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游褒禅山记教案一等奖

游褒禅山记教案一等奖

游褒禅山记教案一等奖教案一:《游褒禅山记》阅读分析与写作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短文《游褒禅山记》的背景和作者;2.掌握关键词汇的意思和用法;3.分析短文内容和结构;4.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熟悉《游褒禅山记》的内容;2.分析文中关键句子和段落的意义;3.提取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1.理解古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词义;2.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

教学准备:1.课文材料《游褒禅山记》;2.学生读本和学生练习册;3.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1.通过提问和诱导,激发学生对山水之美的兴趣;2.引入《游褒禅山记》的内容和背景。

第二步:导读课文(10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游褒禅山记》;2.学生分段理解,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3.全班共同解答问题和讨论。

第三步:词汇解析(10分钟)1.教师解释和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关键词;2.学生跟读和读词。

第四步:分析句式和修辞手法(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2.学生尝试解析句子并找出例子。

第五步:总结思考(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讨论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题;2.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分析。

第六步:写作练习(20分钟)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讨论思路,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写作;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3.学生交换作文,互相评改。

第七步: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教师进行课堂小结;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3.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游褒禅山记》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古文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讨论和写作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同时,通过教学,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化素养。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游褒禅山记》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描绘手法和修辞技巧。

解读文中的哲理思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课文简介:《游褒禅山记》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游记,描述了他游览褒禅山的经历和感悟。

文学背景:了解韩愈的时代背景和文学成就,理解游记文体的特点。

词语解析:学习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古文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主题思想:探讨文中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游褒禅山记》的文意和主旨,理解韩愈的文学风格。

分析文中的描绘手法和修辞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解读文中的哲理思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2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解析古文句式和用词。

分析韩愈的文学创新和影响,探讨游记文体的特点。

引导学生从文中汲取人生智慧,将哲理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作者生平和文学特点。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文中的主题思想。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中的描绘手法和修辞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辅助教学,生动展示课文内容。

网络资源: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和学术文章,拓展学生视野。

作业与测试:布置适量作业和进行课堂测试,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教学安排与步骤4.1 教学安排课时:本章节共需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顺序:按照课文内容顺序进行教学,每个教学步骤分配适当时间。

4.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简介《游褒禅山记》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第二步: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第三步:讲解课文,分析文中的描绘手法和修辞技巧。

第四步:讨论课文,解读文中的哲理思想和人生观。

第五步:总结课堂,布置作业和进行课堂测试。

2024年游褒禅山记课教案

2024年游褒禅山记课教案

2024年游褒禅山记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游褒禅山记》,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理解文中涉及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游褒禅山记》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典故。

2. 掌握作者的游览路线和描写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词。

2.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褒禅山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对不懂的字词、句式进行标记。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交流对文中关键词语、句式和典故的理解。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解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用词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 实践演练: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翻译和分析,检验学习效果。

6.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保护和传承。

五、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游褒禅山记》。

2. 写一篇关于自己游览过的某个风景名胜的短文,注意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练习环节的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习效果:通过课后访谈或测试,了解学生对《游褒禅山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课堂节奏控制:回顾课堂教学过程,评估教学节奏是否适中,是否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

2. 教学方法选择:思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需求,是否需要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游褒禅山记教案一等奖3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一等奖3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8课文说明好文章,特别是古文,如牛肉干,越嚼越有味,越嚼越能感受它的精思细理,这篇课文就是如此。

我初次阅读并未感觉有什么特别之处,无非讲了志力物的辨证关系这个学生一读就能理解。

可在我看了有关评论之后又读,发现好文章就是好文章,他之所以能流传后世,定有它特别高妙之处,这篇文章区区几百字通过对一次游玩的简单记述就为我们深刻透辟的阐述了怎样成大事以及以怎样的态度做学问的问题,前后呼应,详略得当,记叙与议论完美结合,无一句无着落,没有旁逸之枝,思维严密、清晰(无怪乎作者是政治改革家,纯文学家思维一般没有这样严密清晰,很多时候混沌一片),如果也能让学生领略到这一点,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晚号半山。

神宗时,曾推行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我执政一日,新法便推行一日。

后因保守派反对失败后,退居江宁,封舒国公,旋改封荆,也称荆公,卒谥文。

其散文雄建峭拔,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作品今存《王临川集》等》。

[关于文体]记是一种文体,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

游褒禅山记:是游褒禅山后所记,所以它是一篇游记。

(题目中有记不见的'就是游记。

)[个性教案]《游褒禅山记》教案一、导语:以前我们写游记主要写哪些内容?学生答:旅游的时间地点和谁一起去,然后写所见,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或者抒发对古代文明遗迹的赞美,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颂以及由此引发的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等等,可这篇游记却不是如此,它通过作者的亲身游历探险,发幽微之思,阐发深邃的哲理,那么作者为我们阐发了那些哲理呢?他的观点给我们那些思考呢?好,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然后通读全文)二、简介作者并解题记是一种文体,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

游褒禅山记:是游褒禅山后所记,所以它是一篇游记。

作者要游历褒禅山,作者是怎样介绍褒禅山的?好,我们先看第一段。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6篇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6篇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6篇关于游褒禅山记的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

1、掌握“名”“进”“观”“道”“以” “其”等文言词的多种含义;辨析一些词性活用的情况和文言特殊句式。

2、鉴赏叙议结合、因事明理、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认识治学与处世都必须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诵读的要领,积累文言字、词、句,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句中的含义和用法。

2、鉴赏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三、书目推荐苏轼的《石钟山记》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古典文学中具有哲理性的姊妹篇。

两文都采用了叙议结合的写法,但在思想内容上又各异其趣,在行文构思上又各呈其妙。

你想知道“其趣”在哪里?又“妙”在何处吗?那就去看看《石钟山记》,去品品蕴藏在文中的跨跃千年时空而不衰的道理吧。

四、文本教学(一)导入新课在初中,我们学过《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指游记。

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

)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

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

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简介作者及课文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宋朝临川(今江西省临川)人,后被封为“荆国公”,人称“王荆公”,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主要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

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他是个具有坚强毅力的改革家,尽管受到种种阻碍,也毫不动摇退缩。

他的这种坚定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课文中也有反映。

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城北壹五里,风景秀美,“文革”前寺院(即课文记述的慧空禅院)建筑宏伟。

游褒禅山记教案一等奖4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一等奖4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11【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

【教学重点】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初中,我们学过《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记,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

本文它一篇游记。

那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

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

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1.作者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江西临川)人。

封荆国公,故世称“荆公。

嘉祐六年(1061)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后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

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背景资料《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

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划出段落序号、读准字音和停顿2、指名两学生诵读课文,是顺势正音褒bāo禅山华huá山庐冢(zhǒng)有穴(xué)窈(yǎo)然怠(dài)咎(jiù)好游(hào)仆(pū)碑无物以相(xiàng)之深父(fǔ)3、疏通文意过渡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读也读了,现在就请大家依据课文注释,说说看,文章的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好吗?我们分组进行:男生负责一二自然段,女生负责三四五自然段。

游褒禅山记教案一等奖

游褒禅山记教案一等奖

游褒禅山记教案一等奖1、游褒禅山记教案一等奖教学目的:1、学习“盖”“所以”“以”“观”“名”“其”等文言常见词语的用法。

2、体会文言断句及句中停顿的方法,掌握文言句式特点。

3、学习本文以记游写感的写法,体会在文中表现出的观点。

教学重点: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的观点。

教学难点:记游写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文言教学三读法(自读—译读—导读)学法点拨整体感知、诵读、点拨、自学、讨论、批注等。

教学准备:1、自学2、勾画《高考神梯》3、自制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作家作品时代背景2、听录音,正音、明读3、诵读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本单元四篇课文中有两篇是游记。

游记这种体裁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

学生说出游记的篇目。

(《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登泰山记》……注意不要把《陶花源记》和《岳阳楼记》列入游记。

)古代游记的写法不拘一格,但大多是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

请同学们注意本文与所学过的游记有什么不同?二、及背景介绍: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人,世称荆公。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宋仁宗时,他上万言书,主张实行新法,改革政治。

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由于保守派反对,新法受阻。

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反对天命,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进步口号。

他的诗词文多揭露时弊,体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与抱负。

诗词遒劲清新,风格高峻。

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写于34岁任舒州通判时。

三、点拨本文学习步骤1、阅读课文。

2、理清思路,找出文章的写作线索。

3、逐段阅读,弄清文中字句含义与用法。

4、了解本文写作特色。

5、掌握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

6、背诵。

四、整体感知。

1、听录音,正音:庐冢谬其传无物以相深父瑰丽窈然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2、明读:所谓华山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

而我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一等奖教案

游褒禅山记一等奖教案

游褒禅山记一等奖教案游褒禅山记一等奖教案【篇一:《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初中时我们学过王安石的一首诗——《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此诗是作者因登山有所感而写下的,而同样《游褒禅山记》也是作者因登山有所感而写的。

古往今来,登山的人无数,但记下自己游览感想,记下自己心路历程的人则不多,王安石是这少数人里面的一个,所以王安石是善感的,也是伟大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品读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的所感所想。

二、释题:游褒禅山记:游:游览褒禅山:地名“记”是一种文体。

分为四类:记游、记事记亭台楼阁、记物。

刘勰《文心雕龙》:“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体特点:1、亭台楼阁名胜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2、山水游记:《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小石潭记》3、杂物书画记:《核舟记》文体知识:[记]:本文属于游记。

游记:记录游览中所见、所闻、所感的文章。

主要特点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的感情。

一般以记为主,以感为辅。

本文兼具记游与议论,记游只是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

三、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

故又称“王文公”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仁宗时,他上万言书,主张实行新法,1069年任宰相,推行新法。

改革变法触及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

宋神宗迫于皇亲贵戚和反对新法大臣的压力,于1074年四月接受王安石辞去相位,再任江宁知府。

次年虽又起用为相,但因新法派内部分裂及保守派的挑拨离间,至1076十月再次罢相,出任江南签判,次年隐退江宁,过着闲居生活。

朝廷启用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而死。

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威武雄壮的社会变革运动。

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四、正音:五、课文分析:(一)、第一段:重点词句第一自然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游褒禅山记教案一等奖4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一等奖4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4【课前梳理】在新教材里这是一篇自读课,但考虑到学生自读有一定困难,而且这一课在写作方法和前面的《兰亭集序》与《赤壁赋》有很多可以通过比较加强认识的地方,而且在内容上也有指导意义,所以准备进行讲读,计划来两课时完成。

准备教授的内容:1、这篇文章的的写作顺序不同于一般游记的记叙顺序,先叙事再谈理最后补叙游览的时间以及同游的四人。

这是在写法上的有意安排,因为王安石所要强调的是在这次失败的游览中所悟出来的个人准则。

因此上《游褒禅山记》重在游览过程与感受过程的叙述最后得出结论,使用的是依事说理的方法,符合知、思、悟、行的认知过程。

2、《游》由经历的'事情而生感慨,再由感慨进一步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悟),最后写下文章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知、思、悟、行过程很明显。

3、与《兰亭集序》的比较:《兰》尽兴而悲(重在情感)。

《游》败兴而悟(重在理智)。

可以说明,无论是尽兴还是扫兴,都可以对人有所触动,都会使人有所收获,从而可以引申出我们日常生活中只要注意关注我们的生活经历,一样会像《游》文中提到的古人一样观万物而有得。

4、与《赤壁赋》的比较:《赤》(客)触景生情;(苏)取景论理──事简议多。

《游》依事说理(缘事悟理)──事理各半。

《赤》则是淡化过程重在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向我们展示异常精彩绝伦的关于人生态度的辩论会,不突出思考的过程。

另外,两位辩手都是从眼前环境中取材,客是取地点而生情,苏子则是水月达理,同出一景,却又各富理趣,确实是佳妙之作。

(这一部分在教授《赤壁赋》没有来得及进行,挪到此课中来。

)《游》由经历的事情而生感慨,再由感慨进一步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悟),最后写下文章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知、思、悟、行过程很明显。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2、引导学生以作者的论点考察自的生活学习。

3、通过比较加深本单元课文的理解。

〖计划用时两课时。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7篇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7篇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7篇《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了解王安石的思想及写作背景。

二、掌握“其”“舍”“名”“穷”“盖”“明”等文言词语的用法。

三、初步领会以记游发表议论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非常高兴与大家一起学习古代散文。

在初中我们学过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

“记”是游记,代表了一种文体。

作者一般借记游而进行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像《醉翁亭记》就是通过描写山水之景,来表现“醉能同其乐”和“太守之乐其乐”的与民同乐的观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游褒禅山记》同样也是借记游表达自己的观点。

那么,作者游览了那些主要景点?其后又发表了什么样的感慨呢?下面我们就随着王安石走进褒禅山。

(板书课题)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江西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

十二年后(1070年)被宋神宗任命为宰相。

他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

他的变法虽然没有成功,但他那种力图变革的精神是进步意义的,因此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

后来退居江宁,封舒国公,又改封荆,世称王荆公。

其诗文多揭露时弊,风格上结构严谨,说理透辟,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

从这里我们了解王安石是一个具有坚强毅力的改革家,虽然阻力重重,但仍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追求自己的伟大目标。

人们都说王安石“文如其人”,“写文如从政”。

下面我们进入课文印证一下他的光辉思想。

三、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正音正句读。

(学生听录音过程中,教师板书下列字音作以纠正)A褒禅(bāochán)山亦谓之华山。

B今言“华”(huā)如“华实”(huá)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

C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zhǒng)也。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11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11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11篇游褒禅山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特别深远的现实意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11篇游褒禅山记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大意,提升品味游记类古文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体会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态度。

3.学习作者勇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在学习上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体会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态度。

难点:学习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作者的生平导入:同学们,说起王安石,我们并不陌生,他是北宋的政治家、改革家,他曾官至宰相并主持了北宋的“王安石变法”,他的一生也与变法息息相关,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王安石在上书变法前游览褒禅山时的所记所想,或许在蛛丝马迹中我们能探求到伟人心里的远大抱负。

(板书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分别讲了什么?”明确:①(1~2):记叙一行人游褒禅山的经过。

②(3~4):议论自己游山的心得。

③(5):补叙、简介其他人。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看文章中游山经过这一部分,思考以下问题:①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华(huá)山”是“音谬”?汉字较初无“花”字,“花”小篆中写成像花形;“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与“华”分开,“华”才读“huá”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古音写的今字,仍然应读“huā”,而不应该读成“huá”。

②对“花”和“华”的辨析体现了王安石爱钻字眼的习惯,对这个习惯,你有什么看法?各抒己见2.作者分别游览了哪些地方?各个地方分别有什么特点?明确:作者游览了前洞和后洞;前洞:平旷,游者多;后洞:窈然、寒、深,游者少。

高中语文312游褒禅山记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高中语文312游褒禅山记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3)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如:“夫战,勇气 也。”(《曹刿论战》)“夫”,发语词,翻译时应删 去。
(一)正音
慧褒.(bāo) 窈.然(yǎo) 瑰.怪(ɡuī) 谬.其传(miù) 华.山(huá)
1.字音识记
舍.于其址(shè) 咎.其欲出者(jiù) 随以怠.(dài) 王回深父.(fǔ)
(二)多音字
禅cshhàánn((禅褒让禅)山)
舍sshhěè((割退舍避)三舍)
仆ppūú((前 奴仆 仆后 ) 继)
•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 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 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 月某日,临川人王某记。
• 1.本文为游记,为什么记游甚少?
• 本文真正的记游,只用了“入之愈深,其 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三个短句就立刻收 住,具体情状不甚了了。文章旨在寄托政 治上的进取和对人生执著追求的精神,因 此不能把笔墨用在写景状物上,否则文章 就会显得枝蔓芜杂,有损于借事喻理的主 题的体现。
观ɡɡuuāànn((景 道观 观))
相xxiiāànnɡɡ((相宰互相))
父ffǔù((渔父父亲))
• 2.通假字
•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 的尊称)
• 3.一词多义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就是)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 乃良乃 反入 不, 能具 及告 ,沛 其公 可怪(于也是欤) (竟然)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才,副词)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
• 熙宁九年(1076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 宁(现在江苏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 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 “荆公”。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执政, 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逝世。卒谥文,故 又称“王文公”。

(完整版)《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

(完整版)《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游褒禅山记》2. 学科:语文3. 教材版本:人教版4. 课时:1课时5.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游褒禅山记》全文,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了解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文章所传达的热爱自然、珍惜时光、奋发向前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游褒禅山记》全文。

(2)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3)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中部分生僻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2)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的深入领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王安石及其写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褒禅山吗?它在我国的哪个地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尽量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重点字词,并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

(2)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2)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

(3)引导学生领会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5. 巩固练习:(1)让学生课后作业中进行课文背诵。

(2)布置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

四、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游褒禅山记》全文的背诵情况。

2. 学生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文章的结构特点、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的理解分析能力。

4. 学生对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的领会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褒禅山的自然风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文中描绘的景象,激发学习兴趣。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游褒禅山记》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能够准确地背诵并默写课文;掌握文中常用的词汇和句式。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古文翻译和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山水之间的哲理,培养对自然美的感受,激发对文学和历史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简介:介绍《游褒禅山记》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1.2.2 课文结构:分析课文的布局、段落层次和论证方法。

1.2.3 重点词汇与句式: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等。

1.2.4 文言文翻译:练习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的翻译。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策略2.1 教学方法2.1.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2.1.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1.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文言文句子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1.4 情景模拟:创设情景,让学生模拟古代文人,进行古文的创作和表演。

2.2 教学策略2.2.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2 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2.2.3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新课:介绍《游褒禅山记》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3.1.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3.1.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1.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文言文句子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1.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古文翻译和默写练习。

《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9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9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9篇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篇一游褒禅山记王安石[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

2、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3、理清思路,背诵全文。

4、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教学重点]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初中,我们学过《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指游记。

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

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

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明确目标三、知识精粹1.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卒谥文。

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

在政治上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守旧,客观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列宁《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

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问,不迷信子古人,主张为文要有“补于世”,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诗文思想同政治主张是一致的。

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

2.褒禅山与慧空禅院褒禅山旧名华山,今称褒山,位于含山城北十五里的褒山公社境内,海拔二百零四米,相对高度一百八十米左右,山顶东面稍高,其余处则平而长。

现在除罗汉洞外皆湮没无闻,大小塔也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炸掉了。

最近山下大庙村的一个赵姓社员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一盒藏于中空的大石中,内有不少“开元通宝”铜钱,可见这座塔确是唐代的建筑。

《游褒禅山记》的优秀教案设计

《游褒禅山记》的优秀教案设计

《游褒禅山记》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游褒禅山记》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表现手法。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

2.分析文章的写作结构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文章中的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

2.文章的深刻寓意和哲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王安石及其生平事迹。

2.介绍《游褒禅山记》的写作背景和文学地位。

二、文本解读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教师讲解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旨和寓意。

四、课堂小结2.强调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表现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检查学生对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

二、深入解读1.分析文章的写作结构和表达技巧。

2.研讨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和段落。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就文章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内涵和哲理。

四、课堂小结2.强调文章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二、拓展延伸1.介绍王安石的其他作品,如《元日》、《泊船瓜洲》等。

2.让学生比较《游褒禅山记》与王安石其他作品的不同之处。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王安石的总体评价。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王安石作品的共同特点。

四、课堂小结2.强调学习文言文的实际意义。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2.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文章的深刻哲理。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游褒禅山记》的智慧。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教育价值。

四、课堂小结2.强调学习文言文的现实意义。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熟读并背诵《游褒禅山记》。

2.写一篇关于《游褒禅山记》的学习心得。

六、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游褒禅山记教案一等奖

游褒禅山记教案一等奖

游褒禅山记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阐述的治学处世的道理。

3、学习本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意。

(2)学习作者从游山经历中总结出的人生哲理。

2、难点(1)理解文中“志”“力”“物”在治学处事中的重要性。

(2)体会本文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经历,这些经历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思考和启示。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看看他的一次游山经历给了他怎样的感悟。

(二)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 年-1086 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3、提问:文章围绕游褒禅山写了哪些内容?明确:文章先叙述了游山的经过,然后重点论述了游山的心得。

(四)研读课文,理解文意1、疏通文言字词(1)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教师巡视指导,答疑解惑。

(3)抽查学生的掌握情况,重点讲解易错字词和句式。

2、理解文章内容(1)提问:作者是如何介绍褒禅山的?明确:作者先介绍了褒禅山的名字由来,“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提问:作者游山的经过是怎样的?明确:作者与友人一同进入山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但后来有人懈怠,他们便中途退出了。

(五)深入探究,领悟哲理1、提问:作者从这次游山经历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明确:作者认为,要实现目标,需要具备“志”“力”“物”三个条件。

“志”是前提,“力”是保障,“物”是条件。

游褒禅山记一等奖教案

游褒禅山记一等奖教案

游褒禅山记一等奖教案教案标题:《游褒禅山记》一等奖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阅读《游褒禅山记》,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游褒禅山记》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褒禅山,让学生谈谈对山水的印象,引导学生进入文章主题。

阅读活动:3. 分发《游褒禅山记》的文本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

4. 学生阅读完毕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与分析:5. 引导学生回顾文章,找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主题。

让学生分析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以及对山水的情感表达。

6. 提问学生关于文章中的隐喻、象征和比喻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更深层次的意义。

批判性思维:7.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观点和观点的支持证据。

让学生讨论作者在文章中是否有任何偏见或主观性。

8.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对文章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写作活动:9.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短文,表达对《游褒禅山记》的评价。

鼓励学生用清晰的语言和有逻辑的结构来组织自己的观点。

10. 学生完成写作后,可以互相交换作文,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总结与评价:11.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阅读和写作过程,总结他们从《游褒禅山记》中学到的东西。

12. 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对这篇文章的评价。

教案扩展: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唐代的文学和山水画,了解其特点和影响。

2.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与自然景观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比较分析。

教案评估:1.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估。

2. 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通过对他们的作文进行评估。

教案资源:1. 《游褒禅山记》的文本2. 学生笔记和讨论记录3. 评估表格或标准来评估学生的表现。

游褒禅山记一等奖教案

游褒禅山记一等奖教案

游褒禅山记一等奖教案一等奖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目标:1. 通过阅读游褒禅山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与哲学思想。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1. 学习理解游褒禅山记的主题和意义。

2. 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的意思以及用法。

3.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解读文学作品。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

2. 掌握一些复杂的词汇和短语。

教学准备:1. 游褒禅山记的阅读材料。

2. 课堂互动活动的道具。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美丽的山水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山水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步:阅读理解1. 学生阅读游褒禅山记,并回答以下问题:a. 游褒禅山的目的是什么?b. 游褒禅山的感受是什么?c. 游褒禅山一词的来源是什么?d. 游褒禅山记的主题是什么?第三步:理解词汇和短语1. 教师解释并讲解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和短语:a. 山水如画b. 碧波荡漾c. 清净无为d. 止步踌躇第四步:小组讨论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游褒禅山对人生有什么启示?b. 游褒禅山与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c. 游褒禅山在今天的社会还有什么意义?第五步:个人总结1. 学生自己总结自己对游褒禅山记的理解和感受,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第六步:展示与分享1. 学生展示自己的总结和表达,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2. 教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写一篇游褒禅山记的读后感,并与同学分享。

2. 鼓励学生外出郊游,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与哲学思想,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和大自然的关系,培养他们热爱自然、关注环境问题的意识。

结合小组讨论和展示与分享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游褒禅山记的主题和意义,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

通过课后的读后感写作,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是必修二第三单元中第三篇课文,本单元为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作品多以作者游玩经历中所见所感综述成文,由于散文故事情节性弱行文恣意洒脱加之对文言的厌烦恐惧心理使得高一学生对游记类散文敬而远之。

有效地引导学生从思辨的角度深入文本,体会景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感悟文章严谨的行文与作者高尚的情操对培养学生综合思辨能力提高文言阅读兴趣大有裨益。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王安石及其作品的有关常识。

2. 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 利用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教师进行点拨、解难。

2. 通过学生合作教师引导,理解作者“有志”“尽吾志”的观点。

3. 重视诵读,落实背诵要求,联系学习过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温故知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明白其借鉴意义。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文章“因事见理”的写作手法
3、学会用质疑批判的目光看待问题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人生若只如初见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灵
动的山山水水给了我们飞扬的思绪和无尽的感慨。

被誉为“十一世纪的革命家” 的王安石在游褒禅山时有什么样的发现与收获呢,带着问题怀着期待让我们一起
走进《游褒禅山记》。

二、疏通文本字斟句酌为哪般
1、齐读文章,纠正易错字音
2、整体感知文章,梳理文章脉络
游山——游洞——感叹——感悟补记
3、通过导学案检测学生对重要实词虚词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实
词采取生问生答的抢答模式
4、教师总结“其”的用法
** lit JK J 却rhi me 示在t±±"
八以—巧**» L L I N dL!也N tii ■■ C > 的ftflYj■丁白勺N 白勺
< 3 > HP 用国妊
z辛* itT亦M不晌丹
(斗m M—人*加" *.乜,ei C-L
* p > -
< 2 > ■示兼!IflK・
“ H HT L£j于Lt匕乎〒"
<3 >谯賀崔卧昉矩4 gr
run
三质疑探究一一奇文共赏疑义相析
1、为什么说《游褒禅山记》不是“合格”的游记散文?
(设计思路:在题解中介绍游记类文体并分析游记类问题的特征后,不难发现文
章“即事说理”的特点,让学生学会用批判性的思维去分析文本,为后面深入分析文本做准
备。


预设:其一,文章山水描摹过少
其二,作者半途而废未得风景
其三,议大于叙文体不符
2、王安石在山道旁看到什么?表现出王安石什么特点?
(设计思路:让学生抓住文本,深入分析文本,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预设: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表现出王安石细心谨慎的特点
3、作者游洞的经历是怎样的?表现出了怎样的规律?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概括游踪,训练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并能结合生活谈自己感想)
避难就轻预设:往洞里走愈深愈难其见愈奇。

而随洞深入,题记者少,乃至加少。


种情况又表现出无限风光在险处的人生规律,而人们往往是“就难避轻
4、如何理解作者提出的“志”“力”“物”?
(设计思路:通过分析王安石的感叹总结古之学者之所以成功的原因,让学生意识到人成功的原因)
志:志向
成功J力:能力尽志无悔
物:外物
预设:有志一一能力一一物相三者结合才能真正达到险峰,但作者强调的其实不是志而是尽志,尽志无悔
5、王安石提出“尽志无悔”有什么深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分析作品应当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生平更能体会作者抒情议论的由来,更好把握作品的深意,明白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为变法尽志无悔的大无畏精神。

)预设:纵观王安石一生,大半生致力于改革变法事业,其实他对事业成功与否并无完全把握,因为事情的成功是内因和外因的组合,外物的影响毕竟存在的。

但在北宋内外交困的情况下,1058年毅然向皇帝上万言书提出革新的主张,1070年任宰相全面推行熙宁变法,因触碰大家族大官僚利益受到保皇派反对,虽后来司马光尽废新法,王安石郁郁病逝,但他“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却是为世人所景仰。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知其不可为而为的不悔精神恰恰是这种执着精神的反应。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其实就是个人勇往直前无畏浮云的政治宣言。

6、人的一生该怎样做才可能尽可能地做到“无悔”?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学习生活经历谈谈曾经有过的“悔”,再畅谈未
来应该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教师做相关的点评并补充相关的名人名言及时事素材) 相关素材::
(1)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毛泽东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正因为诗人有着不畏万难不惧风浪的精神品质才拯救了中华民族命运,尽自己最大努力为着目标奋斗才不枉此生不负苍生。

⑵苔•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虽然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又那么渺小,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

但是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毫不自惭形秽,在逆境中有勇气实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

(3)奥斯特洛夫斯基: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
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有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7、同游者有几人?他们有记游之文传世吗?这又说明王安石与他们有何区别?
(设计思路:结尾补叙了同游之人,引导学生结合作品深入思考体会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恰似无关紧要之笔却尽显人格风采)
预设:有4 人,未有此次游褒禅山记的游记,说明王安石懂得反思总结。

四、感悟人生——绝知躬行尽志无悔
悲伤的十月里李咏将无尽欢乐留给我们后撒手而去,金庸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
神侠倚碧鸳”留给我们后驾鹤归西,生命易逝,但又何妨,且行且珍惜。

勤勤恳恳耕耘属于自己的土地,尽自己努力向前挺进,大树有大树的挺拔,小草亦有小草的清新,尽志方无悔,人生才无憾!
【作业布置】
1、完成《一遍过》知识梳理。

2、作者强调“尽志无悔”,而也有“有志者事竟成”的说法,谈谈你的看法,写一
篇字的评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