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趣谈
一所国际公寓闹火灾,里面住有犹太人,法国人,美国 人和中国人.犹太人急急忙忙先搬出的是他的保险 箱,法国人先拖出的是他的情人,美国人则先抱出他 的妻子,而中国人则先背出的是他的老母。 这一趣谈反映了一个事实: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区 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价 值尺度,道德规范和情感趣向。
西方文化的发展如同多人接力
西方思维方式 —— 求异性
西方智者:对于自然奥秘充满好奇心 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西方思维方式随着科学发展而变化 科学与民主氛围:不求一成不变 西方思维的批判性:继承、怀疑、批判、挑战、否定 求异忌同,标新立异,开拓创新 笛卡儿:“怀疑论”主张思想自由、破除奴性、摆脱束缚 个体主义: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喜欢各抒己见 思维方式 —— 多元化: 多思路、多方向、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方法 寻求新的方面、新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重视追根穷源: “为什么” - “是什么” - “为什么”...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1.伦理型与认知型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政治伦理型 ▲地理环境:半封闭、大陆型 ▲小农经济 ▲以儒家为代表的先哲:出于忧患意识,关注政治伦理 ▲思维的中心:伦常治道 ▲政治 + 伦理 + 哲学 + 哲学家本人的生活体验 = 人生哲学、伦理哲学、政治哲学 哲学家 = 政治家 = 道德家 = 文学家/诗人 ▲孔子哲学: 以 “仁”、“礼” 为中心 ▲科举制度:读书人醉心于科举,埋头于八股 ▲科学技术:被统治者视为“奇技淫巧”,受到歧视与打击 ▲结果:重道轻器、重人文轻科学
后馈性的主要表现: 学术上重经史 社会上崇祖先 心理上怀古旧 思想上好常恶变、求稳怕乱 近代以前的中国人对未来不大感兴趣 但对过去却甚为自豪 把 “祖述尧舜”、祖宗遗训、 圣贤教诲作为超越时空的真理 后馈性的主要原因: 厚古薄今、排外用中:浓厚的历史意识 非宗教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注重现世 不像西方基督教文化那样注重来世 注重时间的纵向思维:较强的历史意识 较弱的空间意识 文化超稳定性:缺乏明显的阶段性,传统色彩浓厚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 意象性
古代中国人注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 设象喻理, 取象比类 形象思维: 通过自我体认形成心中的意象
采用 意象 - 联想 - 想象 替代
概念 - 判断 - 推理 以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 集中表现: “立意于象”,“妙象尽意” “微言尽意”,“入理言息”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的逻辑论证
西方思维方式——对象性
以自然为认知对象 主客二分,天人对立,划分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界 区分自我意识与认识对象 将自然作为自身之外的对象来研究 西方哲学的本体论:持尊重客观的态度 理性主义:把主体作为 “旁观者”,对客体进行探究 摆脱主体意向而导致客体意识 以事实判断统摄价值判断 注重真假选择而非伦理规范 排除主观因素,强调客观性,使客体客观化 以客观和冷静的科学态度对待客观世界
西方:二元(人与自然)对立的认识前提
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方: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西方:希腊半岛及其附近沿海地区的手工业、商业、航海业 的发展 地理环境的影响 中方: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内向型思维 西方: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外向型思维
傅雷先生说
东方人与西方人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 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 西人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写惟恐 不周。”
西方思维方式——科学认知型
地理环境:开放性、海洋型 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发达 以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智者:出于好奇、“惊异”,注重求 知,探索自然奥秘 思维的中心:认知自然 追究宇宙起源,探索万物本质,分析自然构造,寻求物质元素 诘问人生目的 重视: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哲学 + 科学 = 自然哲学,科学哲学 哲学家 = 自然科学家 近现代西方人:发扬古希腊崇尚自然、追求知识的传统 结果:重科学、重认知
Biblioteka Baidu 西方思维方式——分析性
柏拉图之前:类似中国的 “天人合一” 整体观 柏拉图:首先提出了 “主客二分” 的思想 十五世纪下半叶以后:分门别类,分析解剖 定性 → 定量,宏观 → 微观 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笛卡儿:开创西方近代哲学,以 “主客二分” 为原则 分析性思维的特点: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 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灵魂与肉体、现象与本质, 分析、研究这个二元世界
东西方思维方式对比实验
结果发现:
对于体积最 大、运作最快的“焦点”鱼,美国学生 和日本学生提到的次数一样多,但是日本学生提到 背景物如水、石头、泡沫、水下植物及其他动物的 次数,比美国学生多 60%。
尽管美、日学生提到活动动物的次数一样多,但日 本学生提到背景事物之间关系的次数是美国学生的 两倍。 日本学生开头一句话往往是“这是一个水 池”,而 美国学生开头一句话往往是“一条很大的鱼,可能 是鲑鱼,正在向左方游去。”
按统一的八股文格式写同类文章
表达同种观念和同类观点
以儒家思想为正统 以维护君权专制为核心 以皇帝圣旨为最高权威 形成金字塔式的等级特权制度 强化一元化的政治结构 把不同思想视为异端
规范意识、群体意识、集体主义
同一的价值取向、人格标准、行为模式 思维方式:求同、排异 “超稳定”文化 中国文化的发展如同一人长跑
3. 意向性与对象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意向性
把主体自身作为宇宙的中心:“万物皆备于我” 把 知、情、意 融合在一起 其中的主观情感使传统思维带有浓厚的主体意向 判断价值标准:以主体意向统摄客观事实 以政治判断统摄真假是非 以道德判断作为价值判断 判断学术价值标准:重 “经世致用” 重君主的权术和驭民术 客体主观化,自然人格化,哲学文学化,政治伦理化 重视 “治人” 与 “人治” 的政治伦理
4. 直觉性与逻辑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直觉性
直觉思维:通过静观、体认、灵感、顿悟,未经严密 的逻辑程序, 直接而快速地获 得整体感觉和总体把握 悟性:直觉思维的核心 通过感觉、体验、意会、领悟 以 “尽心”、“体道”、“体物”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求简捷而缺推理 靠灵感而非逻辑 重直觉而轻论证 用形象化语言思辩
“象”:连通思维和语言的纽带
“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 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 《易经》:提出 “立象以尽意” 借助阴阳卦象推断天、地、人之间的变化之理 由象数符号表现其整体意义 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类比性: 如 比喻、象征、联想、类推
借类达情,以义起情,情物交融
生动形象,易于感悟,协同效应
东西方思维方式对比实验
试验三: 将一批动物放在多种不同的背景下展示,测试美国 学生与日本学生识别它们的准度和速度。 结果再次发现日本学生比美国学生更多地受到背景 的影响,当背景发生变化时,他们犯了比美国学生多 得多的错误 。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1.伦理型与认知型 2.整体性与分析性 3.意向性与对象性 4.直觉性与逻辑性 5.意象性与实证性 6.模糊性与精确性 7.求同性与求异性 8.后馈性与前瞻性 9.内向性与外向性 10.归纳型与演绎型
东西方思维方式对比实验
试验二: 让所有参加者看96种不同事物的照片,其中有一半 他们以往见过,一半未见过。然后,以两种方式重现 这些东西,一种方式是让这些事物在与当初同样的 环境中出现,另一种方式是让他们在与当初不一样 的环境中出现。
结果发现:
日本学生对于重现环境未变的对象的识别能力大于 美国人,而对美国学生来说,环境的变化对其识别效 果根本没有影响。这说明:东亚人所认识的对象与 环境“紧密连在一起”。
东西方思维方式对比实验
试验一: 设计一种由八种色彩激活起来的水下动感场景,其 中有一两条鱼体积最大、色彩最亮、运动也最快, 另外还有其他一些运动速度相对慢一些的鱼、石头、 泡沫,等等(见图)。
该场景向被试验者先后放映两次,每次20秒。分 别让一批日本京都大学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学生被 试验者来描述他们看到了什么?
精确性思维的基础:二值逻辑
“非此即彼”、“非真即假” 基本原则: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重视数学 崇尚科学和理性 注重思维活动的严格性、明晰性 确定性、规范性
注重思维程式的数学化、形式化
公理化、符号化
注重语言的逻辑性
7. 求同性与求异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 求同性
大一统思想 封建社会的一体化政治结构: 信仰和观念一元化、一体化、同步化 秦始皇的 “焚书坑儒”:压制异己的先例 “汉代孔子”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径,古今之通义也” 科举考试制度:
6. 模糊性与精确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 模糊性
思维的对象、方法和工具:模糊
讲究 “设象喻理”、“刻意神似”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重视直觉体悟 疏于分析实证,缺乏逻辑推理 描述事物重求其似、其 “神” 不甚求其真、其实 不甚求其精确、清晰
往往带有朦胧、粗略、笼统甚至是猜测的成分
西方思维方式 —— 精确性
西方思维方式 —— 前瞻性
前瞻性、预测性思维: 西方智者对自然奥秘富于好奇和想象 不断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对未来的发展善于提出预测、预言、假设、理论、方法 前瞻性的主要表现: 提出许多预测性、前瞻性的理论和学说,如: 柏拉图:理想国 哥白尼:日心说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德国弗勒希特海姆:未来学
精确性:西方近代思维方式的一大特征 精确思维的主要原因:
思维的方法和工具:精确
西方的概念和范畴:单相,有周密的界定 一个概念只用一个判断来规定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非常明确 通常需用严格的定义引入 西方的推理:一般是命题型的 即从某个初始命题出发
按照一定规则,依次推出一系列的命题系统
古希腊人的传统:注重雕塑这种三维艺术
15世纪下半叶,自然科学的发展把自然界分门别类, 进行解剖分析,进一步推进了形式分析思维模式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强调归纳法 注重观察、经验、事实、实验、实证
17世纪60年代,德国莱布尼兹:
提出数理逻辑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黑格尔:
提出辩证逻辑
马克思、恩格斯:
以唯物主义改造了辩证逻辑
5. 意象性与实证性
8. 后馈性与前瞻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 后馈性
一体化政治结构和 “大一统” 思想:唯圣、唯书、唯上 膜拜祖先,崇尚圣人、经典、权威 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 以经典之学说为信条 以权威之结论为根据 喜欢引经据典,“温故而知新”,“言必称三代” 嗜好对经书进行训诂、注疏和考据(即所谓“经学”) 结果:重视历史,崇拜祖先,尊重经验,推崇传统 以托古求认同,以 “古已有之” 为立论准则 以 “古纸堆” 而非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
西方思维方式 —— 逻辑性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开创形式逻辑 提出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研究论证的三大要素:概念、判断、推理 提出两种思维方法:归纳法、演绎法 创立演绎推理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提出整个形式逻辑体系 西方中世纪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经院哲学 也未能从根本上否定理性和形式思维的作用 依然主要运用形式逻辑的模式 从教会的《圣经》出发 对上帝的存在采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
什么是思维方式?
所谓思维,就是人脑的活动(储存、遗忘、检索、 整理)过程。
思维是人类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所进行的理性思 考的过程。
思维方式则是心理深层结构的一种外在表现,是一 个民族、一个地方的人或一个稳定的群体在思考问 题和解决问题时所习惯采用的方法。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
哲学传统的不同 中方:“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
2. 整体性与分析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整体性
《易经》:提出了有机整体的初步图式,为中国传统思维奠 定了基础 儒家:把自然人性化 道家:把人性自然化 1) 整体性思维的特点: 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 2) 整体的基本范畴:“道”、“气”、“太极”、“理” 3) 整体的基本要素:“阴阳”、“五行”、“八卦” 整体思维的目标: 主客一体实现 “尽善尽美” 的整体和谐境界
阴阳八卦和五行学说
西方思维方式 —— 实证性
古代希腊人注重:形体,特别是解剖 侧重于事物的要素、结构 重定形,而非定性 手工业发达:工匠传统
近代西方实验科学:实证性
培根:创立归纳法 法国哲学家孔德:创立实证主义 奥地利马赫和法国阿芬那留斯: 创立第二代实证主义 德国哲学家石里克: 创立第三代实证主义,即逻辑实证主义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趣谈
一所国际公寓闹火灾,里面住有犹太人,法国人,美国 人和中国人.犹太人急急忙忙先搬出的是他的保险 箱,法国人先拖出的是他的情人,美国人则先抱出他 的妻子,而中国人则先背出的是他的老母。 这一趣谈反映了一个事实: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区 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价 值尺度,道德规范和情感趣向。
西方文化的发展如同多人接力
西方思维方式 —— 求异性
西方智者:对于自然奥秘充满好奇心 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西方思维方式随着科学发展而变化 科学与民主氛围:不求一成不变 西方思维的批判性:继承、怀疑、批判、挑战、否定 求异忌同,标新立异,开拓创新 笛卡儿:“怀疑论”主张思想自由、破除奴性、摆脱束缚 个体主义: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喜欢各抒己见 思维方式 —— 多元化: 多思路、多方向、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方法 寻求新的方面、新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重视追根穷源: “为什么” - “是什么” - “为什么”...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1.伦理型与认知型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政治伦理型 ▲地理环境:半封闭、大陆型 ▲小农经济 ▲以儒家为代表的先哲:出于忧患意识,关注政治伦理 ▲思维的中心:伦常治道 ▲政治 + 伦理 + 哲学 + 哲学家本人的生活体验 = 人生哲学、伦理哲学、政治哲学 哲学家 = 政治家 = 道德家 = 文学家/诗人 ▲孔子哲学: 以 “仁”、“礼” 为中心 ▲科举制度:读书人醉心于科举,埋头于八股 ▲科学技术:被统治者视为“奇技淫巧”,受到歧视与打击 ▲结果:重道轻器、重人文轻科学
后馈性的主要表现: 学术上重经史 社会上崇祖先 心理上怀古旧 思想上好常恶变、求稳怕乱 近代以前的中国人对未来不大感兴趣 但对过去却甚为自豪 把 “祖述尧舜”、祖宗遗训、 圣贤教诲作为超越时空的真理 后馈性的主要原因: 厚古薄今、排外用中:浓厚的历史意识 非宗教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注重现世 不像西方基督教文化那样注重来世 注重时间的纵向思维:较强的历史意识 较弱的空间意识 文化超稳定性:缺乏明显的阶段性,传统色彩浓厚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 意象性
古代中国人注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 设象喻理, 取象比类 形象思维: 通过自我体认形成心中的意象
采用 意象 - 联想 - 想象 替代
概念 - 判断 - 推理 以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 集中表现: “立意于象”,“妙象尽意” “微言尽意”,“入理言息”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的逻辑论证
西方思维方式——对象性
以自然为认知对象 主客二分,天人对立,划分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界 区分自我意识与认识对象 将自然作为自身之外的对象来研究 西方哲学的本体论:持尊重客观的态度 理性主义:把主体作为 “旁观者”,对客体进行探究 摆脱主体意向而导致客体意识 以事实判断统摄价值判断 注重真假选择而非伦理规范 排除主观因素,强调客观性,使客体客观化 以客观和冷静的科学态度对待客观世界
西方:二元(人与自然)对立的认识前提
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方: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西方:希腊半岛及其附近沿海地区的手工业、商业、航海业 的发展 地理环境的影响 中方: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内向型思维 西方: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外向型思维
傅雷先生说
东方人与西方人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 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 西人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写惟恐 不周。”
西方思维方式——科学认知型
地理环境:开放性、海洋型 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发达 以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智者:出于好奇、“惊异”,注重求 知,探索自然奥秘 思维的中心:认知自然 追究宇宙起源,探索万物本质,分析自然构造,寻求物质元素 诘问人生目的 重视: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哲学 + 科学 = 自然哲学,科学哲学 哲学家 = 自然科学家 近现代西方人:发扬古希腊崇尚自然、追求知识的传统 结果:重科学、重认知
Biblioteka Baidu 西方思维方式——分析性
柏拉图之前:类似中国的 “天人合一” 整体观 柏拉图:首先提出了 “主客二分” 的思想 十五世纪下半叶以后:分门别类,分析解剖 定性 → 定量,宏观 → 微观 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笛卡儿:开创西方近代哲学,以 “主客二分” 为原则 分析性思维的特点: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 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灵魂与肉体、现象与本质, 分析、研究这个二元世界
东西方思维方式对比实验
结果发现:
对于体积最 大、运作最快的“焦点”鱼,美国学生 和日本学生提到的次数一样多,但是日本学生提到 背景物如水、石头、泡沫、水下植物及其他动物的 次数,比美国学生多 60%。
尽管美、日学生提到活动动物的次数一样多,但日 本学生提到背景事物之间关系的次数是美国学生的 两倍。 日本学生开头一句话往往是“这是一个水 池”,而 美国学生开头一句话往往是“一条很大的鱼,可能 是鲑鱼,正在向左方游去。”
按统一的八股文格式写同类文章
表达同种观念和同类观点
以儒家思想为正统 以维护君权专制为核心 以皇帝圣旨为最高权威 形成金字塔式的等级特权制度 强化一元化的政治结构 把不同思想视为异端
规范意识、群体意识、集体主义
同一的价值取向、人格标准、行为模式 思维方式:求同、排异 “超稳定”文化 中国文化的发展如同一人长跑
3. 意向性与对象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意向性
把主体自身作为宇宙的中心:“万物皆备于我” 把 知、情、意 融合在一起 其中的主观情感使传统思维带有浓厚的主体意向 判断价值标准:以主体意向统摄客观事实 以政治判断统摄真假是非 以道德判断作为价值判断 判断学术价值标准:重 “经世致用” 重君主的权术和驭民术 客体主观化,自然人格化,哲学文学化,政治伦理化 重视 “治人” 与 “人治” 的政治伦理
4. 直觉性与逻辑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直觉性
直觉思维:通过静观、体认、灵感、顿悟,未经严密 的逻辑程序, 直接而快速地获 得整体感觉和总体把握 悟性:直觉思维的核心 通过感觉、体验、意会、领悟 以 “尽心”、“体道”、“体物”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求简捷而缺推理 靠灵感而非逻辑 重直觉而轻论证 用形象化语言思辩
“象”:连通思维和语言的纽带
“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 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 《易经》:提出 “立象以尽意” 借助阴阳卦象推断天、地、人之间的变化之理 由象数符号表现其整体意义 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类比性: 如 比喻、象征、联想、类推
借类达情,以义起情,情物交融
生动形象,易于感悟,协同效应
东西方思维方式对比实验
试验三: 将一批动物放在多种不同的背景下展示,测试美国 学生与日本学生识别它们的准度和速度。 结果再次发现日本学生比美国学生更多地受到背景 的影响,当背景发生变化时,他们犯了比美国学生多 得多的错误 。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1.伦理型与认知型 2.整体性与分析性 3.意向性与对象性 4.直觉性与逻辑性 5.意象性与实证性 6.模糊性与精确性 7.求同性与求异性 8.后馈性与前瞻性 9.内向性与外向性 10.归纳型与演绎型
东西方思维方式对比实验
试验二: 让所有参加者看96种不同事物的照片,其中有一半 他们以往见过,一半未见过。然后,以两种方式重现 这些东西,一种方式是让这些事物在与当初同样的 环境中出现,另一种方式是让他们在与当初不一样 的环境中出现。
结果发现:
日本学生对于重现环境未变的对象的识别能力大于 美国人,而对美国学生来说,环境的变化对其识别效 果根本没有影响。这说明:东亚人所认识的对象与 环境“紧密连在一起”。
东西方思维方式对比实验
试验一: 设计一种由八种色彩激活起来的水下动感场景,其 中有一两条鱼体积最大、色彩最亮、运动也最快, 另外还有其他一些运动速度相对慢一些的鱼、石头、 泡沫,等等(见图)。
该场景向被试验者先后放映两次,每次20秒。分 别让一批日本京都大学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学生被 试验者来描述他们看到了什么?
精确性思维的基础:二值逻辑
“非此即彼”、“非真即假” 基本原则: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重视数学 崇尚科学和理性 注重思维活动的严格性、明晰性 确定性、规范性
注重思维程式的数学化、形式化
公理化、符号化
注重语言的逻辑性
7. 求同性与求异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 求同性
大一统思想 封建社会的一体化政治结构: 信仰和观念一元化、一体化、同步化 秦始皇的 “焚书坑儒”:压制异己的先例 “汉代孔子”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径,古今之通义也” 科举考试制度:
6. 模糊性与精确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 模糊性
思维的对象、方法和工具:模糊
讲究 “设象喻理”、“刻意神似”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重视直觉体悟 疏于分析实证,缺乏逻辑推理 描述事物重求其似、其 “神” 不甚求其真、其实 不甚求其精确、清晰
往往带有朦胧、粗略、笼统甚至是猜测的成分
西方思维方式 —— 精确性
西方思维方式 —— 前瞻性
前瞻性、预测性思维: 西方智者对自然奥秘富于好奇和想象 不断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对未来的发展善于提出预测、预言、假设、理论、方法 前瞻性的主要表现: 提出许多预测性、前瞻性的理论和学说,如: 柏拉图:理想国 哥白尼:日心说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德国弗勒希特海姆:未来学
精确性:西方近代思维方式的一大特征 精确思维的主要原因:
思维的方法和工具:精确
西方的概念和范畴:单相,有周密的界定 一个概念只用一个判断来规定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非常明确 通常需用严格的定义引入 西方的推理:一般是命题型的 即从某个初始命题出发
按照一定规则,依次推出一系列的命题系统
古希腊人的传统:注重雕塑这种三维艺术
15世纪下半叶,自然科学的发展把自然界分门别类, 进行解剖分析,进一步推进了形式分析思维模式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强调归纳法 注重观察、经验、事实、实验、实证
17世纪60年代,德国莱布尼兹:
提出数理逻辑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黑格尔:
提出辩证逻辑
马克思、恩格斯:
以唯物主义改造了辩证逻辑
5. 意象性与实证性
8. 后馈性与前瞻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 后馈性
一体化政治结构和 “大一统” 思想:唯圣、唯书、唯上 膜拜祖先,崇尚圣人、经典、权威 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 以经典之学说为信条 以权威之结论为根据 喜欢引经据典,“温故而知新”,“言必称三代” 嗜好对经书进行训诂、注疏和考据(即所谓“经学”) 结果:重视历史,崇拜祖先,尊重经验,推崇传统 以托古求认同,以 “古已有之” 为立论准则 以 “古纸堆” 而非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
西方思维方式 —— 逻辑性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开创形式逻辑 提出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研究论证的三大要素:概念、判断、推理 提出两种思维方法:归纳法、演绎法 创立演绎推理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提出整个形式逻辑体系 西方中世纪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经院哲学 也未能从根本上否定理性和形式思维的作用 依然主要运用形式逻辑的模式 从教会的《圣经》出发 对上帝的存在采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
什么是思维方式?
所谓思维,就是人脑的活动(储存、遗忘、检索、 整理)过程。
思维是人类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所进行的理性思 考的过程。
思维方式则是心理深层结构的一种外在表现,是一 个民族、一个地方的人或一个稳定的群体在思考问 题和解决问题时所习惯采用的方法。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
哲学传统的不同 中方:“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
2. 整体性与分析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整体性
《易经》:提出了有机整体的初步图式,为中国传统思维奠 定了基础 儒家:把自然人性化 道家:把人性自然化 1) 整体性思维的特点: 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 2) 整体的基本范畴:“道”、“气”、“太极”、“理” 3) 整体的基本要素:“阴阳”、“五行”、“八卦” 整体思维的目标: 主客一体实现 “尽善尽美” 的整体和谐境界
阴阳八卦和五行学说
西方思维方式 —— 实证性
古代希腊人注重:形体,特别是解剖 侧重于事物的要素、结构 重定形,而非定性 手工业发达:工匠传统
近代西方实验科学:实证性
培根:创立归纳法 法国哲学家孔德:创立实证主义 奥地利马赫和法国阿芬那留斯: 创立第二代实证主义 德国哲学家石里克: 创立第三代实证主义,即逻辑实证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