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峨眉山月歌【作者】李白【朝代】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朗读节奏划分】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⑴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两山峰相对,望之如蛾眉,故名。
⑵半轮秋:谓秋夜的上弦月形似半个车轮。
⑶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在今四川中部峨眉山东北。
源出宝兴县北,东南流经雅安、洪雅、夹江等地,到乐山汇大渡河,入岷江。
⑷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省犍为县,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乐山县志》谓当指四川省乐山县之嘉州小三峡: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清溪在黎头峡之上游。
一说指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⑸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唐代州名,属剑南道,治所在巴县,即今重庆市。
【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主题思想】《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通过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作者】杜甫【朝代】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朗读节奏划分】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⑴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⑵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⑶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及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及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欲作家书意万重”中的“作”的意思是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临发又开封”?(3)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古诗阅读同儿辈赋①未开海棠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②桃李闹春风。
【注释】①赋:吟咏。
②且教:还是让。
(1)诗中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绿肥红瘦”有相似之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花,想做“莫轻吐”的海棠,还是想做“闹春风”的桃李?为什么?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①,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释】①雪:指梨花(1)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人还用了________、________词语来描写梨花。
(2)诗人借雪白的梨花抒发了________的感慨。
4.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下列小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
(1)这首诗写了_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按要求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运用什么手法表现的?(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7.诗歌鉴赏(甲)西洲曲南北朝乐府民歌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诗歌鉴赏复习资料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诗歌鉴赏复习资料第1首观沧海[东汉]曹操(七上)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表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洪波涌起”一句中的“涌”字用得好,试说说好在哪里。
“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秋风阵阵,树木簌簌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4.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虚写大海,表现大海包容天地的气概。
这是诗人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宏伟意境,更显示出诗人期盼祖国统一的伟大抱负和博大胸襟。
第2首闻王昌龄左迁①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七上)A.第一句选取两种令人伤感的事物,描绘出暮春的景象,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B.第二句表达了诗人在听说王昌龄走过了“五溪”艰难之地后的欣慰之情。
C.三四两句,诗人将明月人格化,让明月去传达自己对朋友的忧虑、关切之情。
D.这是一首怀念友人的诗,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字里行间都饱含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二: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三: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第3首次①北固山下[唐]王湾(七上)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在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外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主题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探讨,让你能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
我们将从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开始,了解古诗词是如何在我国文学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的。
古诗词源远流长,经历了先秦、汉唐、宋元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融合了汉族文化和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表达形式。
古诗词的特点包括言简意赅、含蓄灵动、情感饱满,并通过对自然、人生、社会等方面的表达,深刻反映了我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精神。
我们将针对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提及的具体古诗词进行赏析。
比如《登鹳雀楼》、《夜泊牛渚怀古》等经典古诗词,从构思、艺术手法、意境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帮助你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我们还将尝试从不同角度来解读这些古诗词,包括历史背景、作者生平、诗意深度等方面,为你呈现一幅更加立体的古诗词画卷。
除了课内的古诗词内容外,我们还应该关注课外的古诗词名家和经典作品。
比如苏轼、李清照、王昌龄等古代诗人的代表作品,以及他们的人生故事和文学影响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名家名作的赏析,你将能够进一步了解古诗词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其对后世的启示和塑造作用。
在文章的总结部分,我将对古诗词赏析的重要性和作用进行回顾,并共享我个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能够启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的追求。
通过深入研究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华,使其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你能够对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有一个更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源泉和底蕴,希望你能够在赏析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好和智慧,从而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文情怀和文学修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注释与鉴赏
名目1、长歌行 (5)汉乐府 (5)2、太原①早秋 (6)3、偶题三首 (7)4、戏赠友人 (8)5、赠花卿 (9)6、送友人 (10)7、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12)8、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2)9、江上吟 (14)10、冬夜读书示子聿 (16)11、春暮西园 (17)12、天末怀李白 (18)13、过山农家 (18)14、渡汉江 (19)15、送灵澈上人 (20)16、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20)17、山行留客 (21)18、塞下曲 (22)19、送友游吴越 (23)20、丹阳送韦参军 (24)21、鲁山山行 (25)22、四块玉•别情 (25)23、汉江临泛 (26)24、成都曲 (26)25、不见 (27)26、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28)27、虞美人•梳楼 (29)28、别薛华 (29)29、题都城南庄 (30)30、玉阶怨 (30)诗歌鉴赏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①,朝露待日晞②。
阳春布德泽③,万物生光辉④。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⑤。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①葵:有锦葵、蜀葵。
邰希蒡日葵等,这里代指花草树木。
②晞〔x 1 希〕:因日晒而干。
③阳春:春天。
德泽:恩惠,这里指春天的阳光雨露。
④这两句是说,春天的阳光雨露,使万物都焕发诞生命力的荣耀。
⑤焜〔k m 昆〕黄:植物枯黄貌。
华:同“花”。
【赏析】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 最终劝去不再回。
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懊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方。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由于它们都生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
一个人假设不趁着大好时间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铺张,等到年老时懊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舞青年人要珍惜时间,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________”字为线索,以“________”季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2.古诗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什么感情?3.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 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 诗的颈联“入”和“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新事物必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C. 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 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中“龙标”指的是________。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人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包括课内外
元代 ,明清 。
练习
按原文内容默写
1
《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历来为脍炙人口、“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明·胡应鳞语)的名句。唐时,张说为宰相时,亲笔将此联题于政事堂,令朝中文士作为楷模。
01
02
名句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01
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海日生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寒。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
4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研习诗歌内容
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01
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
02
研习诗歌内容
清晨江上行舟,当残夜未全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时光流逝,岁月无情,怎能不叫身在“客路”,时当岁末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1
2
研习诗歌内容
拓展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比较一下两首诗的异同,谈谈你对春天的印象。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PART.01
马致远
元代戏曲作家,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元初作家中散曲流传得最多的一个。作品豪放清逸,杂剧以《汉宫秋》为代表。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典诗词鉴赏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典诗词
鉴赏
一、研究目标
本文档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提高阅
读和鉴赏能力。
二、课外古诗词鉴赏内容
本学期,七年级上学生将研究多首中国古典诗词,其中包括
《登高》、《望庐山瀑布》、《鹿柴》、《静夜思》、《春晓》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诗词的背景知识、韵律结构、意象等方面的基础
知识,并能够准确理解并正确表达这些诗词的含义。
三、研究方法
1. 培养自己的古诗词阅读兴趣,多读、多写;
2. 研究背景知识,在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更好地
理解诗词;
3. 注意诗词的韵律结构,掌握韵脚、平仄等;
4. 理解诗词中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研究成果评估
1. 完成课堂内外的研究任务;
2. 准确阅读、朗读古诗词,理解并完整地表述诗词含义;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古诗词鉴赏文章。
五、总结
通过阅读和鉴赏古典诗词,既能够感受到诗词之美,同时也能
提高语文素养和写作技能。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获得自我提升,更好的欣赏和理解中国古典文化。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一)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练习】 1、《峨眉山月歌》中作者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将纪行、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借月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
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
诗人借月抒发了的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
3、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4、写作手法:前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了行船之事。
5、赏析“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
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月亮人格化,并当做亲密的朋友看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主题】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练习】 1.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答:两句运用了以乐境写哀境的写法,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
这“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附参考答案7上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XXX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本诗朗读的感情基调是。
苍凉慷慨指导:1、感情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观点的情感取向,即作品的总的感情态度,总的感情色彩。
或者说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感情基础,或者说是这篇文章所透露出来的感情,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思念,或痛恨……2、主要有:①轻松、活泼、欢快、喜悦、愉悦、欢欣、乐观、激动、赞美、仰慕②沉痛、愤怒、激愤、痛恨、伤感、哀伤③慷慨激昂、豪迈、悲壮④孤独、忧愁、寂寞⑤恬淡、闲适⑥惜别、依依不舍、留恋、思念、怀念……)2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最能总领全文的是哪一个字?(观)指导: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或概括主要内容)+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3写了大海中的哪些意象(景物)?指导:1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即人、物、景、事。
2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
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比如1、人物类(1)XXX、XXX—怀才不遇之人;(2)XXX、XXX—富商巨贾;2、植物类(1)柳——离情依依;XXX、折柳—惜别怀远、思乡思亲,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2)落叶—思乡思亲(3)杨花—离散、漂泊(4)菊花—高洁、脱俗、隐逸(5)牡丹—富贵、美好(6)莲花—高洁;莲—爱的象征(7)松柏—坚贞、坚强、孤傲、傲雪斗霜、有凌云志、不屈不挠;(8)竹—气节、劲健、积极向上;(9)梅—XXX、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10)兰、荷—高洁;(11)桃花—美人之喻(12)梧桐—凄凉、悲伤(13)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14)芳草——离恨(15)芭蕉——孤独与忧愁3、动物类(1)鸿雁—书信、思念、也表思乡之情(2)杜鹃(子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XXX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3)鸿鹄、骏马、XXX—志向远大之人;(4)鸾鸟、凤凰—忠臣、贤士;(5)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6)鹧鸪、寒蝉—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7)蝉——高洁(8)乌鸦——衰败荒凉之兆4、事物类(1)月光、家书、秋、天涯、游子—思念、思乡思亲、怀远(3)秋雨—忧愁(4)笛声—思乡怀远;羌笛——凄切之声(5)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生命短暂,时光飞逝;(6)大漠—苍凉(7)红豆—相思(8)飞星—传恨(9)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10)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11)琴瑟—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7100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⑵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答案】⑵(2分)月影映入江水(0.5分),又随江水流去(0.5分),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1分)。
5.诗歌首句点出了诗人远游季节的是“”字,第一、二两句分别以仰望和的不同视角,写出动静之景。
诗歌三、四两句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3分)6.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画面。
(2分)5.(2分)(1)秋(2)俯视(3)对朋友的思念(对朋友的不舍、牵挂等具体化且意近词语均可,若只答“复杂”这样不具体的不得分,或只答“不舍”或“思念”等这样不准确的也不得分)(前两空全对方可得1分,第三空1分)6.(3分)深秋时节,仰望那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就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上,月影荡漾在船头,我的船儿也跟着江水缓缓流动。
(只描绘出半轮明月高挂山头和月影倒影在湖水中得2分,在此基础上,能够发挥想象的得3分)7.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2分)答:8.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7.(2分)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1分),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1分)。
8.(2分)本诗表达了作者离乡江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写出一种情感即得2分)。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构思精巧,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答: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4、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完整版 (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完整版班级姓名完成情况01 观沧海(曹操)【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观沧海》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诗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
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
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写景部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部编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资料七年级
部编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资料七年级七年级上册(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澹澹”是水波荡漾的样子,动景;“竦峙”是山岛耸立的样子,静景。
这两句诗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海辽阔威严的远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统一天下(或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三)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阅读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我认为图1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图中的江面十分开阔,能表现“潮平两岸阔”的景象;图中的船帆高高悬挂,能表现“风正一帆悬”的景象。
2.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句诗。
内容:点题,写诗人出游在外,客行他乡。
写法: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交代了诗人客路行舟的美景;与尾联相呼应。
3.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示例:①“生”“入”二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日”“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地描写了暮冬初春江上景物的变化,又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②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七年级必背古诗词及赏析
七年级必背古诗词及赏析七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必背的古诗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以下是一些适合七年级学生背诵的古诗词及其赏析:1.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
诗中的“明月”和“霜”形象地表达了夜晚的清冷,而“举头”和“低头”则生动地刻画了诗人的动作和心理状态。
2.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泰山的赞美和向往。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层云”和“归鸟”,展现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豪迈情怀。
3.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中的“啼鸟”和“风雨声”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变化。
4.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通过描绘江边的孤独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超脱。
诗中的“孤舟”和“独钓”形象地刻画了诗人的心境。
5.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这首诗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表达了诗人的远大志向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诗中的“白日”和“黄河”形象地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而“更上一层楼”则寓意着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
6.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这首诗以游子离家的情景为背景,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
诗中的“手中线”和“身上衣”形象地描绘了母亲为儿子准备行装的情景,而“寸草心”和“三春晖”则寓意着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
通过背诵这些古诗词,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古代诗人的文学艺术,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
人教版20XX级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顺序由后往前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
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答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说明:语言要生动、优美。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观点?答:对比写法;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观点。
5、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
6、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3分)其一: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知识梳理3.第三讲 课外古诗词鉴赏 7年上册语文
3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②,无人送酒来③。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④。
重点鉴赏 ①题解:行军,行营、军营。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故园,即故乡。 ②炼字:“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一个 “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 中的凄清景况。“登高去”前面冠以“强欲”二字,表现出强烈的无可 奈何的情绪。 ③典故、写法:“送酒”化用陶渊明的典故,因为是“登高”,诗人自然 联想到饮酒、赏菊。实际上写出了旅途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 赏,暗寓着题目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主旨: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 (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满的哀愁之情。
5 秋词(其一)①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②,我言秋日胜春朝③。 晴空一鹤排云上④,便引诗情到碧霄⑤。
重点鉴赏 ①题解:《秋词》有两首,这是第一首。 ②写法、情感: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 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③写法:该句直抒胸臆,“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 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 秋论调的有力否定,气势不凡。
④内容、写法: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 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 雨飘摇又自然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 ⑤情感: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为国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 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 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主旨:本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表明作者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 志至老不衰,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
④画面、写法:选取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诗 人抓住秋天“一鹤排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 、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景 象的生动描绘。 ⑤内容、情感: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 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飞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主旨:这首诗一改过去诗文悲秋的传统,热情赞美秋天的美好,并借飞 鹤直上云霄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积极向 上的情怀。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全解(原文+鉴赏+默写考点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全解(原文+鉴赏+默写考点)观沧海[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通过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2.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句。
此句是写观沧海时所见的全景。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
这两句相互映衬,动静结合,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这两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
寥寥十六字将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沧海之景描绘得蔚为壮观。
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夸张,展现了一个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不仅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默写考点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远大抱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
诗作中诗人选取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听说友人被贬时的惆怅与同情,并给予友人关切与安慰。
七年级上册笔记语文
七年级上册笔记语文第一课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感。
下面是我对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的一些古诗词进行的鉴赏与总结。
1.《望庐山瀑布》——杨万里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飞流直下三千尺。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瀑布如银河从九天降落,如飞流直下,气势磅礴。
通过这幅美景,诗人展现了大自然的雄奇之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2.《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壮丽的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追求进步的精神。
诗人用简练的词语描绘了壮丽的景色,通过“更上一层楼”的表达,表明了人们在追求进步的道路上永无止境、不断前进的意义。
3.《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描述了大草原上一年四季的变化。
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大草原的场景,表达了生命的轮回,用野火和春风代表着生与死,生机与希望。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万物生生不息的景象的思考和感慨。
通过对这几首古诗词的鉴赏,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博大精深。
古诗词描绘了自然界的美,抒发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第二课古代小说《汤显祖传》《汤显祖传》是古代小说的一种重要体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具有重要的价值。
下面是我对《汤显祖传》的分析与总结。
《汤显祖传》以明代剧作家汤显祖为主要人物,通过他的一生揭示了明末众生活的悲惨和社会风貌。
小说描写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他们的遭遇和命运,反映了明末社会的种种问题。
小说以汤显祖的一生经历为线索展开,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明末社会的混乱和动荡。
小说对明末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通过描写各个阶层人物的生活,展现了民众生活的悲惨和抗争的艰辛。
《汤显祖传》不仅对明末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反映,也揭示了明末社会性格特征的塑造和传承。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梳理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梳理|观沧海(三国魏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
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
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心的乐观气度。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怀和理想?诗中“若”字用得好在那里?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答: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兽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墨客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心之情。
2.诗歌为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流落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他总是悲哀凄惨的啼叫着,暗写墨客的悲痛之情。
墨客选取“杨花”、“子规”,渲染了伤感的氛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3.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者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进行的友人的无限关心、思念和同情。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ppt课件可编辑
2、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 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 含了什么哲理?
钱塘湖春行
1.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 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 物依次是:春水初平,早_莺__争__春_(__莺__争暖树,) 燕啄 春泥,乱花迷眼,_草_没__马__蹄____。
2.在前六句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 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 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阳阴里”外, 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6. 在 钱 塘 湖 所 有 的 景 致 中 , 作 者 最 迷 恋 的 是 “ 绿__杨_阴__里_白_沙堤 ”。
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 钱塘湖初春景色?
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 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 、植物的变化角 度回答也可。
7.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D)(3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 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 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的赞叹。
5.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 加以品析。
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 “谁家” ,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 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 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2分,写 出词语1分,品析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七年级诗歌鉴赏复习(一)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练习】 1、《峨眉山月歌》中作者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将纪行、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借月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
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
诗人借月抒发了的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
3、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4、写作手法:前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了行船之事。
5、赏析“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
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月亮人格化,并当做亲密的朋友看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主题】杜甫少年时才华卓着,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练习】 1.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答:两句运用了以乐境写哀境的写法,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
这“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2.这首诗以叙事为主,前后两句分别讲述了怎样的情形?前两句讲述青年时恰逢盛世,经常出入豪门权贵之家,听李龟年唱歌的生活情景;后两句讲述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与李龟年再次相遇的情形。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的作者对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无限感慨和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三)《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⑵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划线的诗句所表现的景象。
(2分)低头看回乐峰前,那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一般,白茫茫一片;抬头看,受降城外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犹如严霜,令人顿觉冷嗖嗖。
⑶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四)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这首诗写了重阳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九日”、“登高”、“饮酒”、“菊”等词语可以看出。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诗人一是直接抒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3分,指出表现方法直接抒情和想像各计1分,结合诗句分析正确各计1分)五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六)《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3、第二句除明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还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也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绵绵密密,涨满了秋池。
4、三、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
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一种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
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似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七)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鉴赏关键点】自然而巧妙(诗歌以风雨为题,通过风雨把现实与梦境结合起来)杀敌报国、豪迈雄壮(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读之荡气回肠)壮志难酬,苍凉悲怆(只能在梦中重现当年骑马驰骋的场景)“风吹雨”三字照应了诗题(一语双关)。
【思想内容】这首诗以风雨为题,通过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名句赏析】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我虽然年迈力衰困居在孤独、荒凉的小村里,可是并不为自己不受重用而感到悲哀,还时刻想着率领干军万马为祖国戍守边疆。
这两句述志,写诗人忠心报国的情思。
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风吹雨”一语双关,既是指自然界的风雨,又象征了南宋王朝的命运。
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抒发渴望杀敌报国的爱国之情。
(八)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用语言文字描绘“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的画面。
从古至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清脆的马蹄声被西风吹散、吹远。
2、“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这两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作者什么感情?对偶,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黄河在广阔的原野上奔流仍嫌受约束;潼关以西,山山相连,峰峦起伏,不知什么叫平坦。
写河、山雄伟的气势,寄托了作者远大的抱负。
3、谭嗣同《潼关》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王朝更替兴亡的感慨,对广大被压迫人民的同情《观沧海》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
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
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答: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诗歌为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他总是悲哀凄惨的啼叫着,暗写诗人的悲痛之情。
诗人选取“杨花”、“子规”,渲染了伤感的氛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3、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者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进行的友人的无限关心、思念和同情。
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次北固山下》1、用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景象。
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静静的水面上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的江天上。
2、说说“阔”和“悬”的妙处。
答:“阔”字表现出“潮平”,“悬”字写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
风顺风和,风儿高悬。
“阔”和“悬”传神的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3、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感情。
答: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之情。
4、任选角度,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5)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5、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大意。
答:在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天净沙秋思》 1、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和无限的思乡之情。
2、前三句描绘了九种景物,生动的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请站在“断肠人”的角度描绘这幅图画答:深秋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纷。
带着满身的疲惫,我骑着羸弱的瘦马,独自在古道上缓行。
绕过缠着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鸦雀在树梢盘旋,时时悲啼。
走过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桥畔稀疏的村社里,几户人家已升起了袅袅炊烟。
3、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答:(1)运用了寓景于情的手法。
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悲苦之情。
(2)运用了静景和动景相映衬的手法。
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