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点
![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83c358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5.png)
2021年秋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主要流派(行为主义,机能主义、构造主义、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经典条件性反射、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神经元的概念、反射弧的定义、两种信号系统第三章注意注意的功能、注意品质、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引起有意注意的方法第四章感觉感觉阈限、感觉现象第五章知觉感觉与知觉、空间知觉、知觉的基本特性、似动现象种类、距离知觉的单眼线索(线条透视、结构极差、空气透视)、错觉、时间知觉的定义第六章记忆记忆过程、识记方法的影响、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遗忘的定义、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遗忘的规律、遗忘的原因表象的定义及特征第七章思维与想象思维的特征、思维过程、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再造想象的定义、幻想的两种类型第八章言语口头言语的种类(对话言语、独白言语)、语言与言语、言语理解的三级水平第九章情绪与情感情感的种类、情绪的功能、情绪状态的种类、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与身心健康、情绪调节的类型第十章动机动机的一般分类、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动机冲突的三种基本形式需要的定义、需要层次理论挫折的应对第十一章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性格与能力、能力的种类气质:气质的特点、气质的心理特性、气质类型性格:性格与气质的区别、性格的结构特征、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2021年考试题型一、填空题(共5空,每空1分,共计5分)二、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 分,共计20分)三、判断题(共15小题,每题1 分,共计15分)四、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计30分)五、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框架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739931ef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a.png)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框架一、知识概述《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框架》①基本定义:普通心理学呀,简单来说,就是研究我们心里怎么想、怎么做的科学。
它像是一扇窗,让我们能窥探到人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背后的秘密。
②重要程度:在心理学这门学科里,普通心理学可是基础中的基础,就像造房子的地基一样关键。
无论是想深入研究哪个心理学分支,都得先了解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③前置知识:其实吧,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咱们也不需要啥特别高深的知识。
只要对生活有所观察,对人的心理活动有点好奇,就足够入门了。
不过,对数学和逻辑有点基本概念会更好理解。
④应用价值:说实话,普通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可多了去了。
比如,它能帮你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情绪和需求,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还能指导我们怎么管理压力和情绪,让心理更健康。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心理学的学科树里,普通心理学就是那颗最重要的主干。
它向上连接着理论心理学,向下则分化出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这些分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关联知识:普通心理学和其他知识点那可是紧密相连的。
比如,认知心理学里讲的记忆、思维,都和普通心理学里的感知、注意分不开;社会心理学里的人际关系、群体行为,也是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的。
③重难点分析:说到难点啊,我觉得主要是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动机”“情感”,不容易一下子理解透彻。
但只要咱们结合实际去琢磨,也就不那么难了。
④考点分析:考试的时候,普通心理学喜欢考那些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只要咱们把基础打牢,再多做些练习题,应付考试就不在话下啦。
三、详细讲解【概念理解类】以“动机”为例吧。
动机是啥呢?你可以把它想成是一股推着我们往前走的力量。
比如,你想考个好成绩,这就是一种动机。
它让你有动力去学习、复习。
动机有好几种呢,有外部动机,比如为了奖励而学习;也有内部动机,就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
每种动机都有它的特点,影响着我们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动机在实际应用里也很重要啊。
比如,老师知道学生喜欢玩游戏,就设计些有趣的学习活动,这不就是利用了学生的内在动机嘛!四、典型例题例题一《解读动机类型》题目内容:小美很喜欢画画,她觉得画画能让自己放松心情,表达情感。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07be76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2.png)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下面是一些普通心理学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1.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发展经历了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行为主义等阶段,现代心理学主要分为认知心理学、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生物心理学等学派。
2.神经科学和行为:神经科学研究了神经系统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通过神经元之间的化学和电信号传递信息。
行为结果是大脑中复杂的信息处理和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
3.感知和感觉:感知是通过感官接收和理解环境中的信息的过程。
感觉是由感官器官接收到的刺激产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变化的结果。
感官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4.认知和学习:认知是关于思考、学习、记忆和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的研究。
学习是通过经验和训练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主要包括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观察学习。
5.认知发展:认知发展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期的思维和知识的发展。
根据许多研究,儿童的认知能力在不同阶段有明显的变化,如塔的实验和假想游戏。
6.情绪和情感:情绪是对特定刺激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情感是描述个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感受和主观体验。
情绪和情感对人类行为和社交关系有重要影响。
7.人格理论:人格是个体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认知方式和情感反应的总体特征。
不同的人格理论提出了不同的人格特质和类型,如五个人格维度模型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8.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如何与他人互动、形成群体和如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研究内容包括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社会认知和跨文化研究等。
9.心理健康和临床心理学: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和行为的正常状态。
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和诊断心理障碍,并为个体提供治疗和支持。
10.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发展变化。
研究内容包括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不同阶段的心理和社会发展。
这些是心理学的一些普通知识点的总结归纳,不仅仅涉及到基本概念和理论,还包括一些具体的应用领域。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44d8d4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7.png)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1.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注人类对信息的处理方式以及各种认知偏差和错误。
2.情绪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情绪体验、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
情绪心理学研究情绪的起源、分类、测量以及情绪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3.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稳定个性特征和个性差异。
人格心理学关注个体的特质、态度、价值观以及人格障碍等方面。
4.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发展心理学主要关注儿童和青少年期发展,但也包括成年期和老年期的发展。
5.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如何与社会其他成员交互和影响。
社会心理学关注人类的群体行为、社会认知、互动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6.心理测量学:研究研发和应用心理测量工具来评估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能力。
心理测量学包括智力测试、人格测量和心理诊断等方面。
7.学习和行为分析:研究个体如何通过学习和交互行为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和行为分析关注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社会学习等方面。
8.精神病理学:研究精神障碍的起因、症状和治疗。
精神病理学关注各种精神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9.神经心理学:研究大脑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神经心理学利用脑成像技术和神经生理学方法来研究认知、情绪和学习等过程。
10.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个体之间的互动和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关注友谊、亲密关系、恋爱和冲突解决等方面。
这些知识点只是普通心理学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的领域和专题。
心理学是一门广泛而深入的学科,对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对于普通人来说,了解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人际关系,改善心理健康。
普通心理学大一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大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0bd66d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e.png)
普通心理学大一知识点总结1.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心理学起源于哲学和生理学,经过了古代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等不同的阶段。
现代心理学分为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不同的分支。
2.神经系统与心理过程:人类的心理过程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
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系统对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影响,有助于理解认知、情感和意识等心理过程。
3.感知与知觉:感知与知觉是人类获取信息并理解外界环境的过程。
学习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以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的特点和功能,可以了解人类是如何感知和理解现实世界的。
4.学习与记忆:学习是通过经验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了解条件反射、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和观察学习等不同的学习原理,以及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检索等过程,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5.情感与情绪:情感与情绪是人类体验到的主观体验。
了解情感和情绪的产生机制、类型和影响因素,可以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6.意识与注意力:意识是人类具有的主观体验和知觉的能力。
学习意识的不同层次和类型,以及注意力的分配和调节,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注意力集中和注意力控制能力。
7.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和变化。
了解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助于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塑造发展健康的个体。
8.人格心理学:人格是指个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学习不同的人格理论和评估方法,可以增进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和认知。
9.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学习社会认知、群体决策、人际关系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可以提高社交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10.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和评估标准,以及常见的心理障碍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个人心理健康水平,并能够帮助他人。
总之,了解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对于大一学生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人际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50cea1fccbff121dd3683e0.png)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心理过程情感心理现象意志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1、人的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2、心理发展史(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3、心理流派的分类(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6、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功能是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7、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外周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支配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交感神经:兴奋,调动能量自主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意志,维持平衡(支配内脏器官)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的表现有密切的关系神经系统脊髓中枢神经系统脑干:延脑(支配呼吸和心跳)、桥脑、中脑(脑最古老的部位,维持生命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丘脑: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中枢脑间脑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下丘脑:调节内脏系统的活动小脑: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端脑8、大脑的四个“叶”额叶——控制躯体运动,最大,约占半球表面的1/3顶叶——感觉中枢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9、高级神经系统的反射学说第一信号系统(人与动物共有)——以现实具体事物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人特有)——以语言和词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10、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1)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抑制(2)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普通心理学最全知识点总汇
![普通心理学最全知识点总汇](https://img.taocdn.com/s3/m/795e303ddd36a32d737581fb.png)
普通心理学1概述1.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并以人的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1.2心理学研究对象1.2.1个体心理: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过程(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获得并应用知识、加工信息的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情绪情感过程: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时的态度体验意志过程:人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也称人格)个性心理倾向(心理动力):对客观事物的态度、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指向性及基本动力需要动机兴趣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稳定成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集中反映一个人的心理面貌能力气质性格1.2.2个体行为: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1.2.3个体意识意识:个体的认知、情感、欲望等,是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无意识:个体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可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1.2.4社会心理:某个特定群体在共同的环境、文化中生活而产生,是该社会群体内个体心理的典型表现。
和个体心理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1.3心理学研究方法1.3.1观察法: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表现进行系统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发现某种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适用范围对象无法控制如果控制,特定行为难以出现由于道德伦理,不能加以控制优点适用范围大简便易行对被观察者进行直接了解,得到第一手资料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环境下,得到材料真实缺点存在偶然性不能得出刺激及心理行为的因果关系难以进行重复观察,结果难以检验和证实得到结果不能精确分析难以控制观察目前现象的出现观察结果受观察者兴趣、知识、经验影响大1.3.2实验法: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分类自然实验:在正常工作、学习的情境中,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控制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实验仪器,对条件严格控制的情况下研究心理及行为优点对条件加以控制,能提示因果关系可重复、可验证有明确的数量化指标缺点由于对条件的控制,会出现主试效应和被试效应目前无法测量复杂行为不适用于探索性研究1.3.3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量表预测某种心理品质对量表的基本要求信度:测验的可靠程度效度:测验有效测量特定心理品质的程度标准化:量表的编制过程和施测过程要系统化、科学化,对测验结果解释也要严谨、科学、客观优点施测简便、易于实行种类多,灵活方便经过标准化的量表所测结果可靠测验结果量化程度高、处理方便有常模、结果可比较缺点量表的使用个体受经验和文化影响显著间接测量,需要正确选择行为样本,否则影响测量准确度对施测者要求高,要有专业知识和熟练技能只能测量结果,不能反映过程1.3.4调查法:就某一问题对被调查者提问,让其自由表达态度或意见类别访谈法(常用)问卷法(常用)测查法评价法书面材料分析法优点实施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易行涉及范围广数据收集快缺点不够严谨不能提示因果关系受研究者主观影响大回答者态度影响结果可靠性1.3.5个案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的原因优点能和其它方法配合使用,以便得到更全面丰富的资料能详尽解释个体某些心理和行为产生、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助于研究者获得某种假设缺点研究案例过少结果只适用于个别情况结果难以概括、推广1.3.6相关法:对不同心理现象进行量化,求其相关关系的方法优点可预测人的心理现象可验证数量化指标明确、具有方向性可反映变量间关系及其程度为其它研究打下基础,以便进一步分析1.4心理学主要流派1.4.1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两个渊源哲学基础17世纪笛卡尔唯理论17、18世纪英国霍布斯和洛克的经验论直接来源19世纪中叶生理学(特别是神经系统生理学、感官生理学)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独立学科1.4.2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研究方法内省法:被试在实验条件下,观察并描述心理状态主要观点心理学应研究人的意识,既人的直接经验分析意识内容、找出意识组成部分发现各部分如何连结组成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评价贡献使心理学摆脱哲学束缚开创现代心理学并为其发展打下基础局限研究内容狭窄、脱离实际将心理分解为各个元素,割裂其整体性过于主观、可重复性差难以研究高级心理1.4.3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研究方法观察法内省法主要观点主张心理学研究对象为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在人类需要与环境之间起重要中介作用把意识视作川流不息的过程(既意识流)特点反对构造主义式的意识分解,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观将心理视为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将心理学视为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运用反对将心理学局限于对普通正常人心理规律的探索,主张扩大心理学研究范围评价贡献开创美国科学心理学促进心理学分支发展推动心理学实际运用局限提出的意识观点自相矛盾具有生物主义倾向具有外在目的论和神秘主义倾向1.4.4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到的心理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行为主义心理学诞生标志斯金纳班杜拉研究方法实验法研究对象行为主要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反对遗传决定论,强调环境作用评价贡献对各国心理学界产生广泛影响强调研究客观行为,促进心理学走上科学研究道路局限开创初期否认意识重要性、只强调行为,主张极端限制心理学健康发展1.4.5格式塔(完型)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研究方法实验法研究对象意识认知现象(知觉、学习、思维)主要观点反对将意识分为元素,强调心理是一种有组织的整体整体不能由若干元素相加而成整体先于部分存在并大于部分的总和部分受整体的影响和制约评价对心理整体和部分间的观点被证实是正确的对知觉、学习和思维的研究仍有实用性1.4.6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研究方法催眠疗法梦的解析自由联想研究对象意识:人日常知觉到的部分前意识:人通过自身思考,可知觉到的部分潜意识:人日常无法知觉并且难以知觉到的部分,对人的思维和行为影响重大主要观点理论来源主要为精神病治疗的临床实践人的行为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冲动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行为中评价贡献弗对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影响深远对科学心理学有重要意义建设性地提出的潜意识、防御机制等对人类文化有深远影响弗《梦的解析》被誉为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经典作品之一局限研究方法缺乏科学严谨性过度强调无意识并夸大性欲作用1.4.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研究对像人格研究方法整体分析个案研究主要观点人性观人性本善人是持续不断成长的人性是自主的、自我选择的人,是一个完整的人强调“以人为本”:尊重、重视个人基本需要及自我,并且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评价贡献被誉为心理学“第三势力”注重对人性研究,具有人文关怀的思想对传统心理学的某些批判具有启发作用冲淡心理学的纯科学色彩局限错误理解人的本质:把人看成人性的人,而非社会关系的总和从个人出发,对人内心世界进行某些描述许多主张带有纲领的性质,所有名词缺乏定义无具体研究方法,理论难以验证1.4.8认知心理学1967年奈瑟《认知心理学》标志其诞生代表人物皮亚杰奈瑟纽维尔西蒙研究对像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研究方法反应时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主要观点关注人脑活动的过程及规律主张学习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有选择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储存把人脑比作电脑,使用信自加工的观和术语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认知包括信息的接受、贮存、运用评价与神经科学结合产生认知神经科学,更好地研究心理活动的脑机制在心理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2.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2.1.1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作用接受信息传递信息结构树突接受外来神经冲动,并将神经冲动传至胞体短胞体整合神经冲动轴突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至其它神经元长分类按树突数目分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多极细胞按功能分感觉(内导)神经元运动(外导)神经元联络(中间)神经元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回路,是脑进行信息加工主要场所2.1.2胶质细胞位于神经元之间,数量多功能为神经元生长提供支架形成绝缘层,使神经冲动得以快速传递为神经元供能清除神经元间多余递质2.1.3突触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彼此连接的部位,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组成突触前成分利用球状小体,将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传出突触间隙确保神经递质得以传递突触后成分另一个神经元细胞接收递来信息的部分类别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2.1.4周围神经系统功能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结构联系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结构解剖学分类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按机能分类躯体神经系统支配感觉和运动器官植物性(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系统分类交感神经系统提高机体唤醒水平,应对紧急事件副交感神经系统消除机体兴奋,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2.1.5中枢神经系统脊髓结构灰质:细胞体,位于中间白质:轴突,位于外部功能脑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桥梁能分析简单信息,并作出反应,完成简单反射活动脑脑干延脑与脊髓相连的部分控制呼吸与心跳,又叫生命中枢桥脑位于延脑上侧连接小脑和大脑,起桥梁作用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传递信息必经之路调节、控制人的睡眠中脑位于桥脑上侧视觉、听觉中枢控制瞳孔和眼球脑干网状结构分布于脑干部位控制觉醒和意识状态结构上行网状结构控制机体觉醒、保持脑皮层兴奋维持注意状态下行网状结构调节肌肉活动间脑丘脑感觉神经的中转站将感觉刺激传到大脑皮层(除嗅觉外)与网状结构共同控制睡眠和觉醒下丘脑调节植物(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内分泌维持新陈代谢调节体温与饥饿、渴、性等生理需求关系密切与情绪有重要关系小脑位于脑干背面,分左右两半球保持身体平衡,调解肌肉紧张大脑(端脑)内白外灰(与脊髓相反)神经系统最高部位结构额叶机体运动中枢顶叶枕叶颞叶边缘系统位于大脑内侧深处边缘结构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周围大脑皮层部分丘脑和中脑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动物本能记忆情绪2.2大脑皮层及其机能2.2.1基本规律上下交叉、左右颠倒投射面积与机能重要性成正比2.2.2感觉区域视觉区枕叶受损后眼睛正常,但全肓听觉区颞叶受损后耳朵正常,但全聋机体感觉区顶叶2.2.3躯体运动区域额叶支配、调节躯体各部分运动调节身体在空间中位置和姿势2.2.4言语区域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区大脑左半球额叶运动性失语症:电报句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区颞叶听觉性失语症:听不懂言语视觉中枢角回顶枕叶交界失读症:看不懂书面语言书写性言语中枢额叶失写症:不能写字、画画2.2.5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通常情况下,两半球协调工作胼胝体连接左右两半球,完成信息交换斯佩里对割裂脑手术病人研究,证实两半球功能不对称左半球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逻辑推理右半球空间关系情绪艺术舞蹈2.3脑机能学说2.3.1定位说人的特定心理功能由脑的特定部位完成始于颅相学加尔斯柏兹姆人的某种特点会反映于其大脑结构上,从而反映到颅骨上缺乏科学根据,但启发了大脑机能是分区域的支持布洛卡的发现威尔尼克的发现潘菲尔德刺激颞叶,激起童年回忆2.3.2整体说大脑是一个整体,并通过整体发挥作用弗洛伦斯:局部损毁法拉什利对小白鼠实验发现均势原理:大脑皮层各部分对学习影响均等总体活动原理:学习效率与大脑受损面积大小成反比,与受损部位元关2.3.3机能系统说鲁利亚:大脑某部位损伤并不导致孤立心理机能丧失,而是引起某种综合征脑的动态机能系统第一机能系统动力系统(激活系统)含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保持大脑皮层觉醒状态,提高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行为的自我调节第二机能系统信息接收、加工、储存系统含枕叶、颞叶、顶叶及相关皮层下组织接收来自机体内、外部刺激,实现信息的整合及储存类别一级区:刺激直接投射区,高度异化二级区:综合、辨别各种刺激三级区:对信息进行空间和时间整合,反映其关系第三机能系统行为调节系统额叶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类别一级区:运动的直接投射区二级区:组织运动,制定运动程序三级区:产生活动意图,实现复杂行为的调节和控制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调活动,既分工又合作,从而保证各项心理活动及行为的完成2.3.4机能模块说20世纪80年代认知科学家们提出人脑的结构和功能由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完成2.3.5神经网络学说心理活动由不同脑区协同活动,以此构成神经网络来实现脑区可以通过神经网络参与不同心理及行为活动同一脑区在不同活动中作用不同动态的神经网络是各种活动的基础3意识和注意3.1意识3.1.1意识与无意识意识的含义一种觉知:觉察到某种现象或存在一种高级心理官能:对个体身心系统的统合、管理和调节一种心理状态非意识过程血压调节神经系统监控生理变化无意识相对意识而言的,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常见现象无意识行为日常行为习惯已自动化的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人没有觉察某些刺激对其行为产生影响麦凯的双耳分听实验证实盲视病人看不见刺激,但仍可对其进行一定程度加工潜意识深藏于内心的、不可接近的精神生活主要方面弗认为:被压抑的潜意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前意识只在个体注意后才能达到的意识部分3.1.2意识的功能具有能动性:能觉察和感知信息、并调节有机体能限制人的注意,减少无关刺激涌入大脑对知觉起到组织作用使人对信息做最佳判断和行为梁宁建对意识功能的认识觉知功能计划功能选择与监控功能3.1.3睡眠与梦睡眠:与觉醒对立的一种意识状态睡眠的阶段第一阶段脑电频率、振幅都较低10分钟左右浅睡眠,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容易惊醒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短暂的高频高幅脑电20分钟左右个体难唤醒第三阶段脑电频率变低、波幅变大40分钟左右肌肉进一步放松第四阶段脑电高频低幅的△波深度睡眠阶段肌肉进一步放松,生理指标变慢会出现梦呓、梦游、尿床快速眼动阶段出现清醒状态下的脑电眼球快速转动出现梦境睡眠阶段的规律一夜前四阶段共持续90分钟左右,此后进入5-10分钟快速眼动阶段如上循环,最后一次快速眼动将近1小时三、四阶段黎明时会消失一生婴儿快速眼动时间长,年龄增长时间变短,老年人快速眼动时间非常短睡眠的功能功能恢复理论使身体和大脑得到休息,并恢复其功能生态学理论睡眠是为了减少能量消耗、避免受伤梦剥夺梦对心理和生理机能造成不良影响梦的解释精分观点:林是潜意识的显现,满足被压抑的愿望认知心理学观点:梦担负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仍对信息进行整合生理学观点:梦是个体对脑的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霍布森研究梦的特点不确定性不协调性不连续性3.2注意3.2.1含义:意识对特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3.2.2特点指向性: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对象,从而只选择某些对象而舍弃另一些集中性:心理活动聚焦在所选择对象上强度紧张度3.2.3功能选择功能:根据任务要求选择有意义的刺激,避开或抑制无关刺激保持功能:使集中于对象上的注意保持一定时间,维持心理活动持续进行调节和监督功能:提高觉醒状态,调节动作、行为3.2.4种类根据意志努力程度分事先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影响因素刺激物新异、强度大等个体自身状态、兴趣、经验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影响因素任务目的越明确、具体,越容易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越感兴趣的任务越能维持受活动组织方式受经难影响受人格影响随意后注意既有预定目的,又不需要过多意志努力在随意注意基础上发展而来影响因素直接兴趣熟练程度根据注意的品质分个体在同时呈现的多种刺激中选择一种,而忽略其它刺激用双耳分听实验进行研究注意抑制机制负启动现象返回抑制现象注意瞬脱现象持续性注意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客体上注意的持续性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用警戒作业测量分配性注意个体同一时间将注意分配于多种刺激完成复杂任务的重要条件用双作业操作研究条件几种活动的性质个体熟练度活动任务自动化程度3.2.5生理机制朝向反射由新异刺激引起的一种反射注意最初级生理机制人与动物共有脑干网状结构维持注意必需的大脑兴奋边缘系统含大量“注意神经元”对新异刺激和刺激变化作反应大脑皮层注意的最高部位调节、控制皮层下组织选择信息主动调节行动注意的外部表现感官朝向注意对象伴随生理变化头部血管舒张吸气短、呼气长3.2.6注意的品质广度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把握的对象数量通常为7+/-2个单元影响因素对象特点活动任务个人知识经验稳定性对对象注意的持续时长影响因素个人主观状态目的明确程度责任感坚强意志兴趣对象特点内容丰富程度活动是否变化注意分散与稳定性相反注意离开当前任务所需对象,而被无关现象吸引注意起伏注意短暂时间内的波动感受器的局部适应及生理变化节律引起不可避免分配同一时间,把注意指向多个对象、从事多种不同活动影响因素任务的熟练程度或自动化程度活动性质及内在联系性转移由于任务变化,注意从一对象转移到另一对象影响因素原注意的紧张度新事物的性质个体气质和习惯3.2.7注意的认知理论注意选择理论过滤器理论提出者:布罗德本特又叫“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观点神经系统加工容量有限信息进入加工系统需先经过滤器工作方式“全或无”衰减理论提出者:特瑞斯曼观点信息能过过滤器,不被注意的信息只在强度上减弱,并非全无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不同有重要意义的信息阈限低实验支持:双耳分听实验中,来自非追随耳的信息也得到加工后期选择理论提出者:多伊奇、诺尔曼观点信息先经过分析,再进入过滤器,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又名“完善加工理论”、“反应选择理论”、“记忆选择理论”多阶段选择理论提出者:约翰斯顿观点注意的选择在不同加工阶段都有发生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加工资源就越多选择发生信赖于任务要求注意分配理论认知资源理论提出者:卡尼曼观点不同任务对注意的分配各不相同注意是一种认知资源,而此资源有限任务越复杂,所需资源就越多资源用完时,新刺激就得不到加工输入的刺激不能自动占用资源,而是认知系统负责资源分配双加工理论提出者:谢夫林观点含:自动化加工、意识控制加工自动化加工不占用认知资源,不需要注意而自动进行意识控制加工受认知资源限制,需要注意参与加工随环境和任务变化不断调整4感觉4.1感觉概述4.1.1含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4.1.2感觉的作用提供内、外环境信息保证机体内、外环境信息平衡是高级、复杂心理的基础,是人全部心理的基础4.1.3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由感受器对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内部感觉对身体的位置、运动、内脏不同状态的反映4.1.4感觉测量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绝对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表示绝对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也叫最小可觉差。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8e2422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d.png)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一、注意的种类有哪些。
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2.有意注意(随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二、阐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问卷法和晤谈法)4.测验法三、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基本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2.心理需要(尊重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3.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一个人独特潜能的需要)或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需要5.认知需要6.审美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或1.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需要)2.成长性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四、简述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
区别:1.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知识是能力基本结构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3.知识并不等于能力,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但只有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
联系:1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2.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
从一个人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与质量上,可以看出其能力的大小。
3.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又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
两者是互相转化,互相促进的,正确理解能力和知识,培养技能,发展能力,这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有重要意义。
五、简述思维的定义及其特征。
定义:思维是大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是借助言语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高级认知过程(人的思维是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的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认知过程)。
特征:间接性、概括性(思维的间接性是以人对事物概括性的认识为前提的)。
六、人的注意品质有哪些特性?1.注意的广度(范围):指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的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2.注意的稳定性: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到对象的数量。
3.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复习资料重点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复习资料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9ddba1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2.png)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知识点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2、、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1、心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情感、意志2、心理特征:①需要和动机一心理活动的动力,②能力、气质、性格--人格特征第二单元人的心理本质1、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两个科学命题是我们认识心理现象的指导思想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是脑的机能这一论断的证明材料:①人们的生活经验、②临床的事实、③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④脑解剖和生理过程的科学研究。
2、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的,又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由初级发展到高级的。
3、①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有趋利避害的能力,这种只能叫感受性,不能叫心理现象;②蚯蚓是环节动物,有神经系统,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这种感觉非常简单,只有一个感觉器官;③脊椎动物如:猫、鸽子、草蛇等有了脊髓和脑,即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④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猴子,心理发展到思维的萌芽状态;⑤只有人类才有了思维,这是人和动物的木质区别,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4、心理现象的产生是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的,心理由初级向高级发展,又是和神经系统的不断完善相联系的,人的大脑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说明: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2、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3、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因为心理是一种主观映像,这种主观映像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还可以是体验,它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
4、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像,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3201d7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b.png)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它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的一般规律。
以下是对普通心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涵盖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包含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情感过程如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体验;意志过程则体现在对行为的有意识控制和调节。
个性心理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等,决定着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性。
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和性格,较为稳定地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样,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等。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实验法则是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来考察它对其他变量的影响;调查法通过问卷或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测验法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心理特征。
二、感觉与知觉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比如,通过眼睛看到颜色,通过耳朵听到声音。
感觉的种类众多,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每种感觉都有其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阈限则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整体性让我们能把事物的各个部分综合为一个整体来认识;选择性使我们在众多刺激中选择出关注的对象;理解性则让我们根据已有经验来理解知觉对象;恒常性让我们在条件变化时仍能保持对事物的稳定认知,比如,无论距离远近,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身高不变。
三、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过程。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的保持时间极短,但容量较大;短时记忆一般保持 5 秒到 1 分钟,容量有限;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在 1 分钟以上,容量几乎无限。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837c42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02.png)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
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认知心理学学派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类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心理现象与脑的结构与机能分不开。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统1)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2)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
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3)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4)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普通心理学知识重点
![普通心理学知识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7a10a01f12d2af90242e66a.png)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3.个体心理可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等三个方面。
4.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法则。
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
6.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2.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
3.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4.感觉现象主要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和联觉。
(2006)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应。
6.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7.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3.个体心理可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等三个方面。
4.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法则。
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
6.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2.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
3.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4.感觉现象主要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和联觉。
(2006)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应。
6.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7.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第三章注意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276ce1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8.png)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引言:概述:1. 认知:a. 注意力:人类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我们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特定的信息上,忽略其他无关的信息。
b. 学习与记忆:学习是通过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来改变行为的过程,而记忆则是保存和回忆已经获得的信息。
c. 思维:人类的思维过程涉及到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概念形成等多个方面,思维方式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的结论和行为。
d. 语言:语言是人类沟通和思考的重要工具,它能够表达想法和情感,而不同的语言也能够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2. 情感:a. 情绪: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包括快乐、悲伤、愤怒、压力等,情绪对于人的行为和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b. 情感调节:人类对于情绪的调节能力是重要的心理健康指标,合理的情绪调节能够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c. 同理心:同理心是指能够理解和共感他人情感的能力,它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
3. 人格:a. 五大人格特质:人格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总和,五大人格特质包括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这些特质对于人的行为和偏好有着显著的影响。
b. 自尊与自我认同:自尊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评价,自我认同指个体对自己身份和角色的认同。
自尊与自我认同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4. 发展:a. 婴儿期发展:婴儿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包括感知能力、注意力、语言发展等方面的突破。
b. 儿童和青少年期发展:在这一阶段,个体的认知能力、情感和社交能力都在不断发展,对于环境的教育和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c. 成人期发展:人成年后的发展包括职业、家庭和社会角色的适应和调整,同时也伴随着身体和认知功能的逐渐衰退。
5. 社会:a. 群体行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个体行为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的影响,群体行为通过集体认同和规范来约束和引导个体行为。
b. 社会认知: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和判断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如刻板印象、偏见和社会标签等。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心理学的主要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bb733ac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9.png)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一)构造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2)基本观点:①心理学应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
②用内省的方法(依靠被试对自己经验的观察和描述,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
(3)地位:第一个心理学流派。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2)基本观点:①主张研究意识,但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即意识流。
②意识的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华生。
(2)基本观点:①反对研究意识,直接研究行为。
②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法进行客观研究。
(3)地位: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起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和“第一势力”。
(四)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1)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2)基本观点: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五)精神分析学派(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2)基本观点:①提出潜意识理论潜意识是对意识构成威胁而必须加以压抑的记忆和情绪等内容。
弗洛伊德把心灵比作一座冰山,浮在水面的小部分代表意识,而没在水面之下的大部分则是潜意识。
②性欲论弗洛伊德认为,性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本能,性本能是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并提出了以性心理为主线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3)地位:精神分析学派是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二势力”。
(六)现代认知心理学(1)代表人物:加涅。
(2)基本观点: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
(3)地位: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七)人本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
(2)基本观点: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3)地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也被称为“第三势力”。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f1011e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6e.png)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现象的一般性质:多种多样,非常复杂;十分奇妙;不具形体性,他人无法直接观察一、个体心理个体:动物和人类的一个个有生命的整体。
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
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
人有许多心理现象个性心理:人的心理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差异性(一)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1、心理过程人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活动或过程。
心理过程与心理活动一般通用。
人的心理现象以不同的形式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
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
任何心理过程都有一定的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心理过程的动态性:心理操作是一步一步进行的心理过程分类:知:认识(认知)过程,情:情绪活动,意:意志活动1.1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
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感觉:获取事物个别属性的信息。
知觉:解释感觉信息,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
注意:心理活动的集中性和指向性。
记忆:贮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想象: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思维:获取间接的概括的知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言语:用语言与他人交流,接受他人的经验。
1.2 情绪活动情绪和情感:人对待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对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表现: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喜、怒、哀、惧;美感、理智感、自豪感、自卑感分类:积极的情感与消极的情感1.3 意志活动意志过程:自觉地确定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表现:有目标,有计划,努力排除障碍,力图达到目标2、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相对稳定状态-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动态、变化;不像心理特征那样持久、稳定;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心理状态是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8d7842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5.png)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特征:1、注意(2)【指向性,集中性】2、知觉(4)【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3、表象(3)【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4、思维(2)【间接性,概括性】5、创造性思维(3)【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功能:1、注意(3)【选择,保持,调节监督】2、想象(3)【预见,替代,补充】3、情绪、情感(5)【信号,动机,适应,组织,健康】4、动机(3)【激活,指向,维持调节】品质:1、注意(4)【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2、观察(4)【目的性,客观性,精细性,敏锐性】3、记忆(4)【敏捷性,持久性,准备性,准确性】4、良好思维品质(6)【广阔性与深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5、意志品质(4)【自觉性[对盲从,果断性[对优柔寡断,自制性[对任性怯懦,坚韧性[对动摇性】6、兴趣(4)【广度,中心,稳定性,效能】其它:1、记忆的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2、想象的加工方式【黏合,夸张,典型化,拟人化】3、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4、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5、自我防御的机制【压抑,否认,置换(转移),文饰(合理化),投射,代偿,升华】6、动机斗争【双趋,双避,趋避,多重趋避】7、性格的结构特征【态度,意志,情绪,理智】8、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需要【包容,控制,感情】思维、言语及想象【2】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1、思维的特征(1)间接性① 能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为媒介,对客观事物加以认识② 能对根本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客观事物,借助于媒介进行反应③ 还能对尚未发生的事件作出预见(2)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
(例:关于水果的概念,就是把各种水果的共同特点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形成概念)概念一旦形成,人们就借助于概念去认识那些还没有认识的事物。
《普通心理学》知识要点
![《普通心理学》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d1e9cac6529647d2728523e.png)
《普通心理学》知识要点第一讲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32b536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4.png)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特征: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3、心理学的任务:陈述人的心理现象,解释人的心理现象,预测人的心理现象,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5、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晤谈法),测验法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1、神经元结构主要由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两部分组成。
2、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3、神经回路: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主要有两种,辐射式,聚合式。
4、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植物神经。
5、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脑干,间脑,小脑)。
6、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7、抑制过程分为:无条件性抑制(外抑制和超限抑制),条件性抑制(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8、动力定型:指由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应系列就依次出现。
9、第一信号体系:用具体事物作为前提刺激而建立的前提反射体系。
10、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11、内分泌系统:是一种整合性的调节机制,通过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来实现对有机体的控制与调节。
12、人有两种腺体:导管腺体(外分泌腺),无导管腺体(内分泌腺----激素)。
1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脑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和性腺。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1、心理是物质运动发展到初级阶段的属性,是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感应性:是指生物有机体能够对与其生命活动具有直接关系的刺激作出反应,表现为趋利避害的生物特性。
3、动物心理的发展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4、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已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5、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1、意识有对客观环境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人类能够把自己同自然界相互区别开来,使人作为主体而与客观天下对立。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概论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df50d1a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5.png)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概论1.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发展过程。
它关注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人期的各个发展阶段,并研究个体在不同阶段的身体、认知、社交和情感发展。
2.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和知觉过程。
它关注个体在感知、注意、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时的心理机制。
认知心理学还研究人类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图像和符号等符号系统。
3.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它关注群体行为、社会互动和群体动力学。
社会心理学还研究人类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模式。
4.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独特性和稳定性的心理特征。
它关注人格类型、特质和人格形成的心理机制。
人格心理学还研究人格与行为、情感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5.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研究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它关注人们如何应对压力、应对疾病和促进健康行为。
健康心理学还研究人们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和提高幸福感。
6.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的学习和教育过程。
它关注个体在学习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以及教育策略和课堂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还研究教育经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7.心理疾病与治疗:心理疾病与治疗研究人类的心理障碍和相关的治疗方法。
它关注不同心理疾病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
心理疾病与治疗还研究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幸福感的提升方法。
8.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采用科学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它关注个体的反应时间、记忆能力和注意力,并探索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的差异。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f32e4e0da38376baf1fae7b.png)
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它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而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是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主要的心理学派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脑的进化方向?脑的相对大小、皮层相对大小、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
?2.神经元?神经元由胞体(含细胞核、细胞质(特有神经原纤维、尼氏体))、树突、轴突组成。
?3.神经冲动?????4.神经回路?神经元与神经元通过突触建立的联系,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回路。
神经元与神经元的连接方式:1.发散式连接?? 2.聚合式连接?? 3.环式连接?反射弧是最简单的神经回路。
分区和机能 语言区位于大脑左半球,该半球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机能系统学说和模块说都强调不同功能区的动力学关系,是现代有代表性的脑学说该理论认为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用智龄和实际年龄的比率来代表智商,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 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现象的一般性质:多种多样,非常复杂;十分奇妙;不具形体性,他人无法直接观察一、个体心理个体:动物和人类的一个个有生命的整体。
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
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
人有许多心理现象个性心理:人的心理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差异性(一)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1、心理过程人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活动或过程。
心理过程与心理活动一般通用。
人的心理现象以不同的形式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
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
任何心理过程都有一定的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心理过程的动态性:心理操作是一步一步进行的心理过程分类:知:认识(认知)过程,情:情绪活动,意:意志活动1.1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
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感觉:获取事物个别属性的信息。
知觉:解释感觉信息,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
注意:心理活动的集中性和指向性。
记忆:贮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想象: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思维:获取间接的概括的知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言语:用语言与他人交流,接受他人的经验。
1.2 情绪活动情绪和情感:人对待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对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表现: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喜、怒、哀、惧;美感、理智感、自豪感、自卑感分类:积极的情感与消极的情感1.3 意志活动意志过程:自觉地确定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表现:有目标,有计划,努力排除障碍,力图达到目标2、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相对稳定状态-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动态、变化;不像心理特征那样持久、稳定;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心理状态是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3、心理特征心理特征: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在一个人知情意的心理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即为这个人的心理特征或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特征总是以个人特点的形态而固定下来的。
心理特征使不同个体的心理活动区别开来。
个性心理特征: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某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
能力:标志着人在完成某项活动时的潜在可能性上的特征。
气质:标志着人的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性格:显示着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特征。
通常人格:气质与性格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三者的关系从人的心理现象的动态-稳定维度来看,三者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构成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内容。
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进行中形成和表现出来。
心理过程的进行受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影响和制约。
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也是密切联系的(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人的心理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差异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总的精神面貌;个性是通过个人的生活道路而形成的;个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个性是一个多维度的、具有层次结构的心理构成物。
1.个性心理特征: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
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
2、个性心理倾向性: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
它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着人追求什么,什么对他来说是最有价值的。
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
动机: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价值观:是一种浸透于人的所有行动和个性中的支配着人评价和衡量好与坏、对与错的心理倾向性。
处于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
3、自我即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
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自我是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等诸成分成为统一的整体。
自我的三种表现形式:自我认识: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认定,自我评价等;自我体验: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恃,自卑,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等;自我控制: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卫,自律等;(三)意识和无意识1意识是现时正被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意识的作用:认识事物,评价事物;认识自身,评价自身;实现对环境和自身的能动的改造;意识就像一个复杂庞大的心理文件系统;包含我们觉知到的一切;我们用词来标记我们对这些“心理文件的觉知。
2、无意识:人借助于无意识活动来回答各种信号,而未能意识到这种反应的整个过程或它的个别阶段。
无意识活动在人的心理生活中是很普遍的。
做梦,失言,笔误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不具形体性,他人无法直接观察。
心理学通过行为来研究人的心理。
行为:个体对所处情境的一种反应系统,由一系列反应动作组成。
内在生理性的行为:肌肉运动,腺体分泌等外在心理性的行为:言语,表情等行为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由于行为表现了人们的心理活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行为来客观地研究人们的心理活动。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可以称为研究行为的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和测量来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行为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刺激:引发行为的内外因素(引发个体反应的情境因素)外部刺激外界声音、光线、温度;他人讲话的内容、动作、面部表情;内部刺激机体内的内分泌或血液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头脑中浮现的思想、观念、欲望;人类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心理成分,受刺激所制约,并且是由一定的刺激而引起的。
不考虑哪一种或哪一些刺激对具体人的影响,就无法理解人的行为。
行为与心理的关系行为与心理是不同的,两者又是密切联系的;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生活的复杂性引起的。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由于心理条件的不同,同样的刺激在不同人身上的反应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同样的刺激产生的反应不同。
心理与行为关系的复杂性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心理对行为的支配和调节通常是很复杂的,人的外部行为和内部的心理活动的关系是多义的。
要明确行为的意义:正确理解人的行为,确定行为所表达的心理活动。
要了解引起和制约行为的各种关系,系统地揭示这些条件和行为的因果关系三、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人是社会的人。
社会关系:民族关系,上下级关系,亲属关系,师生关系等社会心理现象。
时尚,风俗,社会习惯和偏见,舆论和流言,不同团体、民族和国家的心理特点等。
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社会心理是人们头脑里的心理活动,同时又存在于人际之间;社会行为是人们的外部活动。
社会心理表现在社会行为中,社会行为是受社会心理支配的。
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也并不完全一致。
心理现象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或思维的器官,无脑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心理的产生依赖于神经系统与脑的出现,人的心理是神经系统和脑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个体心理的发展也和脑的发育相联系。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作用于脑和神经系统产生的。
人的大脑好比是个“加工厂”,客观现实好比是原材料。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对人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例子:客观事物是心理的源泉;狼孩,鲁宾逊返回人间;对客观现实的心理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月儿弯弯照九洲;第二节如何研究心理学心理学的基本研究任务:探索心理现象的性质、机制、规律和事实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科学正确地解释心理现象,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有重要意义的。
为马列主义认识论和辨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对邻近的社会学科有一定的意义。
对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有一定的意义。
实践意义: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能帮助人们运用这些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
可以提高各种实践活动的效率。
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维护心理健康,进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基础领域:研究各分支心理学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学的问题,研究心理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问题。
应用领域:凡属人类的各种社会实践均涉及到人的问题,都是应用心理学的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科学分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研究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和社会科学的性质。
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处于中间位置,可称为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说;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解释结果和检验假说;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调查法;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第三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心理学是一门有悠久历史的崭新的科学。
心理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是以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一节脑的进化反映是任何物质形态固有的特性;反映性,即对影响作出回答的能力,是任何物质形态所具有的特性。
无生命物质的反映形式:机械,物理的和化学的;有生命物质的反映形式:生物的。
随着物质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物质的反映形式也相应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感应性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特性。
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
动物心理发展的规律:动物心理的发展使动物更加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从而影响其身体结构的演变。
无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肠腔动物,网状神经系统;环节动物,梯形神经系统;节肢动物,索状神经系统低级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脊椎动物都有一个空心的背神经管(脊髓)位于脊椎骨中,而且还有真正的脑。
它们的脑一般由大脑、间脑、延脑和小脑组成,发展水平更高的脊椎动物,其脑的高级部位——大脑皮质也越发达。
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身体结构最复杂、心理水平发展最高的动物。
有高度发达、高度分化的脑(大脑皮质高度发达);有高度特化、发达的感觉器官;有高度灵活的运动器官;从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脑的进化有如下特点:脑的相对大小的变化;脑指数(脑的实际大小与预期的脑的大小的比值,考虑体重与脑重的关系)的增加。
皮层相对大小的变化;皮层指数(新皮层的实际大小与一种典型的哺乳类动物新皮层的期望大小的比值)的增加。
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皮层功能的增加。
第二节神经元一、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
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接受和传递神经冲动)。
神经元可被输入刺激所激活引起神经冲动,并进行冲动传导。
这种冲动传导就是信息传递。
感觉神经元(内导神经元)联结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外导神经元)二、神经冲动神经元的功能:冲动和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