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介绍
2024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寻求第三方帮助
了解在必要时如何寻求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 的帮助,以妥善处理复杂的人际冲突。
05
压力应对与挫折承受能力 提升
压力来源及影响分析
学业压力
来自课程学习、考试、论文等方面的压力。
经济压力
由于经济困难或对未来就业的担忧而产生的 压力。
焦虑症
表现为过度担忧、紧 张、害怕,常常无法 控制自己的担忧情绪。
抑郁症
持续的情绪低落、失 去兴趣、疲劳、睡眠 障碍、食欲改变等。
强迫症
反复出现强迫性的思 维或行为,导致显著 的不适或困扰。
社交恐惧症
对社交场合感到强烈 的恐惧或焦虑,担心 被他人评价或嘲笑。
精神分裂症
出现幻觉、妄想等症 状,导致思维、情感、 行为等方面的障碍。
THANKS
感谢观看
有效沟通技巧
非语言沟通
了解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如面部表情、肢 体语言等,以增强沟通效果。
情绪管理
学会识别、理解和适当表达情绪,以促进更 有效的沟通。
尊重与包容
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容纳差异、求 同存异的态度。
处理人际冲突策略
协商与妥协
掌握协商技巧和妥协策略,寻求双方都能接 受的解决方案。
分析冲突来源
情绪识别
01
03 02
情绪识别与表达技巧
01
情绪表达技巧
02
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03
使用“我”语句,避免指责和攻击。
04
注意非言语表达,如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情绪调节策略及方法
认知重构
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看法和评价。
注意力转移
【2024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2011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编号:学时数:理论20学时,实训20学时学分数:2学分适用专业:全校本科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讲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必修课程。
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教学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以及异常心理的表现,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二是帮助学生增进自我认知,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三是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如学习发展技能、人际沟通技能、情绪管理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问题解决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第一部分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2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的表现,能够初步的识别和诊断;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心理咨询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以及拥有自主求助意识。
教学重点:1.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及其应对4.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意义和特点教学难点:1.大学生异常心理的识别和诊断2.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心理咨询观念第二部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讲授2学时,实训2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了解与掌握自我意识的内涵、结构和特征,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以及常见的困扰;掌握客观地认识自己的途径与方法,学会正确评价自我、积极接纳自我;能够有效调控、不断努力发展与完善自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1、说教材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旨在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课程。
它对于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应对学业压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以及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标准和影响因素,掌握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应对方法。
1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和挫折应对的能力。
123 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提高心理素质。
13 教学重难点131 教学重点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
13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其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2、说教法21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
2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23 情境模拟法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和实践心理调适的方法。
3、说学法31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培养其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2 合作学习法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3 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对一些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说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视频或讲述一个相关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从而导入新课。
42 讲授新课421 讲解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和影响因素。
422 结合案例,介绍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困扰等。
423 重点讲授心理问题的应对方法,如认知调整、情绪调节、行为改变等。
43 课堂活动431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同学的心理困惑,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432 进行情境模拟,让学生模拟应对心理压力的场景,然后进行点评和总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教案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时:2课时年级学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3.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的应对方法,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概述2.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原因3. 心理调适方法4. 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健康?”引发学生对健康的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心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概述(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重要性及其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2. 学生分享对心理健康的理解。
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原因(15分钟)1. 教师介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紧张等。
2. 学生讨论心理问题的原因,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
四、心理调适方法(20分钟)1. 教师介绍心理调适的方法,如自我暗示、情绪宣泄、心理放松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理调适经验。
第二课时:一、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10分钟)1. 教师介绍如何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如保持积极心态、增强心理素质等。
2. 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这些方法。
二、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教师呈现一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如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分享讨论成果。
三、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检验他们运用心理调适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
教学资源:1. 教学PPT2. 心理健康案例3. 相关参考资料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2. 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学会有效沟通与合作。
4. 培养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保持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重要性。
2. 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和技巧。
3. 人际交往与合作:教授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帮助学生学会有效沟通与合作。
4. 情绪调节与压力应对:介绍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学会应对压力和挫折。
5. 心理危机干预:介绍心理危机的基本概念和应对方法,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机会。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心理健康知识。
2. 实践训练: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参与互动式学习,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心理测评:利用心理测评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适。
4. 讲座与互动:邀请专家进行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学生互动交流,增强教学效果。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小组活动参与度等,占总成绩的30%。
2. 作业:完成心理健康相关作业,占总成绩的20%。
3.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察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50%。
六、课程资源1. 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
2. 网络资源:推荐相关网站、公众号等,供学生自主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3. 实践教学:组织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等活动,提供实践机会。
七、课程设置原则1. 科学性原则:课程内容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规律,准确无误地传达心理健康知识。
2024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教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韧性。
3.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引导学生关注同伴心理健康,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二、教学内容1.心理健康概述: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分析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的区别。
2.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困扰等。
3.心理调适方法:讲解心理调适的基本原理,介绍放松训练、自我暗示、积极思考等实用技巧。
4.自我认知与成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自信心,设定合理目标,规划人生道路。
5.人际沟通与交往:讲解人际沟通的重要性,教授有效沟通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6.心理健康维护:介绍心理保健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提高心理韧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心理健康问题,分享心理调适经验,增进同学间的交流。
3.情景模拟:设置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心理调适过程,提高应对能力。
4.互动游戏:设计有趣的心理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心理知识。
5.实践操作:布置心理调适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四、教学安排1.课时:共16课时,每周1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教学进度:每节课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教学,共计8个主题。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小组讨论表现、实践操作成果等。
2.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心理测试、课程论文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心理素质的提升。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心理健康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识。
2.多媒体资源:利用网络、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2.树立安全意识形成友善互助的良好氛围。
1.在讲授危机时,危机可分为危险和机遇,注意乐观积极生活态度的培养。
2.在讲授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时,当别人处于危机中时,首先保证他人安全,让他人树立安全意识,其次帮助他人度过难关,做到友善互助。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情景模拟法
第十一章:为爱导航——高职大学生恋爱与心理健康
2
1.爱情三角理论。
2.常见恋爱心理困惑及应对。
3.大学生爱情观培养。
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自由平等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1.在导入“头肩拍手”活动时,引出每个人都要肩负责任,有使命和担当。
2.在讲授爱情的含义时,注意每个人对待爱情的理解和态度不一样,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3.在讲授不良情绪管理方法时,自我激励法,增强自信心。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故事熏陶法、情景模拟法
第九章:享受友情不孤独——高职高专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
2
1.人际交往的功能。
2.人际交往的特点。
3.人际交往的心理学效应及应用。
1.培养学生家庭团结和谐的理念,促进国与国之间友好发展。
第十四章:设计人生定方略——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2
1.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常见心理问题及调试。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热爱工作、热爱岗位、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
1.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时,注重结合认识社会,积极就业,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合理规划,避免浪费时间。
2.在讲授职业方面的适应时,建立爱岗敬业,有责任担当的价值观念。
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了解自我,增强自我认知能力,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与内容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应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掌握自我认知、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压力应对等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应学会自我评估,制定心理健康计划,通过积极思考、行为调整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基础知识、自我认知与自我探索、情绪管理、人际交往与沟通、压力应对、心理危机应对、心理疾病预防与康复等。
三、教学要求与方法1.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反思。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2.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心理测验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同时,应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式与评估1.考核方式:考核应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可以通过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来评定;期末考试可以采用笔试、口试或操作等形式进行。
2.评估标准:评估标准应包括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应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与度和积极性等方面。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有改善,是否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五、师资要求与资源条件1.师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背景,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同时,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类别: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必修计划学时:32计划学分:2先修课程:无选用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适用专业:本课程可作为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也可作为社会相关心理学从业人员的参考课程。
课程负责人: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以促进学生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切实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发展为主线,内容设置涵盖心理健康导论、适应心理、自我意识、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爱情与性心理、压力应对、情绪调节、网络应用、人格发展、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等专题,从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到大学生活的种种应对,再到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以及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内容设计上既完整清晰,又遵循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内在逻辑。
三、课程教学要求注:“课程教学要求”栏中内容为针对该课程适用专业的专业毕业要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
“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M”或“L”。
“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注:此表中内容为该课程的全部考核方式及其相关信息。
六、学生学习建议(一)学习方法建议1.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实践活动,增强的团队交流能力,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协调等等。
2.通过思考,加深自己的兴趣,巩固知识点。
3.进行练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技能和应用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学生课外阅读参考资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潘俊勇主编,2021年,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又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平时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学生的课后作业、课堂讨论等方面,占期末总评的5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接下来,我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课程考核以及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课程设置(一)课程定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为其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人生目标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应对策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压力应对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的选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紧密围绕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实际,选取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主题,包括自我意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恋爱心理、挫折应对、职业规划等。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课程内容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先介绍相关概念和理论,然后分析问题的成因和影响,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等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困扰等;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能,如情绪调节、认知重构、放松训练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心理健康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如何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辅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7060011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分:1.0总学时:18学时理论学时:18学时适用对象:本科所有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校本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掌握现代社会人类健康新理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防治等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
理解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状态、意志品质、人格特征、品德修养等个体心理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掌握大学生时代学习心理的促进、人际关系调适、青春期性心理与恋爱心理的维护、求职与择业的心理准备以及挫折应对方式等大学生活适应方面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促进青年大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和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努力推进大学生健康成才,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本课程旨在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防治等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所涉及的基本内容,懂得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状态、意志品质、人格特征、品德修养和行为方式等个体心理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教材:1.马建青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民出版社。
参考教材:1.胡凯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
2.汪海燕主编:《走进阳光地带——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航》,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樊富珉著:《大学生心理素质教程》。
北京出版社,2002年;4.黄希庭,郑涌著:《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介绍一、课程简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公共必修课程。
本课程涵盖了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评估方法以及应对策略等内容,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掌握心理健康评估方法;2. 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3. 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4.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基本概念: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影响因素等基础知识;2. 自我认知:通过自我评估和他人评价,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等个性特征,培养自我认知能力;3. 情绪管理:学习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情绪表达、情绪调节和情绪表达技巧等,提高情绪管理能力;4. 社交技巧: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沟通技巧、冲突解决技巧等,提高社交能力;5. 应对压力和挫折:学习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方法,如自我调节、寻求帮助等,提高自我适应能力;6. 心理危机干预:了解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自我保护意识;7. 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介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基本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调节技能;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应对方法;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增强人际交往能力;4. 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如心理游戏、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体验心理调节技能;5. 个案咨询: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咨询和指导。
五、课程评价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介绍
学时:24 学分:1
执笔人:宋大力审定人: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面向全系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在泰安校区尚属首次。
本门课程介绍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和环境,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保健意识;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受挫能力和适应能力;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使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2.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设置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
1.基本内容
课程由八个专题组成:新的心理健康观;大学生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健康的恋爱观;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大学生情绪健康;挫折、压力及应对;网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2.教学方式方法
尝试适合本课程特点的多种教学方式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情景模拟+新概念作业+心理影片+心理测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通过课堂讲授传授基本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技能,通过情景模拟实践心理调适的方法;通过“新概念作业”,鼓励学生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塑造自我;通过心理影片评析,艺术再现有关的心理学经典理论,并探索人的心理世界的奥妙。
同时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综合测评,使心理辅导建立在更科学客观的基础之上,也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关注自我,
关注心理健康。
三:课程考试的方法
本课程考试采用随堂作业(课堂模拟练习)、新概念作业等形式测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知识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