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兰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访兰》教案

袁娜

教学目标:

1、体会父亲以及作者对野兰的喜爱、赞叹和敬佩之情。

2、感悟兰的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要不失自己的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要勇敢面对挫折,不在挫折面前低头。

3、抓住描写兰的关键词句,通过对比以及联系实际等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

2、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句、了解作者及写作特色等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19课《访兰》。作者是......

师:贾平凹大家并不陌生。我想上课前先谈谈大家对他的了解。(作家生平、代表作及成长背景)

师: 回忆以前读过的贾平凹写的散文,(他的文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想想作者在语言表达和写作方法上有怎样的特点。(语言以“拙”为美,叠词、长短句、比喻、语言幽玄、语言凝练不拖泥带水、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师总结:全方位了解作家便于大家走进作家心灵深入从而更好的理解

其作品的含义。找到了作家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便于我们向作者学习写作方法。

师:好,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贾平凹,跟随他一起去访兰。

二、品读课文

1、师:好的文章越读越有味道,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些什么?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兰草?你又有怎样的疑问?

课文一开始写父亲爱兰之心不变,养兰之趣未减,然而此后进山,父亲却“不再带回来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有什么作用呢?(联系下文想与下文的关系)

(设置悬念,既激起读者急切的期待,又使行文跌宕起伏,并为下文访兰蓄势。)

师:开篇很见写作功底。看来好的文章行文跌宕起伏总能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再读课文(默读、齐读再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积淀语言相机做朗读指导)

行文有事情的交代,还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一点不拖泥带水。

2、师:作者跟随父亲进山,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二自然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师:作者用整整一个自然段的文字来浓墨重彩地描写景色,此处的作用是什么?(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本段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3、师:到底野兰美在哪里?到底家兰与野兰区别在什么地方?

文中“两个味儿”指的是什么?请默读“我”与父亲对话的段落,边读边勾画、批注。

家兰:“家兰叶更嫩、花更繁更大”“样子是似乎太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野兰:“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清妙的兰草”

师:作者用淡淡的朴实手法,给我们写出了意味深长话语。作者说:

“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两个味你是怎么理解

的?(从兰的香味和品格引导)

生:山中兰草静处幽静的山谷里,吸自然天地之精华,沐浴阳光雨露,有灵气,有风骨;庭院里的兰草虽然美丽,也有香气,但经过人的侍弄,太媚俗,缺少格调。师:写了两种兰,这种写法叫做对比。味:本来指气味,文中还指两种兰草的品格、气质。读文章时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悟其言外之意这是我们六年级学生必备的阅读能力.

4、师:课文学到这里请你说说父亲“倒有了几分愠怒”的原因是什么?师:兰草清妙脱俗,人们却把兰草当成玩赏之物,这样就亵渎了兰花。

5、师:在我与父亲的对话中“我”对兰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对兰花的变化:开始以兰草的外观美为欣赏标准,后来欣赏纯朴不媚俗有灵性的兰草。从作者要挖到不敢挖,可以看我由对兰赏玩的初衷发展到了敬仰的情感。)

6、作者“访兰”后受到什么启示?

启示:要象野兰一样纯朴,不能如家兰失了真性,献媚处事,降了自己的品格。

空谷幽兰,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这里寄寓的深意是:做人要有自己的个性,而不要盲目媚俗。空谷幽兰,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作者这里寄寓的深意是:做人要有自己的个性,而不要盲目媚俗。

5、父亲带“我”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和父亲去深山访兰,然后就野生的兰草与家养的兰草的区别发生对话,自然引出父亲希望儿子达到的一种做人的境界:保持真性,不媚俗。)文章从养兰、赏兰写起,又写父亲带我到山中访兰,而实际上,文章的旨趣是探寻怎样做人的问题。通过和父亲去深山访兰,然后就野生的兰草与家养的兰草的区别发生对话,自然引出父亲希望儿子达到的一种做人的境界:保持真性,不媚俗。)

所谓“一切好语皆情语”

8、作者从自己和父亲的谈话中,更进一步认识了野兰,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请自读最后一段。读后反馈:说说“不敢”“后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抓重点词体会情感,再回到文中情感朗读)贾认为好的语言“要充分表达情绪”,不是如何华丽,而是看起来平淡如水,但蕴含创作者当时当地的情感(喜爱、敬佩野兰;人生态度:做人要不失自己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要勇敢地面对挫折,在挫折面前不低头。)怎样的人才叫做有骨气

9、再读课题,知道课题为什么不是“赏兰”,而是“访兰”了吗?(“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父亲与“我”对兰草高雅、纯朴品格的敬仰,同时,用“访”字,把兰草人格化,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

10、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托物言志

四、升华情感。

同学们,作者笔下的野兰“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

极了”,它不俗,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有灵性,因为“它不为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从野兰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是呀,作者赞美野兰的不俗,更赞美具有野兰秉性的人们,尤其是父亲的话更令我们深思。

(设计意图:在学生逐层深入情感的铺垫下,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水到渠成,可谓是情动而辞发,学生倾吐的欲望从心底涌出,内化为语文素养,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五、拓展延伸

1、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它对作者的影响很深,以至于15年过去了,他一直未敢忘。

听了父亲的话会对作者有怎样的影响。他以后会怎样去做(做人方面)正如大家所说作者几十年来都谨记父亲的话,一直都做着有风骨的人。

同学们,贾平凹先生作为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贾平凹的散文语言直白、朴实,没有在结构上刻意求新,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平平淡淡地将访兰的经过娓娓道来。但就是这空谷幽兰却能引起我们心灵上的震撼和共鸣。它不像一般的散文,仅能给我们带来轻松和愉悦,它分明是一篇包含极深人生道理的哲理散文,引人深思。让我们记住这样的语言,记住这样的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