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之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崇焕之死
“袁崇焕(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明史本传》),一说字自如(《黄尊素说略》),广东东莞人,祖籍广西梧州。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广东东莞石碣镇水南乡,年十四随祖袁世祥,父袁子鹏迁至广西藤县(一说出生于广西布政使司梧州府藤县北门街)。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明末著名军事家、文学家、抗清(后金)名将、民族英雄。先后取得了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广渠门之战等胜利。己巳之变,后金实施反间计,最后被崇祯帝以通敌谋叛等罪名磔杀。《剑桥中国明代史》称:‘他(崇祯)相信了谣言,于1630年9月22日在北京杀了他最有才能的将领袁崇焕。’”——据百度百科
袁崇焕曾在行刑前,念出了自己的遗言: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他还有狱中诗作传世:
入狱
北阙勤王日,南冠就絷时。果然尊狱吏,悔不早舆尸。
执法人难恕,招犹我自知。但留清白在,粉骨亦何辞。……
袁崇焕之死非但是明代一起最大冤案,是袁崇焕的个人悲剧,更还由此导致大明江山亡国之惨的悲剧。所以还可以说是那个曾想励精图治、重整大明昔日雄风的亡国之君——崇祯帝也即是朱由检同志的最大悲剧!
有网作对袁崇焕之死的论述虽因了情绪化宣泄而有失
之偏颇,但却一定意义上可以起到镜鉴作用。是以择录如下:
“悲剧是喜剧的另一面。两股政治势力相争的最终结局必然是一方的悲剧而另一方的喜剧。如果袁崇焕之死是大明王朝的悲剧的话,那么他的敌对一方大清的庆功宴上皇太极最兴奋而又不愿提起的事情,应该是这个曾令他最为头疼的对手终于死在了他的反间计下。中国历史上不缺少的就是这种悲喜剧。”
“只是袁崇焕之死远远不能以一个悲剧来概括那么简单。有人将袁崇焕列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冤案,那是因为他相比起岳飞以及大家很熟知的六月飞雪的窦娥来说,显得更冤。岳飞之冤不但宋高宗与秦桧知道,时人与世人都知道。所以宋高宗只能在风波亭秘密杀死岳飞父子。窦娥被冤杀,连老天都知道用六月飞雪这种奇异的天象来表达自己的愤怒。袁崇焕的被杀,天下人(至少是北京人)都认为他该杀,连明辨忠奸的老天居然也没有半点表示,由此看来,袁崇焕比岳飞与窦娥冤得多。”
“明末清初文史大家张岱所著的明史著作《石匮书》中曾记载了袁崇焕伏刑的惨情,令人毛骨悚然。但更令人发指的却是当时北京百姓都相信袁崇焕通敌,恨之入骨:‘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
“这种恨,甚至甚于中国历来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他们的恨是从何而来的呢?是因为忠君爱国吗?是因为痛恨汉奸吗?”
“事实恐怕不是这样的。皇太极的反间计里的一个步骤是这样的,当清军围攻北京的同时,在北京城外大肆的掠夺,
并且扬言是袁崇焕将清兵引来的,而北京居民的产业恰恰大多都在京郊。还有的就是,明朝虽然奉行的是天子御敌于国门的政策,但真正北京城所遇到的威胁大约只有于谦的那一次。其余的数百年间,天子脚下,王化之地,从任何一个角度上讲都应该是最安全的地方,而清兵居然打到了家门口,让这些本来应该安居乐业的良民居然受到了刀兵之苦,袁崇焕简直罪不容诛!”
“十四年后,当李自成大军兵临城下时,当年生吞袁崇焕肉的这些百姓,打开了城门迎接李自成入城,这姑且可以认为是因为‘闯王来了不纳粮’,但仅仅几个月后,他们又同样打开了城门迎接了清兵——当然,他们也是率先留起辫子,成为大清皇帝圣容庇护之下的最早的顺民。”
“此时,他们恐怕早已忘记了当年是曾经怀着怎样的愤恨去对待一个在他们看来通敌卖国的人。而且还极有可能会在酒足饭饱之后,口沫横飞地讲述当年刑场之上的精彩以及袁崇焕的该死。”
“他的确该死。袁崇焕的悲哀就在于他爱他的大明王朝,爱大明王朝的人民,而他的人民,他的大明王朝,却根本不爱他。不但不爱他,还要生吞他的血肉……所以,当他手下
的将领买通狱卒给他送去用以减少受刑痛苦的鸦片时,他断然拒绝了。哀莫大于心死。肉体上的痛苦,永远也无法超越心灵上的剧痛。”
“凌迟是一种持续时间很长的痛苦,无法想象袁崇焕是如何面对的。有资料证明袁崇焕自始至终没有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但却有人听到从他胸中所传来的呻吟,这呻吟绝对不是来自肉体上的折磨,而是一声长长的无法形容的叹息!”
“公元1630年的北京闹市街头,这一幕惨剧正在上演。深宫中的崇祯不知作何感想?但他一定在等待。因为按照惯例,他要等待监刑官向他报告袁崇焕被剐的刀数以及他受刑的情况,此外,他还要将袁崇焕的首级传首九边,就像当年他的兄长天启对待熊廷弼那样。”
“这是崇祯三年的八月,按现行公历应是九月,其时秋风萧瑟,一派肃杀之象……”
“最终,大明王朝已不得不准备谢幕,因为再没有谁有能力或者有胆量去承担这个破碎的山河了。虽然,关宁锦防线其后又存在了十四年,虽然,那支袁崇焕亲自训练的关宁铁骑依然能征惯战。但大明王朝的倒下,只是时间的问题。”
……
我们还是将目光拉回至三百多年前的明王朝。
据《二十四史,明史》记载,袁崇焕,字元素,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授任邵武知县。为人慷慨有胆识,喜好谈论军事。遇到年老的军官、退役的老兵,就和他们谈论边塞的事情,了解守卫边塞的情形,认为自己是治理边关的人才。
天启二年正月在京都朝觐,御史侯恂要求朝廷破格任用他,于是提升为兵部职方主事。不久,广宁的军队溃败,朝廷商议扼守山海关,崇焕马上单人匹马到关内外察看。兵部里不见了袁主事,觉得奇怪,家里的人也不知他去了哪里。察看之后,他回到朝上,详细说明了关上的情势。说:“给我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带兵就足以守住那里。”大臣们更加称道他的才能,于是越级提升他为佥事,监关外军,拨国库银两二十万,给他招募军队。
从上述可以得知,袁崇焕虽是出身进士,是习文的,但却钟爱军事,在当时明王朝被后金(大清)觊觎、屡蒙进犯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