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药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研究探讨【摘要】病毒性肝炎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等特点,并且国内外尚未研发出特效治疗方法或药品。
我国中医药学总结出了大量的单方、复方的宝贵药剂,为现代医药学研究治疗病毒性乙
型肝炎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效用。
【关键词】中药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研究
病毒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嗜肝dna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急性、慢性乙型肝炎、重型肝炎或成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迁延难愈,可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等,给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二十亿的病毒感染者,其中3.5亿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年有30-5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变或肝癌,对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彻底明了。
根据病毒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特征以及临床症状,中医将其划归到“黄疸”、“胁痛”、“郁证”、“症积”等范畴之中,按照中医理论,病毒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湿热疫毒内侵,邪伏血分,进而导致正气亏损、气血失调。
经过医药工作者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体内、体外对中药进行抗病毒、降酶、提高免疫功能、保肝护肝及有效成分控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生产出包括口服液、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片剂、针剂及外用药等对病毒性乙型肝炎有效的单方、复方、有效成分制剂。
它们在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消除炎症、恢复肝功能、抗肝脏纤维化、改善肝脏血液供应、降酶、退黄、调节机体免疫功
能、恢复机体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单方中药治疗
对病毒性乙型肝炎具有抑制作用的单方中药主要有:黄芪、大青叶、栀子、贯众、玄参、白术、黄连、茯苓、吴茱萸、丹皮、生地、赤芍、葛根、两面针、鸡骨草、北野菊、紫草、白茅根、巴戟天、半边莲、半夏、荔枝核、枸杞子、黄精、夏枯草、何首乌、皂角刺、青蒿以及蟾蜍皮等;金银花、绞股蓝、五味子、猪苓、苦参、桃仁、灵芝、水飞蓟、甘草、龙胆草、三七、鸡内金、川芎以及红花等则具有明显降低血清转氨酶的功效,并且还有助于肝功能的改善;虎杖、马鞭草、黄芩、女贞子、茵陈、鱼腥草、金钱草、白花蛇舌草、连翘、大黄、黄柏、郁金、败酱草、蒲公英、柴胡、板蓝根、丹参以及甘蓝等不但可以对病毒性乙型肝炎有效发挥抑制性作用,同时可以显著减低血清转氨酶,并具有改善肝功能的功效。
汪友乐[1]选取538例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对本组患者采取猪苓多糖注射液的治疗措施,治疗结果显示:hbeag阴转率60.0%,alt和ast的复常率为95.1%,乙型肝炎达到67.5%的阴转率;周清荣[2]等选取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苦参素治疗,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本组患者的肝功能有了显著改善,治疗结束后,通过对患者进行三个月的随访,发现本组患者的hbeag阴转率分别为43.8%和40.6%,这一研究结果说明,苦参素对于肝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且持久的效果,研究结果同时也证实了该药可以达到一定的抗病毒效果。
2中药复方制剂治疗
在病毒性乙型肝炎相关治疗的中药当中,绝大多数都是中药复方制剂。
根据中医所遵循的用药原则,准确选择药物,进行适当配伍组方,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张为民[3]等随机选取病毒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92例,选择丹参、黄芪、白花蛇舌草、郁金、虎杖以及枸杞等药物,配伍组成抗原解毒汤,以该方作为本组患者的主要治疗药物,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本组乙肝病毒携带者实现39.1%的治愈率以及41.3%的好转率,总有效率高达80.4%。
白新[4]等选取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60例进行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研究,本研究选择川芎、桃仁、郁金、红花以及芍等药物调制出桃红四物汤作为本组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本组患者在使用桃红四物汤的同时,配合进行护肝药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0%。
3结论
病毒性肝炎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且治愈难等特点,并且国内外尚未研发出特效治疗方法或药品。
长期研究结论有利的验证了中药单方应用以及复方应用在病毒性肝炎治疗过程中的显著效果,显示了中医药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独特优势和效果。
但在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探索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例如:针对部分中药单方或复方关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面,一些中药及复方的研究至今尚缺乏严格的科研设计,相关的研究结论难以确切的验证中药在病毒性肝炎治疗过程中的实际
效果;中药在病毒性肝炎的治理过程中重现性不够,临床疗效不确切;在中药制剂研究中,相关的中药制剂缺乏稳定可靠的质量保障,中药药材的供应以及质量方面缺乏稳定性。
根据现有的研究,难以明确在病毒性肝炎治疗过程中中药方的具体有效成分以及确切的
有效部位。
在之后的研发以及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中药使用方面,要格外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确保有关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研究过程中要进行标准疗效分析,并严格遵循双盲、多中心以及随机对照原则;第二,确保所设置的病毒性肝炎研究模型的有效性以及稳定性,如果条件允许,要尽可能地选取动物模型开展有关肝炎药物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研究;第三,关于病毒变异的检测分析以及肝组织学的观察工作需要进一步强化,并开展细致且深入的抗病毒免疫实验,并与针对细胞、分子或亚分子水平所进行的相关研究、关于超微结构的观察以及细胞外基质的代谢等研究结论相结合,以便发现有效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物,确定准确的用药规律,从而更好地解决病毒性肝炎感染的治疗问题。
总之,在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面,中药显示出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依托于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在辨证论治的总体原则指导之下,深入开展中医药对于病毒性肝炎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必将会取得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1]汪友乐.抗乙肝新药-猪苓多糖注射液[j].中国医院药学杂
志,1992,12(12):477.
[2]周清荣,张园海,申悦平.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2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3,13(3):174.
[3]张为民,张宇峰.“抗原解毒汤”治疗92例“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1995,26(4).
[4]白新.桃红四物汤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60例[j].陕西中医,1996,17(7):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