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机燃烧过程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八章汽油机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PPT课件
![第八章汽油机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cf5f4ba300a6c30c229ffb.png)
提高点火能量、采用多火花塞点火;
优化进气系统—优化匹配进气管长度。
.
31
HIT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第二节 SI-ICE的异常燃烧
(大众Touran,2.0L 汽油机,n=2000r/min)
BMEP=0.19MPa
.
32
HIT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第二节 SI-ICE的异常燃烧
BMEP=0.88MPa
SI-ICE高速大负荷工况,燃烧室内温度、压力高,
容易产生爆燃,低速小负荷工况,不易爆燃,可
用高压缩比。
.
21
HIT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第二节 SI-ICE的异常燃烧
高速、大负荷
不变压缩比 11
8
中速、中负荷 11
转矩
低速、小负荷
14
. 转速
22
HIT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第二节 SI-ICE的异常燃烧
vn 800~1000m/s
dp 65 d
MPa/(°CA)
激波冲击燃烧室壁面
.
爆震燃烧
18
HIT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第二节 SI-ICE的异常燃烧
➢爆燃的危害
1、热负荷大、散热损失大
燃烧速度快,温度高;
压力波击破油膜,加速传热;
2、机械负荷大
过高的压力升高率,机械摩擦损失大
3、性能下降
散热大 机械负荷大
TPS —Throttle Position Sensor
允许范围
增大1个%点,
IMEP下降1.5%
IMEP/%
振动噪声大;
HC高排放—点火提前角不是最优值。 ➢原因
火花塞附近混合气成分不. 一致;
29
HIT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优化进气系统—优化匹配进气管长度。
.
31
HIT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第二节 SI-ICE的异常燃烧
(大众Touran,2.0L 汽油机,n=2000r/min)
BMEP=0.19MPa
.
32
HIT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第二节 SI-ICE的异常燃烧
BMEP=0.88MPa
SI-ICE高速大负荷工况,燃烧室内温度、压力高,
容易产生爆燃,低速小负荷工况,不易爆燃,可
用高压缩比。
.
21
HIT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第二节 SI-ICE的异常燃烧
高速、大负荷
不变压缩比 11
8
中速、中负荷 11
转矩
低速、小负荷
14
. 转速
22
HIT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第二节 SI-ICE的异常燃烧
vn 800~1000m/s
dp 65 d
MPa/(°CA)
激波冲击燃烧室壁面
.
爆震燃烧
18
HIT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第二节 SI-ICE的异常燃烧
➢爆燃的危害
1、热负荷大、散热损失大
燃烧速度快,温度高;
压力波击破油膜,加速传热;
2、机械负荷大
过高的压力升高率,机械摩擦损失大
3、性能下降
散热大 机械负荷大
TPS —Throttle Position Sensor
允许范围
增大1个%点,
IMEP下降1.5%
IMEP/%
振动噪声大;
HC高排放—点火提前角不是最优值。 ➢原因
火花塞附近混合气成分不. 一致;
29
HIT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初中九年级物理教学课件PPT课件 人教版
![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初中九年级物理教学课件PPT课件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9b20d3bed5b9f3f80f1c51.png)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4章第1节
热机
难点名称: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目录
CONTENTS
导入
知识讲解
课堂练习
小节
2
导入
3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汽油机的构造
进气门 汽缸
火花塞 排气门
活塞 连杆
曲轴
要点提示
汽油机工作时, 活塞在汽缸里做 往复运动,活塞 从汽缸的一端运 动到另一端的过 程叫做一个冲程。
二、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
活塞运动方向: 向下 。 能量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排气冲程
进气门 关闭 ; 排气门 打开 。 活塞运动方向: 向上 。 把废气排出气缸。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思考
汽油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__四__个冲程
●活塞:往复__两__次。 ●曲轴:转动_两__周。
●对外做功:_一__次。
思考
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推动活塞做 功,其他三个冲程是如何维持活塞的运动?
吸气冲程
压缩冲程 做功冲程 排气冲程
1、吸气冲程
进气门 排气门
打开 ; 关闭 。
活塞运动方向: 向下 。
吸入气缩冲程
进气门 关闭 ;排气门关闭 。 活塞运动方向: 向上 。 燃料混合物被压缩: 内能 增大 ,温度 升高 。 能量转化: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做功冲程
在做功冲程中,活塞、连杆、曲轴 带动飞轮旋转。
飞轮由于惯性继续旋转,带动活塞 运动,完成排气、吸气、和压缩冲程。
小结
课堂小结
汽油机 的构造
工作过程
汽油机的 能量转化
吸气
压缩
做功
排气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热机
难点名称: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目录
CONTENTS
导入
知识讲解
课堂练习
小节
2
导入
3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汽油机的构造
进气门 汽缸
火花塞 排气门
活塞 连杆
曲轴
要点提示
汽油机工作时, 活塞在汽缸里做 往复运动,活塞 从汽缸的一端运 动到另一端的过 程叫做一个冲程。
二、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
活塞运动方向: 向下 。 能量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排气冲程
进气门 关闭 ; 排气门 打开 。 活塞运动方向: 向上 。 把废气排出气缸。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思考
汽油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__四__个冲程
●活塞:往复__两__次。 ●曲轴:转动_两__周。
●对外做功:_一__次。
思考
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推动活塞做 功,其他三个冲程是如何维持活塞的运动?
吸气冲程
压缩冲程 做功冲程 排气冲程
1、吸气冲程
进气门 排气门
打开 ; 关闭 。
活塞运动方向: 向下 。
吸入气缩冲程
进气门 关闭 ;排气门关闭 。 活塞运动方向: 向上 。 燃料混合物被压缩: 内能 增大 ,温度 升高 。 能量转化: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做功冲程
在做功冲程中,活塞、连杆、曲轴 带动飞轮旋转。
飞轮由于惯性继续旋转,带动活塞 运动,完成排气、吸气、和压缩冲程。
小结
课堂小结
汽油机 的构造
工作过程
汽油机的 能量转化
吸气
压缩
做功
排气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汽油机正常燃烧过程 教学PPT课件
![汽油机正常燃烧过程 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3fbcf4b7360b4c2f3f64b0.png)
进气管
进气管内表面光滑,弯道少。
汽油喷射技术
可以改善雾化质量,使各缸间混合气的分配 均匀。如多点喷射的汽油机,使各缸供油量基本 保持一致,发动机性能得到改善。
三、燃烧室壁面的熄火作用
现象:在火焰传播过程中,紧靠壁面附近 的火焰不能传播。
原因:由链反应中断和冷缸壁使接近缸壁 的一层气体冷却所造成。
1)紊流运动是指无数小气团的一种无规则 运动,每一气团的大小不一,其流动速度 也不一致,但其宏观流动方向是一致的。
紊流运动使火焰燃烧区厚度增加,火焰 传播速度加快,紊流强度与火焰速度比成 正比关系。
2)混合气成分不同,火焰传播速度明显不 同,
3)混合气初始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增加。
2. 火焰前锋面积
Ⅲ.补燃期(后燃期)
从最高压力点开始到燃料基本燃烧完 为止,称为补燃期。这一阶段主要是明显 燃烧期内火焰前锋扫过的区域,部分未燃 尽的燃料继续燃烧;吸附于缸壁上的混合 气层继续燃烧;部分高温分解产物等,因 在膨胀过程中温度下降又重新燃烧、放热。
由于活塞下行,压力降低,使补燃期内燃 烧放出的热量不能有效地转变为功。同时, 排气温度增加,热效率下降,影响发动机 动力性和经济性。因此,应尽量减少补燃。 正常燃烧时,汽油机补燃较柴油机轻得多。
•2、燃烧速度
•燃烧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燃烧的混合气的 量。
dm dt
T UT AT
式中:AT 火焰前锋面积;
T 未燃混合气的密度;
UT 火焰传播速度。
由上式可见,影响燃烧速度的因素如下:
1. 火焰速度
火焰速度是决定明显燃烧期长短的主要因 素。现代汽油机的UT可高达50-80m/s。影响 火焰速度的主要因素有:燃烧室中气体的 紊流运动、混合气成分和混合气初始温度。
进气管内表面光滑,弯道少。
汽油喷射技术
可以改善雾化质量,使各缸间混合气的分配 均匀。如多点喷射的汽油机,使各缸供油量基本 保持一致,发动机性能得到改善。
三、燃烧室壁面的熄火作用
现象:在火焰传播过程中,紧靠壁面附近 的火焰不能传播。
原因:由链反应中断和冷缸壁使接近缸壁 的一层气体冷却所造成。
1)紊流运动是指无数小气团的一种无规则 运动,每一气团的大小不一,其流动速度 也不一致,但其宏观流动方向是一致的。
紊流运动使火焰燃烧区厚度增加,火焰 传播速度加快,紊流强度与火焰速度比成 正比关系。
2)混合气成分不同,火焰传播速度明显不 同,
3)混合气初始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增加。
2. 火焰前锋面积
Ⅲ.补燃期(后燃期)
从最高压力点开始到燃料基本燃烧完 为止,称为补燃期。这一阶段主要是明显 燃烧期内火焰前锋扫过的区域,部分未燃 尽的燃料继续燃烧;吸附于缸壁上的混合 气层继续燃烧;部分高温分解产物等,因 在膨胀过程中温度下降又重新燃烧、放热。
由于活塞下行,压力降低,使补燃期内燃 烧放出的热量不能有效地转变为功。同时, 排气温度增加,热效率下降,影响发动机 动力性和经济性。因此,应尽量减少补燃。 正常燃烧时,汽油机补燃较柴油机轻得多。
•2、燃烧速度
•燃烧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燃烧的混合气的 量。
dm dt
T UT AT
式中:AT 火焰前锋面积;
T 未燃混合气的密度;
UT 火焰传播速度。
由上式可见,影响燃烧速度的因素如下:
1. 火焰速度
火焰速度是决定明显燃烧期长短的主要因 素。现代汽油机的UT可高达50-80m/s。影响 火焰速度的主要因素有:燃烧室中气体的 紊流运动、混合气成分和混合气初始温度。
第四章--汽油机燃烧过程PPT课件
![第四章--汽油机燃烧过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65212a9ec3d5bbfc0a7448.png)
下行,很快下降消失,起辅助作用。
三、滚流
▪
在进气过程中形成的,绕垂直于轴线的有组织的空
气旋流,称为滚流或横轴涡流。
四、湍流
▪
气缸中形成的无规则的气流运动称为湍流。
2021/6/7
4
五、热力混合
▪
直喷式柴油机,上止点附近接近刚体流,燃烧室中
心压力低,外围压力高。燃烧室中流体受离心力及
压差作用。火焰向燃烧室中心运动,新鲜混合气向
热增加,循环最高压力下降,爆震倾向下降。
4)混合气浓度
▪
影响火焰传播速度、火焰与气缸壁的温度、终燃混合气滞
燃期的改变。功率混合气时,火焰传播速率最大,混合气
的滞燃期最短,后者起主要作用,最易爆震,过浓或过稀
的混合气有助于减小爆震。
5)燃烧室沉积物
▪
沉积物的温度较高,进气压缩过程中,不断加热混合气;
沉积物是热的不良导体,提高了终燃混合气的温度;沉积
2021/6/7
28
第四节 汽油机排出的有害物及其控制
一、 一氧化碳:碳氢化合和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的重要中间 产物。
▪
控制CO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可燃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
在浓混合气中,CO体积分数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减小不断增
加;在稀混合气中,CO很低,只是在1.0——1.1之间,
CO随过量空气系数变化略有变化。
(二)火焰传播速率和燃烧速率 1、层流火焰传播速率 火焰前锋相对于未燃温合气的相对速率。
dm b
SL
式中:
dt Af
u
Af—火焰面积 ρu—未燃混合气密度 dmb/dt—质量燃烧率
2021/6/7
12
第一节 汽油机燃烧过程分析
汽油机的燃烧 幻灯片
![汽油机的燃烧 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019a06e20975f46527d3e11b.png)
• • • • • • • • •
延长T的措施 1采用导热性能好的材料 2优化气缸盖冷却系统设计 3降低压缩比以降低末端混合气的温度和压 力 4提高残余废气系数 5避开过量空气系数0.8-1.0的区域 6推迟点火提前角,以减小燃烧压力 7降低进气温度 8提高燃料抗爆性
表面点火 Surface ignition
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Three conditions are necessary for combustion
• 1.The presence of combustible mixture. • 2.Some means to initiate mixture. • 3.Stabiliz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flame in chamber chamber. • 1.一定量的可燃混合气。 • 2.点火。 • 3.燃烧室中稳定火焰的形成和传播。
Several Air-Fuel ratios
• • • • • 1.理论空燃比14.7:1 2.功率空燃比12-13:1 3.经济空燃比16:1 4.排放空燃比18:1 5.稀薄燃烧发动机的空燃比大于18:1
稀薄燃烧所需条件
• 1.提高压缩比 • 采用紧凑型燃烧室,将火花塞置于燃烧室 中央,缩短点火距离。提高压缩比至13, 促使燃烧速度加快,空燃比可达25:1以上, 实现分层燃烧。 • 2.高能点火 • 高能点火和宽间隙火花塞有利于火核形成, 燃烧速度加快,稀燃极限大。
爆燃的危害 The damage of detonation
• 1.机械、热负荷及散热损失增加。 • 2.动力性、经济性差。 • 3.磨损加剧,油膜被破坏,活塞、缸套和 活塞环之间磨损剧烈。 • 4.排气异常,黑烟,燃烧室积炭。
第三章 汽油机的燃料与燃烧过程1
![第三章 汽油机的燃料与燃烧过程1](https://img.taocdn.com/s3/m/5b8db057bb68a98271fefaca.png)
燃。发动机在冷起动时,不仅转速低,燃烧室壁面温度也低,
燃料的汽化条件不好,进入气缸中的汽油只有 1 5~ 1 10 汽
化。如果化油器调整为最佳状况,则实际形成的混合气将非常 稀,难以着火起动。实际冷起动时都关闭化油器的阻风门,供 给混合比1:1左右的燃料量,这时只要有8%左右的汽油汽化, 就可使实际混合比接近最佳,保证着火起动。
二、汽油的蒸发性
1.汽油蒸发性的评定指标: 汽油的蒸发性用汽油蒸发量为10%、50%、90%和
100%时所对应的温度来评定。分别称为10%馏出温度、 50%馏出温度、90%馏出温度。
通过汽油的蒸馏试验,可以确定上述温度。将一定 数量的汽油(通常为100mL)放在蒸发器内加热,使之按 一定速度蒸发,然后将蒸发出来的汽油蒸气通过冷凝器 凝成液体,并用量筒测量其体积,当量筒中冷凝的汽油 量为被试验汽油量的10%时,测出的蒸发器中汽油蒸气 的温度便是10%馏出温度。
第二节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
综上所述,汽油蒸发性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如下: 汽油机的最低起动温度、气阻和蒸发损耗等方面的相对性能 和汽油轻馏分的蒸发性有关,可根据10%馏出温度来预测,并应 根据给定的气候和使用条件来加以控制。暖车时间可根汽油的 50%馏出温度评估,实际上取决于整个馏程曲线。90%馏出温度 相对地表明燃料对机油稀释和燃烧冒烟的影响程度。
3. 氧化安定性 汽油抵抗大气或氧气的作用而保持其性质不发生长久
性变化的能力称为氧化安定性。它直接影响汽油的储存、 运输和在发动机上的应用。氧化安定性不好的汽油,易发 生氧化、缩合和聚合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和胶状物质,将 导致燃料供应系统堵塞,气门关闭不严,气缸散热不良, 增大爆燃倾向。
对汽油氧化安定性的评定项目有两个:实际胶质和诱 导期。实际胶质是在规定的条件下测得的发动机燃料的蒸 发残留物。残留物越多,汽油的质量越差。诱导期是在规 定的加速氧化条件下,油品处于稳定状况所经历的时间。 一般诱导期越长,汽油化学安定性越好。
燃料的汽化条件不好,进入气缸中的汽油只有 1 5~ 1 10 汽
化。如果化油器调整为最佳状况,则实际形成的混合气将非常 稀,难以着火起动。实际冷起动时都关闭化油器的阻风门,供 给混合比1:1左右的燃料量,这时只要有8%左右的汽油汽化, 就可使实际混合比接近最佳,保证着火起动。
二、汽油的蒸发性
1.汽油蒸发性的评定指标: 汽油的蒸发性用汽油蒸发量为10%、50%、90%和
100%时所对应的温度来评定。分别称为10%馏出温度、 50%馏出温度、90%馏出温度。
通过汽油的蒸馏试验,可以确定上述温度。将一定 数量的汽油(通常为100mL)放在蒸发器内加热,使之按 一定速度蒸发,然后将蒸发出来的汽油蒸气通过冷凝器 凝成液体,并用量筒测量其体积,当量筒中冷凝的汽油 量为被试验汽油量的10%时,测出的蒸发器中汽油蒸气 的温度便是10%馏出温度。
第二节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
综上所述,汽油蒸发性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如下: 汽油机的最低起动温度、气阻和蒸发损耗等方面的相对性能 和汽油轻馏分的蒸发性有关,可根据10%馏出温度来预测,并应 根据给定的气候和使用条件来加以控制。暖车时间可根汽油的 50%馏出温度评估,实际上取决于整个馏程曲线。90%馏出温度 相对地表明燃料对机油稀释和燃烧冒烟的影响程度。
3. 氧化安定性 汽油抵抗大气或氧气的作用而保持其性质不发生长久
性变化的能力称为氧化安定性。它直接影响汽油的储存、 运输和在发动机上的应用。氧化安定性不好的汽油,易发 生氧化、缩合和聚合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和胶状物质,将 导致燃料供应系统堵塞,气门关闭不严,气缸散热不良, 增大爆燃倾向。
对汽油氧化安定性的评定项目有两个:实际胶质和诱 导期。实际胶质是在规定的条件下测得的发动机燃料的蒸 发残留物。残留物越多,汽油的质量越差。诱导期是在规 定的加速氧化条件下,油品处于稳定状况所经历的时间。 一般诱导期越长,汽油化学安定性越好。
发动机原理第七章汽油机燃烧过程ppt课件
![发动机原理第七章汽油机燃烧过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dfef8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02.png)
喷油嘴选择
根据发动机型号和工况,选择适合的 喷油嘴可以提高燃油经济性、动力性 和排放性能。
03 汽油机燃烧过程的理论分 析
汽油机燃烧化学反应机理
汽油机燃烧化学反应机理是汽油机燃烧过程的核心,包括燃 料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 气和热量等产物。
汽油机燃烧化学反应机理包括预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两种方 式,其中预混合燃烧具有较低的燃油消耗和较低的污染物排 放,是现代汽油机燃烧技术的发展方向。
汽油机燃烧温度与压力的影响
汽油机燃烧温度与压力对发动机性能 和排放具有重要影响。
燃烧温度过高会导致爆燃和表面点火 等不正常燃烧现象,而燃烧压力过高 则会导致发动机机械负荷和热负荷增 加,影响发动机可靠性和寿命。
汽油机燃烧过程的环境因素
汽油机燃烧过程的环境因素包括进气温度、进气压力、大 气湿度等,这些因素对汽油机燃烧过程和性能具有重要影 响。
汽油机爆燃与解决方案
爆燃问题
汽油机在燃烧过程中,由于局部高温 或混合气过浓等原因,可能导致火焰 传播速度过快,引起发动机爆燃。
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案
采用高压缩比设计,优化燃油喷射和 混合气形成过程,控制点火时间和点 火能量,以及使用抗爆燃添加剂等措 施,以降低爆燃发生的可能性。
汽油机排放物控制与技术
排放物问题
根据发动机工况和负荷,通过调节喷油嘴 的喷油量和喷油时间,以实现最佳的燃油 经济性和动力性。
喷油嘴的类型与工作特性
总结词
喷油嘴是燃油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 类型和工作特性对汽油机的性能和燃 油经济性有着重要影响。
喷油嘴类型
根据喷孔数量和喷孔形状,喷油嘴可 分为单孔、多孔和可变孔三种类型。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课件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65115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b.png)
燃烧持续期
燃烧持续时间
燃烧持续期是从燃烧开始到燃烧结束的时间。
燃烧效率
燃烧效率是指实际燃烧的燃料与理论完全燃烧的燃料之比,反映了燃烧过程的完善程度。
燃烧结束与废气排放
燃烧结束
随着可燃混合气被完全燃烧,燃烧过程结束。
废气排放
燃烧结束后,废气通过排气门排出气缸,进入排气管和消声 器,最终排放到大气中。
先进的燃烧控制技术
缸内直喷技术
缸内直喷技术可以将燃料直接喷入发动机缸内,实现更 精确的燃料控制和更高的燃油效率。通过优化缸内直喷 系统的设计和控制策略,可以进一步降低汽油机的排放 和提高其性能。
多段燃烧控制
多段燃烧控制技术可以根据发动机工况和负荷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燃烧模式和燃料喷射策略。通过多段燃烧控 制,可以优化汽油机的燃烧过程,降低污染物排放和提 高燃油效率。
燃烧的重要性
在汽油机中,燃烧是产生动力的 关键过程,它使得燃料释放出的 能量能够推动活塞运动,进而驱 动汽车行驶。
汽油机燃烧的化学反应
汽油机中的主要化学反应
汽油中的碳氢化合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 量。
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汽油分子中的碳原子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形成二氧化碳分子;同时,氢原子 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分子。在这个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释放出能量。
详细描述
在进气过程中,进气门打开,新鲜空 气通过进气道进入汽缸,与上一循环 留下的残余废气混合,形成混合气。
压缩过程
总结词
活塞向上运动,混合气被压缩,温度升高。
详细描述
在压缩过程中,活塞向上运动,将混合气压缩,使其密度和温度升高,为即将到 来的燃烧做好准备。
汽油喷射与混合气形成
汽油机燃烧过程课件
![汽油机燃烧过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b8e62b31b765ce050814fe.png)
PPT学习交流
6
第一节 汽油机燃烧过程分析
一、预混燃烧与扩散燃烧 1. 预混燃烧:混合过程比燃烧反应要快得多,或火焰
到达之前,燃料与空气已经充分混合,这种可燃混 合气燃烧称之为预混燃烧。 2. 扩散燃烧:混合过程控制了燃烧速率,主要特征是 燃烧速率取决于使燃料和氧化剂达到适宜进行化学 反应所需要的扩散速率。
可燃混合气的初始温度 残余废气系数 点火能量 气流运动:湍流增强,火焰传播界限增大 燃烧室设计:残余废气容易排除,火焰传播界限增
大
PPT学习交流
15
第二节 汽油机爆震燃烧和表面点火
一、爆燃 末端混合气的自燃现象。 1. 产生原因: 电火花跳火,火焰传播,末端混合气在压缩终点温
度基础上,受到火焰面的热幅射,压缩加速了自己 的化学反应,在火焰末达到时,就自燃了,形成另 外一个或多个火焰核心,从这些中心以高速传播, 热量迅速放出,局部压力剧增,来不及膨胀,形成 冲击波,敲击壁面产生清脆的金属敲击声。
PPT学习交流
8
第一节 汽油机燃烧过程分析
影响滞燃期的因素: 燃料本身的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 开始点火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力温度。与压缩比有关,
压缩比高,滞燃期短; 过量空气系数,在过量空气系数为0.8—0.9时,最短。 残余废气增加,增加 气缸内混合气运动强,则稍有增加。 火花能量大,缩短。
第二节 汽油机爆震燃烧和表面点火
4. 爆震影响因素 (1)运转因素 1)点火提前角 点火提前角增大, 火焰传播时间缩短;最高压力增
大,末端混合气受到的挤压增大,温度增大,爆震 倾向增大。后者起主要作用,点火提前角增大,爆 震倾向增大。 2)发动机转速 转速增加, 火焰传播速度增加,爆震倾向减小;吸 气损失增加,吸入空气温度增加; 充量系数下降, 最高燃烧压力下降,终燃混合气温度下降。爆震倾 向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汽油辛烷值。也就是汽油牌号,越高抗爆震能力越 强,相应允许更大的点火提前角。
3)燃气混合比。过浓过稀燃烧速度皆慢,需增加点火 提前角。这个主要看节气门开度、海拔高度。 对于 难以预料的情况,有些车还加装了爆震传感器,发 生爆震时自动降低点火提前角。
显然,要完成如此复杂的运算,靠传统的模拟点 火器是难以胜任的。只有微电脑点火器,才能高速、 精确、稳定地实现最佳点火提前角。
*急燃期越短,愈靠近上止点,汽油机经济 性、动力性越好。但可能导致压力升高率值 过高,工作粗暴。
➢正常燃烧
*最高压力过早使压缩功增大,过迟散热损 失增大;过大产生振动、噪音,过小使膨胀 功减少。
*压力升高率:即曲轴每转1度时,缸内气 体压力的平均升高量:
λP =△P/△θ ΔP =(P3-P2) Δθ=(θ3-θ2)
内的激冷区),CO、HC、NOx排放高。 5.挥发损失大(汽油的挥发性好)。
【2】汽油机的不正常燃烧
常见的不正常燃烧:爆燃和表 面点火。
一、爆燃
(一)现象
1.缸内出现尖锐的金属敲击声 2.油膜破坏,机件磨损加剧; 3.燃烧室、冷却系过热,排温增加; 4.Ne下降、ge升高; 5.排污增加,严重时排气冒黑烟; 6.压力线出现爆震波。
3、补燃期
*从最高压力点到燃烧结束为补燃期:指明显燃烧期 以后在膨胀过程中的燃烧。
*此阶段参加燃烧的燃料主要有: ①火焰前锋面过后,后面未及燃烧的燃料(燃烧室边缘 和缝隙)再燃烧。 ②贴附在缸壁未燃混合气层的部分燃烧。壁面温度低, 对火焰具有熄火作用,这样在壁面存在大量未燃烴,在 随后的膨胀中部分未燃烴继续燃烧。
2、速燃期
*从火焰中。 *在均质混合气中,当火焰中心出现后,与其临近的一 薄层混合气首先燃烧即形成极薄的火焰层,称为火焰前 锋。
*火焰前锋向前推进的法向移动速度,称为火焰传播速度。
*火焰传播速度:车用一般30—60m/s。
*混合气约80—90%在此期间燃烧完毕,温 度、压力迅速升高,最高压力在上止点后 12℃A~15℃A(循环功最多)一般占20— 30ºCA。缸内最高压力点与最高温度点重 合。
即曲轴每转1度时,缸内气体压力的平均升高量: ΔP/Δψ=(P3-P2)/(ψ3-ψ2) [kPa/0CA] 一般使火焰中心形成点出现在TDC前12-150CA,缸内 最高压力点出现在TDC后12-150CA。 ΔP/Δψ=175 ~ 245kPa/0CA
3.影响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
混合气浓度、缸内气体的紊流强度、残余废 气系数等。
*λP表征压力变化的急剧程度: λP过大,发动机振动和噪声大,工作
粗暴; λP在175~250MP a/℃A,汽油机工作柔和,性能好。
点火提前角:
从点火时刻起到活塞到达压缩上止 点这段时间内,曲轴转过的角度称为 点火提前角。
混合可燃气体从点燃、燃烧到烧完有一个时间过 程,最佳点火提前角的作用就是在各种不同工况下使 气体膨胀趋势最大段处于活塞做功下降行程。这样效 率最高,震动最小,温升最低。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二、燃烧过程的几个阶段
1、滞燃期(着火延迟期)
从火花塞开始跳火到火焰中心形成→滞燃期。 是燃烧的准备阶段,主要进行热量的积累,缸 内的压力线与纯压缩线基本重合。 当反应的混合气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 形成发火区,即火焰中心。 从火花塞跳火瞬时到活塞行至上止点时的曲 轴转角,称为点火提前角,用表示。一般为 20—35ºCA。
1)特点: A.火花放电时两极电压达10~15KV,局部温度3000K,加快了混合气 的氧化反应速度。 B.此阶段缸内压力无明显升高。 2)影响滞燃期时间长短的因素:
①燃料本身的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着火温度和热稳定性越 低,着火延迟期越短。 ②混合气成分。混合过量空气系数=0.8~0.9着火延迟期最短。 ③火花塞跳火时缸内压力及温度高,着火延迟期缩短。 ④电火花强度大,着火延迟时间将减小。另外,与残余废气量、 缸内混合气的运动等因素有关。
汽油机燃烧过程与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区别:
1. 属于预混合燃烧,具有定容燃烧的形式。燃烧持续期 约为25~40℃A(柴油机约为50~70℃A)。
2.压缩比小,一般为7~9, (柴油机约为12~22)。热 效率低,排温高(膨胀不充分)。
3.最高燃烧温度高(接近定容燃烧)。 4.易燃烧不完全(过量空气系数小,防止爆燃燃烧室
2)燃烧及时,使放热集中在上止点附 近,提高热功转换能力。
3.燃烧过程的研究方法
高速摄影法、示功图法
【1】汽油机的正常燃烧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指从点火开始到燃 料基本烧完为止的 过程。
一、示功图上的 关键点
1、火花塞跳火 2、缸内压力线偏离纯压缩
线的始点 3、缸内最高压力点 θ-点火提前角
Ⅰ-滞燃期 Ⅱ-显燃期 Ⅲ-补燃期
汽油机燃烧过程
1.燃烧过程的重要性
燃料燃烧完全的程度,直接影响到热 量产生的多少和排出的废气的成分,而 燃烧时机又关系到热量的利用程度。所 以燃烧过程是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经 济性和排气污染的主要过程,同时与噪 声、振动、启动性能和使用寿命也有重 大关系。
2.对燃烧过程的要求
1)燃烧完全,释放出尽可能多的热能, 减少废气中的有害物质。
*点火过早,会造成爆震,活塞上行受阻,效率降低,热 负荷、机械负荷、噪声和震动加剧,这是应该防止的。点 火过迟,发动机无力,功效率低,油耗大,排气声大。不 论点火过早或过迟,都会影响转速的提升。
*最佳点火角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果要发动机工作在理 想状态下,以下因素必须考虑:
1)缸温缸压。越高燃烧越快,点火提前角要越小。影响缸 温缸压的因素有:发动机压缩比、气温、缸温、负荷。大 家的车在气温变化的季节有不同表现正缘于此。
③高温分解的燃烧产物(H2、O2、CO)等重新 氧化。
在膨胀中远离上止点放热,热能不能充分利用, 使ηi↓,Me↓,ge↑,且排气温度↑,散热量↑。过 长会造成发动机过热,排气管“放炮”。
希望补燃期尽可能短,后燃放热量尽可能少。
总结:
1.上述三个阶段中,火焰传播期速度对ηi起决定性的作用。 要在工作柔和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提高火焰传播速度。 2.衡量发动机工作粗暴程度的指标—明显燃烧期内的平 均压力升高率△P/△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