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之死因
历史趣谈:民族英雄袁崇焕是怎么死的?袁崇焕生平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族英雄袁崇焕是怎么死的?袁崇焕生平简介导语:袁崇焕,明末抗清英雄,字元素,号自如。
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是明末著名的军事家,抗清将领。
他奉命守卫山海关及辽东,又指挥了宁远之战、袁崇焕,明末抗清英雄,字元素,号自如。
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是明末著名的军事家,抗清将领。
他奉命守卫山海关及辽东,又指挥了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可谓力挫后金八旗,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袁崇焕是最值得宣扬的战神,文官出身,却韬略激荡而胸藏十万甲兵。
袁崇焕弃笔从戎时,明朝已是内忧外患,官场黑暗,社会矛盾空前激化,泱泱大明朝已是千疮百孔。
而袁崇焕凭其文弱书生之身,在皇帝刚愎自用,朝廷奸党遍布时,居然能在乱世上崛起,而重整山河,收关外流民,铸金城汤池,整老弱之师,引十三门佛朗机巨炮,击一代雄主努尔哈赤于马下,最终因此死去。
又凭自己将努尔哈赤的继承者皇太极阻挡在关外,却又无可奈何。
数十年间纵横辽东,而无人能敌。
试想当时的社会环境,在疲敝极弱的明朝,袁崇焕能取得如此的成就,是现今人们所不敢想的。
《崇祯实录》卷八记载:“只认定‘不怕死、不爱钱’与‘曾经打过’十个字耳。
强敌压境,人方疾呼而望援,而崇焕为关门必不可发一援宁之兵,法置之死地而后生。
亦但是置将与卒耳。
而崇焕置母妻子百口於军中。
纸上甲兵,禁中颇牧人,可自命也。
而实从矢石锋刃中,住奴而遏奴者,其胆气较练,而伎俩较实。
”朝鲜《仁祖实录》卷二十二:“(袁)军门领诸将及一万四千兵……由间路驰进北京,与贼对阵于皇城齐化门。
贼直到沙窝门。
袁军门、祖总兵等,自午至酉,魔战十数合,至于中箭,幸而得捷,贼退兵三十里。
贼之得不攻陷京城者,盖因两将力战之功也。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被誉为“万里长城”的袁崇焕为何会被凌迟处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被誉为“万里长城”的袁崇焕为何会被凌迟处死?
导语: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抗金的民族英雄,第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岳武穆(岳飞),南宋时期,他曾率领着岳家军大破金军,几乎直捣黄龙,但最终被宋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抗金的民族英雄,第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岳武穆(岳飞),南宋时期,他曾率领着岳家军大破金军,几乎直捣黄龙,但最终被宋高宗以十三道金牌召回,被害死于风波亭。
但是岳飞死后,名声可是非常的响亮,成为国家的民族英雄。
而在明朝末年,同样抗击金军的袁崇焕虽然也可被誉为民族英雄,但是他的名声可就小的多了。
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我们都知道南方人一般身材都不高,据说袁崇焕身高不足五尺,大概不到一米六六的样子,但是他长得比较白净,眉清目秀的。
袁崇焕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中得进士,然后就去福建邵武做了知县,就在这一年,明朝杨镐率领十几万大军出师伐金,被努尔哈赤在萨尔浒杀的片甲不留,几乎全军覆没。
袁崇焕,虽然作为一介书生(文臣),却对军事比较感兴趣,经常和一些老兵谈论边疆之事,后来他得到了御史侯恂的举荐,担任兵部职方司主事一职。
当时,明朝在东北刚刚经历大败,东北形势骤然变得紧张起来,有一天,袁主事没来上班,同事们都很纳闷,家人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难道是走丢了?您猜怎么着,人家袁崇焕骑着一匹马出关考察去了,回来之后信誓旦旦的说:只要给我兵马粮饷,我足可以守得住山海关。
话都说出来了,于是乎,朝廷就派他去驻守山海关了。
袁崇焕来到山海关后,得到了大学士孙承宗的信任,孙承宗派他去营筑宁远城,就是现在的辽宁兴城,袁崇焕出色的完成了这一任务,而宁远城也成为他一生功名的基础。
天启六年(1626)正月,努尔哈赤率
生活常识分享。
著名的历史故事简短9篇
著名的历史故事简短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资料、说课稿、教育笔记、教师寄语、家园共育、儿童歌谣、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lecture notes, educational notes, teacher messages, home education, children's song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著名的历史故事简短9篇著名历史故事。
袁崇焕之死惨状:被大卸八块还被啃肉的明末英雄
袁崇焕之死惨状:被大卸八块还被啃肉的明末英雄本文导读:袁崇焕(1584--1630) 字元素,号自如,是明朝崇祯年间的一员猛将。
袁崇焕为广西藤县人,生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初为福建邵武知县,开始步入仕途。
袁崇焕自幼胸怀大志,最关注的是当时并不为当权者重视的辽东边事,那时努尔哈赤率领的后金力量已经开始崛起,数次率领八旗劲旅攻击明朝,成为明王朝在北方边境的心腹大患。
但是,此时的明朝,上到皇帝,下到群臣整天生活在花天酒地之中,要么醉生梦死不问时事,要么勾心斗角,党争不断。
弄得满朝上下乌烟瘴气、一片混乱。
网络配图袁崇焕虽然是一介寒士,却从小关注边疆战事,他熟读兵书,精于布阵之道,希望将来能在边疆为国尽忠效力。
当了邵武知县后,袁崇焕还经常地在日常政务之余,找来曾经在辽东边镇当过兵的退伍老兵了解一些辽东边境的具体情况。
他虽然38岁之前,没有到过辽东,却对边地的地势、战事、人事却了如指掌。
为他日后在辽东的作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天启二年,袁崇焕进京朝见皇帝,向朝廷提出了许多靖边之策,受到皇帝的赏识,破格提升他为兵部侍郎,负责掌管策应辽东的防务。
为了进一步了解劳动边境的实际情况,袁崇焕曾冒着被后金军队俘虏的危险,单枪匹马在山海关外考察了十几天。
经过这十几天的考察,袁崇焕更加加深了对辽东防务的了解。
并胸有成竹的对其他官员说只要给他足够的兵马粮草,他就可以固守关外。
后来,辽东边事告急,袁崇焕自告奋勇要前往辽东前线。
后袁崇焕被任命为兵部佥事,专门负责关外的军事活动,从此,袁崇焕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身负重任的袁崇焕来到山海关以后,马上到各个城口实地考察。
寻找防务上的漏洞,按照实地调查的结果重新布置防务。
要守住山海关,就必须固守关外的宁远新城。
宁远同山海关相互依托缺一不可。
所以,他上任之后,就集中全部人力物力,修筑宁远城。
在他的精心修筑下,宁远成为山海关外的最坚固的一座军事重镇。
袁崇焕看到现存的助手部队由于长年征战,大都变得老弱病残,为了加强军队的战斗力,袁崇焕着手招募了一支新的军队进行严格的训练,对原驻守军队也进行大力整顿,杀了几个虚报兵额的军官,拒止了军队中纲纪败坏的势头。
故宫宝和殿的故事
故宫宝和殿的故事保和殿是北京紫禁城三大殿的最后一个大殿,保和殿后面有一个巨大的平台,明朝皇帝常常在这里召见大臣,被称为平台召对。
崇祯曾在这里三次召见袁崇焕,从万千宠爱到凌迟处死,袁崇焕走过了怎样的悲喜人生呢?袁崇焕是明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他喜欢与人谈论兵法,英勇善战。
明朝天启年间,袁崇焕还是一个小官。
当时位于辽宁的广宁城失陷,大家认定,很快辽东就会丢掉。
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当时,袁崇焕说了一句豪言壮语:“予我兵马钱粮,我一人足守此。
”岌岌可危的明朝廷立马任命他为山海关监军。
在后来的抗金作战中,他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后金政权的努尔哈赤,一生征战44年,百战百胜。
然而在宁远之战中,努尔哈赤败给了袁崇焕,这是努尔哈赤一生唯一的败仗。
这一年,努尔哈赤68岁,名不见经传的袁崇焕42岁。
虽然战功显著,但是袁崇焕性格耿直,因为不肯投靠权倾一时的魏忠贤宦官集团,打了胜战之后反而被弹劾,最终辞官回乡。
崇祯皇帝继位后马上重新启用袁崇焕,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兼职右副都御史,蓟辽督师。
整个辽东地区都归他管。
第一次召对,他对蓟辽督师袁崇焕非常倚重,夸奖他忠心耿耿,义勇可嘉。
袁崇焕信心满满,说他能用五年时间全部恢复辽东疆域。
崇祯皇帝当即高兴极了,给了他数量庞大的粮饷、人马、铠甲、大炮、弓箭。
袁崇焕又说,他驻守边境,担心有人在皇帝面前进谗言,让他受到排挤陷害。
崇祯皇帝想了想,御赐了他尚方宝剑,给他先斩后奏的权利。
起初,君臣二人都对未来有美好的愿景。
第二次召对之前,又发生了什么呢?由于袁崇焕把手的辽东地区戒备森严,皇太极亲率八旗大军和蒙古骑兵绕过袁崇焕的防区,也就是山海关、宁远、锦州防线,绕道从蒙古突破长城,攻陷遵化,直逼北京。
袁崇焕得到皇太极逼近京城的奏报,心急如焚,他火速清点九千兵马,日夜兼程,士不传餐,马不再秣,终于赶在皇太极之前,到了北京广渠门外,袁崇焕率领援军,背依城墙,先后在广渠门外、左安城外打退皇太极军队的猛烈进攻。
袁崇焕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1])。
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
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并声称自己可以五年复辽,赴任后持尚方宝剑将东江毛文龙设计杀害。
袁崇焕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了京都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皇帝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
袁崇焕作为抗清名将,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被处死后明朝百姓争相抢食他的肉,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
对袁崇焕的个人评价也褒贬不一。
中文名袁崇焕别名袁督师国籍中国(明朝)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省东莞县石碣镇水南乡出生日期1584年6月6日(万历十二年)逝世日期1630年9月22日(崇祯三年)职业将领主要成就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代表作品诗词《落第》,《秋闱赏月》,《入狱》,《狱中对月》等号自如目录1人物生平▪崭露头角▪宁远大捷▪宁锦大捷▪重新见用▪杀毛文龙▪己巳之变2轶事典故3历史评价4相关争议5后世纪念▪崇焕故园▪祠墓庙6影视形象1人物生平崭露头角袁崇焕题写“聚奎塔”塔额公元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
在任时喜欢与人谈论兵法,遇见退伍的老兵时,袁崇焕与其讨论边塞上的事情,所以对边塞的状况比较了解,自认为有镇守边关的才能。
[2]公元1622年(天启二年),袁崇焕往京城觐见皇上,御史侯恂破格提拔袁崇焕在兵部任职。
不久之后,广宁军被清军击溃,于是朝廷商议,应该派人镇守山海关。
袁崇焕得知后,随即一个人往关外查阅地形。
回朝之后,袁崇焕上言称:“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
”朝中大臣也夸赞袁崇焕的才能,于是又破格拔袁崇焕为佥事,督关外军,拨给帑金二十万,并让其招兵买马。
袁崇焕死因解析
袁崇焕死因解析
阎崇年
【期刊名称】《历史档案》
【年(卷),期】1995()4
【摘要】袁督师之死因,是袁崇焕研究中至为重要又不可回避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明末清初的文人,盖从袁崇焕个人责任去找答案;民元以来的学者,则从崇祯帝、明奸臣和天聪汗的个人恩怨去找答案。
本文则在肯定前此研究的基础上,试以袁崇焕孤耿刚廉性格与崇祯帝刚愎暴戾个性之矛盾冲突作视角,解析袁崇焕被含冤磔死之因。
一将袁崇焕之死因归于其个人“罪责”一说,盖源自崇祯帝给袁督师的谕加之罪。
《崇祯实录》记载:“谕曰: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市粟、谋款、不战,遣散援兵,潜移喇嘛僧入城,卿等已知之,自当依律正法。
今特流其妻子、兄弟,余不问”。
加给袁崇焕的“罪状”共八条:“专恃欺隐”、“市米资盗”、“谋款诱敌”、“斩帅践约”、“纵敌长驱”、“遣散援兵”、“携僧入城”和“付托不效”。
以上八条,多文已作分析,兹再略作评判。
【总页数】8页(P85-91)
【关键词】袁崇焕;皇太极;督师;毛文龙;反间计;天聪汗;死因;“莫须有”;大学士;学术论文
【作者】阎崇年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8
【相关文献】
1.袁崇焕死因探析 [J], 时琳琳
2.倪金权的河蟹死因解析与诊治 [J], 孙惠存;袁荣干
3.袁崇焕死因试析 [J], 颜广文
4.解析拿破仑死因之谜 [J],
5.岳飞、袁崇焕之死的原因与痛点解析 [J], 孔维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袁崇焕死前作的诗
袁崇焕死前作的诗(原创版)目录一、袁崇焕简介二、袁崇焕死前作的诗背景三、袁崇焕死前作的诗内容及意义四、袁崇焕的忠诚与坚贞正文一、袁崇焕简介袁崇焕(1584 年-1630 年),字元素,号自如,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明朝末年著名军事将领、民族英雄。
他曾在辽东抵御后金(即后来的清朝)的侵略,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等重要胜利,一度被认为是明朝的救国英雄。
然而,由于内部政治斗争等原因,袁崇焕在崇祯三年(1630 年)被处死于北京。
二、袁崇焕死前作的诗背景袁崇焕在狱中时,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他感慨万分,以悲壮的心情写下了一首名为《临刑口占》的诗。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对家人的愧疚以及对生死的豁达。
三、袁崇焕死前作的诗内容及意义袁崇焕的《临刑口占》全文如下: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保辽东。
这首诗表达了袁崇焕对自己事业的执着和遗憾,他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安危而奋斗,但最终却因为政治斗争而失败。
诗中的“半世功名在梦中”,透露出他对过去辉煌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失望。
诗的后两句则表达了袁崇焕对国家的忠诚和坚贞,即使他已经死去,他的忠魂仍然会保卫着辽东这片土地。
这种忠诚和坚贞的品质,正是袁崇焕一生的写照。
四、袁崇焕的忠诚与坚贞袁崇焕在临刑前写下这首诗,既表达了他对事业的遗憾,也展现了他的忠诚与坚贞。
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付出,甚至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心系国家安危。
这种忠诚与坚贞的品质,是袁崇焕留给后人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在我国历史上,袁崇焕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
尽管他在世时饱受争议,但历史证明了他的忠诚与坚贞。
袁崇焕评传
袁崇焕评传袁崇焕(公元1602年-公元1630年)是明代末年的一位著名将领和政治家。
在他短暂的生命中,袁崇焕以其坚毅的性格、智勇的军事才能和对国家的忠诚,给中国历史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然而,袁崇焕也因其与世较难获得的经历和遗憾的结局而备受争议。
本文将从袁崇焕的早年生活、政治事业和遗产等方面,全面评述他的传奇一生。
袁崇焕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受到了优秀师长的精心教导。
他在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智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袁崇焕在学问上有所建树,尤其擅长军事战略和历史知识。
他刻苦钻研、勤奋学习,使自己的才华在崭露头角时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袁崇焕成年后,开始涉足政治舞台。
当时的明朝正处于内部动荡、外部侵略的局势下,袁崇焕看到国家的危局后,决定投身军队,并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逐渐崭露头角。
他参与了一系列重要战役,包括对抗倭寇的战斗和抵御党项人的进攻。
袁崇焕在这些战斗中表现出的无畏和果断,使他赢得了军队和民众的信任。
袁崇焕在军事上的杰出表现使他得到了相应的晋升,并获得了明朝政府的重用。
他被委任为河南、山东两省的巡抚,并积极推行各种改革措施。
袁崇焕在任职期间,通过改革财政、加强军备、减轻赋税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提升了民众的生活和国家的实力。
袁崇焕不仅在军事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也展现了出色的政治才能和领导能力。
然而,袁崇焕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
他在处理军事和政治事务时经常遭到官员和军队内部的阻碍和诋毁。
这些阻力不仅来自一些明显的对手,也有些是袁崇焕自身管理不善所造成的。
特别是在抵抗倭寇的战役中,袁崇焕被指责管理混乱,导致战局失利。
这一事件使得他在社会舆论中受到了负面评价,并使袁崇焕很难摆脱此次失败的阴影。
然而,袁崇焕在短暂的生命中并没有放弃对国家的忠诚和进取心。
他在经历苦难和谩骂之后,仍然坚定地为国家和民众服务,努力修复自己的声誉。
袁崇焕在其辞世前不久被任命为都御史,并负责整编京营军队。
尽管他没有来得及完成自己的使命,但这一临终的奉命指示,再次展示了袁崇焕的政治才能和忠诚。
千古奇冤袁崇焕之死
千古奇冤袁崇焕之死袁崇焕作为抗清名将,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被处死后明朝百姓争相抢食其肉。
下面店铺整理了千古奇冤袁崇焕之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袁崇焕之死简介面对后金兵的屡屡入侵,袁崇焕临危受命赴辽东抗敌,自古文弱书生带兵出征并不罕见,但“雏凤初鸣”、谋勇兼备的袁崇焕居然数次击败咄咄逼人的常胜、后金杰出领袖努尔哈赤,一改明军屡战屡败之颓势,也算奇人奇事。
宁远一战,袁崇焕率军以弱胜强,大败八旗劲旅并击伤努尔哈赤,因功官授巡抚一职。
随后袁崇焕率得胜之师在宁远、锦州和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的八旗精兵浴血苦战,明军取得了史上有名的“宁锦大捷”。
这一战,让清军好久恢复不了战力,据说努尔哈赤也因此仗的惨败被气得旧伤复发、急火攻心而亡。
宁锦大捷后,明清之间的战略态势互换,八旗劲旅的马蹄很难再踏入关内一步,士气大振的明军转守为攻,形势一片大好。
有明一代,荒诞无能的皇帝不少,被冤杀的忠臣良将更是“多如恒河沙数”。
明朝的17个皇帝中,有30多年不上朝、不见朝臣的嘉靖帝;有沉溺于于木匠活不能自拔而不理朝政明熹宗;有天天在“豹房”淫乐荒废政事明武宗;有作了蒙古瓦剌军俘虏的明英宗;有疑似因宫廷阴谋被红丸毒死的明光宗。
被冤杀的忠臣良将更是多不胜数;明朝以杀功臣始,以杀功臣终,一批批忠臣良将给大明带来希望,刻薄寡恩的大明却给一批批忠臣带来绝望!明初朱元璋大杀功臣不说,明后期的于谦、熊延弼、袁崇焕等人的悲剧更是让人扼腕长叹。
其中袁崇焕的悲催遭遇,更是让听者“挥泪顿作倾盆雨”的万古奇冤。
“江山也要伟人扶”,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
可在“家国不分”的封建“人治”时代,皇帝一人的好恶决定着朝臣的命运。
大多数君王远贤臣、亲佞臣;恶君子,亲小人。
小人钻营有术,常可博得帝王亲睐。
而作为“国之柱石”的忠良们却忠勇有余、媚上乏术,不光受白眼、排斥,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袁崇焕,广东东莞人,也有史籍记载说他是广西藤县人。
万历进士,颇有胆识谋略,喜谈兵。
来揭秘吧从他早年所写的一些诗句中可见此人的文韬武略和不凡抱负: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
袁崇焕之死
袁崇焕之死“袁崇焕(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明史本传》),一说字自如(《黄尊素说略》),广东东莞人,祖籍广西梧州。
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广东东莞石碣镇水南乡,年十四随祖袁世祥,父袁子鹏迁至广西藤县(一说出生于广西布政使司梧州府藤县北门街)。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
明末著名军事家、文学家、抗清(后金)名将、民族英雄。
先后取得了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广渠门之战等胜利。
己巳之变,后金实施反间计,最后被崇祯帝以通敌谋叛等罪名磔杀。
《剑桥中国明代史》称:‘他(崇祯)相信了谣言,于1630年9月22日在北京杀了他最有才能的将领袁崇焕。
’”——据百度百科袁崇焕曾在行刑前,念出了自己的遗言: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他还有狱中诗作传世:入狱北阙勤王日,南冠就絷时。
果然尊狱吏,悔不早舆尸。
执法人难恕,招犹我自知。
但留清白在,粉骨亦何辞。
……袁崇焕之死非但是明代一起最大冤案,是袁崇焕的个人悲剧,更还由此导致大明江山亡国之惨的悲剧。
所以还可以说是那个曾想励精图治、重整大明昔日雄风的亡国之君——崇祯帝也即是朱由检同志的最大悲剧!有网作对袁崇焕之死的论述虽因了情绪化宣泄而有失之偏颇,但却一定意义上可以起到镜鉴作用。
是以择录如下:“悲剧是喜剧的另一面。
两股政治势力相争的最终结局必然是一方的悲剧而另一方的喜剧。
如果袁崇焕之死是大明王朝的悲剧的话,那么他的敌对一方大清的庆功宴上皇太极最兴奋而又不愿提起的事情,应该是这个曾令他最为头疼的对手终于死在了他的反间计下。
中国历史上不缺少的就是这种悲喜剧。
”“只是袁崇焕之死远远不能以一个悲剧来概括那么简单。
有人将袁崇焕列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冤案,那是因为他相比起岳飞以及大家很熟知的六月飞雪的窦娥来说,显得更冤。
岳飞之冤不但宋高宗与秦桧知道,时人与世人都知道。
所以宋高宗只能在风波亭秘密杀死岳飞父子。
红楼梦影射终真相极大揭秘
红楼梦影射终真相极大揭秘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其伟大之处在于是一部千古谜书,它不只是一部情爱故事那么小的格局,而是暗写“吊明之亡,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红楼梦影射终真相,欢迎阅读!红楼梦影射终关系真相贾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喜欢吃胭脂;被众人争夺)----传国玉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离不开印泥;被各方争夺)林黛玉(幼年丧母,寄人篱下;敏感多疑;临危受命;三月十九吊死在槐树下)----崇祯帝(幼年丧母,由西李、东李抚养;临危受命;敏感多疑;三月十九吊死在槐树下)薛宝钗(反间计;金项圈)----皇太极(反间计;金是满清前身)贾元春、小红、甄宝玉的长兄(冤死)----袁崇焕(冤死)王熙凤、戴权、夏守忠、四儿----魏忠贤(又名魏四、李进忠)义忠亲王老千岁----魏忠贤(九千九百岁)、景泰帝(当过皇帝的王爷) 贾琏(王熙凤的冤家)----杨涟(魏忠贤的死对头)妙玉(被老和尚玷污,失去了贞操)----吴梅村(背上了贰臣的骂名,失去了名节)、卞玉京(吴梅村的红颜知己,嫁给了七十多岁的老头)、屈节仕清者史湘云(对黛玉、宝钗进行公允评价;和宝玉白头偕老)----史书(盖棺定论;和传国玉玺一起湮灭)贾迎春----唐王朱聿键贾探春----鲁王朱以海(三春怎及初春景,三春去后诸芳尽,三春事业付东风,三春影射南明小朝廷)戚建辉(抵御海疆入侵者;第100回率领众人去北方讨伐戎羌)----戚继光(抗倭名将;也曾抗击蒙古入侵)贾惜春(宁国府后裔;画大观园图)----朱耷(宁王后裔;画家)李纨----明朝的礼教(杏花村对应孔子的杏坛;守寡,恪守三从四德)、李自成李守中(李纨的父亲)----李守中(李自成的父亲)贾巧姐(被刘姥姥收留;嫁给平民)----长平公主、崇祯的子女(落到满清手里;嫁给平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秦可卿(秦可倾;淫荡;上吊自尽)----汉人的江山(秦朝只统治了十五年,汉朝接替秦朝,成为第一个从实质上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影响深远)、泰昌帝(因淫丧命)、崇祯帝(上吊自尽)、客氏(因淫荡未能善终)、阿巴亥(因淫荡未能善终)(多重影射)邢岫烟(魂飞大庾岭,即梅岭)----史可法(葬在梅花岭)薛宝琴(去过很多地方)----朱之瑜(明亡后流亡海外,去过很多国家) 真真国的女孩子(“披着黄头发,打着联垂,满头带的都是珊瑚”、“外国美人”)----女真人、荷兰人(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袁崇焕祠墓
袁崇焕祠墓简介1626 年(天启六年)后金努尔哈赤攻宁远城,袁崇焕坚守孤城宁远,取得宁远大捷,努尔哈赤遭到用兵44 年来最严重的惨败。
1627 年(天启七年),后金皇太极亲率数万军队,进攻宁远、锦州,袁崇焕又击败皇太极,取得宁锦大捷。
终因不附魏忠贤,被其党所劾去职。
熹宗崩,思宗即位,魏忠贤见诛。
朝臣纷请召袁崇焕还朝。
1628 年(崇祯元年)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1629 年(崇祯二年),袁崇焕击退皇太极的渡河进攻,并向崇祯皇帝上疏说:“臣守宁远,寇被臣创,决不敢侵犯臣界。
只有遵化一路守戍单弱,宜於彼处设一团练总兵”。
但没有得到崇祯皇帝的足够重视。
当年十月,皇太极果然率兵绕境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兵临北京城下,北京戒严。
袁崇焕闻讯率部急行前往北京,在广渠门外大败后金军。
据《明史》袁崇焕传记载,皇太极施用反间计:“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
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
十二月朔再召对,遂缚下诏狱。
” 不过阎崇年等一些学者则倾向于认为明思宗杀袁崇焕是因为朝廷内阉党余孽的诬陷,皇太极的反间计只是袁崇焕落狱之因。
1630 年(崇祯三年),袁崇焕以“通虏谋叛” 、“擅主和议”、“专戮大帅” 、“市米盗资”等十大罪状的罪名“磔” 死。
崇焕伏刑之惨情,令人毛骨悚然,当时北京百姓都相信袁通敌,恨之入骨,“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
顷间肉已沽清。
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
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 (《石匮书》)。
据钱海岳先生的《南明史》记载,南明政府曾给袁崇焕平反,谥袁崇焕“襄愍” 乾隆49年(1772 年),乾隆帝也下诏说:“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
崇焕死后,佘氏义仆为其收敛骸骨,葬于北京广渠门内广东义园,并从此世代为袁守墓。
史载“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
崇祯皇帝为何要凌迟处死明朝功臣袁崇焕呢?
[键入文字]
崇祯皇帝为何要凌迟处死明朝功臣袁崇焕呢?
袁崇焕是明朝历史中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关于他的事迹大家都是耳熟能详。
袁崇焕作为明朝晚期的著名将领,可以说算是明朝为数不多可以依靠的救命稻草,为何却被崇祯皇帝杀害呢?这里面到底有何隐情呢?
袁崇焕被杀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因为当时的执政者崇祯皇帝被当时的死对头皇太极的反间计迷惑了,所以杀死了自己的左膀右臂袁崇焕。
我们知道皇太极也不是一般的善茬,他熟读兵书并通晓历史,他这招反间计其实并不是很高明,历史中有很多案例,比如早期的周瑜反间曹操,比如秦国反间廉颇。
袁崇焕被皇太极的反间计除掉也不足为奇。
当时的皇太极抓了两个明朝的太监,然后故意让他们听见他的私密对话,说什么后金早就和袁崇焕商量好了,说白了就是说袁崇焕早就和皇太极穿一条裤子了。
当着两个被抓的太监已经听得差不多了,皇太极就把他们放回了明朝。
我们知道大敌当前,敌人最爱用的伎俩就是反间计,按理说崇祯皇帝应该会有辨别,但是我们都知道皇帝都神经比较敏感,所以崇祯皇帝一听这太监的小报告,就信了,不仅凌迟处死了袁崇焕,袁崇焕的家人朋友也受到了牵连,可以说是非常惨的,袁崇焕挨了三千多刀,结局是相当之惨。
这是比较普遍的关于袁崇焕死因的一种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是袁崇焕的死是崇祯有意为之。
为何有这种结论呢?我们知道袁崇焕在明朝末期的地位可以说是功高震主,
1。
袁崇焕-明末军事家,抵抗后金英雄
明末军事家,抵抗后金英雄。字自如,又字元素。藤县人。祖籍广东东莞,出生于平南。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福建邵武知县。喜欢研究兵法,常向退伍老卒了解东北边塞情况。天启二年入京朝觐,升任兵部主事。单骑赴山海关考察关内外形势,自请守辽抗金,擢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关监军。组织修筑宁远等地城堡,招练兵马。天启四年再迁山东布政司右参政。督率军民修缮边镇,开疆拓土。天启五年十月,抵制辽东经略高第之命,拒绝将军队撤译关内,率部留守宁。升山东按察使。次年挫败努尔哈赤所率后金劲旅,获宁远大捷。改任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兼兵部侍郎,收复高第所弃关外故土。天启七年苦战宁远、锦州,击退皇态极所率后金大连。因受宦官魏忠贤党徒诬陷,辞官归。崇祯元年起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次年斩杀皮岛守将毛文龙。不久后金军避开宁远、山海关,绕道龙井关入长城,直趋北京。崇焕率军入京拒敌,崇祯帝误中皇太极反间计,以为袁勾结后金,引敌胁和被逮下诏狱。崇祯三年八月以谋逆罪磔死。清初设馆修《明史》时,冤情方大白。
袁崇焕
此心惟系时与国崇祯三年(1630)八月十六,47岁的袁崇焕遭磔刑于北京西市。
他的罪名是“通虏谋叛”,“擅主议和”,“专戮大帅”和“失误封疆”。
死对于死者来说,也许是终结是解脱,但对于活着的人却是一种绝望的痛苦。
大明王朝的股肱之臣,孙承宪、熊廷弼、袁崇焕一个个老的老死的死,神州大地,哪里还听得到抗争的呐喊?这个王朝再也没有了支柱,这个时代也没有了灵魂,大明的气数尽了。
袁崇焕死了,京城的老百姓仍不放过他,他们恨这个广东人,认为是他勾结来的敌兵。
于是“磔崇焕时,百姓将银一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啖之。
食时必骂一声。
须臾崇焕肉悉卖尽。
”袁崇焕死了,听到这个消息,皇太极松了口气。
这个袁督师太难对付了。
想当年先父努尔哈赤何等英雄,攻城拔寨,无往不胜,纵横沙场四十多年,鲜有敌手。
这个袁崇焕,让他首倡败绩,并郁郁而终。
皇太极向来自负,从来不把天下英雄放在眼里,不过他佩服袁崇焕,他要和他真刀真枪地干一场。
如果不是黔驴技穷,如果不是走投无路,他决不会用这反间计,胜之不武。
现在袁崇焕死了,明朝的江山指日可“代”了,有点兴奋,有点羞愧,更有些落寞与孤单,这个和自己斗了这么多年的的人一死,恐怕以后再也没有对手了。
袁崇焕死了,不是倒在敌人的屠刀下。
战死疆场,马革裹尸,对于军人那是死得其所,是一种荣耀。
袁崇焕没有享受这种荣耀,镇守辽东的将士不明白,袁督师戍边数载,呕心沥血,山海孤寒,他生死忘心,身家不顾,这样的人怎么会是汉奸?祖大寿,时任辽东总兵,这个戎马一生的汉子,看见袁崇焕被缚下狱,竟然“内心惶恐,股栗失态”,他不是贪生怕死,他是绝望是心碎。
他召集前来勤王的辽东铁骑,愤然离京出关,皇帝昏庸,这江山不保也罢。
这是个重情重义的男儿,平生最敬重袁督师,现在袁大人含冤入狱,他怎能不心痛,率兵离京,为了一个人舍家国于不顾,有点意气用事,但不失男儿本色。
15年后,祖大寿的外甥吴三桂也是为了一个人,一个女子,冲冠一怒,引清兵入关。
都说外甥像舅舅,这话看来有道理。
袁崇焕之死
袁崇焕之死袁崇焕明朝名将,原为一介书生,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万历四十五年努尔哈赤起兵攻明,逼近山海关。
天启二年,明军广宁大败,13万大军全军覆没,40多座城失守,明朝边关岌岌可危。
就在这一年,袁崇焕挺身而出,投笔从戎。
出镇山海关。
四年之后,努尔哈赤率兵十三万,攻打孤立无援的宁远,却被袁崇焕的一万守军打得大败而归。
努尔哈赤纵横天下数十年,第一次尝到了惨败的滋味,还在战斗中被打伤,不久郁郁死去。
这是明清的长期交战中,明军取得的首次胜利。
又过了一年,皇太极欲为其父报仇,“灭此朝食”,亲率两黄旗两白旗精兵,围攻宁远、锦州,攻城不下,野战不克,损兵折将,连夜溃逃。
袁崇焕从此威震辽东,令清兵闻名丧胆。
真英雄也!面对如此英雄,崇祯二年,皇太极采用了漢奸高鸿中的建议,率领大军,绕过袁崇焕驻防的辽东,直抵北京城下。
袁公知后,两昼夜急驰三百余里,以九千士兵与皇太极10多万大军对阵于广渠门外,亲披甲胄,临阵督战,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奋力杀敌,终于击退清兵,保住京师。
真乃一代名将!遍观历史,文人为将而立如此巨功者,无出其右。
但崇祯又是如何款待救了他的小命的袁大将军的?——立捕下狱!这是有征象的。
先前,当袁将军带领五千人马从宁远赶到京城时,提出我军人马疲惫,要在城内小憩时,竟被崇祯予以拒绝。
最后只得在无多少防御措施的野外与清军决战。
可见崇祯实在是个没良心的糊涂皇帝。
这个糊涂皇帝这时更糊涂了,在决战胜利第十日后,因听信了两个从清军兵营里逃出来的太监的话,认定袁公是个内奸,一意孤行,把袁崇焕当场抓了起来。
并在八个月后处以极刑——凌迟。
所谓凌迟就是千刀万剐,是一刀一刀从活生生的人身上剐,是极刑中的极刑。
更为可悲的是:由于京城老百姓都听信了官方的话,都认为袁公是个内奸。
于是,出现了历史上最为悲惨的一面:“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
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之。
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
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崇焕之死因
大家看过金庸的武侠小说《碧血剑》或者根据这篇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里面的男主人公袁承志都很熟悉吧,在小说里他是袁崇焕的儿子,袁崇焕被崇祯帝处以极刑,袁承志为报父仇,想尽一切办法欲杀崇祯,还为此与崇祯的第九个女儿长平公主演绎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当然,历史上的袁崇焕是没有儿子的,袁承志只是金庸小说虚构的一个人物。
但历史上的袁崇焕确实是被崇祯帝被处以磔刑(也就是凌迟处死)而死,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袁崇焕被杀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
第一,后金的反间计。
皇太极和袁崇焕有着解不开的仇恨,宁远之战,在袁崇焕的顽抵御下,努尔哈赤吃了败仗,打破了后金军长胜的神话,努尔哈赤抑郁而终,他的儿子皇太极自然很是气愤;宁锦之战,皇太极又打败了,之后的几次战役也都以失败而告终,而这都因为袁崇焕以及他重新构筑的关宁锦防线。
军事上打不赢,皇太极就在政治上设法来除掉袁崇焕,他用了一条反间毒计,利用俘虏来的明朝太监杨春、王成德设了一个圈套。
皇太极指示后金的两个将领高渐中和鲍承先在一天晚上回营时坐在这两个太监卧室的隔壁,故作耳语,秘密谈话,他们在谈话中明示袁崇焕已与皇太极有密约,攻取北京很快就会成功。
两个太监就假装睡觉,其实是在窃听。
不久,后金就故意放了这两个太监,他们回去之后就将所听之事奏报崇祯帝。
那么崇祯帝之所以会相信,除了与他生性多疑有关,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为了加强皇权,因为袁崇焕有造反的能力与可能(能力是没有什么疑
问的,至于可能性在下面会讲到)。
这也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一个特点,注重的是一统政治的安定,因而有时候就不必特别计较一人一事的绝对公允,牺牲少数人,正是维持政局安定的方法。
第二,阉党余孽的构陷。
崇祯即位之后,清除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起用了一大批东林党,阉党势力受到毁灭性打击,但是阉党余孽并不甘心,他们伺机而动,图谋报复东林党,制造了钱龙锡案。
钱龙锡是东林党党魁,而袁崇焕虽不是东林党人,但他与孙承宗、钱龙锡、钱谦益等东林党人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以温体仁、周延儒为主要代表的阉党势力趁袁崇焕下狱之机攻击东林党(在这里说一下,温体仁和周延儒二人在明史里被列入了奸臣传),他们诬陷钱龙锡是袁崇焕通敌的挑唆者并接受袁崇焕的贿赂,内臣与边将互通这是历来君主绝对不能容忍的。
这些构陷这就加深了崇祯帝对袁崇焕的猜忌。
第三,自身行为不妥。
在崇祯元年平台奏对时,袁崇焕对崇祯帝表态说五年全辽可复,而在明朝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实际上五年是难以办到的。
后来有一个叫许誉卿的给事中问袁崇焕五年如何平辽,袁崇焕说“圣心焦劳,聊以是相慰耳”,这就有欺君的嫌疑。
在处理毛文龙的问题上,袁崇焕设计斩杀毛文龙,是先斩后奏的,事先并没有奏报崇祯并得到其同意。
这种擅杀守边大将的行为难免给崇祯留下一个独断专行的印象。
努尔哈赤死了之后,在没有通知朝廷的情况下袁崇焕还写信给皇太极吊谒,并在后来与皇太极互通书信,且不说这些信的内容与目的如何,这种行为就会给人留下口实。
这些都是袁崇焕自身的一些所作所为不妥当,也是导致其死的一个原因。
第四,性格冲突。
也就是袁崇焕与崇祯帝之间的性格发生冲突。
崇祯帝的性格是生性多疑,刚愎自用。
崇祯在位17年,这期间共有50名大学士,在这50名大学士中,被罢免、处以死刑的就有27位,内阁首辅换了十多个。
在明朝灭亡之际,崇祯用宝剑亲手砍死了自己的很多妃子,以及自己的女儿。
在煤山自缢之时,他还说“诸臣误我”。
这些都体现了崇祯的性格特点。
那么袁崇焕的性格如何呢?从第三点原因里面可以看到一些,如独断专行,敢违圣颜等,而这种性格正好与崇祯生性多疑发生冲突,这也是导致袁崇焕悲剧的一个原因。
袁崇焕之死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而主要的则是政治原因,后金的反间是诱因,阉党的构陷是外因,其自身的行为是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