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模板(通用10篇)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模板(通用10篇)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模板(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模板(通用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1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烦恼带来的负面影响。

2、引导学生找到拥抱快乐的方法,培养健康积极的乐观情绪。

3、让学生学会帮助别人调解烦恼,也让自己学会拥抱快乐。

二、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寻找快乐的钥匙,掌握调解烦恼的几种方法。

难点:让学生学会在别人烦恼或自己烦恼时得以排解。

三、教学准备1、上课课件2、烦恼卡(小飞机)、快乐卡、信封3、课前对学生烦恼小调查,填写烦恼卡四、教学方法:游戏法、讲授法、讨论法、训练法、表演法五、设计意图:快乐和烦恼常常伴随着我们每个人,如果总是想着烦心的事,就会改变自身的心境。

这节课的设计旨在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因素,指导学生如何面对烦恼,找到调整情绪的妙方,学会笑对人生。

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力求学生自悟自得,体现心里教育以学生为主题的原则。

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烦恼时能自我调节、以达到提高心里素质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生:老师上课快乐!师:相信我们一定很快乐!(一)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情绪是可以调节的。

1、出示喜羊羊的喜怒哀乐的四幅图。

引出我们人人都有喜怒哀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齐声)喜欢。

师:看,谁来了?课件出示:喜羊羊和懒羊羊的的四个表情(喜怒哀乐)师: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这是我们的心情表现。

你们喜欢轻松愉快的心情状态吗?现在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照镜子》。

(师说游戏规则,然后游戏)2、照镜子的游戏。

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心情,调节学生紧张、郁闷的情绪。

(全体起立,面对面站好,1.3.5.7组听老师口令做动作,2.4.6.8组同学跟对面同学做镜面动作,准备:吃惊、恐怖、难受;好,交换,看谁做得有创造力、有新意,难过、生气、好开心啊、谢谢你,我很好;坐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课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课件
心理素质培养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3
心理辅导课程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6
心理教育活动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三种观点:
新增加的一门传授心理知识的课程
针对心理问题开展团体和个体辅导
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发展预防的活动
比较赞同第三种观念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涵
01
三个打鱼人
02
第一次:跳水救人——心理治疗
03
第二次:劝说、树牌子——心理咨询和辅导
04
第三次:教人游泳——心理教育
05
心理教育最重要、最直接的形式就是心理教育课程。
故事
基本观点
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立足点
以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基础
关注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
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为主线
关注学生自身的成长为出发点
帮助学生学习处理学习、生活、择业等问题
以学生学会自助为归宿
02
心理教育活动课教学主要是对学生情绪的唤醒,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及心理体验。
5、心理机制不同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一般学科课程的不同:一般学科课程内容以知识为中心(间接经验),形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关注学习结果,师生关系以教师为中心,评价方法以客观定量评价为主,心理机制注重学生知识的系统逻辑性。
形式的活动性
训练的系统性
学生的主体性
结构的开放性
2、外显特征
(1)形式的活动性
心理教育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去感悟,它不同于传授和说教。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能接受到新的信息和他人的反馈,他要考虑如何做出反应,这就使其思维处于激活状态,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独创性得以显现和培养,思维变得积极而活跃。随着思维的活跃调动学生的其他感官也将得到协同的行动,尤其是与思维直接相关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锻炼和发展;伴随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全身心技投人活动,在情感上会有愉悦的体验,参与自主意识将增高,使活动变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

心理健康课程教案设计【7篇】

心理健康课程教案设计【7篇】

心理健康课程教案设计【7篇】心理健康课程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女孩青春期的生理变化2、懂得青春期的保健常识3、了解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经过了三步曲4、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特征5、了解早恋的危害及预防二、教学重点1、认识女孩青春期的生理变化2、懂得青春期的保健常识3、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特征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你们告别了童年风月,进入了黄金般的青春时代。

这时期,你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有了月经,嗓子变尖、胸脯变丰满、骨盆变宽、突然长高等等,现同时,你们又感到心理也起了微妙的变化,有一种来自身心内部的噪动和不安,关注异性,对异性产生好感,异性之间的吸引力在悄然萌生。

这时期的女孩心事多了,多得别人猜来猜去也猜不着;这时期的女孩爱照镜子,有时一照就是一小时;这时期女孩上课有时发呆,思绪不知飞到哪时去了;这时期女孩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密秘,喜欢把自己的小秘密写在日记里去了。

一初中女孩写到:“近来我发现自己很喜欢和男同学呆在一起,看小说、看电影也看爱情的描写,我不知道这种行为是否健康、正常”,又另一高中女生写到:“每当下课时,我总希望看见隔壁班上某某男生的身影,他宽宽的肩膀,匀称的身材,在学生会干部中是少有的多面手――绘画、音乐、主持、足球等,他都有出色的表现,也有领导才干,很想有机会与他交谈”。

那么多身体的变化,微妙的心理感受,带来那么多捉摸不定的东西,你们不解、你们惊奇,搞得你们晕头转向。

女孩,不要头晕,现在我们把这些捉摸不定的东西拿来检阅一番,细细地审察,最后驯服这新的身体。

你们要认识到:你们正生活在过渡时期,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阶段,也就是青春期。

是人体生殖器官开始迅速发育到逐渐成熟时期,世界卫生组织将青春期范围定为10—20岁,青春期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生理变化呢?首先是有了月经,再次是出现女性第二性征,表现为乳房隆起,骨盆宽大、声调较高,皮下脂增厚和先后出现腋毛等,现以后出现性心理的变化,那么我们首先来认识青春期性生理——月经的保健。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一个科学合理、富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下将详细阐述如何设计这样一门课程。

一、课程目标的设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应涵盖多个方面。

首先,要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以及优势和不足。

其次,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应对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愤怒等,保持乐观和稳定的心态。

再者,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导他们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合作、解决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应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韧不拔,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应紧密围绕课程目标展开。

自我认知方面,可以包括性格测试、兴趣探索、职业规划等内容。

情绪管理方面,可以教授情绪识别、情绪表达、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运动等。

人际交往方面,涵盖沟通技巧、倾听技巧、团队合作训练、人际关系处理原则等。

挫折应对和压力管理方面,介绍挫折的成因和应对策略,压力的来源和缓解方法,如时间管理、目标设定、放松训练等。

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名人故事、主题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风格。

课堂讲授是必不可少的,用于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概念。

但单纯的讲授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深入理解,因此需要结合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互相启发。

角色扮演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此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源,如影片、动画、音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高二心理健康课程设计

高二心理健康课程设计

高二心理健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节方法。

2. 学生能描述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压力来源,并了解其影响。

3. 学生能掌握至少三种缓解压力和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自我观察和评估自身心理状态的能力,能够及时调整情绪。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经验等方式,有效沟通并给予他人心理支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健康心理的观念。

2. 学生增强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3. 学生尊重和理解他人,关心同伴的心理健康,共同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帮助高二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人际关系。

学生特点:高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学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需要学会调整心态,提高心理素质。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 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

- 掌握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和常见心理问题。

- 学习心理素质的提升方法。

教学内容对应教材章节:第二章《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2. 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 识别压力来源,了解压力对身心的影响。

- 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如放松训练、时间管理等。

- 学习情绪调节技巧,如自我暗示、合理情绪疗法等。

教学内容对应教材章节:第三章《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3. 人际关系与心理支持- 分析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学习有效沟通技巧。

- 探讨同伴关系,培养同理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 了解如何给予和寻求心理支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方案(优秀6篇)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方案(优秀6篇)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方案(优秀6篇)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方案篇一按照学生处20××年工作计划安排,我校拟举行“阳光护航”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季活动。

一、活动主题“阳光护航珍爱生命,心理育人激扬青春”二、活动时间20××年3月25日--20××年5月25日三、活动内容学校组织开展的活动内容、时间、地点参照附件1.各院系可参考和选择的形式包括:心理电影放映;团体辅导和游戏;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理健康主题征文。

各院系自行组织开展心理健康主题征文活动,于5月20日前推选3-5篇征文上报心理咨询中心XX老师处,参与学校优秀心理健康征文评选;心理健康漫画、海报、手抄报展览活动;“我最喜爱的心理委员”评选。

各院系自行组织评选,于5月15日前,推荐3名心理委员上报心理咨询中心XX老师处,附个人简介和事迹。

由学工部组织对候选人进行网络投票(具体办法另行公布)。

表现突出的心理委员被授予“20××年度我最喜爱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员”荣誉称号。

四、表彰奖励学工部将根据各院系报送材料情况和宣传季工作实际,对工作突出的院系予以表彰奖励。

评选结果将做为各院系学生工作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本次活动拟评选突出表现集体奖2个,分别奖励1500元;优秀组织奖4个,分别奖励1000元。

五、活动要求(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本届宣传季本着“发挥院系主体地位,彰显学院工作特色”的原则,鼓励各院系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策划、组织、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各院系于20××年4月5日之前将“阳光护航”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季活动方案(电子版)报送心理咨询中心备案。

各院系根据方案安排,及时开展相关活动,学院可邀请学工部对接领导、心理咨询中心对接教师指导和参与相关工作,也可以调动中心分配的朋辈辅导学生具体指导相关活动的开展。

(二)、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各院系要通过线上线下宣传动员,营造浓郁心理健康活动季氛围,发动广大同学积极参与。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素养,我们设计了一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

二、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 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心理素质。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习惯,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抗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人际沟通效果,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5.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心理韧性。

三、课程内容1.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问题的成因和预防等基本知识。

2. 自我认知与自我调节: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掌握自我认知的方法,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3. 情绪管理:介绍情绪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4. 人际交往与沟通:介绍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效果。

5. 心理素质训练:通过各种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韧性。

6. 心理问题预防和应对:介绍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应对方法,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心理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授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心理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和预防方法。

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4. 心理素质训练法:通过各种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韧性。

5. 心理咨询与辅导: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五、教学安排1. 课程时长:共12周,每周1次,每次2小时。

2. 教学方式:线上教学,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授课和互动。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设计(20篇)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设计(20篇)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设计(20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情绪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密切相关。

积极向上、快乐的心情有利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有利于一个人的正常水平。

相反,消极、不健康的情绪会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抑制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正常水平。

现在小学孩子进入五年级以后,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情绪发展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变性,情绪波动比较大。

受年龄和生活经历的限制,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自身情绪的变化,所以对情绪问题的认识是盲目的,导致他们不能正确处理情绪与学习生活的相互作用。

因此,迫切需要根据学生情绪变化的特点,引导学生合理宣泄不良情绪,积极控制情绪,保持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克服消极情绪。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情绪的基本类型。

2.了解情绪对个人行为和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情绪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了解情绪需要个人主动调节。

3、让学生理解情绪与人生(健康)的密切关系,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初步掌握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继而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情绪。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让学生明确情绪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正常表现,树立正确的情绪态度,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情绪。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以后的学生生活中做到:1、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2.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及时恰当地表达个人情绪。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情绪的类型和作用;情绪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学会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2、难点:掌握并能合理运用调控情绪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四、课时安排一个课时五、课型新授课六、教学方法与教学用具教学方法:情感体验教学法、活动探究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卡纸七、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热身环节)用游戏导入:红绿灯游戏让学生感受各种各样的情绪。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多方面的挑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设计一套科学、有效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程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2、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调节能力,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与挫折。

3、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改善人际关系。

4、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二、课程内容1、自我认知模块(1)通过心理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等。

(2)开展主题活动,如“我的优点与不足”,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己。

2、情绪管理模块(1)介绍情绪的种类和特点,以及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教授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运动等。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应对负面情绪。

3、人际交往模块(1)讲解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如倾听、尊重、理解等。

(2)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良好的人际交往方式。

(3)探讨如何处理人际冲突,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4、心理韧性培养模块(1)分享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坚韧精神。

(2)设置挫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应对策略,提高抗挫折能力。

三、课程实施1、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传授心理健康知识。

(2)运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

(3)结合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

(4)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2、教学资源(1)编写专门的教材或讲义,内容生动有趣,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

(2)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

(3)推荐相关的书籍、文章,供学生课后自主阅读。

3、教学安排(1)课程安排在每周的固定时间,每节课 45 分钟。

(2)每学期安排 16 18 节课,确保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四、课程评价1、学生评价(1)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我能行心理健康课程设计

我能行心理健康课程设计

我能行心理健康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掌握情绪管理、压力调节、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提高情绪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2.情绪管理: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如自我暗示、换位思考、情绪释放等。

3.压力调节:引导学生了解压力的来源,学会使用合理安排时间、放松训练等方法应对压力。

4.人际交往:教授学生人际沟通的基本技巧,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用问题解决策略,如逐步分析、寻求帮助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教师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心理辅导。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学生进行心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心理现象,提高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心理健康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示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购置必要的实验设备,如心理测验工具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模板(通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模板(通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模板(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情绪管理与调节”进行讲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影响,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认识到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心理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情绪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情绪卡片。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人物的情绪,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情绪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影响,让学生对情绪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讨论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如何进行情绪调节。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六、板书设计1. 情绪的类型2. 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影响3. 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你所了解的情绪类型。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运用情绪调节方法和技巧。

2. 答案:(1)喜、怒、哀、惧等。

a. 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

b. 分析问题,找出解决办法。

c. 与朋友倾诉,寻求支持。

d. 保持积极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2)推荐相关书籍、文章,让学生深入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教学课程设计

心理健康教学课程设计

心理健康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策略;3. 帮助学生理解人际交往中尊重、理解、沟通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情绪调节技巧,提升自我情绪管理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压力应对方法,提高应对学习、生活压力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有效沟通技巧,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具备同理心;3. 培养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自觉维护心理健康。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注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学生特点: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压力,需要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以应对成长过程中的挑战。

教学要求:教师需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内容进行教学:1.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及影响因素,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心理健康概述2. 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教授情绪调节技巧,如自我暗示、合理宣泄等,以及压力应对方法,如时间管理、目标设定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3. 人际交往技巧:讲解尊重、理解、沟通等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 教材章节:第三章 人际交往与沟通4. 心理健康维护策略:介绍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如自我激励、寻求帮助等,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心理健康维护教学进度安排:1.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1课时)2. 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2课时)3. 人际交往技巧(2课时)4. 心理健康维护策略(1课时)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详细教学,确保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和技能。

心理健康疏导教育教案设计

心理健康疏导教育教案设计

心理健康疏导教育教案设计教案名称:心理健康疏导教育一、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2. 掌握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和处理方法;3. 提高应对心理压力和情绪管理能力;4. 营造积极的心态和生活方式,促进心理健康。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什么是心理健康1. 心理健康的定义与重要性;2.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3. 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症状;4.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第二课: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处理方法1. 压力与焦虑;2. 抑郁与情绪失控;3. 社交问题与孤独感;4. 如何寻求专业帮助。

第三课:心理压力管理1. 压力的来源与分类;2. 应对压力的有效方法;3. 放松技巧与调节心态;4. 培养积极的心态和生活态度。

第四课:情绪管理1. 情绪的来源与表达方式;2. 如何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3. 提高情绪智商;4. 建立积极的情感关系。

第五课: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1. 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 运动与心理健康;3. 饮食与心理健康;4. 睡眠与心理健康。

三、教学方法:1. 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问题;2. 分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和分享心理健康的经验;3. 视频展示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4. 情景模拟和游戏形式,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对能力;5. 走进社区,实地体验心理健康服务和资源。

四、教学评价:1. 课堂作业:每节课后布置相关阅读和反思作业;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3. 课程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心理健康活动,提升实践能力;4. 课程总结: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并给出建议和改进方向。

五、教学心得:通过本次心理健康疏导教育,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能够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和情绪管理问题,同时也树立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心态。

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做一个快乐、自信、积极的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第一章:认识心理健康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关注。

1.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和评估。

1.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心理健康的话题。

主体: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评估。

总结:强调心理健康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鼓励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第二章:情绪管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概念和影响。

培养学生有效管理情绪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情绪的定义和种类。

情绪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有效管理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2.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一个情景剧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影响。

主体:讲解情绪的种类和影响,教授管理情绪的技巧。

总结: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管理方法,总结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

第三章:人际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和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

良好人际交往的技巧和原则。

处理人际冲突的方法和技巧。

3.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主体:讲解良好人际交往的技巧和原则,教授处理人际冲突的方法。

总结: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的人际交往技巧。

第四章:自我认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准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自信。

4.2 教学内容:自我认知的定义和重要性。

准确认识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自信的策略和技巧。

4.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主体:讲解准确认识自己的方法和技巧,教授培养自信的策略。

总结: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展示自我认知和自信的成果。

第五章:压力管理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压力的概念和影响。

培养学生有效管理压力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压力的定义和影响。

有效管理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应对考试和学业压力的策略。

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设计11篇

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设计11篇

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设计11篇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设计1动目标:1、引导孩子逐步养成进取、乐观的生活态度。

2、理解情感上的快乐有益于健康。

首先,学习消除不愉快情绪的正确方法。

3、学习消除不愉快情绪的正确方法。

4、培养孩子热爱生活、幸福生活的良好情感。

重点和难点分析:学习消除不愉快情绪的正确方法。

活动准备:四个木偶和一个快乐枕头教学目标:1、让学生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2、让学生学会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教学方式:专题教育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教学手段:图片、课件教学过程:一、观察岛出示图片看到图中小狗和小猫的遭遇,你会想到什么?二、活动营活动一:妙手撕纸每人准备一张纸,按要求进行撕纸游戏。

游戏结束后打开各自手上的纸,相互看一看。

每个人撕完之后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同一张纸、同样的游戏规则,会有不同的结果?撕纸步骤:1、将纸对折。

2、再次对折。

3、对折后撕掉左上角的一个小小的三角形。

4、把手中的纸再次对折,然后撕掉左上角的一个小小的扇形。

活动二:一人分饰两角请上台表演情景里的不同角色。

准备两张椅子,当你坐在椅子A上时,就扮演自己;当你坐在椅子B的时候,就扮演童童,并自己设计对话。

扮演不同的角色时,你分别有什么感受?三、分享屋当我做了错事,我希望别人指责我吗?不希望!我希望被原谅!当我遇到挫折,我希望别人冷嘲热讽吗?不希望!我希望被理解、被帮助!当我不开心时,我希望别人漠视我吗?不希望!我希望被关心、被安慰!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设计2理论分析:中学生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等。

其中,同伴关系是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主体,也是其之后能否适应社会生活和顺利成长的关键和人格、性格形成的前提。

初一的学生刚刚脱离小学单一而直接的同伴交往,转到初中相对复杂而多变的人际交往状态。

在此过程中,许多学生由于环境不适应,容易引发同伴交往不适应,进而影响其生活、学习。

在进行个别辅导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多例初一学生关于同伴交往问题的案例,在进行总结、分析的前提下,我对初一学生的同伴交往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初一学生的同伴交往现状令人担忧,而造成同伴交往中人际关系不良的成因有以下几点:1.性格因素:以自我为中心,性格过于内向、敏感,性格中的“完美主义”,对朋友要求苛刻。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设计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设计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设计1. 引言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至关重要。

中小学阶段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设计一门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应对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

2. 课程目标2.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 帮助学生掌握自我心理评估的方法。

- 培养学生解决常见心理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应对压力和挑战的技巧。

2.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沟通技巧。

- 利用心理测试工具,使学生学会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

- 设计团体活动,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 培养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和维护意识。

3. 课程内容3.1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基本概念。

-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3.2 自我认识与自我调节- 自我探索与自我认识的方法。

- 情绪管理和压力调适技巧。

3.3 人际沟通与社交技巧- 有效的沟通方法和技巧。

- 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3.4 团队协作与领导力-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技巧。

- 领导力的培养与发挥。

3.5 网络心理与网络安全- 网络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

- 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措施。

4. 课程实施4.1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讲解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 实践与体验并重:通过角色扮演、团体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辅助教学,提供心理健康相关资源。

4.2 课程评价-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持续性评价。

- 总结性评价:期末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测试,评估学生掌握程度。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教导学生应对常见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如焦虑、抑郁等。

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4、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课程内容1、自我认知介绍情绪的种类和表现,如喜怒哀乐、恐惧、惊讶等,让学生通过表情和身体语言来识别不同的情绪。

进行性格测试和心理问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增强自我接纳和自我认同。

2、情绪管理讲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明白情绪是可以调节和控制的。

教授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运动、倾诉等,并通过实际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引导学生学会在面对负面情绪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和心理调适。

3、压力应对分析压力的来源和表现,如学习压力、家庭压力、社交压力等。

介绍应对压力的策略,如时间管理、目标设定、问题解决、寻求支持等。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面对压力的情境,练习应对压力的方法。

4、人际关系讲解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如尊重、理解、信任、沟通等。

进行团队建设活动,如拓展训练、小组合作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冲突,掌握妥协和包容的艺术。

5、心理韧性介绍心理韧性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挫折是成长的机会。

分享一些成功人士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故事,激励学生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

组织学生进行挑战自我的活动,如完成一项困难的任务,培养他们的毅力和勇气。

6、价值观与人生观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明确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组织讨论,探讨什么是幸福、成功和有意义的人生。

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三、课程实施1、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和理论。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二、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2.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3.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4. 帮助学生学会情绪管理,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区别- 心理健康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2. 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 情绪的类型与特点- 情绪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压力的来源与应对策略3.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沟通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团队协作与冲突解决4. 自我认知与成长- 自我认知的方法与技巧- 自我成长的目标与路径- 自我价值的认知与肯定5. 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 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应对- 心理求助的途径与方式- 心理干预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课程主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与解决方法。

4. 情景模拟法: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心理知识和技巧。

5.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课程安排1. 课程总时长: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课程的总课时数。

2. 课时分配:根据课程内容,合理分配各章节的课时数。

3. 课堂教学:每周安排2课时,共10周完成课程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

4. 情绪管理能力:通过课堂练习、案例分析等方式,评估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七、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心理健康课程设计教案7篇

心理健康课程设计教案7篇

心理健康课程设计教案7篇教案的设计需要符合教育部门的要求和标准,教案的适切性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工具来增强,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心理健康课程设计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心理健康课程设计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创新,怎样创新。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巧板录音带等四、教学过程:1、导入:曾经有位哲人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丰富的想象力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社会更需要我们的创新精神。

今天这堂课,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分享创新的快乐!2、听故事,谈启发:听听阿基米德的故事,你一定会有所启发。

有请我们的小小故事家。

(一生讲故事,并放动画)故事内容简介:同学们,你们知道阿基米德吗?他呀,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

他从小就喜欢听故事,这些故事也极大的激发了他的想象力。

他喜欢听别人对某个问题的争论,并且敢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每天,都有许多疑问在脑子里转悠:“为什么大海总是咆哮不停?为什么大船会浮在海面行走?……”有时他的小脑袋瓜里还会迸发一些奇妙的新想法。

有一天,他看见农民们正在把尼罗河里的水运到高处灌溉农田。

他想:如果有一种东西,使水能够自动从低处向高处流,那该多好啊!于是,回到家里,他冥思苦想,反复测算,终于发明了螺旋抽水机。

使水能从低处往高处流,这在当时,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后来,阿基米德还创立了的关于浮力的学说“阿基米德定律”。

他也被后人誉为“力学之父”。

听了故事,你有什么启发,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请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组的观点。

师小结:同学们刚才各抒己见,老师这里总结一下大家的观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像阿基米德那样,勤观察,多思考,还要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力,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这样我们也会象阿基米德那样,成为有成就的人,成为伟大的人。

3、那么,究竟什么是丰富的.想象力,我们该怎样创新呢?看了以上的小品表演,也许你会更加明了。

心理健康课程设计的大纲

心理健康课程设计的大纲

心理健康课程设计的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处理方法,以及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手段。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情绪调节、人际沟通和心理应对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增强他们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处理方法、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手段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重要性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第二章:心理问题的识别,讲解如何识别和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第三章:心理问题的处理方法,介绍心理问题的解决技巧,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

第四章: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讲解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如积极心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心理问题处理的案例,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心理问题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实际情况。

4.实验法:学生进行心理实验,亲身体验心理现象,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具体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心理健康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心理健康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来源。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直观地展示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案例。

4.实验设备: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课程设计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些学校在实践中归纳出三条途径:课堂教学、活动训练、环境陶冶。

课堂教学途径主要是设置心理教育课及各科教学的渗透;活动训练包括心理活动训练、心理辅导活动、心理咨询活动等;环境陶冶主要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使学生心理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

心理教育课必须改变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心理学知识和概念。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成人化、课程化、知识化的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情绪调节、情绪体验,是心灵的沟通,理念的认同,绝不是干巴巴的说教能奏效的。

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学科课程,目标不是单纯掌握心理学知识,而是针对学生实际,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道理,培养自信、自省、自我认识、自我调节的能力,实现优化心理品质的目的。

课堂上应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充分参与,通过情景体验、讨论分析、谈话沟通、行为训练、心理陈述等方式,使不良情绪得到控制,不良心理得到纠正。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心理咨询室完成的,而是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

从改善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改善师生、亲子与同学关系、改变对待特殊学生的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与过去课堂和课下偶发事件的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理方式等角度人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课程设计范例"追求与挫折"教学设计方案题注:"挫折教育"包括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和培养耐挫折能力两部分,拟用两课时完成。

本节课所讲内容是整个专题的第一部分一一"追求与挫折"。

通过看课件和录像、讲故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掌握挫折的概念并能够认识到"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经历挫折、成功必然经受挫折、挫折对人们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增强自我抗挫的愿望"。

培养学生耐挫能力部分一一"给心灵加钙"将在第二课时进行。

(一)课题:追求与挫折(二)教案设计(三)教学目标(四)教学重点:1.追求与挫折的辩证关系。

2.联系实际、联系自我,建立起正确的"挫折观"。

(五)教学难点:1.挫折影响的"双重性"2.建立正确的"挫折观"(六)教学对象分析1.智能、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本课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12-13岁之间,正在跨入青春期。

其生理上的突变,引起心理上的急剧变化,自我意识迅速增强。

他们对"挫折的认识"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正处于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也希望得到成人给予的有效指导。

一方面: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个体批判思维能力开始发展;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比较片面、偏激。

他们不愿意接受成人的结论式的教诲,总是希望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现实,由自己得出结论。

所以他们在接受成人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无意识地有较强的抵触情绪。

另一方面:由于生理上的巨大变化,情绪极易起伏波动,容易受同龄人的暗示,表现在平时的言行中热情而易冲动。

2.学生学习的一般风格由于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是以学科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标准。

而学生的成绩又是以考试成绩为依据。

所以学生在参与此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动机不强且思维方式往往停留在"追求标准答案"的水平上,思维不够活跃,缺乏创造求新的欲望。

3.学生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水平学生对"挫折"的知识经验水平仅仅停留在小范围的、浅层次的、个体的、表面的感性认识上。

在遇到挫折时,他们常希望能回避它,不愿或不敢面对挫折;或寄希望于他人帮助解决;或无休止地责怪自己。

行为上表现为手足无措,尽量拖延或消极等待。

他们面对挫折不知道该怎样去调整自己的情绪,更不懂得消极情绪将对自己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七)教材内容分析1.本课教学内容采用自编《中学生心身指导》教材"自古英雄出少年"一讲。

本课为第一框题"追求与挫折",目的是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挫折观"一-解决认识观念问题。

为下一框题"培养、提高抗挫折能力",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提供认识基础。

2.本课时要求学生进行陈述性学习和高级学习两种类型的学习。

陈述学习:使学生理解"追求、挫折"的含义和两者的关系。

高级学习:建立起正确的"挫折观",激发和维持"增强自我抗挫折能力"的欲望。

(八)教学策略的制定1.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特殊时期一一青春期,其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接受此类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无意识地有较强的抵触情绪。

要有效地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建立起正确的"挫折观",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必须遵循可信、递增、多变、具有挑战性等原则。

2.教学表达的方法策略本课针对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认知规律的现状,遵循"知、情、意、行"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本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学生的现场活动和课外活动;虚拟情境和现实情境;以及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人物的"追求"和经历过的"挫折"展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提高教学效率。

因为情感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我们通过展示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事例,使他们感到真实可信。

而来自各个方面、各种层次,发生在不同人身上的故事更增强了说服力。

情感的特点之二是感染性,就是要以情动情,以情育情。

选择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来说明挫折对人类影响的多面性,既有利于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达到了以情动情,以情育情的目的。

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以智制情"一一理智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把学生的情感引向正确健康的方向和高级的水平。

一方面现代技术在创设情景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欲望,改变过去一昧靠讲大道理的教育方式。

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虚拟、夸张的手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抽象的概念,有效地激活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本课教学正是采用了:"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觉矫正对‘挫折'的理解;强化对‘挫折'的体验;真正认识到‘挫折'对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性"的方法策略,优化了教育过程,提高了教育效果。

3.表现出教学活动的管理策略例如:通过展示学生之间的相互采访,既能使榜样与自己的距离缩短,可信可学,有利于宣传本校典型;又使参与采访的双方体验到"成就感"、"自豪感"。

通过竞猜、竞赛活动既强化了正确"挫折观"的建立,又使参赛者体验到"成功感"。

在不露痕迹的学习过程中完成"正强化"。

(九)教学媒体的选择及运用本课通过CAI课件将录像资料剪接、自制录像和配乐幻灯等多种媒体编排组合运用,实现了语言媒体、文字媒体、现代媒体的最佳组合。

用大量录像、图片资料显示事实延伸学生的视觉,提供更多感性材料。

创设情景,突出重点,便于把感性的知识提升为理性的认识。

自制卡通画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活泼、简洁、清晰地配合"挫折"的有关知识的讲解。

自制采访录像,提供了熟悉的人物和情境。

延伸了学生的视听觉空间,熟悉的人的事迹更能打动学生。

配乐电脑幻灯将文字媒体、画面媒体和背景音乐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多个感官参与活动,烘托了气氛,将全课推向高潮。

教学过程简案教学过程一、导人1.播放"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的追求与挫折二、讲授新课了解关于"追求与挫折"的基本知识1.提问: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追求,挫折"2.电脑幻灯出示"追求"和"挫折"的概念追求是指用积极的行动,争取实现某个目标;挫折是指人们在造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二)追求与挫折的关系1.观看录像:"我们的桑兰"(带着问题观看思考)2.同学讨论一一1)"桑兰的追求与挫折"2)出示电脑幻灯片"桑兰的追求与挫折"3)讨论归纳"追求与挫折"的关系3.出示电脑幻灯片一-成长必须追求:挫折往往会伴随着追求;不怕挫折,勇于追求。

(三)面对挫折1.观看录像"同学的故事"2.小记者谈采访感受3.电脑幻灯出示:对我们的启示"追求往往随着挫折的战胜而实现"(四)挫折的影响1.配乐幻灯"一封没有发出的信"2.讨论写信人遇到什么挫折?带给她什么影响?如何帮助她摆脱消极的影响?3.配乐幻灯一一当今的爱因斯坦《斯蒂芬·霍金》4.为"挫折"作新的诠释(五)总结升华1.电脑幻灯:"首席科学家"一一严纯华2.小结全课1)电脑幻灯一一勇于追求,不怕挫折!敢于追求,战胜挫折!不断追求,挑战挫折!2)MTV十电脑幻灯一一歌曲"未来的未来"3)伴随着歌声,滚动播放课后作业作文:"心灵的撞击"一一记自己追求中遇到的挫折(重点:遇到挫折时的想法、采取的对策、产生的影响)设计思路烘托气氛,调动情绪,创设情境引出话题置疑,引起认知冲突。

激发学习兴趣。

简洁、清晰地配合追求与挫折含义的讲解。

通过剪辑的录像资料,达到创设情境延伸学生的视觉,获得更多感性材料。

便于学生体验感悟桑兰的"追求与挫折"加深对"追求与挫折"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解。

突出重点,便于把感性的知识提升为理性的认识。

录像"采访本校同学"。

他们的故事有利于宣传本校典型,熟悉的人的事迹更能打动学生。

多角度分析问题,揭示挫折对人产生影响具有多面性的规律。

深化对挫折全面、正确的理解。

有利于对比、评估自己的抗挫折水平。

巧妙引导"关心他人"树立榜样,强化信念;阶梯式地增强理性认识。

活泼的竞赛形式有利于维持学习动机。

既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又完成反馈矫正。

展示更优秀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起全面、正确的"挫折观"升华总结MTV+电脑幻灯片再次创设情境,烘托气氛,铿锵有力、富有哲理的歌,有利于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进入全课的高潮为下节课埋下伏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