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练习题讲解

合集下载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及试题解析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及试题解析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及试题解析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诗歌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景、物。

高考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识别,对其象征意义的感悟,对其特征的把握,对其社会价值的认识等。

一般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

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①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注]①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

诗人来谷口招邀朋友却不见人影,也就是说郑鄂这个人物并没有正面出场,因此作者也就不是正面描摹。

对郑鄂的形象展示主要是通过对他所隐居的环境的描摹而烘托出来的。

因此,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就要从景物描写入手。

谷口山花欲燃,高树接天,人迹罕至,鹿群常来,何其幽静!隐居在此处的人也一定是一位高雅而又恬淡闲适的隐者了。

而将“衣裳与枕席”喻为“山霭碧氛氲”就更显现出郑鄂的高雅闲适。

答题时,既要有对环境场景的分析,又要有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概括或定位。

[答案]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步骤一)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形象类试题精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形象类试题精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形象类试题精练(附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醉中感怀陆游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鹓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①鹓行:喻指朝官的行列。

②檀槽:指乐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于今昔变化之中自然流露出“感怀”之意,表达出自己客居边城的悲凉情调。

B.青衫依旧,白发新生,形象真切,自成对偶。

颔联怀旧伤今,抚今追昔,回肠千转,唱叹有情。

C.“青衫”,古制文官低品阶官服为青黑色,后泛指官职卑微。

与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的意思相同。

D.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写自己的遭遇和感慨,尾联两句直抒胸怀,深刻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激愤。

解析:选D; D项,“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错,应是“叙事”。

(2)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参考答案:抒情主人公过去的形象特点是:深受君王赏识、器重,壮志满怀;现在的形象特点是:漂泊边城,壮志难酬。

早年姓名被君王所记,足见皇帝对其重视、信任,现在“壮心未许”,说明早年是壮志满怀的;如今作客边城,漂泊憔悴,久沉下僚,白发新生,足见其壮志未酬的感伤。

[白话诗歌]年轻时蒙君王记起陆游,现如今居边城憔悴哀愁。

依旧是穿青衫位列八品,早已剑阁门外白发满头。

古堡上飘旌旗秋色惨淡,深更夜响刁斗声震城楼。

怀壮志收失地此心未灭,醉梦中闻军乐出塞伐胡。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除夜对酒赠少章①陈师道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②。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注]①少章:秦觏,字少章,与诗人交往颇密。

②未空:事业、生活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除夕之夜,本该合家团聚,但诗人却“身何托”,首句抑郁不平之情劈空而来。

诗歌鉴赏之形象解答共58页文档

诗歌鉴赏之形象解答共58页文档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诗歌鉴赏之形象解答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人物形象(课件)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讲练(全国通用)

人物形象(课件)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讲练(全国通用)
鹧鸪天·家住东吴近帝乡 家住东吴近帝乡。平生豪举少年场。十千沽酒青楼上,百万呼卢锦 瑟傍。身易老,恨难忘。尊前赢得是凄凉。君归为报京华旧,一事无成 两鬓霜。 词中的人物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进行概括。
【考向分析】
2、对人物形象作用的分析。 最爱东山晴后雪 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技法点拨】
1.审清题干,找准形象。考生需要审清题干要求,看题干是要求分析主人 公形象,还是分析诗(词)人形象。 2.知人论世,总体把握。根据诗歌标题、注释及平时积累的诗(词)人作 品常识,思考作品的写作背景或与诗(词)人有关的其他方面的信息,如 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常见写作风格等,总体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性情、 心态、情感等。
形象特征 忧国忧民心怀
天下
傲岸不羁鄙弃 权贵
怀才不遇壮志难 酬
豪放洒脱乐观旷 达
热爱自然向往田 园
亡国之思思念故 乡
寂寞愁苦身世飘 零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典型人物形象
代表诗人 杜甫
示例 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作者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 而是推己及人,这表现了他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情怀。
李白 陆游辛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藐视权贵的品质,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傲 岸不羁的形象。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作者大志空 落,揽镜自照却发现年华不再,衰鬓先斑,悲怆、忧郁的不遇之士的形 象。 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 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风雨中拄着拐杖 、穿着草鞋、吟啸徐行、旷达乐观、豪放洒脱的形象。

202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型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型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型专练(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亭子言怀①张谓数丛芳草在堂阴,几处闲花映竹林。

攀树玄猿呼郡吏,傍溪白鸟应家禽。

青山看景知高下,流水闻声觉浅深。

官属②不令拘礼数,时时缓步一相寻。

[注]①本诗约作于诗人大历年间任潭州刺史时。

②官属:主要官员的属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的“数丛芳草”“几处闲花"写西亭子景致之清丽,流露出诗人的恬适之情。

B.“玄猿呼郡吏”是人们到西亭子游玩时所看到的情景,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诗人以看景知高下、闻声知水深,突出了自己的赏景经验之丰富与观察力之敏锐。

D.这首诗的语言朴素平淡,而平淡中又有着深远的情致,与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相似。

16.尾联的意思是什么?它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15.C16.①尾联的意思:不时地带着属吏从容、闲适地到西亭子来寻景散心。

②形象:诗人是一个平易近人、闲适自在且热爱自然的官员。

他身为刺史,却不让自己和属下被礼数拘束,不分尊卑、高下:时时缓步寻景,透露出诗人对西亭子一带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突出了自己的赏景经验之丰富与观察力之敏锐”错误,诗人突出的不是自己的赏景经验与观察力,而是那种悠然自得的乐趣。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先看尾联的意思。

“官属不令拘礼数”的正常语序应为“不令官属拘礼数”,也就是说不让大小官员受礼数拘束;“时时缓步一相寻”的主语是自己和“官属”,“缓步”是寻赏美景的行为举止,可以看出心情之闲适。

合起来是说自己要不时地带着不分尊卑的属吏从容、闲适地到西亭子来寻景散心。

再看刻画的人物形象。

诗人身为刺史,没有一点官架子,没有高高在上,不让自己和属下被礼数拘束,不分尊卑、高下;一起去缓步寻景,既看出诗人的闲时,诗句中又透露出诗人对西亭子一带风景的喜爱之情。

2019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意象)含答案

2019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意象)含答案

2018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意象)班级:姓名:成绩:学习目标:1.能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它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解答意象类题目的一般步骤。

学习重点:学会分析意象的含义和作用课时安排: 四课时第一、二课时学习目标:熟悉考点,梳理整合形象鉴赏考点知识学习过程:自学交流一、考点样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命题探讨品读诗歌形象是诗歌鉴赏的开始。

诗歌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高考考查重点放在景物形象(即意象)上。

对意象的考查是从三个角度进行的:一是辨析所用的意象,二是把握形象特征及思想感情,三是兼及意境的把握。

意境分析是诗歌鉴赏中的难点。

不过从近两年的命题看,考得很浅,多是要求分析景象(画面)特征或气氛特点。

二、知识整合一、意象类意象是诗歌鉴赏中最常见的术语,也是一个重点。

什么是意象?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象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含诗中所写的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

诗歌意象因物象而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具有意象的作品往往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一)鉴赏人物形象1.知识梳理诗歌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前者即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如《登幽州台歌》中抒情主人公——陈子昂的形象;后者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的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把握。

首先需要知人论世,准确记忆诗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具体的创作背景等,只有如此,才能对人物形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其次要对所描写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形象特点,理解形象意义;再次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揭示作者情感。

古代诗歌鉴赏4.人物形象和训练题讲解

古代诗歌鉴赏4.人物形象和训练题讲解

(2)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要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形象才描写,通 过其语言、肖像、动作,特别是细节描写, 体悟情感,定格形象。如白居易的《邯郸 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 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 行人。 结合诗中的“逢”“抱膝”“伴”“夜 深坐”“说”等动词,再联想当时作者客 居在外的情景,可以将形象定格为:刻画 了除夕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 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
规 范 答 题 技 巧
(1)塑造了什么形象(特点+身份);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结合 表达技巧)(展开描述);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理想、 追求、品格等)。(点出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 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 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 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 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 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 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 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 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是一个在春日远怀征夫的闺中怨妇形 象。少妇怨恨黄莺的啼叫惊醒了自己去辽西 与夫相见的好梦,写出封建社会兵役制度和 战争给妇女带来的痛苦。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

题型一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如《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另一类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对其描绘可以是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者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进一步补充。

教材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九类人物形象形象类型举例分析忧国忧民,心系社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展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理的志士形象。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让我们看到一个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词人形象。

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英勇作战的战士们,即使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也不能改变他们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寄情山水,热爱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表现了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热爱田园生活的诗人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形象”题细化训练:人物形象特征(典例引领+方法技巧+通关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形象”题细化训练:人物形象特征(典例引领+方法技巧+通关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形象”题细化训练:人物形象特征(典例引领+方法技巧+通关训练+答案解析)【典例引领】(2022 •甘肃省兰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题泉州王梅溪先生祠堂①戴复古堂堂大节在朝廷,名重当时太华轻。

乾道②君臣千载遇,先生议论九重惊。

人歌黄霸③思遗爱,我颂朱云④有直声。

一瓣清香并图像,英风凛凛尚如生。

【注】①原题后尚有“徐竹隐直院谓梅溪古之遗直,渡江以来一人而已”二句。

王梅溪:名十朋,号梅溪,南宋大臣。

②乾道:孝宗年号。

③黄霸:西汉著名循吏,为政外宽内明,力劝耕桑,推行教化,治行为当时第一。

④朱云:汉成帝时人,以直臣闻名于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直接赞美王梅溪先生的志节,后用衬托手法表现他的名声之大。

B.颔联意谓君臣际遇是千载难逢的,梅溪先生议论国家大事,令帝王惊叹。

C.颈联用典,意在表达作者对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的赞美之情,感情真挚。

D.尾联点题,诗人瞻仰拜祭梅溪先生的遗像,感觉他英风凛凛,一如生前。

2.在作者的心目中,王梅溪先生是怎样的形象?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 C2.王梅溪先生是一位立朝正直、德高望重、赤心为国、深受君主器重的大臣形象。

他在朝为官,正直端方,有着远大志节,名声之重简直盖过华山,深受孝宗赏识,议论国事君主极为重视。

去世多年,仁爱还留于后世,百姓仍然歌颂怀念他。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 “意在……之情”错误,颈联赞颂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意在表达对梅溪先生的称颂与赘美。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通过分析诗句内容可知,王梅溪先生应该是一位大臣。

“堂堂大节在朝廷,名重当时太华轻”,第一句直接赞美王梅溪先生有着远大志节,第二句用“重” “轻”形成对比,名声之重简直盖过华山,衬托王梅溪先生的名声之大。

“乾道君臣千载遇,先生议论九重惊“,结合注释内容“乾道:孝宗年号” 分析,这样的君臣际遇是千载难逢的,也就是说王梅溪先生深受孝宗赏识。

古典诗词人物形象鉴赏指导与例题解答

古典诗词人物形象鉴赏指导与例题解答

古典诗词人物形象鉴赏指导与例题解答古典诗词人物形象鉴赏__________________一、概念解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

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

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意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二、鉴赏指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具体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怎样把握人物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式指导-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式指导-形象

示例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1年重庆卷)
渡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问题: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解析】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 的意象。诗人张弼渡江之时,想到自己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 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 落),故而“吟对沙鸥一怆神”。一“怆”字写出了张弼无限的 客愁。 参考答案:张弼用沙鸥的到处飞翔来衬托自己的孤单漂泊。
示例2: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11年四川卷)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问题: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解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南渡之后,国破家亡,诗人陈与义过 着颠沛流离的客居生活。这年二月,冰雪初融,溪水新绿,诗 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在平淡闲适的生活中想起 了窘困多病的友人而轻舟访友。诗歌通过纶巾鹤氅的外貌、睡、 忆、寻的动作和早春景物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情趣高雅, 珍视友情,风流飘逸的诗人形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情感指向
1.杨柳:“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2.落叶:失意、悲叹。 3.梅花:傲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不愿同 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4.莲:与“恋”谐音双关,爱恋思念高洁之士。 5.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6.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7.菊: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8.竹:生命力,节操,贞节,气节,谦虚,虚怀若谷, 清高。 9.梅子:常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参考)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参考)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一)怎么分析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

2、把握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细节描写。

3、注意景物、典故、修辞等对人物情感的丰富性。

(二)诗词中常见的几种人物形象以人物自身分类1、女孩形象:或直率、大胆、泼辣,或娇羞、腼腆、怯弱,或可爱、天真、青纯,或灵巧、聪明、智巧。

情感: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热切憧憬,对爱情浮现时的惊喜、欢跃,羞怯、腼腆,迟疑、担心。

2、思妇形象:老公远游或出征,自个儿独守空房,正逢春花秋月之时,看到眼前之景,想到自个儿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到身在外地的老公,登楼凭栏,感慨诸多。

情感:对老公的思念、牵挂,嗔怪埋怨,自个儿的孤独寂寞,春光难留、青春易逝的伤心;战争对百姓的损害,希翼家人团聚,憧憬和平幸福。

3、客居者形象:宦游在外、贬谪他乡或远游异地者,春秋季节或传统节日,怀乡思远,对景伤情。

情感: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旅途的艰辛凄苦,客居的孤独寂寞;怀才别遇,壮志难酬,仕途坎坷的感叹;关注民生,担忧国事,心系朝廷;随遇而安,闲适淡然,旷达别拘。

4、军旅者形象:身处军营的将士或取道边塞的诗人,看到环境恶劣的险水高山,雄浑悲壮、凄凉肃杀的战场,或开赴前线的浩荡军队,心有所感者。

情感:身处边关者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戍边日子的枯燥艰辛,战场的悲壮,战争的残酷;黩武恃强的别满,将军贪功无能,只知享乐,别知体恤的怨愤;盛赞高昂的士气,隆重的军容,勇猛无敌,杀敌报国,保卫国家,建功立业者。

5、隐居闲适者形象:多为谪居离职、悠游闲居、仕途绝望或别屑为官者。

情感:喜欢自然山水、自然真趣,憧憬和平宁静、闲适自得的隐居日子;体现了遗世独立、乐观旷达、与世无争、潇洒飘逸的情怀;歌颂劳动日子,质朴勤劳的百姓及与百姓的深厚情谊;对腐朽现实的别满,黑暗腐败官场的厌恶;自个儿怀才别遇,壮志难酬,深受排挤的苦闷愤恨。

6、登高者形象:以思妇、少年志士和仕途别畅者(被贬或别仕的中老年者)情感:思妇———(见上2)少年———远大抱负、以才自许、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中老年———壮志难酬、抱负别展、备受排挤、老而无成、知音缺少、针砭时弊、思乡怀远。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式指导-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式指导-形象

刚毅坚定
如杜甫诗歌中的忠臣形象,表 现出坚定不移、刚毅不屈的性 格特点。
忧国忧民
如苏轼诗歌中的文人形象,表 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和忧虑。
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
01
喜悦之情
通过描写欢乐的场景和情感来表现 人物的喜悦之情。
思念之情
通过描写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 来表现人物的思念之情。
03
02
悲伤之情
综合形象与人物情感的关系
借景抒情
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情感,使情感更加含蓄、深沉。
以物喻情
通过比喻或拟人的手法,将情感寄托于事物之上,使 情感更加生动、形象。
情景交融
通过将景物与情感相互融合,达到物我本无间,诗歌 原有情的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语言描写
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内 心世界。
动作描写
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 格和情感。
环境描写
通过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来衬托人物形 象,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心境。
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豪放不羁
如李白诗歌中的侠客形象,表 现出豪放、豁达的性格特点。
婉约柔情
如杜牧诗歌中的女子形象,表 现出细腻、柔情的性格特点。
表现手法
形象在诗歌中常常被用作表 现手法,如比喻、象征等, 使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 象。
语言特色
形象在诗歌中也是语言特色 的体现,通过形象的描绘和 运用,能够展现出诗人独特 的语言风格和艺术魅力。
02 人物形象鉴赏
人物形象的描绘手法
肖像描写
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服饰、姿态等特征来 刻画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式指导-形象

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 形象分析(练习版)

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 形象分析(练习版)

2023年备战中考古诗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形象分析(原卷版)一、知识点讲解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借助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体会形象特征,进而领会诗人的'情感。

1.提问格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常考形象汇总1、少女形象:或直率、大胆、泼辣,或娇羞、腼腆、怯弱,或可爱、天真、青纯,或机灵、聪慧、智巧。

情感: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热切向往,对爱情出现时的惊喜、喜悦,羞怯、腼腆,迟疑、担心。

2、思妇形象:丈夫远游或出征,自己独守空房,正逢春花秋月之时,看到眼前之景,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到身在外地的丈夫,登楼凭栏,感慨诸多。

情感:对丈夫的思念、牵挂,嗔怪埋怨,自己的孤独寂寞,春光难留、青春易逝的伤感;战争对百姓的伤害,希望家人团聚,向往和平幸福。

3、客居者形象:宦游在外、贬谪他乡或远游异地者,春秋季节或传统节日,怀乡思远,对景伤情。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

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技巧点拨】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

(共12分)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

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

3从教:任凭。

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

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问题:1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

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6分)【答案】15.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

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妹气质。

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解析】15.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

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以及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的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

关于墨梅画的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桃李依然是仆奴”直接点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点出艺术技艺的高超。

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能说出两首诗具体内容,其区别也就体现出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分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主要是指那些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

诗中的物象因注入了诗人的情感而作为“意象”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一种意境。

解答此类题目的步骤与要点:①找到诗中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意。

②用精练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

③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④紧扣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总观全词,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园乐(其六)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请简要赏析诗歌中“山客”的形象。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试分析诗中梅的形象。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试分析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对景物描写的特点作具体的分析。

五、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①,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②家鹦鹉洲③边住。

【注】①也么哥:感叹词,无实义。

②侬:我。

③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既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又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鹦鹉洲”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六、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万俟咏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

小雨一番寒,倚栏干。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

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概括本词中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释:(1)全椒:今安徽省全椒县,唐属滁州。

⑵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

(3)煮白石: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熬煮。

“落叶满空山”的景象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参考答案一、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

上阕借景抒情,通过一幅幅画面,展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阕直接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一个得过且过,是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闲适、悠然、豁达”是一方面,“得过且过又无可奈何”是另一面)二、在桃红柳绿的明媚景色中,在花落莺啼的宁静环境中,“山客”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体现了“山客”闲适恬淡的心态,一个热爱自然、淡泊名利、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的“山客”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

三、本诗展现了不畏严寒、近水先发、冰清玉洁的早梅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四、颔联写作者赴山居途中所见,是近景。

苍苍古树生长于石缝之中,仿佛与石连为一体;泉水湍急而清澈,水底的沙石清晰可见。

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特有的景物,表现了山居环境的古朴、清幽。

颈联写作者在山中看到的远景。

一场春雨悄然而至,众多的山峰在雨中显得幽暗;山中云雾弥漫,那通往山居的小路弯弯曲曲延伸到云雾深处。

这两句描绘了山居环境的高峻、幽深、奇特。

五、“鹦鹉洲”是安谧而恬静、雅淡而优美的地方,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

六、这首词上片写春到南楼,时值元宵节。

季节的变化,引起了游子的注意。

游子如从睡梦中惊醒,独倚栏杆,心生悲凉。

下片“莫把栏干频倚”,是因为重重叠叠的烟水云山遮住了视线,虽竭力寻望故乡,却还是望而不见。

全词通过描写异乡幽寂清冷的环境,塑造了一位孤寂无聊、思乡心切、思归情浓的羁旅者的形象。

七、“落叶满空山”,秋风萧瑟,落叶满山,杳无人迹,萧索而凄清的环境,诗人想到他的道士朋友修行的清苦,对朋友的深切的关怀;路径难辨,欲行无路,无以对朋友予以慰藉的惆怅;诗人自己在”清冷中无以遣怀的寂寞。

“落叶满空山”的形象和这些情联系起来,便构成了情韵深长、耐人寻味的意境。

附赏析:一、《鹧鸪天》苏轼此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

开头两句,作者以推移镜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远处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象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

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

靠近院落,有一池塘,池边大约由于天旱缺水,满地长着枯萎的衰草。

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令人烦躁不安。

在这两句词中,竟然描写出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色,容量如此之大,在古典诗词里也是不多见的。

这里呈现的景象,跟词人熙宁十年(1077)任徐州知州时所描写的景象迥然不同。

那时作者写下的词句是:“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浣溪沙》)那是一种奔腾奋发、蒸蒸日上的景象。

而“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则完全是一种杂乱、衰萎的景象,显得苍白无力,缺乏生机。

词人为何会描写出此等景象呢?原来,词人在徐州任知州时,政绩卓著,深得民心,所以他当时写的词作,充满着积极奋发的精神。

后来,他受到打击,被贬到黄州,充任团练副使,处境十分艰难,才能无从施展,被迫过着隐退生活,所以心情苦闷,精神不振。

这就无怪乎他的词章变得这样凄清苍凉了。

三、四两句,含义更深邃。

从词句上看,这两句描写得比较优美:在广阔的天空,不时看到白鸟上下翻飞、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

意境如此清新淡雅,颇有些诗情画意。

“红蕖”,是荷花的别名。

“细细香”,是说荷花散发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

如果不是别的原因,这样的境界的确是修身养性的乐土。

然而,对于词人来说,他并非安于现状,有心流连这里的景致。

他虽然描绘出白鸟翻空,红荷照水的画面,但这和他倾心欣赏杭州西湖那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景色,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透过这样一幅画面,读者能够隐隐约约看到词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

词的下片,作者又用自我形象的描绘,作了生动的说明。

下片前三句,是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

这是词人自我形象的写照。

但他表现的究竟是怎样的形象呢?是老态龙钟,还是病后的神态?是表现自得其乐的隐者生活,还是百无聊赖、消磨时光的失意情绪?读者仔细玩味,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

词句的表面是说:天公想得挺周到,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

“殷勤”二字,犹言“多承”。

细细品评,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三更雨”。

所以,在“殷勤”两字中还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

“又得浮生一日凉”,是词中最显露的一句。

“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

《庄子·刻意》篇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苏轼的这种消极思想,就是受庄子思想的影响。

“又得浮生一日凉”中的“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总观全词,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就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二、《田园乐(其六)》王维《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

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容易令人想起孟浩然的五绝《春晓》。

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

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

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

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

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

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

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

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

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

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

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

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后入境。

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

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

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

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

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

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

“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

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

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

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

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

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

人们说他的诗有禅味,并没有错。

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

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的。

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让人间接感到境,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让人从境中悟到作者之意,如此诗就是。

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

是此诗最显著优点。

这首诗勾画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桃红、宿雨、柳绿、朝烟、花落、莺啼等景物,和谐而富有诗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