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国国防
一、国防概述
(1)国防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2)国防定义: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3)国防要素:
a.主体: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b.对象:国防的对象,是指国防所要防备、抵抗和制止的行为。
c.目的: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是中国国防的基本目的。
d.手段:国防的手段,是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4)国防历史
a.古代:中国古代的国防,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大约经历了4000年。
b.近代: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是中国的近代历史时期。
c.民国时期:1911爆发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彻底废除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
(5)主要启示:
a.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b.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c.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二、国防法规
(1)国防法规的特性
鲜明的阶级性、高度的权威性、严格的强制性、普遍的适应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2)国防法规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
(3)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义务、权利、义务和权利的关系)
a.义务:兵役义务、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保护国防秘密的义务、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b.权利: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制止和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国防活动重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
c.国防义务和权利的关系:
国防义务与国防权利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所谓的对立,是指两者各有不同的含义,有质的不同。
权利是主动的,义务是被动的;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
所谓统一,是指两者同时产生、密切联系、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具有一致性。
三、国防建设
(1)国防领导机制
a.特征及组织形式(基本特征)
我国国防领导体制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强调中国共产党在国防领导中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
b.国防领导职权
根据宪法和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领导职权由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行使。
①中共中央的国防领导职权。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国防职权。
③国家主席在国防方面的职权。
④国务院在国防方面的职权。
⑤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国防方面的职权。
(2)国防建设成就
a.铸造一支现代化人民军队
b.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
c.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d.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
(3)国防建设目标和国防政策
a.国防建设目标
①巩固国防,防备和抵抗侵略
②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③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
④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⑤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b.国防政策
①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②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③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
④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⑤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4)武装力量建设(“三结合”)
a.中国人民解放军
陆军
海军(重点)
空军
第二炮兵(重点)
b.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c.民兵
四、全民国防动员
a.武装力量动员
常备力量动员
后备力量动员
b.国民经济动员
工业动员
农业动员
贸易动员
财政金融动员
科学技术动员
医药卫生动员
劳动力动员
c.国防交通动员
d.人民防空动员
人防预警动员
群众防护动员
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动员
人防专业队伍动员
e.政治动员
f.全民国防教育
①意义和作用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工程
国防教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国防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质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②方针、原则
方针: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究实效。
原则: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和行为教育相结合。
③国防教育的方法
利用国防教育场所开展教育;
利用大众媒体开展教育;
利用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教育;
利用各种活动开展教育。
第二章军事思想
一、军事思想概述
(1)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a.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军事思想作为独立的意识形态出现,始于奴隶社会。
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前期,军事思想的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社会大变革时期频发的战争使军事思想和实践得到不断发展;自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充实提高时期;西方(略)
b.近代军事思想:西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无产阶级军事思想;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
c.现代军事思想;无产阶级军事思想。
(2)军事思想体系与内容
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体系与主要内容:《孙子兵法》产生于春秋末期,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目前被世界公认为最早的“兵学圣典”。
②西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体系与主要内容:马汉(1840~1914年),美国海军少将,海军理论家和史学家。
他在1890年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892年出版的《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两书确立制海权理论。
③无产阶级军事思想体系与主要内容:
一是关于战争根源的学说;
二是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
三是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理论;
四是关于建立革命军队的学说;
五是关于战略战术的学说。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
(1)科学内涵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中哥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所在
(2)主要内容
战争观和研究军事问题方法论
人民军队建设思想
人民战争思想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国防建设思想
(3)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把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
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a.关于战争与和平思想
b.国防建设思想
c.军队建设思想
d.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思想
e.军事战略思想
(2)地位作用
a.新时期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典范
b.新时期我军军事理论的集中体现
c.新时期我军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四、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1)主要内容
a.在国防与军队建设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上,强调虽然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但世界并不太平,国内外还面临许多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尤其我国还未完成实现统一大业。
b.在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领导力量和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始终不渝的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根本指导,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坚持和发扬优良传统,高度重视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加强廉政建设,拒腐蚀、永不沾,从组织上、思想上、政治上确保人民军队的性质和本色不变。
c.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任务问题上,强调围绕“打得赢”、“不变质”和履行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祖国统一、保卫国家安全的神圣使命,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指导和统揽全局,提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推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d.再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从中国的火情军情和时代形势的战略要求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e.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动力问题上,强调认真研究时代和世界战略格局的发展变化及其对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切实把握世界军事变革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认真研究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台海局势的发展趋向及对我们的启示,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f.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战略步骤问题上,强调与国家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相适应,坚持科技强军、勤俭建军、依法从严治军的方针,逐步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三步走的发展目标。
g.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基本经验规律问题上,强调认真总结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地位作用
a.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深刻揭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为认识和把握军事运动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b.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科学的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依据。
c.江泽民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思考未来,善于见微知著,注重未雨绸缪,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前瞻意识和机遇意识。
五、胡锦涛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
a.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b.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c.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
d.科学统筹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发展
e.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带动军队现代化建设整体发展
f.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g.积极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
h.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i.仅仅依靠人民国防
j.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军队最根本的建设
(2)地位作用
a.胡锦涛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指导方针的论述,指明了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方向、大思路,为谋划和指导军队建设提供了新的起点、新的思路、新的标准。
b. 胡锦涛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认识论和方法论,为不断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c.胡锦涛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科学揭示了我军目前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基本矛盾,即我军的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第三章国际战略环境
一、战略环境概述
(1)战略环境的基本要素(“战略环境”定义)
a.战略的含义:
战略指导者基于对军事斗争赖以进行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全面计划、部署、指导军事力量的建设和运用,以保证有效的达成即成的政治目的。
b.战略环境及其影响
①定义:战略环境是一个国家制定和实施国家战略的客观依据,它包括世界战略格局、国际战略形势,尤其是周边安全和国内稳定的基本状况。
②影响:国际战略环境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国际条件,对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有重大的影响,并决定或制约着一个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斗争的对象和敌友关系以及采取的方针、政策和策略。
(2)当前国际战略环境的主要特征(“稳而不定”)
a.局部战争已成为主要战争形态
b.军事安全更加突出
c.世界新军事变革进程加快
d.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
二、国际战略格局
(1)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和特点
a.演变
①两极格局的形成
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
③冷战格局的瓦解
b.现状
世界多极化曲折发展
追求单极与推动多极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大国关系面临新的调整
“单极”世界难以建立,世界多极化潮流无法阻拦
美国的单极世界战略和“单边主义”使其在国际上日益被动,成为各种国际矛盾斗争的焦点美国实力不可能长盛不衰
c.特点:(一超多强)
一是国际力量结构的变化。
“一超多强”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世界主要战略力量对比的总体态势和总体特征。
“一超”是指美国,“多强”包括俄罗斯、英法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和日本、中国、印度等。
二是国际战略力量相互关系的变化。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主要力量之间的战略关系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与调整。
(2)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
从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上看,多极制衡乃大势所趋;目前主要呈现为“一超多强”的结构和态势。
(3)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的安全战略
a.美国——追求绝对安全的“先发制人”战略
b.欧盟——推进一体化防务建设与强化共同安全相结合的安全战略
c.俄罗斯——固本联邻的“现实遏制”战略
d.日本——变“专守防卫”战略为“主动先制”战略,加速向军事大国迈进
e.印度——立足于全面赶超的军事战略调整
三、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1)演变与现状
a.演变
①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面临十分困难和复杂的国际环境。
②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面临新的严重挑战。
这一时期,国际形势出现了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局面,苏联开始推行霸权主义的政策与中国关系急剧恶化。
③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美苏争夺出现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
④进入20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在总体上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⑤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格局被打破,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⑥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得到改善,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影响进一步扩大,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努力构建和谐世界,从而有力的维护我国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
b.现状和特点
首先,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以及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周边安全环境在我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①从政治上看,周边是我国维护主权权益、发挥国际作用的首要依托。
②从经济上看,周边是我国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
③从安全上看,周边是我国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和睦的直接外部屏障。
(2)发展趋势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①少数国家炒作“中国威胁”论,机枪对我国的战略防范与牵制
②中日之间存在的一系列的矛盾和斗争;
③台海局势出现重大积极变化,但反“台独”斗争依然严峻、复杂;
④周边地区恐怖主义日益猖獗,对我国的威胁增大;
⑤我国南海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存在严峻复杂的挑战。
(3)我国安全政策
安全观:坚持倡导和践行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的国家安全观。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
一、军事高技术概述(定义)
(1)军事高技术的概念与分类
a.概念:人们把应用于军事领域或从军事领域直接产生的高技术称为军事高技术
b.分类:军事高技术的分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支撑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共性基础技术;二是直接应用于武器装备并使之具有特定功能的应用技术。
(2)军事高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人类的活动空间将进一步拓展,军事高技术空前发展,且在诸多领域分头并进。
据科学家们预测,21世纪将是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纳米技术的时代。
(3)军事高科技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a. 高技术武器装备将明显改变现代战场与作战行动;
b. 高技术武器装备将强制性的引起作战方式的变革;
c. 作战指挥体系将“扁平网络化”。
二、高技术的军事应用
(1)精确制导技术
a.基本概念
精确制导技术指以高性能光电探测器为基础,采用目标识别、成像跟踪、相关跟踪等新办法,控制和导引武器准确的命中目标的技术。
b.类型
①自主式制导
②遥控式制导
③寻的式制导
④卫星定位制导
⑤复合式制导
c.应用(“精确制导武器”定义)
①精确制导武器定义:人们通常把直接命中概率超过50%以上的武器称为精确制导武器。
②应用方面:导弹;精确制导弹药;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制导地雷;制导鱼雷。
(2)伪装与隐身技术
a.概念:
①所谓伪装,是指为欺骗或迷惑敌方所采取的各种隐蔽措施。
②隐身技术,又称为是隐形技术或“低可探测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技术,是传统伪装技术走向高技术化的发展和延伸。
b.分类:
①军事伪装的分类:
第一种是按照运用的范围来分类
第二种是按照所要对付的观察器材来分类
②军事隐身技术的分类
雷达隐身技术;红外隐身技术;电子隐身技术;可见光隐身技术;声波隐身技术;
c.伪装和隐身技术对现代化作战的影响:
①伪装对现代作战的影响:
一是伪装是对付敌人侦察的最主要手段;
二是伪装是现代战争中强有力的防御“盾牌”。
②隐身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
一是隐身武器装备突防能力的提高,使战争的突然性进一步增大。
二是隐身技术对侦察探测及防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隐身技术使侦察与反侦察更加激烈。
(3)侦察监视技术
a.基本概念:
侦察监视技术是指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用的重要保障。
b.现代战争中的侦察监视系统:
①可见光侦察
②红外侦察
③雷达侦察
④电子侦察
⑤多光谱侦察
⑥声学侦察
c.对现代作战的影响
①扩大了作战空间;
②改善了信息获取手段;
③增强了作战指挥的时效性,提高了指挥质量;
④促进了反侦察技术的发展。
c.发展趋势:
①空间上的立体化
②速度上的实时化
③手段上的综合化
④侦察监视与攻击系统一体化
⑤提高侦察监视系统的生存能力
(4)电子对抗技术(“第四维战争”)
a.基本概念(电子对抗含义)
电子对抗是指军事上为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系统)的使用效能,保护己方电子设备(系统)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行动的统称。
电子对抗是现代战争中的一种重要的作战手段,又称电子战、电子斗争。
b.现代战争中的电子对抗手段
①通信对抗:无线电通信侦察;无线电通信干扰;
②雷达对抗:雷达侦察;雷达干扰;
发辐射摧毁:反辐射摧毁是用反辐射武器对敌方的雷达等电子设备实施火力摧毁,使其无法工作的一种最彻底的电子进攻措施。
③光电对抗:光电侦察;光电干扰
④水声对抗
d.电子战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①反侦察难度进一步加大
②作战手段得到全面创新
③整体作战能力得到质的提高
④作战样式出现质的飞跃
(5)航天技术
a.航天技术的基本概念
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或宇航技术,是由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和地面测监技术构成的高度综合性技术。
军事航天技术是通过将无人或载人航天器送入太空,达到开发和利用太空的军事目的,用以完成侦察、通信、监测、导航、定位、测绘和气象测报等各种军事航天任务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b.航天技术的组成
①运载器技术
②航天器技术
③地面测控技术
c.航天器的军事应用
①卫星系统: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气象卫星;
②天基武器系统:反卫星卫星;反卫星导弹;各种天基定向能武器;
③载人航天器: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空天飞机;
(6)指挥信息系统(实质)
a.基本概念
指挥信息系统,是在军队指挥机构中,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收集与处理军事指挥、控制所需的信息,并能为各级指挥员提供战场军事情报的应用系统。
指挥系统在西方发达国家称之为C4ISR系统,即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监视、侦察系统的简称。
b.组成
①“神经中枢”——指挥系统
②“手脚”——控制系统
③“神经脉络”——通信系统
④“大脑”——电子计算机系统
⑤“耳目”——情报、监视、侦察系统
c.在现代战争的应用
①收集情报
②传递情报
③处理情报
④显示情报
⑤定下决心
⑥实施指挥
(7)新概念武器
a.定向能武器:所谓的定向能武器,是指利用沿一定方向发射与传播的高能射束攻击目标的一类新型兵器,又称射束武器或能束武器。
激光武器:激光武器是利用激光束的能量直接攻击和杀伤目标的一种定向能武器。
b.动能武器:是指发射的弹头速度达五倍音速以上,利用弹头的巨大动能直接摧毁目标的武器。
c.声波武器:即各种声波和声音(包括超声、次声、噪声)发生装置,这些装置可以产生并发射极低或极高频率的高功率声束,使人丧失意识、失去能力,在极近的距离内甚至破坏内脏器官。
d.基因武器:基因武器也叫DNA武器或遗传工程武器,是指运用遗传工程技术,
通过基因重组,在一些致病细菌或病毒中植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或者在一些本来不会致病的微生物体内植入致病基因,从而培育出新的抗药性很强的的致病细菌,使它能对特定遗传型的人种产生致病作用。
e.计算机病毒武器:计算机病毒武器是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一种新型“软杀伤”武器。
它由计算机病毒和把这些病毒“投掷”到敌方武器系统中的计算机上的电子设备所组成。
f.智能武器:智能武器装备,是一种可不用人直接操作便能自行完成特定任务的武器设备的统称。
三、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
(1)新军事变革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a.新军事变革的概念:
所谓新军事变革是指在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的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并得到广泛应用,从而引起军事领域武器装备、军事理论和组织体制等一系列的根本变革,导致彻底改变战争形态和军队建设模式的一场革命。
b.新军事变革的主要特征:
①武器装备智能化
②编制体制精干化
③指挥控制自动化
④作战空间多维化
⑤作战样式体系化
(2)高技术与军事领域的革命性变化
a.高技术的发展运用是新军事变革的直接动力
b.新军事变革必将实现军事高科技的跨时代跃升
(3)世界新军事变革在不平衡中发展
a.第一类是美国
b.第二类是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
c.第三类是俄罗斯
d.第四类是广大发展中国家
(4)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a.始终坚持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军事变革
b.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谋划军事变革
c.始终坚持以开拓精神推动军事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