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 循环(人卫第七版)(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阻力的大小
动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脉 弹性贮器作用↓→收缩压↑ ,舒张压 ↓ , → 血 脉压↑ 压 的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影 比例不适→循环平均充盈压改变→BP改变 响 因 素
1、每博输出量
动 脉 血 压 的 影 响 因 素
2、心率 3、外周阻力
流速
交换
分布
生理意义
迂回通路
缓慢 充分 广泛
“营养通路”
直捷通路
较快

使血液迅速 骨骼肌 通过微循环 皮肤 调节体温
微动脉→动静 动-静脉短路 脉吻合支→微 静脉
迅速

(二)真毛细血管的数量和交换面积及血压
1、毛细血管壁的结构 和通透性
2、毛细血管的数量和交换面积 3、毛细血管的血压
(三)微循环的生理特点
颈 动 脉 窦 和 主 动 脉 弓 压 力 感 受 性 反 射
感受器
传入神经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窦神经
↓ 舌咽神经 ↓ ↓
↓(减压神经) 迷走神经 ↓ ↓ ↓
中枢
延 髓(孤束核)
交感缩血管中枢、心迷走中枢、心交感中枢
交感缩血管N 心迷走N 心交感N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每博输出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 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脏的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动 脉 血 压 的 影 响 因 素
(2) 心率↑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3)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 →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外周阻力↓ →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1、血压低
2、血流速度慢 3、潜在容量大 4、灌流量易变
(四)微循环的调节
1、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
NE、E、VP、ATⅡ
代谢产物
五、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
(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二)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扩散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二)动脉脉搏
脉搏波并非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而是由血液推动引
起的血管壁的运动其传播速度远较血流速度为快。
四、微循环 (一)微循环的组成与通路
1、 微 循 环 的 组 成
2、微循环的通路
物质
微循环
组成
微动脉→后微动 脉→毛细血管前 括约肌→真血毛 细血管→微静脉 微动脉→后微动 脉→通血毛细血 管→微静脉
压力梯度
特点
进一步充盈心室
开放 关闭 房>室<动脉压
关闭 开放 开放 关闭 房<室<动脉压 房<室>动脉压 房<室<动脉压 房<室<动脉压
关闭 心 0.05s 室 收 快速射血期 关闭 0.1s 缩 期 减慢射血期 关闭 0.15s
心 0.06~0.08s 室 舒 快速充盈期 开放 0.11s 张 期 减慢充盈期 开放
0.22s
等容收缩期
室内压急剧升高 室内压达最高
心室容积最小
室内压急剧下降
血液被“抽吸”入心 室
等容舒张期
关闭
关闭 房>室<动脉压
关闭 房>室<动脉压 心房收缩期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三)心动周期中心房压力的变化
1、a波:心房收缩的标志 2、c波: 3、v波:
(四)心音的产生 第一心音:心室收缩的开始标志
1、P波 2、QRS波群 3、T波 4、PR间期 5、ST段 6、QT间期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联系
第三节 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1、弹性贮器血管 2、分配血管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5、交换血管
6、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7、容量血管 8、短路血管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支配
交感缩血管紧张 效应 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 血管平滑肌收缩, 外周阻力增加 动脉血压升高

舒血管神经纤维
• 交感(胆碱能)舒血管神经纤维(释放Ach)
• 副交感(胆碱能)舒血管神经纤维
•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 •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
(二)心血管中枢
1、脊髓心血管神经元
2、延髓心血管中枢
(三)传导性 1、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
途径:
窦房结
心房肌 右心房 房间束 左心房 全心房 房室交界区
房室束 左右束支
心室肌内膜(浦肯野纤维)
特点:
“合胞体” 房室延搁
2、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1)结构因素:细胞直径
(2)生理因素:
① 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速度与幅度
②静息电位水平
③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
(四)收缩性
1、心肌细胞的结构特点
(1)横管粗大
(2)肌质网不发达
2、心肌细胞的收缩特点
(1)同步性收缩
(2)不发生强直收缩
(3)对外源性钙离子依赖性大
3、影响心肌收缩性的因素
(1)血浆中的Ca2+浓度
(2)神经和体液因素
1)交感神经和儿茶酚胺类递质的作用
2)迷走神经和乙酰胆碱的作用
三、体表心电图
(一)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1、泊肃叶定律(poisuille) Q = △P / R 2、层流和湍流
(二)血流阻力
8ηL
R=
πr4
Q = △P / R
(三)血压
1 mmHg = 0.133 kPa
1、血压形成的前提 循环系统中有足够的血液充盈
2、血压形成的基本因素 (1)心脏射血——形成血压的动力 (2)外周阻力——形成血压的条件
•滤过与重吸收
•胞饮
(三)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淋巴回流 •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六、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一)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二)淋巴液回流的意义 1、回收蛋白 2、运输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 3、调节体液平衡 4、防御和免疫功能
七、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
(一)静脉血压 1、静脉血压和正常植
心指数:静息和空腹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
输出量. =心输出量/体表面积
(二)心脏作功量
每搏功=搏出量×(射血期左心室内压 - 左心室舒张末期压)
三、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心输出量=每博输出量×心率
(一)前负荷—异长调节
心室的前负荷和初长度 *
异长调节:
心室前负荷通过心肌细胞初长度的改变,而引起 心肌收缩强度的改变,从而对每搏输出量进行调节,
心肌的自动节律性细胞功能的差异性
1、心脏的起搏点
•窦房结自律性最高,为心脏活动的正常起博点 •以窦房结为起博点的心脏节律性活动,称为窦性节律 窦性心律的形成机制

抢先占领: 超速抑制:

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原因:
• 4期自动去极化
影响因素:
•最大舒张电位水平 •阈电位水平 •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延髓
最后公路
(1)缩血管区
(2)舒血管区 (3)传入神经接替站 (4)心抑制区
3、延髓以上的心血管活动中枢
(三)心血管反射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降压反射 :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 使心率减慢,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
(1)动脉压力感受器
特点 :
静息电位形成中参与的离子流:

钾离子外流 钠内向背景电流

生电性钠-钾泵
2、动作电位
2、动作电位
AP: 快反应动作电位) (
+ 快钠通道 去极化 0期:Na 通过快钠通道大量(再生性)内流
1期: K+快速外流
复 极 化
2期:Ca2+(通过慢钙通道)和少量Na+内流
与K+的外流处于平衡状态 3期: K+再生性迅速外流
第二节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和生理特征
心房肌 非自律细胞 心室肌 窦房结 房室交界 自律细胞 房室束 浦肯野纤维
工作细胞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特化细胞
结区细胞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静息电位
心室肌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
(1)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差 (2)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3)生电性钠-钾泵
⑵ 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延髓
Ach + M 受体
细胞膜对Ca2+通透性降低 K+通透性增加 心脏自律性↓,收缩性↓ ,传导性↓
心输出量↓
2、血管的神经支配
血管运动神经纤维
•缩血管神经纤维
• 舒血管神经纤维
(1)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 ↓ 节后纤维释放NE ↓ 与α 受体结合 ↓ 血管平滑肌收缩 ↓ 血管半径减小 ↓ 血流阻力增大 ↓ 动脉血压升高
称为异长调节
影响心肌初长度的因素
1)静脉回心血量
2)射血后心室余血量
心室功能曲线
三、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一)前负荷——异长调节
Starling 机制
(二)后负荷
(三)心肌收缩能力——等长自身调节 (四)心率
四、心脏泵血功能的贮备
1、搏出量贮备
收缩期贮备
舒张期贮备
2、心率贮备
第二节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和生理特征
(1)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 CVP):
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正常变动范围:0.4 ~ 1.2kPa(4 ~ 12cmH2O)

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 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
(2)外周静脉压
(二)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1、循环平均充盈压 2、心肌收缩力: 心衰 3、体位改变: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静脉泵”或“肌肉泵” 5、呼吸运动: 呼吸泵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心脏的神经支配
1、心脏的神经支配
交感神经系统:心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系统:心迷走神经
⑴ 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脊髓
NE
+ β 1受体
cAMP 蛋白激酶
增强If离子流,细胞膜对Ca2+ 通透性增加 心脏自律性↑,收缩性↑ ,传导性↑ 心输出量↑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一)动脉血压
1、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其生理变动
收缩压 systolic pressure
舒张压 diastolic pressure
脉压 pulse pressure
平均动脉压 mean arterial pressure = 1/3 收缩压 + 2/3 舒张压 血压的记录方法:收缩压 / 舒张压mmHg
4期:起博电流(主要是进行性增强的内向
电流If)引起自动去极化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 兴奋性
•自律性
•传导性
电生理特性
• 收缩性
机械特性
(一)心肌的兴奋性 1、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00%
兴 奋 性
有 效 不 应 期 绝对不应 期
超 常 期
0 相对不应期
2、决定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
*静息电位或最大舒张电位水平
(2)窦房结P细胞跨膜电位发生的机制
0期: Ca2+通过慢钙通道内流 3期: Ca2+内流减少;K+外流增多 4期:起博电流引起自动去极化
递减性的K+ 外流(Ik)
递增性的Na+内流( If ) T型钙流
2、浦肯野细胞
(1)跨膜电位的特点:
(2)跨膜电位发生的机制
0期:Na+通过快钠通道大量迅速内流 1期: K+快速外流 2期:Ca2+通过慢钙通道内流与K+的外 流处于平衡状态 3期: K+迅速外流
静息期 4期: Na+ - K+泵工作Na+-Ca2+交换,恢复细
胞内外各离子浓度梯度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 4期自动除极是自律性的基础
• 根据0期去极化速度,自律细胞可分为
慢反应自律细胞 快反应自律细胞
窦房结细胞
普肯耶细胞
1、窦房结P细胞 (1)跨膜电位的特点(窦房结)
1)AP没有明显的1期和2期 2)0期去极化速度慢 3)AP的超射值较小,不出现明显的反极化 4) 4期最大舒张电位较小 5)AP的幅度较小,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较快, 自律性最高
*阈电位水平 *钠通道的状态
阈电位
RP
3、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
(1)心室肌工作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包括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因 此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而保持节律性的舒、缩活动。
(2)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 代偿性间歇
(二)自动节律性 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组织细胞能 够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征称为自动节 律性,简称自律性。 自律性的高低可用发生兴奋的频率反映。
房室瓣关闭……
第二心音:心室舒张开始的标志
半月瓣关闭……
第三心音:快速充盈音 第四心音:心房音
二、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指标
(一)心脏的输出量
1、每博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每博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收缩一次所射出的血量 射血分数=每博输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100% 2、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 心输出量=每博输出量×心率
Human physiology
第四章 血液循环
教师 石丽娟
循 环 系 统 生 理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心 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 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
(一)心动周期
cardiac cycle
心率
(二)心脏泵血过程
分期
心房收缩期
瓣膜状态
房室瓣 半月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