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之死与崇祯皇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崇焕之死

摘要: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中国古代忠君爱国的思想被进一步强化,到了宋明时期,程朱理学的兴起,更加使皇权加强。出现了“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箴言,导致很多愚忠和臣子冤死,袁崇焕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着重分析了袁崇焕之死的原因,以袁崇焕的成长历程为线索,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君与臣的关系中,分析袁崇焕之死,得出一些结论。

关键词:君与臣,政治斗争,明朝灭亡。

袁崇焕,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焕”是火光,是明亮显赫,光彩辉煌;“素”是直率的质朴,是自然的本性。他大火熊熊的一生,我行我素的性格,挥洒自如的作风,的确是人如其名。他这样的性格与当时那个不幸的时代构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打击袁崇焕的不是命运,而是时势。袁崇焕的死具有一种悲壮之美,让人十分痛心。历史学家评论袁崇焕时,总是着眼于他的历史功绩和他对当时及后世所产生的影响、他在明清两个朝代覆灭与兴起之际所起的作用。然而,相比于袁崇焕的功绩,袁崇焕的性格更加吸引了我的注意。

一: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政治情况

在明末那段不幸的日子中,任何人都是不幸的,每一个君主在临死之时都感到了失败的屈辱:崇祯、努尔哈赤、皇太极等。忠臣与奸臣的命运往往没有什么区别,最终的结局都是惨死,有时奸臣还能得到善终。愤怒不平的知识分子、领不到粮饷的士卒、生命朝夕不保的流寇、饥饿流离的老百姓、以及有巨大才能与勇气的英雄人物:杨涟、熊延弼、孙承宗、李自成、袁崇焕。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遭受着苦难。在山东的大饥荒中,丈夫吃了妻子的尸体,母亲吃了儿子的尸体。那都是小人物的悲剧,他们心中的悲痛,一点也不会比英雄人物轻。不过小人物选择了默默忍受,而英雄们则选择了努力抗争。英雄人物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后人们想起他们还会有惋惜和同情。

袁崇焕于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最开始被分配到福建邵武去做知县。他经历了神宗、光宗、熹宗、思宗(崇祯)四代皇帝,前有张居正改革,当时有魏忠贤专擅朝政。由于魏忠贤的宦官当政,搞得明朝的朝廷内部政治斗争非常激烈,忠臣逐渐被排挤和杀害,整个朝代的文官几乎没有多少忠良。边疆的军事也是一塌糊涂,粮饷经常拖欠,还有朝廷内部官员贪污军饷,导致士兵怨恨非常之深。而当时,明朝遇见的敌人是自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得军事天才努尔哈赤。但是袁崇焕却打赢了努尔哈赤,而且重伤了他,使努尔哈赤病逝。由此可见袁崇焕的军事才能非比寻常。

二:袁崇焕的性格与成长经历

(一)首战胜利,获得信任与权力

袁崇焕为人慷慨,富于胆识,喜欢和人谈论军事,遇到年老退伍的军官士卒,总向他们询问边关的事物,年少时就有志于办理边疆事务。他中了进士之后,来到北京报告职务,对辽东军事发表了一些见解,被御史侯恂推荐,然后一步一步高升,当到了兵部主事。不久,王化贞的大军在广宁覆没,明朝惊慌失措,清军势如破竹,直逼北京。袁崇焕孤身一人出关考察,向朝廷宣称:只要给我兵马粮饷,我一人可以守住山海关。朝廷相信了他的言论,排遣他去守山海关。袁崇焕到达宁远之后,克服了一系列困难,与将士同甘共苦,善待百姓,将城墙筑得又高又厚,这是袁崇焕一生功绩的基础。袁崇焕因为在军中立功,被孙承宗提拔,

委以重任。然而由于宦官魏忠贤的陷害,孙承宗的位置被一个无能的人替代,但是,袁崇焕与自己的手下坚守在城门上。最后终于通过自己的军事才能和计谋击退了努尔哈赤的军队,努尔哈赤也不久病逝。从此清军对他很敬畏。通过这一次战斗,袁崇焕赢得了朝廷的信任,赐尚方宝剑,在军中地位非常之高。

(二)主张议和,被人唾骂,遭到怀疑

当时,皇太极刚刚继位,政权很不稳定,军队大量扩充,军需补给难以供应,又遇上重大自然灾害,所以需要一段时间休整。此时,袁崇焕也发现朝廷的军粮总是拖欠,难以供应,于是想要修复锦州,然后屯田耕种,但是筑城要花费很久的时间。当时双方都期望有一段休战时间,于是决定议和。袁崇焕一面在前线与皇太极书信议和,一面想办法让朝廷的人答应议和。当时在明王朝内部,大家都非常讨厌议和,因为一谈到议和,就会立刻想起南宋与金国的议和,人人都怕做秦桧,把愿意议和的人当成大汉奸。袁崇焕当时从实际情况出发,觉得应该议和,但是群臣反对,遭到很多人的弹劾。其实,明朝的军队与满军差距太大,如果同意议和,能为明朝军队的发展争取很多的时间,说不定明王朝就不会这么快的灭亡了。而且,满军议和的条件也并没有十分苛刻,只是想要与明朝平等,也没有要求进贡。明明知道主张议和会被群臣唾骂,会被百姓唾骂,但是袁崇焕想到明王朝的社稷安危,自己就算被大家骂,被百姓所不理解又能怎样呢?时间会证明自己决策的正确性。袁崇焕有一句诗:心苦后人知,当真是英雄寂寞,无人理解啊!他明知道不能得到当时的谅解,只盼望自己这番苦心为后人所知,我感觉到了他英雄性格中巨大的悲壮美,深刻地凄怆意。

(三)宁锦大捷,辞官归隐

议和失败后,皇太极立即决定进攻锦州,运用自己的军事才能,抵挡住了清军的一波又一波进攻,终于又一次打败了皇太极,取得了胜利。而在此战役之后,袁崇焕却只官升一级,奉承魏忠贤的官员却有数百人升官,理由是策划有功,并且魏忠贤还安排人去弹劾袁崇焕,导致袁崇焕心灰意冷,决定辞官归隐,而当时他还只有40多岁。

(四)崇祯继位,委以重任

熹宗死后,由他的弟弟朱由检继位,年号崇祯。崇祯皇帝对魏忠贤等人进行大批清洗,被魏忠贤罢官的人也再次启用。崇祯四年,袁崇焕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成为抗清总司令。袁崇焕第一次与崇祯见面,崇祯皇帝对他非常尊敬,向他询问边关事物的解决方案,他给出一系列措施,并且说,可以在五年之内平定满清。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是他想宽慰崇祯的话。他们第一次见面,袁崇焕就犯了一个大错误,为以后他被崇祯杀死埋下伏笔。袁崇焕提出目前明军较弱,清军较强,所以不能在城外打野战,只能坚守城池,拖延时间,为明朝的发展赢得时间。这是一场持久战,但是袁崇焕担心两件事:一是皇帝和朝中大臣对他不信任,二是敌人挑拨离间,散布谣言。因此在上任之初,他声明在先:军中稀奇古怪事物之多,不可能事事都查明白,希望皇帝能不要在意细节。崇祯听了之后,再加勉励,赐他蟒袍、玉带和银币。崇祯第一次见袁崇焕对他言听计从后,但不幸的是,袁崇焕担心的事,在后面都发生了,他还被处以极刑。(五)请发军饷事件和杀毛文龙,引起崇祯不满

袁崇焕还没到任,宁远已经发生了兵变,原因是欠饷4个月,袁崇焕好不容易处理好这件事之后,就向朝廷要军饷。而崇祯皇帝发现国库空虚,底下官员贪污众多,袁崇焕请求崇祯把自己的私家库房里的钱发给士兵,而崇祯皇帝确认为是袁崇焕贪污,而且还认为,如果一个将军爱兵如子,就算士兵没有饭吃,他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