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会期历史由来与发展
关于四川平乐古镇导游词
![关于四川平乐古镇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5d31488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ca.png)
关于四川平乐古镇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四川平乐古镇!我将带着大家一起领略这座千年古镇的魅力与历史。
请大家配合游览,不要迷路,我们有专门的志愿者为您解答问题和提供帮助。
现在,让我们一起踏上平乐古镇的历史之旅吧!一、古镇概况平乐古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郊区,距离市区大约30分钟的车程。
平乐古镇始建于唐至清朝时期,经过千年沧桑,今天的平乐依旧保留着古镇的独特韵味。
平乐是一座兼具水乡与山水之美的小镇,它依山傍水,风景优美,被誉为“成都的后花园”。
二、古镇特色1.古街巷游客们可以先来到平乐古镇的古街巷,这里有着浓郁的古韵和民俗风情。
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光,感受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
古街巷保留了清代建筑风格,有着独特的青石板街道和精美的木雕窗户。
街道两旁的店铺里,可以购买到传统的手工艺品、特色小吃和当地特产。
2.古桥平乐古镇有数座古桥,最有名的是“慢生桥”,它是全国唯一一个修建在水上的望楼桥,以其独特的造型和设计风格而闻名。
这座桥悬于水面之上,形如一艘巨大的船只,经过千年风霜依然屹立不倒,是平乐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3.古民居在平乐古镇,您可以欣赏到许多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筑。
这些古民居是以木结构为主体,精美的雕花装饰和红墙瓦顶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黄岗堡”,这是一座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大院子,院内的建筑结构独特,是了解四川古代富贵人家生活的好去处。
三、古镇文化1.巴蜀文化平乐古镇是巴蜀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它是四川地区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巴蜀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巴蜀文明国家”命名的巴蜀古国为中心,影响了长江流域的诸多民族。
在古镇的博物馆里,您可以了解巴蜀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色。
2.川剧文化川剧是中国著名的地方戏曲之一,平乐古镇是川剧的发源地之一。
这里的人们较长寿,晚年健康活泼,其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喜欢唱川剧。
在古镇的川剧院里,您可以欣赏到正宗的川剧演出,感受川剧的独特魅力。
略论平乐的西瓯文化遗存
![略论平乐的西瓯文化遗存](https://img.taocdn.com/s3/m/a2e6f3a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0.png)
略论平乐的西瓯文化遗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平乐,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境内,是中国唯一维持至今的县级行政单位。
平乐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里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存,其中最为特殊的就是西瓯文化遗存。
西瓯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组成部分,它产生于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早期,发展于距今约4000-2000年前的青铜时代晚期。
西瓯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和鲜明的地域特色而闻名于世。
平乐县作为西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保存了大量的西瓯文化遗存,这些遗存丰富而珍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和了解西瓯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历史价值。
在平乐县境内发现的西瓯文化遗存主要包括遗址、陶器、青铜器、玉器、石器、人骨和动物骨骼等。
这些遗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平乐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社会结构、艺术水平和科技水平等方面的信息,对研究古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在平乐县境内发现的西瓯文化遗址主要有平乐遗址、七都遗址等。
平乐遗址是一处大型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被誉为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聚落遗址之一。
平乐遗址发现了大量的陶器、石器、人类和动物骨骼等,这些文物的发现为研究古代平乐人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七都遗址是一处青铜时代晚期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等,这些文物的发现为研究古代平乐人的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除了遗址,平乐县境内还出土了大量的西瓯文化陶器、青铜器和玉器等。
这些文物的数量之多、品质之优、种类之繁多,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证据。
西瓯文化陶器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既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被称为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瑰宝。
西瓯文化青铜器和玉器也在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玉器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在工艺技术上表现出色,而且在艺术造型上也表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
成都平乐古镇介绍
![成都平乐古镇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579c8d03186bceb19e8bbc7.png)
成都平乐古镇介绍平乐古镇位于成都市西南93公里、邛崃市西南18公里处,东接临邛、成都,西连雅安、康藏,与水口、油榨、孔明、临济、道佐、火井等镇乡毗邻,素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美誉。
古镇历史平乐古镇,古称“平落”,史前蜀王开明氏时期,平落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即因修水利、兴农桑而起聚落而得名。
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蔡·蒙履平,和夷底绩。
”将穿镇而过的白沫江用飞沙堰分为“内江”、“外江”,形成一江分三水的独特格局。
到公元前150年西汉时期就已形成集镇,迄今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
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火井县治设在平落达二百多年之久,元代后属邛州直隶州,民国29年(公元1940年)建置平落乡,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此名。
1950年镇、乡分置,1983年4月撤乡建镇,称平落镇,实行镇管村体制,1993年3月更名为平乐镇,2004年9月,邛崃市实施区划调整,撤消紧邻平乐的下坝乡建制,将原下坝乡行政区域并入平乐镇,统称平乐镇。
平乐地处四川省成都市所辖邛崃市西南部,是邛崃市辖最大的建制镇,素有“一平、二固、三夹关”之美誉。
平乐全镇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其中集镇区面积1.28平方公里,古镇区有明清时期建筑面积达23.54万平方米,保存完好程度达85%。
平乐古镇历史悠久,人文鼎蔚,青山层叠,竹树繁茂。
发源于省级风景旅游区天台山玉宵峰的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经古镇,碧水萦绕,鸥鸟出没,四季风景如画。
白沫江两岸古木参天,众多树龄上千年的榕树,远远望去如云盖地。
老榕树、白沫江、沿江而建的吊脚、青石铺成的街道,一望无涯的竹海,千百年来共同培育了古镇人田园诗般的山水情怀,涵养着古镇天然清新的乡土文化。
平乐之神奇,弹丸之地演绎了中国丰厚而灿烂的历史文明。
南方丝绸之路上,似乎还回响着驮运丝绸的马队清脆的马蹄声、铜铃声;古川南蜀道里,似乎还飞扬着诸葛亮率大军西征和七擒孟获的猎猎军旗;神秘幽深的李家大院,似乎还传诵着“天下第一圃”的进贡佳话;石板市井之间,似乎还传承着司马文君的浪漫爱情;竹海掩映中的金华山,似乎还讲述着“三教合一”的神话;青山碧水的芦沟幽谷,似乎还彰显着蔡伦后裔的聪明智慧……基本情况平乐镇辖6个社区和21个行政村、189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3.2万人(其中集镇区0.93万人)。
平乐县
![平乐县](https://img.taocdn.com/s3/m/1dbd37a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e.png)
平乐县平乐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南部,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和优美自然风光的地方。
本文将介绍平乐县的历史沿革、风景名胜以及特色文化等方面。
历史沿革:平乐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早在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这里就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
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平乐县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理、人文和历史特色。
在唐朝时期,平乐县成为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当时的平乐县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了贸易集散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在明清时期,平乐县发展成为桂林地区一个文化繁荣的地方。
当时的文人墨客们纷纷聚集于此,创作了众多优秀的诗词和文学作品,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而平乐县也因此成为了“桂林书院之乡”的美誉。
风景名胜:平乐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无疑是刘三姐景区。
刘三姐景区位于平乐县境内,这是一个集民俗风情、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景区内有刘三姐纪念馆、刘三姐故居等历史遗迹,展示了平乐县的优美风光和丰富文化。
另外,平乐县还有许多其他的自然景观,如神仙岩、融山、水月洞等,都各具特色。
神仙岩是一个山水合一的景点,山上的寺庙和溪流相映成趣,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而融山和水月洞则是一个以石头为特色的景区,有着独特的地质和自然景观。
特色文化:平乐县不仅有着美丽的风景,还有独特的文化。
这里的人们秉承着传统的壮族文化和岭南文化,保留了许多传统的习俗和民俗活动。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刘三姐文化。
刘三姐是平乐县的一个传奇人物,她是一位民间歌手,以其动人的歌声和故事而闻名。
刘三姐的故事被后人流传下来,而平乐县也因此被誉为“刘三姐故乡”。
每年的刘三姐文化艺术节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前来观赏和参与。
此外,平乐县还有丰富多样的民间工艺品和美食,如融山红糖、刘三姐酸汤鱼等都是非常有特色的。
总结:平乐县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和优美自然风光的地方。
略论平乐的西瓯文化遗存
![略论平乐的西瓯文化遗存](https://img.taocdn.com/s3/m/d1e1daa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4.png)
略论平乐的西瓯文化遗存平乐的西瓯文化遗存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西瓯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遗存在平乐得以充分展现和传承。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文化特色、遗存现状及保护传承等方面略论平乐的西瓯文化遗存。
一、历史渊源西瓯文化是指距今约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在浙江中部地区形成的一种文化,它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支。
西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国家建设密切相关。
其形成地区横跨今天的金华、义乌、永康、武义等地,这片土地上留存着大量的文化遗迹,充分展现了古代西瓯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平乐作为西瓯文化发源地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这里的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展现了古代西瓯文明的璀璨光辉。
在这里可以找到大量的古代建筑、器物、文字等遗物,这些遗存生动地展现了古代西瓯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对于研究西瓯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二、文化特色西瓯文化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之一。
在平乐的西瓯文化遗存中,可以发现其独特的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制度和政治文化:西瓯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区域性强国的发源地,其社会制度和政治文化相对独立,对于当时的政治变革和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平乐的西瓯文化遗存中可以发现大量的古代王国遗迹和政治文化遗物,这些遗存生动地反映了古代西瓯人民的政治制度和文化风貌。
2. 经济生活和民俗习惯:西瓯地区是一个农耕文化的发源地,其经济生活和民俗习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在平乐的西瓯文化遗存中可以发现大量的农耕工具、生产工艺品等遗物,这些遗存生动地展现了古代西瓯人民的农耕生活和民俗习惯。
三、遗存现状平乐的西瓯文化遗存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古代城址、墓葬、文物器物等。
这些遗存在历史上曾经历过风雨飘摇,但得益于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保护传承,目前保护较为完好,呈现出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
精选四川平乐古镇导游词
![精选四川平乐古镇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4f383bf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d.png)
精选四川平乐古镇导游词四川平乐古镇,是一座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平武县的古镇,被誉为“水乡明珠,历史名城”。
在中国传统的水乡文化中,平乐古镇是一座标志性的存在,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天然风貌享有盛名。
在这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镇,游客们可以体验到淳朴的乡村风情,感受到那种古今交替、文化传承的魅力。
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一同领略四川平乐古镇的风光、历史与传统。
一、历史文化平乐古镇始建于唐朝晚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该镇是最早开发的农业生产区之一,盛产小麦、秫米、黄豆、棉花等农作物。
在南方水乡地区经济发展较早的时期,平乐古镇为全国著名的商贸集市,拥有“东倒西歪、南北蜘蛛网”之称。
其客家文化、民俗文化、水乡文化及历史渊源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批文化爱好者及游客前来参观和探访。
二、人文景观(一)古建筑平乐古镇拥有丰富的古建筑,包括明清古民居、古桥、古塔、古庙等。
优美的拱桥、龙王庙、通衢街、状元洞、古场牙等文化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二)古街巷平乐古镇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居巷、棕松巷、窑街、传生巷等众多古色古香的街巷,这些具有浓厚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长街小巷,充分展现了古镇的传统文化与民俗风情,尤其是夜晚里灯光照亮下的古街巷,更是美不胜收。
(三)水乡风光平乐古镇是一座水乡古镇,这里有许多人工疏浚的小溪河、古桥梁、明清式建筑、翠竹掩映、碧水荡漾,让人们沉醉在这样的古雅之中。
三、自然风光平乐古镇是西南地区的一处山地地貌景观,占地面积大约3.2万亩,是一座充满生机、充满野趣的“天然野生动物保护区”,这里还有着华丽的山水画卷、壮观的峡谷、迷人的农田风光等,是爱好自然风光的游客热爱之地。
四、美食文化平乐古镇和大多数的古镇一样,拥有独特的美食文化,这里的特产有腊肉、腌鸭、蛇酒等等,尤其是其“八宝火锅”、菜豆腐、串烤等美味可口,让游客们大快朵颐,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美食享受。
五、总结四川平乐古镇,融合了历史文化、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和美食文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沉淀跨越千年的文化魅力,是游客们不容错过的美丽之地。
略论平乐的西瓯文化遗存
![略论平乐的西瓯文化遗存](https://img.taocdn.com/s3/m/24fdea2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42.png)
略论平乐的西瓯文化遗存平乐,古称界川,素有“世界因平,和谐则乐”之美誉。
作为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的一个古老县级市,平乐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是一个充满着丰富文化遗存的地方。
以西瓯文化遗存最为著名。
西瓯文化是温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本文将略论平乐的西瓯文化遗存,探讨其特点、价值以及保护和传承的意义。
一、西瓯文化概述西瓯文化是指浙江省温州地区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形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西瓯文化的代表遗址有荣威洞、石鼓岩、凤凰山等,这些遗址中出土的大量文物,如陶器、玉器、青铜器等,都反映了古代温州地区丰富的文化底蕴。
西瓯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温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二、平乐的西瓯文化遗存平乐作为温州地区的一个古老县级市,自然也有着丰富的西瓯文化遗存。
在平乐境内,有数十处西瓯文化遗址分布其间,如划龙山、曹家垅、大坂头等,这些遗址中出土的文物丰富多样,反映了古代温州地区的生产、生活和信仰等方面的情况。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高田遗址,这个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聚落遗址出土了大量磨制石器、陶器、玉器、青铜器等文物,其中大型的玉璧、玉琮等尤为珍贵。
平乐的西瓯文化遗存不仅仅是指这些遗址和出土的文物,还包括了当地的传统建筑、民俗文化等方面。
在平乐古城,现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传统建筑,其中不乏具有西瓯文化特色的建筑,如文庙、关帝庙等。
平乐还传承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平乐龙船、平乐腰鼓等,这些都是西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温州地区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西瓯文化遗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从出土的文物来看,西瓯文化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具有特殊的工艺风格和艺术特点,其中的玉器和青铜器尤为精美,展现了古代温州地区高超的工艺水平和丰富多彩的审美情趣。
西瓯文化的建筑遗存和民俗文化也展现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如古城内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表演等,都具有浓厚的西瓯文化气息。
谈南方丝绸之路上平乐古镇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谈南方丝绸之路上平乐古镇文化旅游产品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7837af66ad02de80d4d840b6.png)
谈南方丝绸之路上平乐古镇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作者:任珏奕任磊来源:《神州·上旬刊》2017年第07期摘要:平乐古镇作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具有典型特色的景点,他的开发有着和其他地方相同的地方也有着许多的不同。
如今的平乐古镇作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旅游开发的成功与否对整个丝绸之路的旅游开发也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关系着丝绸之路上其他类似古镇的旅游开发。
本文从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入手,提出了古镇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南方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开发;平乐古镇1 平乐古镇概述平乐古镇位于成都市西南93公里、邛崃市西南18公里处,东接临邛、成都,西连雅安、康藏,与水口、油榨、孔明、临济、道佐、火井等镇乡毗邻,是邛崃市辖最大的建制镇,素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美誉。
平乐全镇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其中集镇区面积1.28平方公里。
古镇区有明清时期建筑面积达23.54万平方米,保存完好程度达85%。
平乐古镇,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第一站,其地理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平乐古镇地处四川省成都市所辖邛崃市西南部,当时的川渝地区商旅团队,无一不是把平乐作为一个必须的起点站。
各地商旅在这里汇聚,准备充分之后从这里开始启程,去到遥远的西方,去到充满着商机的地区和国度。
如今,对于平乐的文化旅游开发,也只是一个开始,一个起点,等待我们的是无限的机遇和无尽的挑战。
2 平乐古镇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2.1 平乐古镇文化旅游开发思路平乐古镇作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具有典型特色的景点,他的开发有着和其他地方相同的地方也有着许多的不同。
南方丝绸之路经过的许多村镇都是比较偏僻的,其交通条件比较落后、经济实力比较弱小和政府的管理能力以及招商能力比较滞后,都这对线上的景点来说既是优势也是劣势。
也因为这滞后的原因,比较有开发的价值的是景点的人文和许多古老的东西都得以保留下来,对当今这些在大城市的沉重压力下生活太久的人们来说,宁静、美丽、古老而又有着一些文化底蕴的地方将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然后另一方面,丝绸之路的线路是比较偏僻的,这也预示着落后的交通将给景区的可进入性带来相当大的挑战,怎么解决景区的可进入性问题就成了景区旅游开发最棘手的问题。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区导游词(六篇)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区导游词(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98fcb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8.png)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区导游词平乐的秦汉驿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也是古代商贸交易之要道。
考古学家认定的中国第一条丝绸之路——灵关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从平乐古镇经由此道继续通向南方。
而此段遗址因位于骑龙山的原始树林中,虽经历了千百年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但尚能保存着平乐镇较为完整的这一段。
长约____公里,路面横广约____米、呈鱼脊形。
中央用平顶大河卵石砌成一条笔直的中心线,两旁鳞次栉比地用河卵石铺砌路面,十分牢固,驿道两旁筑有墙垣,犹如秦汉以来的“甬道”。
秦汉驿道两旁的墙垣,将大路夹在中间,和秦汉时代“甬道”的规模构制完全一致。
驿道两边的墙垣用河卵石垒砌,道高1.4m,墙垣原为防止敌人抄掠运输物资而设。
从筑路史的发展来看,墙垣又起着养路如排水抵挡塌方的功用,显示出了当时设计施工者的智慧与匠心,是平乐古镇路文化最集中体现。
古镇花楸堰地区素有“贡茶之乡”的美誉,是崃山产茶十八堡之首的第一堡,这里山不高而云雾缭绕,土不肥而雨露滋润,风不吹而爽气袭人,所产茶叶荧郁青翠,百花隆隐,故名花楸。
花楸贡茶工艺考究,因袭传统,均为本地农夫手工精制而成。
史载,邛州知府刘建国携花楸茶叶入朝进贡,康熙在品评各地进贡茶叶后,赞誉花楸茶为“天下第一圃”,花楸贡茶由此而得名。
年轮更迭,岁月如梭,百年花楸依然保持着原始生态的自然风貌,近____亩古茶园,树龄均及百年之久。
无论时空穿梭变换,花楸茶清香甘爽,回味悠长的独特风韵经年不变。
四川平乐古镇风景区导游词(二)平乐宗教文化氛围极为浓郁,其庙宇之多:古时有天宫寺、观音院、万寿寺、七佛寺、雷音寺、城隍庙、川王庙、王爷庙、禹王庙、江西馆等,现存的金华山天官寺唐代摩崖大佛,宝像庄严,栩栩如生,摩崖造像中的“天马行空”在全国也仅存两幅,堪称精品。
位于镇东闫镇子的唐代观音院是邛州南路第一大寺,历来香火旺盛,朝拜者众多,经过重修后焕然一新,极具佛教文化氛围。
造型逼真的铜雕观音(中国铜雕精品)和观音的三十三种化身即著名的千手观音、净瓶观音、骑龙观音、骑虎观音等栩栩如生。
四川平乐古镇导游词讲解
![四川平乐古镇导游词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93ab6b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6.png)
四川平乐古镇导游词讲解四川平乐古镇是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南部的一座古镇,距离市中心约30公里。
这座古镇建于明代,历史悠久,是四川省内具有特色的古民居建筑聚集地之一。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四川平乐古镇的导游词,带您了解这座古镇的历史、文化和风貌。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四川平乐古镇。
我是大家的导游,将为大家带来这次的导游讲解。
现在,请大家一起进入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古镇,感受四川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古镇简介四川平乐古镇建于明代,是一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镇,位于成都市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这座古镇保存了大量的明代、清代的古建筑,是四川省内典型的古民居建筑聚集地之一。
二、古镇特色1. 四川传统建筑平乐古镇保存了大量的传统四川建筑,这些古建筑都是以石、木为主要材料,结构巧妙,构造精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川菜餐厅,我们可以一边品尝传统川菜,一边欣赏精美的古建筑。
2. 四川传统手工艺品平乐古镇以木雕、剪纸、刺绣等手工制品闻名于世。
这些制品精美绝伦,工艺精湛。
大家在古镇的小店中可以购买到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作为留念或送给亲友都是很好的选择。
3. 四川传统民俗文化平乐古镇是四川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这里还保存了很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如龙船竞渡、京剧表演等。
在逛古镇的时候,您可以欣赏到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彩表演,增加您的旅行乐趣。
三、游览路线现在,我们开始进入平乐古镇的游览路线。
首先,我们来到古镇的入口处,这里有一块古镇的介绍牌,上面详细介绍了古镇的历史和特色。
1. 古镇入口这里是古镇的入口,入口处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上面刻有“平乐古镇”四个大字。
这座牌坊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游客们拍照留念的热门景点。
2. 古镇街道进入古镇后,我们来到了主街道。
这条街道两旁都是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这些建筑大多数是二层木结构,风格独特。
沿街而行,您可以欣赏到传统四川建筑的独特魅力。
3. 古镇商业区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古镇的商业区。
平乐古镇:川西平原上的“九古”风华
![平乐古镇:川西平原上的“九古”风华](https://img.taocdn.com/s3/m/92969bfb7cd184254a353572.png)
平乐古镇:川西平原上的“九古”风华作者:冯艾琳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9年第4期平乐古镇位于成都市西南93公里、邛崃市西南18公里处,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镇。
古镇素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美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青山层叠,竹树繁茂。
发源于天台山玉宵峰的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经古镇,碧水萦绕,鸥鸟出没,四季风景如画。
白沫江两岸古木参天,众多树龄上千年的榕树,远远望去如云盖地。
沿江而建的吊脚、青石铺成的街道、一望无涯的竹海千百年来共同培育了古镇人田园诗般的山水情怀,涵养着平乐古镇天然清新的乡土文化。
早在公元前150年,这个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就因修水利、兴农桑而形成集镇,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时至今日,平乐古镇被人们誉为“秦汉古镇、川西水乡”。
平乐古镇古称“平落”,因四川话“落”与“乐”的字音相近,平乐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与古镇自然而和谐的环境相结合,“平安快乐”自然就成了古镇名称的意义所在。
平乐古镇以“古”为特色,素有“平乐九古”之称。
古街、古寺、古桥、古道、古堰、古坊、古树、古歌、古风构成了古镇的“九古”风华。
古镇最为出名的古迹之一“乐善古桥”坐落于乐善街的尽头。
距今已有140多年历史。
七年采石,三年建桥,百年风雨,留给后人无数佳话。
平乐古镇物产丰饶,人文鼎盛,雅俗共赏。
老街小巷星罗棋布,古今文化融会贯通。
岁月划过的痕迹随处可见,似乎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故事。
行走期间,不但能真切领略川西民居的种种风情,仿佛自己的身心也沉浸在小镇悠远的历史中,感受到了那种久违的古韵和恬静。
平乐古镇,以它“九古”风华的遗韵,展示着隽永绵长的千年历史。
(冯艾琳)。
平乐古镇
![平乐古镇](https://img.taocdn.com/s3/m/cbcd1415cc7931b765ce15bd.png)
历史文化平乐古镇历史悠久,人文鼎蔚,青山层叠,竹树繁茂。
发源于天台山的白沫江流经古镇,碧水萦绕,鸥鸟出没,四季风景如画。
白沫江两岸古木参天,众多树龄上千年的榕树,远远望去如云盖地。
沿江而建的吊脚楼,青石铺成的街道,一望无涯的竹海,千百年来孕育了平乐人田园诗般的山水情怀,涵养着古镇天然清新的乡土文化。
平乐古称“平落”,1993年正式将之改成“平乐”,取其“平安快乐”之意。
公元前150年的汉景帝时期,这里就已形成了集镇,迄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如今,平乐已经成功申报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城镇”等,同时被评为“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和“成都市十佳景区”之一。
平乐古镇规模不小,共有大小街道33条,大多为东西向排列,另有几条南北长街将所有街道串联起来。
清石铺就的小街古老而雅致,洋溢着古老淳朴的川西风情。
依江而建平乐曾是古川南蜀道的水陆要津和物资集散之地,以舟车骡马交换货物,而承载水路运输的是穿镇而过的白沫江。
白沫江发源于天台山玉宵峰,江水自西南流向东北,汇入南河最后流入长江。
白沫江是重要的水运通道,将山区特有的物产如纸、铁器、竹编等运往成都和更远的地方,是川西南的重要水陆码头,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
只是现今的白沫江水量已少,加上公路交通日渐发展,它已经不再有航运上的功能。
平乐古镇依白沫江而建,江面并不大,水势缓缓,如果非有竹筏划行于上,似乎根本感觉不到水在流动,33条古街沿白沫江东西排列,明清风格建筑,鳞次栉比,高低错落,顿感几许古朴。
两岸十三株尽显沧桑、虬曲的古老榕树,在历经千年的风霜雨雪之后,却依然的生机盎然。
硕大的树冠,枝繁叶茂,与青青的竹子交相辉映,为沿河景观增添了色彩。
沿江树下为一排排竹椅茶座,供游客喝茶,打牌,聊天,突出了川西古镇注重生活休闲的气质。
古镇于“镇江坊”处建“兴乐桥”,是为渡江主要通道。
同时古镇河滨还有很多景观桥,是仿制的中国古代四大名桥:赵州桥、玉带桥、安平桥、霁虹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景观节点。
行走丨邛崃行之平乐古镇
![行走丨邛崃行之平乐古镇](https://img.taocdn.com/s3/m/f5636ea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1.png)
行走丨邛崃行之平乐古镇平乐古镇位于成都西南95公里、邛崃西南18公里处,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镇。
素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美誉,历史悠久,人文鼎蔚,青山层叠,竹树繁茂。
起源于天台山玉宵峰的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经古镇,碧水萦绕,鸥鸟出没,四季皆春,风景如画。
白沫江两岸古木参天,众多树龄上千年的榕树,远远望去如云盖地。
镇内老榕树、白沫江、沿江而建的吊脚楼、青石铺成的街道、一望无际的竹海,千百年来培育了古镇人诗情画意般的山水情怀,涵养着古镇天然、清新的乡土文化特色。
据记载,平乐古镇,古时成为“平落”,史前蜀王开明氏时期,平落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即因修水利、兴农桑而起聚落而得名。
公元前150年西汉时期就已形成集镇,距今已有2000 多年的历史。
据《尚书·禹贡》所录,大禹治水,“蔡·蒙履平,和夷底绩。
”将穿镇而过的白沫江用飞沙堰分为“内江”“外江”,形成一江分三水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的独特格局。
走进古镇的民居老街,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清石铺就的小街纵横交错,古老而雅致,好像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民居主体建筑大多为木制结构,仍然保持着原有的传统布局,简单朴素,造型古雅,镂空雕刻了许多美丽的菊花、荷花等,连续花纹的图案,或是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也许只有漫步在这些老街上,望着那色调沉郁,朴实无华的吊脚小楼、棂木栏杆、屋顶山墙……你才能真切地体验川西民居的风情,沿街还可以看到传统的手工艺品,比如用稻草编制的有底无帮的草鞋、玉米壳做的奇奇怪怪的稻草人,又可以看见卖米、蔬菜、绿豆、胡椒、盐巴之类小店,许多当地居民都在这里购买生活必需品,古镇中的市井生活,到处充满人间烟火的气息。
雨后的早晨,给人一种清心淡然,愉悦轻松的心情。
古镇的大街小巷湿漉漉的,几洼浅浅的积水倒映着天空。
街道两旁的黄桷兰被雨水清洗得干干净净,没有一丝灰尘,树叶儿绿得发亮,脉络清晰可见。
眼前正值黄桷兰开花的好时节,空气中到处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站在树下,沐浴着芬芳,久久不忍离去。
四川平乐古镇导游词讲解(2篇)
![四川平乐古镇导游词讲解(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4c7b1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9.png)
四川平乐古镇导游词讲解您好!欢迎您来到美丽的“秦汉古镇·川西水乡”平乐古镇做客!在这里,您将领略到深厚的历史、民俗文化和古镇优美自然风光,希望您能在此度过一段轻松而美好的时光。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下平乐古镇的来龙去脉吧:平乐古镇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____年西汉元年,这个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就因修水利、兴农桑而形成集镇,至今已有____多年的历史。
母亲河白沫江见证了平乐古镇的历史,“一江分三水”的独特格局,使平乐在白沫江的滋养下,形成了灿烂的历史、民俗文化及独特的建筑风格。
加之平乐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平乐自古便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茶马古道第一镇”,南方古丝绸之路环镇而过,保留至今,今天来到平乐,我们就可以看到她深重的历史痕迹——古街、古寺、古树、古道、古桥、古风、古民居、古坊、古堰、古歌……平乐古称“平落”,因四川话“落”与“乐”谐音,平乐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与古镇自然而和谐的环境相结合,取其“平安快乐、平常人的快乐”之意。
所以当您再看到平乐二字的时候,请您记得川西有一个“平安快乐”的地方叫平乐。
四川平乐古镇导游词讲解(2)尊敬的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四川省资阳市的平乐古镇,我是负责为大家讲解的导游。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历史悠久、文化瑰宝的古镇。
平乐古镇位于四川省西秀山脉南麓的山间盆地上,地处绵延起伏的群山之间,是一片迷人的世外桃源。
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四川省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平乐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在宋代,平乐镇是以玉器加工和贸易为主的繁华商业城市。
当时,这里有着繁忙的码头、热闹的市集和繁荣的商业街。
因此,平乐镇也是历代文人雅士的聚集地,曾有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词和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平乐镇是著名的玉文化之乡。
这里盛产优质的和田玉,被誉为“天下第一玉”。
在古镇的玉器商店,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精美的玉器,从挂坠、手镯到雕刻,应有尽有。
略论平乐的西瓯文化遗存
![略论平乐的西瓯文化遗存](https://img.taocdn.com/s3/m/20fe879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6c.png)
略论平乐的西瓯文化遗存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西瓯文化遗存丰富多样,深受学者和游客的关注。
本文将对平乐的西瓯文化遗存进行略论,总结其历史沿革、主要特点以及对当地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平乐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瓯江以西的平原地带,其西瓯文化可追溯至公元前7000年左右,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平乐地区就出现了人类的聚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迹。
后来,这一地区经历了夏、商、周等多个古代王朝的统治,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西瓯文化。
西瓯文化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在平乐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墓葬和器物,其中包括陶器、玉器、石器等多种材质制成的艺术品。
这些艺术品以鲜明的图案和盛放,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尤其是陶器上的图案,常常描绘了当时的生活场景、人物形象和宗教信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西瓯文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其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平乐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包括节日庆祝活动、舞蹈、音乐、剧艺等多种形式。
西瓯龙舞和西瓯花鼓戏是平乐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
西瓯龙舞以其独特的舞姿和鼓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究者的关注。
而西瓯花鼓戏则是一种当地特色的木偶戏形式,通过木偶的表演和唱词,讲述了平乐地区的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
西瓯文化对当地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瓯文化为平乐地区注入了丰富的人文底蕴,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品牌,为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西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增进了当地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推动了社会和谐的构建。
西瓯文化的研究也为其他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要进一步挖掘和保护平乐的西瓯文化遗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要加强对遗址和文物的保护工作,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营造对文物保护的良好环境。
要加强对西瓯文化的研究和宣传,组织学术研讨会和文化交流活动,增强对西瓯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孙中山过平乐
![孙中山过平乐](https://img.taocdn.com/s3/m/fc1077b8960590c69ec37646.png)
孙中山过平乐(平乐报2000.5.4)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5月,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
同年10月,他宣布出巡广西,并在桂林组织大本营,作北伐前的筹备工作。
1921年10月15日,孙中山先生及其一行,由广州天字码头乘宝壁号炮舰出发,先抵梧州再达南宁后又折回梧州。
11月14日,由梧州溯桂江(亦称抚河)而上,所率兵约2000人,船队首尾达七八里长。
24日,进入平乐县辖地大黄牛、小黄牛两滩。
25日午后,孙先生等人,更衣登岸徒步至大结滩,途中还入一油茶生意人家中察看。
6日,孙先生继续徒步到大扒。
此时,有人来报说:“后方发生紧急情况,正在与土匪交火。
”孙先生分析是后方人员紧张所致,便继续沿江步行而上。
将至长滩时,孙先生等人回到船上,由于河水小,船难以上滩,又只好舍船登岸至长滩圩。
只见街道店铺生意颇兴隆,门上都挂着欢迎旗,时有鞭炮声。
当行至街东头时,听见一妇人哭诉当日上午八时许,其一亲戚住的村庄遭土匪焚劫,还抓走两男四女,被勒逼赎钱。
孙先生对妇女予以了安慰。
折回街西口,见一饮食店内,人畜混居,却食客盈门。
天将黑时,孙先生才回到船上。
是日所见之山秀丽雄奇、林木苍翠历历在目,夸日天然生成,画工不如。
27日早上七时孙先生一行离开长滩继续坐船往上行。
一路上,看见座座山峰拔地而起、错落有致,更是赞口不绝。
由于水浅船多,船行极为缓慢。
李烈钧参谋长已先于平乐迎候。
离县城老远就可看见迎风招展的红底白字欢迎横幅,将至岸,又听到山上数十响欢迎炮。
正午,孙先生及船队抵达平乐县城。
县城街道两旁,红衣军乐队齐奏,鼓乐声、欢呼声、鞭炮声连成一片。
街道上张挂着大幅欢迎标语,店铺、民户门上到处悬挂着欢迎小旗。
欢迎道上,警卫兵士密布,甚是森严。
孙先生风趣地说:“不要过于森严了,不然被专制君主耻笑。
”在县城的欢迎会上,孙先生作了演说。
尔后,孙先生应广东会馆之邀,参加了茶话会。
茶罢,孙先生游览了平乐公园(为纪念孙先生之行平乐公园后更名中山公园)。
四川平乐古镇的导游词
![四川平乐古镇的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6382036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e1.png)
四川平乐古镇的导游词平乐古镇位于成都市西南93公里、邛崃市西南18公里处,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镇。
平乐古镇素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美誉,发源于天台山玉宵峰的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经古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四川平乐古镇的导游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四川平乐古镇的导游词1到平乐古镇都两回了,每次在镇里呆的时间都不长,来去匆匆,所以连古镇的东西南北似乎都没搞清楚。
这个镇子确实比较大。
它是成都邛崃市所辖最大的乡镇,镇上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就有达23万平方米。
更何况在开发建设中,又新建了占地30亩的“平沙落雁”文化商业区。
平乐古镇古称“平落”,1993年3月更名为平乐镇,其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代,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位于邛崃市西南18公里处,距成都市93公里。
从邛崃沿108国道南下,卧龙镇左转兴龙路,沿寿高路前行即达。
平乐古镇地形比较特别,是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发源于天台山玉宵峰的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经古镇。
周边青山层叠,竹树繁茂,古镇碧水萦绕,风景如画。
古镇的老街区面积很大,据说有老街33条。
这些老街,大都石板铺路,纵横交错,七弯八拐的,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
老街两边保留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古民居,鳞次栉比,古朴典雅,多为一楼一底的木结构建筑,下层是铺面,上层作居室,体现了浓郁的川西风格。
这些老街区的道路都有不同程度的翻修,较宽的街道还新建了牌坊、水渠和桥亭等,使得街道景观更加精彩。
但街边的民居,大多数都没有做太多的翻新。
商铺面积也都不大。
无非是一些小的杂货铺、土特产铺、小旅游商品铺、小吃店、饭馆等等,和别的古镇没有多大的区别。
只是感觉平乐镇似乎没有特别叫得响的风味小吃。
比如,黄龙溪的豆豉和一根面,洛带的伤心凉粉,街子的叶儿粑和荞面,新场的毛血旺……不过,吃货们也不用太失望,小镇上各种乡土饮食也是别有风味,尤其是靠水吃水,白沫江的野鱼足可大快朵颐。
古镇开展旅游以来,居民们开设了相当多的小旅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乐会期的历史由来与发展
平乐,古称昭州,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东临钟山,南接昭平,西北毗邻阳朔,北连恭城,总面积1919.34平方公里。
平乐县居住着汉、瑶、回等十二个民族,总耕地面积为29.98万亩。
平乐会期的历史演变概况
平乐人把庙会称为“会期”。
在二塘、源头、张家、青龙、阳安和桥亭等乡镇,百姓又把会期称为“赶会期”和“吃调庙”。
“吃”又带“耍”和“赶”的意思。
据不完全统计,平乐有传统庙会的村子不下50个,有些乡镇几乎村村兴庙会,有些村子甚至一年兴两次。
平乐庙会多数集中于东南面的二塘、张家、青龙、阳安、桥亭、同安和源头等各乡镇。
平乐最隆重的庙会有张家镇榕津的农历3月23妈祖节、沙子镇和二塘镇的5月23关公节、桥亭乡3月3、长滩2月2农具节、大发正月15盘王节等等。
所谓庙会,顾名思义应同寺庙有关。
平乐建置于三国吴甘露元年,东晋时期,处于岭南三江之汇的平乐已传入佛教,还建有广西最早的“龙兴寺”。
稍古老的有“东山寺”和“金沙奄”。
清宣统元年(1909年)前,平乐境内有寺、庵188所。
在宋代,平乐道教已盛行一时,较著名的有“天庆观”。
清末,平乐境内有观、宫、坛33所。
广西佛教最早的“龙兴寺”诞生于平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平乐处于由中原进入岭南桂江黄金水道的三江之汇。
东晋时期,中原发生了民众大规模南迁史实,这奠定了佛教产生的基础。
据专家考证,二塘古墓群和七星古墓群中墓主,正是那时期的移民。
到了唐宋,平乐仍然是广西州府里,寺庙最多的地方之一。
晚唐诗人曹松还写了一首著名的题昭州山寺常寂上人不阁的佛诗:“常寂常居常寂里,年年月月是空空。
阶前未放岩根断,屋下长教海眼通。
本为人来寻佛窟,不期行处踏龙宫。
他时忆着堪图画,一朵云山二水中。
”宋代的昭州寺院方丈主持在全国闻名,如《佛教大藏经景德传灯录》里,记载了昭州慈光和尚的著名禅语。
这表明,平乐早期的庙会活动,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平乐的城乡庙会是从宗教活动中慢慢发展起来的,如国学大师顾颉刚在1986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妙蜂山》一文说:“光绪年间,平乐县酬神赛会,设坛建醮,五昼夜或七昼夜,演剧则十昼夜,大有举国若狂之概。
”有个流传平乐的民间故事正好对应这则史实。
如《平乐民间故事集》中的《龙道士的传说》提到,光绪年间,当时的平乐风俗要每三年打一次醮,每次为七天七夜,总管要聘请道师几十个。
主坛设在令公庙,副坛设在对面沙滩上。
抗日战争胜利时,在同一场地设坛打醮,请来众多和尚和道士,祭拜抗日民众的亡灵。
解放后,在平乐与宗教活动有关的庙会文化背景慢慢消失了,但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庙会文化仍然大量存在。
如桥亭玄坛农历3月15庙会。
在民间传统中,桥亭乡玄坛村之“玄坛”名称由来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指道教中的道观,道坛;二是指被道教尊为“正一玄坛元帅”的武财神爷赵公明。
如今很多的平乐人可能忘记了桥亭“玄坛”的来历,只记住了有关财富的守护神赵公明。
农历三月十五是赵公明的诞辰日,桥亭玄坛百姓要举办“财神庙会”,主要是为“买卖求财”及“守护财富”。
从桥亭玄坛村赵公明庙中不同时期的碑文看,以玄坛村为中心的桥亭,相对阳安和青龙的一些村落,他们的姓氏较杂,基本上都崇敬赵公明。
明代以前,这里就开辟了一条通往长滩桂江的古道。
桥亭玄坛应是青龙、阳安等内地货物的主要集散地,各种姓氏的人汇集于此,为的是商贸活动。
应该说,早期桥亭依托庙会活动的村圩经济比较发达。
如一九八零在桥亭街东宫山脚下,发掘到了两千多斤铜
币,基本上是唐宋时期的钱币。
至今,张家镇砧板寨的会期活动,也是以祭祀武财神赵公明为主。
在平乐一些重要的古道关隘,庙会祭祀活动的主要神灵对象,基本上以关岳忠君事主,保家卫园的武将为主。
如二塘、沙子、长滩,甚至于桥亭的财神爷也是以武艺见长的赵公明,俗称为武财庙。
这主要同平乐历代的战争关防战略守备有关。
在古代,长滩是平乐桂江黄金水道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码头,由这里有一条经湖塘、乐塘通往二塘到恭城的古道,还有一条通往桥亭到青龙、阳安、张家往同安、源头方向的古道。
这两条古道至今还有残存。
在这些古道隘口,生活着唐、宋、明、清时期大量戍边军人的后裔。
在平乐,他们已成了早期迁居平乐的大姓旺族。
由沙子沿茶江河边通往平乐和恭城的地方,有条建于唐代的古道。
如沙子老街尾古桥处,有条平乐最完整的唐代古道。
据史料记载,当年的唐代大将李靖和宋代大将潘仁美一路扫荡岭南敌对政权余势,便是由此进入平乐古昭州。
一、平乐会期的现状
平乐目前的会期状况,相比于历史上的会期而然,现在的会期的目的更加的倾向于庆祝劳动果实的丰收与生活的美好。
用丰收的果实来招待亲朋好友,同时也可以联络联络平时不常见的亲友们,增进彼此间的感情。
相对于以前的年代里,会期的目的已有所改变,不单单是祭祀天地诸神,或是道观或庙宇,但是会期里的文化与精神是不会改变的,都是对现在生活的满意,与对未来的向往,会期的出现,也同时说明当时的社会的平稳与富裕。
会期发展至今,更像是一次巨大的聚会,在会期到来时相互谈论彼此的生活状况与所见所闻的乐事,也可以互相倾诉。
会期到现在,不变的是,会期桌上那些节日的美食,各种糕点,菜品,所以到现在,会期也可以说是一场盛大的美食节。
现在的会期,各种娱乐的活动也精彩纷呈,极具特色的彩调戏剧,与现代的歌舞表演都可以在会期到来的时候体会得到。
二、平乐会期对当地的影响与未来发展的方向
会期对于当地的人们来说,就是像每年的春节一样的重要。
春节对于我们而言是一次团聚,最大得含义在于至亲之间得团圆,而会期的意义在于那些久久不见,平时的时候不能够经常见面的亲朋好友们,在忙完平常的繁重的劳务闲时的时候,一起相聚一堂欢歌笑语,分享着彼此心里的幸福与快乐,讨论彼此的生活和孩子的成长,今天邀请你来我家做客,明天请你到我家来做客,彼此间的关系又亲近了一步。
会期对于当地人而言,不亚于回族的开斋节,基督教的圣诞节,相对于这些节日,一定的历史程度上会期是具有宗教神话的色彩的,但发展至今,淡化了这些色彩之后,人们赋予了它更高的文化传承,会期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吃喝玩乐,更是对劳动成果的庆祝,更是一种好客的表现,同时也是一次心灵的交流。
在会期的举办过程中,一大家子的人同心协力,制作美食,筹办会期所需的物品,这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团结与凝聚力。
会期里用自己劳动得来的钱财物品准备丰盛的饮食,也可以看到当地人们的分享精神。
会期文化深深的影响这我们平乐这一方人,对于我们的生活当中的吃喝玩乐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会期的发展,同时也映衬着这个地区的精神文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