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阶段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大致分四个历史时期: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从社会性质来说,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从1949~1952年,人民政府采取措施巩固了新政权,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从1953~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工业化建设起步,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后,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其中既有成就,也有失误,其中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而1966~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左”的错误发展到顶峰。

“文革”结束后,在经历了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后,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新时期的基本特征就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辉煌成就。

【学科知识体系和复习重点】

一、正确认识抗美援朝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抗美援朝是正义的战争,这可以从中、美两国参战的目的和当时严峻的形势来分析:①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政府公然出兵朝鲜,操纵联合国,成立“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其目的是控制朝鲜半岛,把它作为反苏和反华的基地,是其全球霸权政策的一部分。②美国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美国空军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同时,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插足台湾,干涉中国内政,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③为保卫中朝两国的国家独立,维护中国的安全,粉碎美国妄图吞并朝鲜进而颠覆新中国的狂妄计划,中国政府应朝鲜政府的请求,组建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军的武装侵略。中国出兵朝鲜的目的只是“保家卫国”,而绝不是与美国争夺地盘。朝鲜停战后,志愿军陆续撤

回中国就是明证。

意义:①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②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③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④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⑤有利于我国的国防建设等等。

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及原因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中国经济落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较大,占有重要地位。资本家当中的一些代表人物,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并能在资本家中开展工作。因此,1950年人民政府合理调整工商业时,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同人民和社会的利益,同国家的管理,同社会主义经济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工人和资本家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因此,必须对资本主义经济实行某种限制。

在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国家创造了加工订货、代购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些措施不但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利用和限制,也必然加强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联系,也就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些措施的进一步发展,就成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途径,之所以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相比,是落后的成分,社会主义经济越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就越尖锐。改造采取赎买政策,进行和平改造,这是中共的创举。采取和平改造的原因: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相对个体经济,是先进的经济成分;②民族资产阶级曾与中共共同革命,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为中国民主革命作过贡献;③民族资产阶级愿意接受

改造;④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等。

三、过渡时期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

(1)社会性质

过渡时期是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就其整体而言,不完全是社会主义,但它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社会主义的因素,而且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不能把新民主主义同社会主义截然分开。说过渡时期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就其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说过渡时期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就其政权形式的某些特点和五种经济成分并存而言。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侧面加以强调的结果,没有根本的区别。从这一时期我党采取的政策来看,有些具有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如土地改造;有些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如三大改造;有些兼而有之;如没收官僚资本。

(2)经济基础方面的特点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之前,五种经济成份并存,非社会主义经济占很大比重。以1952年为例:国营经济占19.1%,合作社经济占1.5%,公私合营经济占0.7%,资本主义经济占6.9%,个体经济占71.8%。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我国以手工劳动、分散经营的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占很大比重。这一经济结构反映出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生产组织形式落后,不利于国家的工业化建设。经过三大改造到1956年,前三种经济成份的比重分别上升到32.2%、53.4%、7.3%;后两种经济成份的比重下

降到不足1%和7.1%。这样,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份完全占据了主导地位,我国的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

(3)社会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矛盾基本上得到解决。在过渡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像建国初期的“银元之战”、“米棉之战”,“五反”运动以及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等,都说明了这一主要矛盾的存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4)政治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共

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这一过渡局面的结束。

四、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初期的有益探索和对“左”倾错误的纠正

(1)有益探索

①毛泽东提出的《论十大关系》,标志着中共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②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规定了党的主要任务,并制定了相应的经济建设方针,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共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

③八大以后的进一步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调整若干方面的经济关系;二是准备全党整风,正确处理日渐突出的各种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党在政治生活领域中的一次有重大意义的探索。

④从1960年冬开始,党中央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是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探索中的一次重大转变。在经济上贯彻“八字方针”的同时,在政治上为统一思想认识召开了七千人大会。从1962年起,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2)对“左”倾错误的纠正

①从1960年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提出并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②1962年初的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同时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人平反。

③周恩来在文革“左”倾路线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在主持工作时,提出批判极“左”思潮。

④邓小平在“文革”后期主持工作时,明确提出全面整顿思想,并全面进行整顿。

⑤1976年,人民群众发起反对“四人帮”的“四五运动”。它为粉碎“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