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矛盾问题。
列宁
★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
抗消灭了,矛盾存在着。” ★规律的系统研究。
斯大林
★在社义制度下仍然存在生产关
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但没有把它当作根本性的问题
提出来。
毛泽东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
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一文中,全面阐述了社 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共性: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
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 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结果:文化大 革命:“一个 阶级推翻另一 个阶级” 结果:体制改 革:废除僵化 的旧体制,发 展社会生产力
差 异 比 较
判断:资产阶级与 无产阶级之间的矛 盾是主要矛盾 判断:落后的生产 力与人民国家需要 之间的矛盾是主要 矛盾,具体表现为 高度集中的僵化体 制与生产力的矛盾
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旧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 因此要“以阶级斗争为纲” ! “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 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 大人民的生活状况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 品紧缺。
“‘文化大革命’ 是一场由领导人错 误发动的,被反革 命集 团 利用 , 给党 、 国家和人民带来严 重灾难的内乱。” 它不是也不可能是 任何意义上的革命 或 社 会 进 步 。
社会主义社会的 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图示
社 会 发 展 的 根 本 动 力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生 产 方 式 社 会 形 态
社 会 基 本 矛 盾
经济基础
推 动 社 会 形 态 的 更 替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的看法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揭示了社
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
本动力。 ★没有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社会
The End Thanks!!!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 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 主要看它是否适应生产 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
产力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依
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1992年初,邓小 平在南巡中指出: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 力”。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 会基本矛盾、主要矛 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 来。主要矛盾是生产 力发展水平低,远远 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 的需要。根本任务是 发展社会生产力。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是有 缺陷的,并且引发了实践上的错误。
毛泽东的 正确理论 毛泽东的 错误判断
社会主义 基本矛盾 说
无产阶级和资产 阶级的矛盾是我 国社会的主要矛 盾
政治上发动“文 化大革命”;经 济上实行“大跃 进”和“人民公 社”
1966年5月16日,毛泽东宣布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 切牛鬼蛇神》,文化大革命哄然而起。
第四,指出解决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 盾的途径是改革。找 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
展的基本形式,即改
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 力的必由之路。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 邓小平
“他使中国回到了世界!”
—— 哈 默
毛泽东与邓小平 关于社会主义基 本矛盾理论与实 践的对比 角度:毛泽东 从生产关系和 上层建筑出发 角度:邓小平 从我国的现实 生产力状况出 发
1981年6月,中央《关于建 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 的决议》。
1979年2月,邓小平访美后成 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邓小平:“关于基本矛盾,我 想现在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的问题》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 当然,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 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须知 就此作深入具体的研究。——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 年3月30日),在党的理论务虚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解决方法
社会主义社会的 基本矛盾属非对 抗性无须阶级斗 争来解决,而是 依靠社会主义自 身力量,通过对 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相互不适 应的方面进行调 整来解决。
两类矛盾
中国社会主义社 会存在两种不同 性质的矛盾,即 敌我矛盾和人民 内部矛盾,前者 用专政的方法, 后者用调整、改 革、发展而非阶 级斗争的方法, 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是国家政治生 活的主题。
有无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 仍然存在矛盾 且是社义社会 前进的根本动 力。社义社会 的基本矛盾是: 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 之间的矛盾, 贯穿社会主义 始终。
矛盾性质
社会主义社会 的基本矛盾与 旧社会基本矛 盾不同(会表 现为激烈的阶 级对抗),它 们具有“又相 适应又相矛盾” 的特点,不是 对抗性而是属 于非对抗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