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知识点总结
必修 第一册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1.比较大小的基本事实:比较两实数大小的方法——求差比较法0a b a b >⇔->;0a b a b =⇔-=;0a b a b <⇔-<。
2.恒成立的不等式:一般地,∀R b a ∈,,有ab b a 222≥+,当且仅当b a =时等号成立。
说明:(1)指出定理适用范围:R b a ∈,;(2)强调取“=”的条件b a =。
3.等式的性质:性质1:若a =b ,则b =a ;性质2:若a=b,b=c,则a=c;性质3:若a=b ,则a±c=b±c;性质4:若a=b ,则ac=bc;性质5:若a=b ,c≠0,则cb c a = 4.不等式的性质:性质1:若a b >,则b a <;若b a <,则a b >.即a b >⇔b a <。
说明:把不等式的左边和右边交换,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异向,称为不等式的对称性。
性质2:若a b >,b c >,则a c >。
不等式的传递性。
性质3:若a b >,则a c b c +>+。
性质4:如果b a >且0>c ,那么bc ac >;如果b a >且0<c ,那么bc ac <。
性质5:若,,a b c d a c b d >>+>+且则。
性质6:如果0>>b a 且0>>d c ,那么bd ac >。
性质7:如果0>>b a , 那么n n b a > )1(>∈n N n 且。
2.2 基本不等式1. 如果b a ,是正数,那么ab b a ≥+2(当且仅当b a =时取“=”) 说明:(1)这个定理适用的范围:,a b R +∈;(2)我们称b a b a ,2为+的算术平均数,称b a ab ,为的几何平均数。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带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单选题1、已知x>0,y>0,x+2y=1,则1x +1y的最小值为()A.3+2√2B.12C.8+4√3D.6答案:A分析:根据基本不等中“1”的用法,即可求出结果. 因为x>0,y>0,x+2y=1,所以(1x +1y)(x+2y)=3+2yx+xy≥3+2√2,当且仅当2yx =xy,即x=√2−1,y=2−√22时,等号成立.故选:A.2、当0<x<2时,x(2−x)的最大值为()A.0B.1C.2D.4答案:B分析:利用基本不等式直接求解.∵0<x<2,∴2−x>0,又x+(2−x)=2∴x(2−x)≤[x+(2−x)]24=1,当且仅当x=2−x,即x=1时等号成立,所以x(2−x)的最大值为1故选:B3、已知x∈R,则“(x−2)(x−3)≤0成立”是“|x−2|+|x−3|=1成立”的()条件.A.充分不必要B.必要不充分C.充分必要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答案:C分析:先证充分性,由(x−2)(x−3)≤0求出x的取值范围,再根据x的取值范围化简|x−2|+|x−3|即可,再证必要性,若|x−2|+|x−3|=1,即|x−2|+|x−3|=|(x−2)−(x−3)|,再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可知(x−2)(x−3)≤0.充分性:若(x−2)(x−3)≤0,则2≤x≤3,∴|x−2|+|x−3|=x−2+3−x=1,必要性:若|x−2|+|x−3|=1,又∵|(x−2)−(x−3)|=1,∴|x−2|+|x−3|=|(x−2)−(x−3)|,由绝对值的性质:若ab≤0,则|a|+|b|=|a−b|,∴(x−2)(x−3)≤0,所以“(x−2)(x−3)≤0成立”是“|x−2|+|x−3|=1成立”的充要条件,故选:C.4、若非零实数a,b满足a<b,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A.ab <1B.ba+ab>2C.1ab2<1a2bD.a2+a<b2+b答案:C分析:举出符合条件的特例即可判断选项A,B,D,对于C,作出不等式两边的差即可判断作答.取a=−2,b=−1,满足a<b,而ab=2>1,A不成立;取a=−2,b=1,满足a<b,而ba +ab=−12+(−2)=−52<2,B不成立;因1ab2−1a2b=a−ba2b2<0,即有1ab2<1a2b,C成立;取a=−2,b=−1,满足a<b,而a2+a=2,b2+b=0,即a2+a>b2+b,D不成立.故选:C5、对∀x∈R,不等式(a−2)x2+2(a−2)x−4<0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A.−2<a≤2B.−2≤a≤2C.a<−2或a≥2D.a≤−2或a≥2答案:A分析:对a讨论,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不等式即可得到a的取值范围.不等式(a−2)x2+2(a−2)x−4<0对一切x∈R恒成立,当a −2=0,即a =2时,−4<0恒成立,满足题意;当a −2≠0时,要使不等式恒成立,需{a −2<0Δ<0,即有{a <24(a −2)2+16(a −2)<0 , 解得−2<a <2.综上可得,a 的取值范围为(−2,2].故选:A.6、已知实数x ,y 满足x 2+y 2=2,那么xy 的最大值为( )A .14B .12C .1D .2答案:C分析:根据重要不等式x 2+y 2≥2xy 即可求最值,注意等号成立条件.由x 2+y 2=2≥2xy ,可得xy ≤1,当且仅当x =y =1或x =y =−1时等号成立.故选:C.7、设a >b >c >0,则2a 2+1ab +1a(a−b)−10ac +25c 2取得最小值时,a 的值为( )A .√2B .2C .4D .2√5答案:A解析:转化条件为原式=1ab +ab +1a(a−b)+a(a −b)+(a −5c)2,结合基本不等式即可得解.2a 2+1ab +1a (a −b )−10ac +25c 2 =1ab +ab +1a(a −b)+a(a −b)−ab −a(a −b)+2a 2−10ac +25c 2 =1ab +ab +1a(a −b)+a(a −b)+a 2−10ac +25c 2 =1ab +ab +1a(a −b)+a(a −b)+(a −5c)2 ≥2√1ab ⋅ab +2√1a(a−b)⋅a(a −b)+0=4,当且仅当{ab =1a(a −b)=1a =5c ,即a =√2,b =√22,c =√25时,等号成立.小提示:易错点睛: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其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1)“一正”就是各项必须为正数;(2)“二定”就是要求和的最小值,必须把构成和的二项之积转化成定值;要求积的最大值,则必须把构成积的因式的和转化成定值;(3)“三相等”是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验证等号成立的条件,若不能取等号则这个定值就不是所求的最值,这也是最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8、若x<0,则x+14x−2有()A.最小值−1B.最小值−3C.最大值−1D.最大值−3答案:D分析:根据基本不等式,首先取相反数,再尝试取等号,可得答案.因为x<0,所以x+14x −2=−(−x+1−4x)−2≤−2√−x⋅1−4x−2=−3,当且仅当−x=1−4x,即x=−12时等号成立,故x+14x−2有最大值−3.故选:D.多选题9、对于任意实数a,b,c,d,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ac2>bc2,则a>b B.若a>b,c>d,则a+c>b+dC.若a>b,c>d,则ac>bd D.若a>b,则1a >1b答案:AB分析:可由性质定理判断A、B对,可代入特例判断选项C、D错.解:若ac2>bc2,两边同乘以1c2则a>b,A对,由不等式同向可加性,若a>b,c>d,则a+c>b+d,B对,当令a=2,b=1,c=﹣1,d=﹣2,则ac=bd,C错,令a=﹣1,b=﹣2,则1a <1b,D错.10、关于x的一元二次不等式x2−2x−a≤0的解集中有且仅有5个整数,则实数a的值可以是()A.2B.4C.6D.8答案:BC解析:求出不等式的解,分析其中只有5个整数解,得a的不等式,解之,然后判断各选项可得.易知Δ=4+4a≥0,即a≥−1,解原不等式可得1−√1+a≤x≤1+√1+a,而解集中只有5个整数,则2≤√1+a<3,解得3≤a<8,只有BC满足.故选:BC.11、已知实数a,b,c满足c<b<a,且ac<0,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A.ab>ac B.c(b−a)>0C.ac(a−c)<0D.cb2<ab2答案:ABC分析:根据c<b<a,且ac<0,得到a>0,c<0,然后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逐项判断.因为实数a,b,c满足c<b<a,且ac<0,所以a>0,c<0,由b>c,a>0,得ab>ac,故A正确;由b<a,c<0,得c(b−a)>0,故B正确;由a>c,ac<0,得ac(a−c)<0,故C正确;由a>c,b2≥0,得cb2≤ab2,当b=0时,等号成立,故D错误;故选:ABC填空题12、若不等式x2−2>mx对满足|m|≤1的一切实数m都成立,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答案:x<−2或x>2分析:令f(m)=mx−x2+2,依题意可得−1≤m≤1时f(m)<0恒成立,则{f(1)<0f(−1)<0,即可得到关于x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解得即可;解:因为x2−2>mx,所以mx−x2+2<0令f(m)=mx−x2+2,即f(m)<0在|m|≤1恒成立,即−1≤m≤1时f(m)<0恒成立,所以{f(1)<0f(−1)<0,即{x−x 2+2<0−x−x2+2<0,解x−x2+2<0得x>2或x<−1;解−x−x2+2<0得x>1或x<−2,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2)∪(2,+∞)所以答案是:(−∞,−2)∪(2,+∞)13、已知−1<x+y<4,2<x−y<4,则3x+2y的取值范围是_____.答案:(−32,12)解析:利用换元法,结合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设x+y=m,x−y=n,因此得:x=m+n2,y=m−n2,−1<m<4,2<n<4,3x+2y=3⋅m+n2+2⋅m−n2=5m2+n2,因为−1<m<4,2<n<4,所以−52<5m2<10,1<n2<2,因此−32<5m2+n2<12,所以−32<3x+2y<12.所以答案是:(−32,12)14、关于x的不等式x2−4x+4a≥a2在[1,6]内有解,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答案:[−2,6]分析:根据不等式有解可得当x∈[1,6]时,a2−4a≤(x2−4x)max,结合二次函数的最值可求得结果. ∵x2−4x+4a≥a2在[1,6]内有解,∴a2−4a≤(x2−4x)max,其中x∈[1,6];设y=x2−4x(1≤x≤6),则当x=6时,y max=36−24=12,∴a2−4a≤12,解得:−2≤a≤6,∴a的取值范围为[−2,6].所以答案是:[−2,6].解答题15、若0<a<b,则下列不等式哪些是成立的?若成立,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举出反例.(1)a+1b <b+1a;(2)a2+1a2≥a+1a;(3)a2b +b2a>a+b.答案:(1)正确,证明见解析;(2)正确,证明见解析;(3)正确,证明见解析. 解析:(1)作差分解因式,即可得出答案;(2)作差分解因式,即可得出答案;(3)用基本不等式,即可得出答案.(1)正确a+1b −b−1a=(a−b)(1+1ab)<0(2)正确a2+1a2−(a+1a)=(a+1a)2−(a+1a)−2=(a+1a−2)(a+1a+1)≥0(3)正确a2b +b>2a,b2a+a>2b∴a2b+b2a+a+b>2a+2b∴a2b+b2a>a+b小提示:本题考查证明不等式,一般采用作差法、作商法、基本不等式,属于容易题.。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知识点总结(超全)(带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知识点总结(超全) 单选题1、已知−1≤x+y≤1,1≤x−y≤5,则3x−2y的取值范围是()A.[2,13]B.[3,13]C.[2,10]D.[5,10]答案:A分析:设3x−2y=m(x+y)−n(x−y)=(m−n)x+(m+n)y,求出m,n的值,根据x+y,x−y的范围,即可求出答案.设3x−2y=m(x+y)−n(x−y)=(m−n)x+(m+n)y,所以{m−n=3m+n=−2,解得:{m=12n=−52,3x−2y=12(x+y)+52(x−y),,因为−1≤x+y≤1,1≤x−y≤5,所以3x−2y=12(x+y)+52(x−y)∈[2,13],故选:A.2、前后两个不等式解集相同的有()①x+52x−1≥0与(2x−1)(x+5)≥0②x+52x−1>0与(2x−1)(x+5)>0③x2(2x−1)(x+5)≥0与(2x−1)(x+5)≥0④x2(2x−1)(x+5)>0与(2x−1)(x+5)>0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分析:由不含参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的解法解出各个不等式,对选项一一判断即可得出答案.对于①,由x+52x−1≥0可得{2x−1≠0(x+5)(2x−1)≥0,解得:x>12或x≤−5.(2x−1)(x+5)≥0的解集为:{x|x≥12或x≤−5},故①不正确;对于②,由x+52x−1>0可得{2x−1≠0(x+5)(2x−1)>0,解得:x>12或x<−5.(2x−1)(x+5)>0的解集为:{x|x>12或x<−5},故②正确;对于③,x2(2x−1)(x+5)≥0的解集为:{x|x=0或x≤−5或x≥12},(2x−1)(x+5)≥0的解集为:{x|x≥12或x≤−5},故③不正确;对于④,x2(2x−1)(x+5)>0的解集为:{x|x<−5或x>12},(2x−1)(x+5)>0的解集为:{x|x>12或x<−5},故④正确;故选:B.3、y=x+4x(x≥1)的最小值为()A.2B.3C.4D.5答案:C分析:利用均值不等式求解即可.因为y=x+4x (x≥1),所以x+4x≥2√x×4x=4,当且仅当x=4x即x=2时等号成立.所以当x=2时,函数y=x+4x有最小值4.故选:C.4、若不等式x2+ax+1≥0对于一切x∈(0,12]恒成立,则a的最小值是()A.0B.−2C.−52D.−3答案:C解析:采用分离参数将问题转化为“a≥−(x+1x )对一切x∈(0,12]恒成立”,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出x+1x的最小值,由此求解出a的取值范围.因为不等式x2+ax+1≥0对于一切x∈(0,12]恒成立,所以a≥−(x+1x )对一切x∈(0,12]恒成立,所以a≥[−(x+1x )]max(x∈(0,12]),又因为f(x)=x+1x 在(0,12]上单调递减,所以f(x)min=f(12)=52,所以a ≥−52,所以a 的最小值为−52,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涉及不等式在给定区间上的恒成立问题,难度一般.不等式在给定区间上恒成立求解参数范围的两种方法:参变分离法、分类讨论法.5、已知x ∈R ,则“(x −2)(x −3)≤0成立”是“|x −2|+|x −3|=1成立”的( )条件. A .充分不必要B .必要不充分 C .充分必要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答案:C分析:先证充分性,由(x −2)(x −3)≤0 求出x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x 的取值范围化简|x −2|+|x −3|即可,再证必要性,若|x −2|+|x −3|=1,即|x −2|+|x −3|=|(x −2)−(x −3)|,再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可知(x −2)(x −3)≤0.充分性:若(x −2)(x −3)≤0,则2≤x ≤3, ∴|x −2|+|x −3|=x −2+3−x =1,必要性:若|x −2|+|x −3|=1,又∵|(x −2)−(x −3)|=1, ∴|x −2|+|x −3|=|(x −2)−(x −3)|, 由绝对值的性质:若ab ≤0,则|a |+|b |=|a −b|, ∴(x −2)(x −3)≤0,所以“(x −2)(x −3)≤0成立”是“|x −2|+|x −3|=1成立”的充要条件, 故选:C .6、若非零实数a ,b 满足a <b ,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ab <1B .ba +ab >2C .1ab 2<1a 2b D .a 2+a <b 2+b 答案:C分析:举出符合条件的特例即可判断选项A ,B ,D ,对于C ,作出不等式两边的差即可判断作答.取a=−2,b=−1,满足a<b,而ab=2>1,A不成立;取a=−2,b=1,满足a<b,而ba +ab=−12+(−2)=−52<2,B不成立;因1ab2−1a2b=a−ba2b2<0,即有1ab2<1a2b,C成立;取a=−2,b=−1,满足a<b,而a2+a=2,b2+b=0,即a2+a>b2+b,D不成立.故选:C7、已知函数y=x−4+9x+1(x>−1),当x=a时,y取得最小值b,则a+b=()A.−3B.2C.3D.8答案:C分析:通过题意可得x+1>0,然后由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得答案解:因为x>−1,所以9x+1>0,x+1>0,所以y=x−4+9x+1=x+1+9x+1−5≥2√(x+1)⋅9x+1−5=1,当且仅当x+1=9x+1即x=2时,取等号,所以y的最小值为1,所以a=2,b=1,所以a+b=3,故选:C8、小李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a,从乙地到甲地的平均速度为b(a>b>0),他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为v,则()A.v=a+b2B.v=√abC.√ab<v<a+b2D.b<v<√ab答案:D分析: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设从甲地到乙地的的路程为s,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为t1,从乙地到甲地的时间为t2,则t1=sa ,t2=sb,v=2st1+t2=2s sa+sb=21a+1b,∴v =21a +1b>21b +1b=b ,v =21a +1b=2ab a+b <2√ab=√ab ,故选:D. 多选题9、若a >0,b >0,a +b =2,则( )A .ab ≤1B .√a +√b ≤√2C .a 2+b 2≥2D .1a +1b ≥2 答案:ACD分析:根据基本不等式依次讨论各选项即可得答案.对于A ,由基本不等式得,2=a +b ≥2√ab 则ab ≤1,当且仅当a =b =1时等号成立,故A 正确; 对于B ,令a =32, b =12时,√a +√b =√6+√22>√2=√2+√22,故√a +√b ≤√2不成立,故B 错误;对于C ,由A 选项得ab ≤1,所以a 2+b 2=(a +b)2−2ab =4−2ab ≥2,当且仅当a =b =1时等号成立,故C 正确;对于D ,根据基本不等式的“1”的用法得(1a +1b )(a+b 2)=12(1a +1b )(a +b ) =12(1+1+b a +a b ) =1+12(b a +ab )≥1+12⋅2√1=2,当且仅当ba =ab ,即a =b =1时等号成立,故D 正确. 故选:ACD .10、若方程x 2+2x +λ=0在区间(−1,0)上有实数根,则实数λ的取值可以是( ) A .−3B .18C .14D .1答案:BC解析:分离参数得λ=−x 2−2x ,求出−x 2−2x 在(−1,0)内的值域即可判断. 由题意λ=−x 2−2x 在(−1,0)上有解.∵x ∈(−1,0),∴λ=−x 2−2x =−(x +1)2+1∈(0,1), 故选:BC .11、不等式ax 2+bx +c ≥0的解集是{x |−1≤x ≤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 +b =0B .a +b +c >0 C .c >0D .b <0答案:ABC分析:根据二次函数图像与二次不等式关系求解即可. 解:因为不等式ax 2+bx +c ≥0的解集是{x |−1≤x ≤2},所以a <0,且{−ba=−1+2=1>0c a =−2<0,所以{b >0,b =−a,c >0, 所以a +b =0,c >0,b >0,故AC 正确,D 错误.因为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两个零点为−1,2,且图像开口向下, 所以当x =1时,y =a +b +c >0,故B 正确. 故选:ABC . 填空题 12、不等式x 2+2x−3x+1≥0的解集为__________.答案:[−3,−1)∪[1,+∞) 分析:将x 2+2x−3x+1≥0等价转化为{x 2+2x −3≥0x +1>0 或{x 2+2x −3≤0x +1<0,解不等式组可得答案.原不等式等价于{x 2+2x −3≥0x +1>0 或{x 2+2x −3≤0x +1<0,解得x ≥1 或−3≤x <−1 , 所以答案是:[−3,−1)∪[1,+∞)13、x −y ≤0,x +y −1≥0,则z =x +2y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 答案:32##1.5分析:分析可得x +2y =32(x +y )−12(x −y ),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可求得z =x +2y 的最小值. 设x +2y =m (x +y )+n (x −y )=(m +n )x +(m −n )y ,则{m +n =1m −n =2 ,解得{m =32n =−12, 所以,z =x +2y =32(x +y )−12(x −y )≥32,因此,z=x+2y的最小值是32.所以答案是:32.14、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开展课题研究,分得一块面积为32m2的矩形空地,并计划在该空地上设置三块全等的矩形试验区(如图所示).要求试验区四周各空0.5m,各试验区之间也空0.5m.则每块试验区的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m2.答案:6分析:设矩形空地的长为x m,根据图形和矩形的面积公式表示出试验区的总面积,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出结果.设矩形空地的长为x m,则宽为32xm,依题意可得,试验区的总面积S=(x−0.5×4)(32x −0.5×2)=34−x−64x≤34−2√x⋅64x=18,当且仅当x=64x即x=8时等号成立,所以每块试验区的面积的最大值为183=6m2.所以答案是:6解答题15、已知一元二次函数f(x)=ax2+bx+c (a>0,c>0)的图像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其中一个公共点的坐标为(c,0),且当0<x<c时,恒有f(x)>0.(1)当a=1,c=12时,求出不等式f(x)<0的解;(2)求出不等式f(x)<0的解(用a,c表示);(3)若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三个交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8,求a的取值范围;(4)若不等式m2−2km+1+b+ac≥0对所有k∈[−1, 1]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答案:(1)(12,1);(2)(c,1a);(3)a∈(0, 18];(4)m≤−2 或 m=0 或m≥2.分析:(1)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f(x)=0的另一根,得到不等式f(x)<0的解;(2)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f(x)=0另一根,并判断两根的大小,得到不等式f(x)<0的解;(3)先求出f(x)的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表示出以这些点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再将a 用c 表示出来,再求得a 的范围;(4)根据f(c)=0,得到a,b,c 的关系式,化简不等式,将k,m 分离,分离时注意讨论m 的符号,求得实数m 的范围.(1)当a =1,c =12时,f(x)=x 2+bx +12,f(x)的图像与x 轴有两个不同交点, ∵f(12)=0设另一个根为x 2,则12x 2=12,∴x 2=1,则f(x)<0的解集为(12,1). (2)f(x)的图像与x 轴有两个交点,∵f(c)=0,设另一个根为x 2, 则cx 2=c a ∴x 2=1a 又当0<x <c 时,恒有f(x)>0,则1a >c , ∴f(x)<0的解集为(c,1a ).(3)由(2)的f(x)的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c,0),(1a ,0),(0,c) 这三交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S =12(1a −c)c =8, ∴a =c 16+c2≤2√16c=18,故a ∈(0, 18].(4)∵f(c)=0,∴ac 2+bc +c =0,又∵c >0,∴ac +b +1=0, 要使m 2−2k m ≥0,对所有k ∈[−1, 1]恒成立,则 当m >0时,m ≥(2k)max =2; 当m <0时,m ≤(2k)min =−2;当m =0时,02≥2k ⋅0,对所有k ∈[−1, 1]恒成立. 从而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m ≤−2 或 m =0 或m ≥2.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三个二次之间关系及应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恒成立求参问题,参变分离技巧,属于中档题.。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带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已知x,y,z都是正实数,若xyz=1,则(x+y)(y+z)(z+x)的最小值为()A.2B.4C.6D.8答案:D分析:均值定理连续使用中要注意等号是否同时成立.由x>0,y>0,z>0可知x+y≥2√xy>0(当且仅当x=y时等号成立)y+z≥2√yz>0(当且仅当y=z时等号成立)x+z≥2√xz>0(当且仅当x=z时等号成立)以上三个不等式两边同时相乘,可得(x+y)(y+z)(z+x)≥8√x2y2z2=8(当且仅当x=y=z=1时等号成立)故选:D2、已知2<a<3,−2<b<−1,则2a−b的范围是()A.(6,7)B.(5,8)C.(2,5)D.(6,8)答案:B分析:由不等式的性质求解即可.2<a<3,−2<b<−1,故4<2a<6,1<−b<2,得5<2a−b<8故选:B3、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A.如果a>b,那么ac>bc B.如果a>b,那么ac2>bc2C.如果a>b,那么ac >bcD.如果a>b,c<d,那么a−c>b−d答案:D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和特殊值法,逐项验证可得出答案.对于A ,如果c =0,那么ac =bc ,故错误; 对于B ,如果c =0,那么ac 2=bc 2,故错误; 对于C ,如果c <0,那么ac <bc ,故错误;对于D ,如果c <d ,那么−c >−d ,由a >b ,则a −c >b −d ,故正确. 故选:D.4、y =x +4x (x ≥1)的最小值为( ) A .2B .3C .4D .5 答案:C分析:利用均值不等式求解即可.因为y =x +4x(x ≥1),所以x +4x≥2√x ×4x=4,当且仅当x =4x即x =2时等号成立.所以当x =2时,函数y =x +4x 有最小值4. 故选:C.5、已知使不等式x 2+(a +1)x +a ≤0成立的任意一个x ,都满足不等式3x −1≤0,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A .(−∞,−13)B .(−∞,−13] C .[−13,+∞)D .(−13,+∞) 答案:C分析:使不等式x 2+(a +1)x +a ≤0成立的任意一个x ,都满足不等式3x −1≤0,则不等式x 2+(a +1)x +a ≤0的解集是(−∞,13]的子集,求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利用集合的包含关系列不等式求解.解:由3x −1≤0得x ≤13,因为使不等式x 2+(a +1)x +a ≤0成立的任意一个x ,都满足不等式3x −1≤0 则不等式x 2+(a +1)x +a ≤0的解集是(−∞,13]的子集, 又由x 2+(a +1)x +a ≤0得(x +a )(x +1)≤0, 当a =1,x ∈{−1}⊆(−∞,13],符合;当a <1,x ∈[−1,−a ]⊆(−∞,13],则−a ≤13,∴1>a ≥−13, 当a >1,x ∈[−a,−1]⊆(−∞,13],符合, 故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13,+∞). 故选:C.6、已知x ∈R ,则“(x −2)(x −3)≤0成立”是“|x −2|+|x −3|=1成立”的( )条件. A .充分不必要B .必要不充分 C .充分必要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答案:C分析:先证充分性,由(x −2)(x −3)≤0 求出x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x 的取值范围化简|x −2|+|x −3|即可,再证必要性,若|x −2|+|x −3|=1,即|x −2|+|x −3|=|(x −2)−(x −3)|,再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可知(x −2)(x −3)≤0.充分性:若(x −2)(x −3)≤0,则2≤x ≤3, ∴|x −2|+|x −3|=x −2+3−x =1,必要性:若|x −2|+|x −3|=1,又∵|(x −2)−(x −3)|=1, ∴|x −2|+|x −3|=|(x −2)−(x −3)|, 由绝对值的性质:若ab ≤0,则|a |+|b |=|a −b|, ∴(x −2)(x −3)≤0,所以“(x −2)(x −3)≤0成立”是“|x −2|+|x −3|=1成立”的充要条件, 故选:C .7、若非零实数a ,b 满足a <b ,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ab <1B .ba +ab >2C .1ab 2<1a 2b D .a 2+a <b 2+b 答案:C分析:举出符合条件的特例即可判断选项A ,B ,D ,对于C ,作出不等式两边的差即可判断作答.取a=−2,b=−1,满足a<b,而ab=2>1,A不成立;取a=−2,b=1,满足a<b,而ba +ab=−12+(−2)=−52<2,B不成立;因1ab2−1a2b=a−ba2b2<0,即有1ab2<1a2b,C成立;取a=−2,b=−1,满足a<b,而a2+a=2,b2+b=0,即a2+a>b2+b,D不成立.故选:C8、若a,b,c为实数,且a<b,c>0,则下列不等关系一定成立的是()A.a+c<b+c B.1a <1bC.ac>bc D.b−a>c答案:A分析: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特值法即可求解.对于A选项,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则a<b⇒a+c<b+c,A选项正确;对于B选项,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若a=−2,b=−1,则1a >1b,B选项错误;对于C选项,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c>0,0<a<b⇒ac<bc,C选项错误;对于D选项,因为a<b⇒b−a>0,c>0,所以无法判断b−a与c大小,D选项错误.多选题9、若−1<a<b<0,则()A.a2+b2>2ab B.1a <1bC.a+b>2√ab D.a+1a>b+1b答案:AD分析:应用作差法判断B、D,根据重要不等式判断A,由不等式性质判断C.A:由重要不等式知:a2+b2≥2ab,而−1<a<b<0,故a2+b2>2ab,正确;B:由−1<a<b<0,则1a −1b=b−aab>0,故1a>1b,错误;C:由−1<a<b<0,则a+b<0<2√ab,错误;D :(a +1a )−(b +1b )=a −b +1a −1b =a −b +b−a ab=(a −b)(ab−1ab)>0,故a +1a >b +1b ,正确.故选:AD10、设a >0,b >0,给出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 A .a 2+1>a B .a 2+9>6aC .(a +b )(1a +1b )≥4D .(a +1a )(b +1b )≥4 答案:ACD分析:选项A ,B 可用作差法比较大小;选项C ,D 可用基本不等式求范围. 由(a 2+1)−a =(a −12)2+34>0可得a 2+1>a ,故A 正确;由(a 2+9)−6a =(a −3)2≥0可得a 2+9≥6a ,故B 错误;由(a +b )(1a +1b )=2+ab +ba ≥2+2√ab ⋅ba =4,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故C 正确; 由(a +1a )(b +1b )=(ab +1ab )+(ab +ba )≥2√ab ⋅1ab +2√ab ⋅ba =4, 当且仅当{ab =1ab a b =b a ,即a =b =1时取等号,故D 正确. 故选:ACD.11、十六世纪中叶,英国数学家雷科德在《砺智石》一书中首先把“=”作为等号使用,后来英国数学家哈利奥特首次使用“<”和“>”符号,并逐步被数学界接受,不等号的引入对不等式的发展影响深远.若a 、b 、c ∈R ,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a >b >0,则ac 2>bc 2B .若a <b <0,则a +1b <b +1a C .若a <b <c <0,则ba <b+ca+c D .若a >0,b >0,则b 2a +a 2b≥a +b答案:BCD解析:取c =0可判断A 选项的正误;利用作差法可判断BCD 选项的正误. 对于A 选项,当c =0时,则ac 2=bc 2,A 选项错误;对于B 选项, (a +1b )−(b +1a )=(a −b )+(1b −1a )=(a −b )+a−b ab=(a −b )(1+1ab ),∵a <b <0,a −b <0,ab >0,∴1+1ab >0,则(a +1b )−(b +1a )<0,B 选项正确; 对于C 选项,ba −b+ca+c =b (a+c )−a (b+c )a (a+c )=c (b−a )a (a+c ),∵a <b <c <0,则b −a >0,a +c <0,则ba −b+ca+c <0,C 选项正确; 对于D 选项,(b 2a +a 2b)−(a +b )=b 2−a 2a+a 2−b 2b=(b 2−a 2)(1a −1b )=(b 2−a 2)(b−a )ab=(b+a )(b−a )2ab,∵a >0,b >0,则(b 2a +a 2b)−(a +b )=(b+a )(b−a )2ab≥0,D 选项正确.故选:BCD.小提示: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主要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和特殊值验证两种方法,特别是对于有一定条件限制的选择题,用特殊值验证的方法更简便. 填空题 12、不等式x 2+2x−3x+1≥0的解集为__________.答案:[−3,−1)∪[1,+∞) 分析:将x 2+2x−3x+1≥0等价转化为{x 2+2x −3≥0x +1>0 或{x 2+2x −3≤0x +1<0,解不等式组可得答案.原不等式等价于{x 2+2x −3≥0x +1>0 或{x 2+2x −3≤0x +1<0,解得x ≥1 或−3≤x <−1 , 所以答案是:[−3,−1)∪[1,+∞)13、x −y ≤0,x +y −1≥0,则z =x +2y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 答案:32##1.5分析:分析可得x +2y =32(x +y )−12(x −y ),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可求得z =x +2y 的最小值. 设x +2y =m (x +y )+n (x −y )=(m +n )x +(m −n )y ,则{m +n =1m −n =2 ,解得{m =32n =−12, 所以,z =x +2y =32(x +y )−12(x −y )≥32, 因此,z =x +2y 的最小值是32.所以答案是:32.14、已知集合A={x|−5<−2x+3<7},B={x|x2−(3a−1)x+2a2−a<0} ,若B⊆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答案:[−12,5 2 ]分析:分类讨论解不等式,再利用集合的包含关系列式求解作答.依题意,B={x|(x−a)(x−2a+1)<0},当a<2a−1,即a>1时,B=(a,2a−1),当a=2a−1,即a=1时,B=∅,当a>2a−1,即a<1时,B=(2a−1,a),又A=(−2,4),B⊆A,于是得{a>12a−1≤4,解得1<a≤52,或{a<12a−1≥−2,解得−12≤a<1,而∅⊆A,则a=1,综上得:−12≤a≤52,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12,52 ].所以答案是:[−12,5 2 ]解答题15、实数a、b满足-3≤a+b≤2,-1≤a-b≤4.(1)求实数a、b的取值范围;(2)求3a-2b的取值范围.答案:(1)a∈[-2,3],b∈[-72,3 2 ](2)[-4,11]分析:(1)由a=12[(a+b)+(a-b)],b=12[(a+b)-(a-b)]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计算可得;(2)求出3a-2b=12(a+b)+52(a-b),再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得解.(1)解:由-3≤a+b≤2,-1≤a-b≤4,则a=12[(a+b)+(a-b)],所以-4≤(a+b)+(a-b)≤6,所以-2≤12[(a+b)+(a-b)]≤3,即-2≤a≤3,即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2,3].因为b=12[(a+b)-(a-b)],由-1≤a-b≤4,所以-4≤b -a ≤1,所以-7≤(a +b )-(a -b)≤3, 所以-72≤12[(a +b )-(a -b)]≤32,∴-72≤b ≤32,即实数b 的取值范围为[-72,32].(2)解:设3a -2b =m (a +b )+n(a -b)=(m +n )a +(m -n)b , 则{m +n =3m -n =-2 ,解得{m =12n =52 ,∴3a -2b =12(a +b )+52(a -b ), ∵-3≤a +b ≤2,-1≤a -b ≤4. ∴-32≤12(a +b )≤1,-52≤52(a -b )≤10, ∴-4≤3a -2b ≤11,即3a -2b 的取值范围为[-4,11].。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总结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总结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总结一、指数函数(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xna,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其中n>1,且n∈N*.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n00。
当n是奇数时,anna,当n是偶数时,ann(a0)a|a|a(a0)2.分数指数幂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maanmnna(a0,m,nN,n1)1mnm*,*1na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am(a0,m,nN,n1)(1)a〃aa(a0,r,sR);(2)(3)(a)arrsrsrrrs(a0,r,sR);(ab)aars(a0,r,sR).(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yax(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a>10(2)若x0,则f(x)1;f(x)取遍所有正数当且仅当xR;(3)对于指数函数f(x)ax(a0且a1),总有f(1)a;二、对数函数(一)对数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axN(a0,a1),那么数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xlog数,logxaN(a底数,N真aN对数式)说明:○1注意底数的限制a0,且a1;2aNlogNx;○3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alogaN两个重要对数:1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lgN;○2自然对数:以无理数e2.71828为底的对数的对数lnN○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幂值真数a=NlogaN=bb.底数指数对数(二)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a0,且a1,M0,N0,那么:1loga(M〃N)logaM+logaN;○2log○3log○MaNMnlogaM-logaaN;anlogM(nR).注意:换底公式logcblogab(a0,且a1;c0,且c1;b0).logca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1)logambnnmloga(2)logb;ab1logba.(二)对数函数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ylogax(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注意:○1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
高一必修一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一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哎,说起高一必修一数学第二章,那可是个重头戏哦,咱们得好好捋一捋。
首先得说说那些柱啊、锥啊、台啊、球啊的结构特征。
啥子三棱柱、四棱柱哦,还有三棱锥、四棱锥,这些都得搞清楚它们的底面和侧面是个啥子形状,还有棱是咋个平行的。
还有那个圆台、圆柱、圆锥、球体,它们的底面、侧面、母线都是啥子样子,都得牢记在心。
再来说说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这些都要会画,晓得它们各自反映了物体的啥子特征。
然后是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y=a^x,底数a不能是负数、零和1,它的图像有啥子特征,单调性咋样,这些都得搞明白。
还有对数函数y=log_a(x),底数a也是有限制的,它的图像和性质也得好好琢磨琢磨。
对数运算的性质也得牢记,啥子
log_a(mn)=log_a(m)+log_a(n),log_a(m^n)=n*log_a(m)这些,都是做题的关键。
最后,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细心,莫把题看错了。
先把课本的知识点和例题看懂了,再做题,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做完题后,还要好好反思一下,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看看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够好,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哎,数学这门学科,就是要多练,多做题,才能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有信心。
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掌握这些知识,以后的学习之路才能越走越顺。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yxo〖1.3〗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函数的单调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 函数的 性 质定义图象判定方法 函数的 单调性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 x 1x 2y=f(X)xy f(x )1f(x )2o(1)利用定义(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象上升为增) (4)利用复合函数 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y=f(X)yxox x 2f(x )f(x )211(1)利用定义(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象下降为减) (4)利用复合函数②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 ③对于复合函数[()]y f g x =,令()u g x =,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增,()u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减;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减.(2)打“√”函数()(0)af x x a x=+>的图象与性质 ()f x 分别在(,]a -∞-、[,)a +∞上为增函数,分别在[,0)a -、]a 上为减函数.(3)最大(小)值定义 ①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大值,记作max ()f x M =.②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小值,记作max ()f x m =.【1.3.2】奇偶性(4)函数的奇偶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 函数的 性 质定义图象判定方法 函数的 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 .(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②若函数()f x 为奇函数,且在0x =处有定义,则(0)0f =.③奇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1)作图利用描点法作图: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②化解函数解析式; 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 ④画出函数的图象. 利用基本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要准确记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 ①平移变换0,0,|()()h h h h y f x y f x h ><=−−−−−−−→=+左移个单位右移|个单位0,0,|()()k k k k y f x y f x k ><=−−−−−−−→=+上移个单位下移|个单位②伸缩变换01,1,()()y f x y f x ωωω<<>=−−−−→=伸缩01,1,()()A A y f x y Af x <<>=−−−−→=缩伸③对称变换()()x y f x y f x =−−−→=-轴()()y y f x y f x =−−−→=-轴()()y f x y f x =−−−→=--原点 1()()y x y f x y f x -==−−−−→=直线 ()(||)y y y y f x y f x =−−−−−−−−−−−−−−−→=去掉轴左边图象保留轴右边图象,并作其关于轴对称图象()|()|x x y f x y f x =−−−−−−−−−→=保留轴上方图象将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2)识图对于给定函数的图象,要能从图象的左右、上下分别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注意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关系. (3)用图函数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数量关系问题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解题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要重视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
高中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自然数集,N*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子集B A ⊆(或)A B ⊇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1)A ⊆A(2)A ∅⊆(3)若B A ⊆且B C ⊆,则A C ⊆ (4)若B A ⊆且B A ⊆,则A B =A(B)或B A真子集A ≠⊂B(或B ≠⊃A )B A ⊆,且B 中至少有一元素不属于A(1)A ≠∅⊂(A 为非空子集)(2)若A B ≠⊂且B C ≠⊂,则A C ≠⊂B A集合 相等A B =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 ,B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A(1)A ⊆B (2)B ⊆AA(B)(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8)交集、并集、补集 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交集A B{|,x x A ∈且}x B ∈ (1)AA A = (2)A ∅=∅ (3)AB A ⊆ A B B ⊆ BA并集A B{|,x x A ∈或}x B ∈(1)A A A = (2)A A ∅= (3)A B A ⊇ AB B ⊇BA补集U A{|,}x x U x A ∈∉且1()U A A =∅ 2()U AA U =逻辑语言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3、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 “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 逆否命题:“若q ⌝,则p ⌝”4、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5、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例如:若B A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或B 是A 的必要条件;若A=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6、逻辑联结词:⑴且(and ) :命题形式p q ∧;⑵或(or ):命题形式p q ∨; ⑶非(not ):命题形式p ⌝.pqp q ∧p q ∨p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假假假假真7、⑴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表示;全称命题p :)(,x p M x ∈∀; 全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知识点总结归纳(带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知识点总结归纳单选题1、设a>b>1,y1=b+1a+1,y2=ba,y3=b−1a−1,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A.y1<y2<y3B.y2<y1<y3C.y3<y2<y1D.y2<y3<y1答案:C分析:利用作差法先比较y1,y2,再比较y2,y3即可得出y1,y2,y3的大小关系.解:由a>b>1,有y1﹣y2=b+1a+1−ba=ab+a−ab−b(a+1)a=a−b(a+1)a>0,即y1>y2,由a>b>1,有y2﹣y3=ba −b−1a−1=ab−b−ab+aa(a−1)=a−ba(a−1)>0,即y2>y3,所以y1>y2>y3,故选:C.2、已知a>0,b>0,a+b=1,则y=1a +3b的最小值是()A.7B.2+√3C.4D.4+2√3答案:D分析:由“1”的妙用和基本不等式可求得结果. 因为a>0,b>0,a+b=1,所以y=1a +3b=(a+b)(1a+3b)=4+ba+3ab≥4+2√ba⋅3ab=4+2√3,当且仅当ba =3ab即b=√3a时,等号成立.结合a+b=1可知,当a=√3−12,b=3−√32时,y有最小值4+2√3.故选:D.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ac>bc,则a>b B.若ac=bc,则a=bC.若a>b,则1a <1bD.若ac2>bc2,则a>b答案:D分析:由不等式性质依次判断各个选项即可. 对于A ,若c <0,由ac >bc 可得:a <b ,A 错误;对于B ,若c =0,则ac =bc =0,此时a =b 未必成立,B 错误; 对于C ,当a >0>b 时,1a>0>1b,C 错误;对于D ,当ac 2>bc 2时,由不等式性质知:a >b ,D 正确. 故选:D.4、将进货价为每个80元的商品按90元一个出售时,能卖出400个,每涨价1元,销售量就减少20个,为了使商家利润有所增加,则售价a (元/个)的取值范围应是( ) A .90<a <100B .90<a <110C .100<a <110D .80<a <100 答案:A分析:首先设每个涨价x 元,涨价后的利润与原利润之差为y 元,结合条件列式,根据y >0,求x 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到a 的取值范围.设每个涨价x 元,涨价后的利润与原利润之差为y 元,则a =x +90,y =(10+x)⋅(400−20x)−10×400=−20x 2+200x .要使商家利润有所增加,则必须使y >0,即x 2−10x <0,得0<x <10,∴90<x +90<100,所以a 的取值为90<a <100. 故选:A5、已知a,b ∈R 且满足{1≤a +b ≤3−1≤a −b ≤1,则4a +2b 的取值范围是( )A .[0,12]B .[4,10]C .[2,10]D .[2,8] 答案:C分析:设4a +2b =A (a +b )+B (a −b ),求出A ,B 结合条件可得结果. 设4a +2b =A (a +b )+B (a −b ),可得{A +B =4A −B =2,解得{A =3B =1,4a +2b =3(a +b )+a −b ,因为{1≤a +b ≤3−1≤a −b ≤1 可得{3≤3(a +b )≤9−1≤a −b ≤1 ,所以2≤4a +2b ≤10. 故选:C.6、已知a >0,b >0,若a +4b =4ab ,则a +b 的最小值是( ) A .2B .√2+1C .94D .52答案:C分析:将a +4b =4ab ,转化为1b +4a =4,由a +b =14(a +b )(1b +4a )=14(5+ab +4b a),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因为a +4b =4ab , 所以1b +4a =4,所以a +b =14(a +b )(1b +4a )=14(5+ab +4b a),≥14(5+2√ab ⋅4b a)=94, 当且仅当{1b +4a=4ab=4b a,即{a =32b =34时,等号成立, 故选:C7、若(x −a)2<4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1+12−x ≤0,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A .(−∞,4]B .[1,4]C .(1,4)D .(1,4] 答案:D分析: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求得题设条件为真时对应x 的范围,再根据条件的充分不必要关系求参数a 的取值范围.由(x −a)2<4,可得:a −2<x <a +2;由1+12−x =3−x 2−x ≤0,则{(x −2)(x −3)≤02−x ≠0,可得2<x ≤3;∵(x −a)2<4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1+12−x ≤0, ∴{a −2≤2a +2>3,可得1<a ≤4.故选:D.8、已知正实数a ,b 满足a +1b =2,则2ab +1a 的最小值是( ) A .52B .3C .92D .2√2+1 答案:A分析:由已知得, a =2−1b 代入得2ab +1a =2(2b −1)+b2b−1,令2b −1=t ,根据基本不等式可求得答案. 解:因为a +1b=2,所以a =2−1b>0,所以0<b <2 ,所以2ab +1a =2(2−1b )b +b 2b−1=2(2b −1)+b2b−1, 令2b −1=t ,则b =t +12,且−1<t <3 ,所以2ab +1a =2t +t +12t=2t +12t+12≥2√2t ⋅12t+12=52,当且仅当2t =12t,即t =12,b =34,a =23时,取等号,所以2ab +1a 的最小值是52. 故选:A. 多选题9、《几何原本》中的几何代数法(以几何方法研究代数问题)成为了后世数学家处理问题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一原理,很多代数的公理或定理都能够通过图形实现证明.如图,在AB 上取一点C ,使得AC =a,BC =b ,过点C 作CD ⊥AB 交以AB 为直径,O 为圆心的半圆周于点D ,连接OD .下面不能由OD ≥CD 直接证明的不等式为( )A .√ab ≤a+b 2(a >0,b >0)B .√ab ≥2ab a+b(a >0,b >0)C .a 2+b 2≥2ab(a >0,b >0)D .a+b 2≤a 2+b 22(a >0,b >0)答案:BCD解析:由AC =a,BC =b ,得到OD =12(a +b ),然后利用射影定理得到CD 2=ab 判断. 因为AC =a,BC =b ,所以OD =12(a +b ),因为∠ADB =90∘,所以由射影定理得CD 2=ab , 因为OD ≥CD , 所以√ab ≤a+b 2,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故选:BCD10、已知P =a 2+b 2,Q =2ab ,R =(a+b )22,则( )A .P ≥RB .Q ≥RC .P ≤RD .P ≥Q 答案:AD分析:对于A,B,C 利用作差法即可比较出大小,对于D 利用不等式传递性即可. 对于A ,P −R =(a 2+b 2)−(a+b )22=(a−b )22≥0,则P ≥R ,故A 正确;对于B ,R −Q =(a+b )22−2ab =a 2−2ab+b 22=(a−b )22≥0,所以R ≥Q ,故B 错误;对于C ,由已证得P ≥R ,故C 错误; 因为P ≥R ,R ≥Q ,所以P ≥Q ,故D 正确 故选:AD11、已知x >0,y >0且3x +2y =1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xy 的最大值为625B .√3x +√2y 的最大值为2√5 C .3x+2y的最小值为52D .x 2+y 2的最大值为10013答案:BC分析:利用基本不等式直接判断A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3x +√2y)2的最大值可判断B ;利用基本不等式“1”的代换可判断C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判断D ; ∵x >0,y >0且3x +2y =10,∴0<x <103,0<y <5对于A ,利用基本不等式得10=3x +2y ≥2√3x ×2y ,化简得xy ≤256,当且仅当3x =2y ,即x =53,y =52时,等号成立,所以xy 的最大值为256,故A 错误;对于B ,(√3x +√2y)2=3x +2y +2√6xy =10+2√6xy ≤10+10=20,当且仅当3x =2y ,即x =53,y =52时,等号成立,所以√3x +√2y 的最大值为2√5,故B 正确;对于C ,3x +2y =110×(3x +2y )(3x +2y )=110×(9+6x y +6y x+4)≥110×(13+2√6x y ⋅6yx)=52, 当且仅当6xy =6yx,即x =y =2时,等号成立,所以3x +2y 的最小值为52,故C 正确; 对于D ,x 2+y 2=(10−2y 3)2+y 2=13y 2−40y+1009(0<y <5)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知,当0<y <2013时,函数单调递减;当2013<y <5时,函数单调递增,∴(x 2+y2)min=13×(2013)2−40×2013+1009=10013,(x 2+y 2)max <13×(5)2−40×5+1009=2259,故D 错误;故选:BC 填空题12、设x 1、x 2、x 3、y 1、y 2、y 3是六个互不相等的实数,则在以下六个式子中:x 1y 1+x 2y 2+x 3y 3,x 1y 1+x 2y 3+x 3y 2,x 1y 2+x 2y 3+x 3y 1,x 1y 2+x 2y 1+x 3y 3,x 1y 3+x 2y 2+x 3y 1,x 1y 3+x 2y 1+x 3y 2,能同时取到150的代数式最多有________个. 答案:2分析:由作差法比较大小后判断 不妨设x 1<x 2<x 3,y 1<y 2<y 3,记x 1y 1+x 2y 2+x 3y 3为①式,x 1y 1+x 2y 3+x 3y 2为②式,以此类推, 由①−②=x 2y 2+x 3y 3−x 2y 3−x 3y 2=(x 2−x 3)(y 2−y 3)>0,故①>②, ②−③=x 1y 1+x 3y 2−x 1y 2−x 3y 1=(x 1−x 3)(y 1−y 2)>0,故②>③, ①−④=x 1y 1+x 2y 2−x 1y 2−x 2y 1=(x 1−x 2)(y 1−y 2)>0,故①>④, 同理得,①>⑤,②>⑥,③>⑤,④>③,④>⑥,⑥>⑤, 综上可知①>②>③>⑤,①>④>③>⑤,且②>⑥>⑤,④>⑥>⑤, 最多有②④或③⑥两项可同时取150,令x 1y 1+x 2y 3+x 3y 2=x 1y 2+x 2y 1+x 3y 3=150,得其一组解为{x 1=−1x 2=0x 3=1 ,{y 1=2y 2=152y 3=302所以答案是:213、已知实数x ,y ,满足{−1≤x +y ≤4,2≤x −y ≤3,则z =2x −3y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用区间表示)答案:[3,8]分析:直接用x +y,x −y 表示出2x −3y ,然后由不等式性质得出结论. 2x −3y =m(x +y)+n(x −y)=(m +n )x +(m −n )y ,则{m +n =2m −n =−3 解得{m =−12n =52 ,则2x −3y =−12(x +y)+52(x −y), 又−1≤x +y ≤4,2≤x −y ≤3, −2≤−12(x +y )≤12, 5≤52(x −y )≤152∴5−2≤2x −3y ≤12+152,即3≤2x −3y ≤8, 所以答案是:[3,8].14、函数y =3x +1x−1(x >1)的最小值是_____ 答案:3+2√3分析:利用基本不等式可求得原函数的最小值. 因为x >1,则x −1>0,所以y =3(x −1)+1x−1+3≥2√3(x −1)×1x−1+3=2√3+3, 当且仅当3(x −1)=1x−1,因为x >1,即当x =3+√33时,等号成立.所以函数y =3x +1x−1(x >1)的最小值是2√3+3.所以答案是:3+2√3. 解答题15、已知a >0,b >0.(1)求证:a2+3b2≥2b(a+b);(2)若a+b=2ab,求ab的最小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1.分析:(1)对不等式两边式子作差,分解因式,判断作差的结果的符号,可得证.(2)根据a+b=2ab,可得2ab=a+b≥2√ab,从而得到√ab≥1,进而求得ab≥1,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得到结果.证明:(1)∵a2+3b2−2b(a+b)=a2−2ab+b2=(a−b)2≥0,∴a2+3b2≥2b(a+b).(2)∵a>0,b>0,∴2ab=a+b≥2√ab,即2ab≥2√ab,∴√ab≥1,∴ab≥1.当且仅当a=b=1时取等号,此时ab取最小值1.小提示:该题主要是考查不等式的证明和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在证明不等式时,可以运用综合法也可以运用分析法,一般的比较大小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作差法,然后结合综合法和分析法来一起证明,属于中档题.。
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关于x的不等式x2−(a+1)x+a<0的解集中恰有1个整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1,0]∪[2,3) B.[−2,−1)∪(3,4]C.[−1,0)∪(2,3] D.(−2,−1)∪(3,4)答案:C分析:分类讨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根据解集中只有一个整数,即可求解.由x2−(a+1)x+a<0得(x−1)(x−a)<0,若a=1,则不等式无解.若a>1,则不等式的解为1<x<a,此时要使不等式的解集中恰有1个整数解,则此时1个整数解为x=2,则2<a≤3.若a<1,则不等式的解为a<x<1,此时要使不等式的解集中恰有1个整数解,则此时1个整数解为x=0,则−1≤a<0.综上,满足条件的a的取值范围是[−1,0)∪(2,3]故选:C.2、设a<b<0,则下列不等式中不一定正确的是()A.2a >2bB.ac<bc C.|a|>-b D.√−a>√−b答案:B分析: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对四个选项一一验证:对于A,利用不等式的可乘性进行证明;对于B,利用不等式的可乘性进行判断;对于C,直接证明;对于D,由开方性质进行证明.对于A,因为a<b<0,所以2ab >0,对a<b同乘以2ab,则有2a>2b,故A成立;对于B,当c>0时选项B成立,其余情况不成立,则选项B不成立;对于C,|a|=-a>-b,则选项C成立;对于D,由-a>-b>0,可得√−a>√−b,则选项D成立.故选:B3、已知函数y=x−4+9x+1(x>−1),当x=a时,y取得最小值b,则a+b=()A.−3B.2C.3D.8答案:C分析:通过题意可得x+1>0,然后由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得答案解:因为x>−1,所以9x+1>0,x+1>0,所以y=x−4+9x+1=x+1+9x+1−5≥2√(x+1)⋅9x+1−5=1,当且仅当x+1=9x+1即x=2时,取等号,所以y的最小值为1,所以a=2,b=1,所以a+b=3,故选:C4、关于x的不等式ax2−|x|+2a≥0的解集是(−∞,+∞),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24,+∞)B.(−∞,√24]C.[−√24,√24]D.(−∞,−√24]∪[√24,+∞)答案:A分析:不等式ax2−|x|+2a≥0的解集是(−∞,+∞),即对于∀x∈R,ax2−|x|+2a≥0恒成立,即a≥|x|x2+2,分x=0和a≠0两种情况讨论,结合基本不等式即可得出答案.解:不等式ax2−|x|+2a≥0的解集是(−∞,+∞),即对于∀x∈R,ax2−|x|+2a≥0恒成立,即a≥|x|x2+2,当x=0时,a≥0,当a ≠0时,a ≥|x |x 2+2=1|x |+2|x |, 因为1|x |+2|x |≤2√|x |⋅2|x |=√24, 所以a ≥√24, 综上所述a ∈[√24,+∞). 故选:A.5、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mx 2−6x +3m <0在(0,2]上有解,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3)B .(−∞,127)C .(√3,+∞)D .(127,+∞)答案:A分析:分离参数,将问题转换为m <6x x 2+3在(0,2]上有解,设函数g(x)=6x x 2+3,x ∈(0,2],求出函数g(x)=6x x 2+3的最大值,即可求得答案.由题意得,mx 2−6x +3m <0,x ∈(0,2],即m <6x x 2+3 , 故问题转化为m <6x x 2+3在(0,2]上有解,设g(x)=6x x 2+3,则g(x)=6x x 2+3=6x+3x ,x ∈(0,2], 对于x +3x≥2√3 ,当且仅当x =√3∈(0,2]时取等号, 则g(x)max =2√3=√3,故m <√3 ,故选:A 6、已知a,b 为正实数且a +b =2,则b a +2b 的最小值为( )A .32B .√2+1C .52D .3答案:D 分析:由题知b a +2b =2(1a +1b)−1,再结合基本不等式求解即可. 解:因为a,b 为正实数且a +b =2,所以b=2−a,所以,ba +2b=2−aa+2b=2a+2b−1=2(1a+1b)−1因为2a +2b=2(1a+1b)=(a+b)(1a+1b)=2+ba+ab≥2+2=4,当且仅当a=b=1时等号成立;所以ba +2b=2−aa+2b=2a+2b−1≥3,当且仅当a=b=1时等号成立;故选:D7、已知实数a,b满足a+b=ab(a>1,b>1),则(a−1)2+(b−1)2的最小值为( )A.2B.1C.4D.5答案:A分析:将a-1和b-1看作整体,由a+b=ab(a>1,b>1)构造出(a−1)(b−1)=1,根据(a−1)2+ (b−1)2≥2(a−1)(b−1)即可求解.由a+b=ab(a>1,b>1)得a+b−ab−1=−1,因式分解得(a−1)(b−1)=1,则(a−1)2+(b−1)2≥2(a−1)(b−1)=2,当且仅当a=b=2时取得最小值.故选:A.8、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A.如果a>b,那么ac>bc B.如果a>b,那么ac2>bc2C.如果a>b,那么ac >bcD.如果a>b,c<d,那么a−c>b−d答案:D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和特殊值法,逐项验证可得出答案. 对于A,如果c=0,那么ac=bc,故错误;对于B,如果c=0,那么ac2=bc2,故错误;对于C,如果c<0,那么ac <bc,故错误;对于D,如果c<d,那么−c>−d,由a>b,则a−c>b−d,故正确.故选:D.多选题9、已知函数f(x)=x2−2x+2,关于f(x)的最大(小)值有如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f(x)在区间[−1,0]上的最小值为1B.f(x)在区间[−1,2]上既有最小值,又有最大值C.f(x)在区间[2,3]上有最小值2,最大值5D.当0<a<1时f(x)在区间[0,a]上的最小值为f(a);当a>1时f(x)在区间[0,a]上的最小值为1答案:BCD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判断.函数f(x)=x2−2x+2=(x−1)2+1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1.对于A选项,因为f(x)在区间[−1,0]上单调递减,所以f(x)在区间[−1,0]上的最小值为f(0)=2,所以错误;对于B选项,因为f(x)在区间[−1,1]上单调递减,在[1,2]上单调递增,所以f(x)在区间[−1,2]上的最小值为f(1)=1,又因为f(−1)=5,f(2)=2,f(−1)>f(2),所以f(x)在区间[−1,2]上的最大值为f(−1)=5,所以此选项正确;对于C选项,因为f(x)在区间[2,3]上单调递增,所以f(x)在区间[2,3]上的最小值为f(2)=2,最大值为f(3)=5,所以C正确;对于D选项,当0<a<1时,f(x)在区间[0,a]上单调递减,所以f(x)的最小值为f(a),当a>1时,因为f(x)在区间[0,1]上单调递减,在[1,a]上单调递增,所以f(x)在区间[0,a]上的最小值为f(1)=1,所以D正确.故选:BCD10、已知函数y=ax2+bx-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关于x的不等式ax2+bx-3<0的解集可以是{x|x>3}B.关于x的不等式ax2+bx-3>0的解集可以是∅C.函数y=ax2+bx-3的图象与x轴正半轴可以有两个交点D.“关于x的方程ax2+bx-3=0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0”答案:BCD分析:根据不等式的解集求出a、b,再解不等式ax2+bx-3<0可判断A;取a=-1,b=0,解不等式-x2-3>0可判断B;取a=-1,b=4可判断C;根据根的分布、充要条件的定义可判断D.若不等式ax 2+bx -3<0的解集是{x |x >3},则a =0且3b -3=0,得b =1,而当a =0,b =1时,不等式ax 2+bx -3<0,即x -3<0,得x <3,与x >3矛盾,故A 错误;取a =-1,b =0,此时不等式-x 2-3>0的解集为∅,故B 正确;函数y =ax 2+bx -3的图象与x 轴正半轴可以有两个交点,即ax 2+bx -3=0可以有2个正根,取a =-1,b =4,则由y =-x 2+4x -3=0,得x =1或3,故C 正确;若关于x 的方程ax 2+bx -3=0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则{a ≠0,−3a <0,得a >0,若a >0,则Δ=b 2+12a >0,故关于x 的方程ax 2+bx -3=0有两个不等的实根x 1,x 2,且x 1x 2=-3a <0,即关于x 的方程ax 2+bx -3=0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因此“关于x 的方程ax 2+bx -3=0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 >0”,故D 正确.故选:BCD .11、设实数a 、b 、c 满足b +c =6−4a +3a 2,c −b =4−4a +a 2,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A .c <bB .b ≥1C .b ≤aD .a <c答案:BD分析:由已知可得b =a 2+1,作差即可比较大小,得出答案.∵{b +c =6−4a +3a 2c −b =4−4a +a 2 ,两式相减得2b =2a 2+2,即b =a 2+1,∴b ≥1.又b −a =a 2+1−a =(a −12)2+34>0,∴b >a .而c −b =4−4a +a 2=(a −2)2≥0.∴c ≥b ,从而c ≥b >a .故选:BD .填空题12、若关于x 的不等式x 2+ax −2<0的解集是(−1,b),则a +b =______.答案:1分析:由题意可得−1,b 是方程x 2+ax −2=0的两个根,所以−1+b =−a ,从而可求得结果解:因为关于x 的不等式x 2+ax −2<0的解集是(−1,b),所以−1,b 是方程x 2+ax −2=0的两个根,所以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1+b=−a,得a+b=1,所以答案是:1。
高一数学必修1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知识点总结归纳
必修1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知识点整理〖2.1〗指数函数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根式的概念 ①如果,,,1nxa a R x R n =∈∈>,且n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当n 是奇数时,a 的n当n 是偶数时,正数a 的正的nn次方根用符号表示;0的n 次方根是0;负数a 没有n 次方根.(2(3(4〖2.2〗对数函数【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对数的定义①若(0,1)xaN a a =>≠且,则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log a xN =,其中a 叫做底数,N叫做真数.②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③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log (0,1,0)x a x N a N a a N =⇔=>≠>.(2)几个重要的对数恒等式:l o g 10a =,log 1a a =,log b a a b =.(3)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常用对数:lg N ,即10log N ;自然对数:ln N ,即log e N (其中 2.71828e =…).(4【(5(6)反函数的概念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A ,值域为C ,从式子()y f x =中解出x ,得式子()x y ϕ=.如果对于y 在C 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xy ϕ=,x 在A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式子()x y ϕ=表示x 是y 的函数,函数()x y ϕ=叫做函数y =(7③将x=(8①原函数y ②函数y =③若(,P a (1一般地,函数(2(3①三象限,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二象限(图象关于y轴对称);是奇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是非奇非偶函数时,图象只分布在第一象限. 幂函数在(0,)+∞都有②过定点:所有的通过点(1,1).定义,并且图象都0α>,则幂函数的图③单调性:如果象过原点,并且在[0,)+∞上为增函数.如果0α<,则幂函数的图象在(0,)+∞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x 轴与y 轴.④奇偶性:当α为奇数时,幂函数为奇函数,当α为偶数时,幂函数为偶函数.当q pα=(其中,p q 互质,p 和q Z ∈),若p 为奇数q 为奇数时,则q py x =是奇函数,若p 为奇数q 为偶数时,则q py x =是偶函数,若p 为偶数q 为奇数时,则qpy x =是非奇非偶函数. ⑤图象特征:幂函数,(0,)y x x α=∈+∞,当1α>时,若0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下方,若1x >,其图象在直线y x=上方,当α(1①一般式:f ③两根式:f (2(3①二次函数f ②当0a >当0a <.③二次函数11221212(,0),(,0),||||||M x M x M M x x a =-=. (4)一元二次方程20(0)axbx c a ++=≠根的分布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是二次函数中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在初中代数中虽有所涉及,但尚不够系统和完整,且解决的方法偏重于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关系定理(韦达定理)的运用,下面结合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系统地来分析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分布.设一元二次方程20(0)axbx c a ++=≠的两实根为12,x x ,且12x x ≤.令2()f x ax bx c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此类问题:①开口方向:a ②对称轴位置:2bx a=-③判别式:∆④端点函数值符号. ①k <x 1≤x 2⇔ ②x 1≤x 2<k ⇔ ③x 1<k <x 2⇔af (k )<0 ④k 1<x 1≤x 2<k 2⇔⑤有且仅有一个根x 1(或x 2)满足k 1<x 1(或x 2)<k 2⇔f (k 1)f (k 2)<0,并同时考虑f (k 1)=0或f (k 2)=0这两种情况是否也符合⑥k 1<x 1<k 2≤p 1<x 2<p 2⇔ 此结论可直接由⑤推出. (5)二次函数2设f (p) )2b a -f x0x (q) 0x x ??0x xx。
高一上数学必修一第二章《2.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集及其根与系数的关系》知识点梳理
二、例题讲解,深化理解
例(课本 50 页例 2)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2x2+3x-4=0 的两根为 x1 与 x2,求下列各式的值:
2/4
(1)
x12
+
x
2 2
;
(2) x1 x2
思考:我们都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求出所求代数式的值?
解: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得
x1
x2
3 2
,
x1x 2
高一上必修一第二章《等式与不等式》知识点梳理
2.1.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集及其根与系数的关系
【学习目标】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解集的方法.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3、会用整体代入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学会用配方法推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集. 5. 灵活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一元二次方程问题.
重点:
韦达定理的推理过程.
难点:
结合韦达定理,借助代换的思想求解代数式的值.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间题 1:我们知道,当一元二次方程 ax2+bx +c=0(a ≠0)的解集不是空集时,这个方程的解可以记
为 x1 = - b
b2 2a
-
4ac
,x2=
b
b2 - 4ac .那么你能否通过你的计算,得到当一元二次方程 ax2 +bx +c 2a
=0(a ≠0)的解集不是空集时两根和与两根积的值呢?
【学生活动 1】
1.自主通过计算完成课本第 110 页上面的“尝试与发现”;
2.对结论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
1/4
问题 2:我们得到的两根之和、两根之积都是由方程的系数确定的,这一结论对两根相等的情况 也是适用的,那么能否结合它们与系数的关系,换一种方式得到两根和与两根积的值呢?
高一上数学必修一第二章《2.1.1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解集》知识点梳理
高一上必修一第二章《等式与不等式》知识点梳理
2.1.1 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解集
目标:
1、掌握等式的性质.
2、掌握几个重要的恒等式.
3、掌握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
4、规范方程的解集的书写.
重点:
从量词和逻辑的角度呈现等式的性质;从集合的角度呈现方程的解集.
难点:
熟练使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学习新知
(一)等式的性质:
(二)恒等式
含有字母的等式中,如果其中的字母取任意实数时等式都成立,则称这样的等式为恒等式,也称等式两边恒等.
1、平方差公式:a2-b2=(a+b)(a-b)
2、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例1 化简(2x+1)2-(x-1)2.
解:(方法一)可以利用两数和的平方公式与两数差的平方公式展开,然后合并同类项,即
(2x +1)2-(x-1)2
= 4x2+4x+1-(x2-2x +1)
=3x2+6x .
(方法二)可以将2x +1和x-1分别看成一个整体,然后使用平方差公式,即
(2x +1)2-(x-1)2
=[(2x+1)+(x-1)][(2x+1)-(x-1)]
= 3x(x + 2) = 3x2 +6x .
例2 (1)计算:(x-6)(x+1)
(2)分解因式:x2+5x+6
(2)分解因式:x2+5x-6。
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单选题1、已知a>1,则a+4a−1的最小值是()A.5B.6C.3√2D.2√2答案:A分析:由于a>1,所以a−1>0,则a+4a−1=(a−1)+4a−1+1,然后利用基本不等式可求出其最小值由于a>1,所以a−1>0所以a+4a−1=a−1+4a−1+1≥2√(a−1)⋅4(a−1)+1=5,当且仅当a−1=4a−1,即a=3时取等号. 故选:A.2、y=x+4x(x≥1)的最小值为()A.2B.3C.4D.5答案:C分析:利用均值不等式求解即可.因为y=x+4x (x≥1),所以x+4x≥2√x×4x=4,当且仅当x=4x即x=2时等号成立.所以当x=2时,函数y=x+4x有最小值4.故选:C.3、关于x的方程x2+(m−2)x+2m−1=0恰有一根在区间(0,1)内,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A.[12,32]B.(12,23]C.[12,2)D.(12,23]∪{6−2√7}答案:D分析:把方程的根转化为二次函数的零点问题,恰有一个零点属于(0,1),分为三种情况,即可得解. 方程x2+(m-2)x+2m-1=0对应的二次函数设为:f(x)=x2+(m-2)x+2m-1因为方程x 2+(m -2)x +2m -1=0恰有一根属于(0,1),则需要满足: ①f (0)⋅f (1)<0,(2m -1)(3m -2)<0,解得:12<m <23;②函数f (x )刚好经过点(0,0)或者(1,0),另一个零点属于(0,1), 把点(0,0)代入f (x )=x 2+(m -2)x +2m -1,解得:m =12,此时方程为x 2-32x =0,两根为0,32,而32⋅(0,1),不合题意,舍去 把点(1,0)代入f (x )=x 2+(m -2)x +2m -1,解得:m =23,此时方程为3x 2-4x +1=0,两根为1,13,而13⋅(0,1),故符合题意; ③函数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Δ=(m -2)2-8m +4=0,解得m =6±2√7, 经检验,当m =6-2√7时满足方程恰有一根在区间 (0,1) 内; 综上: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12,23]⋅{6-2√7} 故选:D4、设m ,n 为正数,且m +n =2,则4m+1+1n+1的最小值为( ) A .134B .94C .74D .95答案:B分析:将m +n =2拼凑为m+14+n+14=1,利用“1”的妙用及其基本不等式求解即可.∵m +n =2,∴(m +1)+(n +1)=4,即m+14+n+14=1,∴4m+1+1n+1=(4m+1+1n+1)(m+14+n+14) =n+1m+1+m+14(n+1)+54≥2√n+1m+1⋅m+14(n+1)+54 =94,当且仅当n+1m+1=m+14(n+1),且m +n =2时,即 m =53,n =13时等号成立. 故选:B .5、若不等式组{x −1>a 2x −4<2a 的解集非空,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1,3)B .(−∞,−1)∪(3,+∞)C.(−3,1)D.(−∞,−3)∪(1,+∞)答案:A分析: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的解,再根据集合交集的概念求解.由题意{x>a 2+1x<2a+4,∴a2+1<2a+4,即a2−2a−3<0,解得−1<a<3.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不等式组的解,考查集合的交集运算,属于基础题.6、若a,b,c为实数,且a<b,c>0,则下列不等关系一定成立的是()A.a+c<b+c B.1a <1bC.ac>bc D.b−a>c答案:A分析: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特值法即可求解.对于A选项,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则a<b⇒a+c<b+c,A选项正确;对于B选项,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若a=−2,b=−1,则1a >1b,B选项错误;对于C选项,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c>0,0<a<b⇒ac<bc,C选项错误;对于D选项,因为a<b⇒b−a>0,c>0,所以无法判断b−a与c大小,D选项错误.7、小李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a,从乙地到甲地的平均速度为b(a>b>0),他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为v,则()A.v=a+b2B.v=√abC.√ab<v<a+b2D.b<v<√ab答案:D分析: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设从甲地到乙地的的路程为s,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为t1,从乙地到甲地的时间为t2,则t 1=s a,t 2=s b,v =2s t 1+t 2=2ss a +s b=21a +1b,∴v =21a +1b>21b +1b=b ,v =21a +1b=2ab a+b<2√ab=√ab ,故选:D.8、已知x >0,y >0,且x +y =2,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2x+2y 有最小值4B .xy 有最小值1C .2x +2y 有最大值4D .√x +√y 有最小值4 答案:A分析:利用基本不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逐个分析判断即可 解: x >0,y >0,且x +y =2,对于A ,2x +2y =12(x +y )(2x +2y )=2+xy +yx ≥2+2√xy ⋅yx =4,当且仅当x =y =1时取等号,所以A 正确,对于B ,因为2=x +y ≥2√xy ,所以xy ≤1,当且仅当x =y =1时取等号,即xy 有最大值1,所以B 错误, 对于C ,因为2x +2y ≥2√2x ⋅2y =2√2x+y =4,当且仅当x =y =1时取等号,即2x +2y 有最小值4,所以C 错误,对于D ,因为(√x +√y)2=x +y +2√xy ≤2(x +y)=4,当且仅当x =y =1时取等号,即√x +√y 有最大值4,所以D 错误, 故选:A 多选题9、若x ,y 满足x 2+y 2−xy =1,则( ) A .x +y ≤1B .x +y ≥−2 C .x 2+y 2≤2D .x 2+y 2≥1 答案:BC分析:根据基本不等式或者取特值即可判断各选项的真假. 因为ab ≤(a+b 2)2≤a 2+b 22(a,b ∈R ),由x 2+y 2−xy =1可变形为,(x +y)2−1=3xy ≤3(x+y 2)2,解得−2≤x+y≤2,当且仅当x=y=−1时,x+y=−2,当且仅当x=y=1时,x+y=2,所以A错误,B 正确;由x2+y2−xy=1可变形为(x2+y2)−1=xy≤x2+y22,解得x2+y2≤2,当且仅当x=y=±1时取等号,所以C正确;因为x2+y2−xy=1变形可得(x−y2)2+34y2=1,设x−y2=cosθ,√32y=sinθ,所以x=cosθ√3y=√3,因此x2+y2=cos2θ+53sin2θ√3=1√3−13cos2θ+13=43+23sin(2θ−π6)∈[23,2],所以当x=√33,y=−√33时满足等式,但是x2+y2≥1不成立,所以D错误.故选:BC.10、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是{x|−1≤x≤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b=0B.a+b+c>0C.c>0D.b<0答案:ABC分析:根据二次函数图像与二次不等式关系求解即可.解:因为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是{x|−1≤x≤2},所以a<0,且{−ba=−1+2=1>0ca=−2<0,所以{b>0,b=−a,c>0,所以a+b=0,c>0,b>0,故AC正确,D错误.因为二次函数y=ax2+bx+c的两个零点为−1,2,且图像开口向下,所以当x=1时,y=a+b+c>0,故B正确.故选:ABC.11、对于实数a,b,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b,则ac2>bc2B.若a>b>0,则1a <1bC.若a>0>b,则ab<a2D.若c>a>b,则ac−a >bc−b答案:BC分析:由特值法可判断A、D;由不等式的性质可判断B、C.解:对于A,当c=0时,ac2=bc2,故A错误;对于B,若a>b>0,则1a <1b,故B正确;对于C,若a>0>b,则a2>ab,故C正确;对于D,因为c>a>b,当c=0时,ac−a =bc−b=−1,故D错误.故选:BC.填空题12、不等式x2+2x−3x+1≥0的解集为__________.答案:[−3,−1)∪[1,+∞)分析:将x2+2x−3x+1≥0等价转化为{x2+2x−3≥0x+1>0或{x2+2x−3≤0x+1<0,解不等式组可得答案.原不等式等价于{x 2+2x−3≥0x+1>0或{x2+2x−3≤0x+1<0,解得x≥1或−3≤x<−1,所以答案是:[−3,−1)∪[1,+∞)。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归纳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即: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3、函数零点的求法:求函数的零点:1(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4、二次函数的零点:二次函数.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3)△<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2空间几何体表面积体积公式:1、圆柱体:表面积:2πRr+2πRh体积:πR2h(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2、圆锥体:表面积:πR2+πR[(h2+R2)的]体积:πR2h/3(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 为其高,3、a-边长,S=6a2,V=a34、长方体a-长,b-宽,c-高S=2(ab+ac+bc)V=abc5、棱柱S-h-高V=Sh6、棱锥S-h-高V=Sh/37、S1和S2-上、下h-高V=h[S1+S2+(S1S2)^1/2]/38、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S0-中h-高,V=h(S1+S2+4S0)/69、圆柱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S底—底面积,S侧—,S表—表面积C=2πrS底=πr2,S侧=Ch,S表=Ch+2S底,V=S底h=πr2h10、空心圆柱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V=πh(R^2-r^2)11、r-底半径h-高V=πr^2h/312、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V=πh(R2+Rr+r2)/313、球r-半径d-直径V=4/3πr^3=πd^3/614、球缺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V=πh(3a2+h2)/6=πh2(3r-h)/315、球台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h-高V=πh[3(r12+r22)+h2]/616、圆环体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V=2π2Rr2=π2Dd2/417、桶状体D-桶腹直径d-桶底直径h-桶高V=πh(2D2+d2)/12,(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V=πh(2D2+Dd+3d2/4)/15(母线是抛物线形)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3(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
必修一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必修一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
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必修一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必修一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篇1函数简介函数的定义通常分为传统定义和近代定义,函数的两个定义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叙述概念的出发点不同,传统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而近代定义是从集合、映射的观点出发。
函数的近代定义是给定一个数集A,假设其中的元素为x,对A中的元素x施加对应法则f,记作f(x),得到另一数集B,假设B中的元素为y,则y与x之间的等量关系可以用y=f(x)表示。
函数概念含有三个要素:定义域A、值域B和对应法则f。
其中核心是对应法则f,它是函数关系的本质特征。
函数最早由中国清朝数学家李善兰翻译,出于其著作《代数学》。
之所以这么翻译,他给出的原因是“凡此变数中函彼变数者,则此为彼之函数”,也即函数指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或者说一个量中包含另一个量。
一、一次函数定义与定义式: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y=kx+b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即:y=kx(k为常数,k≠0)二、一次函数的性质: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即:y=kx+b(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1)列表;(2)描点;(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
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
(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2.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在高一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修一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第二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下是对该章节的知识点总结。
1.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由形如y=ax^2+bx+c的函数所组成。
其中,a、b、c分别代表二次函数的系数,a决定了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b决定了抛物线的位置,c决定了二次函数的纵坐标截距。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其形状和位置与二次函数的系数有关。
可以通过求解二次函数的顶点、轴对称线、零点等内容来探究二次函数的性质。
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最高点),轴对称线是通过顶点的一条垂直线,零点是函数与x轴的交点。
利用顶点坐标可以得到二次函数的最值,即最大值或最小值。
3. 二次函数的变化规律通过改变二次函数的系数,可以观察到其图像的变化规律。
例如,改变a的值可以改变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改变b的值可以改变抛物线的位置;改变c的值可以改变抛物线的纵坐标截距。
此外,二次函数还可以通过平移、伸缩等变换来改变其图像。
4. 二次函数的解及其应用解二次函数的方法包括配方法和求根公式。
通过配方法,将二次函数转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然后求解方程。
求根公式是通过根据二次函数的系数来计算零点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二次函数经常用于解决最值、距离、速度等问题。
5. 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一次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基础内容,而二次函数可以看作是一次函数的补充和扩展。
可以通过观察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而二次函数则是一个抛物线。
此外,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像有关系。
以上是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学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数学学习和应用中的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内容,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高一上数学必修一第二章《2.2.2不等式的解集》知识点梳理
高一上必修一第二章《等式与不等式》知识点梳理2.2.2不等式的解集 学习目标: 1.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概念,会用集合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 2.掌握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3.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利用几何意义推导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和中点坐标公式; 4.体会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发展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等数学素养,培养回归概念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解题习惯.【重点】1、掌握不等式组解集的方法.2、理解绝对值的定义,借助数轴解决简单绝对值不等式.3、掌握并理解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和数轴上的中点坐标公式.4. 学会如何求绝对值不等式【难点】1、正确用数轴来理解绝对值不等式2、求解复杂绝对值不等式.3、一、不等式的解集与不等式组的解集从初中数学中我们已经知道,能够使不等式成的未知数的值称为不等式的解,解不等式的过程中要不断地使用不等式的性质。
一般地,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称为不等式的解集.对于由若干个不等式联立得到的不等式组来说,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交集称为不等式组的解集.【典型例题】例1 求不等式组2x+1≥-9,①21②的解集.解 ①式两边同时加上一1,得2x≥-10,这个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 ,得x≥-5,因此①的解集为[-5,+oo ).类似地,可得②的解集为(-oo ,-3).又因为[-5,+oo )∩(-oo ,-3)=[-5,-3),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5,-3).二、绝对值不等式我们知道,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称为数a 的绝对值,记作|a|.而且: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一般地,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称为绝对值不等式。
例如,|x|>3,|x-1|≤2都是绝对值不等式.【尝试与发现】根据绝对值的定义可知,|x|>3等价于x≥0, x <0, x >3 或-x >3,即x>3或x<-3,因此|x|>3的解集为(-oo ,-3)∪(3,+oo ).不等式|x|>3的解集也可由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得到:因为|x|是数轴上表示数x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所以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大于3的点对应的所有数组成的集合就是|x|>3的解集,从而由下图可知所求解集为(-oo ,-3)∪(3,+oo ).用类似方法可知,当m>0时,关于x 的不等式|x|>m 的解为x>m 或x<-m ,因此解集为(-oo ,-m )∪(m ,+oo );关于x 的不等式|x|≤m 的解为-m≤x≤m,因此解集为[-m ,m]【尝试与发现】如果将a-1当成一个整体,比如令x=a-1,则|a-1|≤2|x|≤2,因此|a-1|≤2的解集可以通过求解|x|≤2得到,请读者自行尝试。
必修一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二章是《函数与导数》,是高中数学必修一中的重要章节之一、本章主要讲述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下面是本章的知识点总结。
1.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个从一个集合到另一个集合的映射关系。
通常用f(x)表示函数,其中f是函数名,x是自变量。
-自变量和因变量:函数中自变量的值经映射得到相应的因变量的值。
-函数的表示方法:集合表示法、解析表示法、图像表示法。
2.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值域是因变量的值的集合。
-奇偶性:函数f在对称中心O处满足f(-x)=f(x)或f(-x)=-f(x)时,称函数f是偶函数或奇函数。
-单调性:函数的单调性可以是递增的、递减的或者常数函数。
-周期性:周期函数的值在一定区间内具有循环性,满足f(x+T)=f(x),其中T是函数的周期长度。
3.导数的概念和性质:-导数的定义:函数在其中一点的导数表示函数在该点的变化率。
导数可以用极限来定义,也可以用差商表示。
-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表示函数在特定点处的切线斜率。
-导数的计算方法:常数的导数为0,幂函数的导数为指数乘以底数的幂次减1-导数的基本性质:导数与函数的线性运算、导数与函数的乘积法则、导数与函数复合的链式法则。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最值和极值。
4.导数的应用:-切线和法线:切线的斜率等于函数导数的值,法线的斜率为导数的倒数的负值。
-凸函数与凹函数:函数的导数是单调递增或递减的,可以判断函数的凸凹性。
-极值点和极值:极值点是函数在其中一区间内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点。
-函数图像的绘制:通过求解函数在定义域各点处的导数和极值来绘制函数的图像。
以上是第二章《函数与导数》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导数的计算方法非常重要,也是以后学习高级数学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n >1,且n ∈N *.
◆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00=n 。
当n 是奇数时,a a n n =,当n 是偶数时,⎩
⎨⎧<≥-==)0()
0(||a a a a a a n n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
1,,,0(*>∈>=n N n m a a a
n m n
m
,
)1,,,0(1
1*>∈>=
=
-
n N n m a a a
a
n
m
n
m n
m
◆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r
a ·s
r r
a
a += ),,0(R s r a ∈>;
(2)rs s r a a =)(
),,0(R s r a ∈>; (3)s
r r a a ab =)(
),,0(R s r a ∈>.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1,0(≠>=a a a y x
且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注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图象还可以看出:
(1)在[a ,b]上,)1a 0a (a )x (f x
≠>=且值域是)]b (f ),a (f [或
)]a (f ),b (f [;
(2)若0x ≠,则1)x (f ≠;)x (f 取遍所有正数当且仅当R x ∈; (3)对于指数函数)1a 0a (a )x (f x
≠>=且,总有a )1(f =; 二、对数函数 (一)对数
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N a x
=)1,0(≠>a a ,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N x a log =(a — 底数,N — 真数,N a log — 对数式)
说明:○1 注意底数的限制0>a ,且1≠a ;
○
2 x N N a a x =⇔=log ;
○
3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两个重要对数:
○
1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N lg ; ○
2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71828.2=e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N ln .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幂值 真数
(二)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0>a ,且1≠a ,0>M ,0>N ,那么: ○
1 M a (log ·=)N M a log +N a log ; ○
2 =N
M
a log M a log -N a log ; ○
3 n a M log n =M a log )(R n ∈. 注意:换底公式
a
b
b c c a log log log =
(0>a ,且1≠a ;0>c ,且1≠c ;0>b ).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 (1)b m
n
b a n a m log log =;
(2)a b b a log 1log =. (二)对数函数
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0(log >=a x y a ,且)1≠a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注意:○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
如:x y 2log 2=,5
log 5x y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
其为对数型函数.
○
2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0(>a ,且)1≠a . 2、对数函数的性质:
(三)幂函数
1、幂函数定义:一般地,形如α
x y =)(R a ∈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α为常数. 2、幂函数性质归纳.
(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 (2)0>α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特别地,当1>α时,幂函数的图象下凸;当10<<α时,幂函数的图象上凸;
(3)0<α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x 从右边趋向原点时,图象在y 轴右方无限地逼近y 轴正半轴,当x 趋于∞+时,图象在x 轴上方无限地逼近x 轴正半轴. 例题:
1. 已知a>0,a 0,函数y=a x 与y=log a (-x)的图象只能是 ( )
2.计算: ①=64
log 2log 273 ;②3log 422+= ;2log 227log 5531
25+= ;
③2
13
43
101.016])2[()8
7(064.075.030++-+----- =
3.函数y=log 2
1(2x 2-3x+1)的递减区间为
4.若函数)10(log )(<<=a x x f a 在区间]2,
[a a 上的最大值是最小值的3倍,则a=
5.已知1()log (01)1a
x f x a a x
+=>≠-且,(1)求()f x 的定义域(2)求使
()0f x >的
x 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