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六盘水三线建设博物馆导游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六盘水三线建设博物馆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考官!您好!我是考生 XXX,我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了么!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六盘水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游览。
我是此次六盘水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导游员小赵,我很荣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游览,下面将由我来为大家讲解六盘水三线建设博物馆。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三线遗址博物馆文化广场。
首先,要介绍三线建设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线建设”是中国西部开发史上一部气吞山河的史诗,是一曲改天换地慷慨激扬的宏伟交响乐,它对中国西部,对整个中国社会都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六盘水市是中国 20 世纪 60 年代“三线建设”西南地区的主战场,是“三线建设”滚滚浪潮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
历史记载着贵州的劣势,也不曾忘记贵州得天独厚的优势。
《黔志》曾记载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明代思想家王明阳被贬贵州时也写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
游子怀乡兮,不知西东。
” 可想,古老的贵州有多么的山连水复,舟车难行。
然而,正是由于贵州地理、地形和气候的特殊性,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一批国有重点企业如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水钢)、水城矿业集团公司、水城水泥厂、水城发电厂和贵昆铁路等,在毛泽东的“三线建设”区域中应运而生,奇迹般地落户水城。
既然这样恶劣的环境,为什么要把国家的重要工厂建在这里呢?这就是它的神秘之处。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周边局势。
1960 年中苏两国的关系急剧恶化,苏联在中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对我国虎视眈眈;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咄咄逼人,妄图反攻大陆;中印边境发生争端以至中方被迫自卫还击;美国在台湾海峡进行了核战争演习,并疯狂扩大侵越战争,直接威胁中国安全,而且美国驻军当时的南朝鲜和日本岛。
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军事家毛泽东能不全盘考虑吗?他看到:我国东北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基地全部在美、苏可携带核弹头的中、短程导弹和战略轰炸机的打击范围之内,沿海工业城市处在美蒋空军的打击范围之内,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在苏、美核武器威胁之下。
战争阴云密布,一触即发。
一旦战争爆发,即使敌方不使用核武器,我国大部分工业基础也将毁于一旦,无力应对。
而如果敌方使用核武器,后果会更加严重。
我国西部地区则处于苏联和美、蒋军事火力打击之外。
但是,当时无论是苏联还是美、蒋的武器装备,都还打不到西部地区,特别是打不到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还有青藏高原作屏障。
这就是“三线”建设产生的历史背景。
所谓“三线”指的是我国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的一个战略构想,毛泽东主席将全国划分为三类地区:前线、中间地带和后方,分别称为一线、二线和三线。
即北部边疆和东南沿海地区叫一线,中部内陆地区中间地带叫二线。
三线地区是指长城以南、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内陆地区,包括 13 个省、自治区的全部和部分地区。
作为西南地区的贵州六盘水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就具备了建设备战基地的优势。
为了防止战争的伤害,中央当时决定立即把我国东部大城市的重要工厂能迁就迁,不能立即迁走的保持和缩小规模,新建企业则尽量建在西部。
迁往西部或新建的原则是“靠山、隐蔽、分散”。
所以,当时就在湖北西部山区建立了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在四川西部山区建立了一批军工企业。
贵州西部包括六盘水的很多企业也是依此而建的,当时属国家特级保密建设单位。
所以,今天的水钢当时对外叫水城青杠林林场,工程代号 603;水城矿业公司的前身水城矿区指挥部当时叫大河农场,
水城水泥厂叫 125 厂,水城发电厂建在汪家寨的陡峭山沟里,叫 300 号信箱,发电机就安装在山洞里。
我们面前的这栋建筑,就是“三线建设”遗址博物馆。
根据毛主席和党中央提出的加快“三线建设”重大战略决策,1964 年 7 月,西南“三线建设”长远规划(西昌)会议,规划了建设以六盘水为中心的西南煤炭基地,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重庆为中心的军工项目,建成(都)昆(明)、川黔(重庆至贵阳)和滇黔(昆明至贵阳)三条铁路,形成西南环线。
煤炭工业部为配合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把六盘水矿区作为煤炭工业中“三线建设”的重点。
1964 年 11 月,为重点开发六盘水煤田,国务院决定成立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统一领导六枝、盘县、水城矿区的煤炭工业建设。
1964 年起,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 10 多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民工建设者,随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的百万大军,打起背包,跋山涉水,露宿风餐,来到了崇山峻岭的六盘水。
把六盘水建设成以煤炭为中心的工业基地,在六盘水矿区煤炭工业建设的同时,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结合贵州电力潜力大,六盘水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的情况,本着六盘水与攀枝花两地煤(炭) 矿(石)交流的原则,国家确定建设水城钢铁厂,作为大西南的一个重要的钢铁基地。
为适应“三线建设”需要和满足六盘水矿区及水城钢铁厂建设的电力、水泥供应,国家又规划建设水城发电厂、水城水泥厂和其他一批配套服务项目。
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集中力量承担了围绕矿井和洗煤厂为中心及三个机修厂和机械制造厂、矿灯厂、火药工厂以及相应的配套工程,加上铁路、公路、电力、通讯、文教、科研、医疗、仓库等配套项目共 115 个,“三五”期间建设项目共 200 个
为加强六盘水工业建设的领导,1966 年 4 月,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六盘水地区工业建设党委和总指挥部,对六盘水地区的工业建设实行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这就是六盘水市的前身。
到 1978 年底,六盘水“三线建设”的主要工业建设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六盘水基本形成以煤炭工业为主体,包括冶金、电力、建材、机械制造工业在内的综合性战略后方基地。
12 月 28 日,国务院批准把六盘水地区改为六盘水市。
从此,六盘水市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从产生到发展、壮大,也由西南三线建设的主战场变为中国江南煤都、西南钢城,再到中国凉都,逐步走向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贵州西部现代特色都市。
关于六盘水三线建设博物馆的介绍就为大家讲到这里,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按照计划的时间回到这里,祝大家玩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