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颜真卿 自书告身帖

唐 颜真卿 自书告身帖
唐 颜真卿 自书告身帖

告身贴全文及译文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简体全文和解释 肃宗“授颜真卿太子少师敕”。告身是委任官职的诏告公文。 第一句,敕:国储为天下之本,师导乃元良之教。 敕:诏曰。国储:指太子。元良:太子的代称。太子是天下的根本,太子之师对其施行教导。 第二句,将以本固,必由教先,非求忠贤,何以审谕? 要想根本牢固, 必须先有好的教导。若非忠贤之人, 如何可以教诲太子。喻通“谕”,指开导,教导。 第三句:光禄大夫行吏部尚书充礼仪使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光禄大夫:为散官名,为从二品。行吏部尚书:“行”表示高级别任低级别的职事官。充礼仪使。充,是充任的意思。礼仪使,是专管大典礼仪等事宜的官职。 第四句,立德践行, 当四科之首。 四科,指唐高宗时举荐人才的四条标准,即,孝悌力行﹑经史儒术﹑藻思词锋﹑廉平强直。其品德操行, 按四科的标准来评价,每一科都是最优秀的。 第五句,懿文硕学,为百氏之宗。 其文章学识, 可作众人之师表。懿:音yi(去声),多指德行美好。 第六句,忠谠罄於臣节,贞规存乎士范。 作为臣子, 其志忠诚, 其节正直;道德贞正, 可为士之模范。 谠:音dang(上声), 正直的。罄: 音qing(去声),器皿已空,尽,用尽意思,如,告罄,售磬,磬竹难书.

第七句,述职中外,服劳社稷。 曾在中央和地方供职, 为国家辛勤操劳。 第八句,静专由其直方,动用谓之悬解。 由于平时重视修德,沉静专注,气量宽宏。执法办事之时,则能解决难题。静专: “夫乾, 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悬解犹言解倒悬,谓在困境中得救。 第九句,山公启事,清彼品流。 山公谓晋山涛。清, 高洁, 高尚。涛为吏部尚书,选用人才,亲作评论,然后公奏,时称“山公启事”,比喻公开选拔人才。 第十句,叔孙制礼,光我王度。 汉初叔孙通, 曾制订礼仪, 以光大帝王法度. 叔孙指叔孙通,又名叔孙何,西汉初期儒家学者,曾为汉高祖制订汉朝的宫廷礼仪。 第十一句,惟是一有,实贞万国, 这样的人才一旦拥有, 就可以规范天下人的操行。 贞, 正。万国, 指万邦, 天下, 各国。 第十二句,力乃稽古,则思其人。 由于想到古人(之事), 遂念及(颜真卿)其人. 稽古, 考查古人之法。按:自“山公启事”至“则思其人”一段,是肯定指颜真卿有山涛,叔孙通那样的成绩。即作为吏部尚书,能推举贤士,作为礼仪使,能规范国家法律。 第十三句,况太后崇徽,外家联属,

蔡襄 书法艺术

蔡襄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 2009-08-15 12:20 阅读7 评论0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其先本光州人,居仙游(今属福建省),迁甫田。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谥忠惠。工正、行、草、隶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或“飞草”。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宋史·列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沈括说他善于“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这说明蔡襄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书法家还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创新意。 蔡襄也是一位著名的茶叶鉴别专家。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创制了小团茶,闻名于当世。蔡襄著作的《茶录》是《茶经》后又一部重要的茶叶专著,是论述宋代茶文化的名著。译成英文、法文,传播国外。另有《荔枝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果艺栽培学专著。著有《端明集》(亦称《蔡忠惠集》)传世。 最后不得不补充一点,在书法史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蔡”,应该是蔡京,只因其“人品奸恶”,后来人们用蔡襄取代了蔡京。这一点值得商榷。

西泠印社版六年级书法下册第1课欧体与颜体特点比较教学设计

《欧体与颜体特点比较》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书法的起源,演变过程。理解汉字、书法的审美与实用的关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书法基本技法和造型能力,体会书法的艺术价值。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体会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即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收藏价值。重点学习颜体楷书的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及体会颜体楷书作品创作方法与步骤,同时强调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执笔方法、运笔方法等。 学情分析: 由于长久以来,小学阶段开设书法课程得不到很好的推广以及缺乏专业的书法老师,同学们对中国书法的了解和认识不够,需要加强引导,书写水平和书写习惯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中国书法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了解颜体楷书的风格特点、笔画特点和结构特点以及颜体楷书八种基本笔画的写法。 2、能力目标: 正确掌握颜体楷书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并能独立地书写简单的颜体范字。始终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执笔方法和运笔方法。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书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善于向教师、同学和前人学习,能独立进行简单颜体楷书作品创作。 3、情感目标: 培养良好书写习惯是学习书法的基础。在了解了颜体楷书有关知识后,进一步体会汉字的优美和书法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感受祖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懂得做人要踏实的道理。知道各学科学习都需要持之以恒。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中国书法艺术魅力、颜体楷书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 难点:颜体楷书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包括起笔(逆锋和顺锋)、行笔(中锋和侧锋)、收笔(回锋和提锋)三个运笔过程。颜体楷书单个范字的书写方法,对颜体楷书创作方法步骤的了解,如:笔法、墨法、章法。教学用具:课件、文房四宝等书写工具、颜体楷书作品 学生用具:颜体例字、文房四宝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布置学生带全毛笔学习用具,利用网络、书籍等各种资源查阅颜真卿的生平简介及代表作品。布置学习小组通过网络查阅书法创作的相关知识。 二、导入设计:(8分钟) 教师概述: 中国书法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内涵,也体现了中国书法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无穷无尽的智慧,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需要我们青少年继承和发扬光大。特别是在当今我国大发展文化建设的社会背景下和当今我国青少年书写水平下降的现状下,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继承和发扬书法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那么,想把书法学好,应该从易到难,从楷书入手,从古代四大楷书(欧、颜、柳、赵)入门。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颜体楷书。 出示课题:颜体楷书 ——《颜勤礼碑》

书法鉴赏颜真卿

书法鉴赏之颜真卿 书法,通俗的说,就是富有感情的以艺术的手法表现汉字的魅力。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有书法的身影,无论是大街小巷的海报宣传还是我们每天运用书法的技巧去写汉字,都用到了书法。所以说,书法无处不在,那么书法究竟是什么?上完半学期的书法鉴赏选修课后,我们应以学术性的眼光看待。 有关书法的概念,众说纷纭。一般情况下,书法可以定义为:以汉字为载体,运用书写工具去表现内心思想情感的艺术。由定义可见,中国书法与汉文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可以这样认为,书法艺术是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只不过,这时候的书法正处于“混沌萌芽”阶段。事实上,中国书法史是伴随着汉字演变的发展史。 仓颉造字,奉黄帝之命仰观日月星辰,俯察鸟兽山川,创造出了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最早的汉字来源于物象,即我们今天所说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开始,中国有了文字,随着历史的变迁,书法艺术逐渐兴盛起来 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如讲究执笔,运腕、用笔、使墨、结构、章法(分布)、气韵等等。其艺术形式往往是通过艺术来表达思想感情,理想,亦即可谓“笔情墨趣”。 书法是我国富有弹性的独特书写工具毛笔写的方式方法,并依据我国汉字造型的特点,通过艺术构思,调动艺术

手法而形成的。从形式上说,书法以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书冥之间”。由是观之,书法艺术可以说是无声之间,无形之相。书法还是人们陶冶情操的工具,中国人的许多特点,例如隐忍,刚毅与书法中的抑扬顿挫很有关系。书法艺术是传统,古典文化的一分,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谈到书法,大家往往都会想起——书圣王羲之,一个书法大家。但是你们有没有听说过颜真卿呢?他是中国古代书法成就绝不次于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家。颜体字无论楷书还是行书,都有别于王羲之,自创一家;甚至有的人认为颜的书法成就高于王羲之。 在一千二百四十八年前,历史上发生安史之乱,大唐从岌岌可危到重归和平,历时七年。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于是由唐代著名文学家元结撰文,盛请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丰功伟绩的将军作书,在山崖之下留下了千古名篇《大唐中兴颂》。他就是伟大书法家:颜真卿。 颜真卿,字清臣,家乡山东临沂,从名字不难看出,父辈对颜真卿的道德品行方面提出的要求和希冀。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

颜真卿的事迹

颜真卿的事迹 颜真卿的事迹颜真卿(709-784,一说709-785),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唐代书法家。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颜真卿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御史,为监察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陵县)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建中四年(783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后为李缢杀。 唐代宗大历元年(765年),颜真卿因奏宰相元载阻塞言路,遭贬谪。三年(768年)四月,由吉州司马改为抚州刺史。在抚州任职的五年中,他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热心公益事业。针对抚河正道淤塞,支港横溢,淹没农田的现状,带领民众在抚河中心小岛扁担洲南建起一条石砌长坝,从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抚州百姓为了纪念他,将石坝命名为千金陂,并建立祠庙,四时致祭。 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抚州学子杨志坚家贫如洗却嗜学如命,其妻耐不住贫困生活,提出离婚,杨写了

一首《送妻诗》,表明自己矢志读书无奈同意离婚的心情。杨妻将这首诗作为离婚的证据呈献颜真卿。颜看了杨诗后,非常同情杨的遭遇,钦佩其苦读精神,对杨妻嫌贫爱富的行为进行责罚,并赠给杨志坚布匹、粮食,将杨留在署中任职。为此,颜还将《按杨志坚妻求别适判》公诸于众。这则判词对临川良好学风、淳朴婚俗的形成起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

颜真卿轶事

一、人生轨迹 颜真卿(709-785)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代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闻听颜真卿遇害,三军将士纷纷痛哭失声。半年后,叛将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杀,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宗皇帝痛诏废朝八日,举国悼念。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他的传世书迹极多,《颜勤礼碑》《元次山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二、野史轶闻 (一)仕途起家始于尼姑看相 相传颜真卿担任醴泉尉,因听说唐玄宗要亲自主持科举考试(制科),欲去报考,遂向一个善于看相的尼姑询问前程。

颜真卿楷书《颜勤礼碑》讲解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一章颜真卿及《颜勤礼碑》简介 (一)颜真卿生平简介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别号应方。琅玡砑临沂(今山东省临沂)人,是中唐杰出的书法家,他曾做过平原太守,官至太子少师,封鲁郡公,故世称“颜平原”或“颜鲁公”。颜真卿少小勤学好问,善于辞令,禀承家学自幼嗜书。742年,34岁的颜真卿被命为醴泉县县尉。他在为官时期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忠君爱民,刚正不阿的品格。74岁时颜真卿被奸臣陷害,77岁时,颜真卿被缢杀。 (二)颜真卿书法风格特点 颜真卿博学多才,精通词文,其书早年曾拜学张旭门下,又对前辈书家如蔡邕、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褚遂良等用功研习。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中期颜真卿以篆人楷,逐渐形成了骨气清刚、大气磅礴的书风。这一时期代表作有《祭侄文稿》《争座位帖》《郭家庙碑》。晚期颜字更趋完美,用笔朴素丰茂,结字自然,气势恢宏,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这一时期代表作

有《宋广平碑》《麻姑山仙坛记》《大唐中兴颂《李元靖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自书告身帖》等。 颜真卿的书体端庄、豪放,自成博大雄壮、气贯长虹的体势,形成以“筋”为主的“颜体”风貌,所以千余年来,与“柳体”一起被世人同誉为“颜筋柳骨”,成为书坛上的经典作品。 (三)颜真卿书法用笔特点 由于以篆书笔法入楷,所以颜真卿书法成为中锋用笔的典范。其行笔雄健有力,笔力内含,落笔多藏锋,收笔多回锋,尤其起笔处圆笔远多于方笔。横画轻,竖画重(《颜勤礼碑》的横细竖粗对比十分强烈),但两竖同时出现时,左竖常与横画一样细,且两竖常相向状安排(即拱向外面);转笔常用提笔法,圆转直下,而不作折笔,转折之笔多呈外圆内方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练习颜体时不可一味强调其粗壮的一面,而忽视了颜字点画用笔厚重、挺健、遒劲的主要特征。 (四)《颜勤礼碑》简介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颜勤礼所书的神道碑(墓碑),四面刻字,现存两面及一侧。碑阳19行,碑阴20行,每行各38字。碑侧5行,每行37字,左侧铭文在北宋时已被磨去。1922年10月在西安出土,后移新城,现在西安碑林。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晚年所书,其书法艺术已进入完全成熟时期,通篇气势磅礴,用笔苍劲有力,未经后人剔剜,是颜体中的代表作。 第二章:基本笔画笔法分析

洪厚甜课徒稿-《自书告身帖》的学习(上)

洪厚甜课徒稿-《自书告身帖》的学习(上) 读者可在文章底部留言提问书法学习相关的问题,获赞最多的将在下期由洪厚甜老师亲自为您解答。 上期书友问题解答无无斋洪老师好!我非常喜欢颜真卿的《争座位帖》,但又感觉无从下手,我对颜体楷书研习较少,曾参照何绍基行书来临习颜体行书,可效果不好,无法深入。应该有颜楷的底子,还是要有行书技法的准备方能学好颜行?请老师指点迷津!颜真卿的行书应该说是中国书法行书体系里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技术系统,实际上他这个技术系统也是从二王技术系统里面生发出来的。他有什么特点呢?颜真卿的书法是引篆籀入书,也就是说他的行笔过程中是以绞裹的运用,绞转的运用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他不是单纯的、简单的提按、反转来实现毛笔的节奏变化和那种断连、映带、牵丝、转换的。 所以说,在学习颜真卿行书过程中,你还是要建立在对篆隶书的技术体系上,建立在对篆书绞裹、绞转和平铺的这种小篆线形、大篆线形的基础上的,还要建立在对二王行书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因此说学习颜真卿这种技术体系,得有足够的前期技术准备,还要通过对颜真卿墨迹的学习,《祭侄稿》和《争座位帖》其实是一个技术系统,但是《争座位帖》是刻帖,《祭侄稿》是墨迹,那么我们在学习刻帖的时候能够

以墨迹作为参照,那将会作为我们非常好的过渡。洪厚甜在颜真卿的楷书艺术发展过程中,《自书告身帖》是他晚年最后一个艺术精品,可以说它和颜真卿其他作品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同就是其他作品都是碑版,而这件《自书告身帖》是手卷。碑版要有庙堂之气,更加规整,要横成行竖成列,那么《自书告身帖》是手卷,竖有列而横是错动。《自书告身帖》充分展现了颜真卿的雍容、敦厚、笃实、宽博的特点,还有一个不同于碑版的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书写性很强,笔墨的自由度很大,字与字之间的错动更加强烈,呼应更加生动,字与字之间这种组合、融合的关系表现得更自然、更生动。入笔、行笔、收笔的过程更加鲜活,更加真实,这些都是《自书告身帖》的非常重要的一些突出特征。我们在对字形的推敲,笔触的感受上还是要参照他其他经典的碑版来进行学习。把握颜真卿的楷书我们一定要注意几个原则。第一,学其敦厚,而避其重滞。有时候重了以后就要影响里面的流动感。第二,学其宽博,而避其松散。它的结字内松外紧,很紧密,我们要学习它的宽博而注意避免松散。第三,学其茂密,而避其拥塞。点画与点画之间,结字或者章法上的茂密,茂密而不拥塞,很透。第四,学其点画的内在意蕴,而避其对特征的盲目夸张。学它的意蕴而不要夸张和盲目模仿它的点画的外在形态,尤其是具有个性化的一些外在形态的点画。第五,学其点画间的生动映带,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后世的书法家认为从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圆笔」的痕迹,和其他书法家的「方笔」不同。 颜真卿被使用圆笔的书法家奉为开创者。他和使用方笔的王羲之,都对后世产生既深且远的影响。 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格,称为“颜体”。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颜真卿书法艺术特点一、概述 颜真卿,唐代杰出书法家,生于公元709年(唐中宗景龙三年),卒于公元785年(唐德宗贞元元年),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字清臣。官至史部尚书、太子太师,爵封鲁郡开国公,后人尊称颜鲁公。 颜鲁公在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承先启后,是继书圣王羲之之后又一位开宗立派、开一代书风的伟大人物,世称“颜体”,与王羲之先后交相辉映,对后世书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形成过程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人称“颜体”。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他的“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尽管颜真卿以书法名世,然究其一生,书法并不是其生活的主线。在政治上也颇有建树。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通过国子监考试,翌年二月登甲科,进士及第,开始步入官场。他在任平原太守时始闻名于世。安禄山起兵范阳时,河北各郡皆降服,唯有颜真卿固守平原城,为义军盟主,为唐朝尽力。最后他奉德宗之命,前往叛将李希烈处劝降,不幸遇害。他一生忠义坚贞,其忠烈悲壮的事迹,更是造就了其书法品格。字如其人在颜真卿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自始至终均用中锋,体现一种的沉着、雄毅、博大之气。 颜真卿的一生,一半起伏于宦海,一半纵情于书法诗文。“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更是家喻户晓。他的书迹作品流传甚广,据说有130余种。楷书有《王琳墓志铭》、《多宝塔》、《东方画赞碑》、《麻姑仙坛记》、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自书告身帖 《自书告身》楷书墨迹, 传为颜真卿自书,是颜 真卿晚年的名作。共386 字。有人疑为伪托。今 藏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 博物馆。 其书法苍劲谨严,沉稳 厚重,字里行间可体会 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 体的微妙变化,。詹景 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 劲,一笔有千钧之力, 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 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 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 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 豪放者绝少。” 《自书告身》为内府旧 藏之物,前有纯庙前有 御书十余行,隔水绫上 复嵌御书数小行,后有米友仁、蔡襄、董其昌三跋,又朱朗白一跋,颜书墨彩已脱。后为清宫石渠宝笈之物,因何出宫有二说。《中国书法全集》颜真卿卷内称"清梁清标、安歧以及清内府收藏,后赐与恭亲王奕",为清宫赏赐奕之物。此说当因内有"恭亲王章"、"正谊书屋珍藏图书"等印为据。而从《翁同龢鉴藏大系略稿》知,此件为1861年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之后散出宫外的。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

颜真卿 历任吏部尚 书,太子太师, 封鲁郡开国 公,故又世称 颜鲁公。德宗 时,李希烈叛 乱,他以社稷 为重,亲赴敌 营,晓以大义, 终为李希烈 缢杀,终年 77岁。德宗 诏文曰:“器 质天资,公忠 杰出,出入四 朝,坚贞一 志。”在书法 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对后世影响巨大。他的书迹作品,据说有138种。楷书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是极具个性的书体,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行草书有《祭侄稿》、《争座位帖》、《裴将军帖》、《自书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米芾《书史》:“《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人称“颜体”。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

颜真卿_《多宝塔碑》书法入门教程[教育部推荐]

颜真卿_《多宝塔碑》书法入门教程[教育部推荐] 教育部推荐书法入门教程 唐-颜真卿《多宝塔碑》目----录 01 右点左点02 侧点竖点03 撇点反捺点04 相向点长横05 短横长弓横06 悬针竖左垂露竖07 中垂露竖斜撇08 长斜撇新月撇09 柳叶撇短斜撇 10 回锋撇平撇 11 平捺斜捺 12 横钩竖钩 13 竖平钩竖弯钩 14 背抛钩斜钩 15 长挑短挑 16 挑点横折 17 撇折单人旁 18 双人旁三点水 19 绞丝旁竖心旁 20 示字旁言字旁 21 提土旁金字旁 22 王部木部 23 禾部米部 24 火部车部

26 立刀旁力部 27 斤字旁反文旁28 见部佳部 29 页部欠部 30 犬部人字头 31 京字头宝盖头 32 草部爪部 33 竹部常字头 34 雨部四部 35 羊字头春字头 36 双火部山部 37 广部尸部 38 八部心字底 39 儿字底寸部 40 日字底皿部 41 走之底走部 42 同字底门部 43 国字框女部 44 巾部贝部 45 石部马部 46 食部耳部 47 羽部将部

49 左右同宽左窄右宽 50 左宽右窄左高右低 51 左低右高左大右小 52 左大右小左中右同宽 53 左右宽中窄中宽左右窄 54 上大下小上小下大 55 上下等高上中下等高 56 中间宽中间窄 57 上左下右上右下左 58 形体宽形体窄 59 形体长横偏形正 60 偏者正之结字平正 61 点竖对齐二横中断 62 竖画对应横画多的字 63 竖画多的字天覆之字 64 地载之字正方形 65 菱形字扁形字 66 结构简单笔画少 67 笔画繁多笔画疏 68 笔画密重复来自:汉字书法大会公众号扩展阅读(↓点击打开)干货:颜真卿《多宝塔碑》字帖

中国历代著名书法家一览表(珍藏版)...

中国历代著名书法家一览表(珍藏版)... 中国历代著名书法家一览表(珍藏版)...楷书四大名家---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元之赵孟俯。 初唐四大家--- 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 钟王---三国魏钟繇、东晋王羲之。 二张-- 指东汉张芝、唐代张旭,二位善草书之书家。 赵董--- 指元代赵孟俯,明之董其昌。 邢张米董--- 指晚明四大家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四人,其中董其昌、邢侗又有“南董北邢”之说。 吴中四才子--- 指明代居于苏南的书法家唐伯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祝允明。 二沈---指明初沈度、沈粲兄弟二人,又号称“大小学 士” ,前者以婉丽胜,后者以遒逸胜。 鲜赵---指元代书家赵孟俯、鲜于枢,又称元“二雄” ,赵氏代表作如《仇锷墓碑铭》、《三门记》、《汲黯传》、《二陆文赋跋》、《嵇康绝交书》、《兰亭十三跋》等;鲜于枢代表作如《韩愈进学解》、《渔父词》、《透光古镜歌》、《韩愈石鼓歌》、《苏轼海棠诗》、《老子道德经》等。 米薛:指北宋米芾、薛绍彭,后者代表作如《杂书卷》等。苏黄米蔡--- 指宋“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苏氏代表作如《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 《寒食诗》、《醉翁亭记》等;黄氏代表作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花气诗》、《诸上座帖》等;米氏代表作如《多景楼诗》、《苕溪诗帖》、《蜀素诗》等;蔡氏名作如《万安桥记》、《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四家”之蔡(一说为蔡京)。颜柳---指颜真卿、柳公权,书史上又有“颜筋柳骨”之称, 前者的代表作如《多宝塔感应碑》、《郭家庙碑》、《元吉墓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季明文稿》、《争座位帖》等;后者的代表作如《李晟碑》、《金刚经》、《神策军碑》等。颠张醉素--- 颠张即张旭,代表作如《肚痛帖》;醉素指怀素,代表作如《自序 帖》、《千字文》、《苦笋帖》等,二人并称草圣。 虞欧褚薛--- 指初唐的四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虞氏的代表作有《孔子家庙碑》,欧阳氏代表作如《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虞恭公温颜博碑》、《皇甫诞碑》,褚氏名如《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等,薛氏代表作如《信行禅师碑》等。羊薄---指南朝宋书法家羊欣、薄绍之,前者善隶(正)书,后者善行草。二王--- 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前者为书圣,代表作如《兰亭序》等,后者代表作如《鸭头丸》、

颜真卿楷书颜勤礼碑讲解

颜真卿楷书《颜勤礼碑》讲解 第一章颜真卿及《颜勤礼碑》简介 (一)颜真卿生平简介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别号应方。琅玡砑临沂(今山东省临沂)人,是中唐杰出的书法家,他曾做过平原太守,官至太子少师,封鲁郡公,故世称“颜平原”或“颜鲁公”。颜真卿少小勤学好问,善于辞令,禀承家学自幼嗜书。742年,34岁的颜真卿被命为醴泉县县尉。他在为官时期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忠君爱民,刚正不阿的品格。74岁时颜真卿被奸臣陷害,77岁时,颜真卿被缢杀。 (二)颜真卿书法风格特点 颜真卿博学多才,精通词文,其书早年曾拜学张旭门下,又对前辈书家如蔡邕、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褚遂良等用功研习。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中期颜真卿以篆人楷,逐渐形成了骨气清刚、大气磅礴的书风。这一时期代表作有《祭侄文稿》《争座位帖》《郭家庙碑》。晚期颜字更趋完美,用笔朴素丰茂,结字自然,气势恢宏,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宋广平碑》《麻姑山仙坛记》《大唐中兴颂《李元靖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自书告身帖》等。 颜真卿的书体端庄、豪放,自成博大雄壮、气贯长虹的体势,形成以“筋”为主的“颜体”风貌,所以千余年来,与“柳体”一起被世人同誉为“颜筋柳骨”,成为书坛上的经典作品。 (三)颜真卿书法用笔特点 由于以篆书笔法入楷,所以颜真卿书法成为中锋用笔的典范。其行笔雄健有力,笔力内含,落笔多藏锋,收笔多回锋,尤其起笔处圆笔远多于方笔。横画轻,竖画重(《颜勤礼碑》的横细竖粗对比十分强烈),但两竖同时出现时,左竖常与横画一样细,且两竖常相向状安排(即拱向外面);转笔常用提笔法,圆转直下,而不作折笔,转折之笔多呈外圆内方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练习颜体时不可一味强调其粗壮的一面,而忽视了颜字点画用笔厚重、挺健、遒劲的主要特征。 (四)《颜勤礼碑》简介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颜勤礼所书的神道碑(墓碑),四面刻字,现存两面及一侧。碑阳19行,碑阴20行,每行各38字。碑侧5行,每行37字,左侧铭文在北宋时已被磨去。1922年10月在西安出土,后移新城,现在西安碑林。《颜勤礼碑》是颜真卿晚

书法家颜真卿简介

书法家颜真卿简介 书法家颜真卿简介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介绍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

临沂)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代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他的传世书迹极多,《颜勤礼

颜真卿自书告身译文

颜真卿《自书告身》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对后世影响巨大。他的书迹作品,据说有138种。楷书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是极具个性的书体,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行草书有《祭侄稿》、《争座位帖》、《裴将军帖》、《自书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米芾《书史》:“《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人称“颜体”。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他的“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自书告身》楷书墨迹,传为颜真卿自书,是颜真卿晚年的名作。共386字。有人疑为伪托。今藏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 其书法苍劲谨严,沉稳厚重,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 《自书告身》为内府旧藏之物,前有纯庙前有御书十余行,隔水绫上复嵌御书数小行,后有米友仁、蔡襄、董其昌三跋,又朱朗白一跋,颜书墨彩已脱。后为清宫石渠宝笈之物,因何出宫有二说。《中国书法全集》颜真卿卷内称"清梁清标、安歧以及清内府收藏,后赐与恭亲王奕",为清宫赏赐奕之物。此说当因内有"恭亲王章"、"正谊书屋珍藏图书"等印为据。而从《翁同龢鉴藏大系略稿》知,此件为1861年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之后散出宫外的。

颜真卿《自书告身》翻译

颜真卿《自书告身》翻译 肃宗“授颜真卿太子少师敕”。告身也称告身状,是委任官职的诏告公文。颜真卿该墨迹作品一般简称“自书告身”,也有的称为“自书太子太师告”。 全文,翻译,及其注解如下: 第一句,敕:国储为天下之本,师导乃元良之教。 诏曰: 太子是天下的根本,太子之师对其施行教导。 国储指太子, 元良也是太子的代称,因为元良本义是大善,至德,指大贤之士。第二句,将以本固,必由教先,非求忠贤,何以审谕? 要想根本牢固, 必须先有好的教导。若非忠贤之人, 如何可以教诲太子? 审谕指太子的师傅对太子的明白开导。语本《礼记?文王世子》:“大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大傅之德行而审喻之。”喻通“谕”。 第三句:光禄大夫行吏部尚书充礼仪使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 此句可这样断句:光禄大夫,行吏部尚书,充礼仪使,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光禄大夫:光禄大夫为散官名,(散官是表级别的,而职事官是实际行政职务) , 在当时为从二品。 行吏部尚书:“行”表示高级别任低级别的职事官。吏部尚书在当时是正三品,因其为二品,故曰行。 充礼仪使:充是充任的意思,其实有特派的意味,因为颜真卿有行政职务(吏部尚书), 再特别指命他为礼仪使。礼仪使是专管大典礼仪等事宜的官职。唐玄宗天宝九年始置此职,以后数度停置。六十多年间,唐朝共任命过七位礼仪使, 大都是兼任,颜真卿是最后一位礼仪使。“代宗晏驾,朝廷以公鸿儒,详练典故,举充礼仪

使。祗护陵寝,率礼无违,加光禄大夫、太子少师,使如故。”(令狐峘《光禄大夫太子太师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神道碑铭》) 上柱国:上柱国是勋位中的最高级,共十二级。 鲁郡开国公:开国郡公是爵位中的第四等, 属正二品.唐朝国公(第三等)以下爵位前规定加“开国”二字。 颜真卿:当然是人名。 第四句,立德践行, 当四科之首; 其品德操行, 四科均优。 立德践行, 当四科之首:这里说的四科,指唐高宗时举荐人才的四条标准,即,孝悌力行﹑经史儒术﹑藻思词锋﹑廉平强直。(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四科》)其品德操行, 四科均优:他的品质﹑德行,才华,按四科的标准来评价,都是每一科最优秀的。 第五句,懿文硕学,为百氏之宗。 其文章学识, 可作众人之师表. 懿:音yi(去声),美好的意思,多指德行。 第六句,忠谠罄於臣节,贞规存乎士范。 作为臣子, 其志忠诚, 其节正直;道德贞正, 可为士之模范。 谠:音dang(上声), 正直的。罄: 音qing(去声),器皿已空,尽,用尽意思,如,告罄,售磬,磬竹难书. 第七句,述职中外,服劳社稷。 曾在中央和地方供职, 为国家辛勤操劳。 述职本为“向上级报告在职时的所为”之义,这里代指供职。中外,朝中和地方。“服”指服役,从事,劳指勤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