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对教育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对教育的启示
(刘凯 2011级课程与教学论)
《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代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绘的一幅肖像画。
这幅画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作品,很少有其他作品能像它一样,被人审查、研究、演绎。
画中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一直是世人探究的对象。
达芬奇在画中描绘了一位端庄的女性形象,这种形象代表了女性权力的独立、自主、不可侵犯,代表了一种开拓的精神,一种不墨守成规的精神。
而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正是引用这幅名画的内在含义,表达了一种勇于破除陈规的思想。
影片描写1953年的美国,毕业于风气开放的伯克利大学的凯瑟琳前往著名的卫斯理女子学校教授艺术史,她发现学校的陈规陋习已经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而当时整个国家的大环境也在致力于将在二战中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的妇女们重新劝说回家。
充满理想与热情的凯瑟琳,大胆地向陈腐的教学制度发起挑战,在校方的压力之下始终坚持自己的教学理念,她的执著影响了当时在校的一大批女学生,让她们也包括凯瑟琳自己重新对艺术、人生和爱情有了新的见解。
影片被誉为《死亡诗社》的女性版,是一部感人肺腑的女性励志片,旨在教育大众坚持自己的理想,努力实现自我,纵使遭遇困难,也不要轻言放弃。
蒙娜丽莎是学生送给凯瑟琳的昵称,如同《放牛班的春天》和《死亡诗社》中,凯瑟琳最后被清退。
其中原因都是一样的,像凯瑟琳这样的老师思想过于特立独行,过于奉行思想自由。
看到这里,我不禁思考一个问题,老师到底需要独立自由的思想吗?如果老师的思想过于独立自由,难免有点怪异,不合主流。
至少这样的老师不甘心做一个官方思想的传声筒,最后都有被解雇之忧。
但是凯瑟琳不甘于做社会的附庸,她的教育目标在于想唤醒女生的心灵,而不是继续蒙蔽。
在一个男权社会,许多时候,女人的知识只是挤入上流社会的资本,大学文凭,只是嫁个“好丈夫”的门票。
在那个女校中,女生貌似很有艺术修养,懂得很多东西,其实她们的心智和农妇毫无差别——只是想嫁人。
她们认为贤妻良母是女人与生俱来的角色。
凯瑟琳最可贵之处,在于唤醒女性实现自我的决心,而不是成为社会或者是男性的附属品。
她鼓励学生追求理想,追求知识和理性.其中有一段话描写出了这个年轻的有理想的教师对陈腐教学制度的不满让我印象深刻:"我们的学生中有一半已经结婚,而另一半,也在不久后成为别人的新娘,我们培养出来的难道是家庭主妇?"凯瑟琳鼓励学生考哈佛和耶鲁等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影片最后凯瑟琳离开卫斯理女子学校时她的学生向她道别的场景催人泪下,说
1
明她的这种精神得到了学生的认同与拥护。
教育应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而像凯瑟琳这样的老师,便是这种先导的旗帜。
在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韦尔斯利学院代表了一种保守与固步自封的社会风气,堆砌成了束缚自由的一堵厚重的壁垒。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想束缚,把全国最聪明的女性培养成相夫教子的家庭妇女,这么一个高等学府,培养的不是领袖而是领袖的妻子。
这不仅是对当时学校教育的讽刺,而且是对整个腐朽社会的控诉。
韦尔斯利学院的学生,她们大多拥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受过优秀的教育,她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却是为了找一个好丈夫,为家庭服务。
她们不是花瓶,她们甚至是全国最聪明智慧的女性,她们不是天生就如此的遵循守旧。
从她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不约而同的反叛心理,以及追求上进的聪明劲,我们可以看出她们内心最原始的实现自我的欲望。
但是学校教育却认为女性就是为了嫁个好丈夫而读书,这是对人性的抹杀,对自由的埋没。
人的创造力是生来就有的, 学校教育不能以预先安排好的一切去抹杀学生的创造力和追求自由的动力。
教育者要承认人性有自由的一面, 通过启蒙实现学生心灵的解放, 激发他们进行自主选择的主动意识, 鼓励他们学会用自己的视角思考世界, 这样才能实现人格的独立, 才能获得人生境界的提升。
影片中主要围绕凯瑟琳和她的几个学生展开。
关于贝蒂,可谓是凯瑟琳成功教育的一个转
型人物。
最初她对传统不依不饶的遵循,处处针对凯瑟琳,而且在大学校报发表社论抨击凯瑟琳。
最终认识到女性的价值和尊严,摆脱了家庭的束缚,选择了自由独立。
关于琼,琼可以说是一位很聪明智慧的女性,她在凯瑟琳的引导下,报考了耶鲁大学的法律系,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现实的安稳,放弃了自我发展的大好时机。
虽然这使凯瑟琳失望,但也明白了她教会了琼独立思考和自主抉择。
关于康妮,康妮的自身条件与其他女孩子比起来,稍微逊色些,再加上贝蒂的冷嘲热讽,于是她自卑。
但可贵的是,康妮在凯瑟琳的课上受到启示,勇于追求自己爱的人,最终获得幸福。
电影中凯瑟琳老师激发的是学生的自我意识, 他们要求学生去追问自己想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经过她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的启迪, 学生们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
女学生们也逐渐摆脱各种束缚, 基于自己内心真正想法选择了自己想过的生活。
教化学生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接受社会的约束和服从长辈与传统的要求, 而是通过交流对话学会怎样去
2
选择、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教育活动必须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 帮助他们学会对自我负责。
生活中重要的事情很多, 来到学校不仅是要学习生存的本领与技能, 更重要的是知晓人生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在影片中有一个镜头,凯瑟琳带同学们到阁楼上参观一幅刚装卸下来的画,“我不在乎你们写不写论文,我也不指望你们都喜欢它,我只要你们学会自己思考”,学生在画前流连,直接与它对话,这是一种区别于填鸭式教学的模式,它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知识的存在,感受美的存在。
教育者不仅作为启蒙者唤醒了被教育者,同时也经历着“自我发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发生在被教育者“揭开”他“历史一角”之后,与他鼓励被教育者“发现自己”同步展开。
教育者的作用犹如海上的灯塔,引领着被教育者驶向知识的彼岸。
印度有一部电影也同样发人深思,名叫《三傻大闹宝莱坞》,虽然看起来像一部喜剧片,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却与《蒙娜丽莎的微笑》有共同之处,这种思想对于国内教育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纯粹的教育,一种不带有任何附加目的的教育,一种按照被教育者的兴趣作为引导的教育。
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凯瑟琳不满教育成为束缚女性权力的枷锁,主张女性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发展的道路。
而在《三傻大闹宝莱坞》一片中述说了在印度传统名校皇家工程学院中,成绩是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但是电影的主人翁兰彻却不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
他以嬉闹行为抵抗印度填鸭式的教育谬况,宣传教育体制改革。
这对于目前国内传统教育目的强调社会和教师及家长的需要,强调教育为将来做准备,而忽视学生本身的需要,忽视学生的活动以及学生现时的兴趣和经验形成鲜明的反差。
我国实行所谓的素质教育已有多年的时间,但是是否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还有待商榷。
素质教育应该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自由、充分的发展。
如何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做到以人为本和提升人文关怀:
强调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尊重、关心、理解每一个学生,把学生看作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被看作是有主见、有思想、有感情的完整的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也不再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权威人物,而成为学生有着平等地位的关心者;
3
二,摒弃专制观念:
教师和家长都要抛弃控制的观念,成为孩子们的“倾听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官”。
家庭、学校共同的职责做的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身心的成长,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和心灵;
三,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才是学习最纯粹的动力,而不是外加的力量。
如何让孩子学到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一直是教育改革所要面对的问题。
家庭和学校都在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着眼于发掘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主动、愉悦的过程,而不是在逼迫的环境下被动的学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