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需要逻辑性的思维方式

合集下载

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模式有什么不同

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模式有什么不同

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模式有什么不同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模式的不同一、中国人偏重于形象思维,西方人偏重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指人在头脑里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它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即通常的想象。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所以又称逻辑思维。

”(关世杰,1995:102)中国偏重于形象思维,因而善于打比喻。

在中国文学史中,运用形象类比手法的文章不胜枚举。

《诗经》、《老子》、《庄子》等多用形象类比的手法来传达作者的思想。

《二十四诗品》中则用人格形象来类比文学艺术的风貌,二十四种诗歌风格用二十四种人格形象表达出来。

例如《二十四诗品》之三《纤农》“窈窕幽谷,时见美人”,之六《典雅》“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之七《洗炼》“载瞻星辰,载歌幽人”,之十《自然》“幽人空山,过雨采?”。

《易经》用八种自然现象―天、地、山、水、风、火、雷、泽等“立象以尽意”。

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道:“盈天下而皆象也。

《诗》之比兴,《书》之政事,《春秋》之名分,《礼》之仪,《乐》之津,莫非象也。

而《易》统会其理。

”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人对于形象思维的重视。

抽象思维在中国则很不发达,例如,需要抽象思维的逻辑学在中国发展十分缓慢,大约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明学传入中国,因明学主要是阐述逻辑规则和逻辑错误。

其后,逻辑学的发展也是断断续续。

“逻辑一词是由严复从英语logic翻译过来的,由于当时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所以采用音译。

”(关世杰,1995:104)中国逻辑学的不发达可见一斑。

而西方人则偏重于抽象思维。

古希腊的逻辑学十分发达,在欧美文化中,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原理建立起来一套逻辑体系,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大多体现了这些原理。

三段论推理的运用成为西方人思维的基石。

此外,西方人抽象思维发达在对事物的定义上也有体现,较之于形象思维的下定义,抽象思维往往更加清晰、概括。

例如:孔子在《论语?为政》里这样阐释智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中 国语言的语法特点与逻辑思维有何关联

中 国语言的语法特点与逻辑思维有何关联

中国语言的语法特点与逻辑思维有何关联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

中国语言,即汉语,拥有着独特的语法特点,这些特点与中国人的逻辑思维方式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汉语的语法特点之一是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

与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汉语的名词没有单复数、格的变化,动词也没有时态、人称的变化。

这意味着在汉语中,词语的语法功能更多地是通过其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上下文来确定。

这种特点反映了中国人在思维上更注重对事物整体的把握和理解,而不是通过外在的形式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

例如,“我吃饭”“我们吃饭”“昨天我吃饭”“明天我吃饭”,虽然“我”“我们”以及时间状语有所不同,但“吃饭”这个词本身并没有形式上的变化。

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中国人在思考和交流时,更倾向于从整体语境中去理解动作发生的主体、时间等要素,强调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模式。

汉语的语序和虚词在表达语法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序的灵活运用可以改变句子的意义和侧重点。

比如,“我喜欢你”和“你喜欢我”,仅仅因为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不同,意思就完全相反。

虚词如“的”“地”“得”等,虽然没有实际的词汇意义,但在语法上却有着明确的作用,影响着句子的结构和语义。

这种对语序和虚词的重视,反映了中国人逻辑思维中的顺序性和层次感。

在表达观点和描述事物时,往往会按照一定的主次、先后顺序进行,通过语序的安排来突出重点。

同时,虚词的运用也体现了对细节和微妙关系的关注,显示出中国人思维的细腻和周全。

汉语中的量词丰富多样,是汉语语法的一个显著特点。

不同的事物往往需要搭配不同的量词,如“一只鸡”“一匹马”“一条鱼”等。

这种量词的使用并非随意,而是基于对事物的分类和特征的认识。

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来看,量词的存在反映了中国人在认识世界时善于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归纳的思维方式。

通过给不同的事物赋予特定的量词,更加清晰地展现了事物的特点和属性,也体现了思维的系统性和条理性。

汉语中的意合性也是其重要的语法特点之一。

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

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

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历史悠久,传统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多,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了几个传统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起来看看吧!自我超越有形有相的东西终归于毁灭,要实现真正的不朽,就要超越自我这个有限的存在。

中国先哲将“道”作为超越一切有形有相的东西的永恒存在。

但这个“道”又不是不可捉摸、高高在上的上帝,它“有情有信”,就在万事万物之中。

理想人格的获得就在于与“道”自觉、自然而然地合和。

道虽“有情有信”,它又超言绝象。

要与“道”冥合,就需要超越一切形体和自己的生命。

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中达到无限,在现实中实现永恒。

中国知识分子习惯于自我克制和自我提升,不在躯壳上起念,追求某种精神境界,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在现实中的体现与应用。

自我实现中国先哲的目的是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道德人性,从中得到真正的精神享受,即所谓的“心中乐地”。

这种实现完全是现世主义的,它主张在现世人生中实现最高理想,并不需要彼岸的永恒和幸福。

因为永恒和幸福本来就在你的心中,随时可以实现和受用。

中国人把“立德、立功、立言”定为人生“三不朽”,正体现了中国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现世特征。

然而,也同样由于这种现世的自我实现导致了中国人的功利主义、家族主义和个人主义。

同追求永恒的精神境界正好形成明显的反差。

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是把“双刃剑”。

这种着眼于现世的自我实现既解释了中国人易于满足不思进取、长期安于小农生活的弊病,也成就了中华民族勤劳忍耐的美德。

中庸之道中庸作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执两用中,不走极端,如对圣人的描写,“宽而栗,严而温,柔而直,猛而仁”。

(2)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不偏激,追求平和。

最明显体现在中医对身体阴阳二气的调节上。

(3)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

至今仍有关于种小麦的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4)允执其中,保持平衡。

(5)有原则地折衷。

中庸的思维方式在古代中国农业、医学、政治和人际关系之中都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区别

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区别

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区别“感性思维”,是中国“感性文化”影响下的典型思维方式。

其实,感性是所有人的初级认识手段,所以,它的存在绝不只限于中国人才有。

感性的特点,就是易变,无原则,走极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等表现。

总之,一切凭自己的感觉办事。

自己喜欢的可以夸张地赞美,自己讨厌的,可以无以复加地诋毁。

这里,自己的感觉是首先的。

如果这个感觉的来源是自己单独遇到陌生的事物,一般感性思维者都是采取否认的态度。

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如果自己已经知道其他多数人压倒性的意见,则无论对自己感觉多么陌生的东西,也随从多数人的意见而行事,既随大流。

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爱因斯坦生前,就被社会接受,并且很受推崇。

对大众来说,是不可能知道相对论的伟大之处的。

因为没有人详细地研究它的数学推导,或来龙去脉,或它的系统性质,或的结论的逻辑及意义。

但大众为什么喜欢呢?为什么爱因斯坦不仅受到物理学界的推崇,而且受到大众的欢迎呢?这是因为,其他人,权威人士,都这样认为了,所以我们当然相信了。

所以凭借感觉相信,跟着感觉走,英语叫“Jump on the wagon”。

但同样作为真理的“日心说”,在刚出笼时,就得到了大众的排斥和教会的打压。

因为谁都知道“日心说”是什么意思,但是从来没人听说过这个思想,所以对大众和教会都是一个异端邪说。

结果是布鲁诺上了火刑架,哥白尼到临死在病床的最后一刻才分咐说他的书“天体运行”可以发表。

这两个例子说明,大众对真理的判断采取感性思维的两种极端状态。

一种态度受外界的影响——谁都不懂,另一种态度自己为主决定——自己知道大概,但没有深究。

在一个“理性思维”者的眼中,他根本的理性的权威的建立,应该完全根据自己的理解,而不被外界的意见所左右。

可以说,一个人的理性思维越坚定,他必须懂得越多,认识能力越高,面对新事物的时候,受外界意见干扰的程度就越少。

反之亦然。

理性思维者可以对自己不懂的东西暂时“suspend judgement”,而不会轻易地作出判断,与“感性思维”随意的,想当然地判断相反。

生活中的逻辑思维

生活中的逻辑思维

生活中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指通过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方式,来理解和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逻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例如,当我们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来分析各种可能性和后果,并选择最优的方案。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来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逻辑思维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和行为。

当我们与他人交流时,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来理解他们的观点和立场,并通过合理的推理和论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学习和工作中,逻辑思维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逻辑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通过逻辑思维来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总之,逻辑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和运用逻辑思维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中国人与英美人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与英美人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与英美人思维方式的差异一、中国人与英美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一)中国人更喜欢形象思维,而英国人和美国人更喜欢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

1.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人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密切联系,互相渗透的,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要运用各种思维。

由于职业的需要,人们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可能有所偏重,如文学家偏重形象思维,数学家偏重抽象思维等。

任何人种的人都有具有达到思维发展高级水平的能力,但是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人们对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偏好也有所不同。

2.中国人发达的形象思维和不发达的逻辑思维的表现中国人的形象思维很发达。

例如,在中国文学史中形象类比的手法很丰富。

从《诗经》到《离骚》,从魏晋南北朝的骈体文到明清的散文,形象类比的方法,运用的相当普遍。

中国人重视形象,实际上,他们强调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但没有发展到概念。

直到1898年《马文通》出版,汉语语法研究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比印度文化体系和希腊文化体系要晚得多。

3,造成差别的原因中国人突出形象思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象形文字是重要原因之一。

象形汉字对大脑思维过程的影响与拼音汉字不同。

因为汉字在左右脑之间是平衡的,这促进了右脑的发展。

右脑负责形象思维。

因此,应该说,使用汉字的人发展形象思维是合乎逻辑的。

具有拼音字符的人发展了逻辑思维,这应该说是合乎逻辑的。

4,形象思维的特点中国人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其中包括对直觉经验的关注,但在理论上,它往往停留在经验理论上。

形象思维也有其优势。

思维科学和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任何知识及其教学都可以通过形象思维被人们轻松理解、学习和掌握。

(2)中国人更喜欢综合性思维,而英国人和美国人更喜欢分析性思维1,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的联系在分析和综合的基本情报操作中,中国人更喜欢综合,英国人和美国人更喜欢分析。

分析与综合是矛盾统一的。

2,差异的表现从中医、京剧、国画三大国粹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偏好综合与西方偏好分析的上述差异。

中国社会运行逻辑

中国社会运行逻辑

中国社会运行逻辑中国社会运行逻辑是指中国社会在各个层面和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运行规律和逻辑思维方式。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庞大人口的国家,中国社会运行逻辑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下有所变化,但也存在一些共性和特点。

中国社会运行逻辑强调集体主义和群体利益。

中国人注重集体利益,强调团结合作和共同发展。

这一特点可以从中国古代的“协和万邦”思想和现代的“两山理论”中看出。

中国社会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共同进步,追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中国社会运行逻辑注重家庭和道德观念。

中国人有着深厚的家庭观念,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纽带。

中国社会中,家庭是一个人的基本单位,也是社会的基础。

中国人还注重道德观念,强调诚信、尊重和孝敬。

这些传统的价值观念在中国社会中扎根,并对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

第三,中国社会运行逻辑强调权威和稳定。

中国历史上,权威是社会运行的核心。

中国人对权威的尊重和崇拜可以从古代帝王的统治方式和现代政治体制中看出。

中国社会注重稳定,追求社会的平衡和秩序。

稳定是中国社会运行的重要前提,也是中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之一。

中国社会运行逻辑还注重实用主义和结果导向。

中国人注重实际效果和实用价值,强调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果。

中国社会中,结果往往比过程更重要,注重绩效和效益。

这种实用主义和结果导向思维方式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得以体现,例如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教育培养等。

中国社会运行逻辑还表现出一种灵活性和适应性。

中国社会经历了悠久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交流,形成了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特点。

中国人注重变通和适应环境,善于应对复杂和多变的情况。

中国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

中国社会运行逻辑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系统,包括集体主义和群体利益、家庭和道德观念、权威和稳定、实用主义和结果导向,以及灵活性和适应性等方面。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的运行规律和逻辑思维方式,对于理解和研究中国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社会运行逻辑将继续适应变化,不断演进。

逻辑思维的方法

逻辑思维的方法

逻辑思维的方法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分析问题、解决矛盾时所运用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来进行推理、分析和判断。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呢?下面将介绍一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首先,培养系统性思维。

系统性思维是指将问题或事物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分析问题时要考虑全局,而不是孤立地看待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从整体出发,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找出问题的根源,避免片面性和表面性的思维方式。

其次,注重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逻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我们根据已知的前提,通过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进行逻辑推理时,要善于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善于利用概念、定义、判断、推理等逻辑规律,确保推理过程合乎逻辑。

再次,善于梳理思维框架。

梳理思维框架是指在分析问题时,要善于构建清晰的思维框架,将问题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避免思维跳跃和混乱,使问题分析更加有条理,判断更加准确。

此外,要注重思维的灵活性。

灵活的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问题。

在思维过程中,要善于转换思维角度,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从多个角度来审视问题,找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最后,不断练习和积累。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

可以通过阅读、思考、讨论、实践等方式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积累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能力。

总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通过培养系统性思维、注重逻辑推理、梳理思维框架、灵活思维以及不断练习和积累,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加理性地认识世界,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

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

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德国人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

德国人为“逻辑思维”,是以逻辑推理为基础,强调事物的同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

同一性认为事物的本质不变,一个事物永远是它自己;非矛盾性认为事物不可能同时存在是与非;排中性认为事物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无中间性,听来具体而实在;中国人的“辩证思维”,是以对立统一为基础,包括变化论、矛盾论和中和论,变化论认为事物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没有永恒的是与非;矛盾论认为事物都是对立统一,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本身;中和论,中庸之道,认为事物存在适度的合理性,强调和谐,听来抽象而玄妙。

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事物的认识和处理就截然不同,这是一个非常有趣而重要的社会现象。

1990年前后,我与德国富来公司合作经营和维修压铸设备。

当时,西安仪表厂提出一个特殊要求,要在同一台压铸机上既能使用老式捷克立式压铸机模具,又要能使用新型德国卧式压铸机模具,这是两种不同的压射方式。

德国人在“逻辑思维”的支配下,分别设计立式和卧式两套压射机构,采取调换压射机构的方式来生产两种不同的模具。

从逻辑推理来说,这是完全正确的。

结果在用户审查时此方案被推翻了。

一是调换模具需要重装压射机构,工作量巨大:二是经常拆装,机器精度无法保证;三是设备费用巨大,用户无法承受。

四位德国工程师,辛苦设计三个月的方案,几分钟就被全部否定。

德国富来公司总工程师压力极大,回到宾馆闷闷不乐,无法向公司交待。

此时,我悄悄地递给德国总工程师一张简图,按此方案,统统不要做了,只要在原来卧式压铸机上增加一块“中间模板”,向后推仍旧生产卧式压铸模铸件,向前推就可生产立式压铸模铸件。

既不要调换压射机构,也就保证了机器精度,还节省装拆工时,制造成本大为降低。

我嘱咐只说是德国公司的后备方案,雪中送炭,总工程师惊喜。

第二天,立即审查通过,签订成交合同。

中国人“辩证思维”的一块“中间模板”,就代替了德国人“逻辑思维”的两套庞大繁琐的“合模机构”。

(1)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特征(转)

(1)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特征(转)

(1)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特征(转)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及至影响外部世界)起决定性作用。

思维方式表面上具非物质性,象人的思想一样,无色无形,不可捕摸,它主要由后天环境(文化及教育的)影响所致;思维方式其实又具物质性,大脑皮层对相同事物的反映,会引起皮层“突触”产生某种化学反应和物理(生物电)脉冲,并按“既定路径”来变化传递,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观念(思想)。

这种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的交相影响,“无生有,有生无”,就能够构成思维方式演进发展的矛盾运动。

一.思维的弱点思维方式本身并不存在好与坏、先进与落后的问题,只是现在我们身处现代化、西方化的潮流之中,只能以普适的价值、全球公认的标准——能否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否促进物质财富的积累、能否促进民主自由社会的形成来评判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

正如西方人喜欢批评社会并不意味着他们否定民主制度一样,我们讲思维的问题、《易经》的问题,也不是在否定传统、丑化我们的民族,而是在深化对传统的认识。

通过了解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以及长处和短处,将有助于中华民族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尽快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从而早日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为什么中国人要么是革命派,全盘否定过去,要么是保守派,不允许反思传统,讲任何缺点呢?二.中国人的处事及思维方式中国人善于采用整体的、全息的、系统的方法,而不是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

如中医是整体疗法,头疼可能医脚;五行之金、木、水、火、土构成一个相生相克的整体,对应于人体的肝、肾、脾、心、肺也是一个系统、整体;中医认为一些穴位包含了整个人体的信息,此即符合宇宙中任何一点包含整个宇宙全部信息的全息理论。

在中国人眼里,人与大自然、社会也是一个整体,此即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5]。

整体观、系统观当然很好,但我们还应学会局部的、解剖的、微观的、严谨的、分析的方法中国人的主流思维是模糊、体验、直觉型的,是象征主义、相对主义、一元主义的思考模式,它适合于文学哲学的创作,但不适合科学的发展。

中西方思维方式有那些

中西方思维方式有那些

中西方思维方式有那些摘要:人们的生存地理环境、生活生产方式、文字语言习惯诸方面都存在着差别,因而形成中西方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

中国人擅长感性直觉思维,西方人擅长理性逻辑思维;中国人强调整体,西方人更注重个体;中国人的思维以道德为标准,西方人的思维则以科学为标准;中国人的思维轨迹是曲线的、圆形的;西方人的思维轨迹则是直线的;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单一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则是多元的。

1.感性直觉思维与理性逻辑思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因而是模糊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则是理性的、逻辑的,因而是清晰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宇宙观是气的宇宙观,气的世界一开始就是模糊的。

《老子》的“道”是混沌未分的,弥漫一切,无所不在。

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的惚恍之道。

看来老子的“道”是模糊的。

孔子的“仁”因人而异《,论语》中谈到“仁”的有58章“,仁”字出现105次,而每一次“仁”的内涵都有所不同,足见“仁”的模糊性。

而正是这种文化的模糊性哺育中国人特有的模糊直感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使得我们不能对事物进行严格的定义,不能进行逻辑的推理,更不能检验对错。

因而,这种思维方式是无法走向形式逻辑的,只能走向“悟”和“直感”“,悟”的模糊性就可以任意解释,使你无法推翻它。

与中国文化相反,西方文化一开始就具有明晰的特征。

古希腊第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泰勒斯就指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是如此的确定,以至于再前进一步就得否定它,这正是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在否定中前进。

亚里士多德创立了形式逻辑、欧几里德建立了平面几何体系一直作为西方文化的精神工具延续至今,成为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里程碑。

古希腊文化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基石,也哺育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

西方人更擅长理性的逻辑思维。

欧洲中世纪,托马斯·阿奎那用逻辑的方法证明上帝的存在。

在西方科学史上从古希腊阿基米德的静力学到牛顿的古典力学再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近代以来诞生在欧洲许多重要的科学概念,无一不是理性的、逻辑思维的产物。

第十五章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第十五章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实用文档
什么是思维方式?
所谓思维,就是人脑的活动(储存、遗忘、检索、 整理)过程。 思维是人类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所进行的理性思 考的过程。 思维方式则是心理深层结构的一种外在表现,是一 个民族、一个地方的人或一个稳定的群体在思考问 题和解决问题时所习惯采用的方法。
实用文档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
大一统思想
封建社会的一体化政治结构:
信仰和观念一元化、一体化、同步化
秦始皇的 “焚书坑儒”:压制异己的先例
“汉代孔子”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径,古今之通义也”
科举考试制度:
按统一的八股文格式写同类文章
表达同种观念和同类观点
实用文档
以儒家思想为正统
以维护君权专制为核心
以皇帝圣旨为最高权威
形成金字塔式的等级特权制度
强化一元化的政治结构
把不同思想视为异端
规范意识、群体意识、集体主义
同一的价值取向、人格标准、行为模式
思维方式:求同、排异
“超稳定”文化
中国文化的发展如同一人长跑
西方文化的发展如同多人接力
实用文档
西方思维方式 —— 求异性
西方智者:对于自然奥秘充满好奇心 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西方思维方式随着科学发展而变化 科学与民主氛围:不求一成不变 西方思维的批判性:继承、怀疑、批判、挑战、否定
借类达情,以义起情,情物交融
生动形象,易于感悟,协同效应
阴阳八卦和五行学说
实用文档
西方思维方式 —— 实证性
古代希腊人注重:形体,特别是解剖 侧重于事物的要素、结构 重定形,而非定性
手工业发达:工匠传统 近代西方实验科学:实证性 培根:创立归纳法 法国哲学家孔德:创立实证主义 奥地利马赫和法国阿芬那留斯: 创立第二代实证主义 德国哲学家石里克: 创立第三代实证主义,即逻辑实证主义

中西方差异之思维方式

中西方差异之思维方式

中西方差异——思维方式我曾看过一则故事:有一所国际公寓闹火灾里面住有犹太人法国人美国人和中国人犹太人急急忙忙先搬出的是他的保险箱法国人先拖出的是他的情人美国人则先抱出他的妻子而中国人则先背出的是他的老母这一趣谈反映了一个事实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价值尺度道德规范和情感趣向。

1.伦理型与认知型比较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政治伦理型西方思维方式——科学认知型地理环境半封闭、大陆型地理环境:开放性、海洋经济小农经济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发达代表以儒家为代表的先哲:出于忧患意识,关注政治伦理以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智者:出于好奇、“惊异”思维中心伦常治道认知自然政治 + 伦理 + 哲学 + 哲学家本人的生活体验= 人生哲学、伦理哲学、政治哲学哲学家 = 政治家 = 道德家 = 文学家/诗人哲学 + 科学 = 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哲学家 = 自然科学家孔子哲学:以“仁”、“礼”为中心科举制度:读书人醉心于科举,埋头于八股近现代西方人:发扬古希腊崇尚自然、追求知识的传统科学技术:被统治者视为“奇技淫巧”,受到歧视与打击重视: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追究宇宙起源,探索万物本质,分析自然构造寻求物质元素,诘问人生目的重道轻器、重人文轻科学重科学、重认知2.整体性与分析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整体性《易经》:提出了有机整体的初步图式为中国传统思维奠定了基础儒家:把自然人性化道家:把人性自然化1) 整体性思维的特点: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2) 整体的基本范畴:“道”、“气”、“太极”、“理”3) 整体的基本要素:“阴阳”、“五行”、“八卦”整体思维的目标:主客一体实现“尽善尽美”的整体和谐境界整体思维的结构:二元结构——阴阳→中庸、兼顾、联系、对应、对称、对立阴阳鱼太极图:体现整体圆融和会、阴阳互补、和谐平衡、相反相成、相灭相生、互为因果的中国辩证思维方式比较:中国的“元气说” vs. 西方的“原子论”“元气说”—整体性思维方式:横向铺开“原子论”—分析性思维方式:西方思维方式——分析性柏拉图之前:类似中国的“天人合一”整体观柏拉图:首先提出了“主客二分”的思想十五世纪下半叶以后:分门别类,分析解剖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笛卡儿:开创西方近代哲学,以“主客二分”为原则分析性思维的特点: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灵魂与肉体、现象与本质,分析、研究这个二元世界分析性思维的两个层次:1.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分门别类研究2.以完整而非孤立、变化而非静止、全面而非片面、相对而非绝对的3.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去分析复杂的世界3.意向性与对象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意向性把主体自身作为宇宙的中心:“万物皆备于我”把知、情、意融合在一起,其中的主观情感使传统思维带有浓厚的主体意向判断价值标准:以主体意向统摄客观事实,以政治判断统摄真假是非,以道德判断作为价值判断判断学术价值标准:重“经世致用”,重君主的权术和驭民术客体主观化,自然人格化,哲学文学化,政治伦理化重视“治人”与“人治”的政治伦理西方思维方式——对象性以自然为认知对象主客二分,天人对立,划分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界区分自我意识与认识对象将自然作为自身之外的对象来研究西方哲学的本体论:持尊重客观的态度理性主义:把主体作为“旁观者”,对客体进行探究摆脱主体意向而导致客体意识以事实判断统摄价值判断注重真假选择而非伦理规范排除主观因素,强调客观性,使客体客观化以客观和冷静的科学态度对待客观世界4.直觉性与逻辑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直觉性儒、道、佛—孟子:“诚”;老子:“道”;玄学家:“无”;理学家:‘太极”;佛教:“顿悟都靠直觉、灵感、顿悟、领会儒家—孔子:“内省不疚”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论语》:靠直观的自然知识证明道德规范道家—庄子:“道不可言,言而非道”主张以无知无欲无思之心去直觉体悟宇宙本体佛教—禅宗主张“顿悟”:“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西方思维方式——逻辑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开创形式逻辑提出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研究论证的三大要素:概念、判断、推理提出两种思维方法:归纳法、演绎法创立演绎推理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提出整个形式逻辑体系西方中世纪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经院哲学也未能从根本上否定理性和形式思维的作用从教会的《圣经》出发5.意象性与实证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意象性古代中国人注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设象喻理,取象比类形象思维: 通过自我体认形成心中的意象采用:意象 - 联想 - 想象替代; 概念 - 判断 - 推理的逻辑论证以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集中表现: “立意于象”,“妙象尽意”“微言尽意”,“入理言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西方思维方式——实证性古代希腊人注重:形体,特别是解剖侧重于事物的要素、结构重定形,而非定性手工业发达:工匠传统近代西方实验科学:实证性培根:创立归纳法法国哲学家孔德:创立实证主义奥地利马赫和法国阿芬那留斯:创立第二代实证主义德国哲学家石里克:创立第三代实证主义,即逻辑实证主义6.模糊性与精确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模糊性思维的对象、方法和工具:模糊讲究“设象喻理”、“刻意神似”“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重视直觉体悟疏于分析实证,缺乏逻辑推理描述事物重求其似、其“神”不甚求其真、其实不甚求其精确、清晰往往带有朦胧、粗略、笼统甚至是猜测的成分西方思维方式——精确性古希腊人的传统:注重雕塑这种三维艺术精确性思维的基础:二值逻辑“非此即彼”、“非真即假”基本原则: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重视数学崇尚科学和理性注重思维活动的严格性、明晰性、确定性、规范性注重思维程式的数学化、形式化、公理化、符号化注重语言的逻辑性7.求同性与求异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求同性大一统思想封建社会的一体化政治结构:信仰和观念一元化、一体化、同步化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压制异己的先例“汉代孔子”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径,古今之通义也”科举考试制度:按统一的八股文格式写同类文章表达同种观念和同类观点以儒家思想为正统,以维护君权专制为核心,以皇帝圣旨为最高权威形成金字塔式的等级特权制度强化一元化的政治结构把不同思想视为异端规范意识、群体意识、集体主义、同一的价值取向、人格标准、行为模式思维方式:求同、排异“超稳定”文化西方思维方式——求异性西方智者:对于自然奥秘充满好奇心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西方思维方式随着科学发展而变化科学与民主氛围:不求一成不变西方思维的批判性:继承、怀疑、批判、挑战、否定、求异忌同,标新立异,开拓创新笛卡儿:“怀疑论”主张思想自由、破除奴性、摆脱束缚个体主义: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喜欢各抒己见思维方式——多元化:多思路、多方向、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方法寻求新的方面、新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新办法重视追根穷源: “为什么” - “是什么” - “为什么”...8.后馈性与前瞻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后馈性一体化政治结构和“大一统”思想:唯圣、唯书、唯上、膜拜祖先,崇尚圣人、经典、权威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以经典之学说为信条、以权威之结论为根据喜欢引经据典,“温故而知新”,“言必称三代”嗜好对经书进行训诂、注疏和考据(即所谓“经学”)结果:重视历史,崇拜祖先,尊重经验,推崇传统以托古求认同,以“古已有之”为立论准则以“古纸堆”而非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西方思维方式——前瞻性前瞻性的主要表现:提出许多预测性、前瞻性的理论和学说,如:柏拉图:理想国哥白尼:日心说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德国弗勒希特海姆:未来学9.内向性与外向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内向性内向性的主要原因:半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的闭关锁国,一体化的社会政治结构“大一统”的思想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占主导地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内向性的主要表现:注重内向自求,重“心术”“反求诸己”、“反求自识”、“反身而诚”、“反省内求”“人人可以反求自识,而无事乎向外追索”认为自识本心即可达到自我完善亦即把握了外界事物的本体儒家:在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反省人的社会本质道家: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中反省人的自然本性返回到人自身的致思倾向:内向性的思维方式求稳的心理,好静的性格:“静”、“思”、“悟”、“忍”安分守己、知足忍让、重义轻利满足现状、害怕竞争、怯于突破热衷于“窝里斗”、“内耗”,不求向外进取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西方思维方式——外向性外向性的主要原因: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商业、航海业发达古希腊传统:注重研究自然客体,向外探索自然奥秘文艺复兴时期:个性解放,追求自由近代以来:西方人的地理大发现外向性的主要表现:思维的对象倾向于外界,思维方式开放型海上大扩张,对外侵略、推行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求变的心理,好动的性格:“动”、“变”、“争”、“斗”全球观念,宇宙意识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逻辑思维的方法

逻辑思维的方法

逻辑思维的方法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判断和推理时所运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呢?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逻辑思维的方法。

首先,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我们需要注重思维的训练。

逻辑思维是一种能力,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来提高。

我们可以通过解决一些逻辑题、数学题和推理题来进行思维训练,这些题目可以帮助我们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我们的思维敏捷度和推理能力。

其次,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我们需要学会分析问题。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从而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另外,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我们需要注重思维的逻辑性。

逻辑思维是一种严密的推理过程,需要我们的思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在进行思维活动时,我们需要注意思维的逻辑性,避免出现逻辑混乱和推理错误,从而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我们需要学会总结和归纳。

在进行思维活动时,我们需要及时总结和归纳我们的思维过程和结论,从而形成一种完整的思维体系,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逻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它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我们需要注重思维的训练,学会分析问题,注重思维的逻辑性,以及学会总结和归纳。

只有不断地进行思维训练,才能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思维潜能。

逻辑思维方法

逻辑思维方法

逻辑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在认识和思考问题时,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程序进行思维活动,以达到正确、合理和有效的结论。

逻辑思维方法是指在思维活动中运用的一些规范和技巧,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推理、分析和判断。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逻辑思维方法对于解决问题、提高效率和推动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逻辑思维方法的基本原则是辩证的思维方式。

辩证思维是指在思考问题时,要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不能片面地、主观地看待问题。

在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时,我们应该注意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充分考虑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不要一味地相信自己的主观臆断,而是要依据客观事实和逻辑规律进行推理和判断。

其次,逻辑思维方法需要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

逻辑思维方法强调的是推理和判断的合理性和严密性,因此在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时,我们要尽量避免主观臆断和情绪化的思维方式,要依据事实和逻辑规律进行推理和判断,确保推理过程的合乎逻辑,结论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逻辑思维方法需要注重分析和归纳。

在思考问题时,我们要善于进行分析和归纳,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部分,逐一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和症结所在,然后再进行综合归纳,得出结论。

这样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清问题的逻辑关系,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最后,逻辑思维方法需要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养成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方式,要善于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只有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实践,我们才能够真正掌握逻辑思维方法,从而更好地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逻辑思维方法是我们在认识和思考问题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推理、分析和判断,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掌握逻辑思维方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逻辑学人类思维的三种基本形态

逻辑学人类思维的三种基本形态

逻辑学人类思维的三种基本形态逻辑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关注人类思维的基本形态及其规律。

在逻辑学中,人类思维的三种基本形态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这三种基本形态分别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种基本形态。

一、概念1. 概念的定义概念是指人们对事物或现象所抽象出来的一般性思维内容。

它是人们对具有相同特征或共性的个别事物进行概括和归纳而得到的一个普遍概念。

例如,动物、植物、车辆等都是概念。

2. 概念的特征(1)普遍性:概念具有普遍性,即能够代表一类事物或现象。

(2)抽象性:概念具有抽象性,即能够摆脱具体事物之间的差异而表达它们之间共同点。

(3)内涵和外延:每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

内涵是指该概念所包含的所有必要属性,外延则指该概念所包括的所有个体。

3. 概念的分类(1)个别概念:个别概念是指具体事物的概念,如“这只猫”、“那辆车”。

(2)种类概念:种类概念是指具有相同性质或特征的事物所形成的概念,如“动物”、“花卉”。

(3)属性概念:属性概念是指某一事物所具有的某一特定属性所形成的概念,如“红色”、“圆形”。

二、判断1. 判断的定义判断是指对两个或多个概念之间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的思维活动。

判断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三部分。

主语是被判断的对象,谓语是对主语所作出的断言,宾语则是用来补充说明谓语内容。

2. 判断的特征(1)真假性:每个判断都有真假之分。

(2)主观性:判断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主观性。

(3)相对性:每个判断都要与某些背景条件相联系才能确定其真假。

3. 判断的分类(1)肯定判断:肯定判断表明主语与谓语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如“这只猫是黑色的”。

(2)否定判断:否定判断表明主语与谓语之间不存在某种关系,如“这只猫不是白色的”。

(3)特殊判断:特殊判断指的是对于某些情况下的特殊断言,如“有些动物会飞”。

三、推理1. 推理的定义推理是指根据已知事实或原则来得出新的结论或结论之间的关系。

推理包括前提和结论两部分。

谈谈系统逻辑思维

谈谈系统逻辑思维
谈谈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逻辑思维
谈中国人的系统逻辑思维庄建西一引言我把中国古典哲学(以下简称:中国哲学)和现代系统科学理论结合起来写了一本书。中文书名:《宏观物理学基本原理》;英文书名:Yin Yang and Wuxing(Five Elements)and System Control Theory .2014年10月开始在亚马逊书网(全球)销售。我在瑞士认识的留学博士胡炜、王东琪两位先生看过之后都比较宛转地告诉我:全书思路不太清晰,缺乏逻辑思维,不容易被现代主流社会接受。他们都是非常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科技人员居然也提出了这样的质疑,让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是不是逻辑思维?为什么现代主流社会接受不了这样的思维方式?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没有价值?是可有可无,还是非常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苦苦思索,我认为: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系统逻辑思维。它是以整个宇宙为背景设置了一个巨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了系统的逻辑思维。尽管受到历史发展条件及知识积累不足等方面的制约,存在着模糊、隐晦、繁琐等诸多缺陷,但是与现代逻辑学中所讲的系统逻辑相比,它更贴近真实的宇宙,因为现代系统科学关于系统的概念毕竟还局限在主观世界,工程系统之中。现代逻辑学里面的系统逻辑思维还非常简单,仅仅是系统逻辑的雏形,还不能为科学研究提供一个超越辩证逻辑的思维模式。如果我们运用现代科学知识、系统科学理论把中国哲学设置的巨系统现代化,认真梳理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建立一个更为复杂的系统逻辑思维方式,将为现代基础科学研究提供一个更为先进的思维利器,很多基础科学难题都可能会迎刃而解。二“天人合一”的系统观所谓“系统”都是主观设定的,是我们为了进行系统思维而主观设定的。我们要从整体上认识企业的时候就把企业设定为一个系统;要全面认识人体就把人体看作是一个系统;要从宏观整体上认识宇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中西方在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导致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影响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对跨文化交际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方式,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有效沟通和合作。

本文将概述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主要差异,包括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等方面的对比。

然后,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思维差异如何影响跨文化交际,包括语言理解、非语言交际、沟通风格、冲突解决等方面。

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应对思维方式的差异,促进有效沟通和合作。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增进人们对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和谐与发展。

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主要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源于各自独特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总体而言,中国思维方式更倾向于整体性、综合性,而西方思维方式则更注重分析性、逻辑性。

在认知方式上,中国思维方式强调整体把握,注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这种整体性思维使中国人在处理问题时,往往能够从宏观、全面的角度出发,寻求整体最优解。

而西方思维方式则更倾向于分析性思维,注重将复杂事物分解为简单元素进行研究,通过逻辑推理和实证分析来认识事物。

这种分析性思维使西方人在处理问题时,更注重细节和精确性。

在价值取向上,中国思维方式强调和谐、平衡,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

这种价值取向使中国人在跨文化交际中,更注重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沟通,倾向于采用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

而西方思维方式则更注重个人主义、竞争和效率,强调个人能力和成就。

这种价值取向使西方人在跨文化交际中,更注重直接、明确的表达方式,强调效率和结果。

中国人的三种思维方式

中国人的三种思维方式

读懂中国人的三种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中华文化在哲学思辨层面、理论思维领域的建树颇为丰硕,而其大端与指归,则可以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三者为代表,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思维的三大特征。

整体思维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

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

《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

在《周易》看来,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嵇康认为这是“自然之分");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如此,方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易•乾•文言》)。

“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的"一个突出的共同命题","《易经》对这一命题的发挥无疑起了历史性的作用”。

精选文库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

道家认为,天、人同类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列子・说符》),“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阴阳义》),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中国人的三种思维方式

中国人的三种思维方式

读懂中国人的三种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中华文化在哲学思辨层面、理论思维领域的建树颇为丰硕,而其大端与指归,则可以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三者为代表,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思维的三大特征。

整体思维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

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

《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

在《周易》看来,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嵇康认为这是“自然之分”);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如此,方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易·乾·文言》)。

“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的“一个突出的共同命题”,“《易经》对这一命题的发挥无疑起了历史性的作用”。

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

道家认为,天、人同类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列子·说符》),“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阴阳义》),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至宋代之时,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要得出正确的观点,必须要有科学的,逻辑性/理性的分析方法和全面真实的事实:
人之所以胜过老虎,不是因为骨气,志气,血气,勇敢,决心, 体力,而是因为智力. 人和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 这一点很重要,不要忘记.
相对于西方人来说,东亚人种的感性/直觉能力较强,而理性/逻辑性较差. 虽然东亚人种的平均智商是全世界各人种中最高的.但由于理性思维能力较差,其聪明才智常常难以有效发挥出来.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 东亚人种就无法摆脱被白人支配或欺压的地位, 就无法真正实现和谐和富强. 为什么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却不能产生系统科学? 为什么中国几千年来会发生周期性的经济繁荣和惨痛的社会动荡?思维缺乏理性/逻辑性是重要原因之一. 或者说,中国人虽然很聪明,但思维方式相比与西方人来说不够科学. 要有科学的发展观,首先需要培养我们的国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可能都知道西方人总体上比我们的逻辑性更强.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逻辑性/理性的思维方式对科学和社会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 你在西方的学校只会看到学校在教学生的启发式思维方式,而不是逻辑推理式思维方式.因为逻辑推理式思维方式是他们从小在家里,在社会中耳濡目染就学会的,不需要学校教.
中国人需要认识到,如果我们不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式,就不能保证有正确的观点.人民这方面的素质不提高,既是实现了民主,也是一群糊涂虫的民主,对于提高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水平没有多大帮助.西方国家的民主不错,但想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想达到同样的民主的效果,需要我们人的思维素质达到西方人的水平.
东亚人种喜欢争论观点(而忽视判断标准的选择),分辨立场. 他们的观点更多是基于自己的感觉,而非科学的分析. 他们不知道人的认识能力是很有限的,而且不同的人能力差别很大. 他们以为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而西方人重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为天赋不够再努力也达不到. 他们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在直接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事上很精明.但在间接影响自己利益的事上(例如国家的制度,法律等)很糊涂. 可以说是小事聪明,大事糊涂.这也是为什么东亚人种在北美干具体工作大多很优秀,但当领导,尤其是高层领导的比例太低. 对于复杂的,间接的大事,没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弄不明白的.
中国人喜欢讨论好坏,善恶,而不关注真假. 但是没有了”真”,你根本无法知道什么是善的. 文革中那些死于武斗的造反派还以为自己是在为正义而献身,实际确实误国误民. 这个世界上,无知的好人被人利用煽动所干的坏事太多了.)) 虽然很多中国人对政治感兴趣, 但谈到政治,想到的就是立场,利益, 意愿,决心和斗争艺术/手腕. 在西方, 他们把政治学叫POLITICA L SCIENCE. SCIENCE这个词耐人寻味. 为什么叫SCIENCE? 如果说化学是研究分子和分子的变化的科学. 医学是研究人的生理健康的科学,那政治学就是研究人和人的弱点的科学. 人的弱点是可以被别人利用为他人利益服务的. 什么时候中国人认识到政治是一门SCIENCE, 中国人的政治素质才算真的提高了.
下面,我尝试着以西方人的理性思维方式(不是观点,不是立场,而是思维方式)来分析以下中国政府的政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