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模式
古诗词“1+X”教学策略探究——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忆江南》为例
![古诗词“1+X”教学策略探究——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忆江南》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5083ae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1.png)
与之前的教材相比,统编语文教材强调“中国化”与“经典性”,大幅增加了古诗文的内容。
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132篇,占课文总数的30%。
然而,这对学生丰富文化底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针对这一问题,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了“1+X”的教学模式。
他指出,“实施‘1+X’的办法,即每讲一课(主要指精读课),就附加若干篇同类或者相关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读”[1]。
这种教学模式,立足于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重向课外阅读延伸,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运用“1+X”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呢?本文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日积月累”板块中的《忆江南》为例,谈谈笔者的实践与思考。
一、古诗词“1+X”阅读文本的选择温儒敏教授指出,“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
如果只是精读精讲,反复操练,没有激发阅读兴趣,也没有较多阅读量和阅读面,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写作能力是不可能提升的。
扩大阅读量,这是改革的方向”[2]。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可以利用教材里的古诗词作为例子来教读,再从教材外选择一组古诗词作为“X”来进行群文阅读。
从教材中的“1”链接到教材外的“X”,这就让教师拥有了“编者”的身份,有了选择教学内容的自由。
但“X”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则受教师的阅读视野、阅读品位和教育理念的影响,这也考验了教师的专业功底和素养。
我们不妨从三个方面来考虑这一问题:一是围绕某一主题选择相关的古诗词,二是选择同一作者的相关作品,三是根据古诗词的表达方式选择。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中的《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在年轻时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写《忆江南》时,白居易已离开苏州多年,但苏杭的秀丽风景、人情冷暖都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作者抑制不住内心的怀念,写下了《忆江南三首》。
统编教材中选的是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探索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03e3ba8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b.png)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探索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古诗词教学既是语文基础知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但古诗词教学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教材内容单一,学习氛围不够浓厚等。
因此,我们需要探索创新的古诗词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水平。
一、多元引导古诗词阅读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多以注重背诵和解读为主,往往缺乏多元引导。
应采取多种阅读引导方式,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层面上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比如,可以结合音乐欣赏、美术欣赏、文化参观等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认识古诗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通过电子媒体、多媒体等手段,使学生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古诗词。
二、情景模拟实现情感教育古诗词往往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通过情景模拟可以实现情感教育。
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情境,利用小型舞台、情景再现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推演、转化和联想等方式,从而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古诗词的思想。
三、语境化古诗词教学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注重字义和格律的掌握,往往忽略了课文的语言环境和时空背景。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注重语境化。
通过阅读课文背景知识、文字解释、文化历史、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让学生能够全面把握古诗词的意义和内涵,从中获取历史文化信息,拓宽自身的文化广度。
四、交互式古诗词教学交互式的古诗词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交流和思辨能力的提高。
常见的交互式古诗词教学方法包括:剖析讨论、小组互动、集体猜谜、情境抒写等。
在交互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扶持学生迎难而上、敢于表达的精神品质。
综上所述,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是注重死记硬背而缺乏多元引导和情感教育的单一模式。
因此,我们需要探索富有创意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多层次、多角度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水平,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情感认同和热爱。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6篇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f1d1c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0.png)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6篇第1篇示例: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古诗词教学的首要任务。
古诗词内容丰富多样,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古诗词的语言和意境往往比较深奥,容易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美丽语言、优美旋律、深刻内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故事、历史典故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古诗词是一种高度凝练、富有韵律美的语言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格律、韵律、修辞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同时可以通过古诗词朗诵、联想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积累诗词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古诗词是一种高度精炼、富有抒情、寓意的文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表达欲望。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将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意境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朗诵、默写、作文等活动中体验古诗词的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注重实践与体验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在于它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一种情感体验、文化传承。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践与体验,通过古诗词朗诵比赛、诗词游戏、古诗词鉴赏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诗词的美丽和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理解。
五、注重多元化教学手段古诗词教学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d6d8425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f.png)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能够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由于古诗词语言古雅、意境深远,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修养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一、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接触和学习古诗词。
可以通过朗诵、演讲、歌唱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和美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比赛、朗诵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互相学习、互相竞争,提升自己的古诗词功底,增强对古诗词的热爱和自信心。
二、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情感共鸣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理解古诗词、体会诗意人生。
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故事、作者的生平、诗词的写作目的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情感内涵,引导他们进行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古诗词所描绘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
三、启发思维,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古诗词涉及到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并引导他们进行相关的思考和探究。
可以结合古诗词的赏析,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比喻、类比等思维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形象生动,引发学生联想古诗词的语言艺术是其独特之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可以通过词语解释、古诗词赏析、图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和形象,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
诗词教学设计让诗歌融入小学语文课堂
![诗词教学设计让诗歌融入小学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0a2d199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7.png)
诗词教学设计让诗歌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引言: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形式,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诗词教学设计,让诗歌融入小学语文课堂。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诗词教学的第一步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一首简洁优美的古诗或现代诗来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欣赏诗词的美来感受诗歌的魅力。
同时,可以邀请一些擅长朗诵的学生来朗读诗歌,增加诗词的艺术表达形式。
2. 难度分级,因材施教由于小学生对于诗词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设计中需要进行难度分级,因材施教。
教师可以从简单的儿童诗歌开始,逐渐引导学生接触更深入的经典诗词,如唐诗宋词等。
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诗词教学中。
3. 融入生活,增强实践诗词教学应该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增强实践性。
可以通过野外写生、社会调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与社会的美好,然后结合所学的诗词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多媒体辅助,丰富教学手段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如音频、视频等辅助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播放经典诗词的朗读或表现,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的语言韵律和情感表达,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5. 创设任务,提高综合能力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任务,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可以要求学生创作自己的诗词作品,或者编写小品、歌曲等,将诗词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还可以组织诗词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诗词教学的积极性。
结语: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让诗词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只有在实践中感受和欣赏诗词的美,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文化的独特性。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诗词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精神。
古诗教学模式
![古诗教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b437a55c76eeaeaad0f3305c.png)
“四读四导”古诗教学模式一、模式名称:“四读四导”开放式自主学习古诗教学模式。
二、适用范围:适合小学各学段古诗教学。
三、模式的特点:1、此模式最大的特点为开放式,在本课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中均有体现。
开放了学习古诗的内容、情感、视野。
2、交给学法。
运用此模式教学,不出多久,学生就能读懂如何自行学习,积累古诗,也激发了学生课外学习古诗的兴趣,拓展了古诗欣赏的领域。
3、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每个环节均从学生的需要、基础出发,教师只在旁边作诱导、疏导、指导、引导。
4、此模式以学生的“四读”贯穿始终,“以读为主”落到实处。
5、教学目标明确,以“四步训练过程”为主线,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促使学生形成主动阅读的心态。
6、教学过程中,把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和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交织起来,组成网络结构,使信息交流呈立体交叉传递式。
四、模式的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的内涵深刻,意存深远,语言简洁精炼,节奏韵律优美,饱含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新课程十分注意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精选了历代著名诗人、词人的优秀诗词多篇。
并明确指出小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
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为应付考试,只停留在诗意的枯燥理解,情景的空洞讲说。
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交给学法,开拓古诗欣赏教学的广阔道路呢?遵照现代教学论强调的主体性,开放性原则,构建了“四读四导”开放式自主学习古诗教学模式。
五、模式的基本框架及理论依据:六:模式的具体操作:(1)诱导初读,知诗人,解诗题。
兴趣是先导,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
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
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可以用以下方式:1、配乐,教师描绘画面;2、猜谜引入;3、复习背诵学过的古诗;4、课件出示诗歌描绘的情景;5、谈话、创设情景导入。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c72c02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c.png)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文学能力的关键环节。
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一、情境呈现法通过情境呈现法可以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可以结合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创造出与古诗词相关的场景,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教学《静夜思》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夜晚的校园里欣赏月亮、感受寂静与宁静的氛围,让学生产生共鸣,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体验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能够深入体验古诗词背后所蕴含的感情,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可以通过问学生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登鹳雀楼》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会产生什么样的心情,当你登上高楼,远眺美景时?”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三、联想拓展法通过联想拓展法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丰富语言想象力。
教师可以以一句或几句古诗词作为切入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达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静夜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只月是什么形状的?它是怎么挂在天上的?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联想和创造力。
四、演绎模仿法通过演绎模仿法可以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古诗词,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模仿,并通过情感体验、联想拓展等方式进行深入理解和表达。
教学《江雪》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其中的语言特点,感受古人对江雪的描绘和情感表达,并进行朗读或表演。
五、互动合作法通过互动合作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丰富古诗词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共同解读和理解古诗词,并进行文学创作或诵读比赛等形式的互动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通过情境呈现法、情感体验法、联想拓展法、演绎模仿法和互动合作法等多种有效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操,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9篇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9篇](https://img.taocdn.com/s3/m/8fd1ac9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6.png)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9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语文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如何有效地教授古诗词,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是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和学习欲望。
一、注重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注重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故事、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等,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能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一步理解和感悟其中的内涵。
二、生动形象的教学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和意境,让学生们能够形象生动地感受到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老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形象化的语言和比喻,来解释古诗词中的意思,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体会诗词的美。
三、诗词朗诵和赏析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朗诵和赏析。
通过学生的朗诵,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味和美感。
赏析古诗词也能够让学生逐渐培养对文学的欣赏能力,形成对古诗词的独特眼光和审美情趣。
四、情境拓展除了课堂教学,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如诗词朗诵比赛、古诗词诗会等,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感受古诗词。
老师还可以利用校园、社会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古诗词的魅力,让古诗词真正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五、情感导入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需要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古诗词的美和韵味。
老师还需要通过朗诵和赏析、情境拓展以及情感导入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古诗词。
论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方法
![论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6d6d70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f.png)
论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方法小学语文课堂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要通过诵读、默写、创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下面是一种适合小学语文课堂的古诗词教学方法。
一、诵读古诗词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基础,通过反复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古诗词的韵律、音韵和节奏,提高对古诗词的感受能力。
可以采用整班诵读和分组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整班诵读:教师朗读整首古诗词,学生跟读。
在跟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把握句子的停顿和节奏感,培养对古诗词的感受能力。
2. 分组诵读: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诵读。
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或者由教师指定。
每个小组诵读完后,可以进行诵读比赛,评选最佳诵读小组。
二、默写古诗词默写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手段,通过默写可以帮助学生记住古诗词的内容、语言和结构,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1. 组织示范:教师先默写一首古诗词,然后逐字逐句地展示给学生看。
在展示的教师可以解释一些生字和词义,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词汇积累能力。
2. 集体默写:教师将字词写在黑板上,学生默写在练习本上。
默写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并及时纠正错误,确保默写的准确性。
3. 个体巩固:学生将古诗词带回家,进行个人默写巩固。
默写结束后,可以检查答案并进行纠正,以强化对古诗词的记忆。
三、分析古诗词1. 鉴赏古诗词:教师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鉴赏,先让学生朗读诗词,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并请学生留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等。
四、创作古诗词1. 提供素材:教师提供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素材,如图片、乐曲、情感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选择一个素材进行创作。
2. 引导表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提供一些句子和词语的示范。
学生可以参考示范后,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形成自己的古诗词作品。
3. 互相交流: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古诗词作品互相交流和展示,通过互相评价和修改,提高古诗词创作的水平。
语文古诗词教学新模式——多文本阅读
![语文古诗词教学新模式——多文本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c125f25e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1.png)
语文古诗词教学新模式——多文本阅读摘要:古诗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晰,趣味浓郁。
在教学中,发挥教材的支架作用,从而拓展相关联的课外优秀诗词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古诗真谛。
关键词:多文本;古诗词;教学的现状;阅读的重要性及意义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而群文阅读的出现,无疑让我们看到了儿童阅读的希望之光。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古诗词多文本阅读无疑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一、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剖析古诗文题材多样,语句优美,深受我们的喜爱。
但是小学教材中古诗文篇幅较少又具有局限性,而多文本阅读中古诗词题材丰富,语句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寓意深远。
对儿童更好的理解古诗词,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并永新教授曾说:“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而群文阅读的出现,无疑让我们看到了儿童阅读的希望之光。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研究古诗词多本阅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背一些古诗词,不但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而且可以启发灵感,陶冶情操,训练思维,提升想象。
同时对形成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打下坚实的根基,对培育孩子爱国主义感情有必然的帮助。
可是,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待更新,在古诗词教学中忽略了古诗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的积极性,教学方法模式化,只注重诗词中字词句的注释及翻译,却忽视了学生对诗词意境的领悟和内心情感的体验,教师备课只是按流程备课不能拓展延伸,缺少多层面,多角度的了解古诗词,老师对“古诗词教授”的课标研究不慎明白,对古诗词教授在各学段所要到达的目的不明确;学生对学习古诗词没有兴趣,只是被动的学,不求甚解的理解,课外延伸贫乏,缺乏对学生古诗词多文本阅读的相关知识链接,古诗词多文本的魅力对于学生来说犹如水中月,镜中花,虽美好但无从触及。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近况,古诗词多文本阅读势在必行,古诗词多文本的阅览首要是弥补单篇阅览的不够,经过多文共现,凸显文本所体现的某个主题。
用经典诗词导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用经典诗词导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823b305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6.png)
用经典诗词导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经典诗词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不仅能够提供语文知识的有机结合,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种经典诗词导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案例。
一、词牌导入法1. 杨柳青词牌导入杨柳青,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词牌,它的韵脚为“宫韵”,很多优秀的古诗都使用了这个词牌。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选取一首使用了杨柳青词牌的古诗,让学生齐声朗读,感受古人的诗意,培养学生的音韵感和诗感。
比如《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相对导入法相对导入法是指通过对比,引出新课的内容。
我们可以选择一首古诗,让学生齐声朗读并理解诗意,然后与新课内容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思考和想象,从而导入新课。
比如在讲解古代诗词时,可以选取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思考。
二、形象导入法1. 白话翻译导入在解释古诗词时,可以采用白话翻译的方式,将古诗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比如解释杜牧的《秋夜将晓堂前独坐》时,可以这样导入:“每当秋天来临,夜晚渐长,月明星稀,我们就会有一个独坐傍晚的时刻,心里想着家人和远方的亲人。
巴蜀之地,那个坐落在山谷的小村庄,你是否感到孤独?”2. 视频导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可以将经典诗词进行动画制作或配上美丽的风景视频,给学生展示一个立体、生动的诗词世界。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和美感,进而介入到课堂教学中。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f495e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e.png)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所学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朗读、背诵、理解和应用。
2.把握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表达水平。
3.认识古诗词的价值,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情怀。
二、教学策略本次教学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后,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诗词的欣赏、背诵、解析和应用等环节。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预习环节:教师提前录制授课视频,让学生在家进行预习,包括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诗词的基本内容,以及反复朗读和背诵。
2.欣赏环节:教师搭配声光电等多种媒体,向学生展示古诗词的韵律美、音韵美、意境美等艺术特点,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
同时,教师也可以用实物、图片、音频等方式让学生感知古诗词所表现的文化内涵。
3.背诵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朗诵古诗词,帮助他们感受诗词背后的理念和情感,同时提高他们的发音、语调和声音美感等技能。
4.解析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的意境和语言表达,探讨作者所表达的主题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综合阅读和分析能力。
5.应用环节:教师以小组形式让学生编写诗句、创作古诗词,提高他们创意和表达的力量,加深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和基本知识,包括古诗词的类型、作家、形式要素、意义等;第二个是古诗词的欣赏和背诵,帮助学生感受其艺术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第三个是古诗词的分析和应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古诗词的文化内涵,让他们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本课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考试、文化展示、小组创作等方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评价。
1.通过考试,评估学生对古诗词背景知识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通过文化展示,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最感兴趣的古诗词进行展示,评价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3.通过小组创作,让学生在课后组队共同创作一首古诗词,评价他们的创意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群文阅读视角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创新
![群文阅读视角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ee6aba4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6f.png)
群文阅读视角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创新示例文章篇一:《群文阅读视角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创新》嗨,大家好!我虽然是个小学生,可我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创新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呢。
我有个表哥,他正在上初中。
有一次我去他家玩,看到他对着古诗词发愁。
他说那些古诗词好难理解,老师上课就是一首一首地讲,感觉很枯燥。
我就想啊,要是能有不一样的教学模式就好了。
群文阅读是个挺新鲜的事儿。
就像我们吃糖果,要是一次只吃一种口味,可能很快就会觉得没那么有趣了。
但如果一次能吃到好几种不同口味的糖果,那感觉可就棒多了。
古诗词教学也可以这样啊。
比如说,在讲关于“思乡”主题的古诗词时,不要只讲一首。
像李白的《静夜思》,大家都很熟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写得很直白,一读就知道是思乡。
可是还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里面既有思乡,还有对亲人的思念。
要是老师把这些同主题的古诗词放在一起,让同学们去读、去比较,那同学们就能发现不同诗人表达思乡的方式有很大不同。
李白是看着月亮就思乡,王维呢,是在过节的时候特别想念家人。
这就像我们看不同的画家画画,虽然都画风景,可画出来的样子和感觉都不一样。
我还听表哥说,他们老师在课堂上总是自己讲得很多。
我觉得在群文阅读视角下,老师可以多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
就像我们在草丛里找小虫子一样,自己找出来的才更有趣。
老师可以把几首古诗词给同学们,然后让大家分组去讨论这些诗词里都有哪些相同的意象。
比如说“月亮”这个意象,在很多思乡的古诗词里都有。
那同学们就会去想,为什么月亮老是和思乡联系在一起呢?是因为月亮晚上出现,人在晚上更容易思念远方吗?还是有别的原因呢?同学们通过自己讨论得出来的答案,肯定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记得更牢。
再说说课堂活动吧。
我在我们小学的课堂上,经常有一些很有趣的活动。
初中的古诗词课堂也可以这样呀。
语文古诗词常态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征求意见稿
![语文古诗词常态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征求意见稿](https://img.taocdn.com/s3/m/56d3f873a26925c52cc5bf7f.png)
语文古诗词常态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征求意见稿教学园地10-17 1002:语文古诗词常态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征求意见稿教读古诗词:运用“一线四环”的教学模式一、模式解说“一线”:是指“读——诵读”,贯穿诗词全过程。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四环”:是指古典诗词的四个阶段,即通晓-——欣赏-——体味-——评说。
二、教学流程(1)通晓:是古典诗词的第一个环节,主要指导学生找出语言文字方面的拦路虎。
即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首先是正音。
读准生字,读准易错读的字和多音字。
其次是注意各种停顿,了解正确的句逗,不读破句,做到正确朗读。
(2)诵读:应贯穿古诗词过程的各个环节,但在不同的环节上,诵读的任务要求也不尽相同,要体现出阶段性与渐进性。
读可采用多元形式,无论哪种形式都要以出声有感情朗读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好课堂节奏。
学生能读的尽量让学生来读,学生能查工具书解决问题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工具书,学生能根据旧知识解说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解说,学生有疑难的尽量让学生充分地质疑问难,而只是在学生找不到、读不准、商讨无结果时,予以点拨。
(3)欣赏:在欣赏阶段通读的任务是,用语言来勾勒出一幅画面和景象,使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脑海里浮出相关的景物和境界。
欣赏指赏诗中之景、词中之景。
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各抒己见,体会感情,受到的感染和教育,同时学到了有语气朗诵古诗的方法,那就是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
,较好地完成欣赏的任务。
(4)体味:在体味阶段的诵读的任务是,读出情感,范读应强调情感,为的是让学生体味出情感,而学生的自读、齐读,也是为了读出情感,感受作品中固有的喜怒哀乐。
引导学生体味情感,产生共振。
(5)、评说:在评说阶段诵读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仅有观赏与感受,而没有发表评论,学生的学习仍处于被动地位,鉴赏能力、评价能力的培养还是得不到落实。
这是充分认识作品之后的诵读既知其形式,又晓其内容,但还应辨其良莠,知其长短,所以此阶段的诵读,较前又高了一层。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6c7ee2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f.png)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翻转课堂是一种反转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模式下,学习者通过在家预习教材内容,然后到教室中展开讨论和实践活动,以实现更高效、更个性化的学习效果。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翻转课堂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整体设计思路:通过预习古诗词内容,学生在教室中进行诗词欣赏、解读和创作活动,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具体设计步骤:步骤一:预习古诗词1.1 给学生分发一份诗词的预习材料,包括该堂课要学习的古诗词内容。
1.2 学生在家中预习古诗词材料,理解古诗词的基本意思。
1.3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借助课外书籍、网络等资源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步骤二:教师布置作业2.1 教师为学生布置一道与古诗词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
2.2 问题可以是诗词理解、诗词背诵或者是对古诗词的创作。
2.3 问题可以设置一定的自由度,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
步骤三:课堂活动展开3.1 学生进入教室后,教师先进行简短的古诗词导入,可以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
3.2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预习内容的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和交流。
3.3 学生主动分享自己在预习中的心得体会,并互相交流和讨论。
3.4 教师可以设计相关活动,例如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整理古诗词知识点,学生展示古诗词创作作品,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等。
步骤四:教师评价和反馈4.1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可以在作业上批注或者是在课堂上进行口头评价。
4.2 教师可以重点评价学生在预习中的积极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设计理念和方法解释:1. 设计理念: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将古诗词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2. 方法解释:(1) 预习古诗词: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为课堂上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2) 布置作业:通过布置问题作业,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b6685e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1.png)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介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学生在课后进行作业和复习。
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是将课堂上的讲解内容放到课外让学生自行学习,而将课外的作业和练习放到课堂上进行。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 选择合适的古诗词在进行翻转课堂古诗词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古诗词。
在小学阶段,应该选择那些简单易懂,情感与生活经验更贴近的古诗词。
比如《静夜思》、《春晓》等。
2. 制作教学视频在选择好古诗词之后,老师可以制作古诗词的教学视频。
视频内容可以包括对古诗词的背景介绍、诗词的朗诵以及对诗句的解析等。
通过视频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家中就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3. 设置课堂活动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设置一些互动、合作和探究性的活动,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朗诵比赛、分组讨论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创作古诗词相关的绘画或手工作品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4. 开展课后延伸活动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学习成果,在课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延伸活动。
比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相关的古诗词,或者让学生制作古诗词的朗诵视频并分享给全班同学等。
这些延伸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和欣赏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5.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引导。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作品展示、个人笔记等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以上的翻转课堂古诗词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小学古诗词教学模式初探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支奇葩,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而且还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其语言之精致、凝练,意境之深远,意蕴之深刻、情感之丰富,堪称一切文学样式之魁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且还在后面附录了80首小学阶段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由此可见古诗词的学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在我们的古诗词教学中如果能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要求中提出:第一学段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二学段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容。
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容和情感。
由此可见,我们的古诗教学要多诵读,读出韵律美,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品出意境美。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打破以往“教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的传统教学方法,树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中深切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的新的课堂教学方法。
初步探讨出古诗词教学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古诗教学“五步教学法”模式。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
即便是有模式,我们也应该因课而异,而不能照搬模式,让模式束缚我们的思维。
一、古诗教学策略
“厚”读诗词,了解作者,读通字句,理解诗意;“薄”读诗词,抓住诗眼,创设情境,想象画面,吟咏成诵。
古诗语言精练,但简约而不简单。
因此,我们要将诗词读“厚”。
所谓“厚”读是指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运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诗意词意,丰富古诗词的语言。
而“薄”读诗词,是指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诗眼,(诗眼即诗的主题)展开想象,理解诗歌意境。
二、古诗教学模式
解诗题——明诗意——抓诗眼——品诗情——诵诗韵。
(一)解诗题。
古诗的容短小精悍,题目的意思高度概括,往往统领全诗。
因此,我们认为,大多古诗教学都应从解诗题入手,方法则根据年级不同、诗题难易程度的不同而有所选择。
如二年级的《小儿垂钓》在破题时先在黑板上写好了“垂”字的象形字,然后让孩子们观察这个形状可能是课题中的哪个字,孩子们一下就猜到是“垂”。
“垂”就是东西的一头向下的姿态。
老师接着让孩子们看课文插图,图上哪些是垂着的呢?孩子们看到柳是垂着的,那就叫“垂柳”。
老师将头向下低着,引导孩子们说这是“垂头”,图上的小孩钓鱼的线垂在水面,他在“垂钓”。
然后让孩子们说说《小儿垂钓》是什么意思?学生一下就明白就是小孩子钓鱼。
在这个解题的过程中,教师从识字引入,结合插图让学生弄明白了题目的意思。
而在高年级,有些题目很简单,学生一看就明白,但有些诗题却需要在后面的学习中去进一步领会,所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字面意思猜猜看,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后放在那里,带理解诗意体会意境后再回到课题,进一步的理解。
如六年级的《望湖楼醉书》学生顾名思义理解为望湖楼醉酒时写下的诗歌,但这个“醉”仅仅是醉酒吗?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逐渐明白了此醉更是醉景。
因此,我们在解诗题时要灵活处理。
(二)明诗意
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而文化教养最直截的方法也是多“薰习”而已。
因此要让学生明白诗意除了十分诗词七分读之外,还应教给学生解惑古诗的方法。
如高年级,放手让学生自主质疑解惑。
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评议,从整首诗重点字词的理解到整首诗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来的。
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出理解重点字词的几种方法:查字典、联系诗句、看课后注释、看插图、问别人……总之通过由学生质疑讨论,达到初步理解古诗词之目的。
而在低年级明诗意的过程中我们孩子们的解惑明意大多需要老师的引导。
如可以抓住低年级教材图文并茂的编排特点,充分发挥课文插图、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明朗诗意。
倾听几位老师的精彩引领:在《小儿垂钓》一诗教学中,学生不明白“草映身”,老师让学生观察插图,学生通过图画一目了然,原来是水草把垂钓者的身体掩盖住了,无需老师开口,学生已经很好的理解了诗词。
在一年级《登鹳雀楼》一诗中,学生不理解“白日依山尽”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太阳挨着山慢慢下山的镜头,不用老师任何语言,学生就明白了,什么是依山尽。
其次,通过动作的表演来理解诗意也是一种好办法。
如在《小儿垂钓》中“学垂抡”、“侧坐”、“遥招手”等,通过动作表演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将词语在脑海中形成主体画面,从具体感知中对诗意
进行理解。
在后两句的理解中,我们老师创设了路人问路的情景,由老师扮演路人,孩子们一起扮演钓鱼的小孩,老师大声问,孩子们则一言不发的只招手。
当孩子们能够表演出当时的场景后,谁能说他们没理解诗意呢?在二年级《夜书所见》中“萧萧梧叶送寒声”,学生不理解叠词“萧萧”,教师通过叠词填空练习:()流水,()雷声等让学生触类旁通,明白“萧萧”是指叶子落下来的声音。
(三)抓诗眼
所谓诗眼,诗的灵气所在,往往是指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或一个词。
“画要点睛,诗歌重眼。
”教学从把握诗眼入手来体会意境、感受诗情,是古诗词钻研的有效切入点。
一般诗眼是显性的,在题目和诗句上能找到;当然也有隐性的诗眼,要我们理解了自己确定。
诗眼一般可以从人物行为、情感和炼字用词的艺术两方面来确定。
有时一首诗可以找到两个诗眼,那就要从有利于教学的角度来确定。
如《望湖楼醉书》诗眼在题目之中,就是一个“醉”字。
我校会英老师在教学中就抓住“醉”字,以一个问题“诗人被什么而醉?”展开了一幅瑰丽的画面:第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教师主要是通过抓词“翻”“遮”,让学生来感受云的厚、重、猛,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来势汹汹的云,“乌云翻滚、乌云密布、乌云滚滚......”;第二句,“白雨跳珠乱入船”教师则通过视频,唤起学生对暴雨、骤雨的记忆,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像跳珠一样的雨会是什么样的”?感受雨的急、快、大。
“卷地风来忽吹散”,教师围绕“忽”字,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触类旁通,感受“忽”带来的惊喜等。
让学生通过云的浓墨、壮观,雨的圆润、活泼,风的急速、力量,水的茫茫一
片,感受到诗人被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所醉,为大自然的变幻和力量所惊叹的那份情感。
通过抓诗眼,形成教学主线,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会古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感情,课堂才彰显生气和价值。
(四)品诗情
诗情画意是古诗文的魂,学习、诵读古诗文一定要想象诗文描绘的情景。
在丰富的想象中,古诗文会变成一幅别有情趣的水墨画、一首或奔放或婉转悠扬的乐曲、一个只有丰富的语言才能描绘的场景……
品诗情有很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渲染气氛、理解诗人的创作的背景把握诗意诗情、借助联想想象等方式对作品进行再创作等。
如讲授清照的作品《如梦令》时,如果抛开诗人的个人经历单纯地来分析,就不如结合清照的人生际遇让学生了解诗人创作的两个分期,明确这两个时期的创作特点,那样学生对清照的作品就有了清晰深刻的认识,他们所学的就不仅仅是一两首词了,而是一种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又如学习王维《使至塞上》这首诗时,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你想象到的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可以把自己的想象讲述给同学听,还可以拿起画笔把它画下来等。
感悟诗情,体会诗意是古诗教学的灵魂所在,是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所在,也是课堂活力所在。
(五)诵诗韵
诗歌句式整齐、音乐性强,极其便于诵读。
当代著名学者朱光潜先生对于诗歌的诵读也有着高明的见解,他说:“读有读的道理,就是从字句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
韵’。
”可见诵读是打开诗歌大门的一把钥匙,要想让学生懂得书中之理、体会诗中之情,必须从诵读开始。
而这种“读”并不是单纯的将书面的字形付诸于物理的声音,它要求通过声音表达出诗歌在的韵律和附着其上的情感。
这一点学生自己很难把握,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灵活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加以指导。
比如教师配乐朗诵、听名家录音、课堂个别或集体指导,散读、齐读、鼓励学生朗读等,都是较为有效的方式。
这里的韵不再是初读时的韵律,而是读懂诗词,有了理解之后的读,这时的读就有了想象、联想的空间。
读出来的是诗的韵味。
古诗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中最美的课堂,因为“所有的好诗都是从强烈的感情中自然而然地溢出的”。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理解想象能力,欣赏情感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境,从而欣赏古诗所蕴含的情感。
中华古诗词诗里诗外无不流露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向往。
让我们引领着孩子们在本真的课堂里,直面文本、直面语言,通过朗读、品味等方式,在诗词的国度中感其声韵,观其色彩,从而悟其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