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机的最新燃烧技术进展
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
稀薄燃烧的优势:
热效率随空燃比增加而增加 降低CO、HC和NOx的排放 改善发动机部分负荷性能
当今汽车工业面临的两大问题:环境污染加剧和能源使用过 度。这促使人们开发新的发动机技术。
进气道喷射的汽油机稀燃技术
GDI :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即缸内直喷汽油机。 优点:具有优良的燃油经济性和降低排放的潜力 国外情况:目前日本的三菱、丰田、本田,美国的福特、通 用,欧洲的AVL、Bosch等世界著名研究机构与生产企业都开 发了比较成熟的GDI机型和产品。 我国:技术还不太成熟,主要依靠国外技术支持来开发自己的 产品,如奇瑞与AVL公司共同开发的2.0升发动机同时具备以下 技术:TCI(废气涡轮增压中冷)、GDI(汽油直喷)、VVT(可变气 门正时)
• • •
一个螺旋进气道和一个直进气道控制涡流比 一个切向进气道和一个中性进气道控制涡流比 大幅降低进气门升程控制涡流比
绕气缸中心线的进气涡流
绕气缸中心线的进气涡流
进气道喷射的汽油机稀燃技术
进气涡流比电子控制
喷油正时电子控制
点火正时电子控制 稀薄燃烧λ闭环控制 稀燃极限电子控制 NOx排放的控制策略
扭矩调节 变质调节 变量调节
充量 分层 均质
喷油正时 压缩冲程的晚期 吸气冲程的早期
喷油压力 喷油雾化 油束穿透 高 的 好 差 浅 深
GDI电子控制策略
GDI技术的优点及其存在问题
4.1 GDI的优点 4.2 GDI技术存在的问题
4.2.1 排放问题 4.2.2 积炭 4.2.3 催化器问题 4.2.4 功能问题
GDI还减少了燃烧室壁的传热损失。
HCCI均质混合气压燃技术
均质混合气压燃技术(HCCI)【摘要】HCCI是一种以往复式汽油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燃烧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汽油机的一种压燃方式。
这是一种全新的内燃机燃烧概念,既不同于柴油机(非均质充量压缩点燃),又不同于汽油机(均质充量火花点燃),是一种火花点燃式发动机和压缩点燃式发动机概念的混合体。
【正文】内燃机最主要的燃烧方式有预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两种然而在液体燃料与空气的上述两种燃烧混合燃烧过程中,在气缸内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而产生高温高压,这种燃烧过程中高温高压的工质在推动活塞对外做功的同时,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下形成NO,而且诶燃料在高温下分解或不完全燃烧而形成碳烟,HC和CO等有害排放物。
这些排放物对环境的污染,已对地球寿命构成威胁而备受关注。
所以,面对石油能源危机,节能与超低排放已成为其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出新的内燃机燃烧技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混合气的均质压燃方式HCCI(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HCCI发动机和传统的汽油发动机一样,都是向汽缸里面注入比例非常均匀的空气和燃料混合气。
传统的汽油发动机通过火花塞打火,点燃空气和燃料混合气产生能量。
但HCCI发动机则不同,它的点火过程同柴油发动机相类似,通过活塞压缩混合气使之温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时自行燃烧。
装备HCCI技术的发动机的技术结构比一般发动机要复杂,当汽油机的压缩冲程快结束时,汽油通过直喷油咀喷进汽缸,HCCI发动机压缩比比普通的汽油机高,所以喷出的小油滴在压缩冲程完成时有时间在汽缸内形成均匀的分布,这时汽缸的压力足够使均匀分布的油滴自动压燃,所有的燃料都在同一时间点燃,所以提高了燃油的使用效率(传统的汽油和柴油机都是非均匀的扩散式燃烧,在扩散的同时浪费了部分的能量)而且由于它采用压缩点燃的缘故,可以采用相当稀薄的混合气,因此可以按照变质调节的方式,直接通过调节喷油量来调节扭矩,不需要节气门。
汽油机均质混合气压燃燃烧_HCCI_技术
(3) 发动机冷起动 ; (4) 排放 (特别是低负荷 HC 和 CO 排放) 控 制系统的发展 ; (5) 发动机变工况运行 ; (6) 发动机控制策略和系统 (闭环反馈系统) 的发展以及相应传感器的研制 ; (7) 合适燃料 (包括混合燃料) 的开发 ; (8) 多缸机各缸均匀性的保证 ; (9) HCCI 的燃烧模拟 。 其中 ,以着火时刻点的控制 、工况范围的局限 性以及冷启动难问题尤为重要 。
Key Words : Gasoline Engine ;Lean Combustion Technology ; HCCI ; EGR
1 引言
随着近几年油价的不断攀升以及能源供给的 日益紧张 ,人们对车用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更加 重视 ,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 ,其中的汽油机稀薄燃 烧技术 ,就是改进汽油机燃油经济性的重要手段 。 稀薄燃烧指的是发动机在实际空燃比大于理论空 燃比的情况下的燃烧 ,它可以使燃料的燃烧更加 完全 ,同时 ,辅以相应的排放控制措施 ,汽油机的 有害排放物 CO 、HC、NOx 、CO2 等将大为减少 ,且 稀燃时燃烧室内的主要成分 O2 和 N2 的比热较 小 ,多变指数 n 较高 ,因而发动机的热效率高 ,燃
收稿日期 :2005 - 12 - 21
2006 年第 1 期
孙 庆 ,等 :汽油机均质混合气压燃燃烧 ( HCCI) 技术
·15 ·
2 均质混合气压燃燃烧技术 ( HCCI)
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 ,人们就认识到均质混 合气压缩自燃的燃烧方式在汽油机上存在 ,但因 它难以控制而被看作是一种异常燃烧现象 ( 爆 震) ,认为应尽量抑制和避免 。在二冲程发动机上 真正有意识应用 HCCI 燃烧始于 1979 年 Onishi 和 Nouchi 的研究[1] 。随后 Yoichi , Gentili 等仔细研 究了利用内部 EGR 在二冲程发动机上实现 HCCI 的应用 ;Norimasa 等人研究了代用燃料在二冲程 发动机上实施 HCCI 燃烧的状况 。第一次在四冲 程汽油机上实现 HCCI 燃烧模式见于 1983 年 Najt 的报道 。1989 年 Thring 等研究了 HCCI 燃烧在汽 油机上应用的工作范围 。近几年 ,Aoyama ,Magnus 等人研究了汽油和代用燃料 HCCI 燃烧控制的方 法 ,Mase , Yokota 等人研究了柴油 HCCI 燃烧的控 制方法 。这些工作深化了对 HCCI 燃烧认识 ,为 HCCI 的燃烧控制提供了经验 。而如今 ,在汽车市 场竞争激烈的今天 ,很多汽车厂家开始围绕“HC2
车辆发动机燃烧优化技术研究
车辆发动机燃烧优化技术研究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节能的重视,车辆发动机燃烧优化技术逐渐成为汽车工业的热门研究领域。
发动机燃烧优化技术的研究,旨在降低油耗和排放,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一、发动机燃烧原理了解发动机燃烧原理对于研究发动机燃烧优化技术非常重要。
发动机的燃烧是通过燃油和空气的混合来完成的,混合后的燃料被点燃,从而产生气体热能,并推动车辆前进。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和空气的比例以及点火时机等因素会直接影响燃烧效率和排放。
二、发动机燃烧优化技术1. 直喷技术直喷技术是一种在汽车燃油系统中较新的技术,其将燃油直接喷入发动机的燃烧室中,从而降低油耗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与传统的多点喷射系统相比,直喷技术具有更高的喷射压力和更精准的油气控制,从而提高了燃烧效率和动力性能。
2. 涡轮增压技术涡轮增压技术是一种通过在发动机进气系统中增加压力,从而提高发动机输出功率和燃油经济性的技术。
涡轮增压器通过将排气气流转换成压缩空气,将其送入到发动机的燃烧室中。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和动力输出,同时减少燃料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
3. 缸内直喷技术缸内直喷技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燃烧优化技术,其是在缸内喷射燃油,并结合滚动进气的原理来实现出色的燃烧效果。
与传统的多点喷射技术相比,缸内直喷技术可以减少燃油的喷射量和喷射次数,从而降低了油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同时提高了动力性能和车辆的驾驶舒适度。
4. 智能化控制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是将计算机等高科技设备整合到车辆发动机控制系统中,通过实时监测和优化燃烧过程,从而提高发动机燃烧效率和稳定性。
智能化控制技术可以根据行驶环境、驾驶习惯和车辆状态等参数来优化发动机控制参数,从而实现更加优化的燃烧效果。
三、发动机燃烧优化技术前景随着环保和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动机燃烧优化技术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燃烧优化技术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成熟,发动机燃烧优化技术将进一步发展,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加舒适、节能和环保的选择。
国内车用汽油发动机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车用汽油发动机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汽油发动机技术在国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汽油发动机不仅为汽车提供了活力,而且经济实惠,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流了。
目前,国内的汽油发动机技术主要有四类:高效燃油喷射技术、缸体技术、燃烧技术和系统控制技术。
高效燃油喷射技术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燃油利用率,缩短燃烧过程,有效提高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缸体技术目前的发展重点是降低发动机噪声、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燃烧技术以及系统控制技术则能有效控制燃油消耗,减少烟气废气,实现环保性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油发动机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未来将朝着更高效、更低消耗、更环保的发展方向前进,相关技术包括发动机电子化控制技术、变步长项目喷射技术、电喷汽油发动机技术、组合系统技术等等。
未来的汽油发动机可以更高效的利用燃油,并且实现低消耗、低排放,为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汽油发动机技术进步将降低对高辛烷值汽油的需求
展 。一 旦 该 技 术 获 得 大规 模 商 业 化 应 用 ,必 将 进
一
步 降低汽 油机 汽 车对 高辛烷 值 汽油 的需 求 。
从 上 述 几种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汽 油机 技 术 发 展来
看 ,其 共 同点 都 是 采用 各 具 特 色 的汽 油 机 技 术 , 实 现 发 动 机 的 高 功率 、大 扭 矩 ,达 到 提 高 燃 油 经 济 性 和 减 少 排 放 的 目的 。其 中一 个 共 同 特 点 就是 对 汽 油 清 洁 化 要 求较 高 ,特 别 是 要 求 汽 油 中较低
该 技 术 摆脱 了汽 油 机 对 压缩 比和空 燃 比的 限
制 , 可 以大 幅 改 善 汽油 机 的油 耗 和 N 放 ,是 O排 目前 内燃 机 的 国际 研究 前 沿 ,也 被 认 为 是 解 决 石 油 资源 短 缺 和 污 染 物 排放 最 有 希 望 的技 术 途 径 。 美 国 、 日本 和 欧 洲各 国汽 车公 司均 把HC I 术 作 C技
的硫含 量 。
3)涡轮 增压 技术 涡 轮 增 压技 术 的应 用 ,可 以使 发 动 机 排 出的
废 气 能 量 通 过 涡 轮增 压 器 的有 效 利 用 ,使 发 动 机 能 够 吸 入 更 多 的 高 密 度 空气 ,提 高 充 气 密 度 ,从 而 有 效 增 加 进 气 量 。 应用 涡轮 增 压 技 术 ,可 以使
优开启角度或者气 门升程位置 。借助V T V 技术 , 通 过 配 备 的控 制 及 执 行 系 统 ,对 发 动机 凸轮 的相
位进 行 调节 ,从 而 使 得 气 门开启 、关 闭 的时 间随 发 动 机 转 速 的 变 化 而 变 化 ,能 显 著 提 高 充 气 效
汽油机技术发展趋势
汽油机技术发展趋势
汽油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高效化:汽油机的燃烧效率一直是技术改进的重点,以减少燃料消耗和废气排放。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优化燃烧室和喷射系统,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能量损失。
2. 节能减排: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汽油机技术也将重点关注减少尾气排放。
发展方向包括提高汽车动力系统整体能量利用率、优化排放控制系统等。
3. 电动化:电动汽车的兴起将对传统汽油机技术造成一定冲击,因此汽油机技术发展趋势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是电动化。
汽油机在混合动力系统中的应用和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都是重要方向。
4. 智能化:随着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汽油机技术也将趋向智能化。
例如,通过车载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汽油机可以实现自动调整,提高燃油利用率和性能。
5. 微型化和轻量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小型、轻量化汽车的需求将增加。
因此,汽油机技术也将朝着微型化和轻量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市场需求。
汽油发动机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汽油机控制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汽车的发展,给世人在“行”上带来极大的便利,使得窨距离缩小,人们的工作速度得以提高。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又使汽车发动机如虎添翼,成为高新技术的集成。
一、世界汽油机技术发展现状为了适应汽车对节油、环保、安全的需要,车用汽油机主要朝着更节油、更环保的方向发展,因此欧洲己执行欧Ⅳ标准。
以下为国外在汽油机方面主要先进技术。
1.多气门技术:每缸3-5个气门(大多为4气门),可提高功率,改善燃烧质量,如捷达王5气门、丰田8A4气门等。
2.双顶置凸轮轴(D.HC)可提高转速、提升可靠性。
3.可变气门正时(VVT):根据不同转速调节气门时,可节省燃油,改善排放,如本田VTEC、丰田VVT-i等。
4.汽油机增压:可提高升功率,在排量不变的情况下,可提高功率,如帕萨特1.8T 轿车。
5.可变进气道长度(VIM):在不同转速下使用不同进气道长度,保证在任何工况下都有较好的充气效率,如奥迪A6。
6.停缸技术:在输出功率减小时,使一部分气缸停止工作,可节省燃油,如通用开拓者EXT 2005款有8个气缸,需要时可使4个气缸一停止工作。
7.全铝发动机:使用铝缸体、缸盖、活塞等,可减小质量,节省燃油,如日本铃木1.3L、1.4L汽油机。
8.智能驱动气门(SVA):取代传统凸轮轴,每一个气门挺杆上有一个独立的驱动器,可以减少20%油耗及污染物,如:法国法雷奥公司已设计出样机,2009年可大批量投产。
9.可变压缩比汽油机:将传输功率与压缩比控制功能进行整合,压缩比可变。
2005年法国MCE-5公司己开发出样机。
10.汽油机直喷(GDI)和稀薄燃烧技术:将高压汽油直接喷射到气缸内,周围为稀薄混合气,实现分层燃烧,可提高燃料经济性,节油约20%,如丰田皇.冠3.0L V6汽油机(国产皇冠无GDI技术)。
11.可控燃烧速率系统(CBR):两个进气道,有一个是切向进气的,另一个是中性的。
烷基化技术进展及其在汽油升级中的关键作用
烷基化技术进展及其在汽油升级中的关键作用烷基化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通过引入烷基基团(即一个或多个碳氢链)到分子中的某个位置,可以改变分子的性质和用途。
烷基化技术在化学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汽油升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1. 提高辛烷值:汽油辛烷值是衡量汽油抗爆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数值越高,汽油的抗爆震性能越好。
烷基化技术可以引入含有较多碳原子的烷基基团,从而增加汽油的辛烷值,提高汽油的抗爆震性能。
2. 改善燃烧性能:烷基化技术可以引入具有较长碳链的烷基基团,这些基团在燃烧过程中可以提供更多的热值,从而增加汽油的燃烧热值,提高燃烧效率,减少尾气排放。
3. 降低含硫量:烷基化技术可以用于去除汽油中的有机硫化物,如硫醇、硫醚等,降低汽油的含硫量。
含硫量较低的汽油具有更好的环境友好性和燃烧性能,可以减少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更小。
4. 提高燃料经济性:烷基化技术可以通过增加汽油的辛烷值和燃烧热值,提高汽油的燃料经济性。
燃料经济性是衡量燃料利用效率的指标,燃料经济性越高,单位能量的燃料消耗越少,从而减少能源的浪费。
目前,烷基化技术在汽油升级领域取得了很多进展。
一种常见的烷基化技术是烷基化催化剂的研发和优化。
烷基化催化剂是用于催化烷基化反应的固体材料,可以选择性地引入烷基基团到分子中的特定位置。
近年来,科学家们不断研究和改进烷基化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以提高烷基化反应的效率和产率。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意识的抬头,绿色烷基化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绿色烷基化技术主要包括采用可再生资源作为原料、开发环境友好的催化剂以及采用低能耗、低污染的反应条件等。
这些绿色技术在不仅可以提高汽油性能,还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潜力。
烷基化技术在汽油升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随着烷基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优化,相信可以在今后的汽油升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汽车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降低环境污染。
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
日产1.6升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发 动机工作演示视频
FSI和GDI两者关系
• 分层燃烧技术和缸内直喷技术一直是相关联的。分层燃烧 的真正目的是可以实现较稀混合气的点燃,要实现分层燃 烧,必须基于缸内直喷,对于缸外喷射的发动机,是无法 实现分层燃烧的。而设计缸内直喷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实 现稀薄燃烧,因此二者走到了一起。而发动机的稀薄燃烧 技术是为了让混合气更加充分燃烧,达到减低油耗和排放 的目的。
与传统技术把燃油喷入进 气歧管的发动机相比,FSI发 动机的主要优势有:动态响 应好、功率和扭矩可以同时 提升、燃油消耗降低。 理论上,FSI发动机油三种工 作方式:分层燃烧、均质稀 燃和均质燃烧。
实际应用
奥迪采用的FSI® 燃 油直喷技术在同等 排量下实现了发动 机动力性和燃油经 济性的完美结合, 是当今汽车工业发 动机技术中最为成 熟、最先进的燃油 直喷技术,并引领 了汽油发动机的发 展趋势。
联系课本内容
FSI将燃油直接喷入燃烧室,由于喷雾的气 化冷却作用,它优化了充气效率,从而实现 了汽油机匀质调节,不再需要节气门,大大 降低了进气损失,分层燃烧减少了发动机的 传热损失,进而增大了满负荷。
返回目录
GDI是指缸内直喷技术。缸内喷注式汽油发动机与一 般汽油发动机的主要区别在于汽油喷射的位置,目前 一般汽油发动机上所用的汽油电控喷射系统,是将汽 油喷入进气歧管或进气管道上,与空气混合成混合气 后再通过进气门进入气缸燃烧室内被点燃作功;而缸 内喷注式汽油发动机顾名思义是在气缸内喷注汽油, 它将喷油嘴安装在燃烧室内,将汽油直接喷注在气缸 燃烧室内,空气则通过进气门进入燃烧室与汽油混合 成混合气被点燃作功,这种形式 与直喷式柴油机相似,因此有人 认为缸内喷注式汽油发动机是将 柴油机的形式移植到汽油机上的 一种创举。
汽油机先进燃烧技术综述
汽油发动机燃烧研究进展Alex C. Alkidas奥克兰大学、机电工程署、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院,罗切斯特,MI48309-4478,美国,在线,2007年9月11日。
摘要本文是关于汽油机上用于减少燃油消耗和发动机排放的最新燃烧研究进展,及其相关技术的一篇综述。
为了优化在转速/负荷范围内的燃烧,发动机应该以三种燃烧模式运行:分层充量点燃(SCSI)、均质充量点燃(HCSI)和均质充量压燃(HCCI)。
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最大程度降低油耗和排放的重要技术是:导向喷射直喷系统,灵活可变气门机构以及基于发动机控制的缸内压力。
关键词:汽油机;火花点火;DISI;HCCI;HCSI;HCSI;直喷;压燃;分层燃烧。
1.简介:全世界绝大多数的乘用车都装载了进气道喷射(PFI),火花点火式汽油机。
尽管这类发动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它的局限性根本不能克服,因此我们已经找到了能够克服其中一个或者更多局限的其它类型的汽油机。
让PFI,SI,汽油机性能变坏的基本局限是:(a)在部分负荷工况下导致很大泵气损失的节气门负荷控制方式;(b)在低速或者高负荷工况下汽油的爆震倾向导致了发动机压缩比的降低;(c)3效排气后处理系统要求发动机在化学当量空燃比的工况下运行,这就导致了由于产生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聚合物而使混合气具有不好的特性(偏低率的比热);(d)主要由于裂缝油气而导致较高的未燃碳氢排放;(e)由化学当量比燃烧引起的燃烧温度过高导致较高的NO排放量。
其中局限(a)-(c)使发动机的油耗极大的增加。
另一方面,较高的发动机HC和NO 排放物并不是问题,因为在化学当量工况下的发动机具有很高的三效催化转化效率。
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在乘用车用发动机上有巨大潜力的两种汽油机燃烧技术是直喷(DI)分层燃烧点燃技术(SCSI)和均匀充量压燃技术(HCCI)。
这些技术都使用了完全稀薄燃烧,并采取了高度稀释和无节气门操作。
和PFI汽油机相比,DI SCSI发动机极大地降低了燃油消耗和发动机排气中的NO排放量,在HC排放量上性能相当。
缸内直喷汽油机复合燃烧技术
第 7期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Vo . № 7 1 44
21 0 0年 7月
J OURNAL OF XIAN I J AoToNG UNI VERS TY I
J1 00 u.2 1
缸 内直 喷 汽 油 机 复 合 燃 烧 技 术
牟江 峰 ,刘 德新 ,舒 歌群
A C mp u dC mb sinT c n lg o sl eDiet n t nE gn o o n o ut eh oo yfrGaoi rc jci n ie o n I e U x n HU q n Ge u
缸 内直接喷射 燃 油 , 使缸 内形 成准 均质混 合 气 , 以满 足各种 工 况下 G 对混 合 气的要 求. 负荷 由 DI 在
小到 大直 至满 负荷 的 范 围 内都 可避 免 出现 过稀 区、 浓 区 , 利 于 燃烧 并 减 少 HC排 放 ; 用在 进 过 这 利 气管上 设计 的独特 的废 气通道 , 通过 滚 流分层 充 气方 法 , 进 气 冲程 再循 环 的废 气和 油气 分层 , 将 以
(tt yL b rtr f n ie ,Taj i ri , aj 0 0 2 SaeKe a oaoyo gn s ini Unv s y Tini 3 0 7 , E n e t n
A s at b t c:A o u t n tc n lg t t i imer i fe rt s g cmp u d i et n r cmb si eh oo ywi soc o ti a —u l ai u i o o n n ci o h h c r o n j o
HC a d N( e sin i aoiedrc i t n G ) n ie. T eq ai o g f u h r e n mi o n g s l i t ne i ( DI e gn s h u s h mo e o sc ag s n e jc o — i
汽油机均质混合气压燃燃烧(HCCI)技术
1 引言
随着近 几年 油价 的不断 攀升 以及 能源供 给 的 日益 紧张 , 人们对 车 用 发 动机 的燃 油经 济 性 更 加
油经 济性好 。然 而 , 随着 汽 车 内燃 机 技 术 的 发 展 以及 排放法 规 的 日益 严格 , 别 是 “ V” 至将 特 欧 乃 来 的“ Ⅵ” 规 , 现 有 内燃 机技 术 提 出了 更 为 欧 法 对 严峻 的挑 战 。 目前 已应 用 的较 先 进 的技 术 ( 柴 如
dee  ̄ gn efr n e HC Ii akn f e o c p i cmb s o hc o ie ea vnae i l liep r ma c . C s ido w cn e tO o u t n w ihcmbn st d a tg s s o n l i h
(. 1重庆 交通 学院机 电学院 , 重庆
407 ;. 庆工 学院 , 004 2重 重庆
405) 000
摘要 : 在汽油机普遍采用电控技 术, 发动机性能得到较 大改善的今 天, 稀薄燃烧技术为汽 油机 性 能的提 高提供 了广 阔的 前 景 。 而 H C 燃 烧技 术 , 一 种 集 常规 汽 油机 和柴 油机 于 一 CI 是
汽油发动机制造项目进展报告
汽油发动机制造项目进展报告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汽车行业的一名业内精英,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向大家汇报我们汽油发动机制造项目的最新进展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油发动机作为主流动力技术,一直备受关注。
本报告将全面介绍我们项目目前的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问题的不断加剧,汽车排放问题成为汽车行业关注的重点。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制定了以下目标:1. 提高汽油发动机的燃烧效率,降低燃油消耗和污染排放;2. 推动汽油发动机技术的创新发展,提高动力性能和可靠性;3. 提升国内汽油发动机制造水平,实现国产化替代进口。
二、研发进展1. 燃烧效率的提升针对传统汽油发动机存在的燃烧效率低、排放高等问题,我们研发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包括可变气门正时技术、进、排气系统匹配优化技术等,实现了燃烧效率的提升。
经过长期试验和实际运行验证,我们的燃烧效率提升了10%以上,燃油消耗和污染排放均得到显著改善。
2. 技术创新的突破我们将传统汽油发动机与电动助力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动力性能和节能环保的平衡。
通过改进燃烧系统、提高热效率、降低运行噪音等手段,使得汽油发动机在动力输出和环保性能上得到了双重提升。
同时,我们还在材料、制造工艺等方面进行创新研发,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3. 国产化替代进口长期以来,我国汽油发动机一直依赖进口,给我国汽车行业带来了较大的技术和经济压力。
为了实现国产化替代,我们与国内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加强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逐步提升国内汽油发动机的制造水平。
经过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部分型号的汽油发动机已经成功实现了国产化,为我国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三、未来发展方向1. 持续推动技术创新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汽油发动机燃烧效率和环保性能的研发力度,不断推出更加先进的技术和产品。
同时,我们将加强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合作,如新能源技术、智能驾驶等领域,共同推动汽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汽油机国六后处理技术路线
汽油机国六后处理技术路线
近年来,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日益凸显,环保关注度不断增强。
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我国在2019年7月1日开始实施国
六排放标准。
相较于国五标准,国六标准更加严格,要求汽车厂家采
用更为先进的后处理技术,同时也带来更高的成本压力。
汽油车国六后处理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三部分:燃烧控制技术、三
元催化和GPF滤器。
首先,燃烧控制技术是现代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减少污染排放至关重要。
通过对发动机进行燃烧控制,能够
减少燃烧产物中有害物质的生成,从而减少尾气的污染。
与国五标准
相比,国六标准对NOx的限制更为严格,需要采用更精细的燃烧控制,例如使用更高的压缩比、内流阻力更小的进气道、快速燃烧技术等。
其次,三元催化器可以将发动机尾气中的CO、HC和NOx等有害
气体转化成无害的CO2、H2O和氮气。
在国六标准下,三元催化器的转
化效率要求更高,需要采用更优质的材料和更复杂的设计结构,增加
催化面积和减少催化剂的阻力。
最后,GPF滤器是国六标准下必须的一项技术,用于捕捉发动机
尾气中的颗粒物。
在GPF滤器内部,通过网状结构将颗粒物捕获,从
而达到净化排放气体的效果。
相较于DPF滤器,GPF滤器要求更高的捕捉效率,同时也需要更高的耐温、耐腐蚀等性能。
总之,汽油车国六后处理技术路线是一个逐渐递增的过程,要求
汽车厂家在燃烧控制、三元催化和GPF滤器等多个方面进行协同改进,以达到更高的净化效果和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
缸内直喷汽油机技术特点
缸内直喷汽油机技术特点大家好呀!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缸内直喷汽油机这玩意儿的技术特点。
这可是汽车发动机领域里挺重要的一部分呢,好多车都在用这种技术,那它到底有啥特别的地方呢?咱一起来瞅瞅。
一、燃油喷射更精准。
以前的发动机燃油喷射方式可能没那么精准,就好比投篮,有时候投不准那球就偏了。
但缸内直喷汽油机可不一样哦,它就像是一个超级神射手,能把燃油非常准确地喷射到气缸里面。
它是怎么做到的呢?这是因为它的喷油嘴直接安装在了气缸内部,这样就能根据发动机的实际工作情况,精确地控制燃油的喷射量和喷射时间。
比如说,当你在市区慢悠悠地开车的时候,发动机不需要太多的动力,它就会少喷点油;而当你一脚油门想超车的时候,它就会迅速增加喷油量,让发动机输出更大的动力。
这种精准的喷射方式,不仅能让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更符合你的驾驶需求,还能让燃油燃烧得更充分,提高燃油的利用率,就像把每一滴油都用在了刀刃上,省了油还不浪费,多棒呀!二、动力性能更强。
缸内直喷汽油机在动力性能方面那也是相当厉害的哦!想象一下,你开着一辆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是不是超爽?这背后可少不了缸内直喷技术的功劳。
由于燃油是直接喷射到气缸里的,和空气混合得更加均匀、充分,燃烧效率大大提高。
这就好比是给发动机吃了一顿营养丰富的大餐,让它浑身充满了力量。
在同样的排量下,采用缸内直喷技术的发动机能够输出更大的功率和扭矩,让车子加速更快、爬坡更轻松。
比如说,一些高性能的跑车和赛车,很多都采用了缸内直喷汽油机,就是看中了它强大的动力性能,能够让车手在赛道上尽情地展现速度与激情。
三、排放更环保。
现在大家都越来越注重环保了,汽车尾气排放可是个大问题。
而缸内直喷汽油机在这方面也有出色的表现哦!因为它能让燃油燃烧得更充分,所以产生的有害气体就会相对减少。
就像是把垃圾都清理干净了,空气自然就更清新啦。
具体来说,它能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对保护环境可是有很大贡献的呢。
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
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
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是指通过控制进气量和燃油喷射量来实现燃烧室内主燃烧区气体的燃烧稀释,从而提高汽油机的燃烧效率和排放性能的一种技术。
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的目标是实现更高的燃烧效率和更低的排放。
通过将燃烧室内的混合气稀薄到可燃极限附近,可以提高燃烧的完全程度,减少未燃烧物质的产生,从而降低尾气排放中的CO、HC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在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中,关键是要控制好燃油喷射量和进气量。
燃油喷射量需要根据当前工况和运行状态进行精确控制,以保证燃油在燃烧室内充分混合,形成均匀且适量的可燃混合气。
进气量的控制则可以通过增加进气阻力、采用可变进气门正时等方法实现。
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能。
此外,稀薄燃烧技术还可以提高汽油机的动力输出和响应性能,提升车辆的行驶性能和驾驶体验。
因此,稀薄燃烧技术在现代汽车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汽油机稀薄燃烧控制技术
g a in itiu in i h e o t er r n s u nn e h o o y r de tdsrb to st ek y t h a e e sb r i g tc n lg .Thsp p rito u e h a o iee — i a e n r d c st eg s l n n gn o i ec mb si nm o e P h n c m b sin t c n lg GDIc m b sin t c n lg n a e e s b r ig u t d , FIt i o u to e h o o y, o o u to e h oo y a d r r n s u n n
i h e e o me t o n e n lc m b s i n e g n e h o o y Th a e e s b r i g t c n l g a e n n t e d v l p n f i t r a o u t n ie tc n lg . o e r r n s u n n eh oo y b s d o t e m i t r ta i e o h x u e s r tf d c mb s i n, n n t e b s so o t o m y i d r o i t r f o c n r to i ut o a d o h a i fh w o f r i c l e sf rm x u eo n e t a i n n n c
(F ) P I稀燃 系统 和直 接 喷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 稀 燃 系统 。G I GD ) D
电子控 制 系统 , 确调节 循环 供油 量 , 以实 现变质 精 可
调节 功率输 出 , 结合 相应 的混合 气控 制技 术 , 以 再 可 实现很 好 的燃油 经济 性和 排放性 能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油机最新燃烧技术进展概要:本文对近年来在汽油机的燃烧技术进展作了介绍,并对新的燃烧技术对降低油耗和减少燃烧排放物方面所取得的技术进展作了评论,在整个他们的速度/负载范围内的最优燃烧,发动机应工作在三个燃烧模式:分层点燃式(SCSI)、均质点燃式(HCSI)、均质压燃式(HCCI),实现最大限度的降低燃油消耗和发动机排放的关键技术是喷雾引导的直喷系统、灵活可变的气门驱动、基于发动机控制的缸内压力。
关键词:汽油机;火花塞点火;GDI;DISI;HCCI;HCSI;直接喷射;均质燃烧;分层燃烧术语:AFR:空燃比 BMEP:平均有效压力 BFSC:刹车油耗 BTDC:上止点前CI:压燃式点火 COV:变异系数 CR:压缩比 DI:直接喷射 DISI:直接喷射火花塞点火 EGR:废气再循环 EVC:排气门关闭 FE:燃油经济型 HC:烃类 HCCI:均质混合燃烧HCSI:均质点燃式燃烧 HT:传热 IMEP:平均指示有效压力NVO:负阀重叠 VVT:可变气门正时1引言人类的汽车革命极为迅猛, 也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环境。
从早期的化油器发动机开始,人类在汽车引擎技术上不断创新,在提升燃料效率和降低能耗与污染物排放方面不间断的努力。
从化油器到单点电子喷射、多点电子喷射再到多点顺序喷射,发动机不断进化,而缸内直喷技术无疑是人类在汽车发动机方面的最新成就。
先来看一下缸内直喷的概念:缸内直喷技术(Direct Injection)是指将燃油直接喷入汽缸燃烧室内的发动机技术, 而之前的汽油发动机都是将燃油喷注于进气歧管内。
缸内直喷技术还被称为FSI(Fuel Stratified Injection)技术。
百年间,这样的技术进步也带给人类自身更多的好处。
缸内直喷技术借助电脑系统直接控制燃油的喷射时间、喷射压力和喷射量,相比过去的技术,新技术不需要受限制于传统机械构造方式, 而且能够依照发动机的需要随时调整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比例,不但促进燃料燃烧效率提升15%以上,也大大减少了废气中的污染物水平,对发动机功率的提升效果也非常明显。
1.1缸内直喷技术的六大优势:由于燃油被精确的喷射于汽缸燃烧室内, 也直接带来了六大好处:一、节省燃油。
现代发动机技术的趋势之一就是节约燃料, 而缸内直喷技术可以大大提升燃油与空气混合的雾化程度与混合的效率, 带来燃油的节约。
采用缸内直喷技术的车型油耗水平可下降3%以上。
二、减少废气排放。
人类对生存环境的重视也造就了环保发动机的不断诞生。
缸内直喷发动机的高压燃油泵能提供高达120巴的压力,确保燃料充分燃烧,最大程度的减少废气中的有害杂物。
三、提升动力性能。
由于燃料的混合更充分,燃烧更彻底,也带来了燃料转化为动能的效率提升,直接推动了发动机动力性能的增加,同排量下,最大功率可提高15%。
四、减少发动机震动。
由于缸内直喷技术允许更高的压缩比,缸内爆震情况的大大减少,对降低发动机低速情况下的震动也有明显的效果。
五、喷油的准确度提升。
缸内直喷技术的关键就是电脑系统的精确控制。
由于电脑系统会感知发动机缸内的实际工作情况,并会在瞬间完成对喷油量、喷油时间和压力的微调,保障发动机始终处于精确的喷油状态。
六、发动机更耐用。
新技术不但提升效率,减少排放,更对发动机寿命的延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燃油被直接喷射于气缸内并迅速转化为能量,大大降低了传统发动机燃油依附于进气歧管而带来的损害。
1.2GDI发动机燃烧系统:燃烧系统的设计是GDI发动机的关键技术。
要成功实现中小负荷时的分层稀燃和大负荷时的均质预混,就需要进行燃油喷束、气流运动和燃烧室形状的优化合理配合。
已经开发的GDI发动机燃烧系统,按喷油器和火花塞的相对位置和混合气的组织形式有3种以下类型。
1、喷束引导法燃油喷嘴靠近火花塞布置,火花塞位于燃油喷束的边缘,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保证当整个燃烧室内为稀薄混合气时,火花塞周围仍能形成可供点火的混合气浓度。
Ford、Honda公司生产的某些机型采用这种燃烧系统。
2、壁面引导法燃油喷嘴远离火花塞布置,利用特殊形状的活塞表面配合气流运动,将燃油蒸气导向火花塞并在火花塞间隙形成合适浓度的混合气,如三菱、丰田、Nissan 等公司开发的机型。
3、气流引导法同样是燃油喷嘴远离火花塞,利用缸内有组织的气流运动来达到上述目的。
FEV、AVL公司开发的方案采取这样的燃烧系统。
上述几种燃烧系统方案的划分是十分粗略的,实际情况是上述几种方案交叉存在,各种因素并存并相互影响。
根据AVL的Ricardo公司的研究,火花塞布置在靠近中心的位置可以减少火焰传播距离,在怠速和中小负荷时对分层便于控制,但发动机对喷油器和火花塞之间的位置误差、喷雾变形敏感,火花塞容易被燃油沾湿而形成污垢导致点火困难。
另外,火花塞和喷油器都布置在中间有时会影响进气门的尺寸。
远距离布置的方式可避免沾湿火花塞,但燃油碰壁较多,并且需要精确设计特殊形状的燃烧室,对缸内混合气运动的组织要求更为严格一些。
1.3缸内空气运动的组织:气缸内的空气运动对喷雾和燃烧的影响很大。
GDI发动机缸内空气的运动有涡流、滚流和挤流。
涡流的旋转轴线平行于气缸中心线,滚流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气缸中心线,挤流形成于压缩冲程活塞接近上止点时与缸盖间隙处的径向气体运动,它有助于加强压缩终点时的湍流强度。
目前大部分GDI发动机应用涡流作为缸内空气运动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在缸内的径向发散少,对保持混合气的相对集中和分层有利,可以充分利用它来维持压缩冲程中的混合气层。
由于涡流的旋转动量与发动机的转速成正比,而油束的动量是独立的,不受发动机转速的影响,因此,利用涡流来促进油气混合有一个操作范围限制。
此外,涡流比过高还会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油滴甩向缸壁,造成湿壁现象的增加。
近年来, 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对滚流在GDI发动机中的应用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压缩行程的后期,滚流能够有效地增加靠近缸壁处的气体流动速度,从而可以促进粘附在缸壁上的油滴快速蒸发,也可利用滚流和活塞顶部的凹坑相配合将分层混合气导向火花塞,控制油束碰撞和火焰传播,从排气侧到进气侧的挤流还能提高燃烧速度。
2关于GDI发动机燃烧方式的改进气口燃料喷射( Port Fuel Injection , PFI) 火花点火(Spark Ignition ,SI) 汽油机,利用排气管中氧传感器的反馈控制使汽油机的运行工况始终维持在过量空气系数aΦ=1.0,并应用三效催化器 (Three-Way Catalyst ,TWC) 使排气中的有害成分NOx,HC,CO 得到清除,这一方案在燃烧和排放后处理上具有很优点,较方便地解决了排放问题。
因此成为当前绝大多数轿车发动机的标准设计。
但这一方案还存在很多缺点,主要是:1) 发动机依靠节气门实现部分负荷调节,存在泵气损失,增大部分负荷运转时的燃油消耗率;2) 低速高负荷时敲缸倾向严重,使得压缩比提不高;3) 在当量混合比(aΦ=1.0) 下运转,燃烧后工质中三原子气体H2O,CO2相对增加,使比热容比k值减小,影响热效率;4) 由于采用aΦ=1.0 ,燃烧温度升高, NOx排放增加,此外进入燃烧室间隙中的混合气浓度高,使HC排放增加。
对PFI汽油机来说,由于配备了TWC,上述第4点涉及的排放问题容易解决,其缺点主要在燃料经济性方面,即前三点。
当前的改进工作集中在缸内直喷(GDI)方面,主要是:1) SCSI方式,即在中低负荷应用稀燃混合气分层燃烧(Stratified Combustion) ,在高负荷时仍用浓混合气;2) HCCI-SI 方式,即在中低负荷应用稀混合气均质压燃方式和在高负荷时仍用浓混合气火花点火方式。
这两种方式均可消除泵气损失,但带来了排气后处理的困难, 经济性改善的幅度取决于SC和HCCI方式在负荷/转速图上的覆盖面积。
覆盖面积小了可能得不偿失。
2.1分层点燃式SCSI日本三菱汽车公司于1994 年首先宣布成功研制出采用SCSI燃烧方式的缸内直喷式轿车用汽油机,接着日本的丰田、尼桑以及其他国家的汽车公司均研制成功。
这类发动机的最大优点是稀燃、泵气损失及传热损失小。
此外,向气缸直接喷射汽油,使汽油蒸发吸热,改善充气效率,并有利于采用较高的压缩比。
在中低负荷时,发动机使用的混合气已很稀,为了保证火花点火成功,必须使混合气分层,使部分混合气较浓,其余的混合气更稀,并且还要保证把这部分较浓混合气在火花塞点火时刻送到火花塞间隙处,保证不出现失火循环,这是决定SCSI燃烧系统成败的关键所在。
根据输送较浓混合气机理的不同,一般把SCSI燃烧系统分成3 类,即空气引导式、壁面引导式及油束引导式。
前述的日本三菱GDI发动机即应用壁面引导式 ,在压缩后期,气缸内压力升高,使喷出的油束紧密,且射程较短,进气行程在气缸内生成的逆向滚流( Inverse Tumble) 在压缩行程仍然存在。
此外,活塞顶部特殊形状的凹坑把较浓的混合气引导到火花塞间隙气缸中心处着火燃烧。
空气引导式的机理与壁面引导式大致相同,仅是突出气流(进气涡流) 的作用而已。
这两个方案的共同特点是火花塞与喷油器之间的空间距离较远,不能保证稳定可靠地点火。
此外,还有其他方面的缺点。
油束引导是第二代SCSI 燃烧系统的标准方案,其特点是喷油器和火花塞尽量靠近,使油束和点火形成紧密的耦合关系以保证在混合气分层时点火稳定可靠。
2.2直喷式火花塞发动机(DISI)现行比较流行的两种DISI变体—“均质式”DISI通过计量式混合实现,还有混合模式的DISI,处于低转速或低负荷工况下混合物是以低当量比分层的,当高的负荷和转速时发动机会处在均质工作模式。
混合模式的DISI有达到最高燃油经济性的潜在性,因此我们将我们的讨论限定在混合模式的DISI发动机上。
通过稀薄燃烧,泵气损失和热传递损失减少,循环效率因为改善了的热力转换条件提升。
而且,通过DISI发动机,发动机的压缩比可以得到一定比例的提升,因为额外的降温冷却效果通过向缸内直接喷射燃料来实现。
压缩比的增加将会进一步提升循环效率。
例如图1所示的DISI发动机的工作模式。
正如像先前介绍的一样,这个混合模式的DISI发动机以分层模式启动,在低负荷/转速时为稀薄混合物,在大负荷/转速时达到均质模式。
均质负荷工况一直可以持续到中等负荷附近,那时混合物已很稀薄,或者远远大于理论空然比;而在更高的负荷区域混合物浓度达到理论空然比甚至浓度更高。
在一些情况下中等负荷区域是可以消除的,在整个负荷和速度工况范围内发动机的运转要么处于稀薄分层模式要么就处于计量比的均值混合模式。
当处于最高负荷状态时EGR系统就更多的用来消除排气中的氮氧化物。
过于空气量和EGR稀释程度往往主要是由所需要的最大燃油经济型决定的,维持排放和燃烧稳定性在一个可接受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