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民俗

合集下载

中国民族民俗:壮族、土家族、苗族和黎族

中国民族民俗:壮族、土家族、苗族和黎族

中国民族民俗
壮族、土家族、苗族和黎族
三、苗族
(一)历史及概况
苗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贵、川、两湖等省区。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二)民俗旅游资源
1. 建筑
苗族人喜欢在依山傍水处建造寨子,聚族而居。

楼房多为吊脚楼,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或者堆放杂物。

2. 饮食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喜吃狗肉。

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

3.服饰
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

4.节日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姐妹节、吃新节、赶秋节、芦笙节、踩花节等。

四、黎族
(一)历史及概况
黎族是中国岭南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海南省中南部地区。

民族语言为黎语,属于汉藏语系。

黎锦、黎单、独木器制作和竹藤编织工艺闻名于世。

(二)民俗旅游资源
1. 建筑
黎族村寨都依山傍水,村寨建在山坡上,以各个支系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如杞黎以船形屋为代表。

2.饮食
黎族人的饮食比较简单,习惯一日三餐,主食为大米,香糯米是黎族地区的特产。

黎族人民大多嗜酒,喜爱吃老鼠肉。

3.服饰
黎族服饰,主要是利用海岛棉、麻、木棉、树皮纤维和蚕丝织制缝合而成。

黎族服饰属于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节日
黎族的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就黎族而言,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56个民族的特点和风俗的简单介绍

56个民族的特点和风俗的简单介绍

56个民族的特点和风俗的简单介绍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不同的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风俗,形成了多元而丰富的文化面貌。

今天,我将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些民族的特点和风俗。

1. 汉族:作为中国最大的民族,汉族人口众多,分布广泛。

他们以汉字为主要文字,崇尚孔子的儒家思想,并有着丰富的文学和绘画传统。

在饮食方面,他们喜欢大米、面食,以及各种蔬菜为主。

2. 蒙古族:蒙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辽宁地区。

他们以牧民为主,喜欢骑马、射箭和摔跤等活动。

蒙古族还有着独特的“呼麦”艺术形式,以及丰富的草原文化。

3. 满族:满族是中国历史上建立大清帝国的重要民族。

他们有着众多独特的传统习俗,如吃酸菜、穿汉服、蒙古袍等。

满族文化中的传统舞蹈和音乐也非常有特色。

4. 汉族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也各具特色。

藏族有着悠久的藏传佛教文化,其宗教仪式和建筑形式如佛塔、寺庙等独具特色。

而壮族则以山歌、舞蹈和体育竞技等形式闻名,他们热情好客,尊重长辈。

5. 除了这些比较知名的少数民族之外,还有一些相对较少人知的民族。

德昂族是居住在云南地区的一个小型民族,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和习俗。

而京族是分布在云南和贵州的一个小型民族,他们以制作精美的编织品而闻名。

通过这个简单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俗。

这些不同民族的文化交融与交流,丰富了中国的多元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总结起来,了解56个民族的特点和风俗无疑是一项庞大的任务。

我们可以从文字、音乐、舞蹈、建筑、宗教、饮食等不同方面去深入了解每个民族的特点。

通过对比和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并在这样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实现和谐共处。

对我个人而言,学习和了解不同民族的特点和风俗,是一种宝贵的人文经验。

它让我更加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增加了对世界的理解和欣赏。

我相信,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民族的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文化多样性,实现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关于写民族风俗的作文 《壮族的饮食》

关于写民族风俗的作文 《壮族的饮食》

精心整理
关于写民族风俗的作文 《壮族的饮食》
大家知道壮族吗?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在我国的南方。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壮族的饮食习惯吧!
壮族人吃大米饭和大米粥,我们也是如此。

糍粑也是他们喜欢吃的食品。

糍粑以糯米为主料,把蒸熟的糯米迅速放进石臼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饭泥制成可大可小的团子。

其外表洁白如玉,蘸上炒黄豆面和白糖,味道那叫一个字“绝”!清幽淡雅,有一种茶的味道,甘甜爽口,比蜂蜜还甜,真是别具一番风味!
壮族人还喜欢吃猪牛鸡鸭鱼等肉类食物。

糕;。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总结(1)北方部分少数民族的民族民俗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总结(1)北方部分少数民族的民族民俗

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朝鲜族分布东北三省,尤以辽宁最多内蒙古,其余多分布于新疆、辽宁、黑龙江、甘肃、青海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宁夏为主。

主要居住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吉林省占60%以上。

语言文字属阿尔泰语系。

17世纪后,多用汉语和汉文属阿尔泰语系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原用阿拉伯字母,后创拉丁字母文字。

现新旧并用。

早期同时使用阿拉伯语、波斯语、汉语。

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其语系未定。

通用汉语文。

宗教信奉萨满教早期信萨满教后信藏传佛教伊斯兰教伊斯兰教。

文化艺术传统舞蹈“莽势、空齐”,民间音乐《弦索十三套》,曹雪芹《红楼梦》、纳兰性德诗词。

传统乐器马头琴。

著名史诗《江格尔》。

《蒙古秘史》是中国最早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

“十二木卡姆”是古代创作的长达340多首的大型民族音乐史诗,有古龟兹音乐的韵味,被誉为东方音乐的瑰宝。

民间乐器有“独他尔”、等。

有顶碗舞、大鼓舞等舞蹈,“赛乃姆”是集体舞蹈。

花儿是西北民歌的一种,广泛流传于甘、青、宁等地区,旋律富于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花儿会是花儿歌手们竞赛及交流的盛会。

有农乐舞、长鼓舞、顶水舞、扇舞等及桔梗谣、诺多尔江边等歌曲。

乐器有伽倻琴。

住宅形式东南开门,结构形似口袋,三面设炕,西炕供奉祖先神位,俗称“口袋房,弯子炕”。

圆形穹庐顶蒙古包由细木杆编成的网状圆形围壁和伞形顶架以及圆顶天窗为构架,外部围以厚羊毛毡,包内地上铺毡子及地毯,便于迁徙一般用土坯建筑,屋顶平坦,开天窗。

喜爱在墙上挂壁毯。

以火墙取暖,靠火墙的一边为待客的上座。

住宅大门忌朝西开。

中国传统的殿宇式四合院为主的建筑式样,但布局和装修仍独具其民族特色。

房屋为木构架、四面坡屋顶、瓦片覆盖的砖木结构瓦房,墙壁多刷白灰。

室内盘平地炕。

服饰袍服,马褂、坎肩。

因八旗制度而称之为“旗袍”。

分为首饰、长袍、腰带、靴子四部分。

男女老幼都喜穿长袍,称蒙古袍,系腰带。

喜爱戴四楞绣花帽,称“朵帕”。

男子穿对襟长袍,称“袷袢”。

傣族民风民俗

傣族民风民俗

傣族民风民俗傣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等地。

傣族人民秉承着独特的民风和民俗,形成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傣族的传统服饰、美食、节日等方面来介绍傣族民风民俗。

傣族的传统服饰充满了色彩和亮丽的图案。

傣族男子常穿泰国式的宽袍,上身着无袖长衫,下身则穿着宽松的裤子。

而傣族女子通常穿着宽松的上衣和长裙,衣裙上绣满了各种精美的花纹。

傣族人对服饰十分讲究,不同的衣饰代表着不同的族群和地区。

傣族的美食因其独特的口味和做法而闻名。

傣族人民主要以米饭为主食,经常食用泰国米。

傣族的饮食讲究多样性,以野味为主,他们喜欢品尝各种野生动物和昆虫,比如蚂蚱、蝎子等。

此外,酸辣海鲜汤、普洱茶等也是傣族人民喜爱的美食。

傣族的节日活动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庆祝新年的盛大节日,也是云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泼水节通常在农历四月初六至初七举行,人们会手持各式水器,欢快地互相泼水,象征着洗净过往的烦恼和困扰,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泼水节期间,还有盛大的游行表演和传统舞蹈等文艺活动,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除了泼水节,傣族的其他节日也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

例如丰收节是傣族人民庆祝农作物丰收的节日,人们会表演传统的丰收祭祀仪式,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

此外,傣族人民还有赛龙舟、踩高跷等传统体育活动,以及密宗仪式等宗教节日。

总之,傣族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民风民俗。

从其传统服饰的花纹和颜色,到美食的品种和独特口味,再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傣族的文化传统深深地影响着这个民族的生活。

保护和传承傣族的民风民俗,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家族的传统文化

土家族的传统文化

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四川等地。

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传统代代相传,至今仍然在土家族人中保持着活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包括土家族的民俗、服饰、饮食和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一、土家族的民俗土家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土家族的婚俗和葬礼。

结婚在土家族中被视为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婚礼上有着许多独特的仪式和习俗。

比如抬新娘时要进行抢新娘的游戏,新郎要通过挑战来证明自己的爱意。

而土家族的葬礼则注重守孝和守殡,丧亲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家人会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敬意。

二、土家族的服饰土家族的传统服饰非常独特美丽,能够反映出土家族人民的审美观和生活习惯。

土家族女性的传统服装是以蓝色和黑色为主色调,绣有各种各样的图案。

而男性则穿着短襦和长裤,通常配有马褂、袍子等。

土家族的服饰十分色彩斑斓,绣花、刺绣等工艺技巧使其更加精美。

三、土家族的饮食土家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以米饭为主食,同时也有一些特色小吃和饮品。

土家族人民喜欢吃辣椒,将辣椒加入各种菜肴中,使得菜肴更加有特色。

此外,土家族的美食还有螺蛳粉、杂碎、油茶等,这些美食无论是口感还是味道都非常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四、土家族的民间艺术土家族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其中著名的有歌舞和木偶戏。

土家族的歌舞以独具特色的舞蹈和悠扬动人的歌声为主,代表作品有《木板假歌舞》、《小苗土娃》等。

而土家族的木偶戏则是通过木偶的表演和配乐来展现故事情节,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和艺术享受。

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土家族的传统文化正逐渐受到一些挑战和冲击。

然而,土家族人民依然传承和尊重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努力保护和传承土家族的独特文化遗产。

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走进土家族的村庄,感受土家族的传统文化魅力,这也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

总结起来,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包含了民俗、服饰、饮食和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

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对你有帮助!1、蒙古族:蒙古族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

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

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

2、塔塔尔族的“撒班节”,又称为“犁头节”3、景颇族普通崇信原始多神,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4、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系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

妇女大多穿大领短衣和百褶裙。

山区苗族的住宅建筑大多是“吊脚楼”,它是按照山坡的自然地势,在下方和上方分别竖立较长和较短的木桩支撑,在桩上铺楼板建筑。

楼上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关家畜。

5、阿昌族份苏阿昌族男子穿蓝、白色或黑色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

阿昌族人民性格开朗,又十分讲礼好客。

他们待客礼仪中盛行使用茶坛,这是一种煮茶的土陶用具。

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主人会先拿出酒壶倒上一小盅酒为来客洗尘,随后又拿出茶坛,放上茶叶,倒上开水,放到炭火上煮一会,煮好之后倒进茶杯里,主客一道喝茶交谈。

6、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

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

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7、哈萨克族男女都娴善骑术。

青年男子喜欢摔跤和刁羊,每逢节日和喜庆,牧民都要举行各种骑术表演和比赛;“姑娘追”是青年们最喜爱的娱乐项目。

8、柯尔克孜族传统服饰很讲究。

男子喜欢戴毡帽,上身穿白色绣有花边的圆领衬衫,冬天穿黑、蓝色“袷袢”,下身穿宽裤,着高筒靴。

9、锡伯族锡伯族的村屯四周筑有围墙。

忌食狗肉。

10、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装,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样的小花帽为特点。

11、塔吉克族家庭一般都是三代同堂,男性是一家之主。

满族民俗礼仪禁忌

满族民俗礼仪禁忌

满族民俗礼仪禁忌
满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民俗礼仪禁忌内容丰富多彩,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婚嫁习俗
1.婚礼前后禁忌:新娘除了满月、半岁、一岁等大寿生辰之外,一定要在农历的良辰吉日举办婚礼,不能在鬼门关前后结婚,以免招灾祸。

过儿夜、黄道吉日和十月初一至十二月初六都是不吉利的日子,不宜选在这些日子办婚礼。

2.进门时的禁忌:新娘进门时,要用脚踏一碗“糖块”,寓意着生下一个甜蜜美满的孩子。

3.宴席上的禁忌:新娘坐在洞房里不能翻身,连衣服都不能自己脱,要由丈夫脱掉。

4.退房禁忌:新娘退房时不能碰到门槛,否则将不幸福美满。

二、丧葬习俗
1.禁忌:丧葬期间不能在家里晾晒鞋子和衣服,不能将鞋子和衣服悬挂在门和窗子上。

2.吊唁礼仪:死者家属通常会在丧期之内,接受邻居和朋友的吊唁。

来客需注意不要撞墙,不要推门,否则有不好的寓意。

三、饮食习俗
1.饮食忌讳:满族人喜欢吃肉,但是不吃狗肉和马肉,因为狗是人的朋友,马在满族传统中是神圣的动物。

餐桌上也不允许出现刀子,因为刀子在旧时满族文化中是与杀戮、战争等恶性事件联系在一起的。

2.宴席礼仪:满族人在宴席上通常将桌子围成圈,桌中间摆放带盖的盘子,主人放入“头道菜”,也就是最美味的一道菜,寓意着美好的东西必须先给最尊重的人品尝。

在传统的宴席上,头3个饮品通常是酒,而第4个饮品是鱼汁,寓意着“愿你一年比一年更红”。

桌子上不能倒酒(只能双手递过去),因为在满族传统中,倒酒时容易将好运倒掉。

不同省份的民俗文化比较

不同省份的民俗文化比较

不同省份的民俗文化比较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随着历史的变迁,每个省份都会因为地理、气候、语言等因素形成各自特色的民俗文化。

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中国不同省份的民俗文化。

一、蒙古族的民俗文化蒙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蒙古族的民俗文化是以游牧生活为特色的,他们善于马术和射箭,对民间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蒙古族的歌舞和器乐都有着浓郁的草原气息,他们喜欢在一起唱歌跳舞,一起吃火锅,把吃火锅这种饮食文化发扬光大。

二、湖南的民俗文化湖南是中国南方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地区,也是中国的“红色之地”,湖南的民俗文化上至宋明清朝时期的建筑、习俗,下至当代的娱乐表演、祭祀仪式等形式,多种多样且深具魅力。

湖南有许多风味独特的美食,如衡阳的粉皮、岳阳的蒸鱼,还有汉寿的荷花鸡等等。

此外,湖南还有着灵异妙事的民俗传说,如张家界的“鬼门关”,长沙的“青年湖鬼”等等。

三、广东的民俗文化广东省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勤劳奋斗、果敢进取,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广东的饮食文化非常有特色,这里的人们喜欢吃粤菜、早茶、瑶族大锅饭等美食。

此外,广东还有许多民俗文化传统,如端午节的龙舟赛和踩高跷游戏,中秋节的赏月和烧玉兔,还有庆贺婚礼和生日等传统活动。

这些民俗文化传统为广东人民的生活注入了无限的热情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四、四川的民俗文化四川省地广人稠,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四川的民俗文化以川剧、火锅、茶文化、烤全鱼等为代表,深受人们的喜爱。

此外,四川的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也十分发达,有许多著名的寺庙和道观,受到了众多游客的青睐。

最为著名的便是峨眉山和乐山大佛等景点。

总的来说,中国的各个省份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传统,这些传统为当地人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丰富了我们的中华文化。

我们应该更加了解和尊重这些民俗文化传统,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加不同的魅力。

中国中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

中国中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

船型、金字塔型、干栏式
节日
歌圩节
社巴节-腊月二十九(祭祀祖先)、土家年
三月三(青年人自由交往的日子)
禁忌 忌食牛肉和蛙肉。忌讳用脚踩踏锅灶。禁止在灶上挂 禁食狗肉。忌随意移动火中的三脚架。忌用脚踩灶或坐在灶上, 忌头朝门口睡觉,妇女纹身忌男人参
狗肉。夜间行走禁止吹口哨。忌坐在门槛中间。家有 以及将衣裤和其他赃物放在灶上。客人不能与少妇坐在一起,但 与或偷看 产妇时,在门上悬挂草帽一顶,暗示外人不得入内。 可以与姑娘坐一条长凳上。忌在家中吹口哨和随意敲锣打鼓
哭嫁
成年子女住在屋外的寮房里,俗称放
寮,盛行不落夫家的婚俗
饮食 主食是大米和玉米,爱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 爱喝酒,善食辣椒、花椒、山胡椒,习惯做腊肉、甜酒和团馓
竹筒烧饭、妇女爱嚼槟榔
肴。三月三吃五色饭。
文化 铜鼓之乡。壮锦享有盛誉。壮族刺绣、竹芒编。水稻 摆手舞。土家锦(土家语称西兰卡普、即土花铺盖)图腾为白虎 耳根下垂至肩,俗称“儋耳”,妇女有纹
Hale Waihona Puke 栽培技术与日月齐光。面纹身的习惯,称之为"雕题"
中国中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
壮族
土家族
黎族
人口
1617.9 万
802.81 万
124.78 万
分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
湖南湘西、湖北恩施
海南省通什市
语系
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
信仰
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迷信鬼神,崇拜土王、尊奉土老师,相信兆头
崇拜祖先、崇拜自然
住俗
干栏式木楼,上层住人、下层圈牲畜
依山而建,呈虎坐形,俗称吊脚楼
着装 妇女头上包提花毛巾,喜戴银首饰无领左衽绣花滚边, 女子上装为左开襟,肥袖短衣,下装为八幅罗裙或镶边筒裤。男 男子穿无领对襟上衣,结鬓缠头。女

烹饪概论 第六讲

烹饪概论 第六讲
3 第三节 地方风情食俗
4 第四节 宗教信仰食俗
5 第五节 少数民族食俗
第二节 年节文化食俗
一、春节食俗
汉族
掸扬尘、备年货、节食有“年年高”(年糕)、“万万顺”(饺子) 、“年年有余”(全鱼)、“红红火火”(大肉圆)、 “金丝穿元宝”(面条煮饺子)等,十分丰盛。
第二节 年节文化食俗
一、春节食俗
少数民族
蒙古族是围坐火塘吃“扁食”(水饺),酒肉剩得越多越 好,象征来年富裕;
彝族是吃“坨坨肉”,喝“转转酒”,互相赠送,以 示慷慨大方;
普米族是三声号炮为令,家家在火塘边用肉、粑、酒 祭祖;
壮族是包制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大粽粑,显示富有; 侗族是各村芦笙队大会串,演奏到哪里就在哪里摆宴; 高山族是全家围炉吃长年菜”,敬祝老人福寿康宁。
第二节 年节文化食俗
六、重阳节食俗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或菊花会,时在九月初九。 其习俗有骑射逐猎、祭莫先祖、登高远眺、赏菊赋诗,以及插茱萸、饮菊花酒、吃 螃蟹、品尝重阳花糕与九黄饼,有些地区还吃狗肉与羊肉。
第六讲 中国饮食民俗
1 第一节 饮食民俗概述
2 第二节 年节文化食俗
3 第三节 地方风情食俗
4 第四节 宗教信仰食俗
烹饪概论
(第四版)
第六讲 中国饮食民俗
1 第一节 饮食民俗概述
2 第二节 年节文化食俗
3 第三节 地方风情食俗
4 第四节 宗教信仰食俗
5 第五节 少数民族食俗
第一节 饮食民俗概述
一、民俗与食俗
民俗又叫民风、风俗 风土人情、风俗习惯 火民俗事象,即广大 民间社会生活中文化 事象传承的总称
生产消费民俗 社会风情民俗 精神信仰民俗 文艺游乐民俗
第二节 年节文化食俗

饮食族群特征分析中国多民族融合发展史

饮食族群特征分析中国多民族融合发展史

饮食族群特征分析中国多民族融合发展史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

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和特点反映了他们的历史、地理、民俗和经济条件。

本文将对中国多民族的饮食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这些特征如何在多民族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第一部分:汉族饮食特征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群体,他们的饮食习惯在整个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汉族人崇尚五味调和的口感,追求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

他们普遍喜欢米饭和面食,并以米饭为主食。

此外,汉族人的烹饪技法多样,包括炒、烩、煮、炖等多种方式,以及多种调味品的使用,如酱油、盐、醋、糖等。

第二部分:少数民族饮食特征中国的少数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饮食特点。

例如,蒙古族以牧区为主要居住地,主要以牛羊肉、奶制品为主食,如烤全羊、奶茶等;藏族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主要以牦牛肉、青稞为主食,如酥油茶、青稞酒等;傣族和壮族等少数民族则以米饭、豆类、蔬菜为主食,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口味的鲜美。

第三部分:多民族融合发展的饮食特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反映在饮食文化上。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逐渐增多,饮食文化也得到了相应的影响和发展。

例如,在元朝时期,蒙古族的奶制品和烤肉等食物传入中原地区,对当时的汉族饮食习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另外,一些地方特色小吃如四川的火锅、广东的早茶等也吸收了不同民族的元素,成为了代表当地饮食文化的重要标志。

第四部分: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的饮食文化传承了千百年的历史,但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饮食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例如,现代人更加注重饮食的健康和营养,有机食品、素食等新概念在不同民族的饮食中逐渐兴起。

同时,各种国际美食的引入和融合也使得中国的饮食文化更加多样化和开放。

这种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的融合使得中国的饮食文化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总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国家,各民族的饮食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保留、发展和融合。

少数民族民俗知识点总结

少数民族民俗知识点总结

少数民族民俗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据绝大多数,其他55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反映了其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历史传统。

本文将对中国少数民族的民俗知识做一个总结,涵盖节日、婚嫁、饮食、服饰等方面。

一、节日1.苗族的““三月三”节苗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他们有一个重要的节日“三月三”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也是苗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三月初三,相当于公历的每年的农历二十六三月初一日。

在此时,苗族各地举行各种盛大的祭祀活动,并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表演,如“打花枪”、“芦笙舞”、“上灯台”、“踩堂歌”等。

2. 藏族的“藏历新年”节藏族是中国的又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的囊谦县等地。

藏历新年是藏族的传统节日,又称洛萨。

据说促著的天使妈底的第一架鼓从以上升起,象征今年的第一天。

到了现在,庆祝洛萨的活动从上升到蔚的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当中藏民的生活。

传统庆祝活动包括赛马、赛射箭、唱藏歌、跳藏舞以及宗教活动。

3. 朝鲜族的“端午节”朝鲜族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

朝鲜族有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称“半夏节”。

这一天,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端午节是朝鲜族人民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一种重要的民俗传统。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朝鲜族群众正是迎来温暖的春季、田间第一次大作物水揉季节这个神圣的日子中,在每年的“端午节”当天,朝鲜族家家户户都会做好各种备品,为祝亲朋好友送上丰寅难丰的防脱病。

二、婚嫁1. 哈萨克族的婚俗哈萨克族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哈萨克族的婚俗非常独特,其婚礼通常是在秋季举行,有“拜堂”、“新婚洞房”、“办娶”等环节。

在婚礼的当天,一对新人要相亲相爱地通过设在河桥上的大驱、盖子或树木,最终抵达新郍德,河桥的意思是在善地过一生,得到家人的多年来的祝福。

中国民族民俗:壮族、土家族、苗族和黎族

中国民族民俗:壮族、土家族、苗族和黎族

中国民族民俗
壮族、土家族、苗族和黎族
一、壮族
(一)历史及概况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

壮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壮语属汉藏语系。

壮族具有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如壮戏和壮锦。

(二)民俗旅游资源
1.建筑
壮族称屋为“干栏”。

住房的主要形式,有全栏式、半栏式和平房三种
2.饮食
壮族喜食大米饭、大米粥,喜欢用糯米制成各种粽子、糍粑、糕饼等食品,爱食酸品。

3.服饰
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的“蜡染”。

4.节日
壮族的传统节日有如三月三歌圩节、铜鼓节、具节、花婆节等。

二、土家族
(一)历史及概况
土家族,主要分布于湘、鄂、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有自己的语言—土家语。

土家族从事农业生产,善于渔猎。

土家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二)民俗旅游资源
1. 建筑
土家族热爱群居,喜欢住吊脚楼。

土家吊脚楼大多为木质结构,根据地形,分为半截吊、半边吊等。

2.饮食
土家族以包谷、稻米为主食,菜肴以酸辣为主要特点,喜好饮酒。

3.服饰
在服饰方面,很多地方土家族的服饰与汉服差不多。

4.节日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有赶节、牛王节等。

汉族、少数民族节日、饮食6

汉族、少数民族节日、饮食6

民俗:服饰 服饰
民俗:饮食 饮食
苗族以大米、玉米、小米为主食,喜食酸, 苗族以大米、玉米、小米为主食,喜食酸,有 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民俗:居住 居住
苗族房屋为三开间 的平房或楼房, 的平房或楼房,山区 为吊脚楼。 为吊脚楼。
吊 脚 楼
民俗:节日活动 节日活动
苗年新节、芦笙节、花山 节和清明节。 节和清明节。
民俗:节日 节日 彝族除春节外, 最主要的是火 把节。
民俗:歌舞 歌舞
曲调:爬山调、迎客调、 娶亲调 乐器:葫芦笙、马布、 巴乌等 舞蹈:阿细跳月、锅庄 舞
5、傣 族
概况:分布 分布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其余 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省各县。 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省各县。
概况: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民俗:服饰 服饰
民俗:居住 居住
民俗:饮食 饮食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的是竹筒饭,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的是竹筒饭, 喜食酸食,嗜酒和槟榔。 喜食酸食,嗜酒和槟榔。
民俗:节日活动 节日活动
2、土家族 、
土家族主要聚居在湘、 土家族主要聚居在湘、 鄂、川、黔、渝毗连之 地,主要在湘西土家族 苗族自治州、 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 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民俗:服饰 服饰
民俗:饮食 饮食
土家族多食玉米、小米,喜吃糯米粑粑、 土家族多食玉米、小米,喜吃糯米粑粑、 火坑腊肉、团馓,喜饮酒,但禁食狗肉。 火坑腊肉、团馓,喜饮酒,但禁食狗肉。
傣族的新年, 傣族的新年,傣语称为 楞喝桑堪” “楞喝桑堪”或“桑堪比 由于欢度新年的时候, 迈”。由于欢度新年的时候, 要举行热烈而隆重的泼水祝 福活动, 福活动,外地人都把它称为 泼水节。 泼水节。

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

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

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其中包括了各地的少数民族。

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布非常广泛,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鲜明,有着独特的饮食、服装、民俗和生活方式,并且这些特点与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存在很大的区别。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

一、多元化的饮食文化北方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非常多元化,各民族的餐饮习惯各不相同。

蒙古族以牛羊肉为主要食材,烹饪方法以涮肉和烤肉为主,甚至还有生吃牛羊肉的习惯;藏族则以牦牛肉和青稞酒为主要饮食,他们还喜欢用酥油泡茶喝;满族则喜欢吃火锅和刺身,重视面食的制作,还有着独特的酸菜制作方式。

在这些少数民族的节日里,饮食也是不可或缺的,比如蒙古族的火把节和纳米尔节,藏族的春节和斋月节等等,都有着特定的食品喜庆方式。

二、原始的服饰文化北方的少数民族服饰也各具特色,多数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服装颜色、样式、织法和装饰。

如:蒙古族的蓝色长袍和白色打破虎,藏族的红色罩衫和青色八卦道袍,满族的黄色长袍和黑色汉服等等。

在北方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服饰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蒙古族的马鞍绣、革制品,满族的穿袍保暖、孝顺和庆典,藏族的莲花制品、珠宝饰品等等。

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北方的少数民族民俗非常的丰富多彩,这些民俗活动多数围绕着传统节日、婚嫁习俗、生育活动和农场生产等方面进行。

比如:蒙古族的纳米尔祭、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活动;藏族的藏历新年、朝圣活动、天葬等传统习俗;满族的三胞胎生育祭和白衣天女嘉年华等传统节日。

这些活动充分展现出北方少数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风情。

四、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艺术文化北方的少数民族同样也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艺术文化。

比如藏族的藏医药、唐卡画和舞蹈艺术等;蒙古族的蒙古包、马术文化和捕猎技艺等;满族的满洲烤肉、皮影戏和曲艺唱腔等等。

总之,北方的少数民族文化独具特色,其中包括了各地的饮食、服饰、民俗和生活方式,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构成了各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贡献了丰富的内容。

中国少数民族介绍(全)课件

中国少数民族介绍(全)课件

学习交流PPT
25
民俗:节日活动
男子三项那达慕 :射箭
学习交流PPT
26
民俗:禁忌
忌在蒙古包门前下马、下车,并忌讳
将马鞭、刀枪带进包房内
学习交流PPT
27
民俗:禁忌
忌讳坐蒙古包的西侧或西北角,睡和坐时忌脚
伸向西侧或西北方;不能在火盆上烤脚;赠送礼
品忌单数;有产妇或病人,忌接待客人来访
学习交流PPT
学习交流PPT
41
民俗:饮食
朝鲜族以大米为主 食,以辣、酸、甜为特 色。
名菜名点:打糕、冷面、 大酱汤、泡菜、狗肉。
学习交流PPT
42
民俗:居住
砖木结构瓦房, 屋顶四面斜坡, 房屋朝南,席 炕而作。
学习交流PPT
43
民俗:节日
节日基本与汉族相同,特殊的节日有 回甲节和回婚节。
学习交流PPT
44
学习交流PPT
3
民俗:服饰
古代,满族先民一年四季都穿袍服,因八
旗制度而称之为“旗袍”。
学习交流PPT
4
民俗:服饰
满族女子梳京头和“盘盘髻”。
学习交流PPT
5
民俗:饮食
主食是小米,吃黄 米干饭、黄米饽饽,喜 粘食。风味食品是白肉 血肠和猪肉酸菜炖粉条。 代表菜是八大碗的满洲 席,风味小吃和点心品 种繁多,以萨其马最为 著名。
学习交流PPT
47
回族
学习交流PPT
48
概况:分布
回族是我国分布最 广的少数民族,宁夏 为主要聚居区,其次 是甘、青、新等省区
学习交流PPT
49
概况:语言文字
学习交流PPT
50
民俗:服饰
盖头

瑶族的八大风俗习惯

瑶族的八大风俗习惯

瑶族的八大风俗习惯瑶族的八大风俗习惯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民族,民风淳朴且彪悍,人口多居住在山区,因此有“无山不有瑶”之说。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瑶族的八大风俗习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瑶族的八大风俗习惯1、瑶族的饮食习惯瑶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红薯等为主。

日常菜肴有黄豆、饭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等·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利用“鸟盆”捕捉候鸟,腌制为酢,是款待贵客的美味佳肴。

桂北地区的一部分瑶族盛行“打油茶”,即以油炒茶叶煎汤,佐以生姜、辣椒、食盐调味,趁势冲泡炒米、炒豆、米花之类同饮,具有特殊的风味。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几个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他们以务农为主,实行轮耕,兼营狩猎、捕捞与采集,手工业较发达;聚居区出产优质红米和药材。

过去,瑶族常在米粥或米饭里加玉米、小米、红薯、木薯、芋头、豆角等。

有时也用““烤”的方法来加工食品,如煨红薯等各种薯类,煨苦竹笋、烤嫩玉米、烤粑粑等。

2、瑶族的建筑瑶族房屋建筑因地而异,形式多样。

一般而言,依深山密林而居的瑶族多就地取材,采用"人"字形棚居建筑式样;居住在坡度比较大的山岭地带的瑶族,多采用"吊楼"式建筑;居平原丘陵地区的瑶族,住房多为土木或泥木结构,与壮、汉族住宅相同;聚居山地的瑶族讲究村寨整体,房屋建筑多为层叠式,幢屋毗连,层次分明。

大的村落山寨,房屋从山脚叠到山腰,甚至叠到山顶,民族风格独特。

瑶族房屋建筑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住房、粮仓、寮房。

住房一般是一栋三间,中设厅堂,卧室设在两侧或中室后部,前部为灶堂或火堂。

粮仓多用木板密封成堡垒形,用来贮藏玉米、稻谷,一般设在屋外或村旁,甚至有的设在数十里的山野田间。

寮房多数是建在村寨旁边,用茅草搭盖,用以存放柴草或储存物件等。

3、瑶族的婚俗自古以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都是适龄男女必说之事。

中国传统,女方嫁给男方,生的子嗣岁随父亲姓,这也成为千百年不变的规定。

《民俗学概论》饮食习俗

《民俗学概论》饮食习俗

饮食民俗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层次上的需求。

一、日常食俗(一)主食我国是农业大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南方主要种植水稻,北方主要种植麦稷。

水稻、麦子,加上小米、玉米、高粱、豆类,构成日常的主食。

麦子一般在磨成面粉以后做馒头、面条和烙饼。

例子1:biangbiang面例子2:中国人吃草——用筷子,打乒乓球时,横拍和竖拍都会用。

西方人吃肉——用刀叉,只会拿乒乓球的横拍。

北方汉族:馒头、包子、饺子、面条。

青藏高原的藏族:糌粑、酥油茶等。

酥油的热量高,耐寒。

南方的汉族:以米饭为主食,稻米分为粳米、籼米、糯米。

(南方实用籼米为主,北方实用粳米为主,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喜食糯米。

)例子2:傣族制作的糯米很有特色:先将糯米用水浸淘六七小时,然后捞起放入瓦甑,蒸至半熟,揭开甑盖在饭上洒少许冷水,再加盖蒸至米粒柔软无核。

进餐时家人席地而坐,用手将饭捏成团,用指夹食。

南方人不仅以米饭为主食,而且善于用米制成各种糕饼、汤圆、米粉、米粑等。

用米制程的糕饼品种繁多,正所谓“一年四季糕不同,每逢佳节尝新糕”。

例如江南一带,正月里吃春饼、春糕。

春饼圆薄如纸,可包馅,立春后,市场上就有了供应。

人们相信,吃了春饼就进入了春天。

(二)副食副食主要是蔬菜、肉类、奶类和饮料等,其制作方法因地而异。

蒙古族称肉制品为红食,奶制品为白食。

日常多吃“手把肉”,即将牛羊肉煮熟,煮的时间不宜过长,因为用原汁煮熟,故味道鲜美。

赫哲族(居住于东北三江平原),长于捕鱼,对鱼的加工也很别致。

如“杀生鱼”,是用鲤鱼、鲟鱼、鳇鱼、胖头鱼等为原料,将肉从骨上剔下两整块,切成连接的雨丝,拌以用开水烫过的土豆、绿豆芽、粉皮或粉丝,再加辣椒油、醋、盐、酱油等,食之清香可口,别有风味。

……(再如南方的腊肉,西藏的干肉。

)总之,在日常食物的制作和食用等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习俗。

一般而言,在用餐次数方面大致相同:早中晚三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民俗
演讲目标:
1、理解中国的传统饮食 民俗 2、了解我国各少数民族 的主要食俗
3、发扬我国传统食俗传
统文化
谢绝拷贝
1
制 作
学 校: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专业年级:旅行社经营与管理091班 组 长:宋兴芳(主讲)

员:李甜丽 周琼 袁婷 蒋买丽 朱在丽
谢绝拷贝
2
一、饮食民俗的概念
饮食民俗,即民间饮食风俗,是广大民众一,每家每户必 有泡菜,在他们的饮食 里泡菜是必不可少的原 料。
谢绝拷贝
10
3、蒙古族(481万人)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以畜牧业为主,
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日食三餐,以牛、羊 肉为主食,喜食烤、烧肉、手抓肉和酸奶疙瘩。 嗜饮砖茶,能饮酒。农区以米面为主食,爱吃包 子、饺子、蒙古馅饼和炒面等,爱喝烈酒和砖茶, 每餐离不开奶与肉,即“白食”与“红食”。
谢绝拷贝
33
好吃的佤族香猪手
谢绝拷贝
34
佤族鸡肉烂 饭
特色小吃 蜜糖饭
谢绝拷贝
35
5、白族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多从事农业,日食三餐,农 忙或节庆时则增加早点或午点。平坝多以稻、麦为主 食,山区则以玉米、荞麦等杂粮为主。肉食以猪肉为 主,擅长腌菜和酱品。吃饭时长辈坐首席,下辈依次 围坐两旁,并添饭夹菜,侍候长辈,礼仪颇严。爱吃 酸冷、辣味,尤喜饮茶。 白族注重节庆,喜饮酒、茶,早茶叫“清醒茶”,午 茶叫“休息茶”。白族人的“刨花茶”是招待贵客的 一种味道独特的饮料,既有营养价值,又能当作止咳 36 药用。 谢绝拷贝
谢绝拷贝
14
二、西北少数民族食俗
回族
维吾尔族
谢绝拷贝
15
1、回族
回族860万人口,在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全国各
省市均有分布,但却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宁
夏回民比较集中,约120万人口,其他回民大多分布
于甘肃、河南、河北、青海、新疆、云南、山东等地。
从主食上来看,南方回民以大米为主食;北方的宁夏
东北、华北少数民族食俗 西北少数民族食俗
西南少数民族日常食俗
谢绝拷贝
5
一、东北、华北少数民族食俗
满族 朝鲜族 蒙古族
鄂伦春族
谢绝拷贝
6
1、满族(982万人)
满族主要居住在东北三省、河北省、内蒙古及京津 等地,现在主要从事农业。过去以高粱、玉米和小 米为主食,现在主要食用面粉和稻米,肉食以猪肉 为主,禁食狗肉。 白肉、血肠、酸菜、粉条是满族入冬以后常吃的菜 肴。食用油多为猪油、豆油和苏子油。 满族日常喜食小米、黄米干饭、豆包。年节则喜吃 “哎吉格悖”,即饺子。除夕必吃手把肉,风味食 品有白煮猪肉、炙猪肉、萨其玛等。
常见的主食有囊、包子、羊肉抓饭等。
维吾尔族的“羊肉抓饭”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食 品,主要原料为大米、羊肉、胡萝卜、植物油及盐、 葱、味精等。
谢绝拷贝
19
很用 有石 特头 色烙 出 来 的 烧 饼
谢绝拷贝
20
全中国人都知道这是什么!
谢绝拷贝
21
三、西南少数民族日常食俗
藏族食俗
纳西族食俗
侗族食俗
佤族食俗
白族食俗
彝族食俗
谢绝拷贝
22
1、藏族食俗
藏族主要居住在西藏,大多从事畜牧业,少数从事 农业。藏族每日餐数不定,大部分日食三餐,但在 农忙或劳动强度较大时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 习惯。 以青稞、小麦为主食,其次是玉米和豌豆。日常之 食为糌粑、牛羊肉及奶制品,喜食酥油茶、青稞酒。
藏族的餐具为人手一把小刀和一只木碗,无用筷习 惯,取食皆用手抓。
白族凉粉の
谢绝拷贝
37
四、中南少数民族食俗
壮族 仫佬族 瑶族
谢绝拷贝
38
1、壮族
壮族是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一个,主 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贵州等地。 壮族以农业为主,日习三至四餐,喜爱甜食,大 米和玉米为主食,肉食主要为猪、牛、羊、鸡等, 有些地区爱吃狗肉和野味。壮族好客,如有客来
谢绝拷贝
29
侗族一般日食四餐,即两茶两饭,以大米为主食, 平坝地区多吃粳米,山区多吃糯米,喜食酸辣,吸
叶烟、饮酒。民族食品有醋鱼肉、侗族油茶、烧鱼
等。侗乡鼓楼、风雨桥闻名全国,所产的油茶也久
负盛名。
侗族喜欢“打油茶”,也喜欢酸食。酸食品是他们
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故有“侗不离酸”之称。所
谓“侗不离酸”内容十分广泛,一日三餐不离酸; 红、白事饮宴不离酸;走亲送礼不离酸,等等。
有些地方已经不太严格,特别是遇到喜庆节日也摆 些果酒、啤酒之类。回民极好饮茶,甘肃、青海、 宁夏回民好饮盖碗茶、冰糖窝窝茶、八宝茶;宁夏 南部山区回民好饮罐罐茶、油茶;滇东回民在早晨
饮烤茶。
谢绝拷贝
17
以牛羊肉为主菜肴的回 族大餐确实很有特色哦
谢绝拷贝
18
2、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大多居住在新疆南部和北部,饮食以面食 为主,喜食牛羊肉,辅之以蔬菜、瓜果和奶制品。
谢绝拷贝
46
陶罐焖鸭
瑶族香叶 包
谢绝拷贝
47
谢绝拷贝
48
饭前须先用手蘸酒或茶在桌上点三滴以示供佛,然 后开饭。若是佛寺僧众,饭前还需诵经。
谢绝拷贝
23
用牦牛肉拼接的藏族“神鹰”
谢绝拷贝
24
藏族的砂锅羊肉蘑菇片
谢绝拷贝
25
2、纳西族
纳西族居住在滇川藏交界地区,主要从事农业、畜 牧业,手工业近年也有发展。古代以牛肉、羊肉、 牦牛肉、荞麦、圆根(蔓菁)为主食。后来,在汉 族、白族影响下,农业发展较快,生活习俗也发生 变化。 丽江坝区以玉米、小麦、大米为主食,也吃大麦和 豆类,村民于房前屋后种菜,自己食用。山区则以 小麦、青稞、玉米为主食。
谢绝拷贝
11
烤 全 羊
谢绝拷贝
12
4、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和黑龙江,以狩猎、林 业、农业、捕鱼为生。一般日食两餐,主食多为 孢子、犴等肉类。
主人敬酒,客人不能拒绝,否则就会被认为是对
主人的不尊重。客人喝醉了,他们认为是对主人
的高度尊敬。
谢绝拷贝
13
这道美食由野生蘑菇 蕨菜等山珍调料炒制而成 反 映了鄂伦春族长期居住在大山中的特点
必定热情招待。
谢绝拷贝
39
五色糯米饭是壮族有名的传统美食。 过春节,桂南壮族喜做粽粑,桂北壮族喜做 糍粑;五月端午,所有壮族都做粽粑。
南瓜、红薯糯米饭是山区壮族喜欢食用的风
味食品。
谢绝拷贝
40
壮族五色糯米饭
谢绝拷贝
41
壮族炸竹虫
谢绝拷贝
42
2、仫佬族
仫佬族主要居住在广西,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但集 市贸易活动历来都很活跃。仫佬族习惯日食三餐, 主食多为大米和薯、豆、麦等,喜欢冷食,喝生水, 善于腌菜,口味嗜酸辣。鱼类多用油煎,吃牛肉多 为单炒,其他肉则多为“白汆”。 仫佬族喜食酸食和酸品。每年的八月秋祀和中秋节, 家家包桐叶粽。仫佬山乡的农历九月,稻子收获后, 人们使用最好的糯米酿制浓醇而后劲很大的糯米酒。 因是重阳节,故称“重阳酒”。
贺兰山麓、银川平原、京津地区因产大米较多或大米
供应多,也以大米为主食,面食为辅,其他地区大多
以面粉为主食,兼食大米、小米、玉米及各种杂粮。
谢绝拷贝
16
副食上,肉食品以牛羊肉为主,过去西北地区喜食
骆驼肉,现因饲养少,吃驼肉的人也随之减少。天
津等沿海地区回民吃鱼虾鸡鸭,蔬菜因地而异。
按伊斯兰教规,回民教徒不能抽烟喝酒,近些年来
今在饮食品的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形成的行为传承 和风尚,又简称为食俗,可分为日常食俗、年节 食俗、民族食俗、宗教食俗等。
谢绝拷贝
3
二、中国饮食民俗的特点
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
外加少量肉食
以热食、熟食为主
在饮食方式上采用聚食制
一日三餐
在食具方面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
谢绝拷贝
4
少数民族食俗
谢绝拷贝
26
新米饭先喂狗 摩梭人的“猪膘肉”
摩梭人的月米酒
庙会上的“丽江粑粑”
谢绝拷贝
27
久负盛名的糯米血肠
茅草鸡
阿 玛 依
谢绝拷贝
28
3、侗族
侗族主要分布在黔、湘、桂等省区。以农业为主,
兼营林业和渔猎。侗族是土著民族,与壮族、仫佬
族、毛南族、水族同一语族,历史悠久,而且能歌
善舞,具有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
谢绝拷贝
7
满族传统美食扒肘 子
沙琪玛
谢绝拷贝
8
2、朝鲜族(192万人)
朝鲜族主要居住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以农业为
主。朝鲜族饮食可分为家常便饭和特制小吃。前
者有米饭、肉食、蔬菜、汤品等;后者包括冷面、
打糕等。过去日食四餐,以猪、牛、鸡和鱼类为
主,喜食狗肉,泡菜则是每餐必食。口味偏好鲜
香脆嫩、辛辣酥爽。
谢绝拷贝
30
侗 族 长 街 宴
谢绝拷贝
31
酸!

酸菜鱼 《《《++》》》
酸辣粉
谢绝拷贝
32
4、佤族
佤族人居住在云南省西盟和沧源一带,主要从事农 业,日食二至三餐,以大米为主食,其次是小红米、 荞麦、豆类和玉米等。肉食以猪、牛、鸡为主,捕 食鼠类和昆虫。喜食辣椒,名食有鼠肉干巴、五加 皮鸡焖饭等。 多用木碗、勺,不用筷子,以手抓饭,爱饮杂谷酿 制的“布莱酒”,喝极浓的苦茶,做饭多用竹筒, 形成了特异的“竹文化”。 那里的人特别爱吃“迈雅”(意为鸡肉烂饭),佤 族人喜嚼槟榔,待客以酒为先,酒礼多样。
谢绝拷贝
43
仫佬族水煮肉片大杂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