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运动学第三章骨骼肌

合集下载

03-6运动系统-- 骨骼肌总论

03-6运动系统-- 骨骼肌总论

1.按肌肉形状分类 根据肌肉的轮廓外形可区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 匝肌 2.肌头数目分类 按肌头的多少分为二头肌、三头肌和四头肌。 3.按肌纤维排列方向分类 根据肌纤维排列方向可分为直肌、斜肌和横肌。 4.按肌肉功能分类 按肌肉功能命名,如屈肌、伸肌、展肌、收肌、旋外 肌、旋内肌、上提肌和下降肌等。
安静和运动时骨骼肌中毛细 血管的变化
状态
每平方毫米细 血管的表面积 (厘米2) 开放毛细血管 容积/肌容积 (%) 毛细血管直径 (微米)
安静 按摩 运动 最大运动
31-85 1400 2500 3000
3.0-8.0 200 360 750
(五)骨骼肌的配布规律
1. 肌肉在躯体上的配布具体关节所固有的运动轴有关。例如, 肘关节可做屈伸运动,在肘关节的前面配布的肌肉称为屈 肌,在后面配布的肌肉则称为伸肌;前臂可做旋 前、旋后 运动,所以在前面分布有旋前肌,后面分布有旋后肌等等。 肌肉的配布与运动轴的 关系. 2. 人体各部分肌肉的体积、数量和灵活程度等,是与该肢体 所承受的负荷与机能活动有密切关系。例如,下肢肌体积 较上肢明显发达。上肢肌数量较下肢肌多。 3. 分层配布 4.上肢屈肌群发达,下肢伸肌群发达。
(七)肌肉的协作关系
人们的动作有的很简单,但更多是复杂的动 作。一个简单的动作,往往不是一块肌肉所能 完成的,而复杂的体育动作,则在数块或数群 肌肉的协调工作下,使环节产生各种各样的运 动,或使人体维持某种姿势。根据肌肉在运动 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原动肌、主动肌、次动 肌(副动肌)、对抗肌、固定肌及中和肌等.

运动单位是骨骼肌的基本机能单位。运动单位的大小取决 于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所支配的肌纤维数目。 在大肌肉中,一个运动单位中一个运动神经元支配的肌纤 维可多达2000条。 在小肌肉(如眼肌)里,一个运动单位中一个运动神经元 支配的肌纤维仅1~2条。 当运动单位中的运动神经元受到刺激时,其支配的肌纤 维同时发生收缩。一个运动单位内包含的肌纤维愈多则收缩 时产生的力量愈大,反之则产生的力量愈小。一块肌肉力量 的大小与参与收缩的肌纤维数目多少有关。即参与的运动单 位愈多则力量愈大。

骨骼肌概述

骨骼肌概述

八、影响肌力大小的解剖学因素
(一)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衡量肌肉的发达程 度。 2、概念: 一块肌肉所有肌纤维的横断面之和。 它有别于“解剖横断面”,后者只是简单的沿 肌肉纵轴作垂直切面,而前者要横切每一条肌 纤维。
(二)肌肉的初长度


概念:肌肉收缩前的长度叫初长度。 生理范围内使肌肉的初长度拉长,除增加肌肉收缩 速度和幅度外,还能增加肌肉的收缩力量。 当肌肉发挥最大力量时的初长度称为最佳初长度
3 4.6 5 8
4.骨骼肌中的神经



骨骼肌中分布的神经有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内脏神 经三类。 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的运动。一个运动神经元以及它 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构成一个运动单位。运动单位是 骨骼肌的基本机能单位。一般的运动单位约有100条 肌纤维,而较大的运动单位则有1000-2000条肌纤维, 运动单位愈大、收缩力愈强。大块肌肉由大运动单位 构成。 感觉神经起于肌梭和腱梭等本体感受器,向神经中枢 传导运动器官的痛、温等一般感觉外,主要负责将肌 肉张力状况传导至运动神经中枢。 肌肉中的内脏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其兴奋可开放毛 细血管,改善肌肉营养,又称营养性神经。
肌的形态
长肌
半羽肌
羽肌
多羽肌
多腹肌
扁肌
轮匝肌 二腹肌
二、骨骼肌的构造
骨骼肌由肌腹、肌腱、血管和神经构成。 1. 肌腹 肌腹主要由肌纤维构成,每条肌纤维长度在1毫 米到15厘米之间。 较长的肌肉,是由若干肌纤维 连接而成。每条肌纤维的外面包有一层结缔组织 膜,称肌内膜 。由100-150条肌纤维集合在一起 形成肌束,外面包有肌束膜。由若干肌束组成整 块 肌腹,外面包有肌外膜。在肌内膜、肌束膜和 肌外膜中都分布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与肌肉的 营养 和神经支配有关。

正常人体解剖学 第三节 骨骼肌

正常人体解剖学 第三节 骨骼肌

精选ppt课件
32
精选ppt课件
33
精选ppt课件
34
精选ppt课件
35
精选ppt课件
36
精选ppt课件
37
精选ppt课件
38
精选ppt课件
39
精选ppt课件
40
精选ppt课件
41
精选ppt课件
42
精选ppt课件
43
精选ppt课件
44
精选ppt课件
45
精选ppt课件
46
精选ppt课件
62
精选ppt课件
63
精选ppt课件
64
精选ppt课件
65
精选ppt课件
66
精选ppt课件
67
精选ppt课件
68
精选ppt课件
69
精选ppt课件
70
精选ppt课件
71
精选ppt课件
72
精选ppt课件
73
精选ppt课件
74
精选ppt课件
75
精选ppt课件
76
精选ppt课件
1
精选ppt课件
2
精选ppt课件
3
精选ppt课件
4
精选ppt课件
5
精选ppt课件
6
精选ppt课件
7
精选ppt课件
8
精选ppt课件
9
精选ppt课件
10
精选ppt课件
11
精选ppt课件
12
精选ppt课件
13
精选ppt课件
14
精选ppt课件
15
精选ppt课件
16
精选ppt课件

骨骼肌—搜狗百科

骨骼肌—搜狗百科

骨骼肌—搜狗百科肌节骨骼肌肌细胞呈纤维状,不分支,有明显横纹,核很多,且都位于细胞膜下方。

肌细胞内有许多沿细胞长轴平行排列的细丝状肌原纤维。

每一肌原纤维都有相间排列的明带(Ⅰ带)及暗带(A带)。

明带染色较浅,而暗带染色较深。

暗带中间有一条较明亮的线称H线。

H线的中部有一M线。

明带中间,有一条较暗的线称为Z线。

两个z 线之间的区段,叫做一个肌节,长约1.5~2.5微米。

随意肌相邻的各肌原纤维,明带均在一个平面上,暗带也在一个平面上,因而使肌纤维显出明暗相间的横纹。

骨骼肌细胞构成骨胳肌组织,每块骨骼肌主要由骨骼肌组织构成,外包结缔组织膜、内有神经血管分布。

骨骼肌收缩受意识支配,故又称“随意肌”。

收缩的特点是快而有力,但不持久。

横纹肌运动系统的肌肉muscle属于横纹肌,由于绝大部分附着于骨,故又名骨骼肌。

每块肌肉都是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器官,有丰富的血管、淋巴分布,在躯体神经支配下收缩或舒张,进行随意运动。

肌肉具有一定的弹性,被拉长后,当拉力解除时可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程度。

肌肉的弹性可以减缓外力对人体的冲击。

肌肉内还有感受本身体位和状态的感受器,不断将冲动传向中枢,反射性地保持肌肉的紧张度,以维持体姿和保障运动时的协调。

大多数骨骼肌(skeletal muscle)借肌健附着在骨骼上。

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的每块肌肉均由许多平行排列的骨骼肌纤维组成,它们的周围包裹着结缔组织。

包在整块肌外面的结缔组织为肌外膜(epimysium),它是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含有血管和神经。

肌外膜的结缔组织以及血管和神经的分支伸入肌内,分隔和包围大小不等的肌束,形成肌束膜(perimysium)。

分布在每条肌纤维周围的少量结缔组织为肌内膜(endomysium),肌内膜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各层结缔组织膜除有支持、连接、营养和保护肌组织的作用外,对单条肌纤维的活动、乃至对肌束和整块肌肉的肌纤维群体活动也起着调整作用。

诺贝尔研究骨骼肌对血糖的利用机能骨骼肌是具有收缩能力的肌细胞(由于其形状成幼长的纤维状,所以亦称作肌纤维)所组成。

3.3骨骼肌总论

3.3骨骼肌总论

九、发展肌肉柔韧素质的解剖学依据
1、影响伸展性的因素 (1) 关节的骨性结构:对关节伸展性有直接影响的因 素有两个:一是两个关节面之间的面积差和弧度差, 差别越小,关节的灵活性(伸展性)越差;二是关节 窝周围的骨突,对关节的活动有限制作用。 2)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影响: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主要有关 节囊、韧带、肌腱、筋膜和肌肉等。这些软组织的伸 展性,对关节的伸展性有较大的影响,但它们是可以 改变的因素,具有可塑性。 3)其他因素:年龄、性别、脂肪的厚度和温度等对机体 的伸展性都有影响。其中温度和脂肪厚度是可变因素。
0.02-0.08
208 5.5 15
3
4.6 5 8
4、骨骼肌中的神经
骨骼肌中分布的神经有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交感神经三类。 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的运动。一个运动神经元以及它所支配的肌 纤维数量构成一个运动单 位。运动单位是骨骼肌的基本机能单 位。一般的运动单位约有100条肌纤维,而较大的运动单位则有 1000-2000条肌纤维,运动单位愈大、收缩力愈强。大块肌肉由 大运动单位构成。 本体感觉神经起于肌梭、腱梭和环层小体等本体感受器,向神经 中枢传导运动器官的运动状态。另外,还有传导一般感觉的神经 纤维。 肌肉中的交感神经兴奋可开放毛细血管,改善肌肉营养,又称营 养性神经。
人体直立时身体的重力线通过枢椎齿突、脊柱胸段前方、 髋 关节后方、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前方,落在足弓上。故人的项背 部、臀部、大腿前面和小腿后面以及维持足弓的肌肉特别发达。 又因上下肢的分工和劳动的影响,下肢肌比上肢肌强大,上肢 的屈肌比伸肌强,手肌比足肌分化程度高,等等。
关节运动轴和肌肉配布的关系
关节面形状
三、骨骼肌的物理特性
伸展性和弹性 肌肉受外力作用具有被拉长 的特性称肌肉的伸展性。当外力解除后,肌肉又 可逐渐缩回到原来长度的特性为肌肉的弹性。

正常人体运动学第三章骨骼肌

正常人体运动学第三章骨骼肌

第三章骨骼肌运动学本章内容骨骼肌的生物学基础骨骼肌的运动适应机制骨骼肌的运动控制与协调骨骼肌的功能与运动障碍第一节肌的生物学基础骨骼肌——动力器官(人体运动)心肌——心脏的跳动平滑肌——胃肠道的运动等第一节肌的生物学基础一、骨骼肌的功能解剖肌细胞:肌膜、肌浆(细胞质)、细胞核。

肌浆中有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和复杂的肌管系统。

(一)肌原纤维纵贯肌纤维全长,直径约1-2 m。

平行排列的粗、细肌丝组成。

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

(二)肌丝的分子组成粗肌丝:头部有一膨大部——横桥①能与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发生可逆性结合②具有ATP酶的作用。

细肌丝: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肌钙蛋白是含有三个亚单位的复合体。

亚单位I、亚单位T和亚单位C分别对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Ca2+具有高亲和力。

●把原肌球蛋白附着肌动蛋白上。

●Ca2+通过和肌钙蛋白结合,诱发横桥和肌动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肌管系统包绕在每一条肌原纤维周围的膜性囊管状结构,是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的形态学基础。

●横小管系统:肌细胞膜从表面横向伸入肌纤维内部的膜小管系统。

●纵小管系统:肌质网系统。

●终池:肌质网在接近横小管处形成特殊的膨大。

●三联管结构:每一个横小管和来自两侧的终末池构成复合体。

(四)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1.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又称为运动终板。

①接头前膜(终板前膜)②接头后膜(终板后膜)③接头间隙(终板间隙)运动神经末梢去极化Ca2+进入神经膜内(兴奋- 分泌耦联)ACh的释放(神经分泌)R-ACh (化学接受)终板电位肌膜锋电位肌肉收缩(五)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进入肌浆==Ca2+与肌钙蛋白结合==肌钙蛋白的构型改变==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分解ATP释放能量==横桥摆动==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骨骼肌舒张机制兴奋-收缩耦联后==肌膜电位复极化==终池膜对[Ca2+]通透性↓==肌质网膜[Ca2+]泵激活==肌浆[Ca2+]↓==[Ca2+]与肌钙蛋白解离==原肌球蛋白覆盖的==横桥结合位点==骨骼肌舒张小结:骨骼肌收缩全过程1.兴奋传递2.兴奋-收缩(肌丝滑行)耦联运动神经冲动传至末梢↓N末梢对Ca2+通透性增加Ca2+内流入N末梢内↓接头前膜内囊泡向前膜移动、融合、破裂↓ACh释放入接头间隙↓ACh与终板膜受体结合↓受体构型改变↓终板膜对Na+、K+(尤其Na+)的通透性增加↓产生终板电位(EPP)↓EPP引起肌膜AP↓肌膜AP沿横管膜传至三联管↓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Ca2+进入肌浆↓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引起肌钙蛋白的构型改变↓原肌球蛋白发生位移暴露出细肌丝上与横桥结合位点↓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激活ATP酶作用,分解ATP↓横桥摆动↓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二、肌肉结构的力学模型(一)骨骼肌的三元素模型收缩元:代表肌节中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微丝,兴奋时可产生主动张力。

正常人体运动学第三章骨骼肌

正常人体运动学第三章骨骼肌

第三章骨骼肌运动学本章内容骨骼肌的生物学基础骨骼肌的运动适应机制骨骼肌的运动控制与协调骨骼肌的功能与运动障碍第一节肌的生物学基础骨骼肌——动力器官(人体运动)心肌——心脏的跳动平滑肌——胃肠道的运动等第一节肌的生物学基础一、骨骼肌的功能解剖肌细胞:肌膜、肌浆(细胞质)、细胞核。

肌浆中有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和复杂的肌管系统。

(一)肌原纤维纵贯肌纤维全长,直径约1-2 m。

平行排列的粗、细肌丝组成。

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

(二)肌丝的分子组成粗肌丝:头部有一膨大部——横桥①能与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发生可逆性结合②具有ATP酶的作用。

细肌丝: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肌钙蛋白是含有三个亚单位的复合体。

亚单位I、亚单位T和亚单位C分别对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Ca2+具有高亲和力。

●把原肌球蛋白附着肌动蛋白上。

●Ca2+通过和肌钙蛋白结合,诱发横桥和肌动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肌管系统包绕在每一条肌原纤维周围的膜性囊管状结构,是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的形态学基础。

●横小管系统:肌细胞膜从表面横向伸入肌纤维内部的膜小管系统。

●纵小管系统:肌质网系统。

●终池:肌质网在接近横小管处形成特殊的膨大。

●三联管结构:每一个横小管和来自两侧的终末池构成复合体。

(四)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1.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又称为运动终板。

①接头前膜(终板前膜)②接头后膜(终板后膜)③接头间隙(终板间隙)运动神经末梢去极化Ca2+进入神经膜内(兴奋- 分泌耦联)ACh的释放(神经分泌)R-ACh (化学接受)终板电位肌膜锋电位肌肉收缩(五)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进入肌浆==Ca2+与肌钙蛋白结合==肌钙蛋白的构型改变==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分解ATP释放能量==横桥摆动==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骨骼肌舒张机制兴奋-收缩耦联后==肌膜电位复极化==终池膜对[Ca2+]通透性↓==肌质网膜[Ca2+]泵激活==肌浆[Ca2+]↓==[Ca2+]与肌钙蛋白解离==原肌球蛋白覆盖的==横桥结合位点==骨骼肌舒张小结:骨骼肌收缩全过程1.兴奋传递2.兴奋-收缩(肌丝滑行)耦联运动神经冲动传至末梢↓N末梢对Ca2+通透性增加Ca2+内流入N末梢内↓接头前膜内囊泡向前膜移动、融合、破裂↓ACh释放入接头间隙↓ACh与终板膜受体结合↓受体构型改变↓终板膜对Na+、K+(尤其Na+)的通透性增加↓产生终板电位(EPP)↓EPP引起肌膜AP↓肌膜AP沿横管膜传至三联管↓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Ca2+进入肌浆↓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引起肌钙蛋白的构型改变↓原肌球蛋白发生位移暴露出细肌丝上与横桥结合位点↓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激活ATP酶作用,分解ATP↓横桥摆动↓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二、肌肉结构的力学模型(一)骨骼肌的三元素模型收缩元:代表肌节中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微丝,兴奋时可产生主动张力。

正常人体解剖学第三节骨骼肌

正常人体解剖学第三节骨骼肌

正常人体解剖学第三节骨骼肌骨骼肌是人体最主要的肌肉类型,主要连接骨骼并控制骨骼的运动。

在正常人体解剖学中,骨骼肌被划分为多个部位,第三节则是关于骨盆及下肢骨骼肌的介绍。

骨盆及下肢骨骼肌骨盆是人体下半身的骨架,是大腿骨和骶骨连接的关键部位。

与骨盆相连的下肢骨骼肌主要控制着人体的运动,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肌肉。

下肢骨骼肌可以分为前股四头肌、腘绳肌、腓肠肌和臀肌。

这些肌肉分别连接着大腿骨、膝盖、小腿骨和骨盆骨。

前股四头肌前股四头肌包括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膕肌。

这些肌肉主要负责大腿伸展,即将大腿向前抬起的动作。

在日常生活中,这些肌肉需要经常使用,例如上楼梯、爬坡等活动。

腘绳肌腘绳肌分为内侧头、外侧头和半腱肌。

这些肌肉负责屈曲膝盖和伸展髋关节,即将膝盖向臀部弯曲的动作。

在日常生活中,这些肌肉需要经常使用,例如下楼梯、蹲下等活动。

腓肠肌腓肠肌由腓骨和胫骨肌腹侧的羊膜腱组成,主要负责踮起脚尖和屈曲膝盖,即将脚尖抬起的动作。

在日常生活中,这些肌肉需要经常使用,例如行走、奔跑等活动。

臀肌臀肌包括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这些肌肉主要负责髋关节的伸展和外展,即将大腿向侧面抬起的动作。

在日常生活中,这些肌肉需要经常使用,例如走路、上下楼梯等活动。

正常人体解剖学中的骨盆及下肢骨骼肌是人体运动中最重要的部位之一。

前股四头肌、腘绳肌、腓肠肌和臀肌负责着人体日常运动中最常用的肌肉动作,如大腿抬起、膝盖弯曲、脚尖抬起、大腿向侧面抬起等。

了解这些肌肉的解剖学结构和功能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预防运动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

CH3-运动系统4-骨骼肌的概述

CH3-运动系统4-骨骼肌的概述

3、伸展性训练的原则
1)伸展性训练必须在热身后进行,切不可用力过猛
但在疲劳的情况下练柔韧要慎重从事,以免损伤。因为肌肉 韧带、筋膜等软组织是粘滞体,具有粘滞性。粘滞性与温度有 密切关系,温度越高,粘滞性越小,灵活性就大。在粘滞性小 的情况下拉伸效果好,而且不易受伤
2)伸展性训练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二)肌肉的长度
一根普通的肌纤维能够缩短它安静时长度的一半,同样也能伸 长它安静时长度的一半。肌纤维最大长度与最小长度之差,就 是它的收缩幅度。
肌肉收缩前的长度叫初长度。生理范围内使肌肉的初长度拉长, 除增加肌肉收缩速度和幅度外,还能增加肌肉的收缩力量。
当肌肉发挥最大力量时的初长度称为最佳初长度 。
(二)肌肉力量性练习的解剖学依据
1. 发展肌肉力量素质的训练原则和方法:
抗阻力练习法是力量训练最基本的解剖学依据。进行力量 训练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和方法:
1)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实验证明,用小于最大负荷的四分之一进行训练时,参与活动 的主要是慢缩肌纤维;用最大 负荷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进行 训练时,则主要是快缩肌在进行工作。因此,应根据不同项目采 用不同的训练方法。例如要发展耐力,可采用小强度多重复的训 练原则;如要发展力量和速度素质,则采用大强度和快速运动的 原则,以提高肌肉的爆发力。 通过系统的小负荷、多重复的训 练会使红肌纤维明显增粗,体积增大。大强度训练可使白肌纤维 明显增粗,体积增大。中等量训练,两者均有发展。
第三节 骨骼肌概述
(skeletalmuscle)
附于骨骼,为随意肌,分 布极广,约有600块,占 体重40%
第三节 骨骼肌概述
人体的骨骼肌绝大多数附着于骨骼上,骨骼肌收缩时牵 动骨骼,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引起人体的各种随意运动。 各种体育动作都是由许多骨骼肌协同工作而实现的。同 时,体育运动又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了骨骼肌的形态结构 和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骨骼肌运动学本章内容骨骼肌的生物学基础骨骼肌的运动适应机制骨骼肌的运动控制与协调骨骼肌的功能与运动障碍第一节肌的生物学基础骨骼肌——动力器官(人体运动)心肌——心脏的跳动平滑肌——胃肠道的运动等第一节肌的生物学基础一、骨骼肌的功能解剖肌细胞:肌膜、肌浆(细胞质)、细胞核。

肌浆中有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和复杂的肌管系统。

(一)肌原纤维纵贯肌纤维全长,直径约1-2 m。

平行排列的粗、细肌丝组成。

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

(二)肌丝的分子组成粗肌丝:头部有一膨大部——横桥①能与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发生可逆性结合②具有ATP酶的作用。

细肌丝: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肌钙蛋白是含有三个亚单位的复合体。

亚单位I、亚单位T和亚单位C分别对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Ca2+具有高亲和力。

把原肌球蛋白附着肌动蛋白上。

Ca2+通过和肌钙蛋白结合,诱发横桥和肌动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肌管系统包绕在每一条肌原纤维周围的膜性囊管状结构,是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的形态学基础。

横小管系统:肌细胞膜从表面横向伸入肌纤维内部的膜小管系统。

纵小管系统:肌质网系统。

终池:肌质网在接近横小管处形成特殊的膨大。

三联管结构:每一个横小管和来自两侧的终末池构成复合体。

(四)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1.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又称为运动终板。

①接头前膜(终板前膜)②接头后膜(终板后膜)③接头间隙(终板间隙)运动神经末梢去极化Ca2+进入神经膜内(兴奋- 分泌耦联)ACh的释放(神经分泌)R-ACh (化学接受)终板电位肌膜锋电位肌肉收缩(五)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进入肌浆==Ca2+与肌钙蛋白结合==肌钙蛋白的构型改变==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分解ATP释放能量==横桥摆动==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骨骼肌舒张机制兴奋-收缩耦联后==肌膜电位复极化==终池膜对[Ca2+]通透性↓==肌质网膜[Ca2+]泵激活==肌浆[Ca2+]↓==[Ca2+]与肌钙蛋白解离==原肌球蛋白覆盖的==横桥结合位点==骨骼肌舒张小结:骨骼肌收缩全过程1.兴奋传递2.兴奋-收缩(肌丝滑行)耦联运动神经冲动传至末梢↓N末梢对Ca2+通透性增加Ca2+内流入N末梢内↓接头前膜内囊泡向前膜移动、融合、破裂↓ACh释放入接头间隙↓ACh与终板膜受体结合↓受体构型改变↓终板膜对Na+、K+(尤其Na+)的通透性增加↓产生终板电位(EPP)↓EPP引起肌膜AP↓肌膜AP沿横管膜传至三联管↓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Ca2+进入肌浆↓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引起肌钙蛋白的构型改变↓原肌球蛋白发生位移暴露出细肌丝上与横桥结合位点↓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激活ATP酶作用,分解ATP↓横桥摆动↓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二、肌肉结构的力学模型(一)骨骼肌的三元素模型收缩元:代表肌节中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微丝,兴奋时可产生主动张力。

并联弹性元:代表肌束膜等结缔组织,当被牵拉时时产生弹力,称被动张力。

串联弹性元:代表肌腱、肌微丝、横桥等的固有弹性,当收缩元兴奋后,使肌肉具有弹性。

由肌肉结构力学模型的原理可知,收缩元兴奋产生的张力,最初被串联弹性元的形变所缓冲。

当串联弹性元的形变达到一定程度后,收缩元的主动张力才能直接作用于肌肉的起止点,表现为肌肉收缩。

幻灯片17整块肌肉可以认为是由许多模型混联在一起构成的。

串联构成了肌肉的长度,而长度的增加可以增加肌肉的收缩速度,模型的并联构成了肌肉的粗度,粗度的增加可以增大力量。

(二)肌肉张力——长度特性3. 收缩元张力——长度曲线2. 并联弹性元张力——长度曲线1. 肌肉总张力——长度曲线(三)应用1. 预先拉长原动肌群,使其在静息长度下收缩,增加收缩力。

2. 利用弹性元件所储存的弹性势能,节省能量,增加肌力。

三、肌肉的类型及特性(一)分类1.根据颜色肌纤维红色的为红肌,肌纤维白色的为白肌。

这种红白肌之分,主要和肌纤维内肌红蛋白含量的多少相关。

2.根据肌肉收缩的速度不同的肌纤维类型,按其收缩快慢不同,可划分为慢肌和快肌两种类型。

3.根据肌纤维代谢特征慢氧化型(slow oxidative,SO)收缩速度慢,肌纤维中氧化酶活性高,肌肉收缩时以有氧代谢为主;快氧化性(fast oxidative glycolytic,FOG)收缩速度相对较快,也以有氧代谢为主;快酵解型(fast glycolytic,FG)收缩速度快,肌纤维中无氧代谢酶活性高,肌肉收缩时以糖的无氧代谢供能为主。

4.根据组织化学染色法按ATP酶染色法将骨骼肌纤维类型分为I型和II型,II型纤维进一步a、b、c三种亚型,即IIa、IIb、IIc,IIc纤维是介于IIa和IIb之间的中间纤维。

肌纤维分类对应表快肌白肌ⅡⅡb快酵解型FGⅡa快氧化性FOG慢肌红肌Ⅰ慢氧化型SO(二)不同肌纤维的特征1.形态特征2.生理学特征(1)肌纤维类型与收缩速度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

(2)肌纤维类型与肌肉力量快肌运动单位的收缩力量明显大于慢肌运动单位。

(3)肌纤维类型与疲劳不同类型的肌纤维抗疲劳能力不同。

和慢肌纤维相比,快肌纤维在收缩时能产生较大的力量,但容易疲劳。

3.代谢特征慢肌纤维有氧代谢潜力大线粒体数目多,有氧代谢酶活性高;肌红蛋白含量丰富;毛细血管网发达快肌纤维无氧酵解能力较高葡萄糖酵解酶含量丰富;乳酸堆积四、骨骼肌的功能状态指标(一)肌力(二)快速力量(三)肌耐力(一)肌力概念:肌力又称最大力量,是肌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肌最大兴奋时所能负荷的重量来表示。

肌力体现肌主动收缩或对抗阻力的能力,反映肌最大收缩水平。

影响因素:肌生理横断面、肌的初长度、肌的募集、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杠杆效率等。

影响肌力的因素主要包括:1.肌的生理横断面①肌力与肌的生理横断面积成正比。

②实验:力量训练100天,上臂肌横面积增加23%,肌力增加92%。

2.肌的初长度:肌纤维处于一定长度时,粗肌丝肌球蛋白横桥与细肌丝的肌动蛋白结合数目最多,肌纤维收缩力最大,肌肉收缩时肌纤维所处的这种长度称为最适初长度,此时肌小节长度为。

3.肌的募集运动单位:一个前角α-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骨骼肌纤维的总和。

神经支配比: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肌纤维数量。

肌肉收缩时,募集运动单位的数量越多,肌力越大;神经支配比越大,肌力越大。

4.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一致,产生的肌力越小;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成角越大,可募集的肌纤维越多,产生的肌力越大。

5.杠杆效率肌肉收缩产生的实际力矩输出,受运动节段杠杆效率的影响。

力点越靠近支点,杠杆越费力,实际力矩输出越小;力点越远离支点,杠杆越省力,实际力矩输出越大。

四、骨骼肌的功能状态指标(二)快速力量概念:快速力量是肌或肌群在一定速度下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的能力。

也指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最大力量的能力。

(三)肌耐力概念:是指肌在一定负荷条件下保持收缩或持续重复收缩的能力,反映肌持续工作的能力,体现肌对抗疲劳的水平。

(四)肌张力概念:肌张力是肌在安静时所保持的紧张度,通过被动运动感知处于放松状态的肌的阻力程度进行评测。

肌张力异常是肌肉失神经支配(脊髓损伤)或调节功能障碍(脑损伤)的结果。

肌张力异常有2种,肌张力增强和肌张力减退,肌痉挛和肌强直是肌张力增强的典型表现,肌无力是肌张力减退的典型表现。

五、骨骼肌训练的结构基础1.肌纤维增粗:主要因素运动训练→激素和神经调节→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实验条件肌球蛋白含量(%)未经训练“速度性”训练“力量性”训练2.框架结构增强:引起肌肉胶原物质的增加,肌肉的胶原物质起着肌纤维附着框架的作用。

3.肌纤维数量增加:待研究因素。

六、骨骼肌的运动形式(一)向心收缩(二)离心收缩(三)等长收缩(四)等动收缩(一)向心收缩定义: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相互靠近,肌肉的长度缩短。

特点:收缩时肌肉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因而引起身体运动。

(二)离心收缩定义: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相互远离,肌肉的长度增加。

特点:在运动中起制动、减速和克服重力的作用。

(三)等长收缩定义:等长收缩是肌肉收缩时,肌力明显增加,但肌长度基本无变化,不产生关节运动的收缩。

特点: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等长收缩常用于维持特定体位和姿势。

(四)等动收缩定义:等动收缩是肌肉收缩时的运动速度(角速度)保持不变的肌肉收缩形式。

特点:等动收缩是人为借助等动训练装置来完成的,它不是肌肉的自然收缩形式。

等动收缩时在整个运动范围内肌肉都产生最大张力当屈肘举起一恒定负荷时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随关节角度而变化工作形式肌肉长度变化外力与肌张力比较肌肉对外做功力量肌肉酸疼向心收缩缩短<肌张力正最小不明显离心收缩拉长>肌张力负最大显著等长收缩不变>=肌张力未<离心>向心<离心>向心等动收缩不是肌肉的自然收缩形式肌肉酸疼近来研究表明,大负荷肌肉离心收缩比向心收缩更容易引起肌肉酸疼和肌纤维超微结构以及收缩蛋白代谢的变化。

人体运动很少是单一的向心、离心或等长运动,在许多情况下,肌肉先做离心收缩,紧接着做向心收缩,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然的肌肉功能活动,称为牵拉-缩短周期,这是一种经济的运动方式,从而增加肌力。

七、牵拉-缩短周期(一)概念牵拉-缩短周期是人行走、奔跑等周期性运动中的肌运动形式,即肌先做离心运动,紧接着做向心运动,离心和向心运动的结合构成肌功能的一个自然类型。

(二)机理缓冲:缓冲外力冲击;增加力量:最适初长度,弹性势能释放,牵张反射等。

(三)牵拉-缩短周期运动的机械效率向心运动的机械效率,随着缩短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在离心运动中,机械功增加时,机械效率都有所增加。

八、骨骼肌的协同肢体的运动有赖于骨骼肌肌群中相关肌肉的协调收缩,根据运动中作用的不同:原动肌原动肌是在运动的发动和维持中一直起主要作用的肌肉。

拮抗肌拮抗肌是收缩产生的运动方向与原动肌收缩产生的运动方向相反的肌肉。

协同肌协同肌是配合原动肌并随原动肌一同收缩的肌肉或肌群。

根据作用不同,协同肌可分为:副动肌也称为联合肌,是与原动肌一起收缩产生与原动肌相同功能的肌肉。

中和肌是收缩以消除原动肌收缩时产生的不必要运动的肌肉。

固定肌是起到固定相关肢体从而更好地发挥原动肌对肢体动力作用肌肉。

第二节骨骼肌的运动适应机制一、运动性疲劳定义: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上的生理过程。

表现:骨骼肌的收缩力量、速度和耐力出现明显下降,同时肌内能源物质、收缩蛋白大量消耗的生理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