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宦官权力是如何一步步变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宦官权力是如何一步步变大的

明建国之初,朱元璋以历史上宦官祸国乱政为鉴戒,对宦官严加控制。

朕观《周礼》,阍寺不及百人,后世多至数千,卒为大患。今虽未能复古,亦当为防微之计。此辈所事,不过供洒扫,给使令而已。若求善良,百无一二。用为耳目,即耳目蔽;用为心腹,即心腹病。驭之道,但当使之畏法,不可使之有功。有功则骄恣畏法则检束,自不为非也。

此外,还明确规定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穿戴外臣衣服、帽子,官阶不得超过四品,政府各部门不得与宦官公文往来,等等。朱元璋仍不放心,又特地在一块铁牌上刻“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以示震慑。洪武六年(1373)十一月,特命廷臣考究前代纠劾内官的办法。礼部议置内正司,设司正、司副各一人,专门纠察内官失仪及不法的行为。据史载:洪武十年(1377)五月,有一个内官因在内廷时间较久,偶而言及政事,当即被太祖斥遣归还乡里,并令终身不得叙用。同时,还禁止内官识字。洪武末,太祖重新整顿宦官机构,定十二监及各司局,并制定宦官的品秩和待遇:这样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宦官的权力。

建文帝嗣位,一遵祖训,对内臣的限制更加严格。成祖初临朝,也警惕宦官擅权,他曾说:“朕一遵太祖训,无御宝文书,即一军一民,中官不得擅调发。”当时有个宦官私自调用应天府工匠为其服役,事发后,成祖立即诏命锦衣卫逮捕治罪。

但不久,这些禁令全部破坏了。如:永乐元年(1403),镇远侯顾成、都督韩观、刘真、何福等出镇贵州、广西、辽东、宁夏诸边,“乃命宦官中有谋者,与之同行,赏公侯服,位诸将上。未几,云南、大同、甘肃、宣府、永平、宁波亦各相续谴使。八年,设京营提都,使内臣监军。是为宦官典兵之始。元年,遣中官侯显使乌斯藏。马兵使爪哇、苏门答刺诸国。是为宦官奉使之始。三年,遣中官山寿率骑兵出云州,郑和、王景弘等率舟师下西洋。是为宦官专征之始。十八年,置东厂,以内监掌之,使刺外事。是为宦官预政之始”。

由此,明成祖时宦官的权力增强。这就为后来的宦官之祸埋下伏笔。

至洪熙元年(1425),仁宗派遣郑和(宦官)领下番官军守备南京。从此以后,宦官领兵之例便相沿不革。同时又派王安(宦官)镇守甘肃,于是,各省皆相继派宦官为镇守。宣德四年(1429)宣宗特于宫中设内书堂,命大学士陈山专授小内使书,从此,太祖不许内臣读书识字之制也被废除了,甚至特赐金英、范弘等宦官免死诏。

但是,总体来说,宣宗对于宦官的管理还是很严格的。

到了英宗,其登基时年幼,对于从小在自己身边的照顾自己的宦官有着一丝的依赖和信任。宦官王振就利用英宗的这种心理和年少人爱玩的天性,极力怂恿英宗不理朝政。前期的时候有“三杨”的制约和太皇太后的约束,王振倒也不敢过于放肆。等到杨士奇、杨

荣和张太后过逝以后。没有人能制约王振了。此时他对上蒙蔽皇上,对下欺压群臣,架空了皇上的权力。以图来控制和威慑百官,大权独揽。宦官专政的时代也就从此开始。

“土木堡之变”后。后来英宗通过“南宫复辟”又当上了皇帝,转而更加信任奸臣石亨、徐有贞和宦官曹吉祥等人。而石亨和曹吉祥利用英宗昏庸无能,内外勾结,把持朝政。朱元璋规定的宦官不得与外臣勾结的规定遭到了破坏。

宪宗时,汪直等宦官专权弄权是积重难返。

武宗即位时才十五岁,对于政事不熟悉也不感兴趣。天不亮就得去视朝,并且觉得各部府大臣都有奏不完的事情,特别是御史、给事中等言官爱挑剔这,挑剔那的。明朝规定言官有言论自由的规定,并且说对了有赏错了也不罚,本意是为了让朝廷能广开言路。对于这一切,武宗都感到厌烦。宦官刘瑾趁机独擅朝政。后来刘瑾虽然被杀,但是此后皇帝对于宦官的约束也就软弱无力了。

神宗时之矿税使(宦官充任),简直无处不受其害……

宦官不仅有权有势,还可以荫弟、荫侄、封伯、封公,由此甚至出现人们皆争相“自宫”以备其选。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记载,正德二年(1507)九月,武宗曾严申自宫之禁,但有潜留京师者论死。

但由于当时宦官格外宠倖,愚民不受其禁,不少人阉其子孙以图富贵,有的一村中自宫者数百人。嘉靖、隆庆以后,自宫的人更多。这就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宦官权力之大,以及其影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