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临床用药规律研究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91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91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堆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性肝损伤。

近年来,随着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在全球的流行,NAFLD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发展趋势。

为此医疗工作者们,为更好的治疗NAFLD开展了一些列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药,在治疗NAFLD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优势。

本文主要从NAFLD的病因病机、辩证分型、以及治法方药等几个方面就中医药治疗NAFLD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药;辨证论治【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005-02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s reviewedYe Miaoqing,Gao Yanyi. Sha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Shaanxi Province, Xianyang 12000, China; Xue Jingdong. Shaanxi Provinc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anxi Province, Xi 'an 710003, China 【Abstract】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is a clinical syndrome, fatty degeneration in liver parenchyma cells and adipose accumulation, patients with no history of heavy drinking, is a kind of metabolic liver inju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insulin resistance and genetic predisposi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opularity of obesity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 the world,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NAFLD assum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younger age. To this end, for better treatment of NAFLD, medical workers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obtainedthe certain effect.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certain advantage in treatment of NAFLD.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NAFLD, dialectical classification,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NAFLD.【Key word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1.病因病机1.1 病名NAFLD作为是现代医学疾病,在祖国医学中无规范病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摘要】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中医药研究现状及方向,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十年来我国有关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研究成果,对其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及中医药治疗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

结果:中医药对NAFLD的临床研究已经从单味药到复方,从经方到自拟方,实验研究由组织形态学发展到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探讨发展到对作用靶点与调控环节的分析,中医药研究水平趋深入,研究领域趋扩大。

但仍存在统一标准缺乏、设计不规范等问题。

结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疗效显著,前景良好,具有一定优势,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建立一个统一的临床分型与诊断标准以及疗效判定标准势在必行。

完善领域科研设计、优化造模方法、突出中医辨证论治特点是当下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0-0335-01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及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病损伤,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与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疾病谱随病程进程表现不一,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以及相关肝硬化与肝细胞癌。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加之B超等影像检查技术的普及,NAFLD的患病率和检出率迅猛增加,且渐趋低龄化,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肝病之一,严重威胁国民健康,其重要性受到日益广泛地重视。

NAFLD中医药研究兴起,尤其是近年来,中医药对NAFLD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并取得了新的进展。

本文回顾性分析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成果,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中医药研究现状及方向。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近十年来我国有关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研究成果,对其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及中医药治疗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7-24T09:13:30.081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月5期作者:李晏进[导读]李晏进(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摘要:非酒精脂肪肝(NAFLD)具体指除酒精好其他直接肝损伤因素造成的脂肪肝,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症状为主要特征,若治疗不及时可进展为脂肪肝炎、肝硬化,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中医理论认为NAFLD与脾胃功能失调存在密切关系,治疗中多使用健脾利湿、降脂保肝措施,同时结合中医艾箱灸、中医膳食与情志疗法,使得患者症状改善。

本文对中医药治疗NAFLD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旨在为疾病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治疗;研究进展前言: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高脂、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增加,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中医认为非酒精脂肪肝的主要诱发因素是肝失疏泄,脾运失衡,因此出现脾虚、肝郁、肾虚多多种症状,病机为本虚标实,痰瘀互结于肝脉。

在中医治疗中,为实现理想的治疗效果,需要坚持辩证施治理念,通过中医治疗达到健脾利湿、疏肝散结目标。

1非酒精脂肪肝的病机与辨证施治1.1病因病机分析NAFLD在中医治疗中,需要明确病因病机与证型。

中医将肝病归于“积证”“肥气病”“黄疸”范畴。

对于非酒精脂肪肝的病因,大部分中医学家认为与饮食失节、劳逸失度与湿热疫毒有关。

同时,患者情志不畅,会造成肝气郁结、肾精亏损,使得痰浊、湿邪和瘀血汇聚在肝部。

因此,总结NAFLD的病机,主要在肝,属于本虚标实,其中本虚以脾肾为主,标实则具体指气滞、痰湿和血瘀。

1.2辨证施治理念中医治疗非酒精脂肪肝多从虚、痰、瘀角度出发,在研究过程中,将该病具体分为4种证型,分别是脾虚痰湿型、气滞血瘀型、湿热蕴结型、肝肾亏虚型,针对上述不同证型的NAFLD治疗,推荐使用参芪白术散合平胃加减方,柴胡疏肝散合复元活血汤加减方、当归龙荟丸加减、六味地黄丸加减方。

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血脂去 , 血 脂 去 则 脂 肪 肝 得 以控 制 , 如 临床之 中遇到 脂肪 肝 日 久形成肝纤维化乃至 肝硬 化的患者 , 往往 兼夹瘀 血 为患 , 配伍 活血化瘀之品 , 常获 良效 J 。茵陈蒿汤能通过改善胰 岛素抵抗 和脂质代谢紊乱 , 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肝脏损伤而起到改善和 治疗 N A F L D的作用 … 。安络化纤丸 由地黄 、 鸡 内金 、 水蛭、 地 龙、 大黄、 僵蚕 、 瓦楞子 、 白术 、 牛黄、 丹皮、 生 麦芽 、 三七 、 郁金、 水 牛角组成 。王丽华 临床治 疗 N A F L D患者 1 9 7例,从治疗 前后 的肝功能 、 血脂及彩超结 果分析 ,该药 不仅能 改善脂质 代 谢, 还能有效防治疾病进展为 肝纤 维化。胆宁 片由大黄 、 虎杖 、 青皮、 陈皮等组 成 ,具 有疏 肝 利胆 、 清热 泄浊 通 利 的 功 效 , 季 光 等研 究发现 , 胆宁片、 乏力 、 食欲不振 等症状 , 降低体 重指 数 , 有 效改 善 肝功能和降低 T G、 T C , 改善脂肪肝 的影像学表现 。 5 针 灸 治 疗 除了内服药外 , 针灸作为辅 助治疗手段可 以抑制食欲 , 加 速体内脂肪转运 、 代谢 及降解 , 能 明显改 善非酒 精性脂 肪 肝 的 各种临床症状 及肝功能 、 血脂 等指 标 , 从 而达到治疗 N A F L D 的 目 的 祝凌 ” 针 刺 足 少 阳 胆 经 治 疗 脂 肪 肝 , 结 果腹 胀 、 乏力 、 胁痛等均得到有 效改 善 , B超显 示在 肝脏肿 大方 面好 转 显著 。 穴位埋线疗 法属于中医针灸常用疗 法之一 , 是一种新兴 的穴位 刺激疗法 , 它集合针 刺 、 埋针、 刺血 多种疗法 于一 体 , 发 挥多种 刺激效应¨ - 1 6 ] 。黄 振等 取 双侧 肝俞 、 太 冲、 丰隆、 足 三里 、 三 阴交穴 , 左右两侧交替使用 , 取得 良好疗效 。 6 问题 与 展 望 综上所述 , 中医对 N A F L D在辨 证辨病 方 面 已经形 成 了较 为 系统 的认识 , 治疗方式较为全面 , 治疗效果 确切 , 展现 出了广 阔的前景 。但是 由于中医本身的特点 , 导 致辨证分 型及处 方用 药 的多样性 , 差异 大且 难以统 一 , 故 缺乏 大样本 、 随机双 盲 、 多 中心的临床实验 研 究。且 目前 临床研 究 多停 留在 生 化 、 病 理 学, 使得中医 药作 用本 病 的临床 机制 仍然 处 于探 索 阶段 。而 N A F L D的治疗 应以预防为主 , 生 活方式 的改变 , 饮食结 构 的调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摘要】对近5年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研究作了系统回顾,从辨证论治、专方及经验方治疗、中成药治疗、针灸治疗、单味药物治疗研究和中医外治法等方面论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阐明了中医药治疗NAFL的优势。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研究;综述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的以弥漫性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我国NAFL的患病率在15%-20%之间。

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NAFL的针对性药物,常用的降血脂、保肝药等效果不佳,而中医药防治NAFL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NAFL的研究综述1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近年来采用辨证分型论治NAFL的报道很多,如王利军等[1]将脂肪肝分为6型:肝郁气滞、肝胆湿热、痰湿内阻、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脾肾亏虚;罗军[2]将本病分为5型:脾虚痰湿、肝郁气滞、湿热蕴结、瘀血阻络、肝肾亏虚;陈姝娴等[3]将本病分为4型:痰浊壅阻、肝气郁结、湿热内蕴、痰瘀互结;曹建春[4]将本病分为3型:痰湿中阻、脾气虚弱、气滞血瘀。

上述学者对本病辨证分型各不相同,体现出不同学者对主次证的重点把握不同。

另外,李少东等[5]检索了1983年-2005年发表在国内医学期刊上的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全文文献,结果涉及的证型多达43种,常见的有痰瘀互结、肝郁脾虚、湿热内蕴、气滞血瘀及肝肾亏虚等5种,占总病例数的%,也证实对脂肪肝的辨证论治总体上是围绕着气滞、痰浊、血瘀、湿热及气虚、阴虚的基本病机展开的。

2 专方及经验方治疗专方或经验方治疗NAFL疗效观察是目前临床报道的主流,多是针对气滞、血瘀、痰浊、湿热和肝肾亏虚等基本病机,采用相应治法;或多法并用,标本兼顾;或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辨病论治,多以自拟方为主。

如邓海清等[6]用祛瘀化浊、疏肝解郁法治疗脂肪肝,基本方包括旱莲草、女贞子、莪术、丹参、虎杖、山楂、何首乌等,辨证加减,每天1剂,疗程2个月,总有效率为%。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方法的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方法的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方法的进展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由于脂肪囤积在肝脏内,导致肝细胞脂质过多囤积所引发的肝疾病,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慢性病。

研究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良好的中医药治疗方法,该文将介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方法的进展。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清热化痰、活血祛瘀、利胆排毒、润燥止渴等。

如何选药和施治方案,需要根据患者体质、病因、病程和病情的不同进行个性化治疗。

中药汤剂中药汤剂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方式之一。

其中,常用的方剂包括复方火龙果汁、大黄汤、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等。

(1)复方火龙果汁复方火龙果汁是由鲜火龙果、苦瓜、黄瓜、木瓜等多种天然药材组成。

该汁剂主要作用为降低肝脏内脂肪堆积,抗炎、解毒、促进肝细胞再生等。

通过多项临床研究,该汁剂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有效率达到了86%以上。

此外,复方火龙果汁还具有调节血脂、抗氧化、降血糖、改善免疫等作用。

(2)大黄汤大黄汤主要由大黄、芒硝、枳实、甘草等组成。

该方剂具有清热泻火、通便利胆、祛湿化痰的功效,能够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降低血清ALT、AST等肝功能指标。

经多项研究表明,大黄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中药粉末中药粉末具有制剂方便、易于口服、预测疗效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临床治疗。

中药粉末的治疗机理类似于中药汤剂。

(1)蛇床子蛇床子中的沙苑子具有抑制脂肪合成、调节脂肪代谢的作用,能够显著减轻肝组织脂肪堆积。

研究表明,蛇床子能够通过调节人体基因表达发挥其治疗作用。

(2)当归当归具有活血化瘀、温补血益气的作用,研究表明,当归可以通过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水平,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炎症反应。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常用治疗手段之一,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具有一定的作用。

研究表明,针灸可调整人体内分泌、改善肝组织血管、促进肝细胞新陈代谢等作用,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浅谈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进展分析

浅谈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进展分析

浅谈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进展分析摘要: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为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此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及脂肪性肝硬化,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

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高发趋势,非酒精性脂肪肝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关键词:中医;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患者一、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病机非酒精性脂肪肝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没有记载,根据其症状及临床特点,可把其归属于祖国医学的“胁痛”、“痰痞”、“瘀血”、“积聚”、“痞满”等范畴。

最早记载见于《难经》:“肝之积,名日肥气”,故也称之肥气病,是指体内肥脂之气过多地蓄积于肝脏;《素问·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和吴鞠通“肝气之郁,痰瘀阻络”及《金匮翼·积聚统论》:“积聚之病,非独痰食气血,即风寒外感亦能成之”,揭示该病成因与情志、饮食、痰湿及瘀血有关。

二、非酒精性脂肪肝辨证分型目前为止非酒精性脂肪肝尚未有统一的中医证型、分型标准以及治法方药。

刘敏等指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变化是肝脾功能受损,痰湿内蕴,痰瘀阻络,肝失条达,根据临床表现,将本病分为痰湿阻滞、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肝肾阴亏4型,并指出脾虚痰湿型脂质沉积较轻,痰瘀互结型较重。

付静等则将本病分为肝郁脾虚、痰浊内阻、湿热蕴结、气血瘀滞、肝肾阴亏5型。

刘文全认为本病与肝、脾两脏密切相关,气滞、痰郁、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从病程发展的角度,将本病分为肝气郁滞、痰湿内盛、痰瘀互结3型。

叶蕾将4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痰浊挟瘀、湿热中阻、脾虚湿阻、肝肾阴亏4型,并进行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痰浊挟瘀型患者的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明显高于其它3型。

邓银泉、范小芬则分别从血液流变学变化、胰岛素抵抗、肝纤维化3个方面对脾虚痰湿、湿热内蕴、痰瘀互结3个证型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痰瘀互结的血液粘稠度、肝纤维化指标高,而胰岛素抵抗则以脾虚痰湿型为高,从而揭示了此3型在证候上的区别。

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摘要: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慢性肝脏疾病。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医学,在治疗NAFLD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中药对NAFLD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两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1. 引言NAFLD是指肝脏脂肪含量异常堆积,而非由酒精摄入引起的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医证型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医证型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医证型研究进展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类脂肪肝,多因饮食失节、多坐少动、精神抑郁、肥胖超重等所致,现代医学认为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是NAFLD发病的关键因素。

目前,中医文献报道的NAFLD治疗仍以中药为主,涉及辨证分型及证候研究者相对缺乏。

以往,多数中医师因各自对NAFLD的认识和临床经验不同,辨证思路亦不相同,必然造成证型分类难以标准化、统一化,从而影响NAFLD的中医药规范化治疗。

因此,为了更好地认识本病的中医证型规律,本文简述近年来NAFLD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

ABSTRACT The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is a kind of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fatty liver,which was mostly caused by diet disloyal,sedentary,depression,obesity and overweight etc. The modern medicine thinks that the insulin resistance and genetic susceptibility are the key factors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NAFLD. At present,the Chinese medicine literature reports that the NAFLD is still treat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mainly,but there is in the relative lack of the researchers in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syndrome type. In the past,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t knowledge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in NAFLD of the majority TCM physicians,the dialectical thinking is not the same so that this inevitably leads to difficultly standardize and unify the syndrome classification,thereby to affect the NAFLD standardization of TCM treatment. Therefore,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CM syndromes of this disease,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CM syndromes of NAFLD in the recent years.KEY WORD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TCM syndromes;research progress西医学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R)及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NAFLD大致可分为三类:①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③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肝硬化、肝癌[1]。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治疗肝病临床用药规律与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治疗肝病临床用药规律与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治疗肝病临床用药规律与作用机制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 | 宋京美目的本研究全面收集中医治疗肝病的处方,依托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构建数据库,并采用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探讨中医治疗肝病时的组方规律。

同时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对代表性药物组合进行机制研究,旨在阐明规律,为临床治疗肝病合理用药和新药开发研究提供一定的信息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

方法收集了中医专著中治疗肝病的验案良方共有1181首。

首先依托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构建数据库,进而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运用该软件的“数据分析系统”和“统计报表系统”项下的“方剂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分析。

同时还利用此分析方法对含有茯苓、丹参、白术、茵陈、柴胡的高频药物处方,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处方中各药物和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等。

以纳入1181首中医治疗肝病处方中的药物为研究基础,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茵陈、栀子、大黄”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同时构建丙型肝炎的蛋白互作网络。

进而构建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进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研究该药物组合治疗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

结果(1)整体处方的组方规律研究:共收集六本中医专著中所有治疗肝病的验案良方1181首。

使用频次药物前五位药物为:茯苓(579次)、丹参(510次)、白术(480次)、茵陈(421次)、柴胡(374次);前5位高频次药物科属为:菊科、唇形科、毛茛科、伞形科、多孔菌科;处方中凉性药物使用最多,其次是温性、平性、寒性、热性;处方中归肝经药物频次最多,其次是脾经、肺经等。

高频次药物组合为:“丹参、茯苓”(259次)、“白术、茯苓”(221次)、“丹参、赤芍”(175次)、“丹参、郁金”(174次)、“丹参、茵陈”(169次);在支持度118,置信度>0.4以上的关联规则包括:“黄芪->丹参”(0.6525)、“白术->茯苓”(0.6424)、“黄芪->茯苓”(0.6144)、“党参→茯苓”(0.6142)、“赤芍->丹参”(0.5952);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前五的分别为:“葛根-莪术(0.0119)”、“苦参-苍耳子(0.0116)”、“大黄-珍珠母(0.0114)”;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药物组合近80个;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得到近40个新处方。

《2024年健脾活血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范文

《2024年健脾活血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范文

《健脾活血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篇一一、引言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医理论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与肝、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健脾活血法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本文旨在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健脾活血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的病人,年龄在35-65岁之间,经中医辨证后符合脾虚血瘀证型的患者。

2. 治疗方法采用健脾活血法进行治疗,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拔罐等综合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血脂水平、肝脏B超影像学变化以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

三、临床观察结果1. 肝功能改善情况经过健脾活血法治疗后,患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说明肝功能得到了有效恢复。

2. 血脂水平变化治疗后患者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尤其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幅度较大,这有助于减轻脂肪肝的病情。

3. 肝脏B超影像学变化B超检查显示,治疗后患者肝脏的脂肪浸润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肝脏结构得到改善。

4. 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经过治疗后,患者脾虚血瘀的中医证候得到了明显改善,如食欲改善、体力增强、腹胀、乏力等症状得到缓解。

四、讨论健脾活血法通过调理脾虚血瘀的证候,达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目的。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若脾气虚弱则运化失司,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加之血瘀阻滞,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

通过健脾活血法,可促进气血调和,使肝得养、脾得健,从而达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

此外,综合运用中药汤剂、针灸、拔罐等治疗方法,更能提高治疗效果。

五、结论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健脾活血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治疗后患者肝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血脂水平降低,肝脏B超影像学表现得到改善,中医证候也得到了明显缓解。

《2024年健脾活血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范文

《2024年健脾活血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范文

《健脾活血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健脾活血法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的临床效果。

通过分析一系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治疗数据,比较了健脾活血法与常规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旨在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引言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NAFL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现有的治疗方法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中医理论认为,NAFLD与肝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此本文采用健脾活血法进行临床观察,以期为NAFL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符合NAFLD诊断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健脾活血法进行治疗。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血脂水平等指标的变化,评估健脾活血法的临床效果。

三、健脾活血法治疗原理健脾活血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调整肝脾功能,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目的。

该方法注重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和情绪状态,同时采用中药调理肝脾功能,改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NAFLD的目的。

四、临床观察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治疗组在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和血脂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降低转氨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方面效果更明显。

此外,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

五、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健脾活血法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该方法通过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和情绪状态,同时采用中药调理肝脾功能,改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NAFLD的目的。

此外,该方法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和血脂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健脾活血法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较低的复发率。

六、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健脾活血法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
赤芍,玉米须、茯苓、丹皮、麦芽。 主治:气滞血瘀型脂肪肝。
五、消脂护肝汤(项风英)
组成:泽泻、生山楂、丹参、绞股蓝,柴胡、枳实,生鳖甲 (先煎)、首乌、海藻、路路通,蒲黄。
主治:肝郁湿阻型脂肪肝。
六、软肝消积饮(郑淳理) 组成:海藻、昆布、白花蛇舌草各,郁金、象贝母、丹参,柴
胡、炙鳖甲、穿山甲,泽泻、猫人参。 主治:脂肪肝肝肿大者。
实用文档
治疗原则
防治伴发疾病/相关危险因素 坚持基础治疗:行为纠正、饮食调整及运动 改善IR 减少氧应激 抗炎症/细胞因子 减肥 调脂剂 抗肝纤维化 终末期肝病治疗:肝移植
实用文档
难点!
NAFLD最常见的3个相关因素是肥胖、血脂紊乱和糖 尿病,这3个因素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等均属于代谢综合征的范畴
0 正常组
模型组
**
祛湿方
甘乐组
大幅度降低肝组织FFA含量
250
200
** **
血 清 ALT、 AST( U/L)
150
100
*
*
ALT AST
丹参,郁金,制大黄。 主治:脾虚痰湿型脂肪肝。
十三、降脂益肝汤(蒋森)
组成:泽泻,生首乌、草决明、丹参、黄精,生山楂,虎杖, 大荷叶。
主治:湿阻气化,瘀血阻络型脂肪肝
十四、清肝化滞汤(陈伯咸) 组成:柴胡 白芍,金钱草,浙贝母,鸡内金,茯苓,枳实,郁
金,莱菔子,香附,丹参,黄芪,山楂,陈皮。 主治:肝郁气滞兼痰湿内停型脂肪肝。
400
200
0
正常组 模型组 祛湿方 甘乐组
肝组织FFA 血清FFA
显著降低肝组织FFA含量
实用文档
祛湿方对四氯化碳高脂低蛋白诱导的脂肪肝模型 的防治作用

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一)

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一)

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一)【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是指与饮酒、嗜肝病毒感染等明确的病因无关的肝脏实质细胞脂肪变性的一类肝病。

中医认为该病病因多为肝郁脾虚、湿热内蕴、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所致。

目前临床上采用西药治疗虽有一定的降脂效果,但实践证实,大多数化学合成的降血脂药对脂肪肝短期疗效并不理想,长期服用因其副作用的毒性。

会加重肝细胞脂肪变性,使肝功能损害加重。

中医药通过从整体调控入手,运用辨证论治理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取得良好的疗效,本文根据近来文献报道进行综述。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辨证论治进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与饮酒、嗜肝病毒感染等明确的病因无关的肝脏实质细胞脂肪变性的一类肝病,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FLD)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并以其低龄化发展趋势、慢性进展性成为隐源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内范建高等学者报道;许多小样本的临床病理研究中发现相当多的NASH患者呈进展性肝病改变,其中15%~50%可见重度肝纤维化,7%~16%并发肝硬化1]。

目前,在临床上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西医尚无疗效显著的药物,只是运用调节血脂的药物作为辅助治疗,由于该病属于一种慢性病,如长期服用西药因其药物的副作用会加重肝细胞脂肪变性,使肝功能损害加重。

随着中医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的不断深入,辨证论治理念和具有调脂、降脂中药活用,已展示出了中医药在治疗该病的优势。

本文就近年的中医药治疗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现状进行综述如下。

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病因与诊断脂肪肝在临床上分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两大类2]。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现代医学病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现代医学认为NAFLD是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1]。

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肝病用药规律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肝病用药规律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肝病用药规律研究目的探讨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肝病的用药规律。

方法收集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肝病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 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确定处方中各药物和药物组合的使用频数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

结果高频药物包括茵陈、茯苓、丹参、白术、柴胡等;高频药物组合包括“丹参,茯苓”、“白术,茯苓”、“丹参,茵陈”等;置信度为1的关联规则包括“大黄,虎杖→茵陈”、“大黄,郁金→茵陈”、“虎杖,栀子→茵陈”等。

结论名老中医治疗肝病多用清热利湿、理气活血之品,配伍精巧合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dication rules 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opathy by national medical masters. Methods The prescriptions for hepatopathy were collected to build a database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inheritance assist system. After analyzed by the data mining,such as apriori algorithm and complex system entropy cluster,the frequency of single medicine and drug combinations that used in prescriptions,and the association rules among drugs were obtained. Results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drugs were Herba Artemisiae Capillaris,Tuckahoe,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and Radix Bupleuri,et al.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drug combinations were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 zae,Tuckahoe”,“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Tuckahoe”,and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Herba Artemisiae Capillaris”,et al. And when the confidence of drug association rules was 1,the drug combinations were “Radix et Rhizoma Rhei,Giant Knotwee d→ Herba Artemisiae Capillaris”,“Radix et Rhizoma Rhei,Radix curcumae→Herba Artemisiae Capillaris”,“Giant Knotweed,Gardenia→Herba Artemisiae Capillaris” and so on. Conclusion The medicines were often with the actions of clearing heat,removing dampness,regulat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which were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opathy by national medical masters.Key words:hepatopathy;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association rules;clustering algorithm肝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包括肝炎、肝硬化、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

中医辨证施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分析

中医辨证施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分析

区组 随机 法 51 : 分成 中药治疗组 1 0 5 例和对照组 3 例。 中药治疗组 经辨证后 分为湿热 内蕴 、 0 脾虚 湿痰、 肝郁脾 虚、 痰瘀 互结、 ’ 肝 肾不足 5 个证 型, 分别予 以连朴饮 、 陈汤合平 胃散 、 二 柴胡疏肝散 、 血府 逐瘀 汤合二 陈汤、 一贯煎 合二至丸 随证加减; 照组 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 囊治疗 , 对 2组疗程均为 1 周 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后 中医证侯 2 积分、 肝脏 B超 脂肪肝程度 变化和 中医证侯 疗效 ; 比较 中药治疗组 治疗前后 谷 丙转 氨酶 (L ) 血 清甘 油三 酯 AT、 (G 、 T ) 总胆 固醇 (c 、 T ) 高密度 脂蛋 白胆 固醇 (D - ) 空腹 血 糖 (P ) 空腹 胰 岛素 (IS 、 岛素抵 抗指 数 H LC 、 FG 、 FN ) 胰 (O A I) HM — R 的变化 。结果: 组 患者 的证侯积分值及肝脏 B超脂肪肝程度 均较 治疗前 明显 下降 <0 0) 但治疗 2 .1, 后 2 间肝脏 B超疗效 、 组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 5 。 尸>0 0 ) 中药治疗组各证 型患者经辨证施治
后, 与治 疗前比较证候积分值 及 H M — R A T T 、 C F G FN O A I 、L 、G T 、P 、 IS水平 明显下降 ,D - H L C水 平上升 , 差异 均有 统计
学意 义 <0O)结论 : .5。 中医辨证施 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确切的疗效 , 能明显减轻患者的胰 岛素抵抗状 态,
纠正 糖 脂 代 谢 紊 乱 。 பைடு நூலகம்
[ 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关键 辨证施 治; 岛素 胰
[ 中图分类号]R 8. 59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 - 8 2 2 1) 9 0 0- 4 46 5 (0 1 0- 0 7 0 0

中医辨证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数据挖掘

中医辨证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数据挖掘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年第3卷第7期Wo/4Journai of Intep/ted T/dibonai and Western Medicine2021,VoU3,No.3・435--文献研究-中医辨证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数据挖掘黄超原1黄远程1罗虎1赵志敏1辛奕君1刘凤斌2【摘要】目的总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常见中医证型的用药规律及配伍特点。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相关文献,将纳入文献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证型规范为痰瘀互结证、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脾肾两虚证,提取处方中的中药,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各证型药物性味归经、用药频数、组方规律及新方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有效处方235首,涉及药物33味,其中痰瘀互结证处方有75首,湿浊内停证45首,肝郁脾虚证39首,湿热蕴结证64首,脾肾两虚证3首。

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基础方为丹参、山楂、泽泻、决明子、柴胡、白术。

根据不同的中医证型,痰瘀互结证加川芎、红花、姜黄、桃仁、郁金、大黄、苍术、半夏、陈皮、茯苓等;湿浊内停证加苍术、茯苓、陈皮、半夏、厚朴等;肝郁脾虚证加枳壳、香附、白芍、陈皮、当归、麦芽、山药等;湿热蕴结证加梔子、茵陈、大黄、虎杖、田基黄、垂盆草、石菖蒲等;脾肾两虚证加女贞子、山茱萸、淫羊藿、菟丝子、熟地黄、何首乌、枸杞子、牛膝等。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辨证论治;数据挖掘【中图分类号】R475【文献标识码】AData Mining on Treatment of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rrditionai Chinese MedicineHUANG Chao-ypao1,HUANG Yuao-cheny1,LU0Hu1,ZHA0Zhi-min1,XIA Yi-jun1,LIA Feny-bin5(1.The First C/nicai Collepe of Guanyzho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yzhon Guanydony510445;2.The First AAdiated Hospital of Guanyzho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yzhon Guanydony512405)[Abstrrcti Objective To summa/ze the medication rules of hergui prescription for non-alcoPolie sWaWhepatids (NASH)based on sypc2ome oh TraOitionai Chinese medicine(TCM).Methods Literatures on treatiny NASH with herdswere searched id CCinese NaOonai KnowleXae Inf/structure(CNKI),VIP damOase(VIP),SinoMed and WanFany data­base.We retrieved related articles and re-defined the synd/mes oh TCM us sypc2ome oh intermia-eled phlepm and bloodstasis-TYH]),syndrome oh turdid dampness-SZNT),syndrome oh smynation oh liver qi and spleen deficiency(GQY]), syycOome oh damp and hot(SRYJ), synd/me oh deficiency oh spleen and kidney(PSLX).Effective hergai prescdptionswere extracted and the properm and Oavor oh herds,fmquency oh herds,formUa rules and new presc/ption were analyzed bythe TraOidonai Chinese Medicine Assistance Platform(V/r5).Resultt237eVective presc/ptions were included,ievoi-viny33kinds oh herds.Amony them,75presc/ptions for the synUrome oh phlepm and blood stasis,45presc/ptions fordamp-turbid inWrnai stop synd/me,39syncOomes oh liver smenat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64pmsc/ptions for synUromeoh damp-heat^01111141匚(0,3/460and kidney16poems with two faUe proofs.Conclusion The basic herds presc/ptionfor NASH arc Salvia mil/orrbizh-Hawthoru;A/sma o/entalis,Cassia-Buplexrum,人、01、<00)mac/cephalai Addidonaiherds wili be mixed with basic presc/ption acco/iny to the different syndromes.For TYHJ,there wili be Liausticum WaOi-chii,Safflower,Turmedc,Peach Kernei,Turme/c,RhuUarb』、/}、400$Rhizome,PineXia Ternam,0/nye Peel,Po/a Co­cos,etOr For SZNT,there wili be人1/0、<00$Rhizome,Po/a Cocos,0ranye Peel,PineXia Ternata,MaonoPa0fOcina/s,eta.For GYPX,there wili be Fructus Au/ntii,Rhizoma Cype/,RaOip Paeoniae AUa,0mnye Peei,Anyelica Sinensis,MaO,Yam,etc.For SRYJ,there wili be Gardenia,Wormwood,Rhubarb,Knotweed,Compositee Granyev,Pendant Grass,Acorus Gmminexs,eto.For PSLX,there wili be fructus liaustris,Cornus officinalis,Epiniedium,Dodder,Rehmannia elutl-nosa,Polyyonum multidorum,Chinese woUer/,Achyranthes,eWrD0I:12.13935/kd sjzx.412328基金项目:广州中医药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研究重点项目(A1-AFD218221A26);中医学术流派传承项目(223LP21);广州中医药大学S2219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21912572252)作者单位: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316473;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广东广州316473通信作者:刘凤斌,Email:liuft)163@・436•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221年第4卷第3期World Journal of Pwqymd Tyditionai and Western Medicdie2221.Vol.4;Nc.3【Keywords]Non-AlcoXolic Steatohepa/Ps;Sy/c/ome DiO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Data Mining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pox-alcoholic steatobep-atPis,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xodbcoholic fattp Ovor disexsc,NAFLD)中的一种病理类型,可以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等肝脏的终末期疾病状态,是隐源性肝硬化的重要原因[40在我国,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逐渐增多,NAFLD发病率逐年上升,在肝病中占比呈快速上升趋势[2]o预计在5~17年后,NASH将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终末期肝病进行肝移植的首要病因[3]0NASH尚无特效药物,中医药以其多靶点和对免疫调节作用在NASH 的治疗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⑷。

基于多元统计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病机研究

基于多元统计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病机研究

基于多元统计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病机研究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医病机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利用NAFLD中醫四诊临床观察表,对患者资料进行采集。

采用因子分析、奇异值分解方法,研究四诊表现的内在因子特征,比较各种分析方法的差别。

结果因子分析采用了α因子解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映像因子法,其中α因子解析法结果为最佳,前3个因子对数据解释率最高,分别为脾湿因子、肾虚因子和气虚因子,三者构成了NAFLD的基本病机因素;奇异值分解法得到的前3个奇异值分别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同样突出了脾肾两虚在NAFLD病机中的作用。

结论脾肾两虚在NAFLD病机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虚论治NAFLD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CM pathogenesis regularit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To provide basis for clinical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used.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form of NAFLD was used to collect the patient data. Factor analysis an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method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internal factors of the four diagnostic characteristic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various analytical methods were compared. Results Factor analysis used the α factor analysis method,the principal component method,and the image factor method. The results of α-factor analysis were the best. The first three factors had the highest explanatory rates of data,namely spleen-dampness factor,kidney deficiency factor and qi deficiency factor,which constituted the basic pathogenesis factor of NAFLD. The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method obtained 3 singular values,namely spleen and kidney qi deficiency,liver and kidney yin deficiency,and qi and yin deficiency,also highlighted the spleen and kidney deficiency in the pathogenesis of NAFLD. Conclusion Spleen-kidney deficienc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NAFLD. Treatment based on deficiency for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has great clin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pathogenesis;factor analysis;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大量饮酒史,以有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存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中医药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380 引言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是指除了由酒精、脂肪生成药物或遗传性疾病引起的肝脏脂肪累积与变性、并伴有代谢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其病理学首要特征是脂肪堆积、氧化变性导致肝细胞损伤,与酒精性脂肪肝病类似[1-3]。

NAFLD患病率逐年增高且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在发达城市病发率较高[4]。

肝病患者中NAFLD患者占比逐年升高。

全球NAFLD患者占比25%,在我国发病人群高达31%,患病人群从中年向青年扩大[5, 6]。

如图1所示,NAFLD按照病发进程与严重程度可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NAFL)、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 HF)、肝硬化(hepatic sclerosis, HS),后期甚至会引发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7, 8]。

1 NAFLD的发病机制1.1 现代医学理论解释NAFLD的发病机制NAFLD进展的机制复杂,目前的研究成果更倾向于多次平行打击假说。

这说明NAFLD的发病特征同时会包括以下几种:脂代谢障碍、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炎症、细胞凋亡、纤维化和肠道微生物区系失调[8-10]( 如图1所示)。

除了改变生活方式减肥(定期运动、健康饮食) 和外科手术外,临床上还有针对改善代谢失衡、缓解肝损伤、促进物质代谢等药物[11, 12]。

但是目前的几种治疗手段也具有局限性,健康饮食与定期运动并不是对所有的NAFLD患者都有效果,例如对失代偿期和肝炎晚期患者[13];外科手术因为安全性低、成本高、患者易出现并发症等原因,在现实中多受限制[14-17]。

虽然近期有各种探索治疗NAFLD的新药相继问世[18],但是都还没有正式批准的药物疗法用于NAFLD治疗。

基于数据挖掘的盛国光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用药规律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盛国光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用药规律分析

•临床论著•doi : 10.3969/j. issn. 1005 - 0264.2021.02.007基于数据挖掘的盛国光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用药规律分析**基金项目: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盛国光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No.国中医药人教函2018-134号),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No.2020CFA02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i(No. JDZX2015168) ; △通讯作者,E-mail :lixiaodong555@ 126. com张佳'李晓东""盛国光2"肖明中'J 李君I 惠晨阳'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武汉,430065 )2.湖北省中医院中医肝肾研究及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3.湖北省中医药 研究院摘要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总结盛国光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的用药规律,分析盛国光教授治疗NAFLD 的临床诊疗、辨证用药思路。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盛国光教授诊治的门诊NAFLD 患 者病历,经过规范化处理,利用Microsoft Excel 对药物性味、归经、频次进行分析,利用SPSS 进行聚类分析,利用SPSS Modeler 14. 1软件进行组方关联及复杂网络分析。

结果:①录入的339首处方中涉及中药153种,累计频次4 028次,使用频次前30名为丹参、枸 杞子、山楂、茯苓、荷叶、决明子、泽泻、甘草、夏枯草、白术、茵陈、赤芍、五味子、柴胡、香附、海藻、黄苓、慧戎仁、法半夏、杜仲、陈皮、生 地黄、枳实、葛根、郁金、当归、女贞子、白芍、太子参、连翘,累计频次3 434次,占总频次85.25%。

②药物性味、归经分析:盛国光教 授常用药物多为性微寒、温、平之品,药味以甘味药和苦味药为主,其次是辛味药,多归肝、脾经,其次归肺、胃经。

③药对分析,支持 度较高的药对有:丹参-泽泻-枸杞子(支持度42. 82% ,置信度100. 00% )、丹参-泽泻-山楂(支持度46.04% ,置信度99. 36% )、山楂- 决明子-荷叶(支持度46.92%,置信度97.50%)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数据挖掘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临床用药规律研究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用药规律。

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年1月-2014年1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年1月-2014年1月)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1月-2014年1月)公开发表文献中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复方,建立相应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对中药复方进行数据挖掘。

结果共获得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复方107个,涉及药物179种、频次1499次;以使用频次≥10次的37种作为主要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归为活血药、清热药、利湿药、补气药、消积药、化痰药、补阴药、行气药和泻下9大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有趣关联规则33条,药对30对。

结论数据挖掘有助于解读中药复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用药规律。

标签:非酒精性脂肪肝;数据挖掘;中药复方;用药规律(每周饮酒折合酒精量小于40 g)、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

近年来脂肪肝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其发病呈全球化流行趋势,已成为发达国家和中国富裕地区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2]。

中医学无“脂肪肝”这一病名,根据其发病特点药理学杂志,2007,23(1):54-57.[6] 陈永法,曹文帅.帕罗西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效果和不良反应的Meta 分析[J].中国药物评价,2012,29(2):143-154.[7] 孙学礼.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8.[8] 沈学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16,189,213,246-258.[9] 张明远.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97.[10] 史榕荇,吴茜.针刺百会、印堂对慢性应激模型体重及HPA轴影响的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50-53.[11] 韩焱晶,李文迅.针刺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转导通路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9,34(4):236-241.[12] 段冬梅,图娅.针刺对抑郁症患者不同脑区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9,29(2):139-144.和大量临床实践,可将其归属为“痰证”、“胁痛”、“积聚”等范畴,近年来涌现出一批疗效显著的中药复方,但因学术流派、个人经验和学术观点的不同,处方用药上有明显差异,因此,对这些中医复方的药物组成进行分析,挖掘其用药规律,既是对中医专家宝贵临床经验的整理,也是对中医组方用药的梳理。

1 资料与方法1.1 数据来源首先以“非酒精性脂肪肝”为主题词,分别辅以“中医”或“中药”为主题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年1月-2014年1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年1月-2014年1月)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1月-2014年1月)。

通过阅读文献标题及摘要,建立NAFLD中医临床治疗的文献库,然后对文章进行全文阅读与评估,纳入符合下列标准的文献。

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随机对照或临床对照研究;②组方符合中医理论;③方剂药味完整、剂量确切,主治明确;④每组临床例数不少于20例;⑤疗程不少于60 d;⑥中药复方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共获得符合上述标准的107个复方,按照编号、中医证型、方名、药物组成、主治等依次输入Microsoft Excel,分别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1.2 数据清洗据《中华本草》[3]规范药名,如将“元胡”统一为“延胡索”。

对采用不同炮制方法的同一药物,均不计炮制方法,如法半夏、姜半夏,统一为“半夏”。

组合概念拆分,如药味“味甘辛”拆为“味甘”、“味辛”,归经“归肺脾经”拆为归“肺经”、“脾经”,功效“清热化痰”拆为“清热”和“化痰”等。

在新得到的中药数据库中,按《中华本草》所载,输入每味药物的性、味、归经和功效,并将其数字化。

其中寒、热、温、凉等药性按蒋氏方法[4]赋值;对于酸、苦、甘、辛、咸等药味及归经、功效主治等,如果某药的描述与其某一项相符则记为1,不相符则记为0。

由2人分别输入数据,完成后交叉核对,如有不一致处,讨论解决。

1.3 数据挖掘1.3.1 描述性分析采用频次分析方法,计算药物的种类及每味药的使用频次。

1.3.2 聚类分析对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按药物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以分层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

1.3.3 关联规则分析采用关联规则挖掘药对配伍规律,设最小支持度25%,最小置信度70%。

同时满足最小支持度和最小置信度,且提升度>1的关联规则定义为有趣。

1.4 数据挖掘工具描述性分析和分层聚类分析采用IBM SPSS20软件,关联规则分析采用IBMSPSSModeler14.2软件。

2 结果2.1 描述性分析结果107个复方中共使用179种药物,频次1499次。

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有37种,由高到低依次为山楂(87)、泽泻(79)、丹参(78)、茯苓(71)、柴胡(64)、白术(61)、决明子(45)、郁金(45)、陈皮(42)、半夏(41)、何首乌(38)、茵陈(33)、甘草(36)、黄芪(29)、赤芍(30)、白芍(26)、大黄(26)、枳壳(25)、虎杖(23)、薏苡仁(22)、香附(21)、党参(20)、当归(19)、荷叶(18)、垂盆草(17)、延胡索(16)、姜黄(16)、枸杞子(15)、苍术(14)、川芎(14)、枳实(13)、川楝子(12)、女贞子(11)、红花(11)、葛根(10)、三七(10)、桃仁(10),频次共计1148次。

2.2 聚类分析结果通过37种药物的归经、性味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归肝、脾经的药物375频次,归脾、肺经的药物304频次,归肝、胆经的药物259频次,归肝、肾经的药物188频次,归肝经的药物22频次。

甘味药376频次,辛味药340频次,苦味药283频次,苦甘味149频次。

咸、涩味药极少。

四性以温、平、微寒为主,温性药使用频次最多(398次),其次是微寒(350次),平性(225次),寒性频次最低(175次)。

根据性味、归经和主要功效加以归类,共归为活血、清热、利湿、补气、消积、化痰、补阴、行气和泻下9大类。

同时将药物在治疗NAFLD 中所应用的主要功效进行整理,见表1。

2.3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药对共得关联规则37条,其中有趣规则33条,共获得药对30对,见表2。

表1 37味NAFLD常用药物聚类分析类别所含药物频次归类主要功效1类丹参,赤芍,荷叶,三七,桃仁,红花姜黄,延胡索,川芎白芍,当归248 活血活血祛瘀行气活血养血活血2类决明子,茵陈,虎杖,垂盆草柴胡182 清热利湿退黄清热疏肝3类泽泻,茯苓,薏苡仁172 利湿利水渗湿4类白术,甘草,黄芪,党参,葛根156 补气补中益气5类山楂,枳壳,香附,枳实146 消积行气消积6类陈皮,半夏,苍术97 化痰燥湿化痰7类何首乌,枸杞子,女贞子64 补阴补益肝肾8类郁金,川楝子57 行气行气疏肝9类大黄26 泻下清热活血逐瘀表2 主要药物药对关联规则序号关联规则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1 黄芪→丹参25.44 75.86 1.112 黄芪→泽泻25.44 82.76 1.193 黄芪→山楂25.44 75.86 0.994 茵陈→泽泻28.95 75.76 1.095 茵陈→山楂28.95 81.82 1.076 赤芍→柴胡26.32 83.33 1.487 赤芍→泽泻26.32 80.00 1.158 赤芍→山楂26.32 76.67 1.009 甘草→茯苓31.58 75.00 1.2010 甘草→山楂 31.58 72.22 0.9511 半夏→茯苓 35.96 70.73 1.1413 半夏→山楂 35.96 78.05 1.0214 何首乌→丹参33.33 86.84 1.2715 何首乌→泽泻33.33 84.21 1.2216 何首乌→山楂33.33 89.47 1.1717 陈皮→丹参 36.84 73.81 1.0818 陈皮→山楂 36.84 83.33 1.0919 决明子→丹参39.47 80.00 1.1720 决明子→泽泻39.47 77.78 1.1221 决明子→山楂39.47 86.67 1.1422 郁金→丹参 39.47 75.56 1.1023 郁金→泽泻 39.47 73.33 1.0624 郁金→山楂 39.47 77.78 1.0225 白术→茯苓 53.51 72.13 1.1626 白术→泽泻 53.51 70.49 1.0227 白术→山楂 53.51 75.41 0.9928 柴胡→泽泻 56.14 73.44 1.0629 柴胡→山楂 56.14 73.44 0.9630 茯苓→泽泻 62.28 71.83 1.0431 茯苓→山楂 62.28 78.87 1.0332 丹参→泽泻 68.42 75.64 1.0933 泽泻→丹参 69.30 74.68 1.0935 山楂→丹参 76.32 78.16 1.1436 泽泻→山楂 69.30 86.08 1.1337 山楂→泽泻 76.32 78.16 1.133 讨论通过对文献库中“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文章进行全文阅读与评估,筛选出符合要求的107个复方,使用了179种药物,药物总使用1499频次。

其中仅使用1次的药物有68种;使用2~4次的药物52种,共134频次,占总频次的8.94%;使用5~9次的药物22种,共计149频次,占总频次的9.94%;使用频次≥10次的有37种,共计1148频次,占总频次的76.58%。

可见,此37种药物是中医临床专家治疗NAFLD的常用药物。

因此,本研究也着重对这37种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从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NAFLD 的病因病机,解读中医临床专家治疗NAFLD的用药规律。

3.1 病位在肝,与脾、肾关系密切药物的归经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物对机体不同部位的选择性作用。

结果显示,治疗NAFLD的药物归经是以肝、脾为主,这与临床中医专家对NAFLD的病位认识是相一致的,同时,对NAFLD的病位论述中,很少涉及肺,但我们对药物的归经分析中看到,归脾、肺经的药物也是医家选用较多的。

肺主一身之气,对维持肝、脾的气机调畅有重要影响,同时肺还通调水道,《素问·经脉别论篇》载“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由此可见,NAFLD的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亦与肺关系密切。

因此,尽管医家在NAFLD 的病位论述中强调肝、脾、肾,而不提及肺,但在治疗的药物中,则是以肝、脾为主,涵盖肾、肺、胆。

而这种用药也更符合NAFLD的病机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