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穿刺误伤肱动脉致巨大假性动脉瘤原因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推荐】动静脉瘘和假性动脉瘤

【推荐】动静脉瘘和假性动脉瘤

【推荐】动静脉瘘和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也称动静脉瘤,是动脉和静脉之间存在的异常信道。

后天性动静脉瘘,经常因穿通伤所致。

针刺不当是导致的原因之一。

假性动脉瘤,这里是指针刺损伤动脉壁,造成的外伤性假性动脉瘤。

有关这方面的意外从上一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已报告数例,虽不多,但因为一旦发生,必须手术治疗,故应引起重视。

【损伤原因】一、穴位原因;动静脉瘘多因合谷针刺不当所致。

因为合谷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始部,穴位近侧正当桡静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亦较表浅,故选穴不准或刺入过深,可造成动静脉穿通伤,发生或大或小血肿,而来自动脉的血液大部分经瘘口,分流入近侧静脉。

血肿的机化过程中,在动静脉压力的差异影响下即可形成一贯通于动、静脉间的囊或瘤。

假性动脉瘤,多见于重要动脉干附近的穴位,如颈总动脉周围的扶突、天鼎、天窗、水突等穴。

另外,也有因深刺足三里不当引致外伤性动脉瘤的。

二、针具原因:一般多因采用较粗的针具,如粗毫针,特别是针尖较细的针具,如缝衣针及注射针头等。

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因为这类针具易伤及血管;其次,针身弯曲,针尖带钩的针具,也易损及血管。

三、操作原因:不了解穴区的解剖,针刺或穴位注射时不懂得避开血管,乱捣乱刺。

【临床表现】一、动静脉瘘:多在外伤后数日乃至数周后出现,患肢局部肿胀、疼痛、麻木乏力和运动功能障碍。

体征有浅静脉明显曲张,皮肤色素沉着或伴有肢体溃疡,偶可发生肢端坏疽。

在瘘的部位,一般无肿物,可扪得明显的持续性震颤。

听诊时有持续性机器隆隆声杂音,在心脏收缩期增强,并沿着血近侧和远侧传播。

二、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多发生于深刺之后,在针刺部位(其深部或附近)出现一搏动性肿块,且逐渐增大,局部压痛明显,严重者可出现功能障碍,如在颈部,可有吞咽困难、呼吸窘迫。

听诊时可闻及吹风样杂音。

另外,选择性动脉造成影术,对判明动脉瘤起源、侧支循环的代偿情况有一定邦助。

【预防方法】一、在重要动脉附近穴位合谷等穴针刺时,一定要掌握解剖情况,尽量避开血管。

利用内瘘血管“搭桥”治疗肱动脉假性动脉瘤一例

利用内瘘血管“搭桥”治疗肱动脉假性动脉瘤一例

利用内瘘血管“搭桥”治疗肱动脉假性动脉瘤一例摘要: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行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的有效通路,然而内瘘穿刺不当可影响患者内瘘使用寿命,甚至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出血、假性动脉瘤等,并常引起患肢功能障碍[1]。

我中心2011年收治一例因右上臂动静脉内瘘穿刺不当形成假性动脉瘤并导致正中神经损伤患者。

关键词:动静脉;尿毒症;内瘘血管【中图分类号】r7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18-011 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因右上臂内瘘处肿胀、疼痛伴右侧拇示手指麻木、屈伸障碍2周于2011年7月10日入院。

患者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在外院行右上臂肱动脉贵要静脉内瘘成形术,并应用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

因内瘘处反复穿刺不成功,2周后逐渐出现内瘘处肿胀,伴有疼痛,后呈搏动性疼痛,血压升高时明显加重。

查体:神清,慢性尿毒症面容,消瘦。

左上肢因患小儿麻痹症肌肉萎缩,呈“垂腕、爪形手”畸形,腕部见动静脉内瘘手术瘢痕,内瘘血管已经闭塞。

右上臂肿胀,见瘀斑,内瘘血管通畅。

内瘘外侧可触及约3cm×2cm搏动性包块,压痛明显。

右前臂肌麻痹,拇指对掌功能障碍,右手桡侧半感觉消失、拇、示指、中指屈曲不能,皮温降低。

右上肢肌电图示右侧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

彩色超声提示右侧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瘤口直径0.9mm。

入院后经局部加压包扎、控制血压等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瘤体逐渐增大。

遂行手术探查,术中发现正中神经水肿,与瘤体粘连、受压。

松解粘连,切除肱动脉假性动脉瘤。

切除后肱动脉断端行端端吻合困难,遂于肱动脉断端处结扎右侧肱动脉-贵要静脉内瘘,将肱动脉近断端与右侧贵要静脉远侧断端行端端吻合。

吻合后右侧上肢远端动脉搏动良好,配合营养神经、理疗等治疗,前臂、桡侧手指感觉恢复,拇指对掌功能恢复,示、中指屈伸功能好转。

2 讨论建立有效的外周血管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长期血液透析的保证。

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在血液透析中行血管穿刺致假性动脉瘤的护理

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在血液透析中行血管穿刺致假性动脉瘤的护理

3 14 离开血透室后应继续对穿刺点护理 和观察 : .. 继续使用弹力护腕
而 内瘘 术 后 行 透 析 时 , 需 穿刺 血管 。 但 在 l 工 作 中 , 刺 后 可 出 现 一 些 加压包扎 , 则 临床 穿 其力量以能止血 又不影 响血液循环为宜 , 一般于 2小时后可撤去 并 发症 如 假 性 动 脉 瘤 、 刺 部 位血 肿 等 L , 文 就 上 海 市 同 济 医 院 在 血 液透 护腕 。护理组应教育患者 撤去弹力 护腕时应 先观察 , 穿 1本 J 如发 现仍有渗 血情况 析 中 假 性 动脉 瘤 预 防 和 处 理 的 护理 情 况 予 以总 结 。 1 临床 资料 . 我血透室于20 0 9年 1月 ~2 1 00年 9月 给 14例 血 液 透 析 患 者 行 动 静 脉 2 内 瘘穿 刺 , 总穿 刺 达 6 90人 次 。 患者 年 龄 范 围 l 7 46 7— 9岁 , 均 年 龄 6 -8 平 141 岁。 2 结 果 . 就 应及 时压 迫 , 且 再 次 使 用 弹 力 护 腕 加 压 包 扎 。要 教 育 患 者 做 到 透 析 后 并
c i r n n t r ,a s s me t n r ame t h l e : au e s e s n ,a d te t n .Ne Yo k: e d w r Th Gu l— f r i oe
Prs 1 9 8 e s, 9 0: 8—1 0. 1
[ 3 R. osn C u h gcnrd c a fnet n s d o sB J2 0 2 D bo. ogi a uepi oijci ,t ys w . M ,04, n e n o u h 3 8 7 3 ):2 . 2 (47 4 4 [ ] 宋晓波, 3 杨宁江, 岳建峰 , 张颖 , 苏宁, 韩霞, 佳萌. 吕 大角度静脉穿刺术 的临床 与实验研究[ ] 护士进修 杂志,0 0 (6 :3 J. 2 0 ,0 ) 14~16 3. [ ] 韩翔, 4 杨华华. 良静脉输液拔针 法对减轻拔针疼痛 的效果观察 [ ] 改 J. 南 华大 学学 报 ( 学版 ) 20 ( 3 :1 医 ,0 4,o ) 15—18 1. [ ] 张浩楠. 5 静脉输液 中穿刺静脉 与疼痛关 系探 讨[ ] 黑龙江医药科 学, J.

1例静脉穿刺致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原因分析及对策

1例静脉穿刺致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原因分析及对策

肘 窝 部 4 .%可 见 到 浅筋 膜 中粗 大 的 肘 正 中 静脉 从 肱 25
动 脉 前 方 交 叉 而 过 , 部 位 前 后 层 次 关 系 为 : 肤 及 皮 下 组 此 皮
烈, 可见 1e Ic 皮下 血肿 微 高于皮 肤 , 士立 刻 拔针 , mx m 护 用
自制 的 双 层 纱 布 折 叠 卷 曲 的 长 约 30c , 径 约 15c 圆 柱 . m 直 . m 状 沙 柱 压 迫 止 血 并 用 弹 力 止 血 带 包 扎 4h 另 选 大 隐 静 脉 作 。
成形 术 , 中见肱 动脉 有 一针 眼样 渗血 。术 后注 意观 察局 部 术
皮 肤 及 颜 色 变 化 、 无 搏 动 感 、 无 血 管 杂 音 , 肢 皮 肤 的 有 有 患 色 、 、 的变化 , 搏搏 动情况及 绷带有无 移位 、 懈 。1 温 觉 脉 松 0月
假 性 动 脉 瘤 是 动 脉 创 伤 之 后 较 严 重 的并 发 症 , 内 有 报 国
22 维持 性 血 透 患 者 血 管 特 殊 性 .
为 回路 ,左 上肢 动 静 脉 内瘘 为 出路 , :Q开 始血 液 透 析 , 72 低 分 子肝素 首剂 用量 40 0I 0 U。护 士 3 i 观察 穿刺 点 , 0r n后 a 未 见 穿 刺 部 位 血 肿 增 大 . 部 肤 色 正 常 。 :0患 者 脉 搏 8 J n 局 92 9 ̄ mi 、
间及 内瘘 护理 .20 1: 0患者 自行 回家 。1 : 60 0患者 通过 电话 求 助, 自诉 左上 臂肿 大 、 疼痛 . 不能 移 动 。护士 计患 者立 刻来 院 诊 治 , i 患 者赶 到 医院 , 5r n后 a 表情 紧张 , 其左 上 臂穿 刺 部 位

2例钝针穿刺误伤肱动脉致巨大假性动脉瘤原因分析及对策

2例钝针穿刺误伤肱动脉致巨大假性动脉瘤原因分析及对策
2 8 0
健康之路 2 0 1 6年5月 第1 5 卷 第 5 期 H e a l t h w a a 2 0 1 6 V o l u m e 1 5 N o . 5 M y y
原发性输卵管绒毛膜癌一例李世 Nhomakorabea ① 李 蕾 朱秀红 ② ) ( 即墨市人民医院妇科 即墨 2 6 6 2 0 0
( )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3 【 6 7 1-8 8 0 1 2 0 1 6 0 5-0 2 8 0-0 1 R B 【 1 【 或不 正 常 妊 娠 之 后 , 包括葡萄 胎、 流 产、 异 位 妊 娠 及 足 月 产 后, 亦称妊娠 1 临 床 资 料 是 妊 娠 时 滋 养 细 胞 发 生 恶 变 而 成 ;极 少 数 发 生 于 未 婚 女 性 或 男 患者4 于2 因“ 停经4 下腹痛1 加 重 4-5 小 时 ” 5岁, 5天, 0天, 0 1 6- 性 绒 癌 , , 既 往 孕 2 产 2, 末 性青 年 是 病 人 自 己 在 胚 胎 时 部 分 滋 养 细 胞 异 常 发 展 的 结 果 , 称为原发性 5-3 1 7: 1 0急 诊 入 院。患 者 末 次 月 经 2 0 1 6-3-1 8, 1, 2] 。 产1 这种分类是因为它们在组织来源和免疫性不同[ 无 流 产 病 史 。2 年 来 月 经 不 规 律 , 周期不 定, 延 迟 为 主, 现 停 或非妊娠性绒癌, 5年前, , , , ( , , 经4 异位绒癌 原发性输卵管绒 癌 或 原 发 性 卵 巢 绒 癌 是 指 原 发 于 子 宫 5天 1 0天前无明显 诱 因 出 现 间 断 性 下 腹 痛 右 侧 为 主 无 发 热 无 咳嗽头痛等不适, 无阴道流血, 因 反 复 慢 性 盆 腔 炎 急 性 发 作 病 史 及 月 经 以外的绒癌, 而不是 子 宫 绒 癌 继 发 转 移 至 输 卵 管 或 卵 巢 所 形 成 的 转 移 [] 不规律, 停经及腹痛一直未予在意及系统诊治, 4-5 小 时 前 腹 痛 突 发 加 瘤 1 。 诊 断 异 位 绒 癌 应 符 合 以 下 条 件 ① 宫 腔 内 无 绒 癌 原 发 灶 。 ② 绒 癌 重, 不能忍受, 伴头晕乏力, 不能行走, 家人急诊送入院, 急症 C T 检 查 提 被组织病理学证实。③排除宫 外 葡 萄 胎 和 正 常 的 宫 内 妊 娠。 ④ 宫 体 肌 3] 。 示大量盆腹腔积液, 右侧附 件 区 包 块, 子 宫 饱 壁间的绒癌不作为异位绒癌诊断[ 考 虑 宫 外 孕, 7×3×4 c m, 。 ; 。 满, 内膜厚6 凝 血 性 输 卵 管 绒 癌 是 十 分 罕 见 且容易误诊的异位绒癌类型, 大多数 尿 妊 娠 实 验 阳 性 给 予 腹 腔 穿 刺 抽 取 不 原发 5 mm mm / , 初 步 诊 断: 异 位 妊 娠 破 裂, 失 血 性 休 患者 有 腹 痛 或 阴 道 出 血 等 症 状 , 收住 入 院, 监测血压8 部 分 患 者 可 有 腹 部 包 块, 与异位妊娠的 5 5 5 mmH g 克, 给予 急 诊 腹 腔 镜 探 查 手 术, 术 中 见: 盆 腹 腔 游 离 血 及 凝 血 块 约 临床表现相似, 阴超、 血 HC 腹腔镜探查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G、 , 手术切除标本送病理检 右侧输卵管均匀性增粗, 壶腹部可见破裂口及活动 本例 患 者 手 术 误 诊 为 异 位 妊 娠 行 手 术 治 疗 , 3 0 0 0 m l 8×3×3 c m, 术 后 血 HC 性出 血 , 探查子宫表 面, 左 侧 附 件, 右 侧 卵 巢 及 肠 管 表 面 均 未 见 明 显 异 查提示为输卵管绒癌而确诊, G 持续 不 降。纵 观 国 内 外 文 献 常。遂行腹腔镜下右侧输卵管部分切除术, 切除范围自伞端至间质部外 报道, 输卵管绒癌因所在 部 位 的 不 同, 很 易误 诊 为 异 位 妊 娠 而 手 术, 根 因 此 也 强 调 了 病 理 及 血 HC 侧。标本剖视输卵管内组织坏死, 未 见 明 显 绒 毛 组 织 。 病 人 术 中 输 血 4 据 术 后 病 理 及 进 一 步 血 HC G 检查而确诊, G 单 位 ,术 后 恢 复 良 好 ,无 发 热 ,无 咳 嗽 。 复 查 两 次 HC G 均 大 于 检测在诊断输卵管绒癌及评估 预 后 方 面 的 重 要 性。腹 腔 镜 检 查 对 于 输 / 术 中 可 行 病 灶 切 除 术, 如病灶切除 术 后 病 理 请 山 东 省 立 医 院 远 程 会 诊 提 示 右 侧 输 卵 管 组 织 卵管 绒 癌 的 诊 断 及 治 疗 有 重 要 意 义 , 1 0 0 0 0 m i u m l . 可放弃切除, 行术后化疗。同发生于子宫部位绒癌一样, 输卵管绒 内大量 增 生 滋 养 叶 上 皮, 不 除 外 滋 养 细 胞 肿 瘤, 结 合 临 川 及 血 HC G 变 困难 , 经积极化疗后可达治愈状态。化疗可采 用 单 药 化 。病 理 切 片 请 青 岛 大 学 医 学 院 病 理 科 会 诊 提 示 输 卵 管 绒 毛 膜 癌 。 术 癌 对 化 疗 药 物 敏 感 性 高 , 1] 。 肌 层 化疗或联合化疗[ 形态不规则, 后 再 次 复 查 妇 科 超 声 提 示 子 宫 大 小 7. 2×5. 2×4. 3 c m, 回声不均, 可见数个小肌瘤, 内膜厚6 胸 原发性输卵管绒癌罕见, 且易误诊, 需要综合患者病史、 体征、 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病灶, 总之 , mm, 患者及家属要 辅助检查结果才能做到早期诊 断, 部及 脑 C 术 中 快 速 病 理 检 查 有 助 于 术 中 确 诊, T 检查提示未见病灶。因输卵管绒 癌 极 其 罕 见, 求 自 行 联 系 北 京 协 和 妇 科 进 一 步 治 疗 。( 随 访 病 人 已 住 院 给 予 化 疗) 确诊后积极化疗有较好的预后。 2 讨 论 参考文献 ) 绒 毛 膜 癌( 简 称 绒 癌 是 一 种 高 度 恶 性 的 滋 养 细 胞 [ ] 连 丽 娟 林 巧 稚 妇 科 肿 瘤 学[ ] 版 北 京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c h o r i o c a r o c i n o m a 4 . 2 0 0 6: 7 8 3 1 . M . - . 肿瘤 , 其特点是滋养细胞失去了原来绒毛或葡萄胎的结构而散在的侵入 [ ] 原 发 性 输 卵 管 绒 毛 膜 癌 2 例[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 0 0 6, 2 5( 4) J . 2 高秀娥. 子宫肌层, 不仅造成严重的组织破坏, 并由此转移至其它脏器或组织, 一 [ , ] , , , [ ] 。 刘 倩 金 力 向 阳 等 子 宫 外 绒 例 的 临 床 诊 断 与 分 析 生 殖 与 避 孕 3 0 1 0. 3 0( 9) J 2 [ 1] 6 1 1-6 4 7 直病人迅速死亡。 绒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 性 两 大 类。绝 大 多 数 是 发 生 于 各 种 正 常

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莫雪梅;范汝艳;周建芳【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动脉瘤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AVF透析患者287例,其中前臂头静脉-桡动脉内瘘231例,鼻咽窝桡动脉-头静脉33例,肱动脉-头静脉20例,尺动脉-贵要静脉3例;内瘘穿刺方法为绳梯式和区域穿刺;内瘘止血方法主要为弹力绷带环扎止血法和指压法.结果 287例患者中形成动脉瘤51例,其中真性动脉瘤(动脉瘤样扩张)48例,假性动脉瘤3例;采用弹力绷带环扎止血49例,指压法2例;区域穿刺43例,绳梯穿刺8例;瘘口手术术式在桡动脉、肱动脉、鼻烟窝、尺动脉四处出现的动脉瘤分别为37例、8例、5例、1例.结论采用扣眼及绳梯穿刺法穿刺、指压法止血、瘘口吻合部位选择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等,可有效预防动脉瘤的形成,对内瘘的长期保护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现代实用医学》【年(卷),期】2014(026)007【总页数】2页(P822-823)【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瘘;动脉瘤形成【作者】莫雪梅;范汝艳;周建芳【作者单位】310006杭州,杭州市中医院;310006杭州,杭州市中医院;310006杭州,杭州市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2.2+1血液透析(MHD)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动静脉内瘘是最安全、方便的血管通路,保持内瘘血管的通畅是MHD患者顺利进行透析的重要环节。

动脉瘤形成是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易引起血栓形成,继发感染,严重扩张时可增加患者回心血量,增加心脏负担,影响心功能,甚至动脉瘤破裂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本文回顾性分析287例MHD患者AVF动脉瘤形成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杭州市中医院1993年1月至2013年7月使用内瘘进行MHD患者287例,发生动脉瘤51例,占17.78%。

动静脉内瘘术后行血管穿刺致假性动脉瘤的护理

动静脉内瘘术后行血管穿刺致假性动脉瘤的护理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假性动脉瘤;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9-8194(2012)12-0127-02动静脉内瘘术后行血管穿刺致假性动脉瘤的护理李青春(江西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南昌330006)动静脉内瘘是专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而建立的永久性血管通路,健康通畅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得以有效透析,使其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保持好患者体内动静脉内瘘管,对延长其使用寿命即延长患者的生命有着重要意义。

而内瘘术后行透析时则需穿刺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在临床工作中穿刺后可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假性动脉瘤、穿刺部位血肿等[1]。

本文就江西省人民医院在血液透析中假性动脉瘤预防和处理的护理情况予以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行动静脉内瘘手术并启用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8例,男36例,女32例,年龄20~86岁,平均(57±16)岁。

所有患者均采用前臂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或端端吻合术,术后8~12周开始使用动静脉内瘘。

采用金宝AK95S 透析机,费森尤斯4008B 透析机,透析2~3次·周-1,4~4.5h ·次-1,血流量220~280mL ·min -1,有条件均采用绳梯法穿刺。

由于血肿和反复穿刺68例中出现假性动脉瘤4例,其中3例患者血管条件差,靠近瘘口旁穿刺,1例患者身材矮小,可利用内瘘血管较短,几乎形成区域性穿刺,该4例患者的假性动脉瘤均发生在桡动脉与头静脉吻合口的内瘘处,结果通过压迫处理后假性动脉瘤压闭消失。

2护理体会2.1预防1)以熟练而快速的技术穿刺血管[2]:在行血管穿刺前要先评估动静脉内瘘处有无异常搏动。

选择好动静脉内瘘的进针血管,常选用前臂头静脉、贵要静脉为穿刺血管。

患者新瘘实施整体穿刺计划,形成有规律地穿刺内瘘,并且使造瘘后的血管充分扩张,内瘘使用寿命延长,为长期穿刺创造了条件,特别为新入血透室的护士和进修生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奠定了基础。

动静脉内瘘术后行血管穿刺预防假性血管瘤的临床护理措施研究吴月

动静脉内瘘术后行血管穿刺预防假性血管瘤的临床护理措施研究吴月

动静脉内瘘术后行血管穿刺预防假性血管瘤的临床护理措施研究吴月发布时间:2023-06-07T05:36:35.495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5期作者:吴月[导读]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干预对动静脉内瘘术后行血管穿刺预防假性血管瘤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动静脉内瘘术后行血管穿刺患者共60例,在穿刺前充分评估,并选取合适的血管穿刺部位和穿刺方法,规范操作,观察假性血管瘤的发生率。

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泰州 225300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干预对动静脉内瘘术后行血管穿刺预防假性血管瘤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动静脉内瘘术后行血管穿刺患者共60例,在穿刺前充分评估,并选取合适的血管穿刺部位和穿刺方法,规范操作,观察假性血管瘤的发生率。

结果 60例动静脉内瘘术后行血管穿刺患者,共有4例(6.67%)患者发生假性血管瘤。

假性血管瘤均发生于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口内瘘处,通过性加压包扎处理后,假性血管瘤均消失。

结论动静脉内瘘术后行血管穿刺时实施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假性血管瘤的发生情况。

关键词:血管穿刺;动静脉内瘘术;假性血管瘤动静脉内瘘术是临床常用的血管吻合小手术,也是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首选血管通路方法[1]。

但术后行血管穿刺易导致假性血管瘤的形成,如处置不当可因大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

本文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动静脉内瘘术后行血管穿刺患者共60例,血管穿刺前实施预防假性血管瘤形成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我院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动静脉内瘘术后行血管穿刺患者共60例,男性38例,女性22例。

年龄在32-78岁,平均年龄为(55.73±6.46)岁。

1.2方法(1)穿刺前评估:护理人员对患者动静脉内瘘处情况进行评估,通过望、触、听诊充分评估瘘管条件。

王玉柱-内瘘动脉瘤形成机制与处理原则

王玉柱-内瘘动脉瘤形成机制与处理原则

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KDOQI 2006 updates. Available at: . Accessed May 2011 Semin Vasc Surg 24:119-127,2011
动脉瘤切除+移植物搭桥
吻合器修补术
假性动脉瘤形成机制
动静脉内瘘动脉瘤 形成机制与处理对策
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 王玉柱
主要内容
• • • • • 定义 流行病学 病理 真性动脉瘤形成机制与处理对策 假性动脉瘤形成机制与处理对策
定义
• 真性动脉瘤(true aneurysms):
内瘘吻合口静脉侧或瘘体静脉在内瘘术后数月或数年发生 扩张,伴有搏动。它的壁含血管壁全层。
真性动脉瘤处理原则
瘤体<3cm:观察,护腕,避免穿刺
吻合口附近:外科重建优于血管成型
穿刺部位: 切除瘤的部分血管壁,补片在狭窄部位; 切除瘤,与就近静脉吻合; 其他:如切除瘤,间插人工血管。
全程扩张:控制血压、纠正近心端或中心静脉狭窄;
KDOQI 2006
关于支架
真性动脉瘤也可以应用支架,但因为自体内 瘘内径不均匀,难度较大 。
吻合口附近: 感染
穿刺部位: 穿刺拔针后压迫不当、穿刺时血管壁损伤、反复穿 刺、移植物老化、穿刺针过粗、内瘘过早穿刺、穿 刺点近心端的流出道狭窄。
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KDOQI 2006 J Vasc Surg 2008;48:55S-80S Radiology 1993 ;186: 867-72
假性动脉瘤处理指征
穿刺部位受限 直径大于正常移植物2倍,或不断增大有破裂风险 皮肤受累 出现疼痛、搏动 感染

1例内瘘穿刺发生皮下巨大血肿患者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1例内瘘穿刺发生皮下巨大血肿患者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1例内瘘穿刺发生皮下巨大血肿患者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摘要】动静内瘘是指通过手术将动静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路,是尿毒血液透析症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被视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因此,保护内瘘成为护士的重要职责。

内瘘使用初期如按压不当会造成皮下血肿,不同程度损伤血管,造成下次穿刺困难或血流不足,严重血肿可导致血管硬化,周围组织纤维化及血栓形成等,造成内瘘闭塞。

通过对我院透析中心1例血液透析内瘘穿刺后皮下出血致内瘘闭塞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使内瘘的使用更安全,更合理。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皮下出血1、病例简介患者男,53岁,于2015年06月09日因"肾功异常1+年,心累伴下肢水肿1+天。

”入院,行透析治疗。

2015年06月12日患者于血透内瘘穿刺时左臂疼痛,静脉压力大,遂改用患者右侧颈内静脉导管透析。

透析后患者出现左前臂皮肤稍呈青紫、明显硬、肿,触痛明显,左前臂动静脉内瘘震颤可扪及,杂音较前稍减弱。

予以鱼精蛋白注射液20mg静脉缓慢推注,皮下注射血凝酶1ku,静滴卡络磺钠注射液80mg止血,并予以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5g静滴预防感染,局部压迫止血,冰袋冷敷。

患者左上臂肿胀及疼痛未能缓解。

左上臂血管彩超提示左上臂弱回声团:假性动脉瘤?左侧肱动脉出血?立即在左臂丛麻醉下行血肿清除术,取左肘正中"S"型切口,术中见左肘正中静脉可见一约1mm大小破裂出血口,并见左肘正中静脉壁薄,脆性大,出血口周围及肌间隙可见血肿形成,术中予以7.0血管缝线缝合修补破裂口并清楚周围血肿,术中探查左肱动脉未见明显活动性出血,操作顺利,术中出血及血肿共100ml。

术后患者自诉伤口疼痛不明显,左上臂内侧可见皮肤青紫,左上肢肿胀较前消退,张力不高,造瘘口无明显震颤及杂音,伤口敷料清洁固定,肢端温暖,手指活动可。

2原因分析1.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使用肝素抗凝。

2.穿刺后压迫位置不准确,只压到表皮穿刺点,血管穿刺点压迫不准确,导致渗血。

动静脉内瘘穿刺误穿肱动脉致肱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动静脉内瘘穿刺误穿肱动脉致肱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动静脉内瘘穿刺误穿肱动脉致肱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目的:分析动静脉内瘘穿刺误穿肱动脉致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及处理要点。

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例,患者在动静脉内瘘穿刺过程中误穿肱动脉致肱动脉假性动脉瘤。

对患者形成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原因、处理方法、后期注意点进行总结。

结果:护理人员对解剖结构不了解、未掌握穿刺技巧是导致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主要原因,对患者进行压迫止血可快速止血,同时调整抗凝剂的种类和用量对预防再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动静脉内瘘穿刺时对护理人员要求过高,护理人员需提高自身穿刺技能,尽量保障一次性穿刺成功。

标签:动静脉内瘘;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对于血液透析患者,通常以动静脉内瘘作为首选血管通路。

一般说来,内瘘较为安全,临床上极少出现假性动脉瘤并发症。

但临床上又确实存在直接穿刺至动脉患者。

通常情况下,这与护理人员对解剖结构不了解及穿刺技巧未掌握有关。

在本次调查中,我院重点分析了1例动静脉内瘘穿刺误穿肱动脉致动脉假性动脉瘤,旨在分析患者形成动脉假性动脉瘤原因及总结相关的处理措施,预防该类并发症的再次发生。

笔者对该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相关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具体情况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因“过敏性紫癜肾炎、尿毒症、恶性高血压”于5年前在我院接受右颈内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一月后行左侧头静脉与前臂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成形术,术后12周内瘘成熟良好。

第一次开始距瘘口8cm处行内瘘血管离心穿刺,血流量足够,其后4年间内瘘使用情况稳定,未出现问题。

2013年12月3日患者在行血液透析时护士穿刺静脉误穿左侧肱动脉,立即抜针止血压迫,30分钟后护士另行静脉穿刺继续血液透析治疗。

透后观察误穿部位出现局部肿胀。

之后的半个月内患者开始出现左前臂逐渐肿胀,疼痛加重。

其间患者曾在局部肿胀部位给予冰袋冷敷;25%硫酸镁纱布湿敷;红花酒精外敷;红外线理疗等治疗措施。

因高度怀疑穿刺点再次出血故行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结果示左侧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活动性出血。

血液透析患者静脉穿刺致肱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及预防措施探讨

血液透析患者静脉穿刺致肱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及预防措施探讨

血液透析患者静脉穿刺致肱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及预防措施探讨作者:谢小萍陈洁邢小珍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4年第06期摘要:通过一例血液透析患者正中静脉穿刺误伤肱动脉致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护理差错分析,加强临床解剖知识的学习,提高穿刺技术,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强血液透析患者静脉穿刺的综合护理,以有效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关键词:静脉穿刺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是动脉创伤之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并且随着瘤体的增大可出现血管破裂、压迫周围神经、血栓栓塞、皮下组织坏死等不良后果。

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于1986年成立27年来出现首例静脉穿刺致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维持性血液透析1年余,慢性病容,贫血貌,颜面无水肿,于2012年12月9日13:00透析前:T 36.8℃,P 74次/分,BP 160/90mmhg,按常规皮肤消毒下行右上肢肘部正中静脉穿刺时出现1.3cm×1.3cm皮下血肿,护士立即拔针后,用盐袋加压按压,冰敷。

在对侧上肢行静脉直穿完成血液透析,17:30患者透析终止后上臂有肿胀,自行回家,半小时后打开包扎纱布,晚20:00肿胀加剧,疼痛不适来院,立即用硫酸镁湿敷,症状好转后出院观察。

两天后患者来院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述:夜间疼痛难忍,难以入睡。

查体:T 38.8℃,P 96次/分,R 25次/分,BP 180/95mmhg,痛苦面容,右上臂明显肿大,触摸有明显发热感,不能移动伸直,整个上臂僵硬。

按静脉渗漏,皮下血肿处理后,继续血液透析治疗(动脉用内瘘,静脉在对侧上肢作直穿),透析中患者疼痛急剧加重,表情紧张,无法忍受,右上肢穿刺部位血肿进行性增大,触诊肘部15cm× 10cm肿块,质硬伴有波动感。

立即终止透析,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右肘部可见瘤腔4cm×3cm,瘤腔内血流缓慢,呈涡流,收缩期血液从来源动脉进入瘤腔内,舒张期则瘤腔内血液通过瘤颈部返回来源动脉,来回往复,红蓝相间,诊断为右肱动脉假性动脉瘤。

血液透析患者动脉内瘘并发动脉瘤的原因、预防及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动脉内瘘并发动脉瘤的原因、预防及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动脉内瘘并发动脉瘤的原因、预防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动脉瘤的形成因素、预防及护理措施,以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方法对我科50例以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均使用左右前臂内瘘,穿刺方法为绳梯式和定点穿刺,透析后止血方法均采用指压加弹力绷带环扎法等。

结果我科50例患者中,有6例发生动脉瘤,其中内瘘口2例,穿刺部3例,内瘘口及穿刺部1例。

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为12.0%。

结论动静脉内瘘并发动脉瘤的形成与使用内瘘的时机、穿刺方法及医护人员穿刺技术、透析后止血方法、持续高血压、动脉硬化或静脉压增高等因素有关。

提高护理意识,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动脉瘤的发生,保护内瘘,延长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患者的透析效果及生存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脉穿刺假性动脉瘤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023-02动静脉内瘘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来说就是一条“生命线”,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晚期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首选血管通路[1]。

而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具有方便、安全、寿命长、并发症少等优点成为重要的血管通路,特别是需要长期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形成是最常见并发症之一[2]。

它可引起血栓形成,继发感染,甚至可引起内瘘破裂大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

正确预防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实施合理的护理,预防假性动脉瘤的发生,对动静脉内瘘的患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为我科以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50例,糖尿病肾病1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高血压肾损害8例,狼疮肾2例,原因不明10例。

男32例,女18例;年龄21-83岁,平均59.5岁,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为12.0%。

1.2方法1.2.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确定护理问题,循证护理小组由血液净化室护士长、责任护士等组成。

成员均接受过循证护理知识的培训。

穿刺致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及预防

穿刺致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及预防

若动脉瘤明显增大 ,影响患者活动或 有破裂的危险,应 尽早采取手术处理。
第十六页
小结
内瘘动脉瘤形成是内瘘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了保证 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治疗效果、维持透析患者的远期 生存,做好內瘘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通过穿刺技 术相关因素及透析后止血方式的改良对防治动脉瘤的 形成,延长內瘘使用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并达到有效 的治疗效果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二页


1 原因及预防
2 护理干预
第三页
一 原因及预防
时机
针尖
斜面
穿刺相
成功率
关因素
方法
方向
第四页
一 原因及预防 时机
最好等待8~12周后再开始穿刺
第五页
一 原因及预防 成功率
1 .选择经验丰富,穿刺技术熟练 的护士 2.穿刺前充分评估血管情况
第六页
一 原因及预防 方向
01
传统观念
02
新观念
第十七页
动脉针尖朝吻 合口方向穿刺
向心离心交替穿刺
第七页
一 原因及预防
方法
区T域ex法t
绳梯法
扣眼法
第八页
第九页
第十页
一 原因及预防针Biblioteka 斜面1 针尖斜面向上2
针尖斜面向上 穿刺,针柄转 动180°,针尖 斜面向下并固

3
针尖斜面向下 与皮肤呈
20°~ 25°角 向心方向穿刺
第十一页
一 原因及预防 止血方式
穿刺致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及预防
第一页
前言
动静脉内瘘(AVF)是永久性血管通路,适 用于患者血液透析的长期维持。
反复穿刺自体动静脉内瘘而导致血管壁膨出发生瘤 样改变,而形成较严重的血管通路远期并发症。

动静脉内瘘穿刺引起出血、皮下血肿应急预案

动静脉内瘘穿刺引起出血、皮下血肿应急预案

动静脉内瘘穿刺引起出血、皮下血肿应急
预案
令狐采学
发生原因: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内瘘未成熟静脉壁薄,穿刺失误,压迫不当或时间短,反复穿刺同一针眼等都会造成患者动静脉内瘘出血或者皮下血肿。

处理原则:1、应充分止血后将出血向周围分散,冷却局部,不要使内瘘血管内外形成凝血块;
2、穿刺失败时,在未形成凝血块时尽早处理,求得其他的帮助;
3、穿刺部位稍稍隆起,立即终止穿刺,用纱布四折或止血棉球压迫内瘘血流,压迫程度不要使血流中断;
4、手臂抬高,将出血向周围分散,加速吸收;
5、硫酸镁湿纱布冷敷,使血块不再增大;
6、再行穿刺必须压迫穿刺失败的部位,或在原穿刺部位用止血棉球止血后捆扎止血带,再行穿刺;
7、失败部位以外穿刺困难时,止血15分钟后进行再穿刺;
8、血透结束后,患者应在24小时内进行冷敷,加速血肿吸收,促进血管软化。

预防措施: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时,进行评估,选择好的动静脉进行穿刺。

皮下水肿多发生与拔针后压迫止血的位置不精准。

透析结束拔针时动作要快,拔针方向和进针方向一致。

拔针按压止血时间为15~20分钟,对凝血机制不好的患者应注意观察,指导患者适当延长时间。

止血后指导患者有瘘侧上肢不要提重物,衣着宽松。

透析患者穿刺内瘘致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治及防范

透析患者穿刺内瘘致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治及防范

透析患者穿刺内瘘致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治及防范邯郸中心医院河北邯郸 056001【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775-01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因具有并发症少、方便、安全、使用时间长[1],而被称作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有出血、血栓、感染、动脉瘤、肿胀手综合征等,其中有报道动脉瘤的发生率在2%到30%不等[2-3],常见于吻合口及穿刺部位[4],但因穿刺肘部静脉致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少有报道。

现将我科自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穿刺内瘘出现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加强临床的重视程度,防范和减少发生。

1 一般资料3名患者均男性,1例为本透析室病人,2例由外院转入,年龄分别是25岁、54岁、62岁。

病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例,糖尿病肾病1例;1例刚进入血液透析治疗,其余2例已行规律性血液透析治疗2年、4年;分别于内瘘术后20天、42天、50天使用内瘘穿刺。

3名患者均有高血压,口服降压药血压控制在150/85mmHg左右,1例因“脑血栓”口服阿司匹林100mg 1/日。

透析中抗凝剂应用:1例无肝素,1例低分子肝素,1例肝素钠;透析前均选择肘部附近静脉穿刺。

2例因回血不畅在固定部位反复穿刺出现皮下血肿,分别2×3cm、4×5cm,于冰块冰敷,透析中观察血肿无变化;3例分别于透析结束拔针时、透析后去除按压绷带时、透析结束2.5小时时出现上臂进行性增大的肿块,皮肤张力大、皮温高,疼痛剧烈,感膨胀性搏动;3例均经血管超声确诊为肱动脉假性动脉瘤。

2 临床处理2.1常规措施抬高患肢、制动、压迫止血、冰敷、镇静止痛、控制血压。

2.2 对症处置 1例行保守按压治疗,假性动脉瘤破口闭合,2例因上肢肿胀明显致手指发麻行假性动脉瘤切除、肱动脉修补术+正中神经松解术[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 静 脉 内瘘 是维 持性 血 液 透 析 病 人 首 选 的 血 管 通 路 。 内瘘
穿刺一般安 全 , l 艋床 上 出现 假 性 动 脉 瘤 并 发 症 较 少 , 其 发 生 大 多 是 因 为 直 接 穿 刺 动 脉 所 致 。本 例 为 穿 刺 肘 部 贵 要 静 脉 时 误 穿 肱
参考文献 :
[ 1 ] 吴健. 无 创 正压 通 气 临床 应 用 和 研 究 进 展 - J ] . 国外 医 学 : 麻 醉 学 与
复苏分册, 2 0 0 2 , 2 3 ( 6 ) : 3 6 6—3 8 9 .
霉素眼膏敷贴 , 或用红霉素 、 百多邦软膏 , 注意保持局部清 洁 , 定
可短时间内提高专科护士 的业务水 平 , 而 有 据 可 依 的 护 理 方 法
动 静 脉 内瘘 穿 刺 误 伤 肱 动 脉 致 巨大假 性 动 脉瘤 原 因分 析及 对 策
陈晓芳, 周 才胜 , 李六 生
关键词 : 动 静 脉 内瘘 ; 巨大 假 性 动 脉 瘤 ; 对 策
中 图分 类 号 : R 4 7 3 . 6
时换药 , 防止继发感染 。 4 . 2 . 4 误 吸的护理 ①上机前嘱病人不要吃得过饱 , 使 用 无 创 通气时间在饭后 0 . 5 h ~1 . 0 h , 病 人取 坐 位 或 3 O 。 ~4 5 。 半 卧位 , 使头 、 颈、 肩 在 同一 平 面 上 , 头 稍 向 后 仰 ] 。这 个 体 位 有 利 于 横 隔下 降 , 以最大限度增加潮气量 , 并 可 以 防 止 呕 吐 和 误 吸 。② 间 隙期 鼓 励 病 人 主 动 咳 嗽 排 痰 , 指 导 病 人 有 效 咳嗽 , 即二 步 法 将 痰 咳 出” ] , 首 先 行 深 呼 吸 4次 或 5次 , 再深 吸气后保持 张 口, 然 后 轻 咳一 下 将 痰 咳 至 咽 部 , 再 迅 速 将 痰 咳 出 。 护士 协 助 排痰 , 方 法 包括肺部 叩击、 体位引流排痰 、 电动吸引器吸痰 。
前臂血管 彩超 : 瘘 口血 流 通 畅 , 静脉血 流通畅 , 左 肱 动 脉 假 性 动
治疗效果 , 缩 短 病 人 平 均 住 院 时 间 。 在 追 寻 和 运 用 证 据 的 过 程
( 收 稿 日期 : 2 O l 3— 0 5—1 2 )
( 本 文编 辑 郭 海 瑞 )
中, 护 理 人 员集 中 系统 地 掌握 并灵 活运 用 专科 信 息 和 发 展 动 态 ,
人 民医院。
法 为 病 人 服 务 是 循 证 护 理 与 传 统 经 验 和 直 觉 式 护 理 的 根 本 区
别, 而 护 理 人 员 在 护 理 NI P P V 病 人 过 程 中掌 握 更 多 的方 法 和技
巧是 不 容 忽 视 的 , 不也 会 提 高
文 献标 识 码 : C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4 7 4 8 . 2 0 1 3 . 3 0 . 0 2 7
文章编号 : 1 6 7 4 — 4 7 4 8 ( 2 0 1 3 ) 1 0 C一 2 8 2 3 — 0 2
[ 5 ] 曹志新 , 王辰 . 无创正压通气的操作[ J ] . 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 J ] .
2 0 0 7, 2 7 ( 5 ): 3 4 1.
N I P P V 虽 然 作 为 一种 治疗 手段 正 被 临 床 广 泛 应 用 , 护 士 护
理 N I P P V 病 人 所 花 费 的 时 间 仅 仅 是 护 理 有 创 机 械 通 气 病 人 的
2 5 , 即 NI P P V 为 护 士 节 省 了 时 间 。然 而 , 医 护 人 员 却 不 能 忽 视 NI P P V 所 带 来 的相 关 并 发 症 , 遵 循 科 学 证 据 运 用 循 证 护 理 方
[ 6 ] 史媛嫒 , 吴淑华 , 陈雪 , 等. 无创通气在 I CU中的应用及护理[ J ] . 吉
全科护理 2 0 1 3年 1 O月 第 1 1 卷第 1 O期 下 旬 版 ( 总第 3 0 3期 ) 面 部 受 压 部 位 予 水 胶 体 敷 料 保 护 。 ④ 对 已 经 发 生 溃 破 者 可 用 金 在 法 律 日渐 完 善 、 病 人 法 律 意识 日益 增 强 的 氛 围 下 也 是 维 护 护 理 人 员 自身 合 法 权 益 的有 力 证 据 。
5 讨 论
[ 2 ] 宋英. 无 创 正压 机协 同 其 中的 相 关 护 理 问 题 与 防 范 措 施 [ J ] . 医 学
临床研究 , 2 0 0 7 , 2 4 ( 8 ) : 1 4 3 3—1 4 3 4 . [ 3 ] 钮善福 , 朱蕾. 蔡映云, 等. 通 气 技 术 对 面 罩 机 械通 气 治疗 慢 阻 肺 呼
吸衰竭疗效 的影 响[ J ] .上海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 1 9 9 8 , 2 5 ( 2 ) : 1 2 7—
1 3 O .
[ 4 ] 吴婉珍 , 粱秋, 曾 玉 风. 老 年 人 面 罩 无 创 机 械 通 气 的 观 察 和 护 理 [ J ] . 福 建 医药 杂 志 , 2 0 0 3 , 2 5 ( 4 ) : 1 9 1 一l 9 2 .
林医学. 2 0 1 0 , 3 1 ( 1 3 ) : 1 9 2 5—1 9 2 6 .
[ 7 ] 曹娥香 。 卞秀梅. 慢 性 阻塞 性 肺 疾 病 病 人 无 创 通 气 的 气 道 管 理 [ J ] .
临床医学研究 , 2 0 0 8 , 2 5 ( 1 1 ) : 2 1 o 7—2 1 o 8 . 作 者 简 介 潘 静亚 , 主管护师 , 本科, 单位 : 2 1 3 0 0 3 , 江 苏 省 常 州 市第 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