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纳米粉体分散的胶体科学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2.3 纳米粉体的分散

2.3 纳米粉体的分散
细颗粒有巨大的界面能,颗粒间的范德华力较强 随着粉体粒度的降低,颗粒间自动聚集的趋势变大 分散作用与聚集作用达到平衡,粒径不再变化
球磨时间对粉体性质的影响
2012-4-5
JIANGXI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
机械分散的缺点 易引入杂质(球磨介质) 可能改变粉体性质。如提高粉体颗粒表面能,增加晶格缺陷、在 表面形成无定形层,改变化学组成等。
非离子型:极性基团不带电,如乙二醇;
2012-4-5
JIANGXI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
常用分散剂
表面活性剂:空间位阻效应;如:长链脂肪酸等。 小分子量无机电解质或无机聚合物:空间位阻、静电稳定;如硅酸钠、
三聚磷酸钾等。 高分子有机聚合物:空间位阻、静电稳定;如:明胶、海藻酸盐等。 偶联剂类:空间位阻、静电稳定;如:硅烷类、钛酸酯类等。
聚电解质的分类:
聚酸类:电离后成为阴离子高分子,如:聚丙烯酸。 聚碱类:电离后成为阳离子高分子,如:聚乙烯胺等。 两性类:分子中具有酸性和碱性两种可电离的基团。如:两性型聚丙
烯酰胺等
分散过程:溶解在水或低级醇中,一方面与颗粒通过锚固进行连接;另
一方面,电离成一个聚离子和许多与聚离子电荷相反的小离子(反离子)。 聚离子的分子链上有许多固定的电荷,在聚离子周围形成静电场,是颗粒 通过静电效应和空间位阻效应分散。
4
2012-4-5
JIANGXI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
超声波强度
定义:指单位面积上的超声功率 超声波强度增加时,空化强度增
大,但达到一定值后,空化趋于 饱和,此时再增加超声波强度则 会产生大量无用气泡,从而增加 了散射衰减,降低了空化强度。

纳米粉体的分散课件

纳米粉体的分散课件

在塑料中的应用
总结词
改善塑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
详细描述
纳米粉体可以提高塑料的强度、韧性、耐热性和阻隔性能,改善塑料的加工流 动性和加工成型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陶瓷中的应用
总结词
提高陶瓷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
详细描述
纳米粉体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陶瓷复合材料,提高陶瓷的硬度和强度,改善陶瓷的抗热震性能和高温性能。
分散工艺的优化问题
总结词
纳米粉体分散工艺需要不断优化,以提 高分散效率和分散稳定性。
VS
详细描述
纳米粉体的分散工艺涉及到多个因素,如 搅拌速度、时间、温度、粉体粒度等。为 了获得更好的分散效果,需要不断优化这 些工艺参数,以提高纳米粉体的分散效率 和稳定性。此外,还需要研究和开发新的 分散技术和设备,以适应不同类型和性质 的纳米粉体。
表面活性
纳米粉体的表面原子比例较高, 表面活性较强,容易与其他物质 发生反应或吸附。
纳米粉体的应用领域
医药领域
纳米粉体可用于药物载体、药 物控释、生物成像等。
化妆品领域
纳米粉体可用于美白、防晒、 抗衰老等产品中,提高产品效 果和安全性。
环保领域
纳米粉体可用于水处理、空气 净化、重金属离子吸附等。
能源领域
纳米粉体可用于电池、燃料电 池、太阳能电池等能源器件中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性能。
2023
PART 02
纳米粉体的分散技术
REPORTING
分散剂的种类与选择
天然高分子分散剂
如淀粉、纤维素等,具有良好的生物 相容性和环保性,适用于食品和化妆 品等领域。
合成高分子分散剂
如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等, 具有较高的分散效率和稳定性,适用 于涂料、油墨和塑料等领域。

纳米粉体的分散技术与科学应用

纳米粉体的分散技术与科学应用

纳米粉体的分散技术与科学应用
纳米粉体的分散技术是指将纳米粉体分散在稀释剂中,使其均匀分布的技术。

纳米粉体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和表面积,很容易聚集成团,形成团聚体,降低了其特殊性能的发挥。

因此,纳米粉体分散技术对纳米粉体的应用非常关键。

纳米粉体的分散技术包括机械分散、超声波分散、化学分散、电化学分散等多种技术,常用的有高压均质机法、球磨法、强制对流分散法、凝胶燃烧合成法等。

纳米粉体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应用于能源、环境、医疗、电子、机械等多个领域。

例如,在催化剂中广泛应用,能够改善催化过程的效率,提高反应产率和选择性;在材料领域中,纳米粉体的应用可以制备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的材料,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纳米粉体可以应用于制药、治疗、诊断等方面,如治疗癌症、制备荷瘤剂等。

总的来说,纳米粉体的分散技术对于纳米材料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发挥其独特性能,进一步推动纳米材料的应用。

纳米分散原理

纳米分散原理

纳米分散原理是指将固体颗粒或液体分散成纳米级别的颗粒或液滴的过程。

在纳米分散过程中,通过适当的分散剂或表面活性剂,可以使颗粒或液滴均匀地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

纳米分散原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分散剂的作用和分散机制。

1. 分散剂的作用:分散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它在溶剂中形成一层分散剂分子的吸附层,使颗粒或液滴表面带有电荷,从而相互排斥,防止颗粒或液滴的聚集和沉淀。

分散剂还可以改变颗粒或液滴的表面性质,使其更易于分散。

2. 分散机制:纳米颗粒或液滴的分散机制主要有物理分散和化学分散两种。

- 物理分散:物理分散是通过机械力或超声波等物理手段将颗粒或液滴分散到纳米级别。

在物理分散过程中,颗粒或液滴受到机械力的作用,使其分散成较小的颗粒或液滴。

- 化学分散:化学分散是通过化学反应将颗粒或液滴分散到纳米级别。

在化学分散过程中,分散剂与颗粒或液滴表面发
生化学反应,改变其表面性质,使其分散成纳米级别的颗粒或液滴。

纳米分散技术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纳米分散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性能和功能的纳米材料,如纳米颗粒、纳米薄膜等,用于制备新型材料、药物传递系统、催化剂等。

粉体的分散与表面能

粉体的分散与表面能
粉体的表面现象
最大特点: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 能。
1、粉体颗粒表面表面的不饱和性 2、粉体颗粒表面表面的非均质性
粉体颗粒为何需要分散?
粉体颗粒由于粒径小, 表面原子比例大, 比表面大, 表面能大, 处于能量不稳定 状态 , 因此很容易团聚导致颗粒增大.
引起纳米粉体产生团聚的原因
1、材料在纳米化过程中,在新生的纳米粒子的表面积累了大量的 正电荷或负电荷,这些带电粒子极不稳定,为了趋向稳定,它们互相 吸引,使颗粒团ຫໍສະໝຸດ ,此过程的主要作用力是静电库仑力。
分散
在空气中的分散方法
机械分散 干燥分散 颗粒表面改性分散 静电分散 复合分散
颗粒在液体中的分散
1、颗粒的浸润 2、颗粒团聚体在机械力作用下的解体和分
散 3、颗粒或较小的团聚体稳定,阻止进一步
发生团聚
固体在固液体系中的分散调控
介质调控 分散剂调控 机械调控 超声调控
无机电解质 高分子分散剂 表面 活性剂
2、材料在纳米化过程中,吸收了大量机械能或热能,从而使新生的 纳米颗粒表面具有相当高的表面能,粒子为了降低表面能,往往通 过相互聚集而达到稳定状态,因而引起粒子团聚。
3、当材料纳米化至一定粒径以下时,颗粒之间的距离极短,颗粒之 间的范德华力远远大于颗粒自身的重力,颗粒往往互相吸引团聚。
4、由于纳米粒子表面的氢键,吸附湿桥及其他的化学键作用,也易 导致粒子之间的互相黏附聚集。
END 谢谢,请多指教

纳米粉体的分散

纳米粉体的分散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方式: 液界面上的吸附方式:
1. 离子交换吸附 2. 离子对吸附 3. 氢键形成吸附 4. Π电子成键吸附 电子成键吸附 5. 色散力、诱导力、静电力 色散力、诱导力、 6. “憎水键”的作用 憎水键”
化学改性分散
利用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与纳米粒子表面基团进行化 学反应, 将聚合物接枝到纳米粒子表面, 或利用可聚合的有机小 分子在纳米粒子表面的活性点上的聚合反应, 在纳米粒子表面 构成聚合物层, 从而达到表面改性฀
纳米粉体的分散
纳米粉体为何需要分散? 纳米粉体为何需要分散?
纳米颗粒由于粒径小, 纳米颗粒由于粒径小 表面原子比例 比表面大, 表面能大, 大, 比表面大 表面能大 处于能量不稳定 因此很容易团聚导致颗粒增大. 状态 , 因此很容易团聚导致颗粒增大
团聚机理
硬团聚:在强的作用力(化学键力) 硬团聚:在强的作用力(化学键力) 下使颗粒团聚在一起, 下使颗粒团聚在一起,不能用机械 的方法分开 软团聚: 软团聚:一种由颗粒间静电引力和范 德华力作用引起的聚集, 德华力作用引起的聚集,可以用机械 的办法分开
机械搅拌分散有球磨法、超声分散法等
•超声分散法
利用超声空化时产生的局部高温、 利用超声空化时产生的局部高温、高压或强冲击波和微射 流等, 弱化纳米粒子间的纳米作用能, 流等 弱化纳米粒子间的纳米作用能 可有效地防止纳米粒子的 团聚
超生分散法不适 用于乳液分散或 有磁性的超微颗 粒
超声波分散仪
分散剂分散
• 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浓度并不是越大越好 不 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浓度并不是越大越好, 能超过它的临界胶束浓度. 浓度太高, 能超过它的临界胶束浓度 浓度太高 活性 剂分子之间发生缔合, 形成了胶束, 剂分子之间发生缔合 形成了胶束 不能在 凝胶粒子表面实现包裹, 凝胶粒子表面实现包裹 或者根本没有吸附 在胶粒表面上, 因此无法分散; 浓度太低, 在胶粒表面上 因此无法分散 浓度太低 无 法起到完全分散作用. 法起到完全分散作用 表面活性剂的活性还 与溶液的pH 值有关 不同的活性剂要求的 值有关, 与溶液的 酸碱度不同. 酸碱度不同

纳米粉体的分散

纳米粉体的分散
纳米粉体的分散
纳米粉体为何需要分散? 纳米粉体为何需要分散?
纳米颗粒由于粒径小, 纳米颗粒由于粒径小 表面原子比例 比表面大, 表面能大, 大, 比表面大 表面能大 处于能量不稳定 因此很容易团聚导致颗粒增大. 状态 , 因此很容易团聚导致颗粒增大
团聚机理
硬团聚:在强的作用力(化学键力) 硬团聚:在强的作用力(化学键力) 下使颗粒团聚在一起, 下使颗粒团聚在一起,不能用机械 的方法分开 软团聚: 软团聚:一种由颗粒间静电引力和范 德华力作用引起的聚集, 德华力作用引学改性一般在高速加热混合 机或捏合机、流态化床、研磨机等设备 机或捏合机、流态化床、 中进行
影响化学改性的主要因素有: 影响化学改性的主要因素有:
①颗粒的表面性质, 如表面官能团的类 型、表面酸碱性、水分含量、比表面积等; ②表面改性剂的种类、用量及方法; ③ 工艺设备及操作条件, 如设备性 能、物料的运动状态或机械对物料的作用方 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
防止团聚的措施——分散 分散 防止团聚的措施
• 对于软团聚 可以通过搅拌的方式减少颗粒 对于软团聚, 长大, 长大 强烈的搅拌可以把较大晶核打碎形成 多个细小晶核,使成核速率大于晶核长大速 多个细小晶核 使成核速率大于晶核长大速 率, 从而形成较细小的颗粒 • 加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洗涤、共沸蒸馏、 加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洗涤、共沸蒸馏、 冷冻干燥等几种方法,主要是除去凝胶中自 冷冻干燥等几种方法 主要是除去凝胶中自 由水以及表面羟基的措施, 由水以及表面羟基的措施 对于硬团聚的防 止比较有效
其他防止团聚体产生的措施
•有机溶剂洗涤 有机屋的表面张力小,降低非架桥枪羟基数量 •冷冻干燥法 冷冻干燥在低温、负压条件下, 自由水冻成冰时,其体积 膨胀, 使彼此靠近的凝胶粒子分开, 然后水由固相直接升成 气体, 因而避免了“液桥”引起的严重团聚现象. •共沸蒸馏

纳米粒子的团聚形成机理及分散方法

纳米粒子的团聚形成机理及分散方法

纳米粒子的团聚形成机理及分散方法纳米粒子的团聚形成机理及分散方法1 团聚分类所谓纳米粉体的团聚是指原生的纳米粉体颗粒在制备、分离、处理及存放过程中相互连接、由多个颗粒形成较大的颗粒团簇的现象。

由于团聚颗粒粒度小,表面原子比例大,比表面积大,表面能大,处于能量不稳定状态,因而细微的颗粒都趋向于聚集在一起,很容易团聚,形成团聚状的二次颗粒,乃至三次颗粒,使粒子粒径变大。

纳米颗粒的团聚一般分为两种:软团聚和硬团聚。

对于软团聚机理,人们的看法比较一致,即软团聚是由纳米粉体表面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范德华力和静电引力所致,由于作用力较弱,可以通过一些化学作用或施加机械能的方式来消除。

对于硬团聚,不同化学组成不同制备方法有不同的团聚机理,无法用统一的理论来解释。

因此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来对其进行控制。

2 纳米颗粒团聚的形成机理颗粒细化到纳米级后,其表面积累了大量的正、负电荷,纳米颗粒的形状极不规则,这样造成了电荷的聚集。

纳米颗粒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表现出强烈的表面效应,很容易发生聚集而达到稳定状态,从而团聚发生。

2.1 纳米颗粒在液体介质中的团聚机理液体介质中超细颗粒团聚的主要原因是吸附和排斥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吸附作用大于排斥作用,颗粒团聚;反之,颗粒则分散。

2.2 干燥过程中团聚颗粒团聚的机理干燥过程可看作固液分离过程,目前有代表性的理论有:晶桥理论,毛细管力吸附理论,氢键作用理论和化学键作用理论。

实际上,单一的理论很难解释团聚形成的机理,必须综合目前的理论,具体实验具体分析。

在制各超细氧化铝的实验中已经表明:粉体的一次颗粒团聚成二次颗形成硬团聚的机理在于:在制备粉体的过程中,湿凝胶的脱水干燥,煅烧过程是引起粉体中硬团聚形成的主要原因。

胶体进入干燥阶段,不同的干燥方法也会产生不同的团聚效果。

纳米颗粒的团聚与分散取决于其形态和表面结构等,而纳米颗粒的形态和表面结构又与其内部结构、杂质、表面吸附和化学反应、制备工艺、环境状态等诸多因素有关,因而导致了纳米粉体团聚与分散机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化学分散方法纳米陶瓷粉末

化学分散方法纳米陶瓷粉末

化学分散方法纳米陶瓷粉末一个纳米粒子分散的化学机理1,双电层排斥排除双电层主要DLVO理论,这是在能够吸附层的聚合物的粒子表面层忽略形成,而忽略了聚合物的吸附以产生一种新的斥力 - 建立空间排斥情况。

理论揭示了纳米颗粒表面和电荷之间的关系,通过将pH值或附加电解质等方法来增加颗粒以形成双层的表面电荷的调解的稳定性,通过ζ电位增加,从而使静电在实现颗粒的稳定分散体中的粒子的作用之间的斥力。

系统余量主要范德华引力的稳定性可以由双电层排斥,下面的表达式来实现VT = VWA VER其中,VT是两个粒子的总势能; VWA的范德华引力势; VER电双层推斥能量。

2空间稳定理论电双层推斥理论不能用来解释聚合物或表面活性剂胶粒组合物系统的稳定性。

为基于对象的通过添加分散剂聚合物,空间稳定机制可以用来解释空间。

吸附在表面上的固体颗粒的锚固基团的分散剂分子,完全伸展在形成颗粒和重力沉降的立体阻碍碰撞和聚集在介质层中的溶剂链。

聚合物在各种分散系稳定化的分散剂,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但产生空间稳定化效果,必须满足以下条件:A 中,锚定基团以较高的粒子表面覆盖和很强的吸附发生时,吸附可以是物理吸附也可以是化学吸附; B,溶剂链完全展开,一定厚度变形阻力层吸附部位,通常保持颗粒间距大于为10?20nm。

二、纳米陶瓷粉体分散剂的选择由于纳米粉末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粉末颗粒彼此的表面能,以减少他们的倾向团聚的表面能,从而使粉末颗粒实际上是团聚的一种形式。

在纳米陶瓷浆料,粉末颗粒做无端紊乱布朗运动。

粒子做“布朗运动”往往相互碰撞,由于吸引力,它们将被连接在一起。

比单个粒子的运动速度的次级粒子是缓慢的,但仍与其他粒子可能发生碰撞,从而形成较大的聚集体,直至大到允许从悬浮运动解决,这样的过程被称为“聚会”。

我们一起在纳米胶体分散液的分散剂的目的是防止在纳米颗粒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这种“聚会”充分散开。

纳米粉末分散体的疏液胶体体系属于,总是有热力学不稳定性,具有分散相和疏液胶体体系的分散介质,这使得它们保持一个大的表面能量,从而导致自动倾向,以产生聚集体颗粒,胶体颗粒之间的大界面收集如此之大,色散减小。

第二章纳米粉体分散的胶体科学基本原理

第二章纳米粉体分散的胶体科学基本原理

利用沉降平衡求颗粒粒径
1. 斯托克斯阻力公式
❖ 斯托❖克雷斯(诺S数to是ke流s)体假流定动流中体惯绕过性球力体与的速度 很缓慢粘,即性呈力层比流值态。球体阻力公式为
(2)按分散相和介质聚集状态分类
2.固溶胶 将固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相为
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的固溶胶:
固-固溶胶
固-液溶胶
有色玻璃,不完全互溶的合金 珍珠,某些宝石
固-气溶胶 泡沫塑料,沸石分子筛
(2)按分散相和介质聚集状态分类
3.气溶胶 将气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
相为固体或液体时,形成气-固或气-液溶胶,但没 气-气溶胶,因为不同的气体混合后是单相均体系 ,不属于胶体范围
通过大量观察,得出结论:粒子越小,布朗运动 越激烈。其运动激烈的程度不随时间而改变,但随温 度的升高而增加。(播放短片)
Brown运动的本质
1905年和1906年爱因 斯坦(Einstein)和斯莫鲁霍 夫斯基(Smoluchowski)分 别阐述了Brown运动的本质。
认为Brown运动是分散介质分子以不同大小和不同方向的力 对胶体粒子不断撞击而产生的,由于受到的力不平衡,所 以连续以不同方向、不同速度作不规则运动。随着粒子增 大,撞击的次数增多,而作用力抵消的可能性亦大。
当半径大于5 m,Brown运动消失。
Brown运动的本质
第二章 第2节
❖ 爱因斯坦利用分子运动论,并假定胶体粒子是球 形的,得到粒子作布朗运动移动的平均位移公示
x R NAT 3πt ηr3R NAtT rf(T,,r)
x--观察时间t内的平均位移 r--微粒的半径 η--介质的粘度 NA--阿伏加德罗常数
(3)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

纳米粉体的分散及表面修饰

纳米粉体的分散及表面修饰

桥氧键的形成
先前认为是由颗粒表面物理配位结合的水分子间的氢 键作用引起的,但最新研究认为,水分子间即使存在 氢键,但水分子蒸发也不可能导致多余的氧原子留下 而形成氧桥键,氧桥键的形成应该是由颗粒表面化学 结合的羟基团间的氢键作用引起的。
2OH-
H2O(g)+O2-
氢氧化物在分解失水时氧桥键的形成是颗粒硬团聚的主 要原因,在干燥前用醇类洗涤前驱物,在一定温度下使 前驱物在醇类中时效或与醇类共沸蒸馏,以醇类的-OR 基团取代氢氧化物中非桥联结合的-OH基团,可以导致 只有软团聚形成
表面化学修饰法在纳米微粒表面改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例如在 液相法制备纳米粉体时,为防止团聚问题,常采用化学表面改性,在 制备过程中通过添加各种表面改性剂与颗粒表面进行化学反应,改变 颗粒的表面状态,当进行干燥时,由于改性剂吸附或键合在颗粒表面 ,从而降低了表面羟基的作用力,消除了颗粒间的氢键作用,阻止氧 桥键的形成,从而防止了硬团聚的发生。
3 高能量表面修饰 利用电晕放电、紫外线、等离子束射 线等对粒子进行表面改性
纳米微粒表面化学修饰
通过纳米微粒表面与改性剂之间进行化学反应,改变纳米微粒的表面 结构和状态,以达到表面改性的目的称为纳米微粒的表面化学修饰。 由于纳米微粒比表面积很大,表面键态、电子态不同于颗粒内部,表 面原子配位不全导致悬挂键大量存在,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很高的反 应活性,极不稳定,很容易与其他原子结合,这就为人们利用化学反 应方法对纳米微粒表面改性提供了条件。
1100C煅烧得到的YAG粉体的TEM
纳米粉体表面改性问题
纳米粉体的表面改性(表面修饰)是一门新兴科学,20世纪90年代 中期,国际材料会议提出了纳米微粒的表面工程新概念。所谓纳米 微粒的表面工程就是用物理、化学方法改变纳米微粒表面的结构和 状态,从而赋予微粒新的机能并使其物性得到改善,实现人们对纳 米微粒表面的控制。其研究领域主要为修饰方法和修饰对表面性质 的影响。

药物制剂的胶体分散技术研究

药物制剂的胶体分散技术研究

药物制剂的胶体分散技术研究背景介绍: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药物制剂的制备技术也不断改进与创新。

胶体分散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剂技术,在药物研发和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药物制剂的胶体分散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其原理、应用和新发展。

第一部分:胶体分散技术的基本原理胶体分散技术指的是将药物颗粒以纳米或微米尺度均匀分散在载体中的一种制剂技术。

它包括两个基本过程:胶体粒子的制备和胶体粒子的稳定。

1. 胶体粒子的制备胶体粒子的制备常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颗粒研磨、乳化、喷雾干燥等,化学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胶体溶液法等。

制备过程中需要考虑胶体粒子的尺寸、形态和表面特性等因素。

2. 胶体粒子的稳定胶体粒子容易发生团聚和析出,稳定性是胶体分散技术的重要问题。

常用的稳定方法包括表面改性、添加分散剂、控制介质pH值等。

通过稳定胶体粒子的稳定性,可以保证药物制剂的均匀性和长期稳定性。

第二部分:胶体分散技术的应用胶体分散技术在药物制剂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口服制剂、注射制剂、外用制剂等不同类型的药物。

1. 口服制剂胶体分散技术在口服制剂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纳米乳液、纳米胶囊等。

纳米乳液具有高溶解度和高生物利用度的特点,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

纳米胶囊可用于缓释药物和靶向给药等。

2. 注射制剂胶体分散技术在注射制剂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纳米乳液、脂质体等。

纳米乳液和脂质体具有较小的粒径和较大的表面积,能够增加药物与组织的接触面积,提高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

3. 外用制剂胶体分散技术在外用制剂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凝胶、乳液等。

凝胶是一种稠度适中、透明均匀的制剂,易于涂抹和吸收。

乳液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和渗透性,适用于皮肤表面的治疗。

第三部分:胶体分散技术的新发展胶体分散技术在药物制剂领域一直处于不断创新和发展之中。

近年来,一些新的胶体分散技术逐渐应用于药物的制备。

1. 磁性纳米胶体技术磁性纳米胶体技术是一种将磁性纳米颗粒分散在胶体溶液中的新技术。

胶体化学第2章胶体及纳米材料的制备

胶体化学第2章胶体及纳米材料的制备

胶体化学第2章胶体及纳米材料的制备胶体化学是研究胶体及其性质、制备和应用的科学领域。

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物质,由一个或多个物质以微细颗粒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

纳米材料是指尺寸在1-100纳米的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

胶体和纳米材料的制备是胶体化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胶体的制备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物理法主要包括分散法、凝聚法和乳化法。

在分散法中,通过机械剪切、超声分散等方法将悬浮液中的颗粒分散成胶体颗粒;凝聚法则是通过凝胶、胶凝等方法使溶液中的颗粒聚集成胶体颗粒;乳化法是通过机械搅拌或高压乳化等方法将两个或多个无法混溶的液体分散成乳状胶体。

化学法主要包括碳化法、水合法、氧化法和沉淀法等。

碳化法是通过碳源与金属盐反应制备金属碳化物;水合法是通过水合合成物的分解、脱水或水解制备胶体;氧化法是通过氧化反应制备金属氧化物或金属酸盐等;沉淀法是通过反应产生沉淀颗粒制备胶体。

生物法主要利用生物体合成纳米胶体颗粒或使用生物模板法制备胶体。

生物体合成纳米胶体颗粒是利用微生物、植物、动物等生物体合成纳米颗粒,例如利用微生物合成的银颗粒具有抗菌性能;生物模板法是利用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作为模板,通过化学合成将其转化为纳米颗粒,例如利用DNA分子模板法制备金纳米颗粒。

纳米材料的制备主要包括物理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气相沉积、溅射蒸发和弧放电等。

气相沉积是将金属或化合物在惰性气体气氛中加热蒸发,然后由冷凝成为纳米尺寸的颗粒;溅射蒸发是利用阳极溅射法将材料溅射成固体颗粒;弧放电法是通过在两个电极之间施加高电压产生弧光放电,将电极表面的材料蒸发成纳米颗粒。

化学方法包括溶剂热法、凝胶法和还原法等。

溶剂热法是通过在高温有机溶剂中使金属盐还原生成纳米颗粒;凝胶法是通过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聚集成凝胶,再将凝胶干燥得到纳米颗粒;还原法是利用还原剂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纳米颗粒。

胶体和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胶体的原理及应用

胶体的原理及应用

胶体的原理及应用1. 胶体的定义胶体是由一个或多个物质构成的稳定混合物,其中至少有一种物质呈现出固体颗粒的特性,称为胶体颗粒。

胶体颗粒的大小范围一般在1纳米(nm)到1微米(μm)之间。

2. 胶体的组成胶体由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 1. 分散相:分散相是指胶体颗粒所形成的微小颗粒或团簇。

这些颗粒或团簇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媒质(连续相):媒质是指被分散相所包围的物质。

媒质一般是液体,但也可以是固体或气体。

3. 胶体的形成胶体的形成是由于分散相与媒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主要的形成方式有以下几种: - 凝聚:凝聚是指分散相颗粒之间通过凝聚力相互吸引而形成的胶体。

凝聚可以是由于静电引力、范德华力、亲疏水作用等力的作用。

- 分散:分散是指将一个物质分散到另一个物质中形成胶体。

分散可以通过机械搅拌、超声波等方法进行。

4. 胶体的性质胶体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性质: - 稳定性:胶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够长期保持分散相与媒质之间的分散状态。

这是由于胶体颗粒的表面电荷和电层的存在。

- 悬浮性:胶体颗粒在媒质中悬浮而不沉淀。

这是由于胶体颗粒与媒质分子之间的静电排斥力。

- 光学性质:由于胶体颗粒的尺寸在光的波长范围内,胶体会对光产生散射现象。

- 过滤性:胶体颗粒较小,可以通过滤纸等细小孔隙过滤。

5. 胶体的应用胶体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了几个应用示例:- 药物输送系统:胶体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通过控制胶体颗粒的大小和表面性质,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 润滑剂:胶体在润滑剂中起到减少摩擦和磨损的作用,常用于机械设备和润滑剂中。

- 化妆品:胶体可以用于化妆品的配方中,起到增加稠度和改善质感的作用。

- 食品添加剂:胶体常用于食品工业中,可以改善产品的质地和口感。

- 环境修复:胶体颗粒可以用于土壤修复、废水处理等环境修复领域,可以帮助分解污染物和增加土壤的肥力。

6. 结论胶体的原理和应用是一个广泛研究和应用的领域。

粉体的团聚与分散机理

粉体的团聚与分散机理

粉体的团聚与分散机理
粉体的团聚与分散机理涉及到粉体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力学
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团聚与分散机理的解释:
1. 团聚机理:
- 范德华力:粉体颗粒之间存在的分子间作用力,如范德华力,会导致颗粒相互吸引而团聚。

- 静电作用:颗粒表面可能带电荷,导致它们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而聚集在一起。

- 液桥力:当粉体颗粒处于潮湿环境中时,颗粒间的液体桥梁可以产生吸引力,促使团聚。

- 颗粒间附着力:如果颗粒表面存在粘性物质或吸附层,它们可能通过附着力相互结合。

2. 分散机理:
- 机械力:通过搅拌、振动、研磨等机械手段,可以打破颗粒间的团聚,使粉体分散。

- 表面改性:通过对颗粒表面进行处理,如包覆一层稳定剂或分散剂,可以减少颗粒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分散性。

- 静电斥力:通过添加电解质或改变颗粒的表面电荷,可产生静电斥力,阻止颗粒团聚。

- 溶剂作用:选择适当的溶剂体系可以改善颗粒的润湿性,减少团聚倾向。

粉体工程-粉体分散课件

粉体工程-粉体分散课件
利用度。
陶瓷行业
陶瓷制品制备
在陶瓷制品的制备过程中,粉体分散技术用于制备高质量的陶瓷 浆料和陶瓷制品。
陶瓷表面改性
通过粉体分散技术,可以对陶瓷表面进行改性处理,提高陶瓷表面 的润湿性、抗腐蚀性和耐磨性。
陶瓷复合材料制备
粉体分散技术用于制备陶瓷复合材料,通过在陶瓷基体中添加增强 相,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
通过化学反应对粉体进行分散的方法。
总结词
输入 标题
详细描述
利用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等化学物质与粉体颗粒表面 的相互作用,改变颗粒表面的性质,降低颗粒间的聚 集力和粘附力,从而达到分散的目的。
适用范围
分散效果好,但化学试剂的种类和用量需要根据粉体 的性质进行选择和调整,成本较高。
优缺点
适用于各种粒径的粉体,尤其适用于粒径较小、易团 聚的粉体。
比表面积评价
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粉体所具有的总 表面积,也是评价粉体分散效果的一个
重要参数。
比表面积的评价方法有气体吸附法和直 比表面积对于粉体的反应性、吸附性、
接测量法等。通过测量粉体的比表面积, 流动性等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进行
可以了解粉体的颗粒大小、孔隙结构和 粉体分散时,也需要关注比表面积的变
分散稳定性评价
分散稳定性是指粉体在分散介质中保 持稳定悬浮状态的能力,是评价粉体 分散效果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分散稳定性对于产品的生产和应用过 程至关重要,如果粉体分散不稳定, 会导致产品性能下降、分离和沉降等 问题。
分散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包括静置观察 法、离心沉降法、电导率法等。通过 观察粉体的沉降速度或电导率的变化, 可以评估分散稳定性。
物理法
总结词
利用物理场对粉体进行分散的方法。

纳米粉体的团聚与分散课件

纳米粉体的团聚与分散课件

团聚的定义
纳米粉体在制备、处理和存储过 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表面能 、范德华力、静电力等)导致的 粒子聚集现象。
团聚的分类
根据形成机制和形态,团聚可分 为一次团聚、二次团聚和三次团 聚。
团聚的形成机理
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环境因素
纳米粉体中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如 范德华力、静电力等,是导致团聚的 重要原因。
详细描述
光学显微镜是一种常用的观察工具,能够提供粉体颗粒的宏观图像。通过观察 粉体颗粒的分布和形态,可以初步判断粉体的团聚和分散状态。这种方法简单 易行,但精度相对较低。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法
总结词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够提供纳米粉体的高分辨率图像,有助于深入了解粉体颗粒的 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
详细描述
扫描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通过检测样品发射的信号来获取高分 辨率的图像。这种方法能够清晰地展示粉体颗粒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对于了 解粉体的团聚和分散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纳米粉体的团聚与分散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纳米粉体概述 • 纳米粉体的团聚现象 • 纳米粉体的分散技术 • 纳米粉体的团聚与分散研究方法 • 纳米粉体的团聚与分散研究进展 • 纳米粉体的团聚与分散研究展望
01
纳米粉体概述
纳米粉体的定义与特性
定义
纳米粉体是一种粒径在纳米级别(1100纳米)的粉末,具有极高的比表 面积和表面活性。
术的改进与创新
纳米流化床
采用纳米流化床技术,通过控制流化速度和气体流量,实现对纳 米粉体的高效分散。
微射流均质机
利用微射流均质机的高压和高速剪切作用,将纳米粉体分散至亚微 米级别。
动态光散射法
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实时监测纳米粉体的粒径分布,为分散工艺的优 化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1)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
1.分子分散体系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彼此混溶, 没有界面,是均匀的单相,分子半径大小在10-9 m以 下 。通常把这种体系称为真溶液,如CuSO4溶液。 2.胶体分散体系 分散相粒子的半径在1 nm~1000nm之间的体系。目 测是均匀的,但实际是多相不均匀体系。 3.粗分散体系 当分散相粒子大于1000 nm,目测是混浊不均匀体 系,放置后会沉淀或分层,如黄河水。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Brown运动的本质
1905年和1906年爱因 斯坦(Einstein)和斯莫鲁霍 夫斯基(Smoluchowski)分 别阐述了Brown运动的本质。 认为Brown运动是分散介质分子以不同大小和不同方向的力 对胶体粒子不断撞击而产生的,由于受到的力不平衡,所 以连续以不同方向、不同速度作不规则运动。随着粒子增 大,撞击的次数增多,而作用力抵消的可能性亦大。
2.亲液溶胶 胶体中的分散相粒子与分散介质是彼此润湿的。 一旦将溶剂蒸发,分散相粒子便会析出,再加入 溶剂,又可形成溶胶。 亲液溶胶是热力学上稳定、可逆的体系。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第二章 第1节
亲液溶胶和疏液溶胶 根据分散相是否亲液 判断依据是体系经干燥后能否被再次分散。 亲液溶胶是热力学稳定、可逆的体系 疏液溶胶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即需要外力来 破坏粒子间的团聚,才能稳定存在一段时间。同 时其稳定向受体系盐浓度的影响。 如果用水作为分散介质(溶剂),则胶体被分成 亲水体系和疏水体系。 本课程研究的纳米粉体的分散属于疏水体系
当半径大于5 m,Brown运动消失。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Brown运动的本质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第二章 第2节
爱因斯坦利用分子运动论,并假定胶体粒子是球 形的,得到粒子作布朗运动移动的平均位移公示
x RT t Rt T f (T , , r ) N A 3πηr 3N A r
第1节 胶体状态的本质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第二章 第1节
分散体系:把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在 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体系
分 散 相:分散体系中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介质:分散相所分散其中的物质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常见的分散体系
云 牛奶 珍珠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分散体系分类
分类体系通常有三种分类方法: •分子分散体系 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 •胶体分散体系 •粗分散体系 •液溶胶 按分散相和介质的聚集状态分类: •固溶胶 •气溶胶 •憎液溶胶 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 •亲液溶胶
固-固溶胶 固-液溶胶 有色玻璃,不完全互溶的合金 珍珠,某些宝石
固-气溶胶 泡沫塑料,沸石分子筛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2)按分散相和介质聚集状态分类
3.气溶胶 将气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 相为固体或液体时,形成气-固或气-液溶胶,但没 气-气溶胶,因为不同的气体混合后是单相均体系 ,不属于胶m之间的难溶物固体粒子
分散在液体介质中,有很大的相界面,易聚沉,是
热力学上的不稳定体系。
一旦将介质蒸发掉,再加入介质就无法再形成
溶胶,是 一个不可逆体系,如氢氧化铁溶胶、碘
化银溶胶等。 这是胶体分散体系中主要研究的内容。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3)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2)按分散相和介质聚集状态分类
1.液溶胶 将液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相 为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的液溶胶:
液-固溶胶: 油漆、AgI溶胶等
液-液溶胶: 牛奶、石油原油等乳状液
液-气溶胶: 泡沫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2)按分散相和介质聚集状态分类
2.固溶胶
将固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相为 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的固溶胶:
x--观察时间t内的平均位移 r--微粒的半径 η--介质的粘度 NA--阿伏加德罗常数
这个公式把粒子的位移与粒子的大小、介质粘度 、温度以及观察时间等联系起来。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沉降平衡
溶胶是高度分散体系,胶
粒一方面受到重力吸引而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布朗运动促使浓 度趋于均一。 当这两种效应相反的力相 等时,粒子的分布达到平衡,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作业
1、名词解释: 分散体系、分散相、分散介质 2、根据分散相粒子大小不同,举例说明 分散体系可区分为那些类型,各自的 特性有哪些? 3、根据分散相是否亲液,胶体可以区分 为哪两种类型?判断依据是什么?分 别具有哪些特点?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第2节 胶体的动力学性质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纳米粉体的分散 及表面改性
材料学院 王晓冬
第二章 纳米粉体分散的胶体科学基本原理
1
胶体状态的本质
2 3 4
5 6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胶体的动力学性质
胶体的表面电荷及双电层结构
胶体的电动现象
胶体的稳定与失稳
分子间作用力及宏观物体的相互作用能
纳米材料导论-第一章
第二章 纳米粉体分散的胶体科学基本原理
气-固溶胶 烟,含尘的空气
气-液溶胶 雾,云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第二章 第1节
胶体的本质:是物质以一定分散程度 而存在的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特殊 物质的固有状态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胶体体系的3个特征
1、高度分散的多相性 2、动力学稳定 3、热力学不稳定性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3)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布朗运动
1903年发明了超显微 镜,为研究布朗运动提供 了物质条件。 用超显微镜可以观察 到溶胶粒子不断地作不规 则“之”字形的运动,从 而能够测出在一定时间内 粒子的平均位移。 通过大量观察,得出结论:粒子越小,布朗运动 越激烈。其运动激烈的程度不随时间而改变,但随温 度的升高而增加。(播放短片)
胶体的动力学性质
• Brown 运动 • 胶粒的扩散
• 溶胶的渗透压
• 沉降平衡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布朗运动
1827 年植物学家布朗(Brown)用显微镜观察到
悬浮在液面上的花粉粉末不断地作不规则的运动。
后来又发现许多其它物质如煤、 化石、金属等
的粉末也都有类似的现象。人们称微粒的这种运动
为布朗运动。 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现象的本质没有 得到阐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