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拆除城墙上。

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应该有首都该有的样子,这副残破的模样已经没有必要保留,况且,中国古代的这些城墙建立的作用本身就是为了起到军事防御作用的,可如今面对新式武器,这些古城墙已经完全没用。

他们矗立在北京城,不仅残破,而且修复起来还需要很多费用,不划算,况且,这些古老的城墙还阻碍交通,占空间,占位置,所以他们认为,完全没有必要留下。

中国古建筑被拆的例子

中国古建筑被拆的例子

中国古建筑被拆的例子引言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一些珍贵的古建筑不幸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建筑被拆的一些典型例子,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对策。

1.北京城墙东单城楼1.1描述东单城楼作为北京城东单城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

然而,在城市扩张和建设新商业区的过程中,东单城楼遭到了不可挽回的拆除命运。

1.2原因-城市发展:随着北京市区的扩张,东单地区逐渐成为商业中心,需要更多的土地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因此古建筑被迫拆除。

-商业利益:东单地区的土地价值逐渐上升,商业开发商看中了这个区域的潜在利润,因此拆除古建筑成为他们获取更多土地的手段。

1.3对策-加强保护意识: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将其价值纳入城市建设规划,避免因盲目发展而不重视保护工作。

-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对于城市发展和商业利益的冲突,政府和相关利益方应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例如将古建筑整体移位或保留部分建筑进行保护。

2.南京文艺路国货大楼2.1描述南京文艺路国货大楼是20世纪初期中国商业建筑的重要代表,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然而,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这座具有文化价值的古建筑被迫拆除,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抗议。

2.2原因-城市更新:作为南京市中心的重要商业区,文艺路地区的土地价值飙升,城市更新计划将旧建筑拆除以建设现代化商业综合体。

-保护意识不足: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有关部门没有充分考虑到古建筑的文化价值,只重视经济效益,导致古建筑的拆除。

2.3对策-加强立法保护: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确保古建筑的价值得到充分认可,并提供合法的保护措施。

-社会监督参与: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古建筑的保护工作,通过舆论监督和大众参与,增加对拆除古建筑行为的监督,以防止滥拆现象的发生。

3.上海四行仓库3.1描述上海四行仓库是抗日战争期间的重要历史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纪念意义。

北京明城墙遗址介绍

北京明城墙遗址介绍

北京明城墙遗址介绍北京明城墙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北京市区的重要建筑遗品之一。

明城墙全长24.5公里,围绕北京市旧城中心,由南牌楼(今天坛)连接到东二十三号楼。

这座城墙是一座用青砖、琉璃瓦和石料堆砌的拱壁城墙,高约15米,宽不等,墙顶可以作为城楼使用。

盛行时期,城内累积了九重城墙,但现在只剩下了一些遗迹。

北京明城墙建造于1370年,最初的城墙由明朝皇帝朱元璋先生下令修建,目的是保护北京的城市免于外敌的入侵。

再后来随着王朝的变革和外界局势的变化,城墙得到了多次修缮和扩建。

在明朝的历史上,明城墙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建筑,维护了王朝的稳定和局面。

在清朝时期,明城墙保持其重要地位。

清朝政府继续维护和扩建城墙,直到20世纪初,城墙才因火灾、战争和其他原因而部分受损。

明城墙是中国城墙建筑的代表之一,它的设计和建造融合了汉民族和蒙古族文化的元素。

城墙的建造应用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建筑和工程技术,同样体现了当时中国的文化水平和建筑境界。

明城墙不仅是一座城市环境艺术的代表,也是一座文化遗产和建筑遗址。

在北京的城市环境中,明城墙是一道非常重要的风景线。

沿着城墙上的阔路,游客可以欣赏到北京城市的全貌,并俯瞰城市中各种古典建筑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感受到新旧文化与城市环境的交融。

在明城墙的遗址中,还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如牌楼门、箭垛、城楼和瞭望台,这些遗产反映了古代城市防御和管理的情况,是了解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文化遗产的珍贵材料。

北京明城墙遗址是一处生动的历史博物馆,它让人们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

通过参观明城墙遗址,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1912—1937年的北京城墙:古都文化的损毁与存续

1912—1937年的北京城墙:古都文化的损毁与存续
城墙 的前 途 自不免 受其 牵累 。 民 国初年 的北京 城 ,仍是 内外 四重城 墙的格 局, 由内而 外分 别是 紫禁 城 、 皇城 、 内城 和外 城 。 城 f N是 “ 九外五 皇城 四” 。 四重 城墙 尽管 T 内 这 有墙 面剥 蚀的情 况存 在 , 整体 上保 存 尚属完整 , 但 只是 一些 城门和 城楼 有损 毁现 象 , 崇文 门箭 楼 如
维普资讯
道{ 中国 S 妁 .)年 期. 文 2】 第1 [ ( 6
1 — 13 年 的 北 京 城 墙 1 9 2 97 古 都 文 化 的 损 毁 与 存 续
李 少兵
[ 内容提 要 】 老 北 京 的城 墙 既 是 古 城 的 城 界 ,明 清 帝 都 的 重要 城 防 设施 ,也 是 皇权 时 代 等 级权 力 的 象
学 术界 对 14 年以 后北 京城 墙的 最终拆 除 问 99
题 关注 较 多 ,对 民国时 期北 京城 墙 的变 迁则 缺乏
细 致的研 究 。 文 旨在 运用现 存 的 民国档案 、 本 文书
资料 , l 1 —9 7 间北京 市政 当局 的 城市规 划 对 9 2 13 年
市政管理、建设和规划也难以科学、全面 ,北京
和 内城西 北 角楼 , 在八 国联 军入侵 时 被毁坏 , 时 此 仍未 修复 。 由于缺 乏必要 的修 缮 , 一些 城楼 的 自然 颓坏情 况也 比较 严重 。 宗蕃 在 燕 都丛考 》 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记
载 ,“ 城垣驰道 ,蔓草荒芜 , 不复能行,其门楼亦 多拆卸” 从总体上看, 。 北京城墙 已不复从前之壮
路 联络 , 轨迹 交驰 , 前尤盛 。旧制 大城之 外有 月 较
墙 , 月墙东 西为荷 包巷 , 环 系临时 市集 , 民支棚 商

京华遗韵-民国时期的北京城门与城墙_北京1944历史遥感影像

京华遗韵-民国时期的北京城门与城墙_北京1944历史遥感影像

京华遗韵-民国时期的北京城门与城墙对于北京城墙与城门,最早可追溯的历史影像文献主要为《北京的城墙和城门》,由瑞典学者喜仁龙(Osvald Siren)所著,于1924年巴黎出版。

而从遥感测绘的角度对北京城墙进行最早记录的是1944年的解密航飞影像,由日本陆军航空飞行团拍摄。

中国区域解密航飞影像共计3万余景,北起黑龙江,南到港粤,西起甘肃,东至辽宁,分辨率0.3-3米,全部为黑白影像。

解密航飞影像完整的记录了民国时期中国城镇的原始面貌,很多信息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或更早,历史价值显著。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借助这些珍贵的解密航飞影像对民国时期中国的重点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天津、南京、重庆、西安等城市进行了解,填补民国时期至新中国建国后的城市变迁情况。

北京,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被元明清近四代作为首都。

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三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众多名胜古迹,例如: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

但曾经存在近七百年的重点文化遗产却在人们的视线中逐渐的消失了---没错,那就是北京的城墙与城门。

北京古城墙已有近七百年的历史,始创于元代,建成于明代,沿用于清代至民国,经历了七个世纪之久。

如今已经被二环路替代,蜷曲在老地方。

古城墙呈“凸”字形,城墙周长24公里,墙基宽24米,高12-14米。

目前,北京明城墙遗迹仅余两处,崇文门至东南城角楼一段是现存最长的一段明清北京城墙,全长1540米,占地15.4万多平方米,连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北京城东南城角楼,构成明清城墙遗址比较集中的地带,也是明城墙遗址公园的核心保护内容。

北京城门很多,其中内城九门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外城七门是: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皇城四门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宫城四门是: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老照片直击拆除北京老城墙的记忆:宏伟的背后是残垣断壁!

老照片直击拆除北京老城墙的记忆:宏伟的背后是残垣断壁!

老照片直击拆除北京老城墙的记忆:宏伟的背后是残垣断壁!
浩浩荡荡拆除北京老城墙纪实
正阳门左右城墙上各辟两个门洞,是城门改造的工程项目之一。

东门洞直通户部街,西门洞直通刑部街。

工程于1916年完工。

崇文门图为1912年之崇文门城楼南面。

崇文门位于北京内南垣东侧,距正阳门约三里,是内外城通衢的孔道之一。

城楼面阔5间,通宽39.1米深3间,通进深24.3米;楼连台高35.2米;重楼重檐,歇山式灰筒绿琉璃瓦剪边。

宣武门宣武门城楼面活五间,通宽32.6米;进深三间,通进深23米;楼连台通高33米;重楼重檐,歇崇山峻岭式灰筒瓦绿互谅互绿琉璃瓦剪边。

瓮城南北长83 米,东西宽75米;西墙辟券门,其上为闸楼。

瓮城南墙城台之上为箭楼,箭楼面活七间,通宽36米;通进深21米,连台通高30米。

朝阳门图为清末的朝阳门。

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中,日军的炮火摧毁了朝阳门,这幅是1906年竣工后不久拍摄的。

朝阳门形制与崇文门略同,面阔五间,通宽31.3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9.2米;楼连台通高32米;箭楼形制略与宣武门相同,面阔七间,通宽32.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25米。

东直门东直门城楼形制同朝阳门,但规制略小,面阔五间通宽1.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5.3米;楼连台通高34米;瓮同西直门,四角皆为直角;东西为62米,南北为68米;南侧瓮墙辟券门,门上建闸楼。

北京的城墙和城门怎么一步步拆除的

北京的城墙和城门怎么一步步拆除的

北京的城墙和城门怎么一步步拆除的?(2010-04-13 00:26:08)台湾作家林海音,不敢面对自己的“城南旧事”,那已是一座纸上的空城:“我常笑对此地的亲友说,北平连城墙都没了,我回去看什么?正如吾友侯榕生(1990年故)十年前返大陆探亲,回来写的文章中有一句话我记得最清楚,她说,我的城墙呢?短短五个字,我读了差点儿没哭出来。

”哭有什么用?假如孟姜女确曾哭倒过长城,难道我们的哭,就能使城墙重新站立起来?更值得一哭的并不仅仅是城墙的垮掉,而是在拆城墙时肯定曾有人欢呼:倒也,倒也!最令人悲哀的应该是精神上的损失与残缺。

我们的城墙呢?我们的良知呢?西山不见使人愁■ 洪烛原先在北京城里,似乎只要稍稍踮一踮脚,就可以看见远处的西山。

杨东平在《城市季风》一书中描绘道:“这是一座水平展开的城市。

景山和白塔、城墙和城楼构成了城市的天际轮廓线。

在城内各处,由东向西的开阔的视野走廊,使如画的西山尽收眼底。

”行走在闹市,手搭凉篷,眯缝起眼睛(并不需要借助望远镜呀什么的),起伏的西山就会像屏风上的木刻图案一样浮现——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今天的我们绝对不相信会拥有这样的眼福。

是的,北京的变化最可以用“沧桑”一词来形容,那推门见山的景像已如海市蜃楼般虚幻,目之所及尽为钢筋水泥的人工建筑。

杨东平也不得不承认良辰美景之短促:“北京古都风貌消失的程度和北京市的建设速度恰成正比。

当城市的天际轮廓线终于被高楼和烟卤取代,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受到严重的挑战。

”景山、白塔呀什么的再也算不上一览无余的至高点,而今有着比之高若干倍的宾馆商厦(譬如朝阳门外的京广中心)。

至于一望无际的城墙和城楼,早已经夷为平地,属于被删节的内容。

那我们能看见的是什么?除了高楼还是高楼。

现代化的高楼太多,把古典的西山给挡住了,料西山同样也看不见你我。

市民的视线怎么突围也无法回归自然之中,所以变举头为低头,看人工培植的绿池,聊胜于无吧。

但在过去的时代,北京人确实不劳远足即可看见西山。

明北京城城墙遗址维修记

明北京城城墙遗址维修记

明北京城城墙遗址维修记题记:本文为北京历史地理学的创始人侯仁之教授于1988年八月撰文,特地为北京市政府确定的“北京明城墙内城西南角楼城台遗址维修工程”竣工立碑纪念。

北京城的兴起始于周初,去今已三千余年。

其原始聚落曰蓟。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蓟为燕侯都城,名满海内。

后世或称北京为燕京,来源于此。

自秦以后,封建王朝相继建立,历代名都先后崛起。

北京后来居上,遂为辽金元明清五朝建都之地。

在辽为陪都,号称南京。

金朝正式建都,扩展旧城,改名中都。

公元1267年元朝始筑大都新城于金中都东北郊外。

明朝初年改造大都。

先于公元1368年移其北墙至今安定门、德胜门一线。

其后五十年,又将南墙外移至今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一线。

东西两墙基址如旧,只是缩减其北段,延长其南端。

及至公元1533年,便在其南加筑外城。

内外两城合成“凸”形。

清朝相沿不变,是即今日首都中心之北京旧城。

按我国古代营建都城,必有城墙,既利于防卫,又是城市规划重要组成部分。

城内道路系统、功能分区以及建筑布局,无一不为城墙所制约。

成书于公元前约五世纪的《周礼.考工记》,谓国都之营建,九里见方,城墙四面,各有三门。

方城之内,纵横干道各九条。

依此格局,又以城市定位面向正南,中轴线纵贯其间,遂有官廷在前、市场在后,左有太庙、右有社稷坛之总体布局,都城规划的要求,粲然大备。

但是,我国封建时代都城的营建,与此最相符合者,只有元朝大都城。

明朝改建之后,内城宫阙以及太庙社稷坛分布一如古制。

外城有天坛、先农坛,并列于全城中轴线左右两侧,是为历代都城设计的重大发展。

西方城市规划专家每多高度评价,推为世界城市设计史上一大杰作,且有瑞典学者著有《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一书,流传于世。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古之城墙已完全失去其固有作用。

北京城墙与城楼以其雄阔巍峨的形象与建筑工艺,具有重要历史文物价值,根据古为今用的原则,理应加以保护和利用。

遗憾的是在未及进行缜密研究的情况下,竟被拆除。

北京市城管拆除违建流程

北京市城管拆除违建流程

北京市城管拆除违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北京市城管拆除违建的规范化流程详解在北京市的城市管理中,违建拆除是一项重要的执法任务,旨在维护城市规划秩序和公共安全。

500多年的北京城墙原来是他命令拆的啊!

500多年的北京城墙原来是他命令拆的啊!

500多年的北京城墙原来是他命令拆的啊!崔月英问赵鹏飞,还到城楼上去看看不?老局长说,不看了,越看越生气,走吧!我总觉得阜成门城楼拆掉太可惜,于是让我的三位助手仔细测量城楼的各部尺寸。

阜成门城楼是歇山式重檐楼顶,大脊和岔脊、垂脊全是琉璃瓦件,大脊两边各有三趟琉璃瓦(琉璃剪边儿),檐头也是三趟琉璃瓦件(包括勾头和滴水)。

大脊坡度是二分之一,张瑞峰做古代建筑维修工程多年,张瑞峰于是讲述楼顶坡度出“囊”的做法。

代代传授的做法是,用三股线麻绳,上头放在大脊上,下头放在屋檐头,把绳拉紧,然后再把绳放长一成一二(十分之一点二)。

再把绳的上头放在大脊上,下头放在屋檐头,麻绳有一个自然垂度,这就是屋面的坡度(囊势),通称“出囊”。

如果是民房的正房,瓦面出“囊”是放长一成一(十分之一),普通民房瓦面出“囊”是放长半成半或半成六(十分之零点五五或十分之零点六)。

经实测,阜成门城楼的楼顶出“囊”量,大致是直线长度的十分之一。

该城楼的木结构中没有楠木料,只有一根铁力木明柱,立柱的根部直径是 76厘米,梢径70厘米,全长 19.65米。

二层楼板下面是一个有四面榫卯的节点,四面卯的平面占立柱断面的十分之四点五,立柱的实有承压面只有十分之五点五。

立柱的断面面积将近一半不起承压作用,只是起到看起来壮观的作用。

大枋的断面是45×50厘米,大柁和大梁的断面是40×45厘米。

榫头承压面宽度是底面的三分之一,大梁(枋、柁)宽度的三分之二基本上不起受力作用,只是起到看起来壮观的作用。

事后,向单士元先生请教,瓦面出“囊”的囊字怎么写?单老说,史书中有写“囊”字再加一个“绞丝旁”,字典、辞海、辞源里也都查不到这个字,我平时就写“囊”字,反正取的是音。

在首层楼室东北角北面墙壁下部有一块如同石碑样的石板,正面刻“吉星高照”,背面刻“大明工部侍郎”。

城楼台座上共有52个柱基石,廊下一圈是20个柱基石,下面没有任何物件。

楼室墙壁厚3米,墙内外圈是20个柱基石,下面各有一颗银锞子。

明朝北京城墙外观描述

明朝北京城墙外观描述

明朝时期的北京城墙,外观上呈现为矩形,城墙周长约20千米,墙体高3丈5尺5寸,墙上修筑高5尺8寸的围栏。

城墙由灰色的条石和青砖砌成,墙上有瞭望台、角楼、门楼等建筑。

明朝紫禁城的围墙也是矩形,长约3.4公里,墙高约10米,墙厚约8.5米。

墙体的建筑风格独特,砖石结构严谨,工艺精细,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

在历史上,紫禁城墙曾多次经历过修缮和扩建,墙体高度和厚度都得到了增加。

除了紫禁城墙本身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紫禁城墙还承载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城墙概貌
20世纪20年代,在瑞典人奥斯伍尔德·喜仁龙的笔下,北京的城墙是“最动人心魄的古迹——幅员广阔,沉稳雄劲,有一种高屋建瓴、睥睨四邻的气派。

”高大的城墙加上独一无二的城市设计,构成了北京都市的无比杰作,也成为北京这类古城与上海这类新兴城市的重要区别。

北京城墙呈凸字型的轮廓,始建于元,建成于明。

在明洪武元年(1368年),大将徐达以元大都周城空旷不易防守为由,“缩城北五里”,在其以南5里之处另筑新墙。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开始增筑南城。

根据现代测量结果,北京城墙的实际总长度为23.55千米。

喜仁龙实地勘查发现,北京城墙东、西墙的高度和厚度相似,总的来说西墙略薄、略低些;南墙比东、西墙厚3米多,但高度基本相同。

北墙雄厚高大得多,比南墙要厚3-4米。

到解放时的近百年间,北京城墙没有经过彻底检修,坍塌、内裂的地方逐渐增多,有的地方因危险已予拆除。

城墙的破败所造成的伤亡事故,在当时的新闻报道里屡见不鲜。

如1957年3月,“一个人到拆去砖的城墙里挖土,土方塌落,被压死。

”管理不善,使城砖大量被盗。

诸如此类,都加剧了城墙的损毁,也给城墙造成不良的社会声誉。

破败的城墙与新中国首都的地位很不相称,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发展。

为了解决交通问题,解放后仅内城就陆续开辟了城墙豁口23个,豁口的总长度约800米。

对城墙的争论
解放后关于城墙的争议,起源于城门口的交通问题。

北京的城门,内城有朝阳门等11座,外城有东便门等7座,其中以朝阳、崇文、正阳、宣武、西直、广安六门交通量最为繁重。

在1949年5月的北平市都市计划委员会筹备座谈会上,有人建议拆去城墙,以改善城门口的交通:所有瓮城,一律拆除;多开门洞。

还主张利用城砖建设暗沟,并将此作为“纾缓财力的第一妙法”。

梁思成当即表示反对,他说:明城墙通过五六百年的积压,要拆除非用炸药不可,而拆下来的几万吨废物,处置也成问题。

可以把城墙改作公园、栽花池,城楼可作展览、民众教育馆、茶馆等,城下可作绿地,改善附近居民环境。

对于城门交通,则城门左右各开一洞,瓮城左右各开一门,原有门洞不用,左右洞各为单行道。

在城门附近拆除少数房屋,加宽马路,在距城门相当距离以外,路中用草地隔离,以分来回。

这样不仅不妨碍交通,还可大大增加城市的美感。

随着北京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展开,尤其是1957年正式提出《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
案》前后,城墙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许多专家学者甚至普通市民都表示了对城墙的看法,有的意见非常尖锐。

全国人大代表俞平伯认为:北京最大的建筑物是城墙,要不要拆应当从全国范围郑重考虑,个人认为应在保留之列。

从远景来看,都市规划随着发展可能不断地变化;但历史建筑文物只有这么一件,如依某种规划把它毁坏了,等到另一种规划又需要它时,它早已化为烟云了。

所以城墙应该尽可能多保存一些。

人大代表陈公培则认为,城墙应该拆除,但是要有计划地拆除。

刘定五认为,北京城墙应以拆除为原则,可以选择完整的城墙作为文物遗迹保存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是在苏联专家帮助下编制的。

苏联专家莫辛主张,全世界只有北京一座这么完整的古城,保留城墙有世界性意义。

彭真等对城墙的态度
以彭真为首的北京市委对城墙的态度十分审慎。

虽然中央早有拆除城墙的决定,但是考虑到争论很大,问题很复杂,也不需要立即实施,市委决定还是暂缓行动,凡不是由于坍塌等危险原因都一律不拆,对那些有价值的文物,则应予以保护。

1958年1月,在南宁会议上,毛泽东说:“我们不轻视过去,迷信将来,还有什么希望?古董不可不好,也不可太好。

北京拆牌楼,城门打洞也哭鼻子。

这是政治问题。

”同月,在第14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说:“南京、济南、长沙的城墙拆了很好,北京、开封的旧房子最好全部变成新房子。

”同年3月,在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又说:“拆除城墙,北京应当向天津和上海看齐。


原北京市规划局负责人周永源回忆:毛主席指示要拆城墙,彭真很为难。

尽管彭真和北京市委在城墙问题上受了责难,但城墙无论是保留或拆除,彭真都经过了慎重考虑,并明确指示:城墙虽然拆除,但城门楼要留下,将来可以看出北京城的轮廓。

但经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大规模拆除,北京城墙几乎全部消失了。

城墙的拆除
北京城墙的拆除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1953年8月12日,毛泽东在全国财经会议上讲话说,拆除北京城墙这些大问题,是由中央决定,由政府执行的。

从1953年12月起,北京开始拆除外城城墙。

几年的时间,左安门、广渠门城楼、箭楼,广安门城楼及瓮楼,西便门的城楼都已拆尽,广安门、西便门都已成为马路豁口。

永定门东,广渠门南有两大段城墙已完全拆除,约占外城长度的20%,一面城砖被拆除的约占60%,两面城砖全拆的也不少,完全未拆动的仅有10%左右。

1957年6月,国务院将文化部不赞成拆除北京旧城的报告转给了北京市。

报告认为:“北京城墙的存废不仅影响国内,而且有国际影响,必须严重考虑。

”国务院同意文化部的意见,希望暂缓拆除北京城墙。

在各方的干预下,北京市暂停了拆除城墙的行动。

但“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展开以后,1958年9月,北京市做出《关于拆除城墙的决定》。

决定提出除正阳门城楼、箭楼和鼓楼之外,其余城墙、城楼统统拆掉。

这一决定,是与执行中央的有关指示相关的。

此前不久,毛泽东指示今后几年应当彻底改变北京市的面貌。

拆除城墙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外城城墙虽从1953年已经基本拆除,但局部地区尚残留不少土方需要运除。

内城城墙从1958年开始拆除,经过估算内城城砖约有40万立方米,土方约有460万立方米。

在“大跃进”如火如荼的时期,北京市的劳动力和运输已经非常紧张,为了拆除城墙,动用了军队和中央部门的力量。

由于拆除城墙工作量很大,北京城墙并未全部拆除。

1965年7月1日,北京地铁工程开工。

该年1月,杨勇、万里、武竞天向中央报告:由于现有城墙大部分已拆除或塌毁,地铁准备选择合适的城墙位置修建。

这样既符合军事需要,又避免了大量拆房,在施工中也不妨碍城市正常交通,可方便施工,降低造价。

报告得到中央批准。

到了1969年,中苏边境发生了“珍宝岛事件”,毛泽东提出“要准备打仗”。

从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全市平均每天有30万人参加义务战备建设。

拆城墙、取城砖、修建防空工事,这项战备活动在“文革”期间延续了若干年。

(扯淡网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