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

【摘要】:用地供需矛盾较大这个实际问题是伴随着河南省经济发展形成的,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环境下,文章分析了当前及今后河南省经济发展及土地利用规划趋势,结合河南省土地现状,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构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两型社会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用地保障。

【关键词】: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土地利用耕地

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依托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在落实国家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中,应探讨构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用地战略,为构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两型社会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用地保障。

1、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

河南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全省土地面积16.55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17位。土地资源数量有限。河南是全国最古老的农业开发区之一,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截止2008年,全省农用地1228.14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792.64万公顷,建设用地2l8.66万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151.83万公顷,可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特别是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河南省以占全国1.74%的土地,养育着占全国7.47%的人口,土地承载压力大,人地

矛盾较为突出,人多地少的状况日趋严重[1]。

2 、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土地利用问题

2.1耕地后备资源紧缺,耕地占补平衡困难

实现中原崛起目标要求河南省“十二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平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年均增速超过15%,城镇化率要达到48%左右,年均提高超过1.7个百分点。这些都将直接转化为建设用地的刚性需求。河南省土地利用率达87.4%,宜耕后备资源日趋减少,且大多位于浅山丘陵和河滩等生态脆弱区,受相关政策和成本制约,靠开发补充耕地的难度越来越大。据预测,“十二五”期间国家下达河南省的建设用地指标仅能保障用地需求的三分之一,未来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面临空前的压力和困难。

2.2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土地利用粗放现象比较严重

受发展阶段和用地观念影响,河南省建设用地利用总体粗放,部分城镇规模总体偏小,城镇用地内部结构和布局合理,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土地经济效益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工业用地比重偏大,农村居民点的用地布局分散,居住环境差,人均用地严重超标;部分独立工矿用地中企业规模偏小,分布过散,容积率低,土地产出效益比较差,集约利用水平偏低。

2.3用地上过多重平面扩张,扩大增量与盘活存量统筹不够

由于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投资收益机制尚未理顺,且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投资较大、效益较低,致使存量用地盘活较少,新增建设用

地偏大,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过快,已超出了资源的供给能力。很多城市仍然实施“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大量占用郊区和农村土地,土地浪费严重。平面扩张是城市化必不可少的发展需要,但是如不考虑城市内部存量土地的盘活利用,最终会本末倒置,影响该地区的发展。

2.4 土地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截至 2008 年底,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约 300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18.12%。重度水土流失区主要分布在浅山丘陵区和黄土丘陵区,严重制约着山区经济的发展。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壤难于保持肥力、水分,大面积土地耕层变薄,肥力衰减,作物产量下降,极大地影响着农业发展和土地利用。此外,全省土地退化面积达 85万公顷,全省林木覆盖率仅 22.64%,全省直接或间接受工业“三废”影响的土地已超过 200万公顷。

3、保障中原经济区发展的用地战略

河南省土地利用战略的制定必须结合基本省情和土地管理实际,围绕“三化”协调的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在保护耕地和生态用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构建保障和促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新机制。

3.1进行耕地储备

耕地储备,是指为了实现农产品安全、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而储备具有一定产出能力的耕地资源。从储备形式上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2]:(1)结构型储备。是指将现有的部分耕地在不损坏

其耕作能力的前提下,根据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种植比较效益高的农作物,当粮食紧缺时,再转换为种植粮食作物。(2)休耕型储备。是指耕地在一段时间内停止耕种,以达到保有地力、降解污染等目的。(3)开发型储备。是指在农业资源开发、土地整理等过程中,由于工程实施、市场影响等使耕地处于未利用状态的储备形式。

3.2节约集约用地与拓展建设用地增量空间两手抓

从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创新方式上入手改善土地利用现状。严控增量即从科学确定城市定位、功能目标和发展规模出发,进一步完善各类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标准,合理确定建设项目供地数量。盘活存量就是要加大省辖市、县(市)建成区内棚户区、旧住宅小区和传统商业区的改造力度。创新方式就是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合理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鼓励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城区、城中村改造适当提高建筑高度和容积率。大力推广应用先进节地技术,对适合多层厂房生产的工业项目,必须建设使用多层标准厂房。在积极争取国家用地指标倾斜支持的同时,要把保障发展用地的重点转移到存量建设用地的内涵挖潜上来。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和民生工程用地,推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集聚区集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3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主体功能区形成。

中原经济区可以划分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类区域。针对不同功能区的资源环境特点和功能定位,实施差别

化的土地利用配置模式,有利于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要通过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定期评估和适时修改试点,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优化配置建设用地指标,引导人口和产业向重点开发区集聚,逐步减少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人口规模,促进主体功能区形成。探索统筹城乡的土地利用新机制,维护和发展农民土地权益。

参考文献:

[1] 王振中. 河南省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集约用地的途径. 资源导刊, 2011(10).

[2] 陈昌春,黄贤金.建立耕地储备制度的初步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3):439-4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