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的“五个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镇化的“五个特征”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城镇化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近年来,它有“五个特征”:第一,我国城镇化率,2007年达到了44.9% 。这说明中国还有55.1%的农业人口存在。从人口总量来看,农村人口大致还有7.3亿,相当于美国全国人口的2.4倍(美国全国人口是3亿),这个量很大。中国今天存在一定的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大部分是在农村,农业生产力虽然比过去有了很大进步,可是与发达国家比,还是比较落后。所以,中国所谓的“三农”问题——“农民、农业、农村”,多年来始终是中央领导心头一个最大的问题,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第二,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大量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流向大城市,特别是沿海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每年有1亿多的人口流向大城市,其中一小部分留在城市长居,而大部分到了年终又回到了农村,第二年初再流向城市,这些流动性的人口大概有1亿左右。而它的流向,绝大部分是流向大城市,或者说成了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后备军”。为什么我们城镇化发展速度很快?每年平均要增长1个多百分点,主要的增长因素是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

第三,近年来大城市,包括特大城市,人口增长快于中小城市。中国现在的大城市,甚至包括所谓的“巨型城市”,都在不断地增长。这个现象是一个好现象。一个国家的“巨型城市”是国家核心竞争力比较集中的体现,中国今后要在世界上崛起,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是要靠这些“巨型城市”。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小城镇是一个国家整个城镇体系的基础,特别是中国。所以,如果一个国家只有“巨型城市”的发展,而小城镇、包括小城市萎缩,这样的城镇体系是不可持续的。

中国现在的小城镇,大体包括这样几个部分:建制的城镇,现在大致有1.9万个,还有1.5万多个乡镇,这两类加起来3.4万个左右;另外,还有村庄大约264万多个,这组数字构成了我们现在的城镇体系,它的“高端”是特大城市、“巨型城市”,而它的基础和基底是这些小城镇,包括村。所以,如果一个国家只有大城市、“巨型城市”的发达,而没有小城镇的发展和支撑,这样一种城镇体系,或者这样一种城镇化应该是畸形的,不是健康可持续的。

第四,小城镇的职能和形态是非常多样的。我们的小城镇可以加工业为主,也可以商贸为主,还可以风景旅游为主,也可以休闲娱乐为主,特别是现在大城市周围的所谓“农家乐”发展很快。这是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服务的小城镇,也有以交通运输为主的等等,还有其它,非常多样。这些都因小城镇本身的资源、条件而异,但是也依赖于群众(包括农民)的创造(如“农家乐”)。

第五,一部分中等规模的城市(50万人口以下),小城市(10-20万人口),资源型工矿城市等,由于产业发展和转型的滞后,尚未完全摆脱“无奈”的境地。

“农业城镇”概念的“四个特点”

在“第二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召开之际,我提出一个新概念——“农业城镇”,供大家探讨。自古以来,包括世界各国,城镇与农业联系不大,城镇似乎就跟工业、商业、服务业等等相联系。但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概念?把城镇和农业联系起来?或者说,“农业城镇”的特点是什么?我初步考虑有四点:

1.从地区来看,“农业城镇”的发展是在农业地区,而中国的农业地区地域非常广大,所以发展前景广阔。

2.从职能来看,“农业城镇”是以农业和它的产业链作为主要职能。比如农业生产、农产品的生产、包括农产品的加工、或者它的初加工、甚至于也可以做到精加工;农产品的运输,实际上也是物流、销售等等,这些都是农产品产业链的下游,其实还有农业生产的上游等。农业如果用传统的观念,是小农经济,小农式的生产。但是作为一种产业来考虑的话,它就是一个非常长的产业链,一点不亚于某些加工工业。

3.从建设来看,“农业城镇”是由农民来投资、融资或者用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开发建设。中国已经出现过一种所谓“农民城市”,比如上世纪80年代,在浙江温州地区出现的,号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农民城”的龙岗。它本来不是一个城镇,后来农民通过自己的力量建设了一个“龙岗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颇具规模。因为农民有这种需要,所以,他们就解放了思想。这个城镇是由农业和初级加工业发展起来的,后来有了工业、商业、贸易、服务等等。20多年来经历了三个阶段,规模已达15万人。其实,在中国还有一些象龙岗这样的“农民城”。“农业城镇”的好处首先是可以截留和吸纳一部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避免大量地流向大城市。因为大城市的劳力需求和容纳能力也是有限度的(预计2009年沿海大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可能会减少)。如果中国的城镇化,今后仍然继续像以前若干年那样,大部分依赖农民流向大城市这样一种唯一的路径,问题将会很多。

4.从管理来看,“农业城镇”可以由农民用自己的力量来开发建设,用农民自己创造的一些方式来进行管理。也许它不被看作是“正规的”城市,但它比较适合农业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新型城镇,而且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它可以在某些管理上、制度上有所创新,甚至可以运用更加比较民主的、自治的方式进行城镇的管理,做出一些有益的尝试。

“农业城镇”建设上的“两个特色”

1.地方特色。“农业城镇”要比较地方化,甚至于乡土化,它不同于我们现在的大中城市,也不同于现在的很多小城市。它甚至于在房屋建筑上可以就地取材,少用大城市所使用的一些建筑材料,这都是可以做得到的。

2.尺度特色。“农业城镇”是小城镇。因此应该保持小的尺度,小城镇的尺度,应避免我们现在有一些小城镇追求大城市尺度的倾向:虽然它本身规模小,可是总是想要建得像大城市一样;或者说“小孩穿大人衣服”。小城镇保持比较小的尺度,建设成本低,包括建筑以低层、多层为主,不建高层建筑,更多一点地方的风格和色彩,更多一点乡土的气息。基础设施(水、电、路等)应该齐全,还要节能;镇容整洁,朴实无华。

最近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汶川地震后“北川新城”的规划设计时讲:你们将来建的‘北川新城’,是一个小城镇,应该体现“安全、繁荣、宜居、特色、文明、和谐”。这几点对“农业城镇”是完全适用的。

所谓“繁荣”,不是灯红酒绿,而是充分地就业,小城镇里住的居民人人有工作做,人人有收入,有钱可赚;所谓“宜居”,就是适合于居住;所谓“和谐”,就是农村地区建小城镇,规模比较小,不打乱原来农村社区的结构。

能做到社会和谐,再加上很好的管理,这可能是一种理想。具体的困难和问题一定会很多。关键首先在于要有无私无畏的“带头人”,带领群众一起干。“农业城镇”。无非是想突出它应该更贴近农民,更贴近农村,更有利于吸引一部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到这样一些小城镇里去,从而避免大城市不断地扩大。今年以来中央出台一系列新的农业政策,包括土地、市场、资金等方面,都有利于“农业城镇”的发展。

关于“农业城镇”,在2004年国家中长期科研规划战略研究的时候,在“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专题上,我就提出过“农业城镇”这个概念,而且放在研究报告的初稿里面,很多专家表示很同意、很赞赏这样一种设想。可惜前一阶段大家眼睛都向着大城市,看着大城市。当然,大城市很重要,应该关注,可是现在也应该关注一下农村地区了,对这种“农业城镇”,对小城镇也该重视起来了,第二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以小城镇为主题之一,我以为是很有意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