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梦大敦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年一梦大敦煌

敦煌被称作大漠之星,大漠驼铃吟咏的敦煌,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闪烁出绚丽的光彩。

一、敦煌光辉的历史

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辖的一个县级市,敦煌的历史古老而久远。"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辉煌之意。历史上的敦煌曾是中西交通的枢纽要道,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锁钥,对外交往上的国际都会,经营西域的军事重镇,在中华历史的长卷上占有光辉的篇章。敦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她在历史上的地位,就相当于当今的香港、上海,是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会和重要的通商口岸。

敦煌古称"三危"。《都司志》载:"三危为沙州望山,俗名羿雨山,在县城东南三十公里。三危耸峙,如危卵欲坠。故云。" 今敦煌市城东南有三个巍峨奇特的山峰,就是古代的三危。今仍称三危山。在距今约4000年前相当与舜禹时的上古时期,敦煌地区就有人类的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据《尚书》记载,舜"窜三苗于三危",成为敦煌历史上最早的居民。根据考古发现,在我国夏、商、周时期,这里就有属于玉门火烧沟文化类型的羌戎居住。春秋时敦煌称瓜州,以地产美瓜而得名。当时有月氏、乌孙游牧民族在此驻牧。到了战国,月氏逐渐强大,吞并羌人,赶走乌孙,成为敦煌的新主人。秦汉之际,雄踞漠北的匈奴崛起,打败击走月氏,敦煌为匈奴占据。至西汉武帝时,经过反击匈奴的战争,迫使匈奴"远循",河西地区归入汉朝版图。自此,开始了中原王朝经营河西和西域的伟业,揭开了历史上敦煌开发的篇章。张骞通西域的"凿空"之行,开通了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敦煌郡。到西汉末年,王莽篡汉,改敦煌郡为敦德郡,东汉时复名敦煌郡。这一时期,敦煌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战略地位提高,中央主管西域事务的护西域副尉长驻敦煌,这里成为统辖西域的军政中心。三国时仍置敦煌郡,属曹魏政权管辖。西晋承袭不变。东晋前凉时将敦煌、晋昌、高昌三郡和西域都护、戊巳校尉、玉门大护军三营合设沙州。东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李暠建西凉国,初都敦煌。北魏初(公元439年)置敦煌镇,公元526年置瓜州,敦煌均为治所。整个汉魏之际,虽多有战乱,但敦煌的经济和商业日渐繁荣,中原文化广为传播,佛教东渐兴盛,一度敦煌成为五凉文化的中心。这时期于东晋前秦二年(公元366年)始开凿莫高窟。北周初置沙州,公元564年改敦煌县为鸣沙县,属敦煌郡,因县南鸣沙山而名之。隋初废郡置瓜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复置敦煌郡,同时罢鸣沙县复名敦煌县。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沙州,此时的敦煌进入历史兴盛时期。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陷于吐蕃。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沙州人张议潮率州民起义,推翻吐蕃贵族统治,建立归义军政权,使河西地区重归唐王朝,至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西夏占领止,敦煌历史上称归义军时期。宋景祐中敦煌为西夏占领,统治敦煌达191年。元灭西夏后,于至元十四年(公元277年)复设沙州。公元1280年升为沙州路总管府,隶属甘肃行中书省。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改为沙州卫,后增设罕东左卫。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明朝政府关闭嘉峪关,从此瓜州、沙州旷无建置200年,敦煌日见衰落。到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

设沙州所,旋升为沙州卫。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从甘肃56州县移民2400多户到沙州屯垦。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60年)改为敦煌县,直到1949年9月28日敦煌解放。同年10月7日成立敦煌县人民政府,属酒泉地区管辖。1987年9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敦煌县,设立敦煌市。辖3镇9乡,79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8万人。总人口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回、蒙、藏、维吾尔、苗、满、土家、哈萨克、东乡、裕固等10个少数民族仅占总人口的1.06%。沙州镇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二、沙漠奇观“敦煌八景”

清代的苏履吉写过一组诗——《敦煌八景咏》,今天我以这组诗为线索,给大家介绍敦煌。首先我们来看沙漠第一泉——月牙泉。

1.月牙泉

月泉晓彻

胜地灵泉彻晓清,渥洼犹是昔知名。一湾如月弦初上,半壁澄波镜比明。

风卷飞沙终不到,渊含止水正相生。竭来亭畔频游玩,吸得茶香自取烹。

月牙泉在鸣沙山下,古称沙井,俗名药泉,景区内的罗布麻、枸杞等药材很多,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去鸣沙山、月牙泉游玩以傍晚、黄昏时分最佳。月牙泉三宝也叫敦煌三宝:分别是铁背鱼、五色沙、七星草,传说铁背鱼和七星草吃了都可以延年益寿、百病不侵!月牙泉南岸的小红花罗布麻是月牙泉边独特而唯一的保健中草药,也有延缓衰老的功效,每年6,7,8月小花盛开,犹如夜幕中的点点繁星,根据老辈人的说法:敦煌特有的狗鱼也许就是铁背鱼,月牙泉南岸的罗布麻就是传说的七星草!敦煌罗布麻综合开发中心长年在月牙泉镇致力于敦煌罗布麻的开发,出品的敦煌罗布麻茶、敦煌系列养生茶和敦煌罗布麻家纺享誉四方,深受欢迎。

2.鸣沙山

沙岭晴鸣

沙州自古是名区,地似鸣传信不诬。雷送余音听袅袅,风生细响语喁喁。

如山积满高千尺,映日睛烘彻六隅。巧夺天工赖人力,声来能使在斯须。

鸣沙山位于敦煌市南郊七公里处。古代称神沙山、沙角山。全山系沙堆积而成,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数十米,山峰陡峭,势如刀刃。沙丘下面有一潮湿的沙土层,风吹沙粒振动,声响可引起沙土层共鸣,故名。据史书记载,在天气晴朗时,即使风停沙静,也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犹如奏乐,故“沙岭晴鸣”为敦煌一景。这是大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观,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3.玉门关和阳关

两关遗迹

西界阳关与玉关,于阗古道迹犹存。曾看定远成功返,已遣匈奴绝塞奔。

此日歌传三迭曲,当年地纪万军屯。一方雄控今何苦,几度春风许等论。

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建于公元前111年左右。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位于敦煌城西北90千米处戈壁滩中。关城为正方形,黄土垒就高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的城墙保存完好,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面积633平方米,西北各开一门。城北100米左右为哈拉湖,湖水为淡盐水生有大片芦苇。小城堡挺立在荒凉的戈壁滩中,脚下的哈塔湖2000年前连接疏勒河故道,水面拥挤着运送粮食兵士的船舶,从大漠戈壁辛苦而来的商旅僧人在这里接受入关检查,然后就算进入中原大地了。1907年,冒险家兼考古者兼偷运者斯坦因在关城北面不远处废墟中挖掘到了许多汉简,从简的内容判定出小方盘城为玉门关所在地。根据史书记载玉门关的位置也应当就在附近,但是小方盘城只有600余平米作为汉朝最西面的海关实在是太小了。所以目前玉门关的具体位置尚不能肯定,目前保存完好的小方盘城遗址暂定为玉门关。

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外的阳关镇境内,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西部边境之门户。唐代诗人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敦煌古城

古城晚眺

雉堞迷离映夕阳,城西原是古敦煌。榛苓已作今时慕,禾黍谁怀故国伤。

最羡三秋呈霁色,依然四郡镇岩疆。闲来纵目荒郊外,一阵清风晚稻香。

敦煌古城位于敦煌市至阳关公路的南侧大漠戈壁,距市中心25公里。是1987年为中日合拍大型历史故事片《敦煌》,而以宋代《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仿造沙洲古城设计建造而成,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敦煌古城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情,城开东、西、南三门,城楼高耸;城内由高昌、敦煌、甘州、兴庆和汴梁五条主要街道组成,街道两边配以佛庙、当铺、货栈、酒肆、住宅等,敦煌古城再现了唐宋时期西北重镇敦煌的雄姿,被称为中国西部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具备拍摄古代西部国边塞军事片的独特优势,现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在这里已先后拍摄了《封神演义》、《新龙门客栈》等二十多部影视剧。

5.秀壤春耕

绣壤春耕

周围绣壤簇如茵,翠色平铺处处新。南陌风和睛欲遍,西畴日暖绿初匀。

老农挟杖依田畔,稚子携锄立水滨。但愿长官勤抚字,丰年屡抿乐吾民。

6.党水北流

党水北流

党河分水到十渠,灌溉端资立夏初。不使北流常注海,相期东作各成潴。

一泓新涨波浪浅,两星平排树影疏。最爱春来饶景色,寒水解后网鲜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