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考研题目[精品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及市场失灵的表现。
答: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即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效率,指在既定的个人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量下,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实现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缺陷在生产社会化后显露出来并引发的后果。市场失灵的表现:(1)垄断的出现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经济危机的周期更短,破坏力更强;(2)大企业的亏损和破产会直接影响到市场的供求关系,引起其他企业和部门的连锁反应,甚至出现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答:市场经济指的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调节的国民经济。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主要应发挥好它的经济职能,政治职能,文化职能。并且,这三种职能都必须能为经济建设服务,又不能妨碍市场的主导性。具体来说,政府的经济职能表现在确定经济发展最宏观的方向,以及在市场调节失灵的情况下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措施救市。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挽救了整个美国经济,包括通过雇佣一大批失业工人建造公共设施,一方面有效集结社会人力资源,大幅度降低失业率,另一面既消费过剩了的原材料及固定资产,又给予工人工资使他们有能力购买食物和生活用品,从而促进整个市场朝着供求平衡的方向积极有效的运转起来;恢复金融市场的信誉,从而吸引储蓄,创造投资。政治职能表现在支持保证国家的政治局势稳定,倡导保证政府官员忠诚廉洁,监督保证司法系统的完善有效。这些有利于保护产权,即保护人们对自己拥有的资源行使权利的能力。文化职能表现在发展好教育事业、文化产业,以及倡导正确的价值观。总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打个比方说,应是母亲与成年儿子的关系。各自有独立性,而母亲又会在儿子在前方受伤的时候开导他保护他。
3、纯公共产品的政府供给和混合产品(准公共产品)的供给。
答:纯公共产品是指那些为整个社会共同消费的产品,是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分割性的产品,是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减少别人对它进行同样消费的物品与劳务。纯公共产品的特征决定了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能解决市场提供公共产品所存在的问题,所以纯公共产品一般应由政府提供。
准公共产品亦称为“混合产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的公混合产品,它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准公共产品的范围较宽,对于准公共产品的供给,在理论上应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
4、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和解决外部效应的措施.
答:外部效应,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外部效应可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负的外部效应的关键问题,就是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用于生产或提供该种物品或生产要素的社会边际成本;正的外部效应的关键问题,就是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该种物品或服务所带来的社会边际效益,在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呈现不足的状态。为了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高,政府便采取了一些措施,调整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使外部效应内在化。外部效应的内在化过程也就是外部效应得
以矫正,资源配置由不具有效率到具有效率的过程。矫正负的外部效应政府采取的措施是矫正性的税收,其操作方法是:对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征收相当于其外部边际成本大小的税收,以此将征税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提高到同社会边际成本相一致的水平,实现负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其突出特征是其数额同外部边际成本相等。矫正正的外部效应的措施是进行矫正性的财政补贴,它则着眼于私人边际效益的调整。其操作方法是;对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按照该种物品或服务的外部边际效益的大小发放财政补贴,以此将补贴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效益提高到同社会边际效益相一致的水平,实现正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所以其突出特征则是矫正性的财政补贴数额与外部边际效益相等。
5、投票悖论及其所说明的问题?
答:投票悖论也称做是“孔多塞悖论”,指的是在通过“多数原则”实现个人选择到集体选择的转换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或非传递性。投票行为的作用是将个人偏好转化为社会偏好。在多数投票原则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结果。按照逻辑上的一致性,以投票的多数规则来确定社会或集体的选择会产生循环的结果。结果,在这些选择方案中,没有一个能够获得多数票而通过,这被称作“投票悖论”,它对所有的公共选择问题都是一种固有的难题,所有的公共选择规则都难以避开这种两难境地。
2、公共选择理论对政党(政治家)、官僚、选民的行为特征的分析?
答:公共选择理论又称"新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为集体的非市场决策过程;其使用的研究工具和方法为经济学的工具和方法,尤其是价格理论;它把政治舞台理解为市场,把选民、官僚和政治家视为政治市场中的博弈者,把选票看成是货币。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假设是经济人假设,它的含义是指人都是理性的自利主义者,即人们会在约束条件下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这实际上是把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运用到政治科学中。公共选择讨论的是政治市场中的经济人行为。政治市场中的经济人可以细分为三类:(1)选民,他们手中的选票相当于经济市场中消费者手中的货币。(2)政治家,是博取选民选票而生活的人。(3)官僚,即作为政策的职业执行者的经济人。公共选择理论的最终目的就是寻找一种规则,使理性的经济人在自利的同时也造福社会。
3、寻租的涵义及其危害?
答:寻租是指企业等寻求经济收益如利润最大化机会或政府寻求政治收益如政治局势稳定或政治关系牢固最大化机会的行为或过程。寻租造成了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止了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寻租本身白白耗费了社会的经济资源,使本来可以用于生产性活动的资源浪费在这些于社会无益的活动上;寻租还会导致其他层次的寻租活动或“避租”活动:如果政府官员在这些活动中享受了特殊利益,政府官员的行为会受到扭曲,因为这些特殊利益的存在会引发一轮追求行政权力的浪费性寻租竞争;同时,利益受到威胁的企业也会采取行动“避租”,与之抗衡,从而耗费更多社会经济资源。
4、政府支出规模增长理论及其启示?
答:所谓政府规模的增长是指在政府职能与权力扩张的基础上政府机构与人员的膨胀。政府支出规模的持续增长正招致人们越来越多的批评。政府规模的增长始终是有限度的,它是行政发展过程中政府增长的极限,表明政府自身的发展及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一种趋向。政府规模的无限增长意味着可能的政府失败及社会与市场