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脉冲星
英文名称:
pulsar
定义:
有107—109T强磁场的快速自转中子星。

发射规则的毫秒至百秒级的短周期脉冲辐射是其基本特征。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拖长尾巴的脉冲星
脉冲星,就是变星的一种。

脉冲星是在1967年首次被发现的。

当时,还是一名女研究生的贝尔,发现狐狸星座有一颗星发出一种周期性的电波。

经过仔细分析,科学家认为这是一种未知的天体。

因为这种星体不断地发出电磁脉冲信号,人们就把它命名为脉冲星。

中文名:脉冲星
拼音:mai chong xing
实质:变星的一种发现时间:1967年
名称由来:
不断地发出电磁脉冲信

目录
定义
脉冲星发射射电脉冲
特性
脉冲原因
发现
15岁女生发现新脉冲星特征
毫秒脉冲星
著名的脉冲星
有关故事
发现脉冲星
最愚蠢的一脚
摇摆舞
行星
脉冲双星
双脉冲星
脉冲双星与双脉冲星
中学生发现脉冲星
研究对人类的意义
脉冲星发现者
同名电影
基本信息
剧情简介
同名游戏
基本信息
游戏简介
展开
定义
脉冲星发射射电脉冲
特性
脉冲原因
发现
15岁女生发现新脉冲星
特征
毫秒脉冲星
著名的脉冲星
有关故事
发现脉冲星
最愚蠢的一脚
摇摆舞
行星
脉冲双星
双脉冲星
脉冲双星与双脉冲星
中学生发现脉冲星
研究对人类的意义
脉冲星发现者
同名电影
基本信息
剧情简介
同名游戏
基本信息
游戏简介
展开
编辑本段定义
脉冲星(Pulsar),又称波霎,是中子星的一种,为会周期性发射脉冲信号的星体,直径大多为20千米左右,自转极快。

脉冲星
脉冲星-内部结构模型图
人们最早认为恒星是永远不变的。

而大多数恒星的变化过程是如此的漫长,人们也根本觉察不到。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恒星都那么平静。

后来人们发现,有些恒星也很“调皮”,变化多端。

于是,就给那些喜欢变化的恒星起了个专门的名字,叫“变星”。

脉冲星发射的射电脉冲的周期性非常有规律。

一开始,人们对此很困惑,甚至曾想到这可能是外星人在向我们发电报联系。

据说,第一颗脉冲星就曾被叫做“小绿人一号”。

经过几位天文学家一年的努力,终于证实,脉冲星就是正在快速自转的中子星。

而且,正是由于它的快速自转而发出射电脉冲。

脉冲星的组成粒子-模型图
蟹状星云脉冲星的X射线/可见光波段合成图像。

正如地球有磁场一样,恒星也有磁场;也正如地球在自转一样,恒星也都在自转着;还
跟地球一样,恒星的磁场方向不一定跟自转轴在同一直线上。

这样,每当恒星自转一周,它的磁场就会在空间划一个圆,而且可能扫过地球一次。

那么岂不是所有恒星都能发脉冲了?其实不然,要发出像脉冲星那样的射电信号,需要很强的磁场。

而只有体积越小、质量越大的恒星,它的磁场才越强。

而中子星正是这样高密度的恒星。

另一方面,当恒星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的自转周期就越长。

我们很熟悉的地球自转一周要二十四小时。

而脉冲星的自转周期竟然小到0.0014秒!要达到这个速度,连白矮星都不行。

这同样说明,只有高速旋转的中子星,才可能扮演脉冲星的角色。

编辑本段脉冲星发射射电脉冲
这个结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因为虽然早在30年代,中子星就作为假说而被提了出来,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证实,人们也不曾观测到中子星的存在。

而且因为理论预言的中子星密度大得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当时,人们还普遍对这个假说抱怀疑的态度。

脉冲星及其伴星
直到脉冲星被发现后,经过计算,它的脉冲强度和频率只有像中子星那样体积小、密度大、质量大的星体才能达到。

这样,中子星才真正由假说成为事实。

这真是上世纪天文学上的一件大事。

因此,脉冲星的发现,被称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四大天文学重要发现之一。

脉冲星是20世纪60年代天文的四大发现之一。

至今,脉冲星已被我们找到了不少于1620多颗,并且已得知它们就是高速自转着的中子星。

编辑本段特性
脉冲星有个奇异的特性——短而稳的脉冲周期。

所谓脉冲就是像人的脉搏一样,一下一下出现短促的无线电讯号,如贝尔发现的第一颗脉冲星,每两脉冲间隔时间是1.337秒,其他脉冲还有短到0.0014秒(编号为PSR-J1748-2446)的,最长的也不过11.765735秒(编号为PSR-J1841-0456)。

那么,这样有规则的脉冲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天文学家已经探测、研究得出结论,脉冲的形成是由于脉冲星的高速自转。

那为什么自转能形成脉冲呢?原理就像我们乘坐轮船在海里航行,看到过的灯塔一样。

设想一座灯塔总是亮着且在不停地有规则运动,灯塔每转一圈,由它窗口射出的灯光就射到我们的船上一次。

不断旋转,在我们看来,灯塔的光就连续地一明一灭。

脉冲星也是一样,当它每自转一周,我们就接收到一次它辐射的电磁波,于是就形成一断一续的脉冲。

脉冲这种现象,也就叫“灯塔效应”。

脉冲的周期其实就是脉冲星的自转周期。

快速旋转的脉冲星
然而灯塔的光只能从窗口射出来,是不是说脉冲星也只能从某个“窗口”射出来呢?正是这样,脉冲星就是中子星,而中子星与其他星体(如太阳)发光不一样,太阳表面到处发亮,中子星则只有两个相对着的小区域才能辐射出来,其他地方辐射是跑不出来的。

即是说中子星表面只有两个亮斑,别处都是暗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中子星本身存在着极大的磁场,强磁场把辐射封闭起来,使中子星辐射只能沿着磁轴方向,从两个磁极区出来,这两磁极区就是中子星的“窗口”。

中子星的辐射从两个“窗口”出来后,在空中传播,形成两个圆锥形的辐射束。

若地球刚好在这束辐射的方向上,我们就能接收到辐射,且每转一圈,这束辐射就扫过地球一次,也就形成我们接收到的有规则的脉冲信号。

灯塔模型是现在最为流行的脉冲星模型。

另一种磁场震荡模型[1]还没有被普遍接受。

脉冲星是高速自转的中子星,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子星都是脉冲星。

因为当中子星的辐射束不扫过地球时,我们就接收不到脉冲信号,此时中子星就不表现为脉冲星了。

脉冲星的一般符号是PSR。

例如,第一个脉冲星就记为PSR1919+21。

1919表示这个脉冲星的赤经是19小时19分;+21表示脉冲星的赤纬是北纬21度。

双脉冲星PSRJ0737-3039A/B的发现,让人们欣喜若狂。

它是由两个脉冲星形成的双星系统。

能够发现双脉冲星系统,确实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对PSRJ0737-3039A进行计算以后,科学家预言它的脉冲轮廓形状会发生较快的演化,甚至预言在2020年左右,它的光束会由于轴线进动而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但是,仔细的观测结果显示,预期的脉冲轮廓形状根本就没有发生变化,这对科学家的打击可是不小。

预言的失败让我们感到,脉冲星的灯塔模型似乎存在着问题。

编辑本段脉冲原因
尽管还没有十分有力的证据,但是全世界的脉冲星专家都相信,脉冲星并非或明或暗地闪烁发光,而是发射出恒定的能量流。

只是这一能量就像手电筒的光线那样汇聚成一束非常窄的光束,从星体的磁极发射出来。

中子星的磁轴与旋转轴之间成一定角度(这与地球的磁北极地理北极位置略有不同一样)。

星体旋转时,这一光束就象灯塔的光束或救护车警灯一样,扫过太空。

只有当此光束直接照射到地球时,我们才能用某些望远镜探测到脉冲星的信号。

这样一来,恒流的光束就变成了脉冲光。

几乎所有的专家都相信上述这种灯塔模型。

但是也有“离经叛道”的不同意见被提了出来。

新的观点认为脉冲星的发光不是源自它的磁极,而是来自它的周围。

同时认为,脉冲星发出脉冲光是因为它的磁场在高速地翻转振荡,激变的磁场造成星体周围出现了极高的感生电场。

这个感生电场的峰值出现在磁场过零点附近,并且加速带电粒子使其发出同步辐射。

这就可以解释脉冲信号的产生机理。

磁场振荡模型的优点在于有太阳这个低频振荡的样板。

我们知道,太阳磁场的方向每过11年就会翻转一次,如果太阳塌缩成了中子星,它的自转周期可以缩短到秒级甚至毫秒级,同时,它的磁场翻转周期也可能达到毫秒级。

电磁振荡模型遇到的问题在于如下疑问:星体的磁场真的能那么快地翻转吗?当然,灯塔模型也有它的问题:磁铁高速旋转的时候,真的能从磁极发光吗?
脉冲信号的辐射,曾经被认为是中子星的极端磁场的特有行为。

但是后来人们发现,在某些主序星上,比如超冷星TVLM 513-46546和化学特殊星CU Virginis,都发现了非常相似的脉冲辐射,而这些星体的磁场都很低(数千高斯)。

这对磁场震荡模型是有利的。

因为磁场震荡模型降低了对磁场强度的要求。

绝大多数的脉冲星可以在射电波段被观测到。

少数的脉冲星也能在可见光、X射线甚至γ射线波段内被观测到,例如著名的蟹状脉冲星就可以在射电到γ射线的各个波段内被观测
到。

编辑本段发现
1967年10月,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安东尼·休伊什教授的研究生——24岁的乔丝琳·
一颗年轻脉冲星
贝尔检测射电望远镜收到的信号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脉冲信号,它们的周期十分稳定,为1.337秒。

起初她以为这是外星人“小绿人(LGM)”发来的信号,但在接下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又陆陆续续发现了数个这样的脉冲信号。

后来人们确认这是一类新的天体,并把它命名为脉冲星(Pulsar,又称波霎)。

脉冲星与类星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际有机分子一道,并称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

安东尼·休伊什教授本人也因脉冲星的发现而荣获197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尽管人们对贝尔小姐未能获奖而颇有微词。

编辑本段15岁女生发现新脉冲星
一名西维吉尼亚的高中学生,使用来自绿湾射电天文望远镜(Robert C. Byrd Green Bank Telescope,简写GBT)的数据,发现了一个新脉冲星。

Shay Bloxton,15岁,参与了一个让学生分析射电望远镜数据的项目,于2009年10月15日发现了一个可能是脉冲星的天体。

她和NRAO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在一个月后再次观察了该天体,证实它确实是一颗脉冲星。

Bloxton表示十分兴奋,她在11月份前往绿湾,参加跟踪观察。

她所参与的项目叫Pulsar Search Collaboratory(PSC),是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和西维吉尼亚大学的联合项目。

科学家首次发现脉冲星是在1967年。

去年末,另一名来自South Harrison高中的西维吉尼亚学生,也在参与PSC项目时发现了一个类似脉冲星的天体。

编辑本段特征
锥形扫射1968年有人提出脉冲星是快速旋转的中子星。

中子星具有强磁场,运动的带电粒子发出同步辐射,形成与中子星一起转动的射电波束。

由于中子星的自转轴和磁轴一般并不重合,每当射电波束扫过地球时,就接收到一个脉冲。

脉冲星2009-PSR004
恒星在演化末期,缺乏继续燃烧所需要的核反应原料,内部辐射压降低,由于其自身的引力作用逐渐坍缩。

质量不够大(约数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坍缩后依靠电子简并压力与引力相
抗衡,成为白矮星,而在质量比这还大的恒星里面,电子被压入原子核,形成中子,这时候恒星依靠中子的简并压与引力保持平衡,这就是中子星。

典型中子星的半径只有几公里到十几公里,质量却在1-2倍太阳质量之间,因此其密度可以达到每立方厘米上亿吨。

由于恒星在坍缩的时候角动量守恒,坍缩成半径很小的中子星后自转速度往往非常快。

又因为恒星磁场的磁轴与自转轴通常不平行,有的夹角甚至达到90度,而电磁波只能从磁极的位置发射出来,形成圆锥形的辐射区。

此为在持脉冲星便是中子星的证据中,其中一个便是我们在蟹状星云(M1;原天关客星,SN 1054)确实也发现了一个周期约0.033s的波霎。

脉冲星靠消耗自转能而弥补辐射出去的能量,因而自转会逐渐放慢。

但是这种变慢非常缓慢,以致于
在一对脉冲星中观测到的自旋进动
信号周期的精确度能够超过原子钟。

而从脉冲星的周期就可以推测出其年龄的大小,周期越短的脉冲星越年轻。

脉冲星的特征除高速自转外,还具有极强的磁场,电子从磁极射出,辐射具有很强的方向性。

由于脉冲星的自转轴和它的磁轴不重合,在自转中,当辐射向着观测者时,观测者就接收到了脉冲。

到1999年,已发现1000颗脉冲星。

编辑本段毫秒脉冲星
20世纪80年代,由发现了一类所谓的毫秒脉冲星,它们的周期太短了,只有毫秒量级,之前的仪器虽然能探测到,但是很难将脉冲分辨出来。

研究发现毫秒脉冲星并不年轻,这就对传统的“周期越短越年轻”的理论提出了挑战。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毫秒脉冲星与密近双星有关。

编辑本段著名的脉冲星
人类发现的第一颗脉冲星:PSR1919+21,也就是上文贝尔小姐发现的那颗脉冲星,位于狐狸座方向,周期为1.33730119227秒。

人类发现的第一颗脉冲双星:PSR B1913+16
人类发现的第一颗毫秒脉冲星:PSR B1913+16
人类发现的第一颗带有行星系统的脉冲星:PSR B1257+12
人类发现的第一颗双脉冲星系统:PSRJ0737-3039
编辑本段有关故事
脉冲星被认为是“死亡之星”,是恒星在超新星阶段爆发后的产物。

超新星爆发之后,就只剩下了一个“核”,仅有几十公里大小,它的旋转速度很快,有的甚至可以达到每秒714圈。

在旋转过程中,它的磁场会使它形成强烈的电波向外界辐射,脉冲星就像是宇宙中的灯塔,源源不断地向外界发射电磁波,这种电磁波是间歇性的,而且有着很强的规律性。

正是由于其强烈的规律性,脉冲星被认为是宇宙中最精确的时钟。

脉冲星的存在是过去人们没有预料到的,它的性质如此奇特,以至于人们在对它的认识
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故事。

编辑本段发现脉冲星
脉冲星刚发现的时候,人们以为那是外星人向我们发射的电磁波,他们在寻求宇宙中的知音。

1967年,英国剑桥新建造了射电望远镜,这是一种新型的望远镜,它的作用是观测射电辐射受行星际物质的影响。

整个装置不能移动,只能依靠各天区的周日运动进入望远镜的视场而进行逐条扫描。

1967年7月,这台仪器正式投入使用,接受波长为3。

7米。

用望远镜观测并担任繁重记录处理的是休伊什的女博士研究生乔斯琳·贝尔。

在观测的过程中,细心的贝尔小姐发现了一系列的奇怪的脉冲,这些脉冲的时间间距精确的相等。

贝尔小姐立刻把这个消息报告给她的导师休伊什,休伊什认为这是受到了地球上某种电波的影响。

但是,第二天,也是同一时间,也是同一个天区,那个神秘的脉冲信号再次出现。

这一次可以证明,这个奇怪的信号不是来自于地球,它确实是来自于天外。

这是不是外星人向我们发出的文明信号呢,新闻媒体对这个问题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不久,贝尔又发现了天空中的另外几个这样的天区,最后终于证明,这是一种新型的还不被人们认识的天体——脉冲星。

1974年,这项新发现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奖项颁给了休伊什,以奖励他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脉冲星。

令人遗憾的是,脉冲星的直接发现者,乔斯琳.贝尔小姐不在获奖人员之列。

事实上,在脉冲星的发现中,起关键作用的应该是贝尔小姐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极度细心的观测。

编辑本段最愚蠢的一脚
就在贝尔小姐发现射电脉冲之前,有位物理学家也把他的射电望远镜对准了太空,他观测的位置是猎户座的一个脉冲星,他发现自动记录仪在发生着颤抖,这种颤抖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但是他并没有留意这种情况,他以为自己的设备出了什么毛病,于是,他对着仪器轻轻地踢了一脚,仪器的颤抖消失了,他就是这样与发现脉冲星的桂冠擦肩而过,与他一起擦肩而过的,还有一笔诺贝尔奖金。

这最愚蠢的一脚,使他终身难忘,后悔不已。

他向贝尔小姐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但他却不愿意透露自己的身份。

所以直到今天,也没有人知道这位射电天文学家是谁。

编辑本段摇摆舞
虽然脉冲星不是外星人发射的信号,但是人们依然对外星人极感兴趣,人们认为,如果有外星人的话,他们应该在一颗行星上,于是,寻找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的工作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许多人在这条道路上艰难的向前摸索着,他们被称为猎星人。

第一个发现太阳系以外行星的不是这些猎星人,而是一位研究脉冲星的科学家。

安德鲁·林恩(也有人译作莱恩)是全球发现脉冲星最多的人。

林恩发现了一类奇怪的脉冲星,其脉冲总是会早到或晚到地球几毫秒,这种情况每半年就出现一次,仿佛是脉冲星一会儿朝着我们而来,一会儿又离开我们而去,脉冲星好像是在跳摇摆舞。

他把自己的这一发现发表在了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上面,结果立即震惊了学术界。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林恩在偶然间发现了脉冲星被行星引力牵引在跳摇摆舞,这种摇摆的证据表明,在这颗脉冲星的周围,有行星围绕着它运行。

这个发现让那些猎星人极感兴趣。

他就在安德鲁·林恩即将在美国天文学年会上发言前夕,为了充分准备他的研究资料,他开始重新检查并修正有关数据,但是这个时候,他却突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他所发现的“摇摆”,其实只是地球自身在环绕太阳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摇摆”。

由于电脑出错,先前未能考虑到这一因素,所以才出现了脉冲星“摇摆”的错误结论。

林恩一下子呆了,他开始为自己的愚蠢后悔不已,最后,他终于作出了痛苦的选择,必须公开承认这一重大失误。

在美国天文学年会上。

面对500位正期待着与他分享成功喜悦的同行们,林恩认错了,他说:“很不幸,这是一个错误。

”但是,让他没有料到的是,500位听众竟然全体起立,为
林恩的诚实热烈鼓掌。

编辑本段行星
也就是在这一天,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还有另一个人,也准备了相似的发言,他也是一位脉冲星观测者,他的名字叫做亚历克斯·沃尔兹坎。

但与林恩不同的是,他的证据确确实实地表明,有一颗脉冲星不仅只被一颗行星所环绕,而是具有一整套行星系统!发言之前,沃尔兹坎有些忐忑不安,因为林恩的认错无疑更强化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脉冲星不可能有行星环绕”。

不过这一次,事实证明沃尔兹坎是对的,他不仅发现了脉冲星的“摇摆”,而且计算出有3颗行星在围绕这颗脉冲星运行,并且这些行星每200天就相会一次,每一次其中两颗较大的行星都会相互影响对方,这样就使它们的轨道发生一些微妙的改变。

正是这些改变,使他发现了这颗脉冲星拥有行星的秘密。

脉冲星的行星就是这样被发现了,而且它还是一个完整的行星系统,但是这个时候,那些猎星人连一个太阳系以外的行星也没有找到,这样的发现让猎星人感到十分困惑,因为脉冲星具有行星,这是天文学家过去没有想到的。

脉冲星是爆发过的中子星,他怎么可能会有行星呢?
第一个日外行星系统就是这样被发现了,由于它不符合现代的天文学理论,这个发现总是让人感到有些意外。

编辑本段脉冲双星
脉冲星拥有行星的发现虽然看起来显得意外,在这方面还有更加意外的发现,那就是脉冲双星。

赫尔斯是个研究生,他被当作泰勒的助手派往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用大射电望远镜观测脉冲星,那是当时最好的射电望远镜,也许正是使用了这个望远镜的原因,他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电波,这个时候距离第一颗脉冲星的发现仅仅过了七年,人们对脉冲星的了解还很肤浅,当时赫尔斯还不能立刻确信他所看到的周期变化就是事实,经过反复观测后,他才确定该系统是双体。

他把这个消息电告泰勒,泰勒立刻赶往阿雷西博,他们进一步研究后认为这是一个脉冲双星,并且一起确定了双星的周期和两颗天体之间的距离。

于是,第一颗脉冲双星就是这样被发现了,这个发现在1993年被授予诺贝尔奖,这样有关脉冲星的发现就有了两项诺贝尔奖。

编辑本段双脉冲星
2003年12月,Natur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宣布发现了脉冲星PSR J0737-3039,与看起来像是一颗中子星的恒星成对出现。

一个月后,当来自澳大利亚Parkes天文望远镜的数据被重新分析时,研究人员发现该中子星实际上也是另一颗脉冲星。

所以这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双脉冲星体系,现在的名称是PSR J0737-3039 A/B。

编辑本段脉冲双星与双脉冲星
脉冲双星与双脉冲星是有区别的。

在脉冲双星系统中,一个脉冲星与另外一个非脉冲星(可以是中子星、白矮星、甚至是普通的主序星)相伴。

在双脉冲星系统中,必须是两个脉冲星相伴。

目前,已经发现的脉冲双星系统已经有120个,而发现的双脉冲星系统只有一个PSRJ0737-3039A/B。

编辑本段中学生发现脉冲星
PSR J0737-3039A/B双脉冲星系统
从事天文研究的都是专业天文学家,他们有丰富的研究经验,也有专业的研究设备,所以他们可以取得骄人的成绩。

但是,在脉冲星的发现历史上,却有着一个特别的例子,这个例子就是三名中学生发现了一颗脉冲星。

通常情况下,超新星爆发后,会在原来的遗址上留下来一颗恒星的残骸,这样的残骸很可能就是脉冲星,但是,科学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却让三名中学生发现了。

于是,这三个中学生获得了西门子-西屋科学和技术竞赛大奖。

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有三名中学生,他们都是天文发烧友,经常在一起探讨天文问题,钱德拉塞卡空间望远镜发回的资料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他们发现在IC443的超新星遗迹有些特别,似乎有一个点状的X射线源存在,这表明那里很可能会有一颗脉冲星。

他们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专业天文学家。

结果,这个发现获得了专家的认可,麻省理工学院脉冲星专家布赖恩博士对这些中学生的成果评价说:“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科学发现。

有关人员都应该对此成就感到骄傲。


脉冲星实在是一种奇异的天体,人们对它的各种特性还没有完全了解,很多发现都是事先没有预料到的。

随着人们对它的了解越来越多,这方面的理论建设也就会越来越完善,故事也许不会再发生。

那是1967年8月,剑桥射电天文台的女研究生贝尔在纷乱的记录纸带上察觉到一个奇怪的“干扰”信号,经多次反复钻研,她成功地认证:地球每隔 1.33秒接收到一个极其规则的脉冲。

得知这一惊人消息,她的导师休伊什曾怀疑这可能是外星人——“小绿人”——发出的摩尔斯电码,他们可能在向地球问候。

但是,进一步的测量表明,这个天体发出脉冲的频率精确得令人难以置信,并没有电码的明显丰富信息。

接下来,贝尔又找出了另外3个类似的源,所以排除了外星人信号,因为不可能有三个“小绿人”在不同方向、同时向地球发射稳定频率信号。

再经过认真仔细研究,1968年2月,贝尔和休伊什联名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了新型天体——脉冲星的发现,并认为脉冲星就是物理学家预言的超级致密的、接近黑洞的奇异天体,其半径大约10公里,其密度相当于将整个太阳压缩到北京市区的范围,因此具有超强的引力场。

乒乓球大小的脉冲星物质相当于地球上一座山的重量。

这是20世纪激动人心的重大发现,为人类探索自然开辟了新的领域,而且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上世纪60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之一。

然而,荣誉出现了归属争议。

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桂冠只戴在导师休伊什的头上,完全忽略了学生贝尔的贡献,舆论一片哗然。

英国著名天文学家霍伊尔爵士在伦敦《泰晤士报》发表谈话,他认为,贝尔应同休伊什共享诺贝尔奖,并对诺贝尔奖委员会授奖前的调查工作欠周密提出了批评,甚至认为此事件是诺贝尔奖历史上一桩丑闻、性别歧视案。

霍伊尔还认为,贝尔的发现是非常重要的,但她的导师竟把这一发现扣压半年,从客观上讲就是一种盗窃。

更有学者指出,“贝尔小姐作出的卓越发现,让她的导师休伊什赢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著名天文学家曼彻斯特和泰勒所著《脉冲星》一书的扉页上写道:“献给乔瑟琳·贝尔,没有她的聪明和执著,我们不能获得脉冲星的喜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