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段式顶岗实习体系的灵活性订单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案例:推进多样化订单培养 实现校企共同育人14
推进多样化订单培养实现校企共同育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几年的探索, 成功实践了“长、中、短”期多样化订单人才培养模式,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9%以上,就业质量持续提升。
目前与我院开展订单合作的企业主要有蒂森克虏伯电梯公司、中国铁路建设集团、北京飞机维修公司、海南航空集团和神华集团等15家大型企业,今年订单培养数达500多人,占全年招生总数的1/3。
一、多样化订单培养的基本情况1.长期订单。
由企业提出招生要求,学校组织招生,双方共同完成人才培养,考核合格的毕业生到订单企业就业。
2010年主要有神华机电班250人、蒂森电梯班120人、动漫班40人等,共计500问题人。
2.中期订单。
学生在完成所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与部分专业课程(一般为一年半或两年后),按照订单企业的要求选择学生组成订单班,开设企业个性化课程需求课程,完成技能实训与顶岗实习,实现预就业。
近三年中期订单1000人。
3.短期订单。
最后半年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增加个性化课程,然后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实现预就业,近三年短期订单600人。
二、订单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1. 签署协议。
学校与合作企业就订单培养达成初步协议后,按照企业的需要,在学院《订单培养管理办法》的框架下,由产学合作办公室代表学院与企业签署订单培养协议,明确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责权利。
2.组建订单班。
在学生自愿的基础,由企业按照“素质+技能”方式选拔组建订单培养班级。
长期订单则根据企业提出的生源要求组织招生,单独设班。
3.课程设置。
在充分平衡普适性和针对性的基础上,由校企双方按“2年平台课程+1年企业课程”的模式设置课程体系。
4.教学实施与管理。
在校学习期间,专业课程由校企双方人员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实施教学,日常教学组织管理以学校为主;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按照正式员工要求对学生进行管理。
5.学业评价与录用。
专业课程的考核以企业为主,综合考察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
顶岗实习由企业进行专项技能和综合素质考核。
高职院校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第 29 卷 总第 142 期Vol. 29 Sum No. 1422020 年第 4 期No.4. 2020广东开放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E OPEN UNIVERSITY OF GUANGDONG【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工作的成效从根本上决定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能否顺利达成。
然而,受办学经验相对缺乏和所面向行业经营规模限制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专业在实践教学组织方面依然面临困境。
因此,对于该类专业而言,有必要以创新性思维,通过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设计,探索能够有效满足校企双方各自诉求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32x (2020)04-0092-06【基金项目】广东省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3+2’核心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2018YL01)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20-06-11【作者简介】卫庆国(1982-),男,河北河间人,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讲师。
高职院校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卫庆国(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091)一、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教学环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应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1]。
由此可见,高职学生专业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理应被定位为高等职业教育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而实践教学环节也因此应当被确立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当中的核心教学环节。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所组织和实施的实践教学主要包含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个组成部分。
订单班实施方案
订单班实施方案第1篇订单班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为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校企合作,我校决定开展订单班培养模式,旨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2. 促进校企合作,搭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平台。
3. 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助力学生顺利融入职场。
4. 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三、实施步骤1. 确定合作企业:结合学校专业设置,选择与学校专业对口、有良好信誉和实力的企业进行合作。
2. 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就业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3.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体系,将企业实际项目引入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4. 教学实施: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5. 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了解企业实际运营情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6. 毕业生就业:根据学生表现和双方协议,优先推荐毕业生到合作企业就业。
四、组织架构1. 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总体策划、指导、协调和监督。
2. 项目实施小组:负责具体执行项目任务,包括与合作企业的沟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实施等。
3. 专业教学团队:负责订单班的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质量。
4. 实习实训指导团队:负责学生实习实训的指导工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五、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积极争取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为项目实施提供政策保障。
2. 经费保障:合理使用学校经费,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3. 质量监控: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4. 沟通协调:加强与合作企业的沟通协调,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六、项目评估与反馈1. 定期评估: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项目方案。
试论高职院校中对“订单班”的培养及管理模式创新
试论高职院校中对“订单班”的培养及管理模式创新高等职业院校一直以来都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中对“订单班”的培养及管理模式也在不断进行创新。
一、订单班的定义及特点订单班是指按照用人单位的需要,由高职院校面向用人单位的特定需求,共同确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实习环节,并签订培养合同,开展面向用人单位特定需求的培养和教学活动。
订单班的特点主要包括:一是培养目标明确。
订单班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是课程设置灵活。
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和行业特点,订单班可以灵活设置课程内容,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是实践环节强化。
订单班学生通常会有更多的实习机会,与用人单位充分接轨,从而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需求。
四是培养模式灵活。
订单班培养模式多样化,可以有企业参与培养、实训基地培养、直通车培养等多种形式。
二、订单班的优势1.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订单班通过与用人单位紧密对接,可以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为用人单位培养更合适的技能人才,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订单班学生通常会有更多的实习机会,与用人单位充分接轨,从而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3.拓宽就业渠道订单班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已经与用人单位产生了联系,有更多的机会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他们拓宽了就业渠道。
1.教学模式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围绕着老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展开,而订单班的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
高职院校需要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可通过引入创客教育、项目式教学等方式,促进订单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2.实验基地建设订单班学生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2.5+0.5”学制分段后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2.5+0.5”学制分段后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作者:周如俊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4年第03期【摘要】针对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行“2.5+0.5”的学制分段改革要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应在分析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基础上,实行“三维四层一贯穿”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形成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2.5+0.5” 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行“2.5+0.5”的学制分段改革,明确提出中职校学生校内学习5个学期,校外顶岗实习不超过1个学期。
中职校既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培训,又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身心品质方面的养成教育,是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养成的统一体。
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
因此基于“2.5+0.5”的学制分段改革背景下,中职校有必要研究并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实践教学体系。
本文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进行剖析。
一、基于“2.5+0.5”的学制分段改革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内涵(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指基于“2.5+0.5”的学制分段改革背景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中等职业教育知识、技术技能形成规律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
结合《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如图1)可分析,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内涵是指在校内教学2.5年、校外顶岗实习时间原则上不超过0.5年要求下,由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有关的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和认知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
主要包含这些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等要素内容。
构建中职校实践教学体系既要发挥各自要素的作用,又要协调配合发挥系统整体教学功能。
基于职业岗位群“五段式”岗位实习的实践与探讨
基于职业岗位群“五段式”岗位实习的实践与探讨为切实提高机械类人才的实践与职业能力,充分利用园区装备制造资源聚集优势,构建了一个顶岗实习新模式—“五段式”岗位实习,该模式通过顶岗实习过程的合理切割,真正实现了企业零距离、岗位零接触。
标签:五段式;顶岗实习;职业岗位群实训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的重要形式,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装备制造系充分利用丰富的开发区装备制造业资源,校内完善“教学工厂”,校外与企业共建“教学车间”,构建了以“职业岗位群”的教学体系,梳理整合素质培养与技能培养两大主线的课程结构,在学生实训实习的实践教学中走出了一条“五段式”(顶岗实习教育—适应性岗位实习—生产性顶岗实习—就业性顶岗实习—高级技能考证实习”的新路子,通过专业技术的零对接、就业岗位的零接触,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迅猛提升,实现了学院、企业、学生多方共赢。
一、基于岗位群教学体系的组成将相近的5个专业构建成“专业群”,将“专业群”内存在的相同或相近的岗位进行整合,构建“职业岗位群”,根据“职业岗位群”构建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教学体系包括素质培养与技能培养两大体系。
各培养体系分设5个训练中心,围绕十大训练中心构建课程体系、组建教学团队、建设训练场地、组织教学过程。
二、实训实习教学的组成实训实习是“岗位群” 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贯穿在教学实施的四大环节中,在时间的安排上,我们采取“循序渐进,分段实施”的办法,细分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过程:半个月的顶岗实习教育,1个半月的技能考证实习,1个月的适应性岗位实习,3个月的生产性顶岗实习,3个月的就业性顶岗实习。
具体安排入表1所示。
三、实训实习内容的安排装备制造类主要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等专业,根据各专业岗位的市场需要,以达到各专业在知识、能力、素质上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基本技能应得到必要的训练,特别在专业核心职业能力上应达到高级的水平,技能的训练也应实时渗透到“五段式”岗位实习的环节中,具体安排如表2所示。
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
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山东职业学院供用电技术专业一年级学生。
全日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青岛地铁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供用电系统设计与施工、供用电系统运营与维护、供用电系统调度与管理、高低压供用电设备检修与调试、电力自动化设备生产与装配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变配电运行维护、供电线路运行维护、电器设备管理、牵引供电工程的施工、运营、检修、管理等岗位需求的实际工作能力,符合供电维护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具有供电维护岗位所要求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
本专业开设主要课程有: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电路分析、基本电子线路的应用与实践、电动机的选用、运行与维修、微机原理及接口、设备电气控制与维修、PLC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安全技术、电力电子设备运行与维护、城市轨道交通牵引变配电所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运行与检修、城市轨道交通继电保护原理、城市轨道交通高电压设备运行与检修、城市轨道交通变配电系统等专业平台课程和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一)知识结构(1)具备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一定的人文知识;(2)具备本专业必需的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基础等文化基础知识;(3)具备本专业必需的电工、电子、电机、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4)具备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的基本理论及工艺规范的相关知识;(5)具备城市轨道交通供用电系统运行维护、调度管理、高电压技术的相关知识;(6)具备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电气设备的原理、构造及功能的相关知识;(7)具备城市轨道交通继电保护与自动化、变配电系统自动诊断技术的相关知识。
(二)能力结构(1)具有良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一定的应用文写作能力;(2)具有一定的英语表达能力及专业英语技术资料的阅读能力;(3)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4)具有电气控制线路读图与制图、简单电气开关柜的设计改进能力;(5)具有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照明及动力布线的简单设计及系统集成的能力;(6)具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供配电系统运行维护、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检修的 2能力。
订单式培养方案
订单式培养方案什么是订单式培养方案?订单式培养方案是指相对于传统的学生选课系统,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校或者机构根据学生需求开展相应的课程和活动,个性化地满足学生培养需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订单式培养方案的特点1.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发展规划,自主选择需要学习的课程或活动,满足自身的培训需求。
2.针对性强:学校或者机构根据学生需求开展课程和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培训要求。
3.灵活度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和实际情况选择课程学习,可以在课程之间进行自由切换。
4.教学质量高:根据学生的需求,学校或者机构可以针对性地提高课程和活动的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订单式培养方案的适用范围订单式培养方案适用于大学生、职场人士、企业员工等需要进行职业培训和提升的人群。
建立订单式培养方案的过程1.确定学生需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人面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职业规划。
2.设计课程和活动:根据学生需求开展相应的课程和活动,可以根据讲师水平、教材内容、培训方式等因素进行评估。
3.开展课程和活动:学校或机构组织相应的培训课程和活动。
4.效果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考试成绩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效果评估,并对课程进行适时调整和改进。
订单式培养方案的优势1.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和全面发展,满足个性化需求。
2.促进学生职业规划和发展,为学生提供实际的指导和支持。
3.提高学校或机构的服务质量,树立品牌形象。
4.改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结语订单式培养方案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和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职业规划和发展,提高学校或机构的服务质量,改善教学管理,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教学模式。
中职物流分段式模块化教学实习的实践探究
105业技能时,应有机结合中职教育特色。
中职教育与普高教育相比,其特色具体如下。
(1)中职培养目标的属性。
中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多重的,除了要为学生授业解惑,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秉承以生为本原则推进教育活动,能够锻炼到学生技术操作、劳动道德、创业能力、集体合作等多方面能力,让学生端正人文价值观。
(2)中职专业设置的要求。
在设定职业教育专业时,不能仅关注学科要求,应侧重于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和社会职业分工。
那么,专业核心课程存在的意义是为了着重强调本专业的主流技术和核心技术。
本文认为,课程体系和办学形式应是弹性化的。
科学的设置课程和专业,能够确保培植出优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物流管理与服务第一线的用人需求。
(3)中职教学内容的安排。
一直以来,职业技术教育选择教学内容,是基于实践活动的方法体系,易变性极强。
本文认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始终围绕如下方面:技术与技能教育、理论与知识教育、全面素质教育。
课程不仅要综合化,还要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
(4)中职教学达到的目的。
职业教育,要让知与做、学科与职业、动脑与动手之间的关系始终处于协调稳定的状态。
鉴于此,应把握好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职业能力提高、实践教学推进三大方面。
所以,职业教育,其最终是为了在实践中发挥技术成果的作用,妥善应校内的教学实习基地,每学期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教学实习,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较多。
(1)对教学实习重视程度不够。
中职生对未来生活和所从事的职业充满幻想,但对真实的教学实习场地和真正走进企业认识不足,因而学生对教学实习和实践技能操作不重视,漫不经心,不以为然。
还有一些学生受普通教育的影响,重视文化课,轻视教学实习,动手能力差,技能不过关。
(2)毕业生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企业最青睐的毕业生,就是能给企业带来更快创收、专业实操技能功底扎实、进企业即能直接上手操作设备、符合社会和市场需要的人才。
但由于中职学校在实操培养方面存在实训设备和师资缺乏的问题,只能在教室里“操作设备”,在黑板上“教学实习”,长此以往,中职学生必将缺乏“真刀真枪上战场”的实战能力,毕业后无法在短时间内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
高校订单班培养计划方案
高校订单班培养计划方案一、背景及目标随着高校教育不断发展,订单班培养模式已经逐渐受到青睐。
订单班培养计划旨在解决高校实践教学不足、专业对口性不强等问题,充分发挥高校资源整合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实践性、专业性的教育体验。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完整的订单班培养计划,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行业需求。
二、培养方案设计原则1. 结合实践教学:订单班培养计划要紧密结合实践教学,注重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巧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项目实践。
2. 强化专业对口:订单班培养计划要确保所培养学生的专业对口性,在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精心设计,确保培养出对行业需求有深刻理解和适应能力的毕业生。
3. 强化实践与理论结合:订单班培养计划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通过项目实践、实习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三、培养计划内容1. 课程设计:a. 在订单班培养计划中,应通过调研、行业分析等手段,确定所需培养的专业方向和人才需求,为此设计专业课程以满足行业需求。
b. 课程设置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设实践性强、实用性强的课程,如实践技能训练、实验室操作等。
2. 实践环节:a. 在订单班培养计划中,应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可以与行业企业合作,在实际项目中进行实习实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并应用所学知识。
b. 实践环节可以包括实习、实训、实地考察等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导师制度:a. 订单班培养计划中应设立指导老师或导师团队,负责对学生进行指导、辅导和评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b. 导师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四、实施方式1. 合作与对接:a. 高校订单班培养计划可以与行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并提供实践机会。
b.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使培养计划更具行业导向性,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
企业订单式专业培养实施方案
企业订单式专业培养实施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企业订单式专业培养的实施方案,以满足企业对熟练和专业人才的需求。
订单式专业培养是一种定制化的培养模式,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制培养计划,并与企业紧密合作,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2. 目标订单式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人才,满足企业对特定职位的需求。
具体目标包括:- 确定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培养目标- 开发和实施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建立紧密的企业合作关系,共同培养人才- 提供适应企业需求的实践机会和项目3. 实施步骤订单式专业培养的实施步骤如下:步骤一:需求分析与企业合作,明确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培养目标。
通过调研、访谈和文档分析等方式,了解企业要求的岗位技能和能力要求。
步骤二:培训计划设计基于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培训计划。
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周期等,并与企业进行沟通,确保培训计划符合企业需求。
步骤三:师资队伍培养根据培训计划的特点和需要,组织培养师资队伍。
选派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的专家、教师,担任培训课程的讲师。
步骤四:培训实施根据培训计划,开展培训活动。
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项目实训等方式,培养学员的专业能力。
步骤五:实践机会提供与企业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和项目,让学员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通过跟踪、评估和反馈,进一步完善培训计划和实施效果。
步骤六:评估与调整定期评估并调整培训计划和实施效果。
根据企业的反馈和学员的表现,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确保培训目标的实现。
4. 实施效果评估为了评估订单式专业培养的实施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跟踪学员在岗表现,评估其专业能力和适应能力- 与企业进行定期的沟通和反馈,收集意见和建议- 进行培训成本效益评估,分析培训对企业的贡献度5. 结论本实施方案旨在通过订单式专业培养,满足企业对熟练和专业人才的需求。
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定制培养计划,并提供实践机会,可以有效提高人才的素质和专业能力,促进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高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 院校实训条件有 限, 难以真正按照生产 过程实施专业 能力的训练 , 往往要与企业合作开展 工学结合, 将 学生职业能力 培养部 分放 到企业 完成。 而企业 的生产受季节或订单的影响很
难满足学校教学计 划固定 的时间安排。“ 多学期 、 分段式 ” 教学
科式的逻辑体 系, 在教学形式上是整个学期进行 理论教 学, 最后一个学期进行顶岗实习, 学生实训往往 与企业的生产时间不一致 , 无法
保证 实习正常进行, 影响职业能力的培养。 论述了 “ 多学期 、 分段 式 ” 教学 组 织模 式的意义, 并提 出了 实 施 过程 中注意的f - I 题, 为高职教 学
高职 院校推行项 目化教学遇到 的最大 难点是资源不足 , 教 学设备 、 教学团队等教 学资源紧缺成 为了制约高职院校发 展的 瓶颈 。 校企交替进 行分段式 的教学可最 大限度开发 和利用教学 资源。 一是根据兼职教师的工作时间安排 教学, 专任教师集 中时 间、 精力完成专项教学工作 , 不受其他 工作 的影 响, 可最大 限度
革。 这些纲领性文件都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 向。 本文结 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提 出多学期 、 分段 式教学组织模 式 , 就 是为了更 有效地实现工学交 替, 提高人 才培养质 量。
一
行主动学 习。“ 多学 期、 分段式 ”的教学组 织模 式以工学交替 为 主, 将实训课 题融 人产 品生产 中, 集中精力 、 人力 、 物力有针对
同承担教学, 从深度、 广度拓展能力训练 , 实现理论知识和岗位
技 能最大程 度的融合, 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 、 创新 意识和职 业
能力。
“ 多学期 、 分段 式”教学组织模 式即打破 原来一 年两 个学 期 的常规 , 在一年 内将设 置多个 学 期, 各学期 分阶段进 行教学 的一种组 织模式 。 这 种模 式主要用 在专 业能力培养 的阶段 , 即
订单班培养方案
1.知识目标:使学员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并掌握行业前沿技术和动态。
2.技能目标:培养学员具备实际操作技能,满足企业对专业技能的实战需求。
3.素质目标:提升学员的职业素养,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对象
1.高等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在校生。
2.企业内部员工,有志于提升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员工。
2.技能目标: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具备企业所需的实际工作技能。
3.素质目标:培养学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培养对象
1.高等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在校生。
2.企业内部员工,需提升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
四、培养内容
1.专业理论课程: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与学员所学专业相关的理论课程,确保学员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四、培养内容
1.专业理论课程: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与学员所学专业相关的理论课程,确保学员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2.实操技能培训:开展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使学员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职业素养课程:开展职业素养培训,包括职业道德、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全面提升学员的职业素养。
五、培养方式
1.课堂教学:采用线下教学模式,面对面传授背景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订单班作为一种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通过企业与院校的紧密合作,培养符合企业特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本方案立足于市场需求,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订单班培养计划。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八、组织管理
1.设立专门的项目组,负责订单班的组织、协调、管理工作。
订单班培养方案
订单班培养方案一、班级概述本班是一所以订单培养为核心的班级,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订单培养方案。
通过该方案,学生将获得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机会,掌握订单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以及相关专业知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培养目标本班旨在培养有订单管理能力和相关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掌握订单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订单管理工具和技术;2.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协调各方面资源,协同完成订单项目;3.具备良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视野和综合分析能力,能够在不同领域内运用订单管理知识。
三、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本班的课程设置以订单管理为主线,并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共安排了以下课程:•订单管理基础•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运作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数据分析与决策•创新与创业2. 实践教学本班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加强与实际工作的结合。
具体实践教学包括:•实习:学生将有机会在相关企业实习,亲身接触工作实践,提升实际操作能力;•订单项目:学生将参与从订单接收、生产调度到交付的全过程,锻炼订单管理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研究报告:学生将进行订单管理相关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3. 论文要求学生需完成一篇毕业论文,题目与订单管理相关,论文要求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结果及分析•结论和建议学生需要在培养期间逐步开展论文写作并进行指导。
四、评估方式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情况,本班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考试:对学生对订单管理理论的掌握进行考核;•实践项目评估:对学生在订单项目中的表现进行评估;•毕业论文评审: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评审。
各项评估方式综合计算,形成学生综合成绩。
五、就业方向本班培养的学生将具备订单管理和相关专业知识,将有机会在以下领域就业:•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运营管理•项目管理•数据分析与决策学生也可选择继续深造,在相关领域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基于“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育人探索研究
基于“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育人探索研究一、“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将高等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新型培养模式。
该模式是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发起,共同实施的一种人才培养计划。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向高校提出培养需求,并与高校合作,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学生在参与“订单班”人才培养计划后,将以实际工作为基础,接受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最终在企业中实现毕业实习和就业,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多方共赢。
1.职业技能的培养在“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将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学习和参与,能够更快速地掌握职业技能。
学生在接受指导和指导的能够更快速地适应职业环境和工作节奏,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学校也将根据企业的需求,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实践能力的提升在“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将有更多机会接触和参与实际项目,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学生可以在实际项目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能力,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项目中,学生还将接触到更多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技巧,全面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3.创新意识的培养“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学生将在项目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寻求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这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1.适应社会需求“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学校和企业可以根据社会的需求,共同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2.提升教学质量“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也能够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对课程进行调整和完善,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汽车制造公司“订单班”实习生培养方案
汽车制造公司“订单班”
实习生培养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人力资源部
年月日
一、培养对象与周期
1、培养对象:学校X级X专业学生50人。
2、培养周期:3年
3、选拔方式:根据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采取单独组班招生或从在校生中选拨符合条件的学生组成订单班,学生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
4、培养阶段:知岗阶段(第一、二学期);
跟岗阶段(第三、四学期);
顶岗阶段(第五、六学期)。
二、培养岗位及目标
1、培养岗位:培养从事汽车制造与装配、维修与检测的合格技能人才。
2、培养目标:
2.1、知岗阶段:考试成绩≥80分(参照奖学金管理方案:综合成绩量化得分排名前20%,进行奖学金奖励);
2.2、跟岗阶段:考试成绩≥80分(参照奖学金管理方案:综合成绩量化得分排名前20%,进行奖学金奖励);新员工岗位达标测评通过率≥100%;
2.3、顶岗阶段:高级工≥30人。
3、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各类汽车行业从事汽车装配、检测、维修工作。
三、企业职责
1、负责编制培养方案及各项推进计划并实施;
2、负责编制教学、培训计划并实施授课、测评;
3、负责奖学金标准制定、报批及实施;
4、负责制定绩效考评标准,年度评价最后10%进行淘汰。
四、校方职责
1、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根据与合作企业商定的条件、程序,做好订单班学生的招生或选拔工作;
3、负责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4、制定订单班学生管理制度,按照方案规定组织教学活动,加强教学管理。
五、培养计划及安排
1、培养阶段、课程设置:
2、培养考核安排:。
五年一贯制高职专业“分段式”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五年一贯制高职专业“分段式”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一、研究内容及问题原因剖析五年制教学部成立五年多来,2+3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明显。
一、单独校区办学,方便学生集中管理。
五年制学生的都是中考应届生,年龄在14-16岁之间,心理不够成熟,自制能力较差,以免与高职学生相互影响。
二、分段教学模式,实现了中职和高职的衔接。
两年的中职教育注重素质教育和基础学科的结合。
为后三年的专业课学习打牢了基础。
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将问题及原因剖析如下:(1)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实践过程中反馈的结果是基础学科的教学质量不高。
学生们在课程的学习中普遍存在厌学现象,具体表现是: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息;上课睡觉,作业应付了事。
学生的这种状态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破坏了教学和学习的和谐,更严重的是直接导致基础课程的学习,影响下一步进入高职阶段学习效果,甚至严重影响学生将来到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
(2)问题出现的原因剖析一是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差强人意。
由于五年制高职教育招生范围是应届初中毕业生,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学制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刚入学的五年制学生年龄不大,心理不够成熟,自制能力也不够。
另外,由于现在初中后生源的录取机制。
五年制学生都是普通高中没录取上,或者不够高中录取资格的学生,录取分数不高。
很多学生本身在初中就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
二是五年制学生的竞争意识淡漠。
五年一贯制的特点就是初中起点,中间没有转段,不和普通高职生一样除了中考还有再经历一次高考洗礼。
五年的学习中没有升学压力,学生的竞争意识逐渐淡漠,学习目标逐渐丧失,缺乏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学习主动性必定大打折扣。
三是五年制课程中基础学科教育缺乏吸引力。
本校2+3培养模式的前两年的教学目标是是完成的必须的基础学科,从而衔接后三年的高职专业学习。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许永艳
第34卷第1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4 No.1 2013年1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an.2013谈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许永艳(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摘 要:为了不断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新需求,湖南交通工程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和实践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形成了“2211”融项目式教学、订单式培养、深度校企合作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2211”;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3)01-0186-02一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现状湖南交通工程职业学院开设的计算机应用高职专业,在过去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构建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结合计 算机行业的需求,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软件蓝领人才。
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IT企业对软件人才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按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已不能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二 “2211”课程体系形成过程面对如此局面,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需要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大力的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制定出合理的、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结合企业的需求和本专业的现状,创新地提出了“2211”的课程体系改革,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施。
(一)“2211”课程体系的定义“2211”即“2211”分段式项目课程体系。
按照“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课程体系的思路,积极探索和实践计算机应用专业“2211”课程体系。
第一个“2”是指两个学期的人文素质和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即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年里,通过人文素质课程和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初步掌握程序设计和编码调试的基本能力,为后续的模块化项目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中职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中职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摘要:“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是通过三年的中职培养和四年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上下贯通”的重大突破,对于破解复合型人才培养难题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中职阶段人才培养一、创设培养模式有效衔接路径,保障中职阶段和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的无缝衔接1.明确市场人才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与高校的有效衔接。
中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侧重于技能培养,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侧重于技术培养。
贯通培养以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重点,以能力提升为主线,旨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
2.与本科院校共同制定适合“3+4”贯通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
由市政府牵头成立了由学校领导、企业专家、教研员、高校教师、本校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坚持衔接培养的原则,全方位参与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形成“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人才培养的连续性、衔接性和贯通性。
中职阶段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应突出文化基础课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3.重构课程及教学内容,构建与对口本科院校贯通的课程体系。
制定贯通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从职业需求出发,打破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课程体系,将中职与本科阶段相同或相近的专业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分段实施,合理衔接、避免重复,达到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训练目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立稳定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保障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推行1.制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优化教学过程控制。
建立以专业教师、专业教研组、教学部、学校教学管理中心为架构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除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按照学校教学管理中心的统一安排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外,还针对“3+4”班专门量身定做了一系列的教学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
学生校外实习管理办法
学生校外实习管理办法(试行)为了加强实习管理,确保实习质量与效果,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湖北省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试行)》(鄂教规函[2015]4号)等文件的精神和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体要求第一条本办法所称学生实习,是指我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实习单位”)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包括认识实习、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等,不包括学生勤工俭学、社会实践等活动。
第二条认识实习是指使学生对未来工作情景有所了解,获得某些感性认识,增进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为学习专业课作准备而组织学生到实习单位进行参观等活动。
一般安排在低年级,在学习主要专业课之前。
教学实习是结合专业课程教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是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在完成本专业主要基础课程或部分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统一组织、就近安排学生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临床和教学等岗位,阶段性地学习专业生产流程、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顶岗实习是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在完成本专业所有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学生到实习单位或就业意向单位,连续性地参与实习单位日常实际工作,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种实习形式.第三条学校组织学生实习,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为切实加强对实习的管理,实行学校、各系、实习指导小组三级负责制。
第五条学校成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与职责为: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为组长,成员包括教务处、学工处、就业指导处、实训中心、财务处、保卫处、各系主任、书记。
组长全面负责学生的校外实习工作。
教务处负责全校学生实习工作的宏观管理和协调工作;制定规范的学生实习流程,建立健全学校实习管理制度;研究解决学生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学生实习工作的顺利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引言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契合度这一问题,高职教育者不断探索校企联合对大学生的培养的有效途径,提出了校企合作的各种模式,包括订单班[1-3]、“2+1”培养模式[4,5]以及顶岗实习[6,7]。
通过与企业的联合培养,提升学生知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的同时,我们在探索这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校企合作可持续性的问题。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学校发展思路为主导而建设的体系更多的聚焦于大学生的培养,高职学生本身也对于就业层次具有一定的期望值,由于尚未建立完善的德国式的职业教育集团体系,只靠一两个企业难以长期为学生提供优质就业岗位,这就往往导致企业培养人才的大量流失。
培养人才的大量流失,挫伤了企业持续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难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也降低了学生实习和就业待遇。
为此,我院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根据企业需求和生源特点,在原有顶岗实习体系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完善,形成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模式,使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持续提升。
2前期“订单班”培养
分阶段式的顶岗实习体系以原有的“订单班”培养为校企合作的基础,自2007年起,本专业与两家大型企业开展了订单式培养,分别成立了“天加班”和“三菱班”,通过三年的合作,重点解决了学生的就业对口率问题。
企业除了为学生提供医疗和安全保障之外,为了提高学生实习和就业的积极性,还提供高于南京最低工资水平的实习工资。
在此基础上,从2011年起,本专业就业对口率持续提升,从中等水平一跃名列学校前列。
图1展示了麦可思数据报告显示的本专业就业对口率逐步提升过程。
图1本专业2011-2014年就业对口率
通过企业的岗位技能培养,提升了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就业的能力,解决了学生就业的对口率问题。
“订单班”培养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两个:第一,人才批量培养,留用率不高,挫伤企业培养积极性;第二,工资水平、就业满意度和综合竞争力等人才培养质量指标提升不明显。
3以跟岗实习为手段,建立灵活性的订单式培养
针对订单式培养的不足之处,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反思,并对订单班进行了改进。
在工科领域,通常只有制造岗位能够容纳大量的实习生。
以某订单班为例,即便联合培养单位是一个年产值超30亿的大中型企业,也是主要提供生产制造岗位。
就业岗位的单一使得被培养学生不愿意在培养单位长期就业,在制冷与空调产业链比较大的长三角地区又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空间,带来的结果就是就业对口率提升的同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兴趣下降,学生技能培养不足。
为了提升学生就业层次,使得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体系可持续发展,在学院职教集团的框架下,构建由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对接制冷产业链的校企发展共同体,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联合人才培养管理模式。
依托校企发展共同体,制定岗位群典型工作岗位技能标准,形成岗位技能培养计划。
与近20家企业签订框架性的校企合作协议,双方表明合作的意向但是没有限定具体的人才
基于分段式顶岗实习体系的灵活性订单培养
刘保彬周伟
摘要:构建了专业对接产业链的校企发展共同体,建立分段式顶岗实习体系,实现了人才培养的灵活性订单式培养。
基于分段式顶岗实习体系的灵活性订单培养,解决了就业多元化的问题、人才的内部流动问题和人才的精英化培养问题,使得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关键词: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灵活性分阶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8.07.029
培养数量和实习学生接收数量。
具体合作流程如下:
第一,每年年初,专业给企业发函征求本年度接收实习生的岗位类型以及人数。
第二,企业发函提供人才需求量。
第三,校企双方制定岗位技能标准。
第四,双方签订本年度人才培养合作协议,确定学生培养计划和方案、明确实习待遇等。
培养过程如图2所示。
图2分阶段式的顶岗实习体系人才培养流程一是,双向选择。
企业根据每年的人才需求,提供实习与就业岗位类型以及人才数量,并到学校宣讲。
学生根据自身的择业方向,选择企业并接受企业挑选。
二是,技能培养。
针对不同的岗位,企业和学校联合制订岗位培养计划,以认知为目的,学生在岗位上学习技能。
三是,签订就业协议或体系内岗位流动。
在学生和企业双方满意的情况下签订就业协议。
对于换岗尝试的情况,不是采取“堵”的方法,而是采用“疏通”的手段,允许学生在体系内岗位流动。
四是,就业。
根据学生的就业选择岗位导向,进行熟练性的岗位技能培养。
每一年度,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录用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依托产业链的校企发展共同体具有足够大的实习生容纳能力,使得分阶段性的顶岗实习体系甚至能够在几个企业根据自身计划和管理策略,在1-2个年度内不接收实习生的情况下良好运行。
这样的合作模式更加灵活,使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负担,校企合作能够持续发展。
4具体实施方案
依托国家骨干(示范)院校建设,本专业在2012年建立了分阶段式的顶岗实习体系,培养计划如表1所示。
表1顶岗实习体系培养计划
大学二年级
9月至第二年5月学校日常教学
6至8月
以技能学习为导向
的跟岗实习
大学三年级
9至11月
学校日常教学
12月至第二年6月以就业为导向的顶岗实习
构建分阶段的顶岗实习体系,为学生提供三个月的校企联合管理下的企业技能培养,便于学生学习岗位技能、了解企业文化和加强自身的约束能力。
三个月的企业跟岗技能学习,在学校教学阶段和随后的长时间顶岗实习之间,起到了良好的过渡效应。
虽然牺牲了暑假的休息时间,但是为学生的就业质量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基于分段式顶岗实习体系的灵活性订单培养解决的问题
基于分段式顶岗实习体系的灵活性订单培养解决了以下的问题:
第一,构建了专业对接产业链的校企发展共同体,使实习岗位涵盖工程管理、销售、售后服务和生产制造等各个领域,解决了就业多元化的问题。
通过双向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和性格特点等选择企业以及企业提供的岗位,有效地提升了参加跟岗实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二,专业对接产业链的校企发展共同体体系,使得学生的岗位类型变动诉求能够在体系内得以满足,解决了人才的内部流动问题;形成了一定效应的保护体系,避免单一企业人才培养过
度造成的损失,维护了企业的利益,使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
第三,灵活性的订单培养,使得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实行以需求为导向,解决了人才的精英化培养问题。
针对企业的需求,企业进行重点培养,使学生就业质量和企业留用率均显著提升。
6结论
在“订单班”的基础上,构建了分段式顶岗实习体系,依托专业对接产业链的校企发展共同体,实现了灵活性的订单式培养,有效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就业对口率保持稳定的同时,使学生的就业层次有了明显的提升。
2015年新锦成数据报告显示,本专业学生综合竞争力及其各项指标均居本校前列。
参考文献:
[1]裴智民,朱平.高职院校订单培养“扬利避弊”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2).
[2]王棋元.基于协同创新理念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党建探索——以福建外经贸学院管理类订单班为例[J].太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
[3]刘丽娜.高职校企合作订单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11).
[4]方黛春.高职“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以NBCSZJ 学院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8.
[5]李和平,张广红.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7).
[6]童卫军,范怡瑜.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系统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12,(5).
[7]邓东京,易素红,欧阳河,邓少鸿.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现状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2).
作者简介:刘保彬,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周伟,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