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组景18法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技法指要中国古典园林以“道法自然”为根本指导理念,在自然景观的设计营造上追求树无行次、石无定位的布局。

山有宾主朝揖之势、水有迂回萦绕之情,完全是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

人文建筑物本身在园林中,也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量体裁衣、烘云托月、点染着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

这种在有限的空间内,用中国传统的叠山理水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巧妙构配,组合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从而令人感受“天人合一”之境界和状态。

中国园林艺术大师陈从周先生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一文中曾指出,“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

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

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点出了营造中国古典园林之四大要素——山石、泉水、花木、建筑。

如承德避暑山庄之“金山”岛,就是古典园林这种营造技法的实践典型。

避暑山庄的金山岛,仿江苏镇江金山寺修建,以石为基,石上建阁,用水环抱,水内植荷。

康熙皇帝曾称赞其:“仰接云霄,俯临碧水,如登妙高峰上。

北固烟云,海门风月,皆归一览。

”一、堆山磊石“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

”古典园林中,蕴涵得最深、最广的,应该是古代文人雅士时时魂牵梦萦的山水情,正所谓“一池之水,包容江海;几撮山石,喻指众岳”。

唯其如斯,才能满足文人士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审美情怀。

园中山景,有真假之分。

大型苑园,常包入真山,有些地方小园,亦引入山之余脉来造景。

小型的文人园林,主要还是靠堆叠假山来创造苍郁的山林气氛。

假山的堆砌,离不开峰石。

古人认为,石是天地至精之气的凝集,一拳一石,包孕了自然山林之美,在古典文人园林中,山石的峰态变幻多姿,无一类同,它是渲染山林气氛的主要手段。

堆山叠石是营造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法,它师法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李渔《闲情偶记》云:“磊石成山,另是一种学问,别是一番智巧。

”1、选石园林选石,看重石质。

如著名的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就运用了四种不同的石质,营造了不同的意境。

旅游文化多选试题及答案

旅游文化多选试题及答案

旅游文化多选试题及答案一、多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山水景观的审美过程包括______。

A、文人名士的品评、鉴赏B、科学家对山水的探索C、自然崇拜D、宗教文化的推动正确答案:ABCD2、有关重人传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

A、道家追求的是个体价值的实现和独立人格的保持B、儒家把人视为宇宙自然的中心C、儒家看重的是个人生命的存在和人性自然的维护D、道家所倡导的天地自然实际上是人化的天地自然正确答案:AB3、我国早期的学术思想集中表现在“三教九流”,其中“三教”指的是_______。

A、道教B、佛教C、基督教D、儒教正确答案:ABD4、中国园林讲究“三境”,即_______。

A、生境B、画境C、意境D、情境正确答案:ABC5、在对珐琅彩进行鉴赏和审美时,我们会发现不同层次的文化美,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

A、精神层包含皇权至上、上下有等、贵贱有别的观念B、精神层融诗、书、画、印为一体C、物质层是指食器等生活器皿D、制度层是指君王统治制度及其行为规范正确答案:ABCD6、建筑艺术的感染力主要来源于A、序列B、附属于建筑的其他门类艺术C、环境D、建筑本身的比例、尺度、韵律正确答案:ABCD7、大体来说,西方的思维模式是两级对立,有关西方两极分立思维模式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

A、在民族关系上强调合作共赢B、在旅游方面,习惯于对自然和客观世界的探察和开拓,喜欢表现自我等。

C、使西方的传统强调天人两分,重视认识、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D、表现在家庭关系上是家庭本位正确答案:BC8、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A、历史源远流长,内涵博大精深,体系结构完整B、多元统一与中西融合C、共食同餐的进食方式D、区域民族差别突出、风味多样正确答案:ABCD9、汉地佛教的佛塔类型有______。

A、金刚宝座塔B、楼阁式塔C、密檐式塔D、藏式塔正确答案:BC10、属于满足旅游动机需要包括:_______。

园林艺术欣赏之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艺术欣赏之中国古典园林
北方类型
特点:范围小,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 深,自然条件好,但略感局促。
江南类型
特点: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自然条件比北方和江南都好。
岭南类型
2、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规模宏大 雍容华贵
北海公园
玲珑素雅 细腻精美
网师园
规则式 特点:以建筑严谨均衡的几何图形式的空间布 局作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题。
苏州拙政园鸳鸯厅面阔三间,外观为硬山顶,平面呈方形,四隅均建有四角攒尖的精巧耳房。北厅为三十六鸳鸯馆,南厅称十八曼陀罗花馆。

01
“引”且“观”的建筑
02
分单廊、复廊、直廊、曲廊
03
个园——长廊
颐和园的长廊彩绘 属于“苏式彩画”,是中国木结构建筑上的装饰艺术。1990年,颐和园长廊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兴建与发展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简史
按占有者身份分
皇家园林 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 建筑色彩金碧辉煌,建筑体形高大,表现 了封建帝王拥有四海的权威。
01
02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规模浩大、面积广阔 建设恢宏、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 颐和园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商务风营销计划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202X
《园林艺术欣赏》 艺术系网络选修课程
商务风营销计划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202X
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1)单元介绍: 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写仿自然、寄情山水。这部分学习中,学生要对中国典型的、优秀的园林艺术进行欣赏和分析。 2)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中国园林的风格流派,以及不同种类园林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不同风格园林的艺术鉴赏力,通过中国园林的欣赏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国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 难点:探索不同园林流派的产生原因及发展脉络,挖掘更深层次的自然、社会、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等因素对园林艺术发展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中虚景的构成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中虚景的构成形式

第3章中国古典园林中虚景的构成形式3.1 空灵出境空间带给人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高大、有的低矮、有的空旷、有的狭窄等等,对人的身心变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园林中有很多空间是无实际使用功能的,是为了延伸、扩展空间感而建造的。

苏州恰园藕香榭北面设立的平台,此次空地空的巧妙,空出了空间的空灵感,平台突入水池中间,放眼与之周围,仿佛被大自然所包围,即观赏大自然的美景,又可供人休憩、舒缓身心。

园林中的虚闲空间非常广阔。

宁波天童寺古道两旁有大片松林,路人经过这条古道时,就能体会到“未入天童心先静”的状态.寺院空间与古道相接,从而使寺院空间扩展了无数倍。

从古到今,“实者虚之,虚者实之”这种规律一直被人遵循以及推崇,并在各个领域被广泛运用,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园林也不例外。

通过对园林空间虚实关系的处理,让人们感受到园林空间丰富多彩的变幻形式,领略空间多带来的奥妙。

如苏州拙政园倒影楼利用水中的倒影与庭院景致相互以及相互渗透,来以虚衬托实之美。

如北京颐和园以昆明湖来衬托万寿山丰富的景致。

利用湖面具有扩展延伸景物的特点,将万寿山有限的风光转化为无限风光。

“以实代虚”的例子也有很多,如通过在粉墙上开设漏窗,使园内景观相互延展开来。

苏州狮子林的曲廊便是最好的例子.造园家利用廊“长”和“曲”的特点,借“曲”组景,借“曲”生幽,巧妙的将周围景致与其串联起来,可以在无景处生景,增加了景深层次,增添了园林趣味。

让园林范围无限延伸,如图3.1。

图3.1北京颐和园昆明3.2 光影入画自古以来,光影已成为人们重点研究的审美对象,变化多端,神秘莫测,它像一位伟大的魔术师,展现着一种神秘美,带给人无限惊喜。

光影总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改变。

光影借助中式园林中形态各异的造景元素和丰富多样的空间形式,在园林中传达着奇妙无穷的光影魅力。

按照光的种类进行划分,可分为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以下主要研究以日光和月光为主要探索对象的自然光与其它实景元素组合在一起而产生的虚景艺术效果。

留园

留园

留园中国文化攻略第121篇,姑苏攻略第13篇,其他攻略请点击底下中国文化攻略链接或我的头像~这会是一篇目前为止中国最好的留园分析,涵盖留园95%的角落,不到40000的文字不到200的图片。

一个留园导游,如果能了解本文的40%,您就可以膜拜下了,那绝对是个好导游了。

目标是系统化的全面梳理这个园林,让她的深度被更多人了解,让大家爱上她,不至于只是简单的走马观花。

寒碧山庄-吴歈兰薰话留园,我相信这篇文章将是一个里程碑在开始这篇大型攻略之前,我们首先考虑一个问题:留园作为中国四大园林之一,是凭什么?她却是不太受关注的,但留园的设计是深奥,内涵的,一般人浅尝辄止怎么能体会她的意境?留园就如同一个内涵丰富的姑苏才女,只有慢慢去感受才发现她的美是那种陈年老酿,越品味越有味道,越了解你越爱她,当你完整看完这篇攻略,你才能明白留园的内涵究竟有多深“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移步换景”,“天堂的后花园”,“建筑美学的巅峰”,这些美好的词汇全部送给她一点也不过分其实留园的本名“寒碧山庄”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这才是更适合她的名字鉴于我当初对她的认知尚有不足,此园林的深度绝非一般园林可比,所以我又二下留园,并在以前基础上形成完全攻略,拍摄总时长超过7小时,研究时间不到1年半,且听我娓娓道来零.留园宣传(宣传画)一.留园概述二.留园设计三.寒碧山庄留(七言绝句)四.相关资料▲姑苏的由来▲▲鱼米之乡的由来▲▲苏州的水网地质▲▲苏州园林与世界遗产▲▲组景手法▲五.留园记(含地图与讲解地图)六.设计详解:先抑后扬七.设计详解:包袱设计八.设计详解:曲廊之美九.设计详解:花街铺地艺术十.设计详解:空间布局,移步换景,漏窗框景,组景手法解析十一.设计详解:留园三宝十二.设计详解:文化之名十三.赞歌十四.彩蛋:留园老照片,留园素描,留园印记,小蓬莱紫藤,留园雪景,留园邮票十五.后续更新资料楼层汇总其中为了保证从第六章开始阅读的领悟能力,需要重点关注:二.留园设计,四.相关资料之组景手法,五.讲解地图。

苏州狮子林赏析

苏州狮子林赏析

苏州狮子林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苏州狮子林赏析(也是以前的作业,)2008-12-02 21:24摘要:狮子林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拥有国内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

湖石假山出神入化,被誉为“假山王国”。

作为苏州四大园林之一,它所体现的中国古园林的思想及造园的手法都有很大的代表性。

通过对该园林的研究不仅能加强对中国古园林的了解,还有助于审美观的提高。

关键词:格局建筑构园要素思想引言: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

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

苏州园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独特的造园艺术,将湖光山色与亭台楼阁融为一体,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创造性的艺术美融为一体,令人不出城市便可感受到山林的自然之美。

此外,苏州园林还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所反映出的造园艺术,建筑特色以及文人骚客门留下的诗画墨迹,无不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内涵(摘自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一、假山王国狮子林的历史、布局和主要建筑1,狮子林的历史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园林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

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娄门内园林路,始建于元代,为元代园林的代表。

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2,结构布局狮子林以水池为中心,面积不算太大接近正方形。

这点与中国的传统建筑所追求的思想是相一致的。

原中的山体和古建筑大都绕大水池而设的。

主要的湖石假山主要集中在东南面,园中的古建筑则多在西北面,西南两面建有长廊,布局十分紧凑。

景观建筑设计原理第四章 园林建筑空间的基本类型及组景手法培训课件

景观建筑设计原理第四章 园林建筑空间的基本类型及组景手法培训课件
(3) 在山坡与山麓地带, 地势有较大的起伏, 常以叠落的平台、游廊 来联系位于不同标高上的两组游赏性建筑物。
瘦西湖的 吹台
凫庄贴水亭榭
闽西连城罗坊云龙桥(明州城的古塔
避暑山庄的金山建筑群
北海濠濮涧
颐和园的云松巢
4.1.3 综合性的内外向空间
4.1.1 内聚性的内向空间 4.1.2 开敞性的外向空间 4.1.3 综合性的内外向空间 4.1.4 长卷式的连续空间
4.1.1 内聚性的内向空间
以建筑、走廊、围墙进行空间围合,庭院内以山水、植物等自然题材进 行点缀,形成一种内向、静谧的空间环境。这种空间一般以近观、静赏 为主,动观为辅。室内外空间联系紧密,庭院空间联系着若干座单体建 筑,起着公共性空间与交通枢纽的作用。
4.1.4 长卷式的连续空间
在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组合方式中, 还有一种把建筑物按照一定的观赏路 线有秩序地排列起来, 形成一种类似中国画长卷式的连续空间。这种方式 显然是摹仿我国一些市镇中的建筑组合方式。
清乾隆年间修建的清漪园, 也曾在后湖仿造江南水乡建起了“买卖街”, 它采取“一河两街” 的形 式, 长达二百多米, 两岸分设各式店铺。
4.1.2 开敞性的外向空间
在大的自然环境中的点景建筑物, 常以单体建筑的形式布置于具有显著 特征的地段上, 起着点景与观景的双重作用。由于是独立地建置, 建筑 物完全溶汇于自然环境之中, 四面八方都向外开敞, 在这种情况下, 建 筑布局主要考虑的是能够取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统一。这类建筑常随环 境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形式, 但都是一些向外开敞、空透的建筑形象。
避暑山庄正宫区串连式组景
4.2.1 串连式
颐和园宫廷区串连式组景
4.2.2 辐射式
景观组织以集中、内向的主体 庭院为系列的核心,其它次庭 院、小庭院呈围合式分布,向 中心辐合,具有向心性。

中国园林组景的18种方法

中国园林组景的18种方法
苏州狮子林花篮厅之北的院子之东有一片墙,一个月洞门, 两边是庭院,可以说互为框景,妙趣无穷。也许是造园者有意这样做的,所以在此月洞门上有“得其环中”四字。这四字来自《庄子·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其意是彼此双方都找不到它的对立面,这就是道的枢纽。 这个枢纽道先得到了“道”的圆环中心, 来应付世间一切没有穷尽的事理。 这里有深邃的哲理性,不知园主人写此四字,与在此两面都起框景作用是否有关系。但无论如何,在客观上存在这种交互为框景,可谓难能可贵。
借景 对景是相对为景;借景则只借不对。 无锡寄畅园, 人在环翠楼前南望,可以见到树丛背后的锡山和山上的龙光塔。这塔和山似成园内之景;反之, 若人在锡山或龙光塔上,甚至找不到寄畅园。借景是单向的,这就是借景与对景之不同。
苏州拙政园,在吾竹幽居亭中向西望去,可以见到远处的北寺塔,而且有了这座塔的形象,使这一景更美。景贵有层次,塔成了此景的远景。
从手法来说,要借景,必须设计视线。寄畅园中能见到锡山,拙政园中能见到北寺塔,都是因为在视点前面有一大片水池,才使视线可及远处之景。这两处水池都做得狭长,拉长视距又不影响园的规模。现在有了准确的平面图,作视线不难,但古时候没有这种图,何以能有如此之妙?这就须实地观察、把握。
借景虽属传统园林手法, 但如今兴造城市绿地, 也可借鉴此法, 使景观更有情趣。城市有许多高层建筑,可以借鉴借景手法组织景观。《园冶》中说“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业……”所谓“俗则屏之”,也可以理解为现在有的建筑不好看,就得用林木、小建筑等挡住其视线“嘉则收之”,就是可以把远处美的建筑引入景观之中供观赏。如果城中有山有塔,更可取之。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布局和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布局和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布局和设计南京市博物总馆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为了表现审美趣味的高雅,往往通过构思空间的组合和山水的布局,使造园艺术能达到耐人寻味且引人入胜的状态,通过巧妙的空间组织和借景等方式,呈现出自然的动态美感,以有限创造无限,显苍然与明媚。

一、园与宅古典园林一般都是附属于住宅的,位置通常住宅的后面或侧面,这个位置也便于女眷的出入,因封建社会女眷居住的闺房和绣楼都是在住宅的层层院落的最后面。

私家园林对外开放的很少,如清代的随园、留园。

随园不设围墙,留园则另辟宾客进路。

发展到清代的古典园林,物质享乐活动日渐增多,所以建筑也比较密集。

作为私家园林来说,既是园主人读书习字作画、与名人雅士聚会之所,也是与眷属优游娱乐之地。

所以较大的私园一般都有明显的区别,以使居住与冶游的功能分隔开来。

二、山水布局古典园林的景观最重要的组成要素是山和水。

山和水的分布则视园的大小及土地的形状而定。

山水的布局基本上有三种形式:以水为主的布局、以山为主的布局和山水均衡的布局,有园而无水的几乎没有。

以水为主的布局是古典园林最常见的形式,以山为主的园林相对而言较为少见,这是因为造山难于理水,需要有高水准的艺术修养和创造能力,且要花费更多的人工以及土石材料,耗资巨大。

山水均衡的布局则是规模较大的古典园林常见的形式。

以水为主,以水池为中心,环绕水池来布置景物,是最易取得良好的优美效果的。

中国的山水画理论里,把水比作血脉,把草木比作毛发,造园也是如此。

有水便能使园林景色活跃。

水可以将四周的景物倒映在池水中,并且反映出广阔天空千变万化的色彩和云朵,水中还可以植入莲花荷花水草芦苇等各种水生植物,供人观赏,水面上还可以筑堤架桥,造成层次深远的景观。

水的布局有聚散之分,较小的园一般以聚为主,只有一个水池,较大的园可能有一个主池和相互联系的水池,或做成溪、涧、瀑布等有趣的形式。

水池一般采取不规则形状,以象征天然水体,但也不排斥局部采用人工的直线或者折线形,使之与园中建筑相结合,往往能产生对比之趣。

中国园林石文化与组景方法

中国园林石文化与组景方法

中国园林石文化与组景方法摘要:园林中石文化影响深远,有着积极的作用,需要了解山石器设的运用及特点,对组景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园林设计;石文化;组景方法前言山石是园林设计的主要元素之一,其应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经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特别的作用,园林因为有了置石,增加了更多的野趣、内涵和厚重。

一、园林中的石文化中国古典哲学中的“静观”理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其哲学理论的精髓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既影响了整个园林的规划设计,也影响到造园家的艺术追求以及园林鉴赏者的审美意趣,因此园林中处处渗透着“静”的思想。

例如,镇江自然庵有对联曰:“静观得众妙,展席俯长流。

”董其昌题对联于苏州怡园玉延亭曰:“静坐参众妙,清谈适我情。

”石头静止不变、安固不移的品性,正契合了古人“静”的思想,同时也契合了古人所赞美的坚贞不屈的君子品性。

古人常寓德于石,《吕氏春秋》中有云:“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也;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也。

”意指意志坚定,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改变初衷、品质高贵的人。

清人赵尔丰云:“石体坚贞,不以柔媚悦人,孤高介节,君子也。

吾将以为师。

石性沉静,不随波逐流,良士也。

吾乐以为友。

”石头天然去雕饰,所具备自然之性、不为外物所动、不随波逐流的品质和古人对性灵的追求是一脉相通的。

千百年来,石头被奉为君子、良师和益友。

“非独友石,友其德也”这句话道明了古人赏石的原因。

二、在园林中的作用1、人文作用置石常常可以在园林景观中传递出活力和生气,通过在山石上书帖题字等表达人生追求,给处于园中的人们创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意境,具有浓烈的人文气息。

不仅可以与其他景观要素配合形成不同的景致,因其自身的形式美,亦可以独立成景。

江南三大名石:苏州留园冠云峰,杭州曲院风荷绉云峰,上海豫园玉玲珑,即是独立成景的例子。

《园冶》中有“片山有致,寸石生情”的语句,表明石有传情达意的作用。

《中国古典园林之构景手法》练习题

《中国古典园林之构景手法》练习题

【单选】杭州花港观鱼东大门的雪松,就是()的范例。

A.花抑B.山抑C.房抑D.树抑答案:D答案解析:杭州花港观鱼东大门的雪松,就是树抑的范例。

【P200】章节: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之构景手法【单选】()不但有增添景色的作用,而且用以隔景。

A.桥B.轩C.亭D.榭答案:A答案解析:桥不但有增添景色的作用,而且用以隔景。

【P200】章节: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之构景手法【单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的休现。

A.曲抑B.山抑C.房抑D.树抑答案:A答案解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曲抑的休现。

【P200】章节: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之构景手法【单选】()是围合空间的构件。

A.围墙B.厅堂C.楼阁D.书房馆斋答案:A答案解析:围墙是围合空间的构件。

【P200】章节: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之构景手法【单选】杭州花港观鱼东大门的雪松,是()。

A.曲抑B.山抑C.花抑D.树抑答案:D答案解析:杭州花港观鱼东人门的雪松,就是树抑的范例。

P200章节: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之构景手法【单选】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表达的意境在造园手法上称为()。

A.抑景B.障景C.借景D.添景答案:A答案解析: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曲抑的体现。

P200章节: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之构景手法【单选】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作()。

A.曲抑B.花抑C.山抑D.树抑答案:C答案解析: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作山抑。

P200章节: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之构景手法【单选】杭州西湖北面的保俶塔,与南面重建的雷峰塔,就是组绝妙的()。

A.对景B.借景C.添景D.夹景答案:A答案解析:杭州西湖北面的保俶塔,与南面重建的雷峰塔,就是组绝妙的对景。

【P201】章节: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之构景手法【单选】杭州三潭印月有雕以梅、兰、竹、菊,分别喻义春、夏秋、冬的一组漏窗,用的就是()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

顺应自然。
的山山水水,婀娜多姿,特别
是那些经前人评定的传统山水
名胜风景区,更是无山不秀,
有水皆丽。美丽的自然景色为
园林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
材,但是造园并不是单纯地模
仿自然,再现原物,而是以山
水、花木和建筑等组景要素,
经过艺术劳动,塑造出比自然
风景更美的景色的实践过程。
这就要求艺术家认真归纳总结
自然山水美的各种不同形式和
10
二、山水为主,双重结构 虽然有些城市的庭院小景,看上
园林艺术是最终产品是立
去全被建筑所包围,好像建筑在 这些小景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
体的风景形象,毫无疑问 实不然,这时楼馆廊榭多半是一
,山水林泉等自然景物是 种背景,仅仅起到陪衬的作用,
它的主要部分。
人们观赏的主要对象还是廊边墙 前的石峰和花木。有了它们,这
2021/2/4
3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原则
2021/2/4
人们都喜欢用诗情画意来形容中国园林的美。 在我国传统园林的发展中,园林艺术和它的 左右近邻——山水画和田园诗文建立了密切 的关系。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 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画论。而 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 到风景田园诗文的启发。这种特殊的关系使 我国园林艺术的风景美中常常散发出浓浓的 诗情画意。但也造成了古代园林艺术对理论 研究的忽视。古人造园,常常随意借用诗画 理论的某些论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建 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即便是有些独到的论 述,也是零星地散见在一些文人墨客的笔记 杂文之中。直到明末的计成开始,对园林创 作的理论研究才逐渐受到重视。综观清代和 近代一些造园家理论家的研究总结,笔者将 中国园林造景的基本手法归纳为四句话:因 地制宜、顺应自然、山水为主、双重结构、 有法无式、重在对比、借景对景、引伸空间。

古典园林意境营造

古典园林意境营造

古典园林意境营造古典园林的造园过程中,⼀般要通过三个创作境界。

即“⽣境”、“画境”和“意境”。

⾸先是“⽣境”,⽣境就是⾃然美。

园林的模⼭范⽔,取局部之景⽽⾮缩⼩。

⼭贵有脉,⽔贵有源,脉源相通,全园⽣动。

其次是“画境”,所谓画境就是艺术美。

即将⾃然和⽣活素材通过取舍、概括,经过艺术加⼯,使其“源于⾃然,⾼于⾃然”。

最后是“意境”,即使⽤多种艺术⼿法,从“⽣境”和“画境”升华,感受到美的境界。

在传承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上的典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个⽅⾯:1.1咫尺⼭林,⼩中见⼤——有限的空间创造⽆限的意境计成《园冶》说:“多⽅胜景,咫尺⼭林”;⽂震亨《长物志》也说过:“⼀峰则太华千寻,⼀勺则江湖万⾥”。

咫尺⼭林式的园林造景其实就是把⼤⾃然的精华浓缩在有限的空间中,⽤以追求⽆限的意境。

⼩中见⼤,则是调动景物与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反衬等⼿法的运⽤,造成视觉上的错觉和联想,合理利⽤⽐例和尺度等形式法则来构建空间,以达到在感官上扩⼤有限空间的效果。

中国画的创作中经常使⽤咫尺⼭林,⼩中见⼤的⼿段,这同样也是体现园林意境的重要⼿法。

中国⼭⽔画以“咫尺之图,写千⾥之景”,给园林创作以极⼤启⽰。

通过把⼤地⼭川等⾃然景⾊浓缩在园林中,创造出⽆限的意境。

园林中的⼤⼩是相对⽽⾔的,即以有限的⾯积,创造⽆限的空间。

园林中常常利⽤空间组合关系的变化来造成“⼩中见⼤”的错觉,如采⽤园中园的⽅式来创造和扩⼤空间:通过园林建筑、园墙、假⼭、植物等分隔空间;利⽤多种题材进⾏组景,使空间愈见其⼤。

陈从周先⽣指出:“中国园林,往往在⼤园中包⼩园……它们不但给园林以开朗与收敛的不同境界,同时⼜巧妙的把⼤⼩不同,结构各异的建筑物与⼭⽯树⽊,安排的⼗分恰当……耐⼈寻味。

”2.2欲露⽽藏,含蓄有致——藏露得宜,平中见奇在园林中,不论是近景还是远景,⾼⼤的楼台还是⼩巧的亭榭,全部袒露,⼀览⽆余总不如半藏半露显得含蓄、深远。

我国古典园林吸收了中国画含蓄有致的创作⽅法,反对⼀览⽆余,主张“⼭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的愈露先藏的抑景⼿法。

中国皇家园林赏析方法-----以颐和园为例

中国皇家园林赏析方法-----以颐和园为例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赏析——颐和园中国园林注重天人合一,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在世界园林中自成一派。

而御制钦造的颐和园更是吸收了中国各地园林的精华,汇漠北山川之雄浑与江南水乡之秀丽于一体,可谓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典范。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占地2.97k㎡,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中有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000余间古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古树名木1600株。

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历史悠久的中国园林,都刻意追求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

颐和园博采各地造园手法,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宅居的巧别致,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充分体现了皇家园林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饱含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形成“园林化的风景名胜区”,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在景观建筑上采用了“因山筑室”“以寺包山”的方式,以大报恩寺为中心,佛香阁为标志建筑,构成全园风景的主体和观赏中心。

在建筑上,以殿堂为主,亭台楼阁为辅,中国皇家园林中的宗教建筑占有很大一部分,这一点与皇家的积德求寿有关。

为了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表现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贯通,左右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相对低小简单。

颐和园虽然是行宫,依山傍水、随坡就弯而建,设计师还是千方百计地体现了这种传统的审美观,最明显的就是万寿山南麓一佛香阁为中心的建筑群:从昆明湖北岸的中央码头开始,经云辉玉宇牌楼、排云门、金水桥、排云殿、佛香阁等九个层次,层层上升,从水面到山顶构成一条垂直的中轴线,两边布局也是严格对称的。

园林景观组景手法(一)

园林景观组景手法(一)
8
5.1.4园林景观空间艺术布局
园林景观空间艺术布局是在园林景观艺术理论指导下对所有空间进行巧妙、 合理、协调、系统安排的艺术,目的在于构成一个既完整又变化的美好境界。常 从静态、动态两方面进行空间艺术布局(构图)。
9
• 把单一空间 划分为复合 空间,一个 大空间划分 为若干个不 同的空间。
10
27
• 布石组景又称点石 成景,日本称石组 。根据地方山石的 石性、皴纹并按形 体分类,用一定数 量的各种不同形体 的山石与植物配合 ,布置成构图完美 的各种组景。
• 岸石
28
• 阜冈、坡脚布 石
29
• 石性与皴法有关,又与布石有关,“画石则大小磊 叠,山则络脉分支,然后皴之”
30
• 中国山水画技法构图与庭园布石构图
4
5.1.2园林景观结构与布局
• 园林景观的使用性质、使用功能、内容组成、以及自然环境基础等,都要表 现到总体结构和布局方案上。由于性质、功能、组成、自然环境条件的不同 ,结构布局也各具特点,并分为各种类型。但它的总体空间构园理论是有共 同性的。
5
• 总体结构的几种类型
有自然风景园林景观林和建筑园林景观。建筑园林景观、庭园中又可分为 :
31
• 中国山水 画技法构 图与庭园 布石构图
32
• 中国山水 画技法构 图与庭园 布石构图
33
• 中国山水 画技法构 图与庭园 布石构图
34
• 假山
中国园林景观自古就流传有造山之法,清代李渔在书中写到: “至于垒石为山之法,大牛皆无成局。然而欲垒巨石者将如何而可 ,曰不难,用以土代石之法,既减人工又省物力,具有天然委曲之 妙。混假山于真山之中,使人不能辨者,其法莫妙于此。垒高广之 山全用碎石,则如百衲僧衣求无缝处而不可得,此其所以不耐观也 。以土间之则可泯焉无迹,且便于种树。树根盘固与土石比坚,且 树大叶繁混然一色,不辨其为谁石谁土。此法不论土多石少,亦不 必定求土石间半。土多则土山带石,石多则石山带土。土石二物不 相离。石山离土则草木不生是童山耳。小山亦可无土。但以石作主 而土附之。土不胜石者,以石壁立而土易崩。必仗石为藩离故也。 外石内土此从来不易之法……石纹石色取其相同,如粗纹与粗纹当 拼在一起,细纹与细纹宜在一方。紫碧青红各以类聚是也。至于石 性则不可不依,拂其性而用之,非止不耐观且难持久。石性维何, 斜正纵横之理路是也”。

对景

对景

从被看的方面讲,他的位置异常出,从园 的中部经别有洞天到西部,作为被观赏的对象-对景,它首当其冲,成为人们视线所能扑捉到 的第一个对象。
扇面听和周边环境的关系
远香堂原为主人宴请宾客之处,四面皆为通透长橱窗,可以看到四周的美景。往东,可以看到 假山上的“绣绮亭”,通透的窗,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形成对景。往北是广阔的湖水,湖中种
云从 蔚“ 亭远 香 堂 ” 看 正 北 方 的 雪 香
从“远香堂”看西北 方的“荷风四面亭”
雪香云蔚亭
荷风四面亭
绣 绮 亭
远香堂
拙政园水池东端的“梧竹幽居”到西端的“荷风四面亭”,再到“别有洞天”, 以至于 远方的北寺塔,构成轴线B,再此轴向上形成对景。“梧竹幽居”方亭有圆形的门 框,四面四个月洞门两两相对,环环相扣,而对面水池西端的“别有洞天”也是方亭月洞 门,但是是一个圆洞,是一个墙壁加厚了的深月洞门,四个圆洞对一个圆洞。人们身在其 中,虚灵圆转,如入幻境。诸洞门外,或修竹含香,或枫杨苍古,或绿柳如烟,或亭馆俨 然,或露窗映曳,或曲桥浮光。在亭内环视门外,圆框内的景中之景,景外之象,生生不 已。变化莫测,各种画面惹眼迷目,令人难以应接。
"远香堂"是拙政园的主体建筑,其中 中部的诸多建筑都是围绕着远香堂展 开的,与之形成对景。
这几个对景的建筑中,两者间都想成看与被看的关系,在某种成都上来说, 周围的四个亭子都处在相对较高的位置,形成一道亮丽的景观。反过来站在亭中 的人又可以在高处看到远香堂,这是远香堂又成了它们的风景。
从“远香堂”看东面的“绣绮亭”
对景的分类
正 对
在视线的终点或轴线的一个端点设景成为正 对,这种情况的人流与视线的关系比较单一。
侧 对
侧对指视点与景物侧面相对,取得"怀抱琵 琶半遮面"的艺术效果。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

浅析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总述培根说:“园林景观是人类一切乐章中最纯洁的艺术”。

中国的古典园林是一种以模拟自然山水为目的,把自然或经过人工改造的山水、植物和建筑物,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组成的建筑综合艺术。

欣赏、学习、研究园林,应抓住园林建筑的艺术特点,把握园林景观常见的构景类型和常用的构景手法,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出造园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

中国古代园林构景,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运用多种构景手法表现自然之美,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

园林的构景类型和手段很多,但无论是庄严雄浑、风格粗犷的北方园林,还是明媚秀丽、淡雅朴素的江南园林,或是畅朗玲珑、简洁轻盈的岭南园林,在微观处理中, 构景基本手法有借景、添景、框景、漏景、对景、抑景、障景等,其手法因园林性质、规模,因地而宜、因时而宜。

自然的动人之处, 在于变化与不可重复性。

中国古典园林正是通过向自然学习,利用各种构景的方法,使得园内景物虚实相生, 真正达到了园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境界。

我们小组主要以框景、借景、障景这三者为例来总结分析这三种造景手法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应用及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用这三种造景手法的一些优秀案例,最后我们小组对在现代景观设计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三种造景手法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第一部分框景一、释义:1、概念:框景是在园林中用门、窗、树木、山洞等来框取另一个空间的优美景色。

主要目的是把人的视线引到景框之内,故称框景。

2、典籍解说:《园冶》中说“藉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也。

理者相石皴纹,防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园窗,宛然镜游也”。

3、使用原理和意义效果:框景利用“佳则收之,俗则屏之”[2]的手法,把景象框限在从框中所看到范围之内,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达到纯真、精炼、集中展现景观的目的。

在古典园林中,主要是通过“框”来观“景”,人们不是直面景物本身,而是通过“框”来进行构景认知,实现具有自然美、建筑美、意境美的艺术境界。

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分析

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分析

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分析————————————————————————————————作者:————————————————————————————————日期: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技巧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以城南公园为例摘要:本文以现代园林为例来浅析古典园林设计技巧,以及其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从而展现现代园林对古典园林精华的传承于发扬。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园林;设计技巧;道法自然;空间景深。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design skills in the modern landscape of the use of——South Park as an example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s an example of modern landscape Analysis of classical garden design skills, as well as their use of modern gardens, which show the modern garden of classical gardens in the carry forward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

Key words: Classical Gardens; Modern Landscape;Design Skills; Tao Follows Nature;Space depth of field正文: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每当看到那些远古的鬼斧神工时我情不自禁地佩服着中国古代人的智慧,他们可以将建筑与自然结合得如此的巧妙,真正做到了“道法自然”,也将自己的思想注入到他们的设计之中,引人深思.其设计思想主流是儒道释,即儒家、道家、禅宗思想。

这些思想都对中国的园林艺术起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古典园林固然很重要,但是世界是发展的,中国是发展的,自然园林也要发展,要有符合时代气息的园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组景18法
组景有法,古人总结组景有18种方法,即:对景、借景、夹景、框景、隔景、障景、泄景、引景、分景、藏景、露景、影景、朦景、色景、香景、景眼、题景、天景。

由于篇幅,在此不一一分析,只就其中的对景、借景、框景等几种手法作一些分析。

对景所谓“对”,就是相对之意。

我把你作为景,你也把我作为景。

这种景在园林中很多,但要做好这种景也不易。

景贵自然,这里的自然是多义的,自然也与距离有关,在某种距离上,景观似会觉得不自在。

景如人,若是两个相互不认识的人,距离不到2米相对而立,就会觉得很别扭。

景也一样,若一个小院两边相对观之,也有这种不愉快的感觉,这就叫“硬对景”。

如果景不能扩大,是否有某种手法可以弥补这种缺陷呢?当然有的。

试看苏州留园中的石林小院,院北是揖峰轩,院南是石林小屋(半亭),两者相对而观,相距只有10米,但觉得无别扭之感。

为什么?正是因为园中有数立峰,因此相互对视,景时隐时现,较为含蓄。

北京故宫中的乾隆花园,其中古华轩与遂初堂之间的小院中,也立石,是同样手法,据说这个花园是乾隆皇帝之手笔,他酷爱江南园林,所以手法如一。

苏州怡园的藕香榭向北望,隔池是假山林丛,山上一个亭,即“小沧浪”点缀其间,形成以自然为主的景观,可谓美不胜收;反之,人在亭中观藕香榭,也甚观止,而且一仰一俯,更见造园者之匠心了。

杭州孤山之西的西泠印社,山上有一块不规则形的空地,四周有建筑:汉三老石室、观乐楼、华严经塔、题襟馆、四照阁等,空地之北有石池。

这里有好多对景关系,景景不同,妙趣无穷。

由于中部南北之间空间较狭,于是南部不设物,一可观山下景,二也避免了视距短“硬对景”。

借景对景是相对为景;借景则只借不对。

无锡寄畅园,人在环翠楼前南望,可以见到树丛背后的锡山和山上的龙光塔。

这塔和山似成园内之景;反之,若人在锡山或龙光塔上,甚至找不到寄畅园。

借景是单向的,这就是借景与对景之不同。

苏州拙政园,在吾竹幽居亭中向西望去,可以见到远处的北寺塔,而且有了这座塔的形象,使这一景更美。

景贵有层次,塔成了此景的远景。

从手法来说,要借景,必须设计视线。

寄畅园中能见到锡山,拙政园中能见到北寺塔,都是因为在视点前面有一大片水池,才使视线可及远处之景。

这两处水池都做得狭长,拉长视距又不影响园的规模。

现在有了准确的平面图,作视线不难,但古时候没有这种图,何以能有如此之妙?这就须实地观察、把握。

借景虽属传统园林手法,但如今兴造城市绿地,也可借鉴此法,使景观更有情趣。

城市有许多高层建筑,可以借鉴借景手法组织景观。

《园冶》中说“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业……”所谓“俗则屏之”,也可以理解为现在有的建筑不好看,就得用林木、小建筑等挡住其视线“嘉则收之”,就是可以把远处美的建筑引入景观之中供观赏。

如果城中有山有塔,更可取之。

框景顾名思义,框景就是将景框在“镜框”中,如同一幅画。

拙政园内园有个扇亭,坐在亭内向东北方向的框门外望去,见到外面的拜文揖沈之斋和水廊,在林木掩映之下,形成一幅美丽的画。

北京颐和园中的“湖山春意”,向西望去,可见到远处的玉泉山和山上的宝塔,近处有西堤和昆明湖,更远处还有山峦,层层叠叠,景色如画。

苏州狮子林花篮厅之北的院子之东有一片墙,一个月洞门,两边是庭院,可以说互为框景,妙趣无穷。

也许是造园者有意这样做的,所以在此月洞门上有“得其环中”四字。

这四字来自《庄子·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其意是彼此双方都找不到它的对立面,这就是道的枢纽。

这个枢纽道先得到了“道”的圆环中心,来应付世间一切没有穷尽的事理。

这里有深邃的哲理性,不知园主人写此四字,与在此两面都起框景作用是否有关系。

但无论如何,在客观上存在这种交互为框景,可谓难能可贵。

引景其实,漏窗也起到引景的作用,如杭州西泠印社,围墙上一排漏窗,人们观窗内之景,便欲入园游赏,于是沿墙找到大门而入。

苏州怡园中的复廊、上海豫园中的复廊,都有引景之作用。

引景手法较多,有的用弧墙(有较强的导向性)引景,如杭州虎跑。

自“虎跑泉”照壁,沿弧墙前行,便至叠翠轩,桂花厅等处。

也有的用文字来暗示,起到引景的作用,如上海豫园,自三穗堂向东,有一条廊向北,有“渐入佳境”四字,很起引景作用。

廊边墙上又有四字“峰回路转”,显然是转弯,里面果然美景不少。

总之,无论是漏花墙、廊、台阶、弧墙乃至文字,都能起到引景的作用;但须得当,不能喧宾夺主,这些东西只是起引景的作用,不是主景。

组景十八法,只是古人对组景方法的总结,不能生搬硬套,墨守成规,须处理恰当。

另外这种手法也要融会贯通,用到新的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中去,还须有新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